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精选 >

省工作总结多篇

省工作总结多篇

省工作总结多篇

【第1篇】申报省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县总结材料

一、做法和基本成效

近三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核心,在努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加快人才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一、认真履行职责,知识分子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了加强。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南通市委关于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做好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任务要求,增强了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市委、市政府领导坚持把知识分子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多次听取汇报,布置任务,检查督促。市委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坚持每年年初召开全市知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全年任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每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力争年年有新招,招招有特色。2000年,我们以“科技百对帮扶”活动为载体,搭建发挥知识分子作用的舞台;2001年着力拓展多方面途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良创业企业环境;2002年又将在聚集“第一资源”,努力构筑人才高地方面做好文章。根据知识分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我们分解任务,做到目标明确,职责落实,确保了知识分子工作全年任务的贯彻落实。为了切实履行市委组织部门对知识分子工作“检查、指导、综合、协调”的牵头抓总职责,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科及时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检查阶段性工作。为进一步将我市知识分子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工作的组织程度,市委知工领导小组研究形成了《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等一些制度,加大了知识分子工作力度,形成了知识分子工作良性运转机制。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

为营造“双尊”氛围,进一步调动全市知识分子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生力军的作用,推进我市“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2000年初,我市召开了全市知识分子工作大会,表彰了57位优秀知识分子,15个知识分子工作先进集体,14位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工作者,较好地激励了广大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工作者。市科委筹备召开了技术创新大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并通过举办青年技术创新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了全市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了技术创新的氛围。00年3月11日,市委在启东中学隆重召开由部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市县拔尖人才参加的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市委九届八次全委(扩大)会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战略,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发挥我市的人才优势,促进科技进步,为经济建设服务等议题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市委书记张永凯、市长周嘉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守建等出席了会议。张永凯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讲话。会后,启东的“二台一报”等新闻媒体对此作了专题报道,《启东通讯》还以“纵横捭阖话改革、脚踏实地争贡献”为题详细报道了专家座谈会的纪实。为了促进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和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每年4—5月,市委知工办在启东“二台一报”开辟“科技英才专栏”,有计划地宣传一批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典型,到2002年5月,我们共有10多名知识分子分别得到了不同形式的宣传表彰。99年11月,我们还在启东组织工作上编发了知识分子工作专辑,以会议之声、领导论坛、经验交流、知工信息四个栏目分别传递了全市的知识分子工作情况、介绍了知识分子工作的先进经验,宣传了知识分子工作先进个人。1999年初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度会议制度,自办了《启东科技》月报,发至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与新闻单位联办《科技星空》、《科技之声》、《科教兴市》专栏,都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第三、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舞台得到了拓展。

我市知识分子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建功立业。

一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引导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多作贡献。2000年,我们以“科技百对帮扶”活动为载体,为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将全市近100名享受特贴人员、省中青年专家和市县拔尖人才按工业、农业、建筑业分为三大组,每组按行业又分成十多个专家小组。同时,我们通过乡镇和主管公司向各企业及农业承包大户、畜牧和水产养殖大户征集生产发展中遇到的科技难题,汇总分类。最后由各专家小组按行业分别解决。个别市内无法解决的,由该专家小组负责借用外脑,想方设法给予解决。

二是着力拓展多方面途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良创业企业环境。这几年中,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启东市“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提高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奖励标准》等政策性文件,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教育、培养和管理。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科技项目经费,鼓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大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是选派机关知识分子下乡帮扶。88年开始,我市已选派了1000多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知识分子到全市名个乡镇、有关企业担任科技副职,引导他们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在此期间,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推动和促进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下派干部了解情况,召开座谈会,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具体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副职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发挥学会优势,组织引导知识分子积极推动全市的科技进步。市科协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团结和依靠所属学会,积极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国内外、市内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科技人员的学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充分利用学科齐全、知识密集的优势,围绕我市重大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市委、市政府对《启东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发行传统产业对策研究》、《长江口(北支)湿地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研究》进行立项,借用外脑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专家教授一起论证,使对重大项目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第四、引培管结合,知识分子队伍得到了充实,素质得到了提高。

知识分子队伍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程度。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始工作的意见》(启发[2000]48号),《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启政发[2001]29号),《启东市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启政办发[2001]11号)等一系列文件。在具体工作中,我们

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开发。首先是吸引大学毕业生来启工作,不仅千方百计留住本市大中专毕业生,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外地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努力提高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率。这几年我市大中专业性毕业生返启率在80%左右,并且保持每年都有近50名外地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启的良好势头。其次是采取超常规措施,积极引进人才。对我市紧缺的高新尖技术人才、三外人才、带资金、带项目的人才及业务骨干,我市提出了“五不”政策,即:不受年龄、学历、职称、户口、和人员性质的限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较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再次是积极培育人才市场,努力办好人才集市。2000年以来,坚持人才市场全天候开放,参加单位100多家,应聘人才4000多名,促进了人才流动,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是抓好各类专家及拔尖人才的培养管理。这几年来,我们重视了规章制度的健全,着力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培养管理体系。我们坚持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切实增强这些高级人才及其所在单位的.目标责任意识;坚持档案管理制度,由市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管部门以及所在单位经常与培养对象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其取得的业务成果和考核、奖惩情况。并做到将他们的有关情况及时存入其个人档案;坚持定期报告制度和领导与专家联系点制度。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和 9名“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56名南通市级拔尖人才建立了联系,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各种困难,使他们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精力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

三是加强对各类人才的政治教育与业务培训。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知识分子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为了切实提高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各级拔尖人才的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引导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市委组织部协调牵头,举办了一期“高级知识分子政治理论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政治,进行了知识经济、企业经营创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启东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等知识讲座。通过培训,大家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促进了观念转变。市人事局认真抓好《启东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具体实施,选送部分专家、拔尖人才到外地参加业务进修。委托苏州大学举办了两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每期60名,共120名。委托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每年举办一期大专层次的《专业证书》班,到目前为止,参加培训学习的人数超过1000名。

第五、努力搞好服务,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启东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真心实意地为知识分子办实事,做好事,积极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一是落实政策,解决后顾之忧。为加强对特贴人员、专家、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和管理,尽量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促使其尽快提高学术、技术水平,根据南通和启东两级有关高级知识分子培养管理办法规定,我们一方面通过财政确保了津贴的发放,通过科委,确保科技项目资助经费的到位。另一方面还通过多个渠道先后协调落实解决了市好收成集团科技人员的集资建房问题,拔尖人才家属孩子户口“农转非”、孩子进城入学的问题,启东中学、市人民医院、各中心卫生院职工住房问题,科技人才优先评聘技术职称问题等。我市还从83年开始坚持每年组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知识分子和各级各尖先进知识分子进行免费体检。

二是搞好调研,掌握动态,及时为知识分子排忧解难。为及时充分掌握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工作、生活状况,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经济主战场的作用,我们坚持每年组织一、二次专题调查,出台有关政策,为知识分子办好实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般,我们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做到一年一个主题,年年解决一个难题。前年,我们在市计经委系统开展了以“市场经济下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物质动力在哪里”为主题的调研,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人员作用,加速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去年,我们以卫生系统为重点,组织了以“知识分子急需解决什么”为主题的调查活动,深入调查了卫生系统有代表性的八家单位,具体帮助解决了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器械的改善问题和住院部的改建问题,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行风建设的有关建议”,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诚然,这几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知识分子工作上与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还没有能充分发挥好,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方面还不够到位,为知识分子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和力度还不够;

二是知识分子的科技专项经费还不够足,有时开展活动感到捉襟见肘;

三是对先进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先进工作者的宣传表彰力度还不够,所营造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双尊”气氛不够浓;四是全市知识分子的数量还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分布行业不广,门类不够齐全;五是在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和作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做工作。

三、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具体措施

知识分子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长期以来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奉献,作为知识分子的娘家,我们更感到肩负的重任,尽管面临着许多的矛盾和困难,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克服和解决,更好地为知识分子服务,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文件精神指导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

1、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加强知识分子工作。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明确加强知识分子工作的方向;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积极探索知识分子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围绕经济建设抓好知识分子工作,以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实际成效,作为检验知识分子工作的根本标准。

2、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切实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极大地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施展,为加快我市二次创业步伐多作贡献。

3、把解决知识分子工作和生活条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要当好广大知识分子的“后勤部长”。把为知识分子办实事、排忧解难提到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二)、努力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1、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学习上级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文件,要建立一种机制,把是否重视和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作为检查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2、运用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要继续充分运用新闻媒介,举办专栏、专题、专刊,市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将继续举办“科技英才”栏目,宣传我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范。 (三)、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组织引导他们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大显身手。

1、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科技进步。根据我市的实际,在抓好贯彻落实现有的政策的基础上,继续下决心采取推进科技进步的重大政策措施,为知识分子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我市科技进步。

2、提高组织程度,支持引导科技人员为我市经济建设多作贡献。运用多种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鼓励广大人员从事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开发工作,为振兴我市经济作贡献。

3、充分发挥我市优秀专家和各级科技拔尖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发挥他们在各级党委、政府重大经济、科技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他们为我市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他们能在我市的二次创业中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四)、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

1、继续加大教育力度。要采取多种办法,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培训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继续教育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使广大知识分子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步伐,努力做到又红又专。

2、加大中高级知识分子队伍建设的力度。围绕“省333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和“南通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做好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选拔、管理和服务工作。评选出启东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0-50人。

3、加强从优秀知识分子中选拔年轻干部到乡镇局级领导岗位的力度。知识分子工作要和干部工作相结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坚持备用结合,重在培养,做到适时举荐,量才适用。继续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选送到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进行培养,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继续以积极负责的态度,为知识分子多办实事,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1、尽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环境。下决心采取超常规措施,增加科技的投入,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同时要认真抓好落实。

2、积极提高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对那些知识分子中迫切希望解决而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予以解决。各知识分子工作的有关部门,要注意经常地了解掌握知识分子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提出意见和措施,要努力将为知识分子办实事纳入制度化、法规化的轨道。

以上为我市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些做法,恳望上级领导予以检查指正。

【第2篇】省上半年营造林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造林绿化成绩显著.我省高度重视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掀起春季造林新高潮.统计到*月**日止,全省完成造林面积*****万亩,迹地更新*****万亩,低产林改造*****万亩,中幼林抚育*****万亩,预整地*****万亩.

----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稳步推进.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创建林业生态县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林业生态县的创建活动,第三批经验收达标的南澳县,梅州市梅江区,龙门县,江门市新会区,开平市,廉江市,信宜市,封开县,连山县,罗定市等**个县(市,区)由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各地认真实施《**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继续抓好沿海防护林, '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深汕,京珠,开阳高速公路等绿色通道,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城市林业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国家重点防护林工程完成****万亩,绿色通道工程完成****万亩.

----商品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在突出林业生态建设主体地位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广泛运用林业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商品林基地建设.今年来非公有制造林占全省造林的**%以上.

----林木种苗工作得到了加强.积极做好采种基地,良种基地,中心苗圃国债项目的检查,指导工作,督促各项目单位严格按作业设计进行项目建设,保质保量依时完成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加强林木种苗行业管理,组织开展全省林木种苗的省级质量抽查工作.认真做好种苗调剂,强化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和进口花卉苗木,种球的质量检验工作.上半年全省新育苗****万亩,可供苗木****亿株,调剂种苗****公斤.

----森林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强化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开展重要有害生物工程治理,大力推行无公害防治.据统计,目前全省森林有病虫有危害的发生面积*****万亩,较去年同期下降***%.

二,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强化全民绿化意识.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植树造林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工作来抓,把植树造林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周年,也是《**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三年.*月**日省领导王华元,欧广源,钟阳胜等共****多人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为南沙海滨公园添绿*****平方米.*月**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省林业局调研林业发展大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省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任务.在省领导的重视和示范带动下,各市领导带领机关干部群众积极开 展植树造林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万人,植树****万株.

(二)精心组织,突出抓'早'.去冬今春省林业局对****年的造林备耕工作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要求及早研究,制定造林备耕工作方案,落实措施,把造林备耕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今年*月**日省林业局又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月**日,我局在湛江市召开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构建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专门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或现场会,动员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制,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全省营造林进度达到预定的目标.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各地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加快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造林绿化的步伐,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在突出抓好'四江'流域水源涵养林,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沿海防护林和红树林等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生态省建设.惠州市委,市政府紧扣发展主题,推进绿色生态惠州建设.规划从****年起,用*年时间建成多个城市森林公园,绿色长廊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梅州市以绿色通道,水源涵养林,十万群山森林围城等工程项目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绿满梅州'大行动,全面推动春季植树造林绿化高潮.梅县聘请造林专业队沿梅河高速第一重山地以及梅花山森林公园进行绿化,按'大穴,大苗,大肥'的要求,完成造林****亩.

(四)完善机制,充分调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各地坚定不移地走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道路.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逐步实现了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加强了造林技术指导,深入基层,为社会造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全面推进全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江门市今年非公有制造林(含迹地更新,低效林改造)****万亩,占该市造林面积的**%,其中个体承包户***户,营造林****万亩.

(五)强化管理,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各地加强了林木种苗质量的监管,认真贯彻执行《造林作业设计规程》,科学编制造林作业设计,严格按审批的作业设计进行施工作业,工程监理和检查验收.重点造林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和监理制,采取科学措施,大力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强化造林的抚育和后期管理,做到造管并重,确保造林一片,成活成林一片.实行省,市,县三级造林检查验收制度,层层把关.省林业局于*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年营造林质量大检查,*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年度造林实绩核查工作,切实把好造林数量和质量关.

(六)科学防控,全面遏制森林病虫的发生危害.一是完成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今年*月,省林业局组织检查组抽查考核了**个市****年度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抽查考核了**个县(区,市),各市,县基本达到'四率'年度指标要求,合格率为***%,其中有**个市达到优秀等级.二是实施重大有害生物治理工程.为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椰心叶甲,刺桐姬小蜂,萧氏松茎象等重要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年初,省局下达了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年度防治任务,加大了松材线虫病春季除治工作,全面加强疫情监测,将防治工作任务落实到县.*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信宜,湛江市召开了松突圆蚧和椰心叶甲防治技术现场会,积极推动应用本地寄生天敌和椰甲清药剂防治松突圆蚧和椰心叶甲.三是抓好食叶性害虫的防治工作.省局统一采购防治药物白僵菌粉剂**吨,灭幼脲增效型粉剂*吨,森得宝粉剂***吨,病毒*万亩,调拨各地使用.据统计,目前全省森林有病虫有危害的发生面积*****万亩,防治作业面积*****万亩(防治面积****万亩,预防面积*****万亩),其中: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万亩;松突圆蚧防治作业面积*****万亩(利用本地寄生蜂防治松突圆蚧**万亩);松毛虫防治作业面积*****万亩;黄脊竹蝗防治作业面积****万亩.

三,主要存在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推广优良阔叶树种力度不够,营造纯林多,混交林少.二是商品林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对商品林的发展缺乏依法进行规范性引导,个别地方的党政领导及群众对发展桉树存有担心和忧虑,影响社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三是造林任务与种苗生产衔接不紧.超前准备种苗以及良种推广应用难度较大,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特别是珍贵阔叶树种的种苗供不应求,能出圃上山造林的苗木短缺.四是作业设计不规范.特别是个体造林,要求按设计规程做好作业设计难度大.有的地方施工,监理队伍的资质认定工作滞后.五是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仍较严重.一些常发性病虫害仍在发生危害,一些地方阔叶林暴发病虫害及检疫性病虫害呈扩散蔓延的趋势.

四,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创建林业生态县是我省结合实际提出的一项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推进林业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要把林业生态县建设作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根据创建林业生态县规划的要求,对照新修订的《**省林业生态县检查验收办法》,下半年计划组织检查验收*-**个林业生态县.

(二)进一步深化林业分类经营.一是大力推进商品林建设.加快制订出台《**省商品林管理办法》,规范商品林的管理;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优质服务,为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进一步吸引多元主体投资造林,促进商品林的发展.积极抓好省,市级黎蒴示范基地的建设,在粤北,粤西和东部地区各建一个****亩的黎蒴丰产林示范基地,并指导有关市,县各建一个***亩的丰产林示范基地;二是加强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林业八大重点生态工程,继续抓好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积极争取启动鉴江,榕江,漠阳江,潭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生态防护功能.大力营造,保护沿海防风林和滩涂红树林,恢复海岸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抗击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推进铁路,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农田林网等沿线绿化,构筑覆盖全省的绿色森林网络.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认真执行《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落实措施,抓出成效.

(三)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工作.搞好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管理,是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的核心和基础.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积极探索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目标责任制,落实管护人员,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切实用好管好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基金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和各项建设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稽查.

(四)抓好种苗体系建设.一是继续抓好已批准实施的*个市级中心苗圃,*个良种基地和**个采种基地的建设,督促各项目单位保质保量依时竣工验收;二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着手制定种质资源保护规划,逐步建立粤中,粤东,粤西,粤北片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保护我省现有种质资源;三是加快我省良种推广步伐,拟选择多个主要树种的新优树,利用良种选育成果建立良种试验林和示范林基地;四是加强种苗行业管理,认真做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两证'发放工作;五是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保障体系,落实种苗检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六是抓好种苗调剂工作,严把质量关,逐步提高我省良种壮苗造林使用率.

(五)加强营造林质量的监管.严格按'质为先'要求,加强营造林的技术指导和检查督促工作,实行营造林的全面质量管理.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多营造混交林,促进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植物群落的恢复.进一步创新机制,健全完善造林质量监管体系,逐步推行造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资质准入制度,加快建立事前招标,过程监理,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监理制和报帐制.建立奖惩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实行营造林质量年度考核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社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的作用,防范造林质量事故.通过管理措施的加强和创新,把营造林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六)加强森林经营工作.高度重视森林经营工作,加强森林经营问题的研究,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改革,在充分发挥森林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对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中幼林抚育管护工作,按照'谁造林,谁管护,谁得益'的原则,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落实抚育管护责任制,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管护责任制,做到管护措施到位,管护人员到位,管护经费到位和管护责任到位,把'三分造,七分管'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加强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建设项目和重点公益林中幼龄林抚育建设项目的管理.

(七)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抓好重大病虫害的治理工程.继续实施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治理工程,加强治理区的技术指导,监管和防治工作的绩效考核,推行多种形式的治理机制,提高治理成效;二是加紧建立和完善四大防控体系建设.加紧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体系,防灾减灾体系,检疫御灾和应急反应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报能力和准确率,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加快单项防控应急预案制订工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紧制订和完善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椰心叶甲,萧氏松茎象等重大病虫害的单项应急预案,提升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能力;四是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技术措施办法,控制灾害的危害和扩散,继续做好利用本地寄生性天敌防治松突圆蚧工作.五是加强检疫执法,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检疫复检和引种检疫审批工作;建立病虫疫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完善市,县检疫实验室和检疫除害处理设施建设,防范危险性病虫疫情的传入和扩散.六是组织召开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

省林业局

****年*月**日

【第3篇】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大通县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以下简称两个1号文件)工作从2月28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历时15天。各级下派干部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的要求,认真扎实开展宣讲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此项工作作一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9镇13乡,289个村委会,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占总人口的75%,是一个农业大县。此次我县下派驻村干部总人数565名,其中省级下派38名,市级下派34名,县下派204名(包括科技特派员16名),乡镇下派289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到位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切实搞好两个1号文件的宣传工作,2月7日,县委组织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召开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动员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涉农部门,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及时转发了省委1号文件,成立了县下乡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对下乡干部的管理和宣传工作的指导、督查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县上抽调下乡驻村工作人员493名,配合省、市下派干部开展工作。下发了《关于组织干部下乡开展宣讲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工作的通知》,向驻村干部发放了《2022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宣传问答》等有关宣传材料。3月8日,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2、明确任务,力求实效。这次宣讲活动重点抓住了三项目标任务:一是充分认识这次下乡宣讲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宣讲活动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实际行动,力争把两个1号文件中“两减负、三补贴”的具体内容和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核心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农民,把中央和省市的支农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多予、少取、放活”带来的好处。二是利用干部下乡驻村宣讲两个1号文件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积极寻找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体察民情,心系农民,切实为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办一些好事、实事。

3、搞好督查、总结工作。为了确保此次宣讲工作取得实效,县驻村工作管理办公室就下乡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巡回指导、检查,根据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好的工作经验,编发了工作简报6期,上报工作信息2期,工作汇报1期,及时肯定了下乡驻村干部的工作成绩,总结了经验,防止了宣讲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

(二)宣讲方法灵活,形式多样,成效明显。这次宣讲工作,除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宣传以外,还采取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加以巩固。一是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讨论,畅谈各自对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对今后发展前景的展望。二是进行入户宣讲。对那些未能参加会议讨论的农民,通过炕头座谈聊天等形式,把文件精神传达给农民。三是进行骨干培训,对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进行重点培训,使他们成为贯彻落实1号文件精神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四是注重讲解方式。除了照文宣读以外,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在讲解上,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在15天的宣讲活动中,驻村干部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000余份,《西宁农村工作手册》3814册,《2022年农村发展政策和为农民办实事项目宣传手册》3814册,张帖横幅、标语5540余条(幅),出黑板报262期;召开村两委会867次、村民大会248次、党员大会623次;举办各类培训班67次;走访群众4840户,征求到意见建议612条,经归纳整理,意见集中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力度小。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3、农资价格上涨,农业成本过高。

【第4篇】某省研究院2022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紧抓国家标准化利好政策发布契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年”为主题,以党建工作和业务发展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探索发展,不断把标准化事业推向前进。第一季度工作亮点如下: 一、“标准化+”行动取得新进展

开展司法标准化建设,完成全国法院司法统计重大课题“司法辅助工作标准化问题研究”中六大司法辅助岗位工作标准的编制工作,是国内将标准化理念和方法导入司法领域的首次尝试,对提高司法辅助工作质效、增强审判团队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展现司法价值与权威等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惠安、永泰、泰宁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服务平潭国际旅游岛标准化建设,为提升“清新xx”品牌内涵、打造“清新xx”品牌价值提供标准化技术支撑。开展“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主导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村务公开管理规范》2项国家标准,编制完成《长泰县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开展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配合筹建xx省电子商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支撑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二、编码拓展应用取得新成效

