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个人文档 >征文稿 >

民族团结征文(新版多篇)

民族团结征文(新版多篇)

民族团结征文(新版多篇)

民族团结征文 篇一

“56个民族,56朵花再多一朵我掐掉它。”清晨导游自言自语的同时,也提供了客车内愉悦的气氛。是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各自彰显着自己的特色。

说起民族特色,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云南这个地方了。全国56个民族,云南的少数民族就有52个,其中有一定聚居区的民族有25个,白族、傣族、纳西、独龙等15个民族为云南省所独有。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这片土地上,为这片土地平添了不少色彩。

先说说居住在这片土地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吧那就非彝族莫数了。彝族原名“倮倮族”,以前的女子上身都是赤裸着的,而且穷到一家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后来毛主席参观了这个民族,认为“倮倮”有失礼貌,便更名为“彝族”彝,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寄托了毛主席美好的祝愿。彝族节日就数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它是彝族盛大的节日,也是彝族的狂欢节。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

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再说说云南居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吧,那就是基诺族。基诺?这不禁让许多人想起了基诺彩票,或许更多的80后、90后会联想到诺基亚手机吧?不过,我再此郑重地向大家声明:基诺族与现在我所说的两项无任何关系,它只是一个人口居少的民族,而基诺,是基诺族传统语言的翻译。所谓“基”,意为舅舅,而“诺”,便是后代的意思二字连起来,便有“舅舅的后代”和“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的意思。为什么基诺族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呢?传说他们的创世女神“阿嫫腰北”在逃难时和哥哥匿在一个大鼓里,在水上漂了几个月才漂到云南此地,便就此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于是形成了今天的基诺族。

在云南这个地方,比较有特点的还要数摩梭人。摩梭人的走婚习俗可是名扬千里的。有许多人不了解走婚,以为是歌中随意唱到的:“我是摩梭人,我有十五个女人。”,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虽然说二人有了孩子不用男人扶养,但摩梭人讲究的是一夫一妻制,讲究的是三年相识,三年相知,三年相恋的。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间,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会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间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楼”,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类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其他人不要打扰。

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或女方家长辈起床后才离开,会被视为无礼。在她们这里男女性爱关系与经济关系牵连不大,结合是自由的,两厢情愿的,离异更是无瓜无葛,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男女双方都有主动权,社会、家庭不干预,即使发生纠纷,双方母亲、舅舅们也会妥善处理。结合并不是以谋生为目的;离异也不会危及谁的生存,经济再富裕也不会为彼此结合稳固构筑可靠的基础。所以,走婚文化避免双方的财产争端,名扬中外,甚至有些老年汉族情侣也开始学习走婚习俗。

最后要说的一个民族,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民族那就是云南特有的神奇的纳西族。为什么说它神奇,是因为纳西族是有出了名的“恋爱自由,婚姻不自由”,所以一对对青年男女出现了一段段悲惨爱情故事,也出现了一桩桩神奇的殉情,形成了神奇的殉情文化。说它神奇,那是因为其殉情人数之多,殉情成风,是中国乃至世界众多民族中所罕见的。当男女青年因为种种原因相互爱恋而不能走到一起时,就会相约一起去情死(殉情)。情侣决定殉情后,有的会把自己的决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向他们诀别。而朋友要恪守古规,为密友守口如瓶,决不外泄。个别的殉情女子还会把这一决定告诉自己的母亲,而母亲也同样会保守秘密。一对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令我钦佩,但对于珍惜生命这一角度,我就不得不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文化了。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可如今,56个民族融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大家一起欢歌载舞,共创辉煌。

民族团结征文 篇二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藏族是一个爱美也善于表现美的民族,因而对于居所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常见的有在室内墙壁上方绘以吉祥图案,客厅的内壁则画蓝、绿、红三条色带,以寓意蓝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则的民居在门上或绘制日月祥云图,或悬挂风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则竭力渲染外墙和门窗,富于彩绘装饰,气势不凡。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民居室内外的陈设显示着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论是农牧民住宅,还是贵族上层府邸,都有供佛的设施。最简单的也设置供案,敬奉菩萨。

