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

乡镇263调研报告多篇

乡镇263调研报告多篇

乡镇263调研报告多篇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1

近年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对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民增收的引擎。为进一步掌握我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下一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xx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

xx乡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济水平,精心打造特色优势农业品牌。目前,全乡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专业协会)8个,涉及奶牛、桑蚕、棉花、养鸡等12个行业。拥有会员400多户,其中党员43户,占总数的12*9%。在这些协会中规模较大发挥效益较好的是奶牛养殖协会、桑蚕养殖协会、棉花种植协会。在党委、政府引导下,李大庄木器加工协会正在积极筹建。就整体来看,专业协会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市场竞争力弱。但由于存在较好的基础,发展潜力较大。

二、xx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专业协会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灵活运用市场法则,对市场需求状况,价格浮动情况及时掌握,以便会员适时购入或售出。“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尝到甜头的农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桑蚕养殖协会成立的当年,会员户就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今年春天又新增加会员近20户。

2、使农民掌握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专业协会通过举办经验交流会,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等多种形式,使会员掌握了专业技术,增加了收入。我乡的前岗村是全乡,甚至是全县养殖奶牛较早的村。最初饲养奶牛时,农户分散养殖,相互之间交流很少,奶牛的品种也种种不一。当时饲养奶牛,纯粹是摸索养殖,缺乏科学经验,奶牛饲料的配方五花八门,牛奶的质量参差不齐,牛奶的产量也较低,平均每天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不足30斤。最关键的是牛奶的销售问题,因为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少,牛奶质量不高,一些牛奶加工厂不愿来收购牛奶。人们售奶的主要渠道是在农村销售,每天为订奶的农户送奶。这种方法常常造成销量不稳,极易造成滞销。由于鲜奶保质期太短,卖不完只有白白倒掉,有时心疼的饲养户直掉眼泪。当时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不过3000元。很多饲养户都丧失了信心。20xx年春天,在村奶牛养殖业最不景气的时候,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倡导下,xx村奶牛养殖协会成立了。xx村村主任xx被选为协会会长。协会成立后,经常召开养殖户座谈会,对饲养过程出现的问题,大伙讨论,邀请奶牛养殖专家现场释疑,并定期举办奶牛养殖技术培训班,使会员逐步掌握了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协会成立的当年,奶牛的产奶量由原来的日产不足30斤,提高到平均日产50斤以上。为解决牛奶的销售问题,协会多方联系,最后与嘉祥县鸿运牛奶加工厂达成长期供货协议,饲养户每天不用出门就把牛奶卖了。饲养一头奶牛的利润也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到7000元。

3、携农入市。专业协会依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按照市场信息,及时调整种养业结构,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的对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规模效应,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滑坡,我乡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受挫,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xx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倡导下,由乡农办牵头,成立了棉花种植协会,协会根据市场信息,结合我乡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棉花。协会实行统一进种,统一提供技术支持,找销路,拓市场。今年全乡发展春棉8600亩,夏棉3000亩。

4、开拓了农村市场。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增加了农用生产资料等工业品的有效需要。同时,使农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搞活了农村市场。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主要针对个别效益较好的专业协会)

1、扶持作用。各村党支部对协会发展给予支持,在专业协会有关章程的制定、管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加入协会,发展项目的农户,帮助协调资金或贷款。会员户征地等方面给予优惠照顾。例如,前岗村党支部,为解决奶牛养殖户分散养殖带来的不便,积极协调,划出专门土地建养殖小区,对资金困难的养殖户帮助协调贷款。保证了协会健康的发展。

2、保障作用。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治安巡逻小组的作用,对扰乱、破坏协会正常发展的人员狠狠打击。村干部当好协会的调解员,处理协会内部纠纷、争议,增强协会的凝聚力,以便形成更大的经济合力。

四、当前xx农村合作

经济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

1、协会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专业协会,应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切实为会员提供市场信息。让会员根据市场供应、价格等情况及时调整种养殖规模和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减少市场风险。但是目前我乡的大部分专业协会受信息闭塞、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给会员提供的支持少,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部分专业协会发挥的作用,是会员之间自发行为的结果。协会本身由于没有带来较好的作用,其影响力、号召力越来越小,会员也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不良循环,阻碍了协会的发展壮大。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协会内部建设,完善协会制度,加强对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协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能力,让协会充分发挥其功能,带领群众致富。