持续深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现组织机构代码向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的平稳过渡;与深圳院合作开展“2022年xx省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分析”,为政府机关提供决策参考依据,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与工商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完善的数据回传、接收与核查机制,确保统一代码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继续深入贯彻《xx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举办了一期条码工作人员培训班,提升地市条码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服务意识;与省食药局联合开展食品安全追溯项目研究,推进商品条码在重点行业追溯应用的落地生根;做好全省商品条码的注册、续展和数据采集工作,截至2月底完成注册181家,续展193家,采集118家,胶片制作19家。

三、标准基础工作取得新成果

参与消费品安全标准“筑篱”专项行动后续课题研究,承担家具类消费品安全标准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着力用标准支撑消费品国内外市场“双满意”。受商务厅公平贸易局委托,承担《进出口公平贸易信息月报》编制工作,向各厅局、行业工作点通报贸易摩擦的预警信息和案件进展情况,本站范文网目前已出版3期。开展2022年第1批地方标准立项审查工作,共计审查申报项目149项。配合省局开展强制性标准清理工作,目前已完成我省163项强制性地方标准题录的整理及文本下载工作。筹建企业产品标准公共服务平台省级平台,进一步深化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协助省局开发“消费与质量查询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轻松查询和获取消费品质量监督抽查、消费警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三包”等相关信息,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和消费维权意识。

四、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继续推行事业部制,成立编码应用研究所和标准信息所,在院制度框架下探索建立相对灵活独立的用人机制、薪酬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事业发展潜能,实现新的战略突破。持续推进两刊改革、提高办刊质量,今年《监督》杂志全面改版升级,着力打造质量强省、质量兴企、地市局长访谈等特色栏目,发挥好质监系统宣传主渠道、主阵地作用;1期杂志获省局党组书记施文批示肯定。扩大杂志赠阅范围,增加赠阅xx名牌产品企业、xx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及全国质检系统兄弟单位,进一步提升杂志影响力和覆盖面。适应标准化事业改革发展大局,为两个经济实体配齐配强领导班子、范文写作充实人才队伍、增加业务内容,推动经济实体实质性运转,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及造血、活血功能。目前已实现正常有序运转。

五、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积极做好党支部升格党总支的筹备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建标准化建设,分别以本院和穆云乡为试点,开展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研究,构建“工作有标准、标准有控制、控制有程序、程序有监督”的党建工作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春天来了,你在哪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抢抓机遇、拼搏赶超、干事创业上来。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再拨20万元扶贫款支持驻村修路(累计拨扶贫款37万元),推动洋坪村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开展“党群心连心,义务写春联”质量文化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范文top100组织党员送服务进社区、为群众办实事。

六、廉政建设实现常态化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三公”经费、财务管理专项检查自查、办公用房调整情况的监督检查,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组织观看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漫画展播,开展节前廉政提醒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认真落实任前谈话制度和廉政知识考试,对4位国企任职同志从严要求,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根据工作情况调整行风监督员名单,促进效能检查落到实处。进一步扎好扎紧制度的“笼子”,对照国家法律法规、最新政策重新修订体系文件,强化对重点领域的监察和防控,确保不踩红线、不越雷池。

【第5篇】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上半年工会工作总结

厅直工会:

上半年,中心工会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总十四届三次执委会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各项工作,根据省厅直属机关工会xx年工作要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任务和党建工作,认真抓好工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激发工会成员的工作热情。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职工思想道德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发表后,在中心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我们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专题在中层以上干部、党员、科室等不同层次中分别确定学习重点,分层组织学习。在系统学习的同时,为保证学习效果,我们在中心oa办公系统中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个学习专栏,并设立“八荣八耻”论坛。这种不受时间限制,不记真实姓名、自由发言的论坛形式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中心职工积极踊跃参加,有的同志将生活中遇见的或自己曾经经历的事情发到论坛中来,让大家来评判是非、美丑、善恶,效果非常好。我们还将“八荣八耻”歌曲发布于中心网服务器上,让大家自行下载学唱,效果明显。工会还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在青年职工中组织开展了以“践行公德我有责”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实践活动,宣传20字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团员青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通信和网络服务窗口组织开展了以“服务用户为荣”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向用户公开服务承诺,积极主动接受用户的监督,服务水平和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中心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二、继续深入开展帮困扶贫工作,发挥工会的激励作用。

继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并将这项活动作为关心职工生活,密切联系群众,稳定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纳入工会工作日程。年初,在“两节”期间和越冬时节,我们认真做好困难职工生活排查工作,对长期有病生活困难的职工进行了帮扶。春节前,工会领导亲自到2位职工(军属)家中慰问,了解她们的实际困难,并逐一给予帮助解决。职工红白喜事工会领导都亲自到职工家中祝贺和慰问;职工及家属生病住院,工会领导都亲自去探望,使职工切实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继续组织开展爱心捐助和扶贫救助工作,积极开展女职工“手拉手、献爱心”捐献1元钱活动,男职工也积极踊跃参加,全中心共35人参加捐款243元。春节前,职工又自发地为帮扶对象李大姐家捐赠衣物、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使其深受感动。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职工更加热爱集体、热爱单位、热爱本职工作,增加了单位的凝聚力,切实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中心整体合力。

三、加强工会组织的基础建设工作,建设务实、清廉、高效的工会组织

年初,我们拟成立三个委员会,并采取民主推荐的形式,将三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上报厅直工会请批,5月份厅直工会正式批复我中心成立三个委员会,完善了工会组织。委员会成员分工明确,有效地促进了工会工作。同时加强了工会财务管理,收好、用好、管好工会经费,严格执行《工会法》规定的工会收缴标准,及时、足额上缴工会经费,无挪用工会经费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完成中心工会财务预算编报工作。

四、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为丰富和活跃职工文化娱乐生活,我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以围绕中心工作、服务职工为主线,开展了大量的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春节前夕,举办了迎新春保龄球比赛;三八期间,组织女职工参观航天展;组织全休职工观看谭竹青事迹演出和影片《生死牛玉儒》等。中心足球队还利用业余时间与兄弟单位球队进行足球比赛,切蹉球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使职工感受到了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加强了内部沟通,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受到职工们的广泛欢迎和好评。

上半年,中心工会能够按照厅直工会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半年, 我们将继续努力,按照厅直工会的安排和部署,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履行好工会的各项职能,在开展”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上下功夫, 进一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第6篇】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结

2003年1月13日在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 卢瑞华报告全文(目录):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03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要求: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四、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扩大有效需求 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六、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山区开发和东西两翼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七、全面加强信用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八、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九、加强税收征管,强化财政监督 十、落实环境资源保护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十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十二、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是跨世纪的五年。五年来,省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工作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努力增创体制、产业、开放、科技四大优势,基于历届省政府工作奠定的基础,经受住较为复杂严峻经济形势的考验,在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开拓前进,逐步解决了广东省多年来快速发展中积累和暴露的突出问题,国民经济实现大跨越并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改革开放、社会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顺利完成了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两个万亿突破,经济综合实力跃上大台阶。经济发展进入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三化并举阶段。预计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五年年均增长10.2%。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达13368.7亿元,约是1997年的两倍。税收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预计2002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是1997年的2.5倍,全省可支配财力达1550亿元,收支保持平衡,并有适当的储备。对国家的贡献不断增加,1998年至2002年,广东省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年均增长20.3%。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放开了粮食市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2002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6.9,比1997年提高33点。第三产业发展提速,增长速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7年的13.5:49.9:36.6转变为8.8:50.2:41.0.城市化水平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6.8%提高到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5.7%。

——妥善化解地方金融支付风险,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环境。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引发了地方金融支付风险。我们沉着应对,大胆决策,坚持改革,狠抓发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实施“一揽子”解决地方金融支付风险方案,对全省147家城市信用社、14家信托公司及14个营业部(办事处)和843家农金会实施停业整顿、偿付个人债务和外债。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法律,顺利实施原“省国投”破产,成功进行“粤海重组”。我省以坚实的经济基础,妥善解决了超过1000亿元的地方金融内外债支付风险,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各项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本届政府开展了两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省政府各部门原有的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和规范,共精简各类审批事项821项,占总数的40%,改革工作仍在不断进行中。政府职能进一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转变。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拍卖,国家投资建设工程、公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推行办事程序公开化和规范化。建筑、土地、产权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取得明显成效。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系。重组省属国有资产,省属24家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企业实现保值增值。大多数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中壮大。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和一般经营性小企业转制加快。省重点扶持的工业龙头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产权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02年底企业养老、失业参保人数分别比1997年底增加156%和1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行,到2002年底,全省共有670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取得重要进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点工作稳步推开。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统发和基本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集中支付工作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理顺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同网同价、竞价上网”。在国家新组建的第二大电网公司中,广东是控股的大股东。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省政府行政编制精减49.4%,市县乡镇精减19.44%。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其他各项改革有新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外向型经济再上新水平。积极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机遇,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提高。国有外经贸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授予一大批民营生产型企业以自营进出口权。加工贸易健康发展,一般贸易稳步增长。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境外加工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拓展。预计2002年进出口总额2213.9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千亿美元,达118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五年年均增长9.7%。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大企业、大财团在粤投资增加,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02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6%,五年年均增长6.8%。粤港澳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举办了五届粤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建立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粤澳高层会晤制度,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举办了粤港台经济合作论坛。外事、侨务、台务、旅游工作为广东省的对外开放作出新贡献。创办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扩大了广东省的国际影响。

——国内市场有效拓展。连续几年分别在华中、华东、东北、西北等地区举办经贸合作会展活动,广货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得到巩固提高。省内市场繁荣兴旺,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改造农村电网,降低电价,至2002年底实现农村住宅到户电价0.79元/千瓦时以下的目标,全省各类电价比2001年12月平均降低0.128元/千瓦时,有效扩大了电力需求和家电市场。整治涉农收费,农民负担继续减轻,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预计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五年年均增长11.4%。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增加对交通、能源、水利、环保、通信及城市公共设施的投入。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广州地铁一号线等一大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2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106340公里,比1997年增144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50公里,比1997年增加1065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3538万千瓦。电话普及率由1997年的17.8%提高到2002年的69.6%。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防洪抗洪能力不断提高,5年共修建、加固江海堤围10685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619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2平方公里。

——科教事业快速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省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发明专利申请量自1998年以来年均增长40.6%,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迅速崛起。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预计2002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115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22%,比1997年上升13.5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9%。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成就显著。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教育事业大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地区和各地级市城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发展较快,职业技术教育不断加强,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兴起。高等教育在整合中发展提高,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从1997年的17.47万人增至46.87万人。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省政府拨款11亿元,与教育部共建重点大学,其中9亿元投入新组建的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批学科的学术水平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广东省急需的专业人才。

——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预计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3760亿元,与开始实行同口径统计的1998年相比,年均增长28.9%。珠江三角洲形成了规模较大、产业配套较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软件业发展迅速,软件出口居全国第一。广州、深圳、珠海、南海四个软件园区建设势头良好。电子政务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全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进展顺利。企业信息化发展加快,电子商务有了良好开端。广州、深圳、汕头等市的信用信息网试点建设初见成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工作水平提高。

——初步解决了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交通和用水等突出难题,全省不同区域共同发展。筹集370多亿元支持山区发展。从2001年起省政府每年安排财政专款,建立免收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2002年安排4.4亿元,全省已有103万名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享受全免费教育。省政府安排3亿元改造老区山区1000所农村学校,筹措20亿元解决中小学教育历史欠账问题。筹措16亿元开展扶贫两大会战,实现了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机动车、通电话、通邮政和通广播电视目标。筹措80亿元用于山区、欠发达地区、省际高速公路以及山区普通公路网和山区航道建设。安排27.3亿元专款建设粤东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潮州供水枢纽工程、粤西雷州半岛治旱、粤北石灰岩地区蓄水工程,逐步解决这些地区群众饮水问题。全省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示范作用增强,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坚持和完善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474件和政协提案1986件。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依法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撤销管理区办事处,选举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顺利完成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扎实推进。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建立了省政府工会工作联系会议制度,民主渠道进一步拓宽。认真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地方立法工作,清理、修订、废止了一批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为,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进一步落实。普法教育、法律服务、监狱劳教工作得到加强。审计、监察、统计等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偷税骗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逃汇骗汇等违法犯罪活动得到遏制,信用建设迈出新步伐,市场环境逐步优化。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坚决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反走私斗争保持高压态势。国家安全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改革与发展大局。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国防动员、兵役征集、民兵预备役和拥军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更加团结,广州、深圳等10个市、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深入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三讲”教育活动。加强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等观念深入人心,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广州、深圳、中山、茂名、肇庆、南海和广州市天河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区)”,10个城市成为省级文明城市,并涌现了一批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和文明社区。文艺精品战略和南粤锦绣工程取得丰硕成果,“五个一工程”再创佳绩,山区文化建设工程、“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工程”五年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爱国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药品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事业持续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成功承办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实现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组织、一流的成绩”和“精彩、圆满并具特色”的目标,取得金牌、奖牌、总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近3年来连续下降,保持10‰以下,为实现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达到全国中等水平的目标打下较好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认真贯彻国家宗教政策,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实施“九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取得成效。民政、人防、气象、地震、档案、参事、文史等各项事业都有新发展。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初步富裕。预计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12元和11200元,五年年均实际增长3.8%和6.3%。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5平方米,比1997年增加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采取实在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就医难、打官司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以下,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生活环境有所改善,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森林覆盖率达57.2%。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广东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的主要体会是:第一,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中央的要求与广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敢为人先,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二,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第三,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经济工作方针,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四,必须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第五,必须紧紧抓住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第六,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加快珠江三角洲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同时,对山区、欠发达地区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促进不同类型地区共同发展。第七,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八,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实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集中精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实现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广东省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广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党政军民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人民警察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广东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看到,广东省目前的小康仍是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经济社会发展中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经济体制有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依然艰巨;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03年工作安排

今后五年是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充分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充分把握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方针和加快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20多年改革发展形成的后劲潜力,努力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部署,以“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工作全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增创开放、产业、科技、体制、环境五大优势,努力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建立文明法治环境,率先实现宽裕的小康。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科技事业,推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有新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广州、深圳两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东西两翼经济快速发展,山区全面实现脱贫奔康。

2003年是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实现“十五”时期各项目标的重要一年。要以继承、创新、提高、发展为思路,努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不断增强广东省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持平或略有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5%。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在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和规范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种养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药物、远洋渔业、休闲渔业和“名、优、特”海洋养殖业。抓好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省级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抓好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促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依法加强管理。把推进城镇化建设作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逐步消除不利于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镇化进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发展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机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从2002年起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加快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稳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清理农村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严格农产品质量管理,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订省级农业标准,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良种良法。推进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改善农业技术服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以中高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中介组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筹措资金,做好计划,争取5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行政村通水泥路。对山区市县列入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安排的重点防洪工程、重点水利工程、山区市县列入省计划安排的支流江河堤围陂坝修复工程以及山区小i、小ii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省补助资金标准。推进西江、北江大堤安全达标和潮州供水枢纽、高陂水利枢纽、珠江河口整治等工程建设。抓紧乐昌峡、湾头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建设好缺水地区饮水工程和田头蓄水工程。加强堤围防护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水利现代化水平。保护农业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力度,减少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

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搞活国有经济。完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拓宽劣

企业退出渠道。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实行股份制改造,放开股权比例,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防止企业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广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公开招聘和选拔。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试行年薪制、期权制等激励办法,鼓励和支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继续深化电力、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施名牌带动,培育一批国内和国际名牌产品。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体系。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资本运作水平,整合资金、技术、品牌、管理等要素,延长产业链条,逐步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发展成为跨国企业。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组织力量加强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关、应用、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巩固提高制造业基础地位。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大型连锁经营、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现代物流等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建设广州、深圳、珠海、南海四个软件园区,扶持重点软件企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龙头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的全过程应用。抓紧与电子商务配套的认证体系、网上支付体系建设,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推动山区信息化建设,省财政安排1.75亿元,用五年左右时间,实现山区“网络到镇、信息进村”。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增强广东经济发展后劲的一件大事来抓,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努力为民营企业创业人员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利”的良好发展氛围。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财产和权益。省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规定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内对外开放的行业和投资领域,都对民营企业开放。加强民营科技园区建设,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农业型、扶贫型和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改善金融服务,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质取胜。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在信息、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培育一批出口名牌、著名商标。巩固港澳、欧美日、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开拓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市场。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提高加工贸易水平,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战略重组,培育和发展大型外经贸企业集团。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外经贸业务。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或合作开发资源。扩大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带动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

继续完善投资软环境,提高吸收外资水平。加强外经贸、海关、税务、检验检疫、金融、边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推进“大通关”建设,完善“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和深加工结转监管新模式,营造安全高效通关环境。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网上服务系统,为外商提供投资申报的全过程服务。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提高各种经济园区建设水平,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扩大吸收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吸引跨国公司、国际大财团到广东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

提升广东与港澳台经济合作水平。增强优势互补,把广东的制造能力和资源优势与香港、澳门、台湾的金融物流优势、资金技术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融合起来,重点加强在制造、服务、物流、金融、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扩大有效需求

保护和培育消费需求,促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即期消费。规范垄断行业和服务业的价格行为,全面推行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促进形成旅游、住宅、汽车、信息服务、智力开发、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壮大会展业,培育会计、审计、法律、建设监理、房地产等中介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

拓展新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推进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促进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市场。继续引导企业到中西部重点城市开展经贸合作,鼓励各类企业到全国各地建立销售服务点,着力开拓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市场。支持优势企业到省外投资办厂,引导企业开展资源投资型、资产型、科技型和基础设施合作。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惠州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招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能源、交通、供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强化房地产一级土地市场供给调控,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限额以下的一般竞争性项目,凡属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原则上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返回目录〗 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推进教育创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增加教育投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撤销镇级教办机构。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按期完成2000所老区山区农村学校改造任务。完善中小学“一费制”和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和英语教育,推广普通话,探索课程和教材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调整高校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广州大学城和珠海等大学园区,实施高校“强校建设工程”。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办学。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中心、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开发基地和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争取再建立1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创办民营科技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专业性的镇级技术创新示范工程。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技术市场。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技术创新。重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抓紧广东科学中心建设。加强科普工作。 六、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山区开发和东西两翼发展,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珠江三角洲现代化建设。以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珠江三角洲协作大平台,增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珠江三角洲产业整合,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建设和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构建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城市功能,增强广州、深圳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力促佛山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提高山区国道、省道及县通镇公路补助标准,促进以公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山区投资环境。加快山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发展具有山区优势的资源加工型、农产品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扶持山区发展一批前景好的工业项目。鼓励扶持山区开发小水电。按照权责利对等原则,调整省属7座水库利益分配,其水电厂税后利润实行省市二八分成。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山区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好珠江三角洲对山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结对帮扶,重点扶持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困难家庭。全面铺开重点村脱贫奔康工作,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支持山区和革命老区实施“一乡一品”项目。加大对山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今年起,省对市县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采取“基数不动,提高递增比例”办法,一定五年。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般性转移支付递增比例由10%提高到14%,其余享受新增转移支付补助的市县年递增比例由8%提高到12%。在省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准备金中安排100亿元重点用于减轻山区和困难地区“中央专项再贷款”的还贷负担。

增强东西两翼和粤北经济实力与发展后劲。加快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改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承接珠江三角洲辐射和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壮大县域经济。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石油化工、电子、医药、造纸和资源型工业。推进海洋综合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搞活农产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 七、全面加强信用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公务员信用承诺制度,形成高效、廉洁、诚信的行为规范。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信用制度,促进企业守法经营。建立规范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制度,提高公民诚信意识。推动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努力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对市场主体资格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管理的政府规章。反对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和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适时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加强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严肃查处做假账和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弄虚作假等腐败违法行为。整顿规范文化市场、娱乐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等营业场所。撤并公路收费站,严格收费管理。依法规范中介活动。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特、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注册安全员制度。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除事故隐患,努力减少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等制度。继续严厉打击各种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毒品犯罪以及抢劫、盗窃等多发性犯罪,集中整治治安混乱的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禁毒和戒毒力度,完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坚决打击敌对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加强司法行政、监狱劳教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靠各方力量维护社会稳定。 八、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重要职责。通过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劳动者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完善挂钩劳务扶贫制度,加强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和闲置资产,多形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落实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建立就业援助制度,重点扶持大龄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依法保护包括外来务工者在内的全体劳动者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社会保险“市级统筹,省级调剂,强化征缴,规范支出”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清收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建立各级财政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增强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严格规范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关心困难群众生活。以供应廉租房为主,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城镇现有住房特困户困难。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补助东西两翼、粤北山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资金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救助金。安排专项资金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和医疗补助,解决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救助。建立公职律师事务所,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 九、加强税收征管,强化财政监督

严格依法治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税务稽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偷、逃、骗、抗税行为。清缴企业欠税。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建账制度。加强反避税工作,提高涉外税收管理水平。

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逐步统一公务员岗位津贴。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确保国企改革中关闭破产企业人员分流安置、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农业、环保等方面的支出。

整顿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扩大对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和重点基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向财政性资金收支较大的省直行政单位委派财务总监。 十、落实环境资源保护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突出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以保护饮用水源水质为重点,落实各流域水质保护规划、各重点区域水污染整治计划,强化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管理。全流域整治珠江,对韩江、练江、鉴江、漠阳江、榕江等河流进行整治。坚决搬迁整治或关闭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加快城市和重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推进城市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对生产生活噪声的监管。防治大气污染,对现有燃煤燃油发电厂限期配套脱硫设施,提高城市机动车尾气达标率。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全面达标。切实治理污染严重行业,严格监管危险废物,查禁进口废物。发展环保产业。

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做好全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建设规划工作。继续抓好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巩固发展造林绿化成果,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生态林工程。重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山区作为全省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自然资源,建立健全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坚持耕地、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保护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珊瑚礁等生态系统。建设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示范区。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气象、地震预测预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构建“数字广东”地理空间框架。

