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个人文档 >学生作文 >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精品多篇】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篇一

“乐乐,小记者团要去宝鸡民俗博物馆参观了!”当听到妈妈兴奋地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想着:不就是农村里的一些古老的、落后的生活习俗吗?这都什么年代了,早该过时了。带着这样的念头,我硬着头皮来到了宝鸡民俗博物馆。

一到博物馆门口,我就被两只泥塑动物吸引了,耳朵像扇子,眼睛像铜铃,脸蛋像足球,身体上印着花,前腿立后腿坐,显得很威武。一问我才知道这是一对凤翔泥塑坐虎,是艺人们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他是正义的化身,用来驱魔辟邪。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叔叔的孩子周岁时,亲戚送来的那只大老虎,原来是对孩子长命、富贵的祝福。

看到这里,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观了。走进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我们西府特色的剪纸,那个我在农村老家的窗户上见过,再仔细一瞧内容,那不是我长挂嘴边的那个顺口溜“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我禁不住念了起来。不知不觉来到了西府人生主题展区,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从孕育、诞生、成长到死亡各个“节口礼仪”。在“人之初”展厅,我知道了“抓周”“钻曲联”“碰干大”的含义,看似平常有趣的习俗,却包含着父辈对儿孙的美好祝愿,让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奶奶亲手做给我的虎头鞋,一针一线都藏着奶奶的祝福。“婚嫁娶”“福禄寿”展厅里,“谢媒、哭嫁、摇床”,听起来让人似懂非懂,但一个个逼真的生活场面,父辈对儿孙的疼爱,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儿孙们的孝顺关爱,让我对这个讲究礼仪的西府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已经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来到“宝鸡风尚”展示区,有西府人吃年饭、过大年、耍社火的热闹场景,有女孩子翻绞绞、抓羊拐,男孩子打砖牌、敢丑等童年趣事,更有当铺、磨刀子、扎扫帚、补锅、油坊等生产生活,让我身临其境,成为其中的一员,过起了有滋有味的西府日子。

参观活动结束后,大记者们又组织我们制作了马勺脸谱,这可是宝鸡民俗的又一大特色。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用黑色、红色颜料完成了象征正义的包公形象,虽然看起来简单粗糙,但留给我的却是对宝鸡民俗文化由衷的喜欢和欣赏。在这里,我要对宝鸡民俗文化点赞!为勤劳智慧的宝鸡人民点赞!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篇二

在我们的身边,俗语俗习俗行无处不在。民俗是一种民间生活文化,也是中国人文历史上一颗璨璀的明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民俗吧!

我的故乡——湛江,是一座有着浓郁民俗气息的城市。湛江的民俗文化很多,但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当地的元宵节习俗了。

在湛江,元宵节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而且还会放美丽的烟火。更有趣的是,晚上还会举行游神赛会。

游神,是人们在喜庆日子里或元宵节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进行游街,与平民百姓同乐。游神开始前,神庙门前会鸣放礼炮,将神像请进大轿里,然后举行一种叫做“拜起马”的仪式,仪式进行完后,就由几名大汉抬起神轿开始游行。神轿游经过的路段,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口摆设祭品。在这支游神的队伍的最前面,有几顶非常豪华的大轿子,在这些轿子里面,就奉放着这一条村子里的大神,被奉仰的大神还穿着十分华丽的衣服,轿窗也是经过精心雕制的。抬这些神像的大汉都是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新婚或添丁的男子。他们且还要穿上红衣红裤。除了抬神像的人,还有一些吹唢呐和打锣鼓的人,他们都是村里有经验的老大爷。在队伍的最后面,有一头狮子,这头狮子威风凛凛,据说是神的坐骑。

在那天的正午时分,一阵爆竹声响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吃团圆饭了。在乡下农村里,人们吃团圆饭都是要开着院子大门的,在团圆饭的饭桌上,也一定会摆放着美酒、炖鸡和一些新鲜的海味等佳肴。更新奇的是,团圆饭的饭桌上还会摆放着发菜汤。发菜是一种长得很像一根根黑色毛线的东西,煮熟后美味可口,人们常常用它熬腐竹粉丝汤。因为发菜的诣音为“发财”,所以它也意味着富贵吉祥,也就因此被人们摆上团圆饭的饭桌了。这就是讲究的元宵团圆饭了。

在晚上,还有一场游灯活动,整条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游灯,就是参加活动的人手执一个灯笼随着晚上游神走过的路线再游一番。灯笼也很有讲究,必须是红色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俗文化,是不是很有趣呢?只要你多点关注,就能了解到我们身边更多的民间俗习和民俗文化。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篇三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用什么工具吃饭啊?你们肯定不假思索的就回答我:“筷子呗!”可是,你们知道筷子的来历吗?你们知道筷子的制作方法吗?你们知道筷子有哪些寓意吗?哈哈,答不出来了吧。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手工制作筷子的活动,也做一回骄傲的“大国工匠”。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上方下圆,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看似一双普通的筷子,却承载了古人赋予的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小筷子里有大信仰,举手投足都是理念。

老师简单讲过之后,便发给我们每人两根黑胡桃木的细木条,一个模具和一把刨子。首先要把细木条刨成筷子的雏形。两人一组,一人固定刨子一人刨,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磨具移动而变形或者不小心刨到手。第二步是打磨,打磨是对木坯表面进行再处理。用来磨筷子的砂纸有三种,颗粒由粗到细。先用颗粒粗的砂纸磨平,然后再用较细的磨形状,再用最细的砂纸将筷子打磨圆润、光滑。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油。筷子上油最重要的作用是隔离外部细菌,形成一层保护膜,同时也使筷子更加美观。制作筷子所用的油漆都是植物萃取的,对人体并没有任何伤害。涂油的时候要均匀,两头也要涂上,涂好之后自然晾干,一双筷子就大功告成啦。

