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个人文档 >学生作文 >

和而不同作文(精品多篇)

和而不同作文(精品多篇)

和而不同作文(精品多篇)

和而不同作文 篇一

和谐,这个词是那么简单,但又是那么难,简单的是它就代表着平安无事,这只是它最肤浅的诠释,难的是它是在人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时,能够彼此融洽的进行心灵的交流的社会状态——即和而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混战的时期。这个时代可谓与“现世安稳”无缘。但这个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原因何在?究其根本,是因为这是一个在思想领域“和而不同”的时代。儒、法、道、墨、名、农、阴阳、纵横、兵、小说十大学派和数不胜数的小学派彼此争鸣,他们都竭尽全力试图驳倒对方,但又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在相互的辩论中,与对手共同进步,正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和谐,中国古典文化才在不断的创新与融合中达到了古代史上的最高峰,而那些各家的大师们,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文化史上一座座巍峨矗立的山峰,受到后人们的景仰。

再者,反观其后的“大一统”时代,统治者在实现政治一元化的同时,在文化领域也追求“一体化”,先有秦始皇独尊法家焚书坑儒,后有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古代中国的文化界就此“稳定”,但也日益失去生机。取得统治地位的学派成为了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工具,日益僵化腐朽,而非统治思想则被视为“妖言惑众”遭到打击摧残,到了明清,中国古典思想终于彻底走进死胡同,知道鸦片烽火惊醒华夏,中华文化才迎来新生。

中国古代的文化的兴衰,犹如我们耳边的警钟,时刻警示我们:和而不同方为真正和谐,追求表面太平只会招致灾难和耻辱。

与摧残思想的古代反动统治者不同,新中国建国伊始便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当今中国的文化事业呈现了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文化作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在百花齐放的缤纷中,中国一步步走向和谐,走向进步。

和而不同,方能造就和谐,在我们投入绚丽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保持这和谐的文化底蕴,在和谐中成长!

和而不同作文 篇二

坂口安吾在《堕落论》中提出: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以美好的方式终结,是一种卑微的人之常情。

我们常常将对人类的所有美好幻想加诸于某一个人的身上。就像我们希望李白可以纵情诗酒,又能驰骋官场;我们希望李煜胸怀治国韬略,同时宋词无能出其右;我们希望纳兰赌书消得泼茶香,一生只如初见……然而十全十美只是妄想:李白长叹“举杯邀明月”,知音甚少,无人可解语;李煜沦为亡国君,阶下囚,只恨“一江春水向东流”;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无人知,终是人间惆怅客……

所谓大同,就好比用扑蝴蝶的网套兜风,只是荒唐可笑的幻影。一味追求“个个全才”,最终难免成了“求全之毁”。

生活的百般滋味是一种救赎,也是一种犒赏,诸味调和,才使生命的边界得以丰富和扩张。在无数时光片段里,我们寻觅某个让生活变得充实丰富的片刻,留下属于自己努力的痕迹,让那些乏善可陈的时刻也变得独一无二。这样的时刻也许只有一点点,但也弥足珍贵。

日本僧人吉田兼好认为,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人,好比没有杯底的玉杯,中看不中用。又说,如果谈话的对象意见与自己的一味相同,则与独坐并无差异。生活的乐趣在于不同,不是一言堂,而是各执所长。

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很多可爱的人,也有可爱又可恨的人。有人会觉得他们是小的,就有人愿意把他们看大了;有人认为他们是平凡的,也有人愿意叫他们英雄。活成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使是走到穷途末路的人,也有人愿意去相信他们的生龙活虎。

现代人常调侃,生活就像一条牛仔裤,烂了就当破洞裤穿。接受自己的不同,接受别人的差异,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就不必在社会中举步维艰。

给日复一日的黑咖啡多加半包糖,为万年不变的陈俗增添一些新鲜感,在安稳乏味的生活中始终怀抱生机、热情、好奇心,在调和与共存中享受这“和而不同”之美。

万物相生,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和而不同作文 篇三

“和”,又写作“龢”或“咊”。《说文解字》:“龢,调也。咊,相应也。”———“以声音相应。协调地跟着唱或伴奏”。所以和不表示一味地应和,而是饱有自己发声的同时,与大声音融合成美妙的共振。“和”区别于“同”,“同”是一模一样,是齐唱;而和,是异的协调,是合唱。

但是,我们生活种往往有着“一派和气”:当遇到矛盾时,总的一句:“大家都是一家人,要和和气气的”,便糊弄过去了;或是众人都闭口不提,保持缄默。这是真的“和”吗?为何常常出现这些“和”?