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新修订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服务,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工作机制。重视解决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推进残疾人康复和就业。 十一、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深入宣传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扶持省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文艺院团改革和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帮助山区、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创造岭南优秀文化品牌。推动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以乡镇带村庄,实现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促进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深入开展多种形式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示范工程,推动各类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多方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完善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抓好“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公职人员的依法办事能力和公民的法律素质。规范法律服务。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继续开展对省直行政机关执法权的核准、界定和公告,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清理、修订、废止与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不一致的地方政府规章。配合人大做好立法工作。

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逐步建立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农村卫生专项资金1亿元,用于支持山区欠发达地区公共卫生建设。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整顿规范药品市场与医疗机构。规范和扩大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和工矿企业卫生管理。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建设体育强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提高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体育市场。提高统计工作服务水平。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意识。重视和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水平。完善防空设施建设管理。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继续重视和做好外事、侨务、台务、档案、参事、文史等工作。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禁止乱建庙宇和露天佛像,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渗透活动。

加快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尤其是保障妇女参政议政、劳动就业等权利。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重视儿童培养。建立完善生育保险制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中女工权益保护问题。 十二、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搞好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环境的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程序,实行办事公开。

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凡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保密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事项,政府机关作出的对社会公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定,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过程和出台的政策,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等,都要通过适当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转变作风。精简会议和文件,狠抓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的检查落实。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多办好事实事。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办事。强化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监察。坚持勤政廉政,干净干事。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顺利完成了“九五”计划,并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创了良好局面。中共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展现了更加光辉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以中共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第7篇】2022年某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总结范文

近几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卫生城市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园林城市创建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四个“城市创建”有机地结合,同步研究,同步推动,不断加大“四城同创”的投入力度,使城市外在形象发生了巨大改变,内在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整体卫生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连续四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先后三届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特别是为迎接省爱卫会组织开展的省级卫生城市复查活动,我市再次掀起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高潮。

把卫生城市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仙桃新形象的大事,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办、工业园、市直各相关部门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卫生城市创建。

根据省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我市按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各类责任主体在创建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我市还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相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创建卫生城市,硬件条件是基础,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城市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xx年以来,我市致力于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南城新区建设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前,南城新区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一个×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初现雏形。市域基本建成“三横五纵”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市区建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水平已达×%;中心城区绿化率达到×%。大力解决市民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道路不畅、环境不好等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先后投入×多亿元,对中心城区内的×个村居进行改造,共拆迁房屋×处、×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万平方米;投资×亿多元,改造背街小巷×条;投资×亿多元,全面改造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环卫、安防等设施;投资×亿元新建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投资×万元新建×座污水提升泵站;投资×余万元,改造农贸市场×座;投资×万元新建×座压缩式密封垃圾中转站;此外,市区新增×个垃圾箱,配套完善了公厕、垃圾站点及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今年,我市把投资×亿元、日处理垃圾×吨、填埋年限18年的垃圾填埋场项目纳入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范畴,目前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实行环卫规范化管理。道路保洁方面,对城区×条主次干道保洁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推行道路两旁“墙到墙”管理,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目前,中心城区共有保洁人员×人,清扫保洁面积约×万平方米,日清扫垃圾约×吨,城区所有垃圾基本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在垃圾清运方面,将原有的敞开式垃圾站改建为密封式地下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全部采用多功能密封垃圾压缩车清运,实现了垃圾密闭收集、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公厕管理方面。对中心城区现有的×座一类公厕、×座二类公厕,均按照“六无六净”标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在城中村卫生方面,实行统一聘用保洁人员、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监督考核、统一垃圾清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城村一体化。

专项整治,优化环境。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为载体,动员全民参与,集中治理环境脏乱差。对城市出入口、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平房区及“五小”行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实施联合执法,专项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卫生现状。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两灭”复查为契机,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卫生创建高潮。先后组织了市容联合执法及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切实改善。认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整治。重点部署了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早点店、夜市以及餐饮业、学校食堂的整顿与规范,解决了×项老大难问题。农村食品批发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多家商户办理了证照,完善了索证索票、进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食品商场、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及信息公示,正确引导消费;超市、集贸市场裸露食品统一制作了卫生防护罩;早点店、夜市摊点形成了集群,强化了管理;餐饮店、学校食堂×%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与此同时,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专项整治活动×多次,出动执法人员×万多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万多户次,取消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户×余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起,移送司法机关查处×起,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优化了创建环境。全方位开展“四害”杀灭活动。市爱卫会每年制定下发除“四害”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部署和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在今年城区两灭活动中,累计投放×克包装灭鼠商品毒饵、×克包装灭蟑商品毒饵各×包,通过开展集中的化学杀灭工作,有效控制了城区老鼠、蟑螂密度。

按照《湖北省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我市健全制度,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各项工作及指标基本达标。

我市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爱国卫生、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和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健康教育所人员、设备、经费和任务落实,市、街道、社区(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医院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晓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城区公共场所和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

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市容环境整洁,街道路面平整,普遍硬化,单位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落实;主城区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城市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达×.×%。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有活禽、水产销售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清洁,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绿地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大力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指标全部达标,其中:全年空气api指数≤×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近五年分别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近5年分别为×.×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建成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5年分别为×.×%、×.×%、×.×%、×.×%、×%;近3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卫生监督机构单独设置,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场所监管工作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各类公共场所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检测资料齐全,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食品药品监督、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教育、市场管理等×个部门,各部门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连续3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xx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生产经营活动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卫生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标率达×%,大中型餐饮业普遍实行责任监督岗管理。饮食摊点集中设置,统一管理。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全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毒肉上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有专门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主要集贸市场卫生管理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将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市疾控中心经费列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按要求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全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重大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在×%以内,市人民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和感控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我市认真贯彻《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市、街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及工作经费落实。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孽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在除“四害”中,灭鼠、灭蟑今年×月通过省爱卫会组织的复查考核,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两项控制在国家标准的三倍以内。

城区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环境整洁、绿化美化;设置有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硬化,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无违章建筑,车辆停放整齐。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管理规范,无明显占道经营现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8篇】省水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作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新时期水利行业政研工作的新方法。

2022年,我会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一年里,我会积极参加了厅直机关党委组织的各类报告会、专家辅导讲座和各类知识竞赛,着重把广大政研干部的思想、行动和研讨方法统一到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上来,把研讨的重点放在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三个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水利,“四川水利怎么办”、“水利职工怎么干”上,并围绕水利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围绕四川水利的改革、发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结合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工作,结合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等工作,积极寻找政研工作与水利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切入点,寻找政研工作与水利行业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点,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探索和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强和改进职工政研工作,注重政研工作与其他工作的结合,努力使政研工作服从于、服务于全省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大局。

一年来,我会把政研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一个典型、一部片子、一首歌”的行业创建活动,唱响“创新、负责、求实,献身现代水利”的主旋律。“一个典型”就是张宇仙同志。“一部片子”就是《蜀水之歌》电视片。“一首歌”就是歌名为《爱满江河》的水利人之歌。特别是“张宇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已成功地在全省水利系统、水利部机关、国务院三峡办、南水北调办公室进行宣讲。省委也把张宇仙列为四川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典型,反响强烈,效果很好。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会在厅直机关展开了“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的宣讲,共10尝近3000人参加,广大共产党员深深感到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党员的内动力。

我会还把政研活动渗透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立足水利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灌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文明水文站、文明工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地方电力行业开展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活动有声有色,既提升了地电企业的形象,又深受用户欢迎。

二、以承办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2022年会为契机,加强学习和交流。

2022年7月5日,我会和重庆市水利局共同承办了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2022年会。会议在都江堰市隆重召开。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曾华樟、水利部文明办副主任陈秀清出席、指导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地域学组第二组12个会员单位的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砚方就四川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四川水电职工政研会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政工干部队伍的作用,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结合干部职工思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寻找政研工作的结合点和生长点,积极开展各项调研活动,撰写调研论文,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疏导情绪,化解矛盾,为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等方面的工作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在会议期间,收到来自地域学组第二组12个会员单位的调研论文1,这些论文对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一方面加强了对论文的学习,加强与参会代表的交流,另一方面我们还与参会代表一起就如何按照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要求,把政研活动开展得积极活跃,充满生机;如何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和谐水利;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组活动,使政研活动既符合部政研会要求又有生机和活力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地域学组第二组2022年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水利部精神文明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全体参会代表的高度赞扬,使我会既获得了办会的经验,又学到了兄业盛市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新方法,无疑会对加强和改进我省水利职工政研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学组片区的作用,努力推动政研会整体工作。

一年来,我会加强了对五个片区开展政研活动的指导,立足于充分发挥学组片区的作用,努力推动政研会整体工作。

厅直学组在水产局、疗休中心的召集、组织下,学组2022年年会于10月19日-21日在省水电职工疗休中心召开。有厅直属各单位的理事、党办主任、论文作者50余人参加。参会的3文章,重点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素质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等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紧密联系水利行业和单位实际、指导思想明确,主题鲜明、涉及面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川东学组在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

川南学组在宜宾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学组2022年会,于2022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宜宾市长宁县召开。有宜宾、乐山、泸州、自贡、内江、眉山、资阳7市41个会员单位政研会理事、宜宾市各县水利局党政主要负责人、部分党务专职干部,省水电职工政研会负责人、联系人及论文作者近80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学组会共收到论文3。这些论文的交流,对大家帮助、启迪很大,许多文章是花了精力、下了功夫的,是有所想、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的真情流露,与大家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体现了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贴近时代、贴近基层、贴进职工的特点。川南片区政研会的各项工作和政研小组的活动是富有时代特色和鲜明个性、特点的。他们利用政研会这个平台,结合川南片区各单位的实际,有目的性、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政研工作指导工作实践,用政研活动凝聚水利职工,把政研工作与思想研究、政研活动与凝聚职工、理论研究与治水思路结合起来,强化生命线意识,不断激发水利人的创造力,保持了行业的稳定,促进了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川西学组在雅安市水利局、雅安电力公司的召集、组织下,学组2022年会,于2022年10月13日至14日在雅安市召开。成都、雅安、攀枝花、凉山、阿坝、甘孜7市、州各单位政研会理事、党政主要负责人、党务专职干部、省水电职工政研会负责人,联系人和论文作者近50人参加这次会议。这次学组会共收到论文2。这些论文涉及内容广泛,探讨问题有深度,结合行业中心工作紧密,时代感与现实性较强。

川北学组在广元市水利局的召集、组织下,学组2022年会,于2022年9月26日至27日在广元市召开。广元、遂宁、绵阳、德阳四个市共21个会员单位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40余名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收到相关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论文4,涉及怎样抓好基层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怎样全面提升水利职工政治业务素质;怎样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新对策;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党的廉政建设等方方面面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些论文都是来自水利行业基层一线干部职工的工作体会和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题材广泛,贴近工作实际,关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对提高我省水利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022年,五个片区共收集调研论文160余篇,这些论文应运价值高,选题水平高、内容观点新颖、鲜明、主题明确、论据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许多文章还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者的工作经历和切身体会,内容朴实、可信,反映了水利人的心声,借鉴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较强,当然,也反映出各地区对调研工作特别是撰写调研论文存在不平衡性,作者存在论文选题的局限性和标题的针对性不足等。

总之,一年来,我省水利职工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政研会各级组织及其小组政研活动,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通过广大政研工作者一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工作,政研工作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水利,实施四川“三个转变”的有利时机,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四川水利实现“三个转化”的工作;政研工作加强了与三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并直接与生产、工作、学习结合起来,与职工爱岗敬业、比贡献、创一流等群众性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用精神文明的创建成果推动生产和工作,转变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美化单位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大大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水利系统有1个单位受到中央文明办表彰,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灌区2个,省级和省级最佳文明单位38个,其它各级文明单位420个。我们还注重把政研工作的总体目标纳入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积极融于构建和谐水利的战略之中,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始终做到搭桥、铺路、服务,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和阵地建设,立足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工作,从中走出了一条自身的路子,使自身的工作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极大地推动了四川水利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政研成果日益丰硕、政研工作的影响日益增强。但是,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政研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政研工作出新意、亮新招、议大事、攻难事、办实事上还要多下功夫;在政研工作的深度、广度上还要多下功夫;在政研工作的“虚”、“实”结合上还要多下功夫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努力把政研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第9篇】2022年检察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范文

**市**区人民检察院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总结 xx年以来,我院在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级文明单位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确保人民满意为标准,以不断深化创建活动为目标,扎实推进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巩固了省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我院先后荣获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执法责任制工作优秀单位、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区直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工作先进单位、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区人大及组工信息和市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同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党总支分别被区委、区直机关党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离退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离退休党支部,驻市劳教所检察室被省检察院评为三级规范化检察室,受到省、市、区级表彰的干警29人次。我院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范文文章-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抓龙头,建设一个率先垂范的坚强班子。院党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民主务实、勤政廉洁的整体形象引导和激励着全院干警,起到了自觉学习、团结进取和干净干事三个模范带头作用,在xx年7月进行的届中考核中我院领导班子被区委组织部评为“好班子”。

二、抓业务,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一是充分发挥刑事检察职能,有效维护社会稳定。xx年以来,共受理侦查部门提请批捕案件**件**人,经审查,批准逮捕**件**人,受理移送起诉案件**件**人,经审查,提起公诉**件**人,起诉至法院的案件均作出了有罪判决。加强与公安、法院的协调配合,对重特大案件适时介入**件**人。积极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受理并分流来信来访**件,办理涉检信访**件。二是严肃查办并积极预防职务犯罪,推动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二年多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件**人,其中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件,处级领导干部犯罪要案**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同时,围绕案件查处,开展警示预防,围绕网络建设,拓展行业预防,围绕重大工程,加强项目预防。三是不断深化诉讼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加强刑事诉讼监督,二年多来不批准逮捕**人,不起诉**人,立案监督**件**人。强化刑罚执行监督。为“两劳”单位上法制课**次,受教育面**余人次,对**名罪犯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严格审核把关。落实民事行政审判监督,受理各类民行申诉案件79件,经审查,建议市院抗诉**件,提请抗诉**件,向法院等有关部门发出书面检察建议**份。四是加强检察宣传,培育法治环境。xx年以来共编发《检察情况反映》、《检察工作简报》、《检察调研专辑》等**期,发表宣传、调研**篇,其中国家级**篇,省级**篇。

三、抓根本,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检察队伍。院党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提高检察干警的综合素质。一是强中层,促骨干。xx年我院顺利完成了第四轮中层干部聘任制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制工作,促使我院中层干部队伍知识层次、年龄结构更趋优化,聘任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5.5岁,本科以上学历占94%,女干部占41%。二是重载体,求实效。先后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专题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等活动,同时还倡行检察文化,丰富检察干警的精神生活。三是抓培训,强内功。深入开展学习型检察机关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xx年以来组织检察干警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20余人次,全院45周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的达100%。

四、抓环境,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院党组突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检察机关为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办公条件。相继开通三级专线网、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行贿人查询系统,加强现代科技成果在检察工作中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在区委区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新办公大楼的筹建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中。二是加强院风院貌建设,优化窗口形象。加强机关日常管理和清洁卫生工作,开展“检察官职业形象建设年”活动,确保干警文明办案、文明办公、文明接待。

五、抓规范,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我院把建立健全符合新形势下检察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管理制约机制作为基层院建设的重点来抓,初步实现了执法规范化的新格局。一是完善工作运行机制,xx年对原有54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新出台规章制度25项,修订完善12项,制作工作流程9幅,今年将新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并全部上网发布。二是健全纪检监察网络。强化内督室职能,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刑检自侦部门“四卡”等制度。三是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健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机制,扎实开展检察行风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工作,xx年底我院被区政协确定为全区特邀监督员工作试点单位,我院的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

六、抓创建,营造一种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我院巩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以扎实有效的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创建成效。一是加强领导,统一认识。院党组将创建工作目标融入岗位目标管理中,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讨,统一部署创建工作。二是搞好结合,狠抓落实。将创建活动与各项检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使其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三是心系群众,热心公益。院领导多次带领干警到各街道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制宣传,积极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市**区人民检察院

xx.10.9

【第10篇】省级宣传工作总结

省级广播电视台文艺宣传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导向、突出重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省级宣传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省级宣传工作总结篇一

今年以来,我镇宣传工作在市委宣传部正确领导下,立足本镇实际,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价值引领,紧扣“法治引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从严治党”,加快冲刺全省百强乡镇的主题,积极适应新常态,全镇宣传工作稳步推进。现将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下半年的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理论武装,凝聚思想共识

1. 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一是完善组织管理。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领导为成员的学习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充分吸纳和尊重镇政府和群团组织的意见和智慧,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学习制度。为确保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有计划的开展,年初结合上级理论学习安排,制发了xx年xx镇委中心

组理论学习安排,指导全镇的理论学习。三是理论学习与时俱进。今年以来,党委中心组结合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三严三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组织开展了专题学习。

2. 集中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一是开展xx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意义的理解,努力争做尚法、守法、用法的典范。

二是开展全镇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集中教育培训,并举办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心得体会展。把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放到首要位置,努力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

三是集中学习《新安全生产法》。6月5日上午,我镇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通过专家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努力建设平安xx镇。

(二)开展系列活动,丰富宣传内涵

1. 开展普法宣传,建设法治xx。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我镇充分利用法治宣传栏、黑板报、法治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在镇、村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法治建设、禁毒、普法等宣传,逐步使尚法、守法、用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法治文化教育活动。

“xx年宜昌市法治文化基层行●枝江专场活动”在我镇隆重举行,丰富多元的法治内容,使百姓们切身感受到法治文化的魅力。强化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我镇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重点,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对镇域内1所中学和3所小学的师生进行法治文化宣讲,努力创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

2.加大宣传力度,为鸭子口蔬菜代言。

邀请xx省农科院姚xx专家为鸭子口村为100余名菜农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开阔菜农视野,提高菜农技能,大力培养懂知识、会经营、善营销的新型农民。

同时,镇宣传办在xx日报上发表文章—《枝江白萝卜俏销京广沪》,详细介绍了鸭子口安全蔬菜专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以及蔬菜产品的清洗、分级、包装、贮运、保鲜于一体的商品化处理体系,进一步提高鸭子口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鸭子口蔬菜影响力,让xx绿色蔬菜走出宜昌,叫响全国。

3. 开展联谊活动,扩大交流合作。

我镇举办了“庆五一、迎五四”青年干部“梦想在基层飞扬”的主题演讲比赛,机关、学校、医院、各行政村的优秀青年干部参加了比赛。比赛以枝江籍的青年干部用普通话演讲,非枝江籍的青年干部用枝江话演讲,来增进感情,扩大交流。

4.开展志愿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我镇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机关、镇直单位、卫生院、学校团支部的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免费义诊、义务洁城等志愿服务活动。为支持“绿满荆楚”行动,建设xx绿色名片,我镇积极宣传,广泛发动,共筹款九千余元。

(三)展示特色亮点,提升xx美誉度

1. 做好先进典型的推介与宣传。

一是根据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五届湖北省见义勇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经市委宣传部研究同意推荐我镇许承龙、许先荣父子参选第五届湖北省见义勇为模范。

二是积极宣传,深入报道我镇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典范。他们分别是: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民营企业家王爱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执着奉献的乡村医生董保国;20xx年不离不弃,默默守护患病妻子的模范丈夫李书华;

三是邀请枝江电视台对我镇杨林湖村四组孝敬公婆的“最美儿媳”——刘文莲进行专题报道,弘扬孝道文化,努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

2. 围绕重点工作加强宣传报道。

围绕镇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党建工作、绿满荆楚行动、防汛抗旱工作、“讲政治、守规矩”专题教育活动、全国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党风廉政建设、马羊洲村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法治xx建设等特色亮点工作,安排机关各部门,及时撰写、上报工作信息,并邀请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跟踪采访报道,及时有效对外宣传了xx镇。

3. 实施新媒体阵地占领工程。

一是安排专人负责,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紧紧围绕镇委、政府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网上宣传,抢占网络舆论阵地。截至目前,我镇关注“枝江发布”共计xxxx余人,官方微博拥有粉丝xxx余人,发布或转发政务信息、生活资讯等共计xxxx余条。

二是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每天定时跟踪有关我镇的网上动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把网上回复和网下处置结合起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今年5月份,我镇及时、妥善处理了网民“独臂神鹰”关于石套子希望小学在处理生活垃圾时,污染周边居民环境一事。

(四)深化文明创建,丰富群众生活

1.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一是广场舞深入大街小巷,全镇21个村一个居委会共发展广场舞民间团体23个,吸纳广场舞爱好者xxxx余人,每当夜幕降临,随歌而舞的人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文化。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农商银行杯”枝江市健身操大赛,并荣获二等奖。

二是以农家书屋为载体,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以镇村文化广场为阵地,设立文化宣传长廊、配套文化体育设施,引导群众农闲时节广泛开展文化娱乐、广场健身等文体活动;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平台,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开发特色项目,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多措并举,发展基层大众文艺。

一是强化培训,练就尖兵。xx镇通过组织文艺工作者实地参观、经验交流、集体学习等形式,提升文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邀请市文化馆老师对文艺骨干进行艺术培训。

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组织、引导基层文艺团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对民间演出团体的演出内容进行审查规范,避免一些不良的演出内容影响社会风气。

三是加大投入,促进发展。我镇注重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广受人民群众欢迎。争取资金20万元开通了“村村通”无线调频广播,播放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是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利用我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镇政府、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地设置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各村(居)委会都制作和张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画和宣传提示语等内容,引导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我镇各中小学,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硕果累累,杨萌萌、杨婧欣、周远杰、嫣然同学获枝江市“美德少年”荣誉称号。

三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我镇开展“孝道红黑榜”、“最美儿媳”、“模范丈夫”、“最美乡村医生”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激励和引导群众知行合一,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当前改革发展新需求和人民群众新期盼相比,我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宣传思想工作:

(一)强化理论学习

党委中心组将采取个人自学和参加集中学习相结合、聆听专家辅导和参与互动交流讨论相结合等手段,继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xx系列重要讲话,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和把握,做到真学、真懂、真会,始终作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表率者。

(二)开展文明创建

一是继续推行“十星级文明户”、“孝道红黑榜”等评选活动,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使广大积极参与,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二是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通过新媒体、先进事迹推介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三是积极发掘、宣传推介我镇的先进典范,通过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和引导群众,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做好对外宣传

