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班主任工作总结 >

班主任进行工作总结多篇

班主任进行工作总结多篇

班主任进行工作总结多篇

【第1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

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生:好!

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

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朵小花越开越艳而辛勤耕耘……

【第2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第3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工作总结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同时要讲究用科学的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表率

加里宁说过:“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的监督。”因此,教师的纪律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因此,我能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凡是学校布置的任务、工作,班主任要不折不扣、高质量按时完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给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二、要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好班干部,班主任就不会脱离学生,不会孤军作战。因此,我就选思想好的、学习较优秀的、群众基础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工作。然后对他们进行具体的分工,让他们明确他们具体的职责,并教给他们工作方法,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工作。同时利用班干部,开展兵管兵、兵教兵的活动。还有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干部更多地同学生接触,多了解学生。平时多同他们谈心,更加严格些要求他们,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应该带好头,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三、班主任要真心实意的关爱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班主任不要以老师自居,动辄就训斥、挖苦、讽刺学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师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班主任爱护班级,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学生必然会真情相报。

四、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不放松任何一个时间,不放松任何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持之以恒,就是顽石般的学生,也会终有感召转化的一天。

五、要把握好“严”与“松”的度

班主任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制定严格、细致的班级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进步、收获。让学生在民主有度、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以上是我个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也希望借这次交流机会向大家学习,使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第4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工作总结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第5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班主任工作总结_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第6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第7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

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生:好!

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

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朵小花越开越艳而辛勤耕耘……

【第8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范文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

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生:好!

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

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朵小花越开越艳而辛勤耕耘……

【第9篇】班主任工作总结: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范文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第10篇】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的班主任总结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的班主任总结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来造就一个'创造之人'。小学思品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学,实施创造教育是大势之趋、刻不容缓。于是我在重视继承思品课传统的同时,注意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进行了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的教改实验的探索。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一堂课总离不开开课、行课、结束三大环节。结合思品课明理、激情、导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课中安排新课引入、学文明理、指导行为、总结谈话四大环节。在教学中又注意了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导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课堂。

教学中通过采用配乐、角色朗读、质疑、谜语、儿歌、启发谈话等生动的形式,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讲信用》一课中,我在开始设置了一请故事大王来讲故事的情节,学生情绪高涨。可急转直下,故事大王失约未来,师生一阵失望。就在这一起一伏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讲信用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为后面的学习铺下了感情基础。

b:以情载理,情理交融。

思品课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内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导行、启迪良知。教学中我总是注意把握好'学文明理'这一重头戏,以激情作为载体,紧扣教材,突出学科性,讲究准确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实效性,丝丝如扣进行分析,以情载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对于李芳错误这一部分,我紧紧抓住其心情变化为线索,带领学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错误的思想基础,紧接着扣住李芳的内心活动要学生设身处地体验李芳的内心情感及思想活动,最后泻染李芳承认错误后受到大家的赞扬的情景。学生边分析、边体会,最终发出了'承认错误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结论,真可谓水到渠成,至今还今学生记忆犹新。

c:以情导行,深化情感。

思品课中学文是手段,激情是载体,导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导行这一'落脚点'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除了考虑课堂情感的延续处,感情的内化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视。因此,我总是顺势而为,重视导行与学文的有机衔接,充分重视每个具体事例(包括想和做练习)的情景性,层次性以及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来调动学生情感,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去思考、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隐瞒错误》教学中,学生对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有一定认识后,我考虑补充了如何对待同学错误的练习,同样把它设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铺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怎样才能做到不隐瞒错误这一正确观点。

d:表达激励,结束全文。

对全文的总结既是一堂完整好课的需要,更是思品课学生道德观念确认的需要。'化龙点睛'的结束语不仅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且能因势利导,表达教师的激励、期待和良好祝愿,它同时是指导行为的有效方式。在《讲信用》一文结束时,我回扣开题,让学生再资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错误,概述巩固了观点,提出希望。我的结束是这样的:

师:老师希望你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做讲信用的好孩子,长大成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吗?

生:好!

师:你们答应老师就该怎样做?

生:讲信用!(指:课题板书)

师:好!老师相信你们。

三言二语,言简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和信任。'激励是创造的灵魂',这样的课堂结束语才具有其深层次的力度。

2、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在创造性思维的大家庭中,发散思维可谓是天之骄子,因为人们大部创造性设想都是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在思品教学中,注意'抓纲务本',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处理好文内、文外的联想分析,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点。例如《不隐瞒错误》一课中,在处理教材'李芳回到家里,心情乱极了'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请同学们帮李芳分析一下,此时她可能面临着哪几种选择,后果怎样?'一石激直千层浪,学生兴趣高涨,展开了思维的翅膀,这为后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确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为学生提供'创造大舞台'。

善于发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取得最进的支撑点,是创造活动取得成功的艺术。和谐、宽松、信息畅通、恰如其分的奖励,尤其是富于挑战的环境,对创造最为有利。基于这样的考虑,结合我校中高段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导行这一环节作为学生喜欢的'辩析讨论会'的形式出现,一改过去教师把持课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

由'小主持人'带领同学们运用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形成能力。而作为小主持人,本身的荣誉、锻炼的机会、竞争的动力,都促使学生尽其所能,在教师的点拨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特别是讨论会中的'创造天地栏目',学生自由地通过朗诵、表演、讨论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思品课创造教育的实施上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课中实施创造教育'这一小小的实验课题是在学校'培养创造志趣和能力为特色的小学教育整改实验'成果大树上结出的一朵小花,实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愿为这朵小花越开越艳而辛勤耕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banzhuren/d5g9yr.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