富有宗教意义的装饰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标识,外墙门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悬红蓝白三色条形布幔,周围窗套为黑色,屋顶女儿墙的脚线及其转角部位则是红、白、蓝、黄、绿五色布条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观中,此五色分别寓示火、云、天、土、水,以此来表达吉祥的愿望。

还有以墙体装饰表达藏传佛教派别的。如萨迦民居的墙上涂有白色条带,在条带上再涂以相同宽度的土红色和深蓝灰色色带,中空为白色,在建筑主体或院墙直角转弯处及较宽的墙面上,还自上而下地用土红色和白色画出色带,以标识该地区信仰的是萨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着低矮的窝棚,无家贫民只能寄居檐下,栖身道旁。西藏自治区成立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12.24平方米,农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于旧西藏经济发展缓慢,建筑材料仅仅局限于块石加粘土,现在的民居已经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建筑材料,盖起了许多高层建筑,使藏式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旧西藏绝大部分人家的室内设施极其简陋,现在电视、收录机、成套的藏式家俱已进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国人的改革开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将自己的住房装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

民族团结征文 篇三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我的“保护之神”。

悲伤逆流成河

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转折,那一天,我瘦小的身躯拖着沉重的行李来到了内初班,离开了父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周围是陌生的面容,陌生的声音,陌生的影子。

总感觉自己像个没家的孩子一样,整天看着一个个陌生的影子走进教室,周围没有一个朋友。

阴沉沉的天气,冰冷冷的心,悲伤你留成河。

梦里落花知多少

“当当当”考试开始了,我摸着自己那沉重的头,看着那模模糊糊的黑圈圈,泪水滑过我的脸颊。

考完试了,我独自一人坐在教室,趴在那坚硬的课桌上,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只能听到我一个人的呼吸声,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来到了我的身边。

长相依日光倾城

她轻轻地迈着脚步走了过来,温柔地说:“怎么了?生病了吗?”我被眼前的这画面惊呆了,原来她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汉族同学红霞,没来得及回答,她就把我扶了起来,关切地说:“走,我陪你去医务室。”

一路上,只听她不停地唠叨:怎么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呢?为什么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你以为没人管你啊!”我只记得她说了很多,但实在是记不起来她到底唠叨了些什么!

这时,我觉得我的世界开满了美丽的向日葵,是世界上最美的向日葵。那段日子,红霞就像我的“保护之神”,只要有困惑,她就会出现在我的身边,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我的病也很快好了起来,一个霞光万丈的日子,我们拉着手,面向霞光许愿:做一生的好朋友,永不分离!

我的汉语水平不高,发音也不是那么的标准,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闲暇之余,我也会教红霞说几句维吾尔语,日子在我们的相伴中愉快的度过。

民族团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更加发扬光大这种精神。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国家——中国。

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睦相处共创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祖国。

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每当我听到这句歌词,我都会想起我们学校很多不同民族同学互相帮助时候。

我是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刚转学来这个学校时候,因为是从二年级才转学来,还没有汉语功底,经常会有发音不准,字写错等事情,学习起来是相当困难。

但是,我旁边一些同学吴俊雨李欣洁周晓艺等汉族同学会经常帮助我在学习上困难,因此,我成绩才提了上来。

我对她们非常感激,心想她们有困难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果不其然,一天轮到我们班值周了,可是我们学校也有民语班,但他们不会维吾尔语,于是我想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我告诉他们几个最基础维吾尔语,比如说不要在楼道里跑维吾尔语,还有靠右行维吾尔语……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他们。

民族团结征文 篇四

初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如苏州的评弹、川剧的变脸、云南的纳西古乐……无不饱含着华夏民族的智慧。虽然这其中有的不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但它传承至今已有的几千年历史,就足以彰显它所存在的意义。孝歌便是其中一种。

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在长辈去世以后,将要下葬的前一夜,后代要为逝者守夜,请来孝歌手,为逝者唱孝歌,曲调悲怆,内容主要是对亡人的歌颂、怀念和对后人的规劝。这种古老的习俗体现的就是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