一是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下半年,我镇将依托陶家湖渔业养殖基地打造枝江市生态渔业主题文化休闲旅游区,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是加强新闻通讯员的培养与发展,加大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络,共同研究宣传方案,提高宣传质量,增强社会效果。三是健全完善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报告制度,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切实提升我镇舆论引导能力。

省级宣传工作总结篇二

20xx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理论教育、舆论引导、对外宣传、文明创建、文化产业、干部队伍建设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按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品牌、上水平”的总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工作,为全县实现“提速发展、提质增效”、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营造了良好氛围。

一、以述学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理论武装。

根据全县党组织情况,认真制定创建计划。为了扎实推进工作,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党校组成督查组,于7月上旬对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进行了督查。县委会听取了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汇报,明确了在全县科级干部中与述职述廉一起开展述学工作,述学制度已经下发执行。

以县委中心组学习推动全县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上半年组织集中学习4次,撰写调研文章或心得体会40篇。抓好干部理论教育,征订《黔东南州理论教育读本》4300册。组织宣讲国发2号文件、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18期。开展应用理论征文活动,收到10余篇较好的理论文章。

二、以十大主题宣传为引领,不断强化县级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重点加大扶持镇远报、县广播电视台、镇远门户网站发展壮大,镇远报正在筹划扩版升级,改旬报为周报;县广播电视台增添高清摄像设备3台,增加旅游频道,县财政出资临聘编辑记者6人,配备工作采访专业车;镇远门户网站计划增加维护人员事业编制,对网站页面进行改版,为网站配备摄影设备。

充分发挥县级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围绕县委县政府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基调、主战略、主目标,认真确定选题,制定方案,开展十大主题宣传报道,在镇远报开设十大主题专用版面、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始十大主题专栏、在门户网站开展十大主题专题报道,用十大主题宣传报道引领全年的新闻舆论导向,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积极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典型宣传工作。镇远门户网栏目共计255个,开创大型活动专栏17个,收集整理编辑信息累计10880余条,收到留言及评论700余条,已成为镇远网络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渠道,目前在各大网络搜索引擎中搜索“镇远”排名靠前,成为网友了解镇远的首选网站,目前点击量达到1161万次。整理舆情报省州舆情室,被州采用。

三、以“三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群众幸福指数。

今年,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州整脏治乱工作会议精神,为了全面提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新形象和文明程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县委会专门听取了全县文明城市建设和整脏治乱工作汇报,并形成了“举全县之力,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省级和全国文明城市、省级和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创建办按规定报批设置为常设机构,归县委宣传部管理”的决定。根据会的决定,我们迅速开展工作,搭台子、建班子,成立了全县三创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卫工作组、创文工作组、创模工作组,认真研究制定创卫、创文、创模工作实施方案,预计在下半年召开启动和动员大会。

始终以整脏治乱为抓手切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县委书记蒋映生就研究制定整脏治乱工作日常管理机制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就整脏治乱日常管理工作作出了要求、提出了目标,制定了《镇远县文明城市创建、“整脏治乱”和“满意在镇远”工作督查办法(试行)》,将城市管理工作实行了流水线式的日常管理。发挥数字城管系统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

认真贯彻落实《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农贸市场公厕停车场建设工作的意见》,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落实措施,结合实际将现城现有的可用停车场所全部规划建设为停车场,共规划建设小型停车场14个面积近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公厕,今年已改造3个新建1个;规划农贸市场升级改造2个,正在实施的灵角寨市场的升级改造总投入15万元,正在筹划中的南门沟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计划投资230万,预计在下半年动工。

以城市出租车行业为重点,切实开展《满意在镇远》主题实践活动,正在制定《文明出租车评选办法》,计划全面开展文明出租车评选活动,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满意度提升,从而带动全县窗口行业的满意主题活动的开展。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开展县级道德模范推荐评选表彰活动。

3月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一次公民道德辩论赛,积极倡导做文明市民,进一步弘扬传统美德。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寨等文明创建活动。以“三创”为载体的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常态化,既提升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的城市新形象,更让群众感受到城市变化带来的实惠,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以规划和项目为抓手,不断壮大文化产业。

始终站在全县的高度做好全县文化产业的规划和项目建设工作。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全县现有文化个体经营户199家,从业人员445人,主要集中在文化服务业,其中书、报、刊印刷业3家,装订及其他印刷业服务活动17家,互联网信息服务35家,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和零售25家,文具、书、报刊零售及其他文化用品零售22家,家用电器零售47家,图书音像制品出租3家,广告业6家,摄影扩影服务业17家,室内娱乐活动及其他娱乐活动20家,娱乐园4家,20xx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788万元。

搞好文化产业规划和项目申报,以中国深圳第八届文博会为契机,制作的18个文化产业推介项目在签约仪式上,镇远县签约合同项目2个,签约资金5亿元,分别是《镇远县云龙洞文化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2亿元;《镇远县西峡自驾游服务中心项目》,签约资金3亿元;签约协议项目1个,《镇远县吴王洞影视文化产业园项目》,签约资金10亿元,有效推动了我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扶持古城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壮大,对古韵镇远歌舞史诗进行改版升级,并以入股的形式交由古城文化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将舞阳文化产业公司以入股形式交由古城文化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切实做大古城文化旅游公司资产,为公司早日上市打下基础。

五、以树立名城新形象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以举办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举办了元宵龙灯节、报京侗族“三月三”情人节、金堡爱河“六月六”吃新节、高过河景区“浪漫之漂,让我们的爱漂得更远”第二届“5·21”主题活动、第五届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十九届传统龙舟节等节日活动,基本实现一月一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加大对外宣传。

央视焦点访谈对镇远赛龙舟的全民体育活动进行专题报道;央视走遍中国将镇远古城龙舟节活动纳入全国100个古镇系列节目进行30分钟的专题报道,节目预计8——9月份在央视4套播出;凤凰卫视将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镇远古城龙舟节进行12分钟的专题报道,节目预计在7月份在凤凰卫视“多彩贵州”栏目面向欧美国家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镇远古城纳入全国6个古城系列,将于10月份面向港澳播出。

开设“工业强镇远·旅游活古城”系列报道,加大与省、州党报的联系,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目前已在州报推出4条深度新闻报道,在贵州日报头版重点报道3条。

按照省、州外宣的要求,积极办好“多彩贵州媒体踏春行”、“全国知名博主网络媒体走进镇远大型采访活动”、“全国省报记者‘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行’大型采访团走进镇远采访”、“全国50家电台镇远现场直播”、“全国旅游广播联盟旅游博主镇远采访”、“广东佛山电视台组织的珠江小姐形象大使贵州环保行走进镇远”等大型采访活动。

半年来,全县在国家级媒体刊播稿件45余条、省级媒体刊播稿件200余条、在州级刊播稿件650余条,切实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树立了历史文化名城镇远新形象。

六、以壮队伍强素质为要求,不断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干部队伍建设。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六部局《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在现有的基础上,实施县文明办升格正科级机构、县信息中心和文产办升格副科级机构工作,同时增加信息中心事业编制2名。结合全县换届,推荐提拔一名副科级升为正科级干部、一名股级干部升为副科级干部。从外单位调入4名干部,充实力量,壮大队伍。积极参与省州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分别派人参加了全省文化产业培训、舆情信息培训、外宣培训。

半年来,我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推动了跨越发展,但离县委和州委宣传部的要求还有差距,主流舆论的声势还需进一步强化。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省级宣传工作总结篇三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乡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着力加强全乡舆论宣传工作,找准结合点,力求新突破,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xx乡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一)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学习自治区第八次、自治州第九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及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等专题内容,同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及时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自治州、县重要文件精神,将理论学习与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部署相结合。

我乡党委中心组还联系实际,积极开展调研,在特色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新的工作思路,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二)扎实开展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坚持每周五例会学习制度,今年上半年已组织机关及部门干部职工学习18次,内容包括观看理论宣传片,邀请相关负责同志现场讲座等,把理论学习同学法律、学科技、学业务结合起来,注重实用性,强调针对性,把握灵活性,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深入开展“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全乡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转变了工作作风,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形成了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基层农村干部群众的学习教育。针对群众产业发展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在养殖、种植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除参加乡党委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各村还自主开展学习,坚持周一学习例会制度,通过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宣传专栏等多样化载体,扎实开展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提高了思想水平。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进一步深化自治区第八次、自治州第九次、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及县委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宣传。深入宣传会议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充分反映我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

我乡共组织全乡机关、站所干部职工学习4场次,各村组织宣传学习各2场次,文化广播站通过滚动广播宣传10余条。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增强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推动科学跨越、走在前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充分宣传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我乡改善民生的各项措施成效。深入宣传县委、政府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热点难点问题,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

宣传xx乡20xx年十大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安居富民工程,灾后重建工程,双语幼儿园扩建工程,医疗卫生保障工程,设施农业园建设工程,泽斯特村变电站建设、滴灌全覆盖,建立农作物示范区工程,数字电视平移、调频广播入村工程,农村主干道扩建工程以及小城镇建设等与群众切实利益相关的各项民生工程,引导全乡各族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我乡的各项建设中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度重视信息员队伍建设。坚持周一例会制度,制定和完善了《xx乡通讯报道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了新闻宣传队伍参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及时召开宣传信息工作会议,分析青年同志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加强与县信息、新闻单位的联系,鼓励大家敢投稿、多投稿、投好稿,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正、素质高、理论强、业务精的宣传队伍。

(四)对外宣传卓有成效。始终坚持围绕实现“xx”良好开局,服务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精心组织“跨越发展”主题宣传,加大新闻报送力度,积极组织系列外宣活动,塑造塔拉形象,扩大对外影响。

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准确、真实、全面地反映全乡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新情况等,在《今日和硕》、《和硕县政府网》、《白天鹅》、《马兰花》等网站和新闻媒体中发稿量稳中有升。

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塔拉良好形象

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为目标,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培养树立塔拉人新形象,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着力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积极组织开展第十一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安排部署集中活动方案, 3月5日上午,在塔拉街巴扎上,我乡文明办、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参加“学习雷锋奋斗青春给力和硕”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爱国卫生日活动”,在巴扎上设立宣传咨询台,进行了宣传咨询活动,向过往群众共发出妇女维权、惠民政策、新农保、法律知识等各类宣传单20xx余份,向过往群众宣传讲解维权知识,向广大群众公开服务承诺、举报电话,接受用户的监督。

开展xx乡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运用榜样的力量,普及道德规范,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各方力量,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把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根据和硕县文明办有关文件精神,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在全乡开展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活动中各单位、各村共推荐道德模范23名,最终马卫江、古丽扎尔等10名同志被评为xx乡首届道德模范,其中我乡阿日布代同志成为巴州十大孝心典范候选人,单海斌等三人成为和硕县十佳道德模范候选人。

(二)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建设。

以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契机,加大我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xx乡结合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践行雷锋精神,清洁美化家园”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全乡范围内掀起“学习雷锋、奋斗青春、给力和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新高潮。

乡党政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机关干部、和硕县第二小学学生等志愿者在乡政府至塔拉中街以及塔拉丁字路口至马兰加油站开展清洁家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各志愿者在责任路段拾捡白色垃圾、清除牛皮癣、垃圾入池请运、道路平整养护、卫生清扫等,为全乡人民营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以促进全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目标,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基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办法,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通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形成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

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继续实施“三下乡”工程。4月23日,我乡配合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在和硕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大力支持下,龙驹艺术团送戏下乡,在巴扎上为我乡各族群众演出,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的各类表演,为乡亲们献上了全新的视听感受和文化盛宴。

和硕县农广校和农业局向过往群众免费科技图书,宣传科学技术。乡农林总站、农经站等涉农单位分别设立咨询台,为农牧民解答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受到农牧民群众的大力欢迎,向过往群众发放专业技术材料200余份。和硕县法院将巡回法庭搬到了巴扎上,现场向百姓解答法律疑难问题。

乡司法所、综治办设立咨询台,向百姓发放法制宣传材料300余份,乡团委、妇联着重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发放相关宣传材料3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乡卫生院、计生办等部门联合设立咨询台,宣传计生政策、知识,共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

(二)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歌舞晚会,积极组织参与和硕县元宵节社火游园活动;3月份组织开展了庆三八文艺汇演、参加了县妇联组织的时装模特表演;五四期间参加了县团委组织的“我的青春我的团”建团90周年文艺晚会;同时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于5月份成功举办了xx乡第xx届农牧民运动会,极大的提高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过去的半年,全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学习抓得还不够紧、不够深;二是对外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主要是深度和广度不够,形式还比较单一,重点还不突出;三是宣传基础薄弱,宣传力量不足,宣传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质量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逐步加以解决。

【第11篇】三农工作总结:在希望的田野上——吉林省“三农”工作交响曲

作者/李平张景成艾杰李

序曲:丰收的喜悦

早春二月,一场瑞雪让吉林大地银装素裹。长白山下,松花江水已经有些耐不住春的召唤开始破冰涌动;广阔的黑土地上,村村户户已经开始张罗着新一年的备耕生产。按理说,不出正月,农村就不算过完年,但在伊通县大孤山镇的刘家村,一大早就听见张家叫李家,李家喊刘家,相约去县里买化肥、买种子。看着他们踩在雪地里咯吱作响的坚实的脚步,好像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摽着一股劲儿:今年一定要再大干一场,夺取粮食新丰收。这时,远处传来动听的歌声,几个女孩子唱着:“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蹦蹦跳跳地向村外走去。炊烟下,雪地上;几声鸡鸣,几缕阳光;红衣绿袄花头巾,在音符中跃动着春的舞蹈……

这是希望的田野,这是田野上的希望,更是吉林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带给农民的信心和喜悦。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更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吉林省委、省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粮食生产能力和农民生活水平都有长足发展,广大农村到处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鼓励下,广大农民干劲十足,粮食生产总产量和农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达到634.2亿斤,比上年增产65.7亿斤,连续两年保持每年60亿斤以上增量,占全国增量13.3%。亩产实现930.2斤,比上年增加86.6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7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人均占有量2309.5斤,粮食商品率达到84.2%,位居全国首位。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22年增量最多、增速最快、增幅最大,人均达到75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4%。创造了自2001年以来的“十一连增”。在2022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吉林省受到了表彰。

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在总结吉林省“三农”工作时指出:“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政策落实力度大、措施推进力度大、工作创新力度大,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突出成绩。”也正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才谱写出吉林省“三农”工作的交响乐章。

第一章:政策篇

主旋律:政策到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22年收获的季节,在吉林省广袤的黑土地上,农民们挥汗如雨,收割机轰鸣欢畅,各种车辆往来穿梭,把丰收的喜悦从田间带回家。

2022年的吉林农业,将在吉林省乃至中国的农业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丰收、丰收、特大丰收!全省各地无一处不增产,无一处不增收。这是吉林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和千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丰硕的成果,来自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来自于全省270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三农”工作在国家大局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曾经指出:“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看,抓好粮食生产是我们所应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从吉林振兴发展的大局看,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看,促进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看,推动农村社会进步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工作总结) “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吉林‘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省委书记孙政才一再强调,全省上下一定要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以加快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吉林农业第一要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2022年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了18个县标准粮田项目,现已建成35万亩标准粮田。2022年实施国家增产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30个产粮大县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成高产稳产田88.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403.5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2亿斤。同时,实施千万亩高效节水农业灌溉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自国务院批准吉林省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有关市(州)、县(市、区)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推进,随着十大工程和四个示范区建设的全面陆续见效,吉林省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整体提升。

截至2022年末,规划建设的十大工程,累计到位资金216.2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83.2%。其中,中央投资93亿元,省级投资70.6亿元,市县自筹39.2亿元,银行贷款13.4亿元。2022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91.8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7%,其中,中央投资78.9亿元,省级投资60.6亿元,市县自筹39亿元,银行贷款13.3亿元。十大工程中,重大引水、标准粮田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病虫草鼠害预防等工程已完成规划投资的80%以上,其它工程也在按照规划顺利推进。

吉林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不但在政策上给予高度关注,而且主要领导还深入到田间地头。这是2022年备耕生产时节,省委书记孙政才、省长王儒林分别深入主要产粮大县,进村入户到田间,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指导工作。省委常委、秘书长房俐,副省长王守臣,分别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到20多个县(市、区)进行督导,要求各地把粮食生产作为农村工作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抓实抓好。为推动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备春耕生产,省政府加强了对各地督导服务力度,成立了省政府备春耕生产6个指导服务组,分3个阶段深入到各地指导和督查备春耕生产。

为了抓好2022年的备耕生产,涉农部门提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上下加大了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教育,让惠农政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采取提前预拨的办法,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于当年2月底前全部下拨到县(市、区),3月10日前将69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全部兑现到农户。同时,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五项重大技术补贴、增施有机肥补贴等政策都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并下发到市、县,各地都按方案要求组织落实到田间和农户。

由于2022年农业大丰收,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走高,粮食销售进度快,农民持币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加之银信部门放贷资金比较充足,全省政策性补贴兑现到农民手中早,2022年全省春耕生产资金充足,广大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高。这也是因为农民尝到了种粮的甜头,看到了粮食增产带来的希望。但在几年前,情况还不是这样。

2003年,吉林省粮食库存积压竟达850亿斤,农民卖粮难、增收慢,一度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当时,许多农民觉得“土里刨食”没出息,粮食成了致富的“包袱”。随着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困扰吉林省多年的卖粮难问题迎刃而解。中央对农业和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更是连年加大,市场粮食价格也是逐渐上涨。吉林人越来越发现粮食不是包袱而是财富。而直接带给农民的则是丰收的喜悦。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在镇赉县嘎什根乡后围子村,一曲《好日子》拉开了庆丰收演唱会的大幕。从县吉剧团借来的、由汽车拉着的活动舞台上,由村民演出的20多个节目精彩上演,村文化大院老年演唱队自编自演的表演唱《嘎什根是个好地方》,演出了这里的变化,唱出了这里百姓的心声。演出开始前,村委会表彰了10名种粮大户,他们户均种水稻10公顷、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一个农民一年种地收入几十万,着实让许多城里的“白领”自愧不如。可是乡党委书记姜永平却说,他们的收入和村党支部书记汤德顺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算啥。原来,汤德顺一家种水田100多公顷(多数是他自家投入,在盐碱地上新开的水田),一年下来收入少说250多万元。自己干不过来还请了6个人帮着干,年薪1.6万元。他投入30多万元购买了机械,从种到收完全机械化。村主任张彦生算了一笔种地收入账。他说:“如今政策好啊!农民种一公顷水田费用,水费、化肥、农药、种子、机械收割加上育苗大棚等加起来不到5000元,去掉国家粮食等补贴1200多元,实际成本不到4000元。这样算下来,一公顷水稻能剩2万多元。而且现在农民干啥国家都有补贴,打井改水修自来水国家给补贴,种地养猪给补贴,买育秧塑料大棚给补贴,盖房子也给补贴。农民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过去做梦都没想到。”

“我现在承包了10公顷耕地,几年来,政府给我的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款项就有7万多元。现在,粮食能卖上好价钱,个人赚钱,国家还给补贴,难得有这等好事。”榆树市刘家镇刘家村村民付兴俊的话,说出了农民的心声。

公主岭市环岭街道高家岗村村民齐永生,原来只是一个拥有2公顷土地、一辆拖拉机的普通农民。从2022年开始,齐永生享受购买农机具政策补贴,开始大面积承包土地,到现在已经承包耕地170公顷,拥有数十辆农机,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2022年,齐永生种地又获得了大丰收,他的腰包更鼓了。几年来,齐永生和妻子张颖的土地承包面积在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也在不断攀升,2022年粮食产量达到115万公斤,成为公主岭市名副其实的“粮王”,全省十大玉米生产状元之一。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前不久,夫妇俩又到磐石县承包下50公顷的耕地。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再加上多年的种粮经验,齐永生夫妻俩干劲更足了。聊起种粮的经验,朴实的齐永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挣钱就挣在咱国家农机补贴这一块上了,购买农机国家给40%或50%补贴,所以我购买农机,都是机械化,人工少,就花点油钱,我一公顷地比别人少花2000块钱。是国家的惠农政策让我种地走上了富裕路,国家这个政策对我们农民种地相当给力了!”望着堆满金灿灿玉米的院子,齐永生高兴地说。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说:“吉林是我国玉米主产区,玉米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0%以上,占全国总产的15%左右,其单产、商品量、人均占有量、调出量连续多年列全国前列。吉林粮食取得特大丰收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种粮也能发大财。”近年来,吉林省撂荒的土地得到复垦,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2022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696.8万亩,比上年增加370万亩。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达到6647.5万亩,比上年增加341.6万亩。推广重大增产技术面积1.9亿亩次,比上年增加7500多万亩次。

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吉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2022年取得了历史上空前的大丰收。省委书记孙政才信心十足地表示:“虽然粮食产量今后可能还会有反复,但吉林省向国家、人民作出的粮食增产承诺永远不会变。吉林这个‘天下粮仓’的潜力正逐渐挖掘出来。”

第二章:科技篇

主旋律:新技术新农民新成果

初冬时节,双辽市王奔镇秋收后的农田一望无垠,一台台挖掘机正在翻土挖沟,一个个红顶白墙的机井房矗立在田间地头。吉林省实施的旱地节水灌溉工程正在这里施工,通过打井、通渠、架管,保证“旱能浇、涝能排”。

为了解决干旱对吉林省农业和粮食生产造成的严重威胁,吉林省委、省政府于2022年启动实施了西部干旱地区膜下滴灌节水高产高效试验项目,对适宜品种、配套技术和耕作机具进行了具体研究。在此基础上,2022年在乾安、通榆、洮南三个县(市)开展了3万亩玉米膜下滴灌试点,收到了较好效果。在技术试验和大面积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旱田节水灌溉农业。

2022年初,按照省政府专题会议、工作会议、常务会议和现场会议的一系列部署,省水利部门以“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十六字”方针,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春季项目以大面积试点的方式实施60万亩,滴灌系统采取地表铺设的方式进行安装,亩均投资556元,共落实15个县(市、区)、185个乡(镇)、829个村,玉米亩增加保苗株数近2万株,由于水肥供应及时,增温保墒作用明显,玉米长得快、长得好。尽管2022年雨水条件好,但膜下滴灌增产效果仍然十分明显。据抽样测产,亩增产700-1000斤,平均在850斤左右,总增产5亿斤。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农民总增收5.5亿元,同时节水节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项目建设实现预期目标。秋季项目采取滴灌系统主干管地埋方式实施50万亩,亩均投资730元,共落实到洮南、通榆、镇赉、大安、洮北、乾安、长岭、宁江、农安、双辽、辽河垦区11个县(市、区)、113个乡镇。在千万亩节水灌溉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推动有力,相关部门配合密切,企业运作优势明显,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西部地区常年旱情较重的县份,农民认识程度较高,主动参与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发挥较好。

