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

出版调研报告

出版调研报告

目录

出版调研报告
第一篇: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第二篇: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投资策略调研报告第三篇: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市场专项调研分析报告(专家版)第四篇: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专项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第五篇:数字出版参观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一、简介

中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与出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出版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出版发行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出版学,因此,中国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

二、课程体系

1、图书出版发行学型

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直接产生于图书发行业对专门人才的现实需要。随着书业行业的分工日益细密,印刷工艺、出版技术、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迅速更新,都需要具有专门能力的人才支持。

1983年,武汉大学和新华书店总店密切联系和相互合作,由国家教委批准,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学专业,专门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高层次人才。1987年该专业改名为出版发行学专业,不再局限于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人才,培养对象拓宽为出版发行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多分配到各出版社、出版物发行单位从事营销策划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中心(出版科学研究中心)成立[1],从事编辑出版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1999年武汉大学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合并,改称编辑出版学专业。但在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方面仍强调突出书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注重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武汉大学设立图书发行学专业后,安徽大学也在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专业(曾经停办,后恢复招生)。

这一类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代表,其核心课程有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经济学、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电子出版概论、书业企业管理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计算机应用、书业法律基础、图书学、期刊学、出版物市场管理、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中国出版史等。

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数字信息化的需要,2014年,武汉大学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电子与网络出版学专业,培养并输送数字出版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挂靠在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招生对象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网络生和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电子与网络出版技能,能在书报刊、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发行单位从事出版策划、编辑制作、出版物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政治、外语、高等数学、现代汉语与写作、出版学基础、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物市场营销、读者学、出版企业管理、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出版经济学、出版对外贸易、出版法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外语、国外出版导论、中国出版史、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电子出版导论、电子商务导论、编校软件应用、网络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原理、c语言、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图象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合成、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 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网络信息安全、书业计算机应用、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编辑学型

编辑学型专业的发展是适应编辑理论与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在胡乔木倡导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开始试办编辑学本科专业。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招收编辑学专业的本科生、第二学士生或者硕士生。据统计,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虽然有些高校的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进行了 1

合并,有些高校的编辑学专业调整为编辑出版学专业,但以编辑学为主或者培养编辑学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或硕士研究生的高校仍有十多所。

这一类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侧重文学、编辑,很多学校的编辑专业不仅包括图书编辑,还包括报纸编辑、广播电视编辑和多媒体编辑。学生的文学功底比较扎实,毕业后主要从事各类媒体的采编工作和与文学相关的其他工作。

编辑学型的课程体系,以创办于1984年的南开大学中文系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代表,其核心课程主要有中国文学、传播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编辑出版学概论、网络技术基础、专门编辑学、外国文学、编辑写作、传播政策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图书与文献学、社会语言学、编辑出版史、传播产业经营与管理、外国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原理、外国出版概论、广播电视编辑专题研究、报刊编辑专题研究、应用编辑与多媒体节目制作等。

3、编辑出版学型

编辑出版学型是在1980年代建立的编辑学和出版学基础上交叉融合发展起来的。1998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编辑出版学”作为本科专业后,原先开办了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的学校纷纷按照教育部公布的目录统一定位为编辑出版学专业,而且在教育部的这一目录公布之后,近几年开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校也迅速增加,仅2014年开始招生的就有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汕头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据网上调查(通过google搜索),开办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校有近50所。在这些高校中,编辑出版学专业有的设在人文学院或者中文系,有的设在信息管理学院或者图书馆学系,有的设在新闻传播学院或者新闻系、传播系,还有的设在文法学院、商学院,也有的独立为出版学系,所开课程往往根据学校或者院系的师资力量设置。

总体上看,各高校编辑出版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主要有编辑学、出版学、发行学、编辑出版史、编辑应用写作、图书学、出版法规、出版经营与管理、中外出版比较、工具书与文献检索、现代化的编辑出版手段等。

