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精选 >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品多篇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品多篇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精品多篇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粮食产量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还有耕地的逐年减少等。从生物学角度看,粮食生产的过程实质上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

2、大量施用化肥能够保证作物生长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需要,从而使粮食增产,同时却又造成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

3、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更多的作物也具有直接或间接固氮的本领,不仅可以提高这些作物的产量,还可以少施化肥,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培育作物新品种也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但杂交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而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来培育新品种,可以将其他生物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定向引入农作物中。

5、生物工程的特点是利用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在常温常压下生产产品,从而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6、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钠离子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7、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

8、当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和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二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结合水(与他物结合):细胞组成成分之一水自由水(游离状态):①溶剂②运输营养和废物③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反应无机物存在形式: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盐功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如离子平衡,酸碱度平衡)

构成:C、H、O、N等氨基酸(HNCHCOOH)R

脱水缩合折叠

氨基酸多肽蛋白质

功能: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份(如结构蛋白)

②催化(如酶)③运输(如血红蛋白)

蛋白质④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⑤免疫(如抗体)

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②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计算题归类:

有机物①m个氨基酸,一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1

②m个氨基酸,n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n

③氨基酸:mRNA:基因(DNA)=1:3:6

构成:C、H、O、N、P、等

DNA:质多

核酸五碳糖、磷酸、含N碱基核苷酸核酸

RNA:核多功能:遗传物质

构成:C、H、O单糖二糖多糖

糖类

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构成:C、H、O

脂肪:储能物质;有保温,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等功能

脂质分类磷脂:膜结构的重要成份固醇: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淀粉实验原理:颜色反应

化合物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苏丹Ⅳ双缩脲试剂碘液1

现象砖红色沉淀橘红色红色紫色蓝色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比较:

(1)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的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2)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1.2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2)18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3)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作为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高倍镜与低倍镜比较

高倍镜低倍镜物镜大小大小看到细胞的数目少多视野亮度暗亮视野范围小大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近远

(2)特别注意:

①换上高倍镜调整时,只用细准焦螺旋。

②换镜前,应将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

③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停下来。

三、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代表生物真核生物真核有多种细胞器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动物、大多数植物、真菌原核生物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仅有核糖体主要是肽聚糖构成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特点:流动性细胞膜糖类(少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功能:①控制物质进出

主动运输特点:选择透过性②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环境

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双层膜细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尔基体:①加工和运输蛋白质

②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③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内质网:①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胞细胞质细胞器②参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

③内接核膜,外接细胞膜,除此之外,单层膜还与核糖体、线粒体紧密相连

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一定的渗透压溶酶体: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吞噬并杀死浸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中心体: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无膜核膜细细胞核核仁

胞染色体DNA:主要遗传物质染色质蛋白质

1.3细胞的代谢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方式特点浓度载体能量

二、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物质

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特性:①高效性: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酶③多样性:与有机物(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相关,从而与新陈代谢的复杂性相统一。

功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①温度:具有某一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酶活性下降

②PH值:具有某一最适PH,高于或低于这一PH,酶活性下降

与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包括生物体内的全部化学反应,酶的缺乏将引起代谢紊乱

分子简式:A-P~P~P(注:“~”为高能磷酸键)ADP与ATP的相互转化:

与代谢的关系:ATP是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形成途径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动物:呼吸作用

ATP的利用:①运输物质②肌肉收缩③合成物质④生物发电⑤神经活动

三、生物新陈代谢的具体形式

无机物氧化化能合成作用:CO2+H2O能量(CH2O)+O2

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光能

总反应时:CO2+H2Ox(CH2O)+Ox2叶绿体

光合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吸收红光、蓝紫光作叶黄素黄色用场所:叶绿体色素叶绿素(3/4):叶绿素a蓝绿色吸收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

分布:类囊体的薄膜上

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及基质中

3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条件:光、色素、酶

光场所: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光

光反应H2O的光解:2H2O4[H]+O2

叶绿体

物质代谢光

合ATP的生成:ADP+PiATP酶能量代谢:光能转变为贮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基本过程条件:[H]、ATP、酶场所:基质中