白城市通榆县双岗镇村民李向阳说:“有政府免费配的膜下滴灌这套宝贝,多旱的天咱也不怕。”通榆县水利局局长王东秀说:“膜下滴灌能比大水漫灌省水75%,肥料也可以随水流均匀地被庄稼吸收,还能提高地温,使作物的成熟品质提高,成熟周期缩短。”

乾安县开通镇红旗村农民刘义文算过一笔账,以玉米为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每公顷保苗6.5万株,比传统播种增加2万株,由于水肥和温度条件明显改善,玉米成熟度好、品质高、含水量低,平均每公顷产量2.5万斤以上,比传统耕种增产1.2万斤,按每斤玉米0.8元计算,每公顷增收9600元。

在实施膜下滴灌工程的同时,有些地方还实行了高效节水灌溉。在九台市龙嘉镇腰围村,以往需要车辆运输浇灌的农田里,如今矗立着一台台体型庞大的指针式喷灌机,借助电子系统,它不仅能够在田间移动喷水,还能随时监控土壤含水量。有了这台机器,农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指针式喷灌机可以均匀地浇灌,使粮食稳产、高产。”腰围村村民路荣顺说。

在我国产粮状元县吉林省农安县,每到夏季玉米成长期,一套套指针式节水灌溉设备便严阵以待。“自从有了这套设备,庄稼的长势非常好,有了这些节水灌溉的大家伙,农民种地再也不用靠‘天气’了。”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民毕务顺笑着说。在吉林省中西部干旱地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给种粮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省水利厅厅长宿政说:“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都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如果说,膜下滴灌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让农民的种地模式发生转变,那么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则让农业发展踏上“快速列车”。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先进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正不断应用到吉林省的粮食生产领域,粮食产量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在30个产粮大县,实施了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总投资达10.3亿元,新增建设面积300万亩。目前,“人拉牛耕”已一去不复返。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000万千瓦,特别是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环节机具如水稻插秧机、收获机和玉米收获机等都有了长足发展,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九台、榆树等现代农业农机化示范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

2022年春节刚过,年仅41岁的薛耀辉,就忙着准备春耕。作为公主岭万欣农机合作社的董事长,他喜滋滋地说,他正在对49台套农机具进行检修,他今年将对公主岭市刘房子镇、黑林子镇、双榆树镇、范家屯镇、朝阳坡镇、永发乡等6个乡镇3000多公顷耕地进行机械化耕种。

薛耀辉于2022年投资100多万元组建农机合作社,2022年,借助国家的农机补贴政策,薛耀辉又购买了包括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等在内的29台套大、中型农机具,当年就挣了50多万元。从2022年开始已将农机合作社会员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公主岭市拥有农机最多的专业合作社,并在吉林省率先实现了农机的信息化、档案化和微机化管理。薛耀辉告诉记者,他印制了1000多张vip卡,这些卡都给农户,他承包的土地资料也存到电脑里,对农民哪天种的地,哪天秋收,打开电脑随时都能看到。这些农机具仅2022年就纯收入100多万元,2022年将有更大的收获。“秋翻深一寸,顶上一茬粪”,近年来,吉林省全面推广“春耕秋备”深松整地工作,给土地舒筋活血,增强地力。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休闲种植……一系列科学耕作技术已成为农民保丰收的“法宝”;生物防螟、农田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等离子种子处理、地膜覆盖玉米5项重点集成技术的实施,更为粮食作物增产安上了“发动机”。

为了进一步扩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面积,从2022年10月上旬开始,吉林省广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组织了34个省级农业科研、大中专院校和农技推广等单位,分别对全省60个县(市、区)实行农业科技培训包保。2022年冬至2022年春,全省共举办培训班20229期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447名、农业科技示范户52261户、骨干专业农民48万人、农业技术明白人356万人次。2022年,省财政又安排5项重大农业增产技术推广补贴8000万元,比2022年增加4500万元。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400万亩,生物防螟3500万亩,农田灭鼠1400万亩,种子等离子处理600万亩,玉米地膜覆盖100万亩。

“现在种粮食,处处有学问,处处有科技,光靠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不好使了。”公主岭市解放村63岁的种粮“老把式”老黄这几年每年都进省城“赶”农博会:买新品种、学新技术,了解现代农业最新趋势。吉林省“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梁琦感慨道:“30多年前,我下乡推广农业科技,农民见了你都绕着走,现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一点都不马虎。”

为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发展,近年来,吉林省各地还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更新农民观念,推广实用科技,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有提高。

这不,龙年正月还没过,九台市卡伦镇任家村文化活动室里,每天都坐满了听课的村民,与以往“专家埋头讲,农民坐着听”不同,农技师没有设固定的课题,农民想了解什么,他就讲什么。由于提前预约的村屯太多,九台市卡伦镇农业站站长魏庆生的课时已经排到了3月。

在磐石市烟筒山镇城南村,农家书屋变成了农民增产大课堂,县科技局的农业新技术流动服务队,已经在这里办了4天班,村里主要劳力全部轮训了一遍。科技春风也吹到了农民的炕头上。通榆县农广校的农技师们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解难题,还利用手提电脑现场演示最新的科技信息,摆满炕头的农作物样本,让2022年准备调整种植结构的农民心里有了谱。榆树、德惠等地的“科技一帮一”活动开展两年来,变平行传授的大课培训,为立体交叉的传帮联动,500多名科技人员与近万名农民科技带头人结成帮扶对子,近40项实用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0多万人。

如今,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已经形成了政府、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三条线,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大研发投入,粮食作物品种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杂交豆1号”,单位增产可达20%以上;培育出优质“超级稻1号”,水稻单产提高15%以上。2022年全省超级稻推广面积达到500万亩,占全省水田种植面积的50%。全省还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30个,扩大了生物防螟、农田灭鼠、测土施肥、等离子种子处理、地膜玉米等5项重点技术推广面积,并扩大了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的推广覆盖面,亩产增加20%左右。同时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2022年,全省培训9000名基层农技人员、40多万名农民科技骨干,培训农民375万人次。玉米、水稻、大豆三大作物品种实现一次性更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吉林省在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了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栏目的关注。2022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吉林省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焦点访谈》栏目这样评价吉林省的农业发展情况:“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力度大、成效好,取得的成功经验十分重要和宝贵,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连年增加,不断巩固提升了农业大省的战略地位,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好形势背后的好经验,对于全国来说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这期节目中,《焦点访谈》栏目组深入吉林省四平、公主岭、梨树的农村,访问农户,跟踪科技特派员,详细记录了吉林省农业发展经验成就。通过介绍吉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所产生的巨大效益等方面内容,展示了吉林省科技兴农的创新实践和成就,并以吉林省的经验为蓝本深入诠释解读了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从田间地头百姓的切身感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现身说法,从白山松水间洋溢的丰收喜悦,到吉林农业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通过几天的采访,《焦点访谈》栏目组对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感触颇深。《焦点访谈》栏目的记者沈锐说:“通过农民发自内心的赞许和吉林农业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数字,的确看到了科技兴农的独特魅力。”沈锐说:“印象最深的是吉林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科技基层推广的瓶颈。”而参加采访报道的中央电视台驻吉林记者站站长万灵则表示:“吉林省委提出的‘三化’‘三动’战略非常重要,使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也使‘三农’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吉林实际的独特道路,经验十分宝贵,成绩来之不易,的确值得总结和推介。”

农业科技创新,打开的不仅是农业发展的瓶颈,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扇大门。正如节目中所讲述的公主岭市大房身村村民宰令安家受益于科技特派员政策、实现增产增收的故事一样,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吉林兴农、强农、惠农的一个美好缩影。

2022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部署,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总体思路。省委书记孙政才强调:“‘三农’问题事关全局,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牢牢抓在手上,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辉煌前景,让我们对今年吉林省农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今年,全省将继续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民生改善的基本任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农业科研攻关,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着力抓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代农作物种业振兴、重大技术推广及高产创建等十大工程,实现“推广一批新技术、转化一批新成果、攻克一批新课题、培训一批新农民、提升一批新产业”的目标任务。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而吉林省公主岭市却呈现出备耕资金足、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备耕新气象。公主岭市科协积极组织和发动涉农部门、农技协、各农口学会,组织由12人组成的4支“科技备耕”小分队,深入全市乡村户为农民“送科技、送信息、送项目”,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公主岭市科协主席李玉华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以来,公主岭市科协充分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动,紧紧抓住‘培养新型农民乡下行’活动这个契机,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共组织12人的小分队、4台专车,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跑遍了全市60%的乡镇村屯,受训农民达2万多人,讲解化肥、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既提高了农民科学素质,又培养了示范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科技人员在双城堡镇不仅现场向农民群众讲解如何识别真假化肥、农药等知识,还向农民群众讲解如何正确、适量、高效使用、储存化肥、农药等知识,现场解答了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民张连富高兴地说:“科协送科技下乡,为我们送来了知识,也送来了财富,要是没有科协小分队的指导,我们真不会识别真假种子、化肥和农药。今年买种子、化肥和农药已经放心了。”

事实证明,吉林省农业的每一个进步,都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普及,在“科技”这个“助推器”的作用下,越走越有活力,越走越有希望。前不久,全省农技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安排部署2022年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任务。2022年,全省农技推广系统将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重点,紧紧围绕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增产保产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高病虫监控和农药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着力提高农业科技的到位率和贡献率,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大背景下,吉林省的实践无疑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示范。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着吉林省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把吉林省“三农”工作引向了良性循环的高速高效发展轨道,把吉林省的农业发展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

第三章:创新篇

主旋律:规模化集约化合作化

张训安是前郭县王府站镇那拉嘎村农民,与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他家所在的前郭县地处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位于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区域内,在全国产粮县市排行榜上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尽管如此,由于气候干旱和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当地农业生产能力一直未得到有效释放。

2022年年底,前郭县与甘肃农垦集团联手打造松嫩平原万亩现代化滴灌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打破原有一家一户的分散耕作、分户经营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使有限的土地释放出最大能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则,王府站镇4个行政村1300余户农民4000多人将2.25万亩土地以每公顷7500元的价格流转给项目区,同时,每公顷1700元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留给农民。流转价格5年一定,流转合同一年一签。

得知成立示范区消息后,张训安马上就与项目区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自家的一垧多地“租”给了甘肃农垦集团。张训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村一垧地的承包价格是5000元左右,但甘肃农垦给的是7500元,而且粮食直补等各项优惠还发到农民手中。不管地是否有收成,我都能从农垦拿到1万多元,而且是没种地时钱就到手了,不用等到秋收后算账。我还可以倒出时间出去打工赚更多的钱。”老张笑着说。

土地流转为吉林省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新探索。甘肃农垦集团总经理何宗仁说:“通过采用现代技术进行大规模、集约化、专业化耕种,可实现增产40%,节肥50%,节水60%。”

那拉嘎村村民翟宝瑛家的1.2公顷土地也全部流转给项目区,没有土地“拴”着,翟大姐这一年反倒更忙了:到项目区打零工,在家里搞庭院经济,还喂养了几头母牛。“现在每年总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把土地流转出去比自己种地强,农民自个儿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收成、收入都不稳定。”翟大姐说。

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通过政府组织外出务工创业。目前在劳动力资源市场,技术工种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普通劳动力月工资也能达到1500元左右。通过外出务工平均每人年收入至少能够达到2万元。不愿外出务工的男劳动力和在家留守的妇女,政府组织他们参与手工编织、发展棚膜经济等,每人年收入也可达到1万元以上。

“土地租出去后,我就忙着在自家园子的大棚内种蔬菜,我算了一下,要是种蒜能出两茬,蒜种完之后还可以种白菜和萝卜,一年下来靠种菜就能挣6000多元,再加上土地租金和粮食直补的1万多元,总共收入能达到两万元。”前郭县王府站镇农民刘玉宝说。“一年实践,效果好于预期。示范区比全县平均单产高出40%左右。而且,规模经营比小农经营更容易规避市场、天气的风险。未来5年,要将示范区扩大到10万—18万亩。”甘肃农垦集团项目区总经理万尊新说。据了解,土地流转前,按照正常年景,王府站镇地区粮食产量为每公顷16000斤左右,按前3年的平均粮价,每斤湿粮价格为0.73元左右,毛收入为每公顷1168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油费等生产成本每公顷5200元(不含劳动力和机械折旧成本),每公顷纯收入6480元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区成立后,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的土地流转价格为每公顷7500元,比农民自己耕种所得纯利润还多出1020元。同时,每公顷1700元的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还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土地流转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好处。

甘肃农垦集团还计划扩大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同时打算在县内其它符合条件的地块建设示范项目。

不光是前郭县王府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取得成效,在2022年,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得到整体推进。在生态农业示范区方面,累计到位资金2.43亿元,完成投资1.64亿元。其中,镇赉示范区土地整理、生态林建设、农村道路、全程机械化、养殖小区、新能源建设等6项工程已相继开工建设;大安示范区土地整理、水田示范建设、盐碱地生态治理、生态林建设、全程机械化建设、新能源建设、畜牧业养殖小区建设、水稻新品种养育、农村道路等9项工程已开工建设,膜下滴灌工程已经竣工。在节水农业示范区方面,累计到位资金2.38亿元,完成投资2亿元。水田示范区完成渠道衬砌281公里,建筑物1291座,旱田示范区全部完成。在全程农机化示范区方面,到位并完成投资1.43亿元。在榆树建设8000公顷玉米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在九台建设6000公顷水稻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同时,在两个市建设了16个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在农业科技示范区方面,到位资金1.39亿元,完成投资1.39亿元。在公主岭市陶家屯建设了30公顷农业科技示范综合展示园区。

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整体推进过程中,各地还结合当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去年3月,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开始推行土地集体统筹、公司化经营、集约化耕种方式。目前已有1300多公顷地与村集体签了土地流转合同,村里的农场首先对土地进行了整修和规范,仅明渠埋在地下一项,就让土地耕作面积增加了2%—5%。村里拥有的70台各种大型田间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几十公顷耕地,一台大型农机具一天便可耕种完毕。

大荒地村党委副书记管树新说:“如果说当年小岗村包产到户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是一场革命的话,我们大荒地村的集约耕种则是一场新的革命。在一家一户单干的情况下,一公顷地农民能打到2万斤左右的粮食可以算撑破天了,实行规模经济集约经营是又一轮释放农业生产力的探索之举。”

一家一户、零碎地块、小打小闹,一直让农民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委、省政府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作经济新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全省农副产品生产的专业屯、专业村、专业乡遍地开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为吉林省龙头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早春的一场大雪覆盖着黑油油的土地,吉林省榆树市的农民们带着粮食产量又攀新高的喜悦,正在紧张地收拾雪地里的秸秆,为2022年的丰收做准备。已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七连冠”、成就“天下第一粮仓”美名的榆树市,不断探索产粮大县发展新途径,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一条“以农为主”的发展路径。

在五棵树镇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理陈卓说:“农民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整地、播种、管理、收获、销售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全部是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社员一分钱不投入,到年底一样有账算。”在榆树市,不少乡村成立了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土地整合起来,充分使用大型农机具,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目的。“托管到我们这里的土地,每公顷玉米可降低成本800元,增加产量1000公斤,批量销售每公斤还能多卖0.04元,算总账每公顷至少增收2500元。”五棵树镇合发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谢大林说。在刘家镇刘家村的村部里,一排排大中型农机具整齐地排列在车库里,村党支部书记李铁汉说:“我们村成立了禹舜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程农业机械化,合作社连片耕种的300公顷土地,现在只用原来劳动力的20%,剩余劳动力都可另走生财之路。”

在梨树县夏家农民合作社,社员们唱得最多的歌叫做《合作社之歌》,这是我国第一首由农民合作社创作的歌曲。

更令人称奇的是公主岭的农民合作社。过去听说过存钱的银行,可没听说过有存粮食的“银行”。在公主岭市就有这么一家“粮食银行”,这就是恒昌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正是这个“粮食银行”,解决了合作社17家乡镇分社200多个村级服务站6000多户社员储存粮食的难题。

据了解,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22年,以粮食收储为主营业务。2022年9月,他们更名为吉林省恒昌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在自愿的前提下,农民可将承包田出租给合作社,租赁款可结算成粮食,由合作社返给农民,不要粮食的可以支付现金。农民不用种田就可以得到土地的净利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承包田自主经营的社员,可由合作社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及粮食生产全程或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农户向合作社缴纳相应的服务费,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农户所有。

这里的“粮食银行”,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粮食经营业态,“粮食银行”采取市场化运作,吸收合作成员手中余粮“储蓄”,“储户”可凭“存折”随时提取、购粮、折现。走进“粮食银行”,就好像走进了商业银行的储蓄所,只不过存取的内容从现金变成了粮食。而“粮食银行”所承担的,则是代农户储粮、加工和品种兑换的功能。

“粮食银行”坚持“储粮于民、存粮自愿、取粮自由、为储户保密、粮权不变、时间不限、落价保底、涨价顺价”的原则,为社员提供服务。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存取自由。“粮食银行”存取时间通常为一年,期间粮权不变,可以随时提取存粮或兑现。二是保值增值。社员存粮后可以直接提取现金,也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化随时进行结算。如果市场价格上涨,就按上涨价格结算,粮价下跌时可按照保底价结算,不让农民吃亏。与此同时,他们对社员同意直接出售给“粮食银行”的粮食,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一分钱的价格进行结算,既减少了储粮掉秤损失,又降低了倒运成本,还可以解决粮源问题,一举三得。目前“粮食银行”已在桑树台、玻璃城子、双城堡、秦家屯、朝阳坡等乡镇和市区建立了9个代储库。一年来,仅秦家屯、朝阳坡等3个代储库,就为社员代储了5000多吨玉米,其中80%都顺价销售给了“粮食银行”。

近年来,吉林省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40条支持政策。在2022年至2022年省委7个一号文件中,就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各市县出台相关文件30多个。吉林省一直把资金扶持作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措施,自2022年以来,国家和省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近4000万元,市县财政扶持资金2100多万元。2022年,省财政又安排专项资金23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合作社发展。目前共确立省级示范社703个、市县级示范社810个。收到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共组织普法下乡活动180次,而且积极开展经验交流,2022年以来,全省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707场次。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计划,目前,全省9个市(州)共培训合作社辅导员1630人,合作社管理者2000人,能够领办创办合作社的农村能人2000人。为了强化信息网络建设,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平台”,“一软件、一网站、一平台”为合作社提供了政策指导、技术信息、产品营销等全方位的网络服务。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1331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和带动农户分别达到70万户和89万户,分别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7.5%和22.3%,无论是组织数量,还是带户功能,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梨树县、农安县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千个以上。全省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带户功能进一步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合作社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农村致富的带头人。

回顾吉林省合作社的发展之路,可以看出经历了5个转变。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2022年,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只有96家,到2022年末达到21331家,突破2万家。由起伏发展到稳步发展。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之前,发展的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处于起伏不定、断断续续状态。如今,稳定性以及数量、规模和层次日益提升,基本上是办一家、成一家、稳定一家、壮大一家,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由松散发展到规范发展。现在,各地合作社的经营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不断健全,逐步走上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前些年办合作社很多农民想拉都拉不进来,现在是主动要求加入,一些曾经退社的农户又纷纷回到社里。农民的内在要求之高涨、愿望之强烈是从来也没有过的,呈现出一呼百应、跨地区寻求合作发展的好势头。由放松发展到重视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越来越重视农民合作社,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和社会有关阶层也纷纷加入进来,合作社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近4亿元,对合作社扶持力度之大,在吉林省历史上是空前的。有专家总结说,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加快了土地流转,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还可以减少矛盾纠纷,充实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第二,提高了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合作社使生产、加工、运销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留在农业内部,从而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22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43亿元,年终盈余8.6亿元,分红5.2亿元。第三,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合作社通过与农技推广机构、科研院校开展联合或合作,统一进行疫病防治、技术培训与推广、检验检测等,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更新步伐,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组织开展业余文化活动,改变了乡风习俗,树立了良好的文明风尚和道德风尚。第四,统一组织力量搞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许多合作社和社员共同出资对现有村落进行重新规划改造,使村容村貌得以改善。第五,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加快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既弥补了家庭经营的不足,又承担了集体经济“统”的功能,有效地解决了集体经营和家庭经营相互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治理结构,推动了农村基层加强和改进民主管理。

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协会引领、传授技术、提供销售和利益联盟等形式,形成了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农民学会了“抱团儿”打市场。梨树县榆树台镇供销社创办了养猪专业协会,培育并注册了“梨北”牌瘦肉型生猪,每年销售生猪150多万头,在销售旺季,每天有上百名经纪人和上千辆贩运、配货的车辆活跃在小镇上,将生猪卖到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每年为养殖户实现利润2亿多元。

前郭县抓示范、抓龙头、抓服务,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产业化格局。通过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提高了广大农民农产品规模经营的水平。前郭县八郎乡瓜菜专业合作社坚持用品牌带动瓜菜产业发展,每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1.2亿元。

合作组织创造就业机会,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就业岗位,输送技术人才,一直是各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任务。吉林市农协通过开发生产项目和引导农民生产,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多人。榆树市光明乡农协输出的劳务人员遍布全国85个大中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8个国家,年劳务收入达到50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据悉,吉林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还将结合实际推进土地向大场大户集中,实现土地经营集约化;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实现居住社区化;产业经营向合作社集中,实现组织合作化,积极探索粮食不断增产增效、农民不断增收致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如今,合作社在吉林省已经遍地开花。这个农民的伟大创举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正逐步走上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第四章:水利篇

主旋律:财政投入五大工程饮水安全

2022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吉林人民战胜2022年特大洪水、努力完成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春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吉林大地掀起了大兴水利的建设热潮。