起源

相传孝歌起于唐朝。唐王李世民的母亲死后,灵枢停在金殿大堂,到了发丧的时候几十个人都抬不动棺材,不管道士怎么作法,棺材依然纹丝不动。唐王向鬼哭先生求问,鬼哭先生说到,只是因为没有在丧堂中唱歌只要唱了亡者自会上路。后唐王邀约名叫东矮子的人到皇宫,当晚唱完孝歌后,唐王母亲便可抬动,唐王大喜,便将三人封之为“歌神”。从此孝歌便流传了下来。

初识孝歌

我第一次听闻孝歌是四岁,当时年幼并不觉得是什么有趣的唱腔,反倒觉得孝歌手哭哭啼啼的模样很好笑,像极了电影中小丑流泪的场景。直到记事之后的我才慢慢对它有一点了解。

那年我十岁,邻居家的爷爷去世,守夜的当晚,只记得孝歌手开场唱了几句:“开场开场,开场开场,请擂鼓三响哪,是天是地是开天辟地,歌即到此是大吉大利……”紧接着便是叮叮咚咚,咣咣嚓嚓的鼓声锣声,更重要的是孝歌手所谓的唱歌仿佛是人们听不懂的外语,整场下来,都是咿咿呀呀的,即便是作为本地人的我也听不懂,声音时而好似老太太哭丧的调子,低沉又凄楚,时而又似洪波涌起,浪花滔天,雷鸣电击般的声响……

走近孝歌

去年因亲人去世,我又听见了那让人听则为之动容的孝歌:只听见远远的,先是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紧接着是一人先唱的,然后是两人对唱:“去岁今日里,慈父尚健在;四十而立年,犹爱老父怀;父坐高凳上,子坐矮木台……”,当事的孝子们都守在灵堂外,只听见他一声:“孝子跪,”众人下跪伴奏的乐器是鼓和锣,或边敲边唱,或唱一段再敲一定的套数,如《三点水》《麻雀闹阵》等。

静观孝歌手,虽然上了年纪,面部肌肉早已下垂,但他仍然精神抖擞,为了显示他的高超技艺,守夜当晚他似乎拿出了平生的看家本领,唱着极其悲伤的调子和韵味十足的词儿,用手不停的比划:“勤俭范后代;双腿不负重,柴压父腿坏;左腿股骨折,躺床起不来;忍痛装笑脸……”孝歌手动情的演唱,使在场的孝子无不痛哭流涕。守夜当晚,灵堂灯火通明,夜已不在是夜……

第二日早晨出殡歌手便唱“启龙”,歌声曲调悲壮,像极了易水送荆轲。歌手鸣锣敲鼓开道,歌声响,唢呐伴,遇山唱山,遇树唱树,遇水唱水,并以祈祷歌给抬杠人加油。到墓地才停止奏乐,歌声一落,孝歌手才默默退到一旁。

再赞

这些朴素的歌韵从遥远的时代流淌而来,随感而发,缘事而歌,它蕴藏着山情水韵,荡漾在青山绿水之间,传承千百年。它既歌颂普天之下的长者一辈子对儿女的慈爱,对亲朋好友的恩情、对社会的功德,它也反映儿女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一片感激,它还祝告亡人早升极乐,它也为后代祈福……它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交融相汇而形成的基础情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古往今来,孝歌这种祭奠逝者的方式,不仅仅是在传承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孝歌和丧礼上的其它庄重仪式,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尊重,让一个人觉得不枉来世上走一遭,最后也是严肃、体面地回归大地,回归自然。它让逝者在这世上就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也许这样的“盖棺定论”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也饱含对晚辈最真挚的期盼和规劝…

民族团结征文 篇五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共同拥有一个叫“中华”的大家庭。56个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主人。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大家庭的成员之间总是打架吵闹不断,家庭成员会觉得幸福吗?相反,如果我们团结友爱,这个大家庭才会生活的更好。

大家都知道56个民族中汉族人民最多,但是其他民族――少数民族,也很棒。比如:新疆的维吾尔族,他们的葡萄干多么香;

贵州的苗族,他们的服饰和手饰多么漂亮;