2、协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我乡专业协会的发展来看,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协会,对专业协会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部分基层组织对专业协会的扶持力度不够。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对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干部群众对专业协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形成“人人支持协会”的良好环境。

3、协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受资金、技术力量、销售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乡专业协会发展规模小、力量弱、领域窄、功能小,难以产生较大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产业化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小。为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动员行业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加入协会,使分散经营趋于集中,壮大协会规模,创新品牌,走产业化经营道路。

五、对进一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建议

1、多措并举,积极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一是要确立扶持的重点和方向,确定主管部门,并选派专人下基层指导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二是要培养典型,组织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循序渐进地扶持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典范作用。

三是开展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是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搞好组织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使其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运行。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资金扶持。应协调财政、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安排低息或无息周转金贷款,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是科技方面的扶持。有关部门可在科技咨询、指导、培训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鼓励农技推广机构与农民联合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是切实保护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得向其乱收费、乱集资,不得侵占其合法财产等。

3、组建主体,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由农村能人和乡村集体组织牵头兴办,可以由村班子牵头兴办,使班子与协会“合二为一”,也可以由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

4、建议几种经营形式:一是“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二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这是前一模式的延伸,主要通过合作组织建立的生产基地,示范引导服务农户。三是“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农民负责生产,企业负责加工流通,合作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规范企业与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2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__年工作安排,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工作机构负责人和县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于20__年5月上旬至中旬对全县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沿口镇、飞龙镇、卫计局、国土局、县医院、中医院等乡镇和部门,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实地查看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有乡镇卫生院32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26个、沿口镇中滩卫生院1个),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9121㎡平方米,开设内科等常用医疗科室24种,主要医疗设备593台件,开放床位940张,医护人员803人(其中临聘人员225人),执业(助理)医师为306人,注册(执业)护士198人。主要承担乡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农村卫生工作。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卫生院建设与发展工作,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加快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补助缺口的经费保障模式。20112014年,各级财政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2.12亿元。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通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通过积极争取中省建设项目,县财政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2014年投入资金7685万元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逐步推进卫生院标准化建设。2009年开始,中央下达基建和设备项目资金2100万元,地方自筹资金507万元,用于解决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及业务用房改扩建(新建)工程。截止目前,已完工交付使用的有万隆中心卫生院、金光乡卫生院等14个项目。其中烈面卫生院扩建业务用房1100㎡,增加病床30张;乐善中心卫生院新建了门诊大楼1200㎡。万隆卫生院完成1600㎡住院大楼建设,增加病床40张。礼安镇、胜利镇等8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了住院部建设,建设面积共计6450㎡,共增加病床114张,龙女镇卫生院实现整体搬迁。二是加大医疗设施设备配备。2009年以来,全县争取到中央项目配置大型医疗设备135台件,通过自筹等方式,配备常用医疗设备488台件,5个中心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急救车和车载急救设施,一般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也有所改善,保障了医疗业务工作正常开展。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起,全县32所乡镇卫生院和515个村卫生室已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率100%。对取消药品加成后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药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竞聘上岗并签订聘用合同,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各卫生院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如烈面镇卫生院推行少缴多用、一站式服务和零陪护服务模式,免费复印报账资料,进一步方便了群众。

(三)医疗卫生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有序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100%。截至2014年,累计建立规范化电子建康档案570503份,建档率6.91%;在管儿童40428人,儿童系统管理率95%;在管孕产妇数75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4%;在管65岁以上老年人62976人,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6%。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建立了预防接种合格门诊,基础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在管高血压患者51902人,管理60.12%;在管糖尿病患者人数22332人,管理率50.14%;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79人,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婚前医学检查、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持续有效推进。2014年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2060.45万元,补助农村免费住院分娩5115人,核补项目资金255.06万元,共有7206名孕产妇免费补服了叶酸。