按照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全省水利系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百余项水毁堤防、水库进行了规划建设。同时,结合国家批复的97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8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34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建设任务,开展了15个县(市、区)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目前已完成灌溉面积135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建成110万亩。与此同时,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地方水电、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产及水利经济,都取得了可喜成效,特别是五大水利枢纽骨干工程建设,标志着吉林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入大发展、大繁荣历史时期。

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投资60亿元,再创吉林省水利建设投资历史新高。

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是吉林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输水线路最长、受水区域最广的大型跨区域引水工程,解决省会长春市和四平、辽源2个地级市及所辖8个县(市、区)、26个乡镇的生态、农业、生活和工业用水短缺问题。自2022年4月正式批准立项以来,到去年10月,分水枢纽工程开工,同时超前谋划了各项临建工程,为总干工程开工做好了准备。

大安灌区利用嫩江宝贵的水资源和大安古河道丰富的土地资源,从嫩江引水实施灌溉,将盐碱荒地开发成水田,恢复重建草原和苇田,并在嫩江丰水期为月亮泡补水。灌区建成后,年可生产优质稻米40万吨,产鱼1150吨,产芦苇4万吨,产草8万吨,年收入可达2.1亿元,可安置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同时,在水源涵养、补充地下水、调节区域气候、防治沙漠化等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2022年开始向土地整理项目一区供水。2022年共灌溉稻田6000亩,平均每公顷产水稻1.5万斤。到2022年4月份,将完全具备向整个项目区供水的能力,提前一年实现供水目标。届时,昔日的盐碱地将变成稻花飘香的塞北江南。

2022年10月,引嫩入白建设拉开了序幕。2022年,在引水工程中,引嫩入白工程主要工程已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湿地补水三大功能全部实现,工程综合效益持续发挥。2022年初以来,引嫩入白供水工程共提水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2亿立方米,湿地补水450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120万立方米,洋沙泡水库蓄水及放水洗库5480万立方米。2022年工程已全部发挥效益,实现粮食增产1.5亿斤。2022年2月23日,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通过了省水利厅组织的验收,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珲春市珲春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和发电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是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重点项目之一,是吉林省“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程。该工程于2022年9月开工,历时7年,现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

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珲春市防洪能力由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有效保护下游珲春市60.83万人、11.91万亩耕地的安全。同时,每年可提供城市用水2.83亿立方米,发电5千万度,提高了下游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对加快珲春、延边州乃至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位于第二松花江干流下游,以工农业和生活供水为主,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吉林省西部地区灌溉面积由现有的43.34万亩增加至285万亩,年增产粮食17.7亿斤;改善饮水项目区内饮水条件,使49.87万人免受氟病威胁;新增人工湿地1085平方公里,有效修复地下水赋存条件和当地生态环境。2022年8月枢坝区枢纽部分基本完工,9月防护区迎水侧具备挡水条件,10月1日工程下闸蓄水,2022年年底实现并网发电,2022年工程将全面竣工。

“我家现有水田1垧多,等灌溉项目完成后,我家还能开发出3垧水田,面积多了3倍,收入也能翻两三番……”家在松原市吉拉吐乡七家子村的白向军提及正在建设中的松原灌区项目,满眼的憧憬和期待。该工程作为哈达山水利枢纽的重点配套工程,主要任务是兴建农业灌溉设施,并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以前,1垧地承包30年只需200元,如今有了灌溉项目,1垧地承包30年最少8000元,项目完工,至少再涨5000元。”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副局长李绍军说,原灌区分为前郭县、乾安县、大安市龙海区3个灌片及12个子灌片,涉及30个乡(镇)、3个农场,总控制土地面积511.2万亩。新灌区建成后,预计增产粮食17.7亿斤,项目区内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现在种水田,靠抽地下水灌溉,一垧地1160元水电费,等灌溉工程完成后,700元就够了,还有防病改水,那可是千家万户、几十万人的健康啊。”松原市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冯小辉说:“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也好、松原灌溉项目也好,这都是松原老百姓盼了几十年的希望。”每次勘测、每次围堰,附近的老百姓都会赶到坝边围观,就等着工程的竣工。据了解,松原灌区项目将有效解决松原市区和前郭县、乾安县等7个县(区)城市生活供水,并通过防病改水使37个乡镇、380个村、49.87万人免除氟病威胁,同时为吉林油田服务,为新民、新木、乾安等采油厂提供工业用水,从而大幅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加快松原工业化、城市化建设步伐。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水已同石油和粮食被联合国列为21世纪的三大战略性资源。在吉林省,水利为保障粮食安全、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保障城乡饮水安全及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吉林省是北方缺水省份。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量和水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解决好水的问题,对吉林省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吉林省省长王儒林认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最大软肋。今后要把解决增粮与缺水的矛盾作为全省水利建设的重头戏,突出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幅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全省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50亿公斤。

天帮忙不稳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水利基础条件,改变靠天吃饭现状,打牢粮食稳产高产的坚实基础。在2022年9月底召开的吉林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孙政才说,到2022年,吉林省要基本建成基础牢固、洪排旱灌、节水增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尽管已经连续多年丰收,但吉林省各地干部群众依然没有忘记灾年粮食产量波动达百亿斤的现实,兴修水利、普及科技、培训农民……方方面面的资源在向肥沃的黑土地汇集。相信未来更大的丰收不是梦想。

在加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吉林省广大农村,饮用水氟、砷超标及苦咸水问题比较普遍。地方性氟中毒,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涉及面广,危害深远,在当地形成病、贫恶性循环。长期饮用苦咸水,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在吉林省西部,苦咸水往往与氟病区交叉。在农安县华家镇边岗村,这里的人因常年饮用高氟水,氟骨症很普遍。外面世界的精彩常常出现在电视里,带来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冲击,他们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位叫李淑华的农民,在捆绑苞米秆时,用膝盖去压,竟然造成膝盖骨骨折。最让农民放心不下的是下一代,他们不想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活法。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一直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防氟改水不曾间断。尤其从“十一五”开始,吉林省委、省政府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惠民实事,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550万农村群众及36万学校师生由此喝上了放心水。2022年,省政府继续把解决农村1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改善民生问题的十件惠民实事之一,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2022年全省共建水源工程1804处,受益人口122万人,其中,居民98万人,农村学校师生24万人。全省各地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

自2022年通化市全面开展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来,到2022年全市共投入资金3.88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计1538处,让75.35万农村人口喝上自来水。在这些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使用过程中,通化市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监督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喝好水”。

在农村饮水工程安全运行中,通化市级水利、卫生、环保部门联合建立健全了管护和抢修制度,特别是县、乡(镇)、村三级建立了工程管理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让用水户参与进来。明确乡(镇)、村、组应承担的责任,建立相关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制定了《通化市农村饮水水源保护规划》,全面合理具体划定各乡(镇)、村、组保护区范围,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和界桩,实行挂牌保护;禁止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污水和废水,禁止在保护区内开展网箱养殖、旅游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

通化市水利、卫生、环保部门还联合定期开展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检查、检测行动。定期对水厂和加压泵房出厂水及末梢水水质状况、各项生产安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取水水源水质状况和水源保护情况、农村居民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几年来共计整改358个农村饮水安全运行问题;按照省水利厅、省卫生厅《关于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和监测工作的紧急通知》的要求,加强对饮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定期检测,对水质检测不合格的饮水工程及时采取措施。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水源分布广、形式多、管理人员少等问题,通化市级及各县(市)、乡(镇)分别编制了《农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突发农村饮水污染事件应急与处置机制,减少突发水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市水利部门还定期会同环保、卫生部门对县(市、区)有关部门领导、乡镇环保员及运行管理单位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农村饮用水处理工艺及消毒方式、饮水安全工程日常维护及管理制度、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用水突发事件防范等业务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具体管理人员对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并做好汛期水质消毒的技术培训和操作演练,保证汛期广大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敦化市现有农村学校87所,在校师生2.84万人。多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多方投入资金,全面实施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项目,有效地保障了敦化市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健康和生活质量,使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得到改善。他们在农村学校饮水工程建设中,打破常规饮水观念,创新求变,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用最高的饮水建设标准给师生们创造最好的饮水条件。率先给学校使用纯净水机,让师生的饮用水达到纯净水标准;对规模较大学校新建水源,采用分质全自动变频供水,充分保证了学校24小时有水,并解决了室内高楼层实验室、厕所因水压不足而无法使用的问题;在规模较小的村校设置不锈钢储水罐,保证生活用水的全天供应,同时配备了高级不锈钢洗漱池,充分满足了师生需要。为保证室内用水水源的安全、卫生,将纯净水房全都进行了装修处理。在农村学校饮水工程建设中,各地像敦化市这样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的号召,想尽一切办法、有效解决现有农村学校饮水安全问题的不在少数。

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控制发病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吉林市从2022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82.55万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水是生命之源。让更多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早已成为吉林市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十一五”期间,吉林市共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3.1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1倍,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080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5%,取得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历史性突破。市农村水利管理分站站长徐宪忠说:“原来地方病很普遍,什么砷、氟超标的,现在这个问题都解决了,像克山病、大骨节病,这种地方病说白了就是水的问题。昌邑区有个梨树村,水是黑色的,村民就用草灰慢慢过滤几层,冬季到枯水期时候,村旁边有条河,就喝那样水。后来我们把水给他们打出来之后,村民们欢呼雀跃。”

农村饮水安全既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群众长期受益的永久性工程。2022年,吉林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7项,完成投资8230万元,解决19.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徐宪忠说:“市政府对这个工作高度重视,每年列为民生十项实事之一,专门召开一个动员大会,并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五项攻坚’的重要内容。省里下达的计划,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分别签订责任状,把指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最后落实到责任人。水利、发改、财政、卫生等部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整个来看,饮水安全工程进展比较顺利。”徐宪忠说:“农村饮水安全在‘十五’期间基本是解决‘有没有水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喝什么样水的问题’,必须是安全水、放心水。”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组织建设、管理等各部门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严把质量关,强化检查督导和资金监管,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据了解,2022年吉林市将本着“早、好、快”的原则,继续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将完成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8704万元,新建工程266处,解决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吉林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合计90.99万人。届时,乡镇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5%,村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吉林市的饮水安全率将达到100%。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计划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安排解决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和污染水及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等问题。这部分村屯,人口少且居住分散,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经济落后,群众自筹能力十分有限,工程建设难度大。2022年初开始,各地认真贯彻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根据工程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科学布局,精心设计。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坚持城乡统筹同步发展,实现农村供水城镇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在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用户各自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省水利厅与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省财政厅落实了省级配套资金。同时,县(市、区)及受益群众也投资或出资投劳,为工程建设提供支持。

为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省政府与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县(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同时,建立并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了各级政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设,使其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各地规范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严把设计关、施工资质关、材料质量关、工程监理关、资金使用关和水质检测关。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逐步建立了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为强化管理,确保质量,2022年4月7日,吉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各地以县为单元,建立水质检测中心,并完善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确保水质达标。为提高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各地加强对隐蔽工程的监督、检查,特别加强了对塑料管材质量的检测力度,确保管材质量,做到“先检测,后使用”。

从2022年开始,全省农村各地经常会在平日里响起鞭炮声,那是农民们因喝上了放心水而搞的欢庆仪式。清澈的自来水入户,使他们摆脱了饮水难问题,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农民脸上的笑容,是对这项惠民工程的充分肯定。

第五章:经营篇

主旋律:玉米变黄金粮仓变肉库农业变产业

粮食给吉林省带来数不清的荣誉,也曾给吉林省带来许多困惑。卖粮难一度让吉林省广大农民失去了种地的积极性。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增产不增收,较长的一段时间形成了“农业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的尴尬局面。在既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又要促进农民增收的两难境况中,吉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决策,积极利用中央的惠农强农政策和产业政策,确定了转化本地优势资源,走以粮食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经济之路。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立足农产品资源的加工转化,依托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走强工兴农、协调发展之路,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玉米,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玉米作为粮食作物,一般来说都是到秋末玉米叶子都黄了、玉米成熟了以后才收获,可是在公主岭市,却有大片大片的玉米还远不成熟,嫩着就被掰下了玉米棒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东北,有些玉米是做牛羊的饲料用的,为了更好地保留玉米的营养、制作青贮饲料,有些人的确会在玉米还不成熟的时候把玉米秆和棒子一起收割粉碎。不过,在公主岭这里,成千上万亩的玉米早早就被掰下玉米棒子,并不是要做饲料,而是这里种植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玉米,有比较特殊的用处,因而才“嫩”着掰下来就卖。

原来,位于公主岭市陶家屯镇102国道北1020公里处,有一座金黄色的厂房,这就是吉林祥裕食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生产的甜玉米罐头食品热销国内外市场。据公司总经理邢彦军介绍,每年生产旺季,公司都招聘450名临时工人倒班生产,每班可生产1万箱甜玉米罐头。30%甜玉米产品销往日本、伊朗等国外市场,70%甜玉米产品销往长春、沈阳等国内市场。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确保原料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2022年初以来,该公司与范家屯、黑林子、环岭、陶家等乡镇上千家农户签订了600多公顷种植合同,当年就收购甜玉米上万吨。

公司负责进口甜玉米种子,并负责用进口的播种机进行田间播种;由该公司提供农药,并用进口的大型农药喷施机械进行喷药,确保播种质量和防虫质量,同时保证了食品安全。该公司负责技术指导,种植户按照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整地、除草、间苗、收获等环节的工作。

据专家介绍,甜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区别就是籽粒胚中的含糖量高,一般含糖量达10%-20%,甚至更高,是普通玉米含糖量的1-4倍,有些品种比西瓜、甜瓜还甜,其糖分主要是蔗糖和还原糖。由于甜度高,既可以鲜食,又可作蔬菜食用,还可加工成食品罐头。邢彦军表示,企业将综合发展甜玉米罐头、甜玉米真空穗、玉米汁、速冻甜玉米粒等产品,利用3-5年时间改善当地农业产业化结构,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难怪农民们将玉米“嫩”着掰下来卖,种植这种甜玉米,不但可以缩短占用耕地的时间,还会获得比普通玉米高得多的收益!

吉林省玉米带与同纬度的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近年来,吉林省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大农业”和“大玉米”的眼光去思考农业。站在这种思维角度,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的加工产品逐步由淀粉、酒精等初加工产品向发酵、精细化工产品过渡。农产品加工,以玉米为“主角”,正彰显着生机和活力,一批大中型玉米加工企业脱颖而出。

“过去废弃的玉米须子,现在变成富含营养的饮料。”吉林天景食品公司董事长曲广深指着生产线上一瓶瓶玉米花丝饮料说。通过自主创新,玉米的产品价值被几十倍、成百倍地放大。

用玉米直接加工的链条走向成熟,通过发展畜牧业来“消化”玉米的道路也越走越宽。德大有限公司收购农民的玉米,用于饲料加工,在解决农民卖粮难的同时,也促进了公司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循环。现在吉林省的畜牧业,已不像当年仅仅为了消化玉米而实行“过腹转化”那么简单了,而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新兴产业,在转化玉米的同时,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壮大了地方经济。“每月农历的一、四、七为瘦牛集,三、六、九是肥牛集,前来赶集的‘牛’络绎不绝,每个集日都在近万头。”在榆树市五棵树镇汉夏黄牛市场,养牛大户马凯说。

这个市场是2022年10月投入使用的,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平均每个集日黄牛上市交易量可达5000头以上,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100万元,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

五棵树镇党委书记徐阁说:“我们镇一马平川的黑土地,粮食产量多,用酒糟作饲料养牛的农户比较多,于是自发形成了黄牛交易集散地。每头肉牛纯收入超过3000元,不仅富裕了农民,也推动了农民标准化养殖的积极性。”依托大粮仓,榆树市的畜牧业规模化不断发展,产值达到5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的46%,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430元,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到30%。吉林正榆、宏福肉牛、四海生猪等龙头企业陆续建厂,带动起来大批专业园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不断推动榆树市由牧业大市向牧业强市转变。

2022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多元启动、多元发展,做大龙头、做实基地,增强整体牵动功能”的发展思路,全省上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走“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强工兴农、协调发展”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下,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成为与汽车、石化“三足鼎立”的支柱产业,为振兴吉林提供了重要支撑。2022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同比增长17.6%以上。

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龙头企业集群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地位凸显的态势。目前,全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形成了三大主导产业。一是粮食产业。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等精深加工,以大成集团、中粮生化、阜康酒精、德春米业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了粮食生产、加工一体化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2022年全省粮食加工量300多亿斤,占粮食常年产量的50%以上,比2022年增加80多亿斤,增幅达34%。二是畜禽产业。围绕生猪、肉牛、禽类屠宰加工,以皓月、华正、德大、金锣、得利斯、卓越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加工一体化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全省畜禽屠宰加工量近3.4亿头(只),占出栏量的一半以上。三是特产品产业。围绕中药材、参茸、林蛙、水果、食用菌、山野菜等精深加工,以敖东药业、修正药业、益盛药业、通化葡萄酒、长白山酒业、东北虎药业、鸿发食品等加工企业为龙头,形成了具有吉林特点的特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带和产业集群,人参、山葡萄、五味子、食用菌、坚果等特产品加工率达65%以上,特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山区、半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些龙头企业在发展中,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据统计,目前60%以上的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或与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年科研经费投入7亿元左右,开发研制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或突破性创新成果100多项,一些重大创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部分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大成集团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专利的成果20项,利用发酵技术生产蛋氨酸、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生产植物化工醇等创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辽源迪康药业以玉米、大豆为原料生产国家一类抗癌新药,益盛药业人参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皓月公司牛血、内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技术,也都达到较高水平。

品牌建设扎实深入,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的国家级品牌60个。吉林玉米、绿色大米、畜禽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参茸、中药材和有机杂粮杂豆等优势农产品,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大成赖氨酸和化工醇、皓月牛肉、华正猪肉、敖东和修正的中药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声誉。“榆树的粮食不愁卖,这么多家企业都在争咱们手中的粮食呢!”五棵树镇合发村农民李军说:“现在市场收购的玉米棒子每公斤一块四到一块五之间。粮食丰收,收购价还高,去年我赚了20多万元。”在榆树市,粮食价格较周边县市要高,主要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蓬勃发展,为种粮农民带来了效益,更为榆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榆树市通过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对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特色之路。

“中粮集团、泰国正大集团、通威集团、京粮集团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把榆树市当作发展的宝地,目前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7%以上。”榆树市委书记李国强说,目前落户榆树市的外埠企业100多家,玉米化工、生物制药、白酒酿造、畜禽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农业是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榆树市90%的工业都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李国强说:“尽管榆树也要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但决不以牺牲粮食和农业为代价。”产业链条一头连着耕地,一头连着加工厂,“天下第一粮仓”榆树市,正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从一个单纯的产粮大市逐步跨入农业强市的行列。

目前,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辐射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围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组织方式,在“公司+农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模式。据统计,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带动农户26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比5年前提高11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户增收43.2亿元,是2022年的1.5倍。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总的路径已经确定:整合资源壮龙头,转型升级增效益,建稳基地强后劲,利益联结促增收。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末期,打造年产值超千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超百亿的10个、超10亿的50个、超亿元的200个。到“十二五”末期,全省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畜禽和特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大幅度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5%。“十二五”时期,将加快原料基地的生产、储备和供应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生猪、肉牛、禽蛋、乳品、参茸(中药材)、蔬菜、林特产品等10大产业系列,建设优质、安全、充足的原料基地。“十二五”末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辐射带动的种养殖基地均达到种养总量的85%以上,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户增收的份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将达到40%,比目前提高10个百分点。

从2022年起,吉林省又启动实施了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并将其纳入省政府的重点工作。“四年提升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畜牧业“三年攻坚战”的成果,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做到一个持续增强,三个显著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要持续增强。到2022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30万吨、115万吨和56万吨,年均增速分别为6.6%、3.8%和5%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1240亿元,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畜牧业人均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畜牧业产业素质要显著提高。标准化、精深化、组织化要再上一个新水平。到2022年,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要提高15个百分点,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和带动功能要明显增强。 (范文网) 动物卫生安全水平要显著提高。全省无疫区建设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通过评估认证。重大动物防控水平要达到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重要人畜共患病要得到有效控制。加强追溯体系建设,进入流通领域动物耳标佩戴率要达到100%,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率要达到100%。饲料产品违禁添加物检出率要控制在0.1%以下。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要显著提高。到2022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在畜禽良种覆盖率、标准化养殖比重、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疫病防控、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草原保护建设、机械化生产等重大关键技术领域要取得实际性进展。如今,粮仓变肉库的美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第六章:新村篇

主旋律:新农村新气象新生活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穿过绿浪翻滚的稻田,走进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阿拉底村,身着盛装的朝鲜族妇女载歌载舞欢迎着远来的客人。干净的街路,整齐的民房,幸福的人们,还有刚刚竣工的朝鲜族民俗村,一切都让人感到和谐、美好。这里只是吉林省千百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一个。

村民朴善玉用8句话概括了这几年农村的巨变:上得起学、治得起病、养得起老、走得好路、挣得到钱、做得了主、学得到艺、看得到戏。她说,以前农民过日子只能叫“生存”,现在可以称得上“生活”了。

由“生存”到“生活”,农民的感受是最实在的。他们相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则被定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2022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吉林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吉林省2022—2022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2022年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2022年还制定了《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同时,省委、省政府还制定了帮扶责任落实、重点部门责任分工、派驻指导员工作等一些重要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工作任务,深化了统筹城乡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等各方面政策措施。

省委、省政府还成立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等60个省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上,全省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和大专院校、1000家企业帮扶1000个示范村,全面推行了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部门帮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新农村。并且举办了地厅级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组织全省60个县委书记和县长到中央党校参加新农村建设培训,省新农村办和省委组织部联合对全省624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从2022年开始,由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农委和省民政厅共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工程,利用5年时间,对1万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选聘高校毕业生(选调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培训2000名。同时,省里还组织3期90人的韩国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5期近200人到长三角、珠三角考察新农村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和培训活动,提高了各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增强了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几年来,吉林省农村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干群关系融洽、农村安定祥和的可喜局面。新农村建设探索了思路,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机制;建立了整合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吉林省委书记孙政才、省长王儒林在亲自担任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同时,还把自己帮扶的示范村选在了偏远的镇赉县和通榆县。市、县两级也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机构,形成了齐抓共管建新村的好势头。2022年,全省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2022年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5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全省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近年来,吉林省启动实施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粮食总产量在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基础上不断刷新记录,突破了600亿斤的水平。全省畜牧业产值、林业产值、园艺特产业产值、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825.5亿元、643亿元、555.9亿元和2150亿元,同2022年相比,分别增长88.4%、167.1%、126.9%和1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实现连续7年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和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7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近年来,全省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550万农村人口及3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22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万个。