云南的傣族,他们的孔雀舞多么优美;云南的彝族,他们的火把节多么壮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会使“中华”这个大家庭变得“美丽”起来。

每一个民族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做着应有的贡献,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家园,而这千千万万个家园组成了我们的祖国。我们不能说哪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好或不好。

星期五,我们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金成外国语小学举行了“1949~2012的国庆节活动—民族团结日”我们按照学校的安排穿上鲜艳的民族盛装,庆祝新中国成立63周年。我穿的是维吾尔族的民族服装。

首先,我们全校盘腿而坐,听孙校长讲话,主要讲的是:校长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全校都穿上了漂亮的民族服装,一起来庆祝祖国妈妈63岁生日。然后,就到了舞蹈表演的时候了,首先上场的是一群身着新疆民族服装的小姑娘,上台表演新疆舞:哇哈哈,她们的民族服装非常好看,令我十分羡慕。接下来还有朱憧涵的独唱“草原赞歌”,傣族的孔雀舞,北京的金山上,最后,就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全体起立一起跳爱我中华,舞蹈队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跳,我们们陈蓉婷也在上面,她跳得十分漂亮。还有合唱团的同学在上面唱。我们跳完之后,各个班级就到讲台上去合影留念,学校像花的海洋般,我们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中午,我们班进行了有关于民族书面的知识问答竞赛,我考了两次,终于考了一个漂亮的一百分,考完后,我们就去用餐了,吃完饭后,我们进行了以“介绍民族服装”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是维吾尔族的,所以我很特别。

下午,我们排队进入大音乐教师,开展知识抢答竞赛,我们的发言非常的踊跃,虽然我们班只得了个鼓励奖。

今天的民族团结日这个活动,首先,要感谢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哪能有我们这次的活动呢?在此,我要对他们说:“谢谢你们!”

民族团结征文 篇六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壮观的蓝色星球,上面住居着一个很团结的国家——中国。

它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只有我们心心相连、手手相牵,五十六个民族才会融为一个直正的大家庭,如果我们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创和谐,我们一定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每当我听到这句歌词,我都会想起我们学校很多不同民族的同学互相帮助的时候。

我是一个维吾尔族姑娘,刚转学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因为是从二年级才转学来的,还没有汉语功底,经常会有发音不准,字写错等的事情,学习起来是相当的困难。

但是,我旁边的一些同学吴俊雨、李欣洁、周晓艺等汉族同学会经常帮助我在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我的成绩才提了上来。

我对她们的非常感激,心想她们有困难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果不其然,一天轮到我们班值周了,可是我们学校也有民语班,但他们不会维吾尔语,于是我想:我一定要帮助她们!我告诉他们几个最基础的维吾尔语,比如说不要在楼道里跑的维吾尔语,还有靠右行的维吾尔语……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他们。

心灵贴着心灵,就好像光明与太阳;臂膀挽起臂膀,就好似蜿蜒崎岖的长城;身躯靠紧身躯,就好像连绵起伏的山峰。而中华民族团结的情是永远凝聚在每个人心中的爱……

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高高的鼻梁,这就是我维吾尔族的小伙伴迪拉热也是我的结对子的亲戚。我跟她已是5、6年的邻居了,交情也很多。可是在这么多事情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件事。

事情发生在一天晚上,那一天,因为迪拉热一个人在家害怕,便来到我家住,我们两个便一起玩着玩着就睡着了。可是晚上我突然发烧了,当时我只知道头疼便想找药喝,可我准备起来时,吵醒了迪拉热,她起来后看着我说:“你脸怎么那么红,是不是发烧了?”看我没说话,便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焦急地说:“你发烧了,现在怎么办?”说罢,她又问我:“你家有没有退烧药?”我让她在冰箱上找一找,但是没有找到。她准备去她家拿药给我,嘱咐我,好好在床上躺着,等她回来。可是不到5分钟,她就已经抱着药回来了,看到她还在吐着粗气的样子,真的很想笑。不过一会,她喂端来一杯温开水和拿着几药,小心翼翼的递给我,嘱咐我慢点喝,生怕我被呛到。喝完药后,我就沉沉地入睡了。等我早上醒来时,就看到她趴在我的床边睡着了。现在想一想,我非常感谢迪拉热在我生病时帮助我。一幕幕暖心画面,一阵阵欢声笑语,说着、笑着、唱着、跳着,让这份情谊在心中绵延下去。