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及实践的检验,应该说这一课程体系既包含了编、印、发过程的应用类知识,也包括史、论等基础性理论知识,还有技术性的和相关辅助类的学科知识,是一个比较切合实际,既严谨又科学的体系。

三、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完备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的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增设编辑出版学专业,未来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亟须明确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有所侧重,以便为中国出版业培养更多适应实际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根据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宽口径人才,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现有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以本科生培养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拓展的层次分明和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随着出版产业的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机构应制定更加具体、更为明确的多层次的培养目标。

1、本科教育

本科生教育应按“大出版”观念宽口径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中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是要求压缩专业,强化素质教育、通才教育。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首先应进行专业整合,对分得太细的本科专业如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行整合,以便明确

教学重心,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明确培养目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wto规则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研究生教育

硕士学位在中国学位体系中是一级独立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早在2014年就在文学院设立编辑出版学方向招收研究生,现在则在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点招生。在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的是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学生毕业后的学位是传播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编辑、出版、发行,但授予的学位却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其他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这种状况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是难免的。关键要明确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应当按照应用型专业硕士学位的要求,强调其实践性取向,紧密结合出版发行单位的现实需求,按宽口径培养硕士生,增强其适应能力,使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硕士学位(不论是传播学硕士学位,还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具有面向实践单位的业务导向作用。

尽管编辑出版学专业目前只有本科招生目录是统一的,研究生专业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是“新闻传播学”,相当多的实际办学单位尚未理顺硕士学位的归属关系,但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已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立编辑出版学博士点;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已在“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获得出版发行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北京广播学院、复旦大学也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博士点,这是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华中师范大学则在文化传播学博士点专门开设“出版文化”方向,招收博士生[2]。博士学位属于学术型学位,编辑出版学专业博士生教育的核心要求应是掌握编辑出版学学术前沿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具备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的观念和能力。

四、专业设置

1、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书刊出版、新闻宣传和文化教育部门从事编辑、出版、发行的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的编辑出版学高级专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将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出版物市场营销技能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传播学及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全面系统地把握编辑、出版、发行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了解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外出版发行历史与现状等;还应具备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五、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编辑与出版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市场分析、选题策划、文字加工、宣传促销的知识与方法;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我国有关编辑与出版市场营销的方针、政策、法规;

5、能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组织与发布,适应高新技术条件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编辑与发布的高层次人才和较强的英语能力。

6、了解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的基础知识。

7、了解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本知识。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主要课程:编辑学概论、传播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出版发行学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图书发行学、出版美学(含装帧设计)、书业法律基础、报刊编辑学、出版现代技术、网络出版发行、知识产权法、广告信息学、市场调查与分析、世界书业概论、选题策划与编辑实务、出版经营管理、出版经济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图书编辑实践、期刊编辑实践、出版印刷实习、选题策划文案写作、图书市场调研、办公自动化等,一般安排20周(因学校而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考研方向:传播学

相近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图书馆学媒体创意广播电视编导、国际文化交流。

第二篇: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投资策略调研报告

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投资策略调研报告

报告链接: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图书出版发行相关知识概述1.1 出版发行概述1.1.1 出版的定义1.1.2 出版的历史1.1.3 现代出版业1.1.4 出版业价值链1.1.5 发行的相关术语1.2 图书的商品性质1.2.1 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1.2.2 图书商品有显著的差异化1.2.3 图书属于较弱的超必需品1.2.4 图书商品具有正的外部性 第二章 全球图书出版发行行业2.1 美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1.1 美国图书出版的发展时期回顾2.1.2 美国的图书发行概述2.1.3 美国图书出口的方式2.2 日本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2.1 日本图书出版发行状况回顾2.2.2 日本市场的畅销图书出版物概述2.2.3 日本绞尽脑汁欲盘活图书市场2.2.4 日本图书出版业的新型出版形式2.3 英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3.1 英国图书出版行业状况2.3.2 英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特点2.3.3 英国医学图书出版公司经营状况2.3.4 英国图书发行业状况2.3.5 英国超市的图书市场额2.4 德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4.1 德国图书业概述2.4.2 德国图书出版发行状况2.4.3 德国经济图书出版解析 第三章 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分析3.1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阶段3.1.1 超常规增长阶段(2014-1985年)3.1.2 调整与徘徊阶段(1986-1994年)3.1.3 新的增长阶段(1995年至今)3.2 中国图书出版发展状况3.2.1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特性3.2.2 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状况3.2.3 图书出版业组织结构分析

