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精选 >

创建生态乡镇总结多篇

创建生态乡镇总结多篇

创建生态乡镇总结多篇

【第1篇】2022年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范文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2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建设生态家园,打造古风

——乡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四)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本乡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系列农副产品。积极贯彻资源开发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效益农业为重点,以发展经济效益高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要目标,积极推广科学的生态农业模式,优化配套技术措施,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进程,构建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一是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乡山多地广的优势,设立示范区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推动茶叶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全乡现已在黄桐、石梯两村新建成茶叶基地600亩,其中黄桐村300亩,石梯村300亩。

二是大力发展笋竹两用林基地,全乡5700余亩毛竹林,计划新开发100亩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

全乡还发展高山小尖椒、黑木耳、油桃、强矮化柿子苗圃基地等300多亩,新发展生态养鱼、养羊、鸡鸭等专业合作社10多家,全乡生态农业经济呈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势头。全乡生命农业模式得到一定范围的推广,以绿色有机农业产品为主导的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乡农业生产的主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五)打造“古风”, 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乡党委、政府借景发挥,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把的景观、历史、民俗、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有机结合,加大投入,建设以观光、采风、休闲、度假、科教为主的旅游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农家乐”,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济。

一是对“古风”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按照“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以“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要求,投入6万元邀请了杭州三江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人员对村庄环境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组合,形成“古风”摄影绘画基地总体规划。

二是计划投入380万元建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古村落村庄。把“古风、清洁、绿色、生态”的理念融入乡村建设之中,重点对村内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予以改善,全面实施古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为摄影基地创造更好的创作环境。

三是实施文化艺人开发工程。一方面创新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乡、村两级“少数民族乡土人才库”,分类建档造册,量身定制科学的开发计划,并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已收录木偶、花鼓、舞龙和舞狮等79名乡土艺人,并在项目申报、活动经费、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另一方面是加强培训力度。乡设置了民族科技文化培训专项经费,采取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外地取经和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乡土人才科学文化知识。

(六)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水源涵养区植被的保护,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实行森林防火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动员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倡移风易俗,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和消防物资的储备,确保森林防火经费、物资储备、巡火扑救人员的落实到位,建立完善的林火监管、指挥预警系统。通过有效的工作,近几年我乡没有发生重大的森林火灾。

(七)健全制度,实施长效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些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保持,加强长效管理是关键。乡制定了《卫生公约》、《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村庄环境保洁制度》等,并落实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责任到人,推进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使我乡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长期坚持。

三、创建生态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回顾过去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不强,生态环保法规有待健全,生态环保工程建设资金紧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人才相对缺乏等农村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矛盾还长期存在。针对这些现象,我乡今后生态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是:

1、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今后要充分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做大做强茶叶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全乡特色产业。在食用菌生产方面主要控制生产规模,改良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2、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毛竹是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可再生资源,我乡有5700多亩毛竹林,目前只有部分经过松土改良且效益不是很高,发展高效笋竹两用林是我乡今后工作的重点。

3、充分利用我乡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依托的特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生态风景,通过长远规划,科学配置、管理、包装,至2022年成为浙南特色的“古风”摄影基地。

4、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生态环保意识。乡政府准备在我乡8个行政村开展创建生态乡主题活动,继续开展生态村、卫生村、户的评比,在各村形成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继续抓好整治村工作,结合沼气推广扎实推进农村改栏改厕工作。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乡人民政府

【第3篇】xxx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范文

乡位于景宁县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480米,距县城62公里。面积42.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989户、3485人口,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地势由南北倾斜,两山夹一水,多山川峡谷,水注标溪港,汇入瓯江支流。

全乡有耕地面积2952.5亩,主产水稻;林业用地52353亩。人均15亩,产杉、松、杂木和毛竹;水力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东达东坑镇接县城和泰顺县、寿宁县,西至标溪乡接县城和庆元县。境内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众多,人文地理独特。村中红枫、银杏四季各异,蜿蜒小溪曲水流芳,民居仙殿古风荡漾,从春到冬、从早到晚都为摄影创作提供良好条件。

近几年来,全乡人民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全面实施“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战略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大胆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等一批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同时巧借打造“古风”摄影基地契机,开发旅游景点,提高文化品位,走出了一条适应本乡经济发展的好路子,使全乡的经济逐年飞跃发展。

二、主要创建工作和成效

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按照省委提出的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先进理念,紧紧围绕县政府确立的绿色生态立县的生态战略方针,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农,绿色强乡,旅游兴乡”的指导方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古风绿色生态立乡”的发展定位,认真落实,组织实施各项工作,坚持以全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努力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地建立一个优质高效,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新体制,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载体,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态质量为前提,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获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走上双赢之路。

自从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以来,我乡在各有关部位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实施环境整治规划,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大力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态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驻村干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指导、协调全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同时将全乡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各个行政村。要求各村、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根据创建具体抓好落实,制订相应的工作措施,乡党委、政府将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对部门、行政村工作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条块结合,明确责任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村民思想。

召开了全乡工作会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发动,同时通过乡宣传橱窗、黑板报、张挂横幅、宣传标语等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让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这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工作家喻户晓,让村民们真正明白村民自己是真正的受益者,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是每个村民义不容辞的职责,从而强化了村民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意识,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配合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突出生态建设,着力美化人居环境。