这感人肺腑的故事,难道还不足以代表凝聚在各民族之间的爱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各民族早已血肉相连。而这温暖的爱,也将永远在民族团结之间流淌。

民族团结征文 篇七

中邦传统节日――春节每一年夏历的岁首月朔,是中邦夏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首要、最暖闹的节日。因为过夏历新年的时分,正是冬终春始,以是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中邦人过春节有良多传统习俗。自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春节了。在这段时光里,家家户户要大打扫,购年菜,揭窗花,挂春节绘,写对于联,蒸年糕,做好各类食品,准备辞陈送新。春节的前夕喊“除夕”。元旦之夜,是家人团圆的时候。一家人围立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大饭,说谈笑笑,直至天明,这叫熬年。大年节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水饺。古时分鸣零面为“子时”,大年节的子时正是新去年瓜代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水饺,是与“更岁接子”的意义。这也是“水饺”称号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始一起头,人们要行亲休、看朋友,相互拜年。拜年,是春节的主要习俗。贺年时,各人都要说一些祝贺福祉、康健的吉祥话。春节习俗——搁爆竹该半夜接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其中华大天上面的地面,爆仗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辰,有的地方还在天井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盛繁盛。在熊熊焚焚隐象的旺火四周,孩子们放爆竹,开心地欢蹦治跳,那时,屋内是明亮的灯火,庭前是鲜丽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儿,把除夕的热烈气氛推背了最热潮。爆竹声响是辞陈迎新的标记、喜庆心情的披露。做生意贾家。放爆竹另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收大利。不过,据故习以为,敬财神要抢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口诚。旧时,自春节半夜启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人主人,为了表现招待财神,便拿赐给人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固然总任没完要道些吉利话。比方:“金银玉帛滚进来”啦!“右面有对于金兽王,右里有对于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心彩。别的尚有一种就是打扮成财神爷的容貌,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前面随着几个敲锣挨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达神爷像,以便讨赐给人钱。

每一到人家门口,就唱止:“左厢堆满金银库,右面玉帛满屋堆。”一大堆讨吉行,不停于口,直至主人欢乐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连声致谢然后,就尽力地捶打一阵子,在咚咚锵锵的饱锣声中,转到其他家去了。各人放完爆仗回到屋里后的熬头件事,便是拜天地、迎神、祭奠先人。古时,这类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没有同,祭祖情势也各别,有的到田野顾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先人笨位顺次晃在正厅,陈设求品,然后祭拜者按老小的顺序上喷鼻敬拜。南方人还在祭祖然后,检察时宪书上所载今年的吉本方向,焚灯笼火炬,降壶挈酒,违香叫爆竹,开门出止,迎迓喜神,称“出天方”或“出止”,浙江叫“出觅”,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乞求神的总称保佑一年百事顺利。元旦熬年是整夜没有睡、通宵达夕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解彩,张贴对于于联,剪窗花,贴春节绘,红红绿绿把屋子扮饰得万紫千红,为节日加多了浓烈的氛围。孩子们最盼望的事或许便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大家坐在桌旁不许行,等各人都吃完了,由长辈收给晚辈,并鼓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进修出息,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后代睡梦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儿们会合正厅,长啸爷爷祖女、爸爸女亲新年快活,排队敬拜;此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女亲的坐房,一全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白叟家还嫌不够热烈,故做吝啬,由还价还价到围攻探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发掘进去,大家劫掠一空,才啸叫而散。白叟家遇彼景象却乐不可支,觉得这是新年纪事顺遂的好前兆。人们的传统观思,总是喜好在春节时,多讨些好彩头,期望统统顺本,那彼中有很多故习俗。如各地皆有制止施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施用扫帚将会把命运运限扫走,扫往财气,新的一年度聚会会议难接好运。假使非要扫天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rwd/zhengwengao/29rg9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