3.2.5 中国图书出版业对外政策3.2.6 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结构解析3.2.7 中国图书出版业资本状况分析3.3 图书出版的板块结构分析3.3.1 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结构3.3.2 板块结构出书的现代出版特征3.3.3 板块的推进与转移3.4 剖析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3.4.1 图书出版业滞胀的表现3.4.2 图书出版业滞胀的原因3.4.3 图书出版业改革的重点3.5 图书出版中的品牌分析3.5.1 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发展状况3.5.2 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化的原因3.5.3 品牌图书支撑出版社的发展3.5.4 出版品牌图书是读者的要求3.5.5 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模式探讨 第四章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分析4.1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概述4.1.1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市场解析4.1.2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规模状况4.1.3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国际化4.1.4 农村图书出版市场分析4.1.5 从出版社角度分析图书市场状况4.2 图书出版市场的成本分析4.2.1 图书出版的资金及市场4.2.2 图书出版成本预计4.2.3 图书出版成本的计算4.3 解析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4.3.1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概述4.3.2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行为简析4.3.3 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绩效考察4.4 图书出版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4.1 图书出版市场需净化4.4.2 高库存牵制图书出版市场发展4.4.3 图书出版市场结构不合理4.4.4 图书出版市场资源浪费严重 第五章 中国图书发行行业分析5.1 中国古代图书发行知识简介5.1.1 中国古代图书发行渠道5.1.2 中国古代图书发行方法5.1.3 中国古代图书发行方式5.1.4 中国古代图书发行宣传5.1.5 中国古代用于发行的图书类型

5.2 中国图书发行行业分析5.2.1 现代出版社图书发行模式5.2.2 图书发行业市场结构分析5.2.3 图书发行行业市场行为分析5.2.4 民营图书发行行业状况5.2.5 中国对外图书发行的建议5.3 区域图书发行状况分析5.3.1 湖南图书发行发展概况5.3.2 四川图书发行发展状况5.3.3 新疆图书发行行业发展迅速5.3.4 陕西邮政进军图书发行行业5.3.5 广西图书发行业优质服务创形象5.4 图书发行行业的盈利分析5.4.1 图书发行行业环境概述5.4.2 中国本土书店处境分析5.4.3 图书发行行业战略扩张原则5.4.4 图书发行行业盈利的战略措施5.5 图书发行业多元化发展分析5.5.1 图书发行行业多元化的原因5.5.2 图书发行行业多元化的考虑因素5.5.3 图书发行企业多元化的策略5.6 图书出版物发行折扣分析5.6.1 图书发行高折扣的市场原因5.6.2 图书发行高折扣的制度原因5.6.3 图书市场高折扣现象的对策 第六章 中国不同类型图书出版发行业状况6.1 少儿图书出版发行状况6.1.1 中国少儿图书出版市场影响因素6.1.2 中国是少儿图书出版大国6.1.3 中国少儿图书出版发展繁荣6.1.4 少儿图书出版格局解析6.1.5 少儿图书出版业多元化6.1.6 少儿引进版图书市场状况6.1.7 少儿图书发行状况分析6.1.8 少儿图书出版发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2 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状况6.2.1 科普图书出版发行概述6.2.2 科普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6.2.3 中国科普图书出版发行的发展策略6.3 教育图书出版业6.3.1 2014年教育图书出版概况6.3.2 教育图书出版现状分析6.3.3 教育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困境6.4 文学图书出版业