(四)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继续实施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和用药行为,全县32个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组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大比武活动,医疗质量进一步提升。以5.12国际护士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医护技能操作比赛等系列活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工作规范建设,建立了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办法、医患纠纷规范化处置办法,医疗行为管理日趋规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匮乏。一是医技人员缺口大。20__年1月,全县乡镇卫生院核编826人,实有在编人员578人,缺编248人。按照《四川省20082020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明确我县医疗资源配置标准,目前全县乡镇卫生院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比标准少1.21.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比标准少1.32.2人。二是高层次人才缺乏,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全县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高级职称有13人,占2%,中级职称78人,占10%。普遍缺少妇产科、中医、化验等专业人员,既具备基本医疗又具备预防保健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特别缺乏,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均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急诊、b超、检验、妇幼防保等技术人才断档,上级配备的一些设备无人操作,调研中了解到,由于没有专业医技人员操作,全县有16个乡镇共24台设备购买近10年一直闲置。三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在基层工作的卫技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与大医院相比受限太大,优秀医疗人员不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卫生专业人才招聘条件设置高导致招聘难,医技人员流失多。2010年至2014年全县累计新招聘卫生技术人才316人,流失83人,其中辞职52人,考(调)到县级医疗机构或县外31人。如2014年计划招聘卫技人才40人,实际招聘16人,正式上班的9人,辞职调离的31人,人员出现入不敷出的现状。

(二)基础设施薄弱。一是卫生院土地权属没有落实。全县只有5个乡镇卫生院有土地证,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现有占地没有确定土地权属。目前全县有4个乡镇属于国有存量土地没有完善供地手续,有10个乡镇属于租用集体土地建设,无法确权。有10个乡镇在建项目申报的土地未得到落实。已立项建设的21个项目中有16个乡镇因土地权属问题未落实没有办理开竣工手续,没有进行项目验收和审计,共计830.22万元项目资金无法拨付。二是医疗业务用房不足。按照乡镇卫生院应该配备的床位标准和达到的建筑面积,目前,全县有清平卫生院、赛马镇卫生院等24个乡镇卫生院未达到标准。如沿口镇卫生院服务人口12万人,占地面积仅0.384亩,业务用房1135平米,人平仅占0.009平米。三是医疗设备欠缺,按照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装备标准要求,目前只有5个中心卫生院设备配置比较齐全,其他卫生院配备都不齐全,已有的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主要医疗设备已配备10多年时间,陈旧老化,正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有一半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尚未配备彩超、救护车和急诊急救设备,如赛马镇卫生院由于没有生化检验仪,为了业务的开展将该项目外包南充某医药公司开展。四是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污水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理等配套辅助设施。

(三)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低下,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合理用药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要,科室设置单一,外科、产科诊疗能力太弱,目前仅有2个中心卫生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产科服务,极少数卫生院可开展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现状与群众健康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与常见病不出村、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总体目标有较大差距。二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急需提升,尤其是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服务能力急需提高。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三是乡级卫生院发挥医疗卫生三级网的枢纽作用不够,特别是急救转诊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比较弱。四是激励考核机制不科学制约服务能力的提升。2011年3月,乡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县政府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局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支出情况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差额,按收支差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政补助,这就形成了奖懒罚勤的现象,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积极主动作为的思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全部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对不同的工作岗位承担不同的工作量,没有细化的考核标准,职工收入趋于均等化,吃大锅饭的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医技人员滋生出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情绪。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全天24小时和节假日必须值守,八项规定实施后,取消了所有的值班费和夜班费,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变得消极,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创新考录机制,探索建立统一招聘和自主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放宽招聘条件,为优秀人员建立多方进入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公共医疗和乡村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努力解决村医养老保险的问题,逐步将热爱卫生工作,有意愿到基层服务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村医队伍中,补实乡村卫生服务能力的网底。制定出台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鼓励优秀医护人才到乡村工作,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实行特殊津补贴,并提高工资标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走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困境。

(二)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化政府主体作用,开展城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立以县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联体的建设,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加强县乡联动,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发展格局,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运转协调、运行高效、程序规范;建立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制度,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加快县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配备信息化软件建立县乡网络联系,解决乡镇大型检测设备和医技人员缺乏的难题,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处置能力;乡镇卫生院要准确定位自身职能,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增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功能,规范诊疗科室设置,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加强慢性病、妇幼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和传染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真做实健康档案。提升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科学制定对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对卫生院实行收入由财政监管、支出由财政预算的核定收支,政府统筹的预算管理制度,让卫生院对医疗服务收入盈余部分拥有支配权,以调动乡镇卫生院工作积极性,推动卫生院发展壮大。要根据卫生行业特点建立留得住人、干得了事、能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增强事业心的绩效考核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分配办法.对夜间值班和节假日上班而又无法调休的情况,要制定合理的津贴补助发放办法,充分调动医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三)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力度。县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组织国土、住建、卫生、财政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研究解决乡镇卫生院土地权属等遗留问题,进一步弄清问题形成原因,对不同类别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处置办法,及时完善相关手续,确保卫生院建设合规合法。要进一步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县财政每年应保障一定的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配置更新医疗设备。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3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4