走进长春市双阳区山河街道八面村村口,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窗明几净的大瓦房展现在人们眼前。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道没有了,危险的泥草房没有了。

“村子里的一个小广场上,安装了一套在城市社区里才能看到的健身器材,孩子们最爱在健身器材上玩耍。天气好时,还有许多人在凉亭里唱戏聊天,特别热闹。”双阳区山河街道八面村村民王云祥说,“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

八面村党支部书记赵冠军说:“村两委班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带领农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积极筹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环境美化绿化。”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山河街道八面村共改建旧房屋98户,面积达6200平方米,全村砖瓦房入住率达96%以上;先后修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12000米,修沙石路3000米,硬化路边排水沟6000米;植翠柏1100株、四季花卉3400株、垂柳1000株、各种果树500株,其中在二组、六组建杏花村,植杏树4500株;建卫生、环保标准化厕所300座,建垃圾存放场12处。一个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中有景、景中有村,富裕、文明、祥和的新八面村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山河街道,像八面村这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还有9个村。街道连续5年被评为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共绿化村屯30个,修建文化广场6个,修水泥路105公里,硬化路边排水沟140公里。

据了解,2022年年初以来,双阳区紧紧围绕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部署,确定了14个示范村。通过分类指导、梯次发展、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上有新的进展,在新农村建设体制上有新的探索。截至目前,全区14个示范区已完成建设任务,完成硬化路面13800米、排水排污工程34900米、铁艺围墙3000米、艺术围栏4000米、统一围墙23500米、彩涂1.2万平方米。

在辉南县庆阳镇东甸子村蔡家堡屯,过去曾有这样一说:“先顾肚后顾窝,不冷不饿好生活。”如今,这种观念在蔡家堡屯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说:“志不强村不美,后人会说老辈窝囊废。”调动起广大村民积极性的是县里的“一心三轴”开发战略。按照这个战略,庆阳镇要将蔡家堡建成“新农村建设,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的样板村。

镇里认真落实政策,扎实推进,对东甸子村进行全面改造,积极争取项目立项资金支持,加大投入。经过大半年的施工建设,村屯面貌一新。建院墙、修水渠、换大门、上新瓦、刷墙面、安路灯、修自来水,打造出了样板村中的佼佼者。东甸子村蔡家堡屯何大爷向镇里的干部说:“蔡家堡的房子、院墙、大门都变了,前几天姑娘回家找不到门了。”

新农村建设,拉近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相信党既能带领我们度过上世纪60年代的艰苦岁月,又能带领我们在21世纪步入辉煌,建设美好家园。庆阳镇党委、政府采取“七统一”的措施,在蔡家堡屯实施样板村建设。“七统一”,即:统一新建院墙,红砖砌筑,花格镶芯,墙顶龙骨戴帽,抹面粉刷,灰白相间;统一换置庭院大门,图案以大红“福”字为主体,加配“莲年有鱼”和“二龙戏珠”图案;统一修建排水渠,按照百年一遇洪水排涝标准,石砌边沟水渠,门前过路桥面混凝土浇筑;统一将农户房盖换成红色瓷瓦,撤出泥瓦和石棉瓦;统一粉刷房体外墙涂料,家家户户房屋全部喷涂保暖色调;统一安装太阳能路灯,各街路每50米设置一盏太阳能新型路灯,亮化全屯;统一饮用放心自来水,采集地下优质水,建供水房,设管送到户。

如今的蔡家堡,路两边有绿化带,村头建起了景观带,村部广场如花园一般,村民们不仅过上了小康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在民俗等重大节日都有演出活动。新农村、新气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丰收。充满新村建设喜气的蔡家堡屯家家焕然一新,人人喜气洋洋。

寒冬时节,辽源市泉太镇三树村农民林宝财的家,院落整洁,房屋宽敞,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用上了沼气炉,屋里暖暖呼呼,日子红红火火。“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啥的比以前方便多了!电脑、有线电视家家都安上了,如今村民富裕了,村里漂亮了……”林宝财笑着说。

其实,无论是双阳区、蔡家堡还是三树村,这些都是全省进行新农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一个个缩影。

202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省粮食取得空前丰收的一年。在这片沃土上,吉林人已描绘出一幅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新农村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2022年,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明显增加,得益于加大投入,强化引导。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5.99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4.01亿元,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1.49亿元,整合项目1427个、资金15.78亿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1475万元,村集体和农民投入14.56亿元,农民投工投劳累计达到283.6万个,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各地进一步整合和“打捆”使用农村泥草房、综合开发、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安全饮水、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同时,积极调动发挥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

示范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得益于积极扶持,强化政策。2022年全省1000个示范村,新上项目总数达到4498个。新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293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0个,休闲旅游景点37个,新建高效农业示范区97个,棚膜蔬菜园区344个,牧业小区264个,新建村办企业49家,农贸市场36个,新增劳务输出6.92万人。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各级党委、政府整合资金项目、落实帮扶责任、强化金融支持,调动农民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得益于合力共建,强化帮扶。截至目前,全省各级领导到点现场办公累计9184人次。全省共有2747名领导、3873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37名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帮扶企业达到1279家。投入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1.64亿元。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厚。坚持实行市带县、城帮乡,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如今,随意走进吉林农村某个村屯,在村头路旁,在房前屋后,到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而就在二三十年前,这些墙上还是清一色的口号式标语。“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墙体开始出现广告。”农安县滨河乡50岁的王祥龙回忆说:“最初是一些饲料、种子、肥料广告,都是用文字写的,后来各种各样的广告越来越多,图文并茂,越来越好看。”由于门前就是一条马路,王祥龙家的院墙20多年来一直是块“广告牌”。就在几天前,有人向他支付了一笔费用后,用一则电脑广告换掉了原先的电动车广告。农村墙上标语的变迁,其实就是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

第七章:展望篇

主旋律:一条主线八个亮点一个率先

回顾过去,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创造了辉煌;展望未来,希望的田野充满希望。

按照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吉林省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战略方向,把建设“五大一强”,即建设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北方特产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作为奋斗目标,确保粮食稳步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努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突出一条主线、打造八个亮点、实现一个率先”。“突出一条主线”,就是突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实现“五转”:一是转型,农业发展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外延式扩大生产向挖掘土地增产潜力转变,把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和农业生产水平作为主攻方向;二是转化,农产品由“原字号”向精深加工转化,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发展目标;三是转变,经营方式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转变;四是转移,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统筹推进“三化”建设,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劳动力加快转移;五是转换,劳动者思想观念更新,生产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快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转换。

“打造八个亮点”,就是突出做好八项事关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并使其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亮点。一是打造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亮点。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结合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建设、我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等工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全程农机化,实现面积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高的建设目标,建设1000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1600万亩旱作节水示范田、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二是打造良种培育建设工作亮点。新品种研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加快农业生物育种自主创新,加大现代种业体系建设力度,着力培育研发、推广、经营一体化的大型种业集团,力争“十二五”期间玉米、水稻、大豆和畜禽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良种实现新突破。三是打造抗旱能力建设工作亮点。吉林省粮食增产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水,在下大力气抓好引水工程的基础上,加快田间配套工程的建设速度,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吉林省十年九旱的问题,同时建设好节水农业工程。四是打造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亮点。农机化水平的高低标志着现代农业建设的程度。加快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建设面积达到2000万亩,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5%、85%和5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五是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工作亮点。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强化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00个以上。六是打造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工作亮点。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农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0个,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力争达到800万亩以上。七是打造农业信息化工作亮点。这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八是打造强化惠农政策工作亮点。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使各项惠农政策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强大支撑和动力。

“实现一个率先”,就是通过强化基础地位,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们期望在“十二五”期间,吉林省的农业更好更快发展,农民更加富裕殷实,农村更加繁荣和谐,城乡一体化格局雏形基本确立。到那时,呈现在希望田野上的将是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吉林。

【第12篇】省文化厅四五普法工作总结

2001年以来,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系统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和x发〔2001〕14号文件精神,省文化厅认真重视,把“四五”普法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组织厅机关、省直文化企事业单位和指导各地州文化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做好工作,收到明显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单位及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现将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们厅的“四五”普法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依法治国、依法治省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全国、全省和文化工作大局,根据普法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由提高文化工作者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为目标;对各项文化事业的管理,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着力提高文化干部职工、特别是文化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文化系统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以此促进我省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从2001年开始至2022年底基本告一段落。期间,通过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宣传发动、开展活动、组织考试、总结验收几个阶段的工作,厅机关和绝大多数基层单位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及国家文化部有关“四五”普法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采取各种办法和措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的水平和能力,为依法管好文化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基本到了预期目的。

二、主要做法

1、完善机构,加强领导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为认真落实“四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根据机构改革人员变动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省直文化系统“四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亲自担任“四五”普法领导组长,副组长由分管直属机关党委工作的副厅长担任,成员由厅机关八个处室的领导分别担任,厅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安排,明确指定专人负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了各项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四五”普法方案。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x文党委工〔2001〕18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安排意见》,对抓好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领导、保障措施等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为“四五”普法的实施打下基础。二是督促直属各单位按照要求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并逐级制定出普法规划和实施计划,为普法工作创造条件。三是积极给予经费保障支持。厅党组专门研究,按照分级财政负担的原则,划拨了厅机关“四五”普法教育的专项经费,保证了机关普法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挤出资金,给负责普法教育工作的厅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添置了电脑、一体机、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为开展普法教育提供了条件。省直文化系统各单位共购买和制作“四五”普法有关法律法规书籍及宣传材料5420多册。厅机关公务员全国“四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上下册)做到了人手一套。领导重视,组织健全,较好地推动了“四五”普法工作的进行。

为配合作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厅机关在成立“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了“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工作领导小组”和“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由厅长和分管副厅长分别任组长,协调工作,明确任务,由厅办公室负责抓好具体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四五”工作的深入开展。

2、突出重点,明确内容

根据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要求,我们把省直文化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机关公务员和文化执法人员、学校青少年、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列为“四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在学习的对象上强调领导干部是重中之重;在学习的内容上强调厅机关以《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文物保护法》、《公务员法》为重点。按照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几年来,厅机关各党支部认真组织公务员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文物保护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刑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读本》、《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保守国家秘密法》、《公益事业捐赠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xxxx文化大省建设纲要》、《工会法》、新《婚姻法》和与文化市场执法,歌舞娱乐场所管理,文物、博物、考古、图书、营业演出、电影放映、新闻出版、音像作品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管理条例及有关新出台的文化事业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使厅机关干部在学法、用法和守法中发挥表率作用。学习当中,先后两次分别组织机关公务员进行了《行政许可法》和“党纪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大家学法用法热情,取得很好的效果。直属各基层文化单位也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有重点地进行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消防法、劳动法、交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学习。

3、大力宣传,开展培训

首先,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四五”普法氛围。一是在认真总结“三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动员部署“四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工作。二是每年12月份,厅机关均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大规模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广场服务活动,突出“四五”普法的重要意义、内容和要求。几年来,共发放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知识和行政审批项目及程序规定等宣传材料20000多份,热心为市民解答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执法情况和问题3500多人次。如,去年厅机关参加了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统一在xxxx广场组织的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还参加了开展以“尊重知识,拒绝盗版”为主题的第六届音像市场法制宣传周活动。三是厅机关积极发挥文化职能部门作用,履行成员单位职责,主动参与、协调、组织大力支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好禁毒、整顿社会经济秩序、艾滋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厅机关在大院内开办禁毒专栏;向全省文化行政职能部门和经营户发出《关于播放张贴禁毒宣传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的通知》,要求各地、各种文化娱乐场所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演出前播放禁毒宣传公益广告;省艺术职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活动;省歌舞剧院主动与省交警总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结成对子经常进行走访、慰问和演出,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交通法》的热情,促进了普法工作的开展。四是厅机关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活动有声有色。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专门拿出资金在《xx日报》组织特刊,宣传文物知识及文物保护法。2003年10月28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颁布一周年之际,厅机关又与xx市文化局联合组织制作了100多块展版,在东风广场集中展示,开展文物法宣传活动。并且在《xx日报》刊登专版,还在《xx晚报》、xx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各地文化(文物)部门也通过办专版、上街做宣传、义务鉴定文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文物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五是“非典”期间,依法规范“大排查、大堵截、大隔离”的防治活动。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悬挂普法内容广告等方式,大力宣传政府关于依法防治的措施规定,引导职工群众自觉遵守法律规范,主动配合政府的管理行为。六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投资数十万元,建立起互联网宣传网站,在“xx省文化厅”主页上开辟“行政审批”和“政策法规”两个专栏,登载相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布涉及厅机关各类文化行政业务的审批内容、权限、时间、期限等办法和规定,达到了认真执行贯彻行政许可法,宣传执行法律法规,坚持政务公开,服务人民群众的目的。

其次是开展法律知识培训。一是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我们以《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两本书为依据,邀请xx大学法学院xxx教授,结合工作中行政执法经常存在的问题,组织厅机关公务员和直属单位的处级领导干部对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要坚持的原则、怎样做好依法行政等通用法律知识作了专题讲座,为推动省直文化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创造了积极条件。二是积极组织省直文化系统的处以上领导干部参加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举办的县处以上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培训。三是厅机关文化市场管理处和文物局分别举办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培训班进行培训。每年都要结合业务培训,集中全省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工作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提高业内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用法水平。如为使文博干部掌握《文物保护法》,加强全省文物执法力度,举办了“文物保护法规研讨班”,邀请国家文物局原顾问、我国老一辈文物管理专家谢辰生先生和参与文物保护法制定和修订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原综合司司长xxx老师,以及国家文物局法规处处长xxx等到研讨班讲课,全省各地、州、市、县文化(文物)部门的领导80多人参加了研讨班。2022年,厅文化市场管理处举办了xx省第二期演出经纪从业人员培训班',各州市培训经营业主1万多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四是抓好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培训。省文化市场稽查队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坚持两个“做到”:做到了“首位培训”。凡有新人进来,第一件事就是参加专业执法培训;做到了“持证上岗”,不进行法律知识培训,没有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不得开展工作。2003年,全省举办文化管理稽查人员培训班70期,培训人员近300人,组织各类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70期,培训人员近4000人。通过培训,使文化管理稽查人员更准确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使经营者更加知法、守法,增强依法经营和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4、依法行政,承诺服务

厅领导和厅机关各处室依法办事观念明显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为人民群众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优质高效地搞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我们采取多项措施,清理文件,提高办文质量,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把“依法行政”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省文化厅工作制度》,并且明确承诺:凡报请本厅研究解决的事项,自收文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政策咨询一般当即答复,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个星期内答复。并做到紧急事情立即办,符合规定的事情抓紧办。承诺除法律法规所规定和上级有关部门所设定的审批项目外,本厅机关一般不擅自设立新的审批项目;对保留的审批事项,公开审批项目、报审条件、审批程序及时限按规定予以办理。同时还承诺,厅机关的职能职责、审批事项、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办复结果(涉及保密的事项除外),每半年向社会公开分布一次。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规范行政执法文件。认真清理了厅机关近几年来制发的各类文件、通知等文书材料。经清理认定,该废止的及时废止;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有抵触的,予以修改、完善;有效的继续保留。在清理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对厅机关规范性文件在内容上、程序上合法性审查把关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办文质量,使厅机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能够规范行政。二是认真清理行政执法审批事项。在第一轮清理中取消行政执法审批2项、下放8项的基础上,又认真进行了第二轮清理,取消行政审批6项。并且还出台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精心设计有关文化政务公开栏,将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和办事人员公布上墙,自加压力,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各族群众监督。四是实行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内部岗位职责,便于对照检查和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在互联网上公开《xx省文化厅工作制度》及所有文化行政审批业务的办事程序、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收费依据,并公开做出承诺。六是在网上开辟“厅长信箱”专栏,开通“网上举报”系统,适应了信息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拓宽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加大了对文化市场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七是建立了厅机关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行政许可法》,明确了什么叫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明确提出了厅机关公务员在何种情况下应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同时明确了对形成执法过错的案件由厅直属机关党委会同厅人事教育处进行初审,形成意见报厅党组审批。同时,允许当事人申请复核。

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大大方便了前来办事的文化经营户和人民群众;通过公开承诺服务,促使厅机关干部职工改进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

5、严密组织,抓好考试

我们于2003年7月26日、10月26日,两次分别组织省直文化系统的处以上干部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依法治省和法制教育办公室、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法制教育统一考试,除两名同志(省博物馆1名、省x剧院1名)因故放弃考试外,共有89名处以上干部(厅级5人,正处级35人,副处级49人)参加了这次领导干部法制教育统一考试(其中开卷考试的81人,闭卷考试的8人),占总人数的97.8%。考试成绩是:优秀16人(开卷13人,闭卷3人),占考试总人数的17.98%;良好61人(开卷58人,闭卷3人),占考试总人数的68.54%;合格12人(开卷10人,闭卷2人),占考试总人数的13.48%。参加这次考试的全体同志均拿到了《xx省领导干部法制教育证书》。厅机关所有的处以上领导干部按照要求均参加了考试,文物处两名闭卷考试的同志还取得了优异成绩。各单位领导班子认真重视,进行动员,积极带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考试落到了实处。临近退休的一位厅级领导和省艺术学校、省图书馆两名主要领导不甘示弱,以身作则,积极带头应试,均取得良好成绩,受到大家称赞。

为搞好这次考试,厅党组书记、厅长xxx不但自己带头参加考试,还积极的关心过问考试工作;厅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考前各项具体工作,积极组织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处以上领导干部做完了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室在《xx法制报》刊登的《全省领导干部法制教育统一考试竞赛题》。为推动“四五”普法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考试结束后还及时下发了x文党委〔2022〕3号文件《关于省直文化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参加2003年度法制教育统一考试情况通报》,对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并公布了这次法制教育统一考试人员成绩名单。同时,对成绩“优秀”和“合格”的同志分别发给奖金给予鼓励,收到明显成效。

6、加大力度,严格执法

为确保我省文化事业沿着健康的轨道繁荣发展,积极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积极加大执法力度,抓好文化市场的管理,促进健康发展。首先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2〕7号文件精神,加强文化市场稽查队伍建设。向基层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通知》、同时严格制定了《xx省文化市场稽查队伍执法岗位责任制》、《xx省文化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xx省文化市场稽查队执法监督制度》等执法制度,他们还另外制定了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遵守工作纪律、严格管理的 “十项制度”。几年来,做到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执法行为规范,没有发生过执法过错和错案,无失职和滥用职权行为发生。其次是抓好文化市场管理的调研工作。近年来,厅机关组织文化有关部门和新华社记者及其它新闻媒体对网吧、电子游戏市场等文化市场热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调研,完成了《关于加强我省文化市场管理经营的调研报告》,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依据,创造了条件。再次是采取措施对策,严格认真组织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活动,有力打击了违法经营者,优化了文化市场管理的正常秩序,促进了我省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02年全省共收缴盗版音像制品近125万盘,淫秽反动18000余盘,出动检查人次17000余人次,检查经营户近2万户次,取缔无证经营户1000多户,移交公安3户。销毁180余万盘。

2003年,省文化市场稽查队共收缴各种违法音像制品160多万张(盘)、销毁150万张(盘)。进一步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治理整顿,改变了“网吧”经营场所小、散、乱、差的局面,查处了违反文化、公安、消防规定的案件100余起。

2022年,厅机关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整治文化市场,不断规范市场秩序。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取缔了一批“黑网吧”,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专项整治期间,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34763人次,检查网吧35301家次,处罚违规网吧2521家次,吊销网络经营许可证52家,取缔“黑网吧”98户。继续以xx市及各州市中心城市为重点,进一步治理整顿音像市场,着力查处'黑批发'、“黑仓库'等地下发行网点。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全省共检查音像经营单位25827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1076788盒(张)。进一步规范歌舞娱乐、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经营行为。全省共检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7197家次,收缴违规电子游戏机4092台,停业整顿181家,取消娱乐场所文化审核合格证23家。同时,继续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及时查破大案要案。及时查处了xx色情表演及砚山、xx游戏机赌博等案件。我们还与省公安厅、xx市文化局、xx市公安局联合行动,一举查获xx音像店涉嫌盗版的光盘50多万张和盒式磁带13万盒。

三、收获体会

通过几年的普法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搞好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主要领导负责、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制定规划、采取得力措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2、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是搞好普法教育的关键。只有与本职工作、业务工作紧紧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法、用法、守法、护法,普法工作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起到应有的作用。

3、突出重点、多种形式学习是普法教育的重要环节。普法宣传教育是在工作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开展的,工学矛盾十分突出,要注意结合工作任务和性质、特点,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工作,才能防止不走过场,达到目的。

4、经费保障是普法宣传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给予普法宣传教育需要的授课、场地、资料、电化器材、音像制品、证书教材等必要的经费开支,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普法工作善始善终,收到成效。

四、存在问题

我们厅的“四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领导下,在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进展,收到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四五”普法工作得到绝大多数单位的普遍重视,但个别部门领导认识还有差距,责任心不强,自觉性不高,仍需在抓落实方面下功夫。省直文化系统面上的普法活动开展还不平衡,有的效果一般化。

2、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显著增强,但依法办事、用法守法的法律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普法活动还要在形式和手段上注重实效,不断创新。

3、“四五”普法经费保障存在困难。上级没有拔给“四五”普法专项经费、省级机关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申请解决法制宣传教育经费难度较大。

4、“条”、“块”结合搞普法教育是一种创新和实践,但“四五”普法工作中仍然存在经验不多、'两张皮'的现象,有配合不好、多头安排、执行难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协调解决。

5、普法宣传教育强制性和硬性的规定制度不多,存在觉悟高的同志学法态度好、积极性高,思想觉悟低的个别同志有躲避普法教育的现象。如开展的全省县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统一考试,对不想参加考试的同志没有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和规定。