6.4.2 类型文学图书的出版分析6.4.3 文学图书出版市场竞争无序 第七章 网络时代图书出版发行状况分析7.1 网络出版的发展7.1.1 网络出版发展概述7.1.2 网络出版的模式7.1.3 中国网络出版的状况7.1.4 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业的关系7.1.5 网络环境下发行模式的多元化7.2 网上书店7.2.1 网上书店概述7.2.2 网上书店对图书批发环节的影响7.2.3 网上书店对图书零售环节的影响7.3 网络时代里传统图书出版业发展策略7.3.1 出版发行的网络化7.3.2 图书发行使用价格手段促发展7.3.3 注重用客户服务促发展7.3.4 数据库营销策略 第八章 中国图书出版的营销分析8.1 图书出版业的扁平化营销分析8.1.1 图书出版的扁平化营销概述8.1.2 图书出版的扁平化渠道的优势8.1.3 图书出版的扁平化渠道的策略8.2 图书出版营销中的整合营销8.2.1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8.2.2 中国图书出版营销阶段分析8.2.3 imc在图书出版营销中的运作8.3 图书出版营销中的产品策略8.3.1 "读者是上帝"的产品经营策略8.3.2 主导产品营销策略8.3.3 新品种开发策略8.3.4 已有图书品种的经营策略8.3.5 变化中的图书营销策略 第九章 中外图书出版发行重点企业9.1 贝塔斯曼出版集团9.1.1 公司简介9.1.2 贝塔斯曼的旗下公司及经营范围9.1.3 贝塔斯曼的经营特点和发展策略9.1.4 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发展9.1.5 贝塔斯曼书友会的运作模式9.2 培生集团9.2.1 公司简介9.2.2 培生的战略要素9.2.3 培生发展战略类型

9.2.5 培生的职能战略(产品战略)9.3 人民教育出版社9.3.1 人民教育出版社简介9.3.2 人教社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9.3.3 人教社出版《汉语2014》丛书9.3.4 人教社推出学校体育运动书籍9.4 高等教育出版社9.4.1 高等教育出版社简介9.4.2 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发力社会学习用书9.4.3 高教社开通学术期刊在线出版平台9.4.4 高教出版社携手sap突破管理飞跃9.4.5 高教版社"蓝色发行"的发行模式9.5 新华出版社9.5.1 新华出版社简介9.5.2 新华出版社新书献读者9.5.3 新华出版社品牌战略阶段分析9.6 其他图书出版发行企业9.6.1 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9.6.2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9.6.3 新华图书发行集团9.6.4 湖北省图书发行集团9.6.5 北京社科图书发行公司 第十章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的投资及前景趋势10.1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资分析10.1.1 图书出版发行业投资机会10.1.2 图书出版业发展的机遇10.1.3 图书出版发行业投资的风险及规避方法10.1.4 图书出版发行业投资战略10.2 图书出版行业"十二五"展望10.2.1 少儿图书出版"十二五"展望10.2.2 科技类图书出版"十二五"展望10.2.3 文学图书出版"十二五"展望10.2.4 艺术类图书出版发行走向10.3 图书出版行业网络化分析10.3.1 网络渐成图书零售重要渠道10.3.2 图书零售进入网络时代10.3.3 电子图书网络书店冲击传统书店10.3.4 网络阅读率已达44.9%接近图书阅读率 第十一章 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展趋势分析11.1 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前景展望11.1.1 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展形势分析11.1.2 发展图书出版产业的机遇及趋势11.1.3 未来10年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规划11.1.4 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产量预测

容。11.2.1 2014-2014年图书出版产业前景展望11.2.2 2014-2014年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目标 第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12.1报告主要研究结论12.2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附录 附录一:《出版管理条例》 附录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 附录三:《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 附录四:《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 图表:目录:

第三篇: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市场专项调研分析报告(专家版)

