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学心得体会 >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多篇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多篇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多篇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1

我在很多书籍论文中看到关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面都提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视听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比如讲解高年级数学中的速度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个动画——兄弟二人上学。一播放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被吸引过来。这个动画是这样的:哥哥跟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400米,弟弟一分钟走100米,弟弟已经开始在走了,走了10分钟以后哥哥才开始出发去学校,哥哥一分钟走120米。这时让大家大胆想象是谁先到学校。”

通过动画这个桥梁,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使学生觉得课堂压抑、乏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教师跟学生达到了充分的互动,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人机交互程序。当学生正确解答结果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卡通人物并且还伴有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给以提示、帮助,使其重新获取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同时,经常地使用生动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馈,还有利于增强刺激强度,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2

9月21日至23日有幸参加20xx年省“名师团送培”连云港市“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的专题培训。在开幕式时,臧雷局长的讲话让我感触很深,臧局长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对教育的认识:教育要有温度,心中装着学生;教育要有高度,眼界高,关注孩子的未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要有厚度,用人文、学科通识的知识,认识儿童的知识;教育要有韧度,教师要坚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教育要有美度,有语言美等我感触最深的是教育要有温度,作为教师要心中装着学生,想学生所想,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学好你的`课,首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接着聆听了金海清局长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的专题讲座,金局长的讲座精彩纷呈,让参会的教师感觉欲罢不能。金局长从核心素养的要义、深度学习的课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他把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比喻成驾校的考试,交规相当于知识,移库相当于技能,路考相当于能力,礼貌行车和安全驾驶相当于素养。这个比喻贴切的阐述了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深度的课改是指向深度的学习,是深入学科本质的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度的学习,是促进学生持续建构的学习。他告诫我们:教师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不能只会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接着听了两节示范课。戚颖老师执教的《我们身体上的尺》,在课中戚老师从几个方面体现深度教学的策略。以问题为核心,促进学生思考的过程。如,她在讲完老鼠剪了猫的胡须,猫被卡在墙洞里的故事后,说明胡须是猫身体的尺,提问:你知道我们人身上有哪些身体上的尺吗?使学生思考人身上有哪些尺。在学生应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实际的物体后提问:你们在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这些提问让学生加深了思考的深度。以操作为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感悟。她在课中安排了测量自己的身体尺,测量一米有几搾、几脚、几步,实际测量。这些活动的设计体现了操作活动的深度。戚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体验,既有学生个体的思考,也有学生整体的讨论、思考,把独有的知识转化为公有的知识。许冰彬老师通过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活动,让学生非常深刻的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很好的诠释了深度教学的含义。

南通名师王蓓蓓老师的课让我感到真不愧是名师,她的课亮点太多,我就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她的课体现了展示的深度,在活动一外形美展示活动中,学生展示了用圆规画圆、用圆形胶带画圆、用线画圆等方法,其中用线画圆,线分为普通的棉线和皮筋,学生在用皮筋画圆时出现了画不圆的情况,让学生从中感受圆的半径不变才能画出圆;她的课体现了活动的深入,在活动二中,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发现圆的半径、直径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活动时间充足,活动非常深入;她的课体现了讨论的深入。学生讨论找圆心的方法比较热烈,有用找几条线段那条长的方法,有用任意两条线段相交找交点的方法,有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的方法,学生的讨论非常深入。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3

陈本帅老师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近十年,对北京地区的中高考物理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着丰富的一对一教学经验,能准确把握考试方向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尽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

如何做好一对一家教的两点教学心得

一、因材施教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不同年级、不同体性、不同时段的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层次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住学生的自身特点及其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量身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可将教师自己的多年所学,一成不变的教授给每一位学生。“一招行天下”的思想,在一对一家教中尤为大忌。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做题,不如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做题的方法,更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北京地区的中学物理除现在的高三外,都已采用新课程教材,在知识体系上虽与旧教材只有几点出入,但对学生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应该如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呢?

1、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中下

足功夫: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在“知识”上留有余地,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2、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方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从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启发引导下,使学生相对独立地解决问题,这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科学方法要多次讲解、多次运用,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并能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家教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而思,与家教老师;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在家里,与父母。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上的“集思广益”。同时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既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又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增加学习的目的性、能动性。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4

最近粗略地学习了《小学数学发展性教学研究》一书,现在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发展性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发展性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重视再现知识过程。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一些体验。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5

一、严格要求,培养良好习惯

一年级知识讲授内容不太多,关键是养成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应重点抓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杜晓夏老师的《垂直和平衡》就创设一个学生非常直观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这一直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小数除以整数》时,老师以自己逛商店买蛋糕入手,引导学生去找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如杜老师的《垂直和平衡》中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中认识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3、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为我的课堂教学增加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我会将学到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6

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

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

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心得篇7

根据学校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的部署,要求各教师按照相应的学科,在网上观看优质教育资源教学录像,观看后,要进行参加研讨评论。近期,我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观看了吕老师上的《百分数的应用》这堂课,觉得非常精彩,非常成功,我看了这堂课后受益颇多,感受特深:

(1)吕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引入新知,再根据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展开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数学起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吕老师在传授新课时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百分数并加以理解,还通过百分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在整堂课学习活动中,老师自始至终从不包办、插手、干预学生的学习,只起到了引领、启发、共同探究的作用。

(3)吕老师在设计课堂训练时,非常灵巧,从多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新知,让知识的运用得到了延伸,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教师通过巧妙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达到了知识与道德,数学与方法,巩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xuexinde/1409n0.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