总之,通过第四个五年普法计划宣传教育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厅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今后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以加大文化行政执法力度为重点,以厅机关全体公务员为对象,以维护广大群众利益、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为中心,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三抓”,即围绕法制宣传抓重点、加大执法力度抓源头、规范文化市场抓管理,为我省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xx省文化厅

二00五年x月

省文化厅四五普法总结

【第13篇】2022年上半年山西省某县气象局工作总结

2022年上半年山西省某县气象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工作,采取有效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上半年主要气候特点:2022年上半年我县平均气温正常略偏低0.9,降雨量略偏少,但分布不均,前期较干旱,4、5月份降水偏多,日照略偏多。元月份无降水、气温偏低;2月份气温显著偏高、降水偏多,;3月份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全县森林火灾频发;4、5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倒春寒”天气,气温偏低,降水显著偏多。

【第14篇】计划规划: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农行客户营销工作总结

关于贯彻落实全省农行客户营销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

各县支行

省分行于2022年12月8日至13日召开了全省农行客户营销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总行近期召开的公司、机构、房地产、银行卡、个人业务和国际业务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当前市场营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围绕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两大主题,研究部署了今后全行市场营销工作。现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行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全市农行2022年以来市场营销工作简要回顾

2022年全省农行市场开发工作会议以来,全行上下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优先发展战略,全行市场营销工作保持了快速有效发展势头,为加快各项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22年12月底,全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94003万元,较2022年底净增74533万元,存量、增量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9%和41%,均位居同业之首;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5106万元,存量、增量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8%和32%,均位居同业第二位。一年多来,有效贷款累计投放89157万元,余额达到73682万元,增加35525万元;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700万元,年均增长44%,占全行各项业务收入的比重由1.84%提高到4.71%。总结一年来市场营销工作,我们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明确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初步建立起了较为规范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结合当地实际,全行积极引导客户部门和客户经理牢固树立利润最大化观念、风险防范观念、开拓市场观念、改革创新观念和法制观念,强化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实施“扁平化”管理改革为契机,地分行搭建了以公司、机构、个人等前台部门进行营销,以信贷、科技等后台部门提供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撑的组织机构。市、县两级行分别成立了市场营销委员会,组织领导和管理市场营销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地分行为龙头、以客户部门为中心、以客户经理为主体,部门配合、系统联动、全员参加的市场营销体系。结合低效网点撤并,以争创“十强支行”、“百佳网点”和创建“亿元所”等各类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专门研究制定了《营业网点“上台阶工程”三年规划》,并以明察暗访和“星级”管理为手段,狠抓了营业网点的规范化服务,使全行的点均人均业务量明显提高。

(二)坚持以优良客户为中心强化营销管理,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一是在充分把握区情、行情和积极争取省分行联合贷款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行业、产业政策的优良公司客户冲击渗透。先后与x县xx工贸有限公司等区内重点优良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以文教、卫生、社保、农发行等机构客户为重点,积极提供资金归集、资金清算、代收代付、信贷投入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全面扩大了市场服务领域。一年来共向优质法人客户营销贷款16330万元,退出限制、淘汰类客户129户、1612万元。三是以个人小额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主打产品,积极拓展个人客户群体,使低风险个人业务得到快速有效发展。四是加大扶贫贷款商业化经营力度,积极发展精品农户贷款,大力清收“散、小、差”客户贷款,优化了扶贫贷款的结构。五是坚持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相继开发拓展了代发工资、代理保险、代收税款、代理农发行等委托、代理、代结算等12大类36种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总量及占比逐年提高,多元化收入格局初见成效。

(三)不断丰富市场营销手段,有效提高了市场综合营销水平。一是不断加强和完善直接营销、联合营销和协助营销机制,相继推行了对等营销维护、定期回访、首席客户经理制等营销手段,逐级落实营销、维护责任,使集约化经营水平和整体营销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二是重视加强科技支撑,大力推广了银证通、代销基金、国债等新业务品种,加大自助终端、atm、poas机等设备投入,有力地促进了新业务产品的推广,使全行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四)坚持审慎稳健的信贷原则,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信贷风险。一是以信贷新规则为准则,加强和完善市场营销制度建设,相继研究制定了《客户经理管理制实施细则》、《公司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强化客户经理培训,狠抓内控建设,完善信贷转授权管理,规范信贷操作流程,有效克服了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二是严格执行总分行制定的产业、行业指引规定和客户准入标准,确保了新增贷款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2022年以来,全行新增贷款的到期收回率达到98%。三是重视加强贷后管理,落实了地县两级行客户部门分层次负责客户跟踪管理的责任,按要求配备了信贷风险经理,初步启动了贷后风险预警机制。四是加强信贷业务监管,认真组织实施了信贷管理“上台阶工程”,突出狠抓了信贷转授权、贷款限定性条款和抵押担保等重点措施的落实,严肃查处了违规违纪责任人,逐步实现了信贷监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全行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整体营销效率依然较低,前后台部门衔接不足、系统联动配合不畅、信息传导不及时、激励机制不完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要等问题仍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客户的营销与管理。二是市场营销工作层次较低,营销理念滞后、营销手段单一、营销方式简单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受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信贷客户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和资金运用效益低的问题未能得到切实有效解决。四是贷后管理和客户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仍较突出,尤其是重开发、轻维护,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纠正,部分新放贷款仍形成了不良,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不到位,客户维护、贷后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五是部分员工仍偏重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营销,对混业经营和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广运用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营销中被动应付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行上下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克服。

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经济发展进程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出现局部投资过热。对此,全行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大局着眼、冷静对待,积极适应信贷规模适当压缩的新形势,选择客户、项目一定要与行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把握贷款投向、风险和效益。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全市实施“改革抓企业、发展抓项目”力度的加大,将会形成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市场经济主体,产权结构复杂化、企业重组多样化、产业升级周期化等经济营销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为我行市场营销和客户、信贷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同业竞争方式开始呈现新的特点,特别是对高端客户的市场竞争,已经从银行品牌、价格竞争延伸到更高层次的产品、服务和效率的竞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营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密围绕全行实施赶超战略和加快有效发展的战略部署,敏锐把握政策和市场变化趋势,深入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全面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为此,根据总、分行部署和我行实际,全行今后一段时期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营销和管理两大主题,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全面实施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优质客户拓展力度,加快劣质客户退出步伐,稳步提升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贷后管理,积极创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提高资产质量,提升收益水平,大力推动全行市场营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市场营销工作的重点及措施

(一)牢固树立客户立行的经营理念,继续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

全行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和客户管理两大主题,牢固树立客户立行的经营理念,重点要以“让客户满意、让客户放心、让客户高兴”为主题,唱响客户立行的主旋律,深入开展“服务营销年”活动,站在全行发展的新起点上,对客户立行经营理念再认识、再深化、再提高,切实把客户立行的理念在领导、客户经理和全体员工中树立起来,使全行上下都能真正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经营效益的根本来源,以适应当前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推动全行客户营销工作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坚持信贷新规则基本运作原理,以前台客户部门为主体面向客户集中开展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后台部门分工协作对客户经理提供科技支撑、产品支撑和服务支撑,减少管理环节,缩短决策链条,提升经营层次,实现与客户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合作,全面提高营销工作效率。二是以客户为中心合理配置营销资源,集中全行信贷资源、管理资源、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尽力满足客户需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抢占市场竞争的绝对领先位置。三是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灵活有效的市场化定价机制,科学运用浮动利率和收费服务,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业务关系,实现市场营销效益的最大化。四是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对市场信息集中进行分析、整理和应用,研究确定市场营销目标客户和具体任务,有效减少重复公关造成的资源浪费。五是建立大客户服务中心,继续打造直接营销平台。各县支行客户部门要对辖内客户资源进行全面摸底,重点研究市场营销空白点,列出直接营销目标客户计划,对重点项目和系统性

【第15篇】2022年省妇联工作总结范文和下一年工作意见

xx年工作总结

xx年,全省各级妇联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精神,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主线,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能力为核心,在强化妇联职能、转变机关作风、服务妇女群众、建立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整体工作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了妇联组织的“三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能力建设,围绕中心,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大胆实践,积极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妇女群众的作用,切实履行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四大主体活动亮点频出,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大力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为妇女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以纪念“北京+10”为契机,精心策划组织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专场报告会。配合省委、省政府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到我省作《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报告。省委副书记丹增在报告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报告会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到全省各州市、县市区,各级领导干部1.59万余人聆听了报告,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深刻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报告会规格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省及州市各媒体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宣传声势,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热潮。各地妇联反应迅速,行动快,组织召开了领导干部座谈会,有的县市还积极推进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为深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了对基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状况的宣传,省妇联、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与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首次联合组织了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深入部分州市和省级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采访报道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情况,宣传实施“两法”、“两个规划”取得的成绩,宣传优秀妇女典型以及妇女事业发展情况,较好地展示了各民族妇女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维护妇女权益、关注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各级妇联越来越重视妇女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研究。省妇联、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召开了“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发展中的云南妇女”研讨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晏友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研讨会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参与面广、撰写论文人数多,涌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文章,受到了省委领导及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凝聚了我省社会各界妇女研究的力量,拓展了妇女研究的领域,对于深化妇女理论的研究,指导和促进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彭珮云同志到云南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我省妇女理论研究工作,并为我省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认真筹备组织“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云南展区工作。抓住在北京举办的“促进性别平等,实现共同发展--再聚北京”——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暨“中国妇女十年发展成就展”的有利时机,省妇联和相关州市妇联密切配合,围绕“云南、民族、文化、女性”的特点,精心组织了以反映云南妇女参与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览。展览特色突出,设计新颖,赢得了全国妇联及海内外嘉宾的高度赞誉。云南展团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设计制作奖”。通过展览和以展览为契机的大量宣传报道,充分展示了云南各民族妇女良好的精神风貌,树立了云南妇女的良好形象。各地妇联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北京+10”系列活动。

二、提高了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各级妇联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工作为重点,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深化“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和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深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继续加大小额信贷实施力度,精心打造妇联小额信贷传统特色品牌。各地想方设法拓展筹资渠道,扩大小额信贷规模,规范和完善小额信贷管理、运行措施,在已运作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8000多万元的基础上,又与省扶贫办、省农行合作,在10个州市的42个县争取以妇联为主实施小额信贷计划资金4518万元,年末贷出3600余万元,帮助城市和农村贫困妇女发展种、养殖和加工业等,运用小额信贷工作模式,使的妇女受益,实现发展。

积极推广巾帼社区文化项目试点经验。紧紧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项目试点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县扩大到11个州市的14个县,帮助民族地区妇女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既丰富了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帮助妇女找到了增收致富门路。项目实施以来,已带动8000余名妇女实现增收910万元。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已在全省推开。

努力打造妇联家政服务品牌,以此为龙头,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女性创业再就业。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和服务。全年各级妇联共组织输出女劳动力6.44万余名,部分州市积极开辟就业岗位,帮助下岗求职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以实施妇女发展循环金、香港扶贫基金、母亲水窖、母亲沼气、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等各种扶贫项目为着力点,加大对农村妇女实用技术的培训,全年各级妇联共举办培训班16694期,培训妇女 202.47万余名。积极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和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扶持了一批以妇女为主的农村科技示范户和下岗创业领头人,辐射和带动的贫困妇女和家庭增收致富。在女职工较为集中的行业,大力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先争优活动,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春蕾计划”不断拓展。全省多渠道筹集资金919.2万余元,新建春蕾学校10所,搭建春蕾桥4431对,受助女生1.15万余名。省妇联、省儿基会创新工作思路,将“春蕾计划”延伸到5所高校,今年有5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女大学生获得“优秀贫困女大学生奖学金”共计55万元;普遍开展了“三八连心桥”挂钩扶贫结对送温暖活动,投入资金158.11万余元,帮助贫困妇女、儿童和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深受群众欢迎。

继续做好滇沪对口帮扶工作,省妇联与上海市妇联签定了新一轮对口合作项目协议。同时重视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加大了工作力度,省妇联多方协调项目资金76万元,通过下派干部为挂钩扶贫点建学校、母亲水窖、母亲沼气,组织村干部到昆明学习考察等,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三、提高了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进一步加大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实事化维权的力度

不断深化“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在深入开展“拒绝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宣传教育关爱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加强了领导,制定了“拒绝毒品,不让艾滋病进我家”

(xx—xx年)宣传教育活动规划,围绕“禁毒防艾”这一主题,通过抓阵地、抓队伍、抓宣传、抓关爱、抓帮教,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预防知识讲座,实施艾滋病致孤儿童社区寄养关怀和妇女参与禁毒、预防艾滋病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使926万余人受到教育,组建妇女禁毒防艾组织4248个,创建“无毒家庭”443.6万个,110万名妇女参与活动,28万人得到关爱和帮助,进一步发动了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入“禁毒防艾”的人民战争。妇女禁毒小组、禁毒联防队、妇女“攻心队”已成为活跃在“禁毒防艾”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联合卫生等部门,广泛开展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要内容的“尊重生命尊重爱——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努力增强群众婚检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能力。

努力探索预防和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长效机制。省妇联与省公安厅等4家单位联合,推动7个州市的38个县“预防和遏制拐卖妇女儿童宣传教育示范村”工作深入开展。加强调研,与英救会、国际移民组织探索跨国拐卖解救回归等工作,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继续与国际劳工、英救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实施湄公河次区域预防拐卖妇女儿童项目,项目覆盖8个州市,探索出妇女及女童参与、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解决拐卖问题的有效途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昆明市视察时,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

注重参与法律、法规的修改,积极反映妇女儿童权益诉求,力争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纳入法律、法规、政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有的地方建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联席会议制度、陪审制度、110家庭暴力报警中心,有的地方完善了信访制度、开展了法律援助工作,开通了维权热线等,逐步形成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维权工作平台,拓展妇联代表妇女参与政策、法规制定、贯彻、实施及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通道。

发挥妇联信访窗口作用,法律援助力度加大。全年各级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21189件、1.74万人次,基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回复。全省各级妇女儿童法律援助中心为困难弱势妇女儿童提供法律援助3397件,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基础工作。有的地方开展了副处级、正科级女干部情况的调查摸底,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妇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并向组织部门推荐了一批处级后备干部;有的地方通过专题调研、女性专题讲座、女干部联谊会等形式,积极推进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有的地方加大了对女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能力。

四、提高了教育引领妇女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促进以家庭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

突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和省委23号文件精神,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指导,注重创新,努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省妇联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加强家庭教育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工作意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理论研究;省和各级妇联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大力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骨干培训,组织省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县、乡村,为5万余名家长、学生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教材,填补了我省家长没有系统、专门的家庭教育教材的空白,组织了31余万个家庭参加“双合格”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和“双合格”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报告会,表彰了一批“双合格”家庭教育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成功举办的云南省首届女童,其规模、组织形式和探讨贫困大龄女童的生存、发展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关注。

进一步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办、环保部门密切合作,上下联动,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同时与创建平安家庭、无毒家庭等相结合,通过抓组织、抓宣传、抓环节、抓载体、抓示范,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内容丰富的活动方式,教育引导城乡广大家庭成员提高素质,共同营建美好家园,涌现出一大批“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文明楼栋(道)等。

各地还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了以“四有”、“四自”精神为主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妇女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创造新生活、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平安和谐云南作出了贡献。

五、提高了自身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夯实妇联组织基础

围绕“能力建设年”的要求,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妇联干部队伍素质和妇联组织的创新发展能力。重点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进一步推进妇女代表联系制度的实施。各级妇联努力探索多层面的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建立和完善妇联常、执委和妇女代表联系制度,加强妇女代表间、妇女代表与妇女群众间的联系与沟通,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推动了妇联工作重心下移;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组织,积极推进“妇女之家(妇女学校)”向社区、机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延伸,为广大基层妇女提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场所,不断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发展活力。全省表彰了一批优秀“妇女之家(妇女学校)”,不断夯实了妇联组织的发展基础;加强对团体会员工作的指导以及对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妇委会的联系,并较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二是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各级妇联把干部教育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参加党校学习、外出培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干部的知识水平。省妇联首次与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合作组织昆明、大理、楚雄、红河、怒江等5个州市的基层妇女干部及女能手赴京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任务,推动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省委、省委组织部的指导、支持下,成功召开了云南省妇联八届五次执委会议,会议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和全国妇联有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了以发挥妇联优势,深化禁毒防艾为重点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为推动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省妇联八届五次执委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10—11月,省妇联组织了5个专题调研组,由会领导带队分赴全省8个州市,对经济发达、边疆民族、禁毒防艾前沿和旅游开放地区分类进行调研,总结妇联在禁毒防艾中的经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禁毒重点地区和艾滋病的高度、中度和低度流行区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各级妇联要以家庭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的十六字主题开展工作,通过扎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力求使工作取得实效,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积极推动将我省妇女儿童发展相关指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xx”规划

下半年,省妇联党组把促进我省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将我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及相关指标纳入正在编制的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xx”规划的建议。通过省妇联党组积极争取,省委高度重视,在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xx”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全面实施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为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今后我省妇女儿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国妇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各级妇联组织和各位执委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不足:如妇联工作的机制、方法和妇女干部素质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社会化工作的格局有待进一步推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xx年工作意见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满怀激情迎接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的一年。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促进男女平等、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和协调优势,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建设平安和谐云南,顺利实施“xx”规划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紧紧围绕实施“xx”规划,促落实谋发展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实施“xx”规划中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妇联组织进一步做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xx”规划的建议指出,要“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全面实施云南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我省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各级妇联要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落实为目标,把握各地制定实施“xx”规划具体方案的重要契机,推动将“两法”、“两个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xx”规划的目标体系,促进妇女儿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配合妇儿工委做好“两个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要着力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将要换届的重要时期,积极推荐优秀女干部,配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要扩大联谊,加强对外交往,同时,抓住社会协同这个突破点,在政府的支持下,协调各方力量,加强与其它群团组织及社会各界的互动合作,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妇委会,各种妇女联谊会及团体会员的作用,优势互补、合力谋事、联手成事,吸纳的资源服务于妇女儿童事业。

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开发规律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要以市场和妇女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分类别、宽领域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广大城乡妇女的教育培训力度。对农村妇女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加强对城镇妇女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引导妇女增强创业本领,提高就业层次;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资源;鼓励女科技工作者自主创新,在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科学研究中施展才华。

要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深化“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维权齐抓”的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思路,继续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统筹推进城乡妇女发展的重中之重,拓展为农村妇女增收服务的网络体系,强化科技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创新扶贫模式、培树先进典型,进一步促进农村妇女尤其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妇女依靠知识、依靠科技寻找致富门路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妇女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城市,要联合工会、共青团共同拓展活动的空间和领域,继续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把促进妇女创业再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为妇女创业再就业提供项目开发、小额信贷、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的服务体系,使的妇女得到实惠。

三、大力推进和谐家庭建设,深入开展“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主题活动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各级妇联要把和谐家庭建设作为新时期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在家庭领域中的工作优势,进一步将工作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到家庭,根据城乡、区域和不同层次家庭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推进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种特色创建活动,大力建设和谐家庭,以家庭和谐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引导广大家庭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作用。要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为建设平安和谐云南和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贡献。

各级妇联要认真总结参与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的经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类别(分为富裕、贫困、有社会裂痕、吸毒和艾滋病五类家庭)摸清底数,立足家庭,面向妇女,把“拒绝毒品、抗击艾滋、保护家园、共创平安”主题活动引向深入。以提高广大家庭成员对毒品、艾滋病危害的认知水平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关爱及帮教行动,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维护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发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要广泛开展“六个一”的活动:即掀起一场禁毒防艾及普法宣传教育热潮,巩固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妇女之家,培养壮大一支妇女禁毒防艾骨干队伍,发展组建一批家庭联谊会,培育树立一批禁毒防艾和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帮教转化一批有劣迹的人员。通过扎实有效的活动,大力推进禁毒防艾宣传教育进社区、妇女维权工作进社区、家庭美德建设进社区、扶贫帮困进社区、文化体育生活进社区。要积极探索符合省情特点的工作方法,切实加强“妇女之家(学校)”建设,推广“家庭联谊会”等工作模式和试点经验,实施各种项目带动家庭增收致富,在点上探索,在面上推广,以点带面,把妇联参与禁毒防艾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务求实效,努力创造妇联参与禁毒防艾工作的良好局面。6月份,省妇联将在部分试点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四、认真做好妇联系统“法治宣传年”的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各级妇联要加大法制宣传、源头维权和社会监督力度,切实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要把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纳入各级政府的“xx”普法规划。要认真组织和实施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以“三八”妇女维权周等活动为依托抓主题宣传,以学校为阵地抓课堂宣传,以舆论为导向抓社会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妇女自觉依靠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责任。要完善妇女民意反馈机制、妇女利益表达机制、妇女权益维护与监督机制;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建设,抓好信访和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要进一步创新维权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妇女理论研究

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妇女群众中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四自”精神,全面宣传妇女先进典型,筑牢妇女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推进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要把妇联在禁毒防艾主题活动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和特色亮点采集起来、提炼出来、宣传开来;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妇女群众在思想观念、利益需求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认真做好妇女思想动态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扩展妇女舆情信息直报点覆盖面;要切实加强妇联网站、下属学会等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妇联主流报刊的业务指导作用;要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双合格”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行动,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要进一步丰富宣传思想工作内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载体,把开展思想工作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使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特点、富于生活气息、可亲可信。

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广泛凝聚妇女研究力量,加强妇女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转化应用好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体系的建设,积极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制定法律政策、指导妇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六、不断推进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各级妇联要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以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妇女发展与维权需求为目标,把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影响力作为重要课题,把加强村居、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覆盖面。要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面向基层开展工作,努力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组织。要针对妇联干部实际,积极举办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培训讲座,着力提升妇联干部的理性思维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服务基层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的妇联干部队伍。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要继续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的能力建设,努力做好新时期党的妇女群众工作,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贡献。

七、认真做好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今年将要召开云南省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这是我省妇女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筹备好这次大会是各级妇联的共同任务,一定要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提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要运用大众传媒的力量,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为大会的召开营造一个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为大会做好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gongzuojingxuan/29z6w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