- 1 -

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市场专项调研分析报告(专家版)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前言

一、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概况1二、报告主要研究内容2三、报告研究成果及意义4 正文目录第一章研究概述5第一节研究背景5一、产业背景5(一)产业定义(二)产业分类(三)产业发展历程(四)产业价值链构成二、市场背景11三、地质战略背景12四、政策背景14第二节研究内容18一、分析内容18二、分析要点21三、数据来源23第三节研究方法25一、方法特征25二、应用指标27三、应用原理28第四节研究结论31 第二章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研究33第一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宏观环境研究(pest因素分析法)33一、政治环境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影响33二、经济环境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影响35三、社会环境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影响36四、技术环境对数字出版行业的影响38第二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特征研究42一、产业融合不断深化42二、手机出版势头迅猛45三、数字技术不断创新47四、产业形态日趋完善48五、积极推动加快转型50第三节2014-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环境发展状况研究54一、2014-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54

(二)数字出版业步入发展深水区

(三)行业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标准 (四)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 (五)多元并存

(六)出版社成立专职机构推进网络出版机制

(七)e纸一体化

二、2014-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供求格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64(一)传统出版业开始进军数字出版市场

(二)图书和和大众市场互为促进

(三)数字出版企业整体研发实力不足(四)人才匮乏成企业发展瓶颈

三、2014-2014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一)细分行业集中度分析(二)品牌集中度分析(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章中国数字出版细分行业发展状况研究78第一节电子书78一、市场规模分析78二、行业特点分析81三、竞争格局分析83

四、发展趋势分析

84

五、主体企业分析(swot分析法)86第二节数字期刊(杂志)90一、市场规模分析90二、行业特点分析93三、竞争格局分析95四、发展趋势分析96

五、主体企业分析(swot分析法)98第三节数字报纸102一、市场规模分析102二、行业特点分析105三、竞争格局分析107四、发展趋势分析108

五、主体企业分析(swot分析法)110第四章中国数字出版细分区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15第一节东北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15一、市场规模分析115二、竞争格局分析116三、发展趋势分析118

第二节华北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22一、市场规模分析122

二、竞争格局分析125

70

第三节华东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29一、市场规模分析129二、竞争格局分析131三、发展趋势分析132

第四节华中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35一、市场规模分析135二、竞争格局分析136三、发展趋势分析138

第五节华南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42

一、市场规模分析142二、竞争格局分析145三、发展趋势分析147

第六节西部地区数字出版市场发展状况研究149一、市场规模分析149二、竞争格局分析151三、发展趋势分析152

第五章中国数字出版行业消费者需求购买决策研究156

第一节消费者人口统计变量分析156 第二节消费者地理变量分析157 第三节消费者心理变量分析158 第四节消费者行为变量分析159

第五节消费者需求趋势分析160

第六章中国数字出版市场投融资与并购特征及趋势研究162第一节投资政策解读162第二节投资规模分析163第三节投资特点分析164

第四节投资区域及回报分析165第五节投资方式及渠道分析166第六节投资趋势分析167

第七章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国际主体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169第一节英国培生教育集团169一、企业整体概况169二、营业规模分析171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172四、出版内容分析174五、市场策略分析177六、发展战略分析179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180 第二节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183 第三节里德爱斯维尔184 第四节加拿大汤姆森185 第五节日本讲谈社186

第一节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188一、企业整体概况188二、营业规模分析190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193四、出版内容分析195五、市场策略分析196六、发展战略分析198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201第二节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204

一、企业整体概况204二、营业规模分析206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四、出版内容分析211五、市场策略分析212六、发展战略分析214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第三节龙源期刊网220一、企业整体概况220二、营业规模分析222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

四、出版内容分析227

五、市场策略分析228六、发展战略分析230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第四节中文在线236一、企业整体概况236二、营业规模分析238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四、出版内容分析243五、市场策略分析244六、发展战略分析246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第五节zcom252