认真实施“康庄工程”,全乡已开通康庄公路7个村,剩余1村的康庄公路正在实施当中,计划在xxxx年底前,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并实现道路硬化;认真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去年实施2个村,总投资达200万元,现以全部实施完毕;认真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乡有线电视已达到“村村通”;总投资10万元的2座公共厕所,已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8个村的垃圾池建设,配备保洁员15名(运垃圾、街道卫生管理),成立卫生协会,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垃圾集中处理;推广使用沼气池建设等洁净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完成了等4个村2300余人口的自来水工程,新安装了石梯等3个村的路灯设施;村长1500米、宽4.5米的鹅卵石路已完成900米的路面铺设。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切实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建设与旅游、生态乡相匹配的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同时,乡政府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给全乡人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作出最大的努力。

【第4篇】xxxx年创建生态乡镇工作总结范文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镇党委、政府在创建之初即成立了由书记担任组长、镇长为第一副组长、相关镇领导为副组长,村(社区)、镇级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日常事务,聘请了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并实施了《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及时制定下发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和明确的方向。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直接关系群众的身心和身体健康,是一项真正的德政和民心工程。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制作永久性宣传牌三幅,印发宣传资料10000余份,书写山标、岩标30余幅,悬挂布标10余幅,积极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并在学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从而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使生态建设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镇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三、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我镇在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上,坚持以项目为抓手,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

(一)实施大气环境整治工程。一是投资750万元,完成全镇道路硬化10公里,改扩建机耕道20公里;二是投资60万元,硬化城乡结合部路面街面2000m2;三是投资900万元,新安装天然气用户1200户。切实改善了镇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了功能规划区要求。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投资900万元,在设新农村集中居住片,打造为新农村示范村;投资300万元,在村打造600亩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投资300万元,实施坊村、竹洞、、龙华等村文明新村建设和农房风貌改造工程。投资48万元,在全镇大力开展环卫宣传活动,新增标准化垃圾池25个。在村(社区)公开栏办国家级生态乡镇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人人参与共创美好家园活动,使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满意度高。积极开展生态细胞创建,投资100万元,全镇13个村创建成为市级生态村,占全部农村村的93%。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78.5%,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7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6%。开展无公害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投入150万元,积极推进现有基地的认证工作,并加大科技宣传,积极争取对镇域内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的认证,确保无公害种植面积比重达到62%。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近几年来坚持每年植树造林2000亩以上,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9.5%。

(三)实施城镇环境整治工程。投资450万元,加大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在场镇修建500m3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约400m3,并配套建设场镇排污管网约2km;加大场镇绿化建设,投资430万元,修建场镇小游园,设置景观绿化小品等配套设施。在场镇内中心区沿街道两侧设置街头绿地,在新建过境道路两侧新建防绿地、在场镇与周边的生产设施用地处布置防护绿地。增加场镇绿化面积18020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m2/人。加大场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40万元,购置长安环卫车2辆、垃圾转动车12辆,新建垃圾转动站1个,新增生活垃圾收集点10个、垃圾桶(果皮箱)30个,生活垃圾转运到县竹海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理,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6%,极大改善了场镇环境卫生状况。

(四)实施工业企业、矿山非煤矿山污染整治工程。强化对矿山非煤矿山污染的整治,关停了镇内原有的3家矿山和1家煤矿,另外2家煤矿全部进行技改,采用封闭式煤仓,建设净化池对井下抽出的水强化治污,确保达标排放,到目前为止,全镇已经没有矿山开采。同时对开采过的矿山进行绿化覆盖。关停了环境污染大的万盛水泥,星星盐业、佳美玻璃已搬迁至县工业集中区。同时,我镇进一步强化监管,严格杜绝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本镇,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业。

(五)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程。通过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每公顷210公斤,农药使用强度为每公顷1.8公斤。推广生猪零排放、水泡粪技术,抓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

(六)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我镇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源保护,重点抓好门水库等饮用水源库区环境污染源防治。按照规定在水库水平面距离1公里内设定畜禽禁养区,并对原有养殖户完成搬迁。对近距离水源的居民驻地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库区水产养殖采用自然养殖方式,禁止使用化肥、畜禽粪便,确保水源安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饮用水源卫生合格率达100%。

四、取得的成效

(一)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以农产品开发加工、生态种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成为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产业发展势态良好。xx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58元,比上年增加14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556元,比上年增加3476元。

(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通过强化生态恢复,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区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9.5%,既保护了我镇的自然环境,又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

(三)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实施以改厨、改厕、改水、改圈等为主的“四建五改”,大力推广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村容村貌有明显的提升,城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有序,整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功能区和规划的要求。

(四)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集镇区通过美化、亮化、洁化、硬化、绿化等工程的实施,切实改善了集镇居民的人居环境,也树立了镇的新形象。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土地整理、道路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力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环境。

五、下一步计划

一是继续强化组织领导。认真实施环境规划,并不断修正完善;积极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加大环境基础投入,不断优化镇的面貌。

二是继续强化污染源整治。继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全镇各村整体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乡村休闲经济。强化污染源头控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确保已治理的污染不反弹。

三是继续强化环境意识宣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乡镇机关及各村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真正形成组织到位,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良好局面。

四是继续强化生态项目建设。按照《镇国家级生态乡镇规划》要求,抓好生态观光产业、农家乐休闲旅游等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抓好竹荪、竹笋、特色水产、林下养殖等生态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五是继续强化督查督办,逗硬奖惩。我镇将继续把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巩固工作纳入村(社区)、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目标考核,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完善,逗硬奖惩,促进工作落实。

标签: 多篇 乡镇 生态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gongzuojingxuan/gv1yl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