暗反应:酶

CO2固定:CO2+C52C3物质代谢酶

C3的还原:C3+[H](CH2O)+C5ATPADP+Pi作能量代谢:ATP中活跃化学能转变成(CH2O)中稳定化学能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度②温度③CO2浓度④矿质元素⑤水分

应用:提高农作物糖类的合成量(①延长光照时间②提高光照强度③增加光照面积,合理密植④光照时,

增加CO2浓度⑤光照时,提高温度)

定义:生物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

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细第二、三阶段:线粒体

有氧条件:有O2、酶参与酶

呼吸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胞过程:葡萄糖[H]→ATP(少量)第一阶段酶丙酮酸呼[H]→ATP(少量)

酶第二阶段吸O2CO2第三阶段酶↓→ATP(大量)H2O

定义:生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细场所:细胞质基质

无氧条件:无O2参与,有酶的参与呼吸酶

胞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植物)酶

C6H12O62C3H6O3+能量(动物,少数植物)呼酶

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H]+ATP(少量)酶

吸②2丙酮酸+[H]2C2H5OH+2CO2酶2C3H6O3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意义:

①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生物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区别比较项目光合作用

代谢类型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实质场所条件合成作用(或同化作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叶绿体(真核)只在光下进行细胞呼吸分解作用(异化作用)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化学能转变成热能、ATP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联系:(1)物质方面(2)能量方面1.4细胞的增殖一、细胞周期:

1、定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理解: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他们就没有周期性。

②生物体有细胞周期额细胞有:受精卵、干细胞、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等。

③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和已分化的细胞没有周期性。

④每个细胞周期必须以分裂间期为起点。

⑤不同生物其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同。

二、细胞增殖

1、方式:①有丝分裂:生物界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

②无丝分裂: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

③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进行。

2、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细胞周期间期分裂期前期中期特点DNA复制,蛋白质合成两核失,两体现染色质变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数变化2N2N2NDNA数目变化2N→4N4N4N为分裂期做准备条件有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维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意义

后期末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两核现,两体失染色体变成染色质4N2N4N2N(注:核指核膜与核仁;体指染色体与纺锤体)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比较植物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割方式不同)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各个时期的细胞补充:

染色体数4Nba→b的变化原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2Na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时期间期前中后末

DNA含量4Ndec→d的变化原因:DNA分子的复制

e→f的变化原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形2Nc成染色体,平均分配至子细胞

时期间期前中后末

染色单体数

4N染色单体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2N

时期间期前中后末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套基因。如植物的组织培养

癌症的预防:避免接受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护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习惯。

癌细胞的特点:①不受有机体控制②连续分裂,恶性循环

衰老细胞的特点:①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慢②某些酶的活性降低③色素逐渐积累④呼吸减慢⑤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精子形成过程

特点染色体数变化DNA的变化2a→4a4a4a4a4a→2a2a2a2aaa

凌乱分散在细胞内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点断裂,移向两极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NN2NNN

二、卵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7

间期(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或DNA复制,相关蛋白质合成)2N第前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2N初期一级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2N次精分母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N2N→N裂细胞减数第分二裂次过分次级精母程裂细胞精细胞期变形精子

相同点: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相同

(1)细胞质分裂不均匀,导致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体积大)第一次分裂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第一极体(体积小)不同点一个卵细胞(体积大)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

第二极体(体积小)(2)卵细胞没有变形过程,仍保留大量细胞质,不能自由运动。

三、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父本(2N)精子(N)受精卵(2N)母本(2N)卵子(N)意义:(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子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

(2)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对基因重组有重要意义。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菌落表面光滑实验材料

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表面粗糙

S型细菌注入小鼠死亡

R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活体实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R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S型菌多糖培养只有R型菌

S型菌蛋白质培养只有R型菌

离体实验

R型菌+S型菌DNA培养有R型菌和S型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或多糖)S型菌DNA和DNA酶培养只有R型菌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NA(在中央):含P,不含S头部