一、企业整体概况252二、营业规模分析254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四、出版内容分析259五、市场策略分析260六、发展战略分析262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第六节起点中文网268

一、企业整体概况268

209 217 225 233 241 249 257 265

二、营业规模分析270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273四、出版内容分析275五、市场策略分析276六、发展战略分析278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281

第七节新数通盛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xplus)284一、企业整体概况284二、营业规模分析286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289四、出版内容分析291五、市场策略分析292六、发展战略分析294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297第八节深圳掌媒科技有限公司300一、企业整体概况300二、营业规模分析302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305四、出版内容分析307五、市场策略分析308六、发展战略分析310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313

第九节高等教育出版社316一、企业整体概况316二、营业规模分析318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321四、出版内容分析323五、市场策略分析324六、发展战略分析326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329第十节商务印书馆332一、企业整体概况332二、营业规模分析334

三、业务范围分析(bcg矩阵分析法)337

四、出版内容分析339五、市场策略分析340六、发展战略分析342

七、综合竞争力分析(swot分析法)345

第九章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投资机会与风险优劣势研究(swot分析法)第一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投资优势分析349第二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投资劣势分析350第三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投资机会分析351

一、数字出版蕴含巨大潜在市场351

- 5 -

349

- 6 -

二、信息化冲击传统纸媒出版业352

第四节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市场投资风险分析355 第十章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研究成果及战略咨询建议357第一节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研究成果357第二节中国数字出版市场战略咨询建议358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

【报告价格】[纸质版]:6300.00元 [电子版]:6500.00元 [纸质+电子]:6800.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电话订购】010-62665210 62664210

第四篇: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专项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1 -

2014-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专项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图书出版发行相关知识概述2

第一节出版发行概述2

一、出版的定义2

二、出版的历史5

三、现代出版业7

四、出版业价值链8

五、发行的相关术语10

第二节图书的商品性质14

一、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14

二、图书商品有显著的差异化17

三、图书属于较弱的超必需品19

四、图书商品具有正的外部性20

第二章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运行概况25

第一节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5

第二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26

第三章全球图书出版发行行业29

第一节美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9

一、美国图书出版的发展时期回顾29二、美国的图书发行概述31三、美国图书出口的方式32 第二节日本图书出版发行分析35

一、日本图书出版发行状况回顾35

二、日本市场的畅销图书出版物概述36

三、日本绞尽脑汁欲盘活图书市场38

四、日本图书出版业的新型出版形式41

第三节英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44

一、英国图书出版行业状况44

二、英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特点46

三、英国医学图书出版公司经营状况49

四、英国图书发行业状况51

五、英国超市的图书市场额52

第四节德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55

一、德国图书业概述55

二、德国图书出版发行状况56

三、德国经济图书出版解析58

第四章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4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4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65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66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67

第五章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分析70

第一节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阶段70

一、超常规增长阶段(2014-1985年)70二、调整与徘徊阶段(1986-1994年)73三、新的增长阶段(1995年至今)75 第二节中国图书出版发展状况77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特性77二、期工程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状况79三、图书出版业组织结构分析80四、图书出版产业利润状况82五、中国图书出版业对外政策85六、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结构解析87七、中国图书出版业资本状况分析88 第三节图书出版的板块结构分析91一、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结构91二、板块结构出书的现代出版特征92三、板块的推进与转移94 第四节剖析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98

一、图书出版业滞胀的表现98

二、图书出版业滞胀的原因101

三、图书出版业改革的重点103

第五节图书出版中的品牌分析105

一、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发展状况105

二、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化的原因107

三、品牌图书支撑出版社的发展108

四、出版品牌图书是读者的要求110

五、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模式探讨113

第六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18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18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19