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人大代表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主席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政府,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

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

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全国人大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共青团工作特别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新走向、构筑新格局,保持农村团工作的发展势头,是我们必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近期我们通过分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对当前我镇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镇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3750人,其中团员280人。共有1个团总支,19个基层团支部。乡镇团委干部平均年龄31岁,全部为大中专以上学历;全镇20个行政村团支部,配备团干部64名,配备率100%,村团支部书记平均年龄28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3名,占65%,村级团支部书记兼职率100%。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团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各级团组织能顺应新形势,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的变化,基层团组织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农村基层团组织活动开展难。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年、团员纷纷流向企业、自谋职业或外出经商打工,一方面使团组织开展工作联系不便,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兼职观念取向的变化,很多团员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还是挣钱比较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份,疏远了团的组织,脱离了团组织的管理。

2、服务农村青年实际需求不够。在服务青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农村团组织来讲,在满足青年的文化娱乐需求,满足当代青年在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上,还存在差距,这当然与当地青年的就业特点也有直接的关系。在“五四”期间,部分团组织虽能组织一些简单的文体活动,但内容单一,加上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出现了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的,团员不愿做的问题。

3、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难以落实。

一是部分党组织对团支部书记的关心培养不够,政治上关心少、工作上指导少、方法教得少。目前,村团支部书记应享受的政治地位基本上是因人而异,因村而异,直接影响团的工作地位;

二是由于绝大部分团支部书记是兼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

三是在部分村,团支部书记转岗很困难,部分团干部兼职过多,团支部书记从事团工作都是义务性质的,无相应的报酬和补贴。

4、农村团干部队伍素质亟需提升。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我镇团支部书记的普遍为高中和初中文化,中专、大专的仅仅几个。二是年龄偏大,在村级团支部书记中30岁以上的有8名,占总数的40%。

5、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困难大。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等问题突出。我镇280名农村团员中90%以上名团员在企业或镇外工作。同时,由于团的组织生活不正常,再加上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变化,许多青年实际上又多在学校发展,使村级团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团员数量逐年减少。

二、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基层党组织对团工作的重视不够。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但随着经济和形势的发展,部分基层党组织追求经济效益,对团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关心程度不够,本着“能维持、不指望、无任务”的态度来对待基层团的工作。在评价团干部工作时,只重视党政统一部署,忽视团的自身工作。从各地基层团干部兼职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基层党组织普遍认为团的工作是一种附带“产业”。个别村主要领导把村团支部书记当作可有可无的角色,很不重视,对团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难度。这种现象,会导致整个村级干部队伍的老化和后继无人。

二是农村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不够。在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中,还没有比较成型的符合农村发展要求、适应广大农村团员青年需要、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党政中心工作的团的工作体系。面对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一些基层团组织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陈旧、工作手段落后,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新的措施,影响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的发挥。

三是部分团干部工作热情不高。由于大部分团干部是兼职,所以主要精力集中在乡镇党政布置的中心工作上,没有足够精力来思考和开展团的工作,有的团干部对团工作缺乏热情,责任感不强,被动应付,甚至不予理睬。还有部分团干部认为新形势下团的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存在一种畏难情绪,不能充分认识到“有为才有位”。另外部分团干部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难以落实,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多数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团员青年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多元化,带来了团员意识的淡薄,出现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基层团的工作环境。“党建带团建”一直是我们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促使党组织将团建纳入议事日程,从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同时将团干部的选拔

?培训、使用以及待遇等问题纳入党的基层建设的总体规划,使党建和团建紧密结合。基层团组织要号召和带领农村团员青年围绕本级党组织的工作中心,努力成为突击队,充分发挥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以作为求地位,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2、以适应发展为目标,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青年群体结构和社会分布变化相适应,努力做到“哪里有团员青年,哪里就有团组织,哪里就有团的工作”。

第一,强镇强团,重点突破。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以社区、行政村、企业、学校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探索组织设置科学化,工作载体职能化,阵地建设多样化,实现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的创新。

第二,互联共建、优势互补。就是按照区域相联原则,把人数少、活动难开展的团组织与相邻人数多、活动开展正常的团组织联合,共同开展团组织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增强团工作的活力。实现村村联建、村校联建、村企联建,加大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力度,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覆盖面,从而促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整体建设。