T2噬菌体(细菌病毒)蛋白质外壳

实验材料尾部:蛋白质含S,几乎不含P大肠杆菌(一种细菌)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搅拌上清液(菌外液体):放射性高(含大量35S)A:与大肠杆菌混合离心沉淀物(主要是菌体):放射性低(几乎不含35S)裂↓解

释放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

新噬菌体中无原噬菌体的蛋白质

被P标记的噬菌体搅拌上清液(菌外液体):放射性低(几乎不含P)B:与大肠杆菌混合离心沉淀物(主要是菌体):放射性高(含大量32P)裂↓解

32

释放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P↓

新噬菌体中含有原噬菌体的DNA

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磷酸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

多个含N碱基(A、G、C、T)

多脱氧核苷酸链2条

结构外侧:磷酸脱氧核糖磷酸1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内侧:含N碱基(A=T,C=G)

1个DNA分子

解旋

复制2条母链(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原料)

(细胞核)

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均含一条母链和一条新链)

三、基因的表达

(模板)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段)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原料)(细胞核)

mRNA

翻译细胞质中的氨基酸(原料)(核糖体)

蛋白质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附:碱基配对DNA:AGCT||||

mRNA:UCGA

mRNA的每三个相邻碱基(1个密码子)决定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四、中心法则

3232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及符号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结合的过程。

自交:专指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侧交:杂交第一代与纯隐性个体相交。如Aa×aa

相对性状:①同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表现类型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符号:

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

×:自交♀:母本♂:父本×:杂交○

二、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

现象:分离定律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基因型之比是1:2:1;自由组合定律是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本质:分离定律是揭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自由组合定律是揭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前者分离,后者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定律子代表现型与亲代基因型的关系

子代表现型比亲代基因型3:11:19:3:3:11:1:1:13:3:1:1Aa×AaAa×aa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四、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①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相对性状易区分)

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

五、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环境条件性状(控制)

六、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常染色体:22对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性染色体:1对男性:XY女性:XX

XY型性别决定:

P♂(22对+XY)×♀(22对+XX)配子(22条+X)(22条+Y)(22条+X)

子代22对+XX(女)22对+XY(男)

伴性遗传判断规律:

1、Xa致病:①男患大于女患②女患男必患(母患儿必患,女患父必患)③交叉遗传2、Y致病:男性都患病,女性都正常X:红绿色盲,血友病XA:抗维生素D佝偻病常见遗传病Y:人外耳道多毛症致病基因及实例a:白化病,尿病A:多指,并指

2.4生物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内遗传物质未变变异基因重组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四分体时期后期

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

12

a

无新基因出现,但出现新性状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二、基因突变

替换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NA分子的碱基增添基因突变(基因结构的改变)

缺失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比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正常异常DNAGAAGTACTTCAT变化

mRNAGAAGUA

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a1③不定向性Aa2④大多有害a3⑤自然状态下频率低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外因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基因突变的原因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内因:DNA复制时发生的错误三、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非整倍性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数目变异:

整倍性变异(染色体组增加或减少)一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二倍体:含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诱导,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四、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公众在以下五个方面发生争论

①是否实质性等同

②是否出现滞后效应③是否出现新的过敏原

④营养成分是否发生改变⑤是否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2.5人类遗传病

显性遗传(A):并指、多指、抗Vd佝偻病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病隐性遗传(a):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常染色体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XY综合征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参与研究的国家:美、英、德、日、法、中

主要工作:测定人类基因组(共24条染色体)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22常染色体+X+Y》

意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上的进展,对于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进一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细胞的生长、分化与个体发育的机制,以及生物的进化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2.6生物的进化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原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例如:

变异1自然选择变异类型1新种1

原料地理隔离基因频率定性改变生殖隔离

变异2自然选择变异类型2新种2

二: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③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自然选择)

3、由于变异的多向性①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①②③)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②基因的多样性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达尔文实验:※对照课本P46(必修发现过程詹森的实验:

3)看实验图及结论生长素的发现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生长素的命名者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幼芽等植物的弯曲部位:尖端的下部

激素调节运输:是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

运输。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低浓度促进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其他植物激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促进器官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举例说出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必修三P55资料分析)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的传导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电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神经递质

刺激前(内负外正)刺激后(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中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一般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调控6、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二、激素调节

1、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斯他林和贝利斯命名(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来源和去路:食物中的糖(消化吸收)→血糖肝糖原(分解)→0.8~1.2g/L非糖物质(转化)→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较比较项产生的来源作用胰岛素胰岛B细胞降血糖→(氧化分解)CO2+H2O+能量

→(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升血糖血糖调节的过程:a:血糖↑→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同时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结↓果

体内血糖含量降至正常水平b:血糖↓→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同时胰岛B细胞释放的胰岛素↓结↓果

体内血糖含量升至正常水平(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释放作用释放作用释放

下丘脑TRH垂体TSH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反馈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高效b通过体液运输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四、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2)某些人给猪饲喂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瘦肉率。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多细胞生物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意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概念:通过一定的调节,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1)体温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

寒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炎热: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产热减少;

(2)水盐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产生的中枢:大脑皮层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饮水多缺水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少多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提高重吸收水量减少增加排尿量增加减少

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楚功能(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三道防线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体液免疫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等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发生在细胞外液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T细胞呈递抗原

3.5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光:决定生物生存、植物分布、生理、动物繁殖、生活习性等

非生物温度:影响生物分布、生长发育生因素水:决定生物生存、影响生物生长、发育

态因生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物素因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生物初级消费者

成分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结构三级消费者

食物链、食物网:(1)只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无分解者(2)同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定义: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起点:指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去向:①呼吸作用散失②自身生命活动③流向分解者④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功能能量传递效率:10~20%

分解者(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生态表示方式:能量金字塔

系定义: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1)反复循环(2)全球性统特点:

物质循环C循环在自然界中的形式:C2O、碳酸盐等在生物群落中的形式:有机物

循环形式:C2O

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环境生物群落C2O呼吸作用有机物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动力;物质载体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化学防治

(2)控制有害动物生物防止

机械防止

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与抵抗力存在相反关系

附:区别种群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种生物eg: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群落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全部生物eg: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eg:一个池塘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现状:(1)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改善

人口增长对(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生态环境的影响(3)目前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如何调节人口与环境的关系:(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

减;

种类: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旅游观赏等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调节功能的

潜在价值:目前对其功能人们尚不清楚的特点:(1)物种丰富(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3)经济物种丰富(4)生态系统多样

多样性的概况面临威胁表现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三

第1-3章复习要点

1. 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 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 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5.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3.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4.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15.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18.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19.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20.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第4章复习要点

1. 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 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 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 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 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 糖代谢的途径多糖分为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第5章复习要点

1. 眼球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2.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 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突触递质的释放为单向的

4. 脊髓的功能反射,传导脑的高级功能条件反射

5.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

6. 列举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生长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

7. 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分别是机体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吞噬作用,特异性免疫

8. 顶端优势的原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顶芽优先生长

9. 生长素的化学名称吲哚乙酸

10.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培育无籽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 自主神经也叫什么,作用是什么植物性神经;调节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

12. 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反射在时间上的结合,即强化

13.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形式生物电

14. 听觉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蜗;前庭器

15. 甲状腺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6. 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负反馈

17. 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种疫苗

18. 生长素的作用

19. 胚芽鞘向光性生长的原因

20. 听觉形成的过程

第6章复习要点

1.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2.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3.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4.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5.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质粒

6.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8. 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9.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10.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第7章复习要点

1.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2. 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4.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5.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6.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7.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不可逆

8.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无菌,温度,pH值,光照

9. 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0.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1.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 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3.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4. 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6. 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7. 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8.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第9-10章复习要点

1.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 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 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 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 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6. 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gzzj/gongzuojingxuan/z9505q.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