第三节国内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政策分析120

一、行业具体政策120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22

第七章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分析128

第一节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概述128

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市场解析128

二、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规模状况130

三、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国际化133

四、农村图书出版市场分析135

五、从出版社角度分析图书市场状况136 第二节图书出版市场的成本分析139一、图书出版的资金及市场139二、图书出版成本预计140三、图书出版成本的计算142 第三节解析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146一、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概述二、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行为简析三、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绩效考察第四节图书出版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6 149 151153

一、图书出版市场需净化153

二、高库存牵制图书出版市场发展155

三、图书出版市场结构不合理156

四、图书出版市场资源浪费严重158

第八章2014年国际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分析164

第一节世界图书出版发行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164

第二节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165

第二部分图书出版发行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九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169 169 170171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171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172

第十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177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177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178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178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181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183

第十一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竞争绩效分析187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187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188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189

第四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190

第五节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分销体系分析191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191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192

第十二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区域分析19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区域分析197

第二节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98

一、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198

二、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01

三、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03

四、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04

第三节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7

一、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07

二、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08

三、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10

四、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13

第四节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6

一、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16

二、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18

三、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21

四、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23

第五节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25

一、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25

二、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27

三、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28

四、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30

第三部分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

第十三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融资分析23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237

第二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外资进入状况238

第三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合作与并购239

第四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资体制分析240

第五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241

第十四章图书出版发行产业经营策略分析244

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244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245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245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247

三、销售渠道248

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251

第十五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分析254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一).254

一、公司基本情况254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57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9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0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2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二).266

一、公司基本情况26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69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71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72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4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三).278

一、公司基本情况27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81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3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4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6

第四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四).290

一、公司基本情况290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93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95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96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98

第五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五).302

一、公司基本情况302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305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07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08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10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六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消费量预测31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317

第二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预测结果320第十七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供给预测323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323

第二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预测结果326第十八章图书出版发行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329

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329

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330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318319324325

第十九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334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334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335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集中程度分析336

第二十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资机会分析339

第一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339

第二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340

第三节2014-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341第二十一章图书出版发行产业投资风险344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44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竞争风险345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46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47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48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50

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50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51 附录

附录一:《出版管理条例》

附录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353 附录三:《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355 附录四:《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本报告实时免费更新数据(季度更新)根据客户要求选择目标企业及调查内容。

第五篇:数字出版参观报告

《知识产权出版社》参观报告

本学期由于学校的安排,我们有幸参观了知识产权出版社,并且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出版,版权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对我们是受益匪浅。另一方面,这对于还是在校学生的我们更是有一定的向导作用,给我们介绍了当今出版界的发展状况及电子出版在中国的地位和前景,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体验教学。首先先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出版社的相关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成立于 1980年,主管和主办单位是原国家专利局,是中国专利局最早设立的部门之一,是专利文献法定出版单位,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为国家级出版社和电子出版单位。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原专利文献出版社更名为知识产权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由编辑部,电子出版部和中献电子技术开发中心三个主要实体和职能部门组成。自1985年中国专利法实施以来,出版社一直担负着中国专利公报和专利说明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已累计公开出版中国专利文献约60万件。1992年第一批中国专利文献cd-rom光盘在专利文献出版社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专利文献的出版迈入电子时代。目前出版社以纸件,cd-rom光盘和通过国际互连网三种载体向十八个国家和国内各地出版发行专利文献。出版社编辑部每年出版一百余种有关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以及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读者对象主要是具有中等

【1】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干部,学生,企业管理者等。当然,由于电子技术

的日渐成熟,知识产权出版社也有传统转型为数字出版,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转型。并且在这期间,销售收入和利润,仅数字出版就超过了75%,并且还有三个主要部门从事数字出版。因此可见,数字出版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最后一点是,进入2014,数字出版带动出版社发展进步,并且启动图书出版,数字出版的成功项目,数字出版的经营模式及专业出版数字化路线等。

由上可见,数字出版在当今出版进的重要性。而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在校学生而言,无疑是好的解说。当然,同时也解答了我们对学习这门学科的迷茫的心。