当有危机或异声在群体中蔓延时,个体会趋于恐惧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归属感的依恋,对认同感的及需,我们会同他人保持一样的步调。有时表现出是一场侵略,又或是一场沉默,总之,都是所谓“和谐”的,实现了温暖的合群。个体在群体的相互拥抱中不愿醒来。“房间里的大象”慢慢滋长,而他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这“和谐”的幻觉。

而这种个体的归属感的集合体便成了社会的秩序,就像乡土中国的人们都在差序格局中运用礼治来维持社会安定。一旦有村民之间的矛盾,便开一场“教育”大会。在乡村父老见互相道歉,牵手言欢,但却是碍于面子和解,实际两家已结上了梁子。

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被社会秩序所限制,没有人质疑秩序本身的假和谐,而或为了一个个屈于规则的相同人。就像房龙笔下的村庄一样,老人被奉为信条,任何向往外面的人都被丢进了万丈深渊,人们被自己的信条围在了村庄,生活得和谐。直到河流枯竭,生活不济,他们渴望外面的世界,但一切太晚了,累累白骨成了之前信条下的“和谐”的祭品,留下来的终是弥补不了的忏悔。

所以,这样的和谐只会带来同化,扼制了异的发展,扼制了“异”向“和”的融汇。真正的“和”是“以声音相应,协调地跟着唱或伴奏。”因此我们需要“存异”。

“存异”是和的基础。17世纪英国大力推行版权法,促使机械生产及机器的发明,允许新东西的出现,才有了后面的工业革命,达到力鼎盛的和谐;春秋的大环境允许流派的发声,才迸发出“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和是谐调,谐调来源于不同事物之间的配合,是异的组合,是新事物与旧社会的契合,从而迸发的和谐力量。

“存异“是“和”的力量。香农同时攻读数学和工程学两个专业,但是,在当时的美国,数学和工程学是针尖对麦芒———数学以抽象为美,工程学则是以应用为前提,而正是这两样异样、甚至互相鄙夷的学科组合,奠定了香农《一个通信的数学理论》,将数学用以传递信息,并以机械化的实用基础实现。正是“存异”的组合,开启了我们通信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个体智慧去勇敢,发现反抗社会中的假和谐,我们也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去包容异的发声。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可滥用“异”的力量,去过分追求个性而否定一切的认同,我们还需适度求“同”去融合“异”,最终,“和”或了人类共同的面庞。

和而不同作文 篇四

当霸王骑着乌骓化作鬼雄,当虞姬将生命化为矛尖之蓝;当屈原幽思而作《离骚》,消失于汨罗江;当渊明自叹“守拙归田园”,日日无事而空吟,我不禁重新审视《论语》中的一句“君子和而不同”。善哉,孔夫子之论;善哉,好一个“君子和而不同”!

漫漫五千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他们从心底喊出了一句:“和为贵。”看古代历史。晋平公让祁黄羊推荐县令。祁黄羊没有一丝犹疑,掷地有声地说:“让解狐去当。”晋平公大惊,解狐可是祁黄羊一等的仇敌。祁黄羊说:“你只叫我推荐心中的县令,他的确优秀。”君子之心如此宽容,推贤荐能,一句“和为贵”,国家得以强盛富邦。

再看近代历史。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世界反华势力,始终遵循着“和为贵”思想,在亚非国际会议上力挽狂澜。“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了会议的胜利召开,维护了各国间的和平,更重塑了一个大国的威望。君子之和弥足珍贵,搬开无为争执的绊脚石,一心向着理想冲。漫漫五千年,另一声雄浑的呼喊在我耳畔回萦。它说:“舍生而取义。”我们誓死也要坚守那份不同,那份即使别人不理解的对真理的执着。

日本的作家川端康成。多少人说他文章空洞无文,多少导师要他“不写三岁小孩的玩意”,他都以一笑而报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感动了多少心灵。善于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个性有如“花未眠”。

再说沈从文。当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自己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贫穷,落后,在他的笔下,蜕变成了一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坚守心中的家园。正如鲁迅所说:“真理在胸笔在手,无私无畏曰自由。”真理常在胸,君子善守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苏轼说:“人间有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相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见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甚大,而其志远也。”这不这正是对君子和而不同最精辟的解释吗?