3、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创新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活动内容和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加强与各类协会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真正赢得青年信赖。根据农村生产实际、青年发展需求,在活动时间、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上灵活考虑,依靠活动内在的吸引力来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从调研情况看,农村青年的第一愿望是创业致富,为此,要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4、以吸纳优秀青年为重点,创新团的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团干部选拔机制。在农村大力开展以选配“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领青年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团干部,对年龄偏大、工作力度不大的团支部,积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新的团支部书记和团干部,同时,大力推进乡镇团组织按期换届。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团员青年认可度为重要尺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联合组织部门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协管力度,制定详细的协管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基层团干部从事团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团干部的培训。要大力加强基层团干部的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要对村团委书记进行一次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工作能力。在搞好团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加理论知识、科学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使基层团干部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团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创新团员队伍的管理。根据青年流动日益加剧、工作生活变动日趋频繁的特点,积极探索团员青年管理方式。按照证档分离、交叉覆盖、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流入地和流出地的衔接,按照“流入地管理和流出地管理相结合,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管理为辅”的原则,重点解决好流动团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团员的教育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改进教育工作,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强化团员意识教育,充分发挥团员青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模范作用。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6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xx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xx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xx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xx村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xx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乡镇263调研报告篇7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农村基层工作中起着出思路、谋发展的主导作用,乡镇干部队伍的建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十分重要,关系着事业发展的全局,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基层政权的巩固。通过对本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情况的调研,现结合实际,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xxxx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1、干部队伍总体情况

xxxx县辖39个乡镇,核定行政编制数1184个,事业编制数1592个,实有行政编制人员678人,事业编制人员1326人,其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286人(含人大副主席18人)。乡镇党政正职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5人,31至35岁6人,36至50岁66人, 51岁以上 1人,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中30岁以下的21人,31至35岁30人,36至50岁128人, 51岁以上29人。

2、工资待遇情况

全县乡镇之间工资无明显差异。工资待遇组成项目中,除全省统一的基本工资、津补贴以外,无地方自行安排的项目。xxxx4年以前,乡镇机关干部津补贴平均1万多元、事业站所人员平均不到1万元;从xxxx4年1月1日起,全县津补贴标准调整为科员每人每年23340元,副科级每人每年25260元,正科级每人每年27840元,乡镇事业站所人员县财政按上述标准的75%进行保障。

3、事业站所人员情况

xxxx1年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后,每个乡镇共设置6个事业站所,分别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规划建设环保站、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和社会事务管理站,其行政领导关系在乡镇,业务上受县直主管部门的指导。全县共有乡镇事业站所编制1513个,实有人数1247人。另县国土资源局在每个乡镇还派驻了1个国土资源所,也属于事业机构,有事业编制79个,人员79人。

二、xxxx县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基层、夯实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增强队伍活力和战斗力。

1、建制度,保障规范运行。结合党的xxxx教育实践活动,全面修订了《xxxx县乡科级领导班子运行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若干规定》《xxxx县乡镇事业站所负责人管理暂行办法》等,重点对乡镇财政财务、重大事项决策、工作运行监督等问题作出明确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乡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同时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围绕规范运作、促进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构建沟通协作、民主决策、服务群众、科学考评、严格监督的工作机制,有效规范各项工作的运行程序,保障乡镇领导班子的正常有序运作。

2、严管理,强化刚性约束。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突出日常管理,实现立体监管;坚持从严教育干部;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等规定;加强干部岗位管理;严格借(抽)调干部管理。加大追责力度,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方式对干部遵守干部管理纪律规定情况开展暗访巡查;加大对思想政治素质较差、履职不力、工作业绩滞后、违反纪律规定等不适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问责力度,今年上半年就有2名乡镇干部被免去职务。

3、重考核,实现好中选优。实行“书记工程”综合量化考核,建立日常考核、班子运行考核、单位绩效评估考核、述职测评考核、综合评价“四考一综评”的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干部的推先评优、选拔使用直接挂钩,在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认的基础上,优先表彰与推荐提拔重用综合量化考核结果排名靠前的乡镇干部。xxxx2年以来,有5名综合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党委书记得到提拔重用,3名综合考核排名靠前的乡镇长重用为乡镇党委书记,3名副职因单项工作排名靠前提拔为乡镇长;4名综合考核排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调整到县直单位任一般副职。