而数字发展又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并且迅速扩大以至于有些人认为数字出版会代替传统出版。作为个人而言,我认为既是是数字媒体普遍的今天,传统出版还是有其地位的,它的存在也是不可磨灭的。在这先说一下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数字化出版是在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它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

【2】刊等新业态。但是从时间上看,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并不算长,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始料未及,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甚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例如cd、vcd、dvd、电子书、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彩铃、彩信、图书图片等,这些数字出版的产物在丰富了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数字多媒体库出版技术有着传统出版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是高效率、

多形式、更新快、范围广的信息资源集合体,实现信息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数字多媒体信息库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扩充广、升级快、检索方便容易,版权保护容易,数字多媒体信息库中的作品可以用传统方式印刷,也可输出在胶片或版材上,可以用其他载体的形式输出,还可通过网络在线传播,更能通过无线传播。 数字出版技术将在目前的数字化、网络化、无线数据传输等技术的基础上向数字多媒体信息库出版技术的方向快速发展。数字出版技术的利用可实现数字出版物

【3】同时以多形式、多用户、多语言的方式向用提供服务。可以看出,数字出版的

发展之迅速是传统出版无法替代的。

从上述可知,我们不难看出数字出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实实在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及传统的理念。其中就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数字出版”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并不断创新应用。方正作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缔造者和推进力量,凭借其在出版领域领先的技术优势,以方正数字出版战略为指导,通过“第二次出版技术革命”,在持续保持其数字出版产业绝对优势的同时,走向一条数字出版探索之路,努力实现“让出版无处不在”的远大理想【4】 。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以出色的快速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以及更加环保等特点,一时间风光无限。对此,甚至有人宣称: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匹敌的对手,未来的出版产业将不再是纸和墨的时代。不仅如此,数字化正成为提升我国传统出版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除了读者群的需求,国家也对数字出版的态度也是十分鼓励的。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多次提出“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的任务和“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政策的高度为数字出版的发展保驾护航。

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确实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且未来会更加完善。当然,我不认为数字出版的飞速发展就是扼杀了传统出版。传统出版还是有其价值的,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其出版的数量及其盈利方面,更多的是保存,收藏,并且是拿在手里的真实感。这些,我想都不会被磨灭的。

综上所述,未来是属于数字出版的,活在信息化时代的我们必然要继续把出版界发展下去,而数字出版就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最好平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校期间好好把握每一次的学习体验,多多获得经验,并且在踏入社会时有一份自信。相信未来数字出版将会更加的发展壮大,当然,我们也会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来努力。

参考文献:

【1】《从一台数码印刷机到数码出版工厂——知识产权出版社的按需印刷发展历程》

【2】数字出版百度百科

【3】《试论数字出版技术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曲崑

【4】《数字出版技术正改变我们的生活》苏明

附录:

《知识产权出版社:引领出版新业态》商报记者 蓝有林

《传统出版社进入数字出版的主要路径》刘成勇

《传统出版社如何探索数字出版》韦英平

《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跨越的三条路径》陈超英

《知识产权出版社不断进取数码大赛出版物类拔得头筹》

《传统出版社如何发展数字出版 易文网模式剖析》

《传统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思考》刘成勇

《复合出版与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

《知识产权出版社启动按需出版》

《技术公司媒体化背景下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之路》曹胜玫

《我国传统出版社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中国铁道出版社 马军 《数字出版技术及发展方向》李长江

《专利文献的数字化快车》

《按需印刷在我国传统出版社的发展探究》刘振敏

《侵蚀与抵抗: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社的突围——一大英百科全书为例》孙忠 《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分析》邬四娟,黄孝章

《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化转型的几个战略要点———电子工业出版社发展数字内容服务的探索与尝试》秦绪军

默认推荐相关文章:

2014年新闻出版年述职报告

年述职报告(新闻出版)

年述职报告(新闻出版)

编辑出版策划报告

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标签: 调研 出版 报告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diaoyan/94nd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