芬芳清香的木材,雪白飞扬的刨花,小小的木工房里一派温馨热闹的景象。可是说着容易,做着难。我们这些“小木匠”费尽心思做出来的筷子不是一根长一根短,就是一根粗一根细,还有的小朋友因为打磨的工序没有做好,被筷子上的木刺伤到了手。原来,做一双小小的筷子要这么麻烦。两根不起眼的小木棍在劳动人民的手中变成了精巧的筷子,这是我们国人智慧的凝聚。它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求,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习俗承载着文化,像一条流淌着的大河,绵延了几千年。浸润√本站★√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也要努力将这些即将消逝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篇四

“回来了昂~”姥爷脸上盈溢着笑容。

“快,快!“姥姥急匆匆地跑出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的新被褥,自己的棉花自家的棉布,这回可得多待几天。”

“那当然。”我兴奋地答道。

小狗笨笨围着我们上蹿下跳,绕着尾巴直转圈。

我一溜烟地顺着高高的梯子爬上平顶房。这里的视野是最好的,你能清晰看到邻居小鸡啄米的情形,看一群孩童从屋下伴着欢声笑语风驰而过,看大黄狗在各家各户串门讨食。回头望向院内,两个垂直的平房间夹着一小片田。这里就如各种蔬菜的聚宝盆:火红的辣椒、圆滚的西红柿、翠绿的白菜相互穿插在其间,藤蔓上的黄瓜和西葫芦都在贪婪地吮吸着露水,享受着日光的照耀。远望,村庄外则是金黄的无边的滚滚麦浪,无边无际。

看够了,爬下屋来。姥姥正在剥苞米,这是华北一带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姥姥熟练地拿起早已晾干的苞米,大拇指摁向其中一条细缝,左、右一掰,一排玉米粒顿时被戳中要害,齐刷刷地倒下。姥姥游刃有余的动作仿佛经过训练一般,看得我瞠目结舌,也忍不住尝试起来。几个小时过去,我的成果如精卫填海般微不足道。“咱村里的每个小孩都是剥苞米的高手,你这速度被他们看见,怕是要笑掉大牙……”奶奶笑着调侃我,手里依然上下翻飞。

几天过去,那座“玉米山”已被“棒子山”代替,晾干的玉米粒也经过整容摇身一变化作了棒子糁。做棒子窝窝头,姥姥更是在行。它的食材极其朴素:只需白面、棒子糁和水。当它们交融混合与姥姥灵巧的手指一起舞动,眨眼间的功夫就变为了光滑的面团。再将它们分成几个剂子,塑形后便被送去蒸“桑拿”了。窝窝头一出锅,飘香四溢,混合着淡淡的玉米的香甜,小狗都馋得直嚷嚷。它金灿灿的身体好像也膨胀了一倍,表面泛着光泽,入口更是香醇。由于掺入了白面它更是绵软松软,刚入口与普通馒头并无差异,待你细细咀嚼,就会品出玉米本身的味道,甜香满口。若在中间加入大片猪肉,汤汁渐渐浸入窝窝头,咸香的猪肉配上很有嚼劲的馒头更是一绝,让你欲罢不能,回味无穷。

山村的夜晚如此静谧,漫天星星格外闪亮。暖暖的棉被萦绕着姥姥的味道,伴随着玉米的清香,我甜甜进入了梦乡。

炕下,小狗笨笨睡得也香。

我身边的民俗文化作文800字 篇五

中国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中国的民俗有多种,例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腊八节、清明节、春节等。但我最喜欢的还要属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了,过春节可以贴对联、穿新衣服、包饺子等。当然在春节里还有两个美妙的故事,下面我就讲给大家听听把!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住在大海深处,每到除夕节的那天都会出来祸害人们,它长着长长的触角,大大的头颅,有着庞大的身躯样子十分吓人,因此大家都害怕它,有一次在除夕夜晚他来到了一个老人的家里,但是那老人的门上贴着大红色的对联,那个叫“年”的怪兽看了后浑身发抖,正当它走出门时,听见了鞭炮的响声之后更加害怕了,于是就仓皇的逃走了,后来,人们知道了那个叫“年”的怪兽害怕大红色和鞭炮的响声后,每当过年时大家都贴上大红色的对联,并放鞭炮以防止那个叫“年”的怪兽再次回来。这就是春节的来历,也是我们俗称的“过年”这也是第一个故事。

你知道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吃饺子这一个民俗是从东汉时期传下来的,传说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张仲景的神医,不管什么病,只要到他手就是药到病除,因此,当地的居民都叫他“医圣”,原本他是在县城做官,但因年事已高就告老还乡了。他在还乡的路上,看到那些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冒着寒风和雪花飘飘的天气在外奔波,他看见那些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因此看了很心疼,便叫他的弟子找了一片空地搭起了小棚子,把羊肉和辣椒等一些药材放在锅里煮,等煮熟后再捞上来剁碎,用面皮包成一个个像耳朵的东西,每到严冬时开张把煮熟的像耳朵的东西分发给那些因寒冷而冻伤的人吃,那些人吃了之后便感到身体发暖,之后冻伤也好了。张仲景把那些一个个像耳朵的东西称为“祛寒饺耳”也称“夹饺”俗称“饺子”不料在一个严冬里张仲景逝世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所以每到严冬都会包饺子来纪念他,这就是饺子的来历。

一个民族,一个风俗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以上所说的就是我们这里的风俗文化。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rwd/zuowen/7yn75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