4、抓强能,提升工作水平。狠抓乡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建设,建立周学习制度、“书记讲堂”和班子成员定期上党课制度。加强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对优秀的年轻干部和后备干部采取“跟”、“挂”、“派”、“抽”等多种方式,安排到急、难、险、重一线岗位和重要、特殊部门进行实践锻炼。近两年来,先后选派了70多名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跟班学习和挂职锻炼,选派30多名优秀后备干部到企业挂职担任外协副厂长、副经理,抽调了xxxx多名干部参与了县委的中心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干部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干部的岗位培训,每年在县委党校都举办了60期以上的干部培训主体班和部门业务班,近6000人参加学习培训。特别是近两年来,根据乡镇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举办了农业、工业、城建规划等特色专题班和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青年干部等结构主体班,极大地优化了乡镇干部知识内容,提升了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5、讲关爱,注重人文激励。通过提高保障来提振精神,关心干部来激发干劲,真正让基层干部安心工作、潜心干事。近几年来,对乡镇财政投入力度年均增长在1000万元以上,乡镇公务员津补贴实行财政全额保障,大力提高了乡镇站所保障水平。对乡镇机关院落、办公楼、公共食堂等进行翻修和改造,为乡镇干部提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县领导与乡镇干部的谈心谈话沟通,特别注重开展心理健康谈心谈话,从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关心、帮助干部。提拔干部重点向乡镇基层倾斜,对那些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予以优先提拔重用。

三、当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人员结构不均衡。一方面乡镇干部以60年左右和85后的居多,中间年龄段的偏少,出现了“老少配”、年龄断层、工作断档的情况;另一方面近几年新招录的年轻公务员中女性、外县籍人员偏多,所占比甚至达50%左右,是导致目前乡镇公务员队伍不稳定、流动快、“剩女”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诱因。二是个体素质有参差。年纪较大的存在文化素质不是很高、现代化办公水平欠缺等问题,年轻干部又存在经验能力不足、对乡镇不熟悉,很难融入工作等情况。部分结构性需求配备的干部,特别是少数破格提拔上来的年轻干部、非党干部,能力素质与岗位有的还不能很好的匹配。三是工作力量较紧缺。空编缺人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县乡镇机关有行政编制1184个,但实际只有678人,空缺近50%,大部分乡镇都是十几人机关,工作力量严重不足。

2、经济待遇相对偏低。目前乡镇干部xxxx0-3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很难做到养家糊口、置房兴业,加上很多乡镇干部不是本乡人,上班成本偏高。很多同志对待遇收入比较低,心理上有埋怨情绪和自悲的想法。

3、交流晋升渠道不畅。一方面城乡干部交流难度较大。由于县城工作环境相对较好,大家都想往里“钻”,形成了县直单位超编满人与乡镇空编缺人的鲜明对比,导致乡镇干部有时想进城比提拔还难。另一方面,受人员岗位、干部政策的限制,乡镇干部职务、职级晋升的渠道较窄,大部分乡镇公务员干到退休也只能享受一个正科级待遇,事业站所干部更是因为身份限制得不到提拔,一辈子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干到老。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队伍活力。

4、权利责任很难对等。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乡镇干部的`角色越来越难当,各项工作的推进完成、上级的督导考核、群众的呼声诉求、社会的舆论监督,使他们担负了很大的工作责任和压力,有时甚至还要冒风险。所以有的乡镇干部有时宁愿放弃仅有的一点工作权利,也不敢、不肯履责,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

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优化考录机制,逐步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加大从“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优秀村干部、站所工作人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的力度,并在公务员招考中根据基层实际适当设置户籍和性别限制条件。同时,适当放宽调任条件,打通从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干部到乡镇任职的通道,继续开展从大学生村官、村级主职、站所负责人中公选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工作。

2、提高经济待遇,激发乡镇干部干事热情。建立乡镇干部工资水平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设立乡镇干部特殊岗位津贴,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山区乡镇干部的补助,缩小地区间公务员工资待遇差异和乡镇公务员与省、市公务员的待遇差距。

3、拓宽晋升渠道,让乡镇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建立县直机关与乡镇之间的正常人员流动机制,同时建立科学、平等的职级递升制度,对一些工作时间长、工作积极、表现优秀的乡镇公务员,可以在达到一定年限后晋升上一级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4、强化教育管理,增强乡镇干部履职履责的意识和能力。强化乡镇干部日常管理和平时考核,建立科学的评价使用机制。加大乡镇干部培训力度,探索乡镇干部到省、市党校培训工作。推行乡镇干部定向培养、轮岗交流、上派挂职等工作机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diaoyan/42pj6w.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