善哉,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作文 篇五

朱红的游鱼和着碧透的荷叶,将一池潭水映衬得越发清澈碧透是跳动的水汽和着眩目的日光,映衬出七彩的霓虹;是变幻的浮云和着彤彤的旭日,生成了轻袅斑斓的朝霞。自然用他的生花妙笔,择就了一幅幅清丽隽永的图画透洒出一股“和”的气息。

然,游鱼有其朱红,荷叶有其碧透,和中也各显独特,此之谓“不同”,水汽和日光也是一样。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不仅要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格,如关羽的忠义,阿q的“乐观”,鲁滨逊的坚强……

他说;“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样一位书写着简单,隽秀的作家初时并不为人所欢迎。多少人说他的文章空洞无文,甚至他的导师要他“不要再写这种三岁小孩子的玩意”,对此,他都一笑泯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他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那一句浅浅的清香,感动了多少心灵。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生命有如“花”“未眠”。

再说“翠翠、天宝和儺送”,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天宝的守护,翠翠的等待,无不透露出这个男人缜密细腻的心思。沈从文,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

似乎印证了他说的“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只为了一场和你的不期而遇。”那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真的在那个肮脏的时代与沈从文邂逅了。

君子善守不同,恰合乎鲁迅先生的“真理在胸笔在手,无和无畏曰自由。”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自由,此之谓“美美与共”,然其一个执着,一个细腻,还有一个则放荡不羁,却共同为我们呈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此之谓“各美其美”,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只看见一条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鱼儿朱红,荷叶碧透……

以和而不同为话题散文800字 篇六

春去秋来,看人世繁花似锦,叶落飘零。

寒来暑往,听世间松涛如怒,鸟鸣婉转。

大千世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春花秋月夏蝉冬雪,皆兀自为景,成就人间阔大气象。万象如此。而人何以处世?其必曰:各自朝圣,和而不同。

遥想当年,春秋乱世百家争鸣,“君子和而不同”之风盛行:仲尼高呼仁义,庄子逍遥而游,韩非提倡法纪严明……百家之言,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于激辩场上慷慨激昂,在生活路间泰而不骄,“道并行而不相悖”,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与交融中点燃。先哲各自朝圣,终铸就了万千气象的百年文化盛世。

继百家争鸣以来,历史的银河群星闪耀,却不如当年日月之光,何哉?秦汉以来的思想专制与文化禁锢正是罪魁祸首。统治阶级图一己私利,扼杀个性,埋没创新,使百姓众生只能喝“大锅茶”,盲目行在官方钦定的所谓“主流”的思想道路上,于是只有几点“爝火不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走在自己朝圣路上,孤独或哀伤。

近代,也许只有民间思想界才隐现春秋“和而不同”之风。吴宓口中“众思造乱,而莫肯平乱”的时代,群英萃聚,大师辈出:王国维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传播国学;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传宇宙文章;梁漱溟投袂而起,献身民主同盟……思想的高度和宝贵的个性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挺身而起。

莫不是真如俗语所云“乱世才能出英雄?”“算而今,重到须惊”怕是先贤来到如今所谓“开放自由”的新时代的真实感受。自诩思想包容的新思想界人物或是因他人观点不合己意,出言不逊,破口大骂;或是因无形中的镣铐与根深蒂固的血脉中的奴性,一味随声附和,被当作别人手中的棋子。看似解放思想、开放社会,众生却不能各自品各自的茶,各自发表各自的意见而微笑互相点头,实是“小人同而不和”!

究其原因,也许乱世不是出哲人的根源,自身才是。固然时代的压迫更能造就独立自信的个性,但和平年代也并非无思想的锋芒,关键在于是否存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勇气,“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个性,是否存有对理想与自由的普罗米修斯式追求。

我希望有这一天,你和我各人拿各人的杯子,各人喝各人的茶,我们微笑致意,擦肩而过,然后继续行在各自的朝圣路上。那时,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rwd/zuowen/lvww8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