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方案 >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多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021 篇一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然后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教材先呈现“56÷8”的计算思路,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在主题图 “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乘法口决求商的计算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CAI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引导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打气球:小朋友们,奥运福娃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气球,你们看,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不过,这些彩色气球背着卡片太重了,你们帮帮它们,让这些气球高飞吗?

30÷6 18÷3 15÷3 25÷5 24÷6

36÷6 12÷3 20÷5 18÷3 9÷3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 二( )十八 ( )七二十八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为学习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情境激趣:

1、奥运福娃想知道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CAI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3、小组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56面旗,要挂成8行。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了49颗星,要分成7个小组。

③第三小组的同学带来27个彩球,每9个要摆成一行。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①平均每行挂几面?

②平均每组分几颗?

③可以摆几行?

5、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六一节环境布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1画面。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可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列出算式:56÷8=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56÷8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教师指名说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平均每行挂7面。

(教师板书:56÷8=7 七八五十六 )

(2)变换上题中的条件:要是挂成7行呢?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56÷7=8 )

(3)课件出示第48页的主题图

怎样解决平均分几颗和可以摆几行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完成。

①先独立思考,分别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②再在小组中交流解答的过程,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③分小组在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板书:

49÷7 = 7 27÷9 = 3

(4)归纳小结

除数是7、8、9的除法怎样计算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生共同回顾7、8、9的乘法口诀。

可以是师生同背,也可以开展口诀接龙的游戏。

(5)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四)巩固练习

(1)动力火车(比赛,看哪组火车开得快?)

奥运福娃带我们去做动力火车啦,他们邀请我们去美丽的森林了,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2)小鸟找家

火车带我们来到了环境优美的大森林,奥运娃娃说“你们看,鸟儿们在等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新家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鸟吗?”

先学生独立计算,再连线,然后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喜欢成功的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3)乘除法的联系(例1后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4)猴子摘桃(练习十一第1题)。

奥运娃娃说,又大又美的仙桃长得多好啊,我们来意个摘桃比赛吧!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开展比赛,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教师指两名学生说一说某道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两大组交还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5)小兔过河(练习十一第2题)。奥运娃娃请我们玩“小兔过河”的游戏。

3只小兔子想过河采蘑菇,可是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一张张的荷叶,荷叶上有很多除法算式,每只小兔只有自己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张荷叶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你们能帮助小兔过河采到蘑菇吗?

每小组中3人来帮小兔子过河采蘑菇,1人当评判员,进行游戏活动,看谁先采到河对岸的蘑菇。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游戏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完成得小组可交换角色重新游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机械的练习,采取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习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6)拓展题:动动你的小脑筋

奥运娃娃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助他吗?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设计意图: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还觉得有困难?

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协助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疏理讲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习策略,明确下阶段学习方向。)

七、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 56÷8 = 7 56÷7 = 8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平均每组分几颗?49÷7 = 7 口诀:(七)七四十九

可以摆几行? 27÷9 = 3 口诀:(三)就二十七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二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大家都认识潘老师,你们一定不知道潘老师还会变魔术吧。不信,你们看,老师可以用手中的这张纸变一个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你认识吗?

师: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一个角。

生:像国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师:周末了,同学们都喜欢去游乐园吧,今天潘老师就带大家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能根据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找一找,图中哪里有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课件演示:去掉背景图后所显示大小不同的角。)它们长得一样吗?你们能根据它的特点分分类吗?

1、给“角”分类。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具卡片,先独立思考,你按什么标准分类?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1)分成两类:一类是直角,一类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类:直角分一类,比直角小为一类,比直角大的可以为一类。

师:这样分更细致一些,我们发现不是直角的角里,有比直角大的角,也有比直角小的角,大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1号角和3号角就比直角大?而4号角和5号角就比直角小呢?

师:嗯,如果这些角比较接近直角,开口的大小和直角很相近,我们看不出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验证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和所量的角的顶点对齐,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这样就可以比较这个角的开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称。

师:在这三类角中,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实其他两类也是叫的兄弟,一个是直角的弟弟,一个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说4号角和5号角是直角的弟弟吗?(比直角小)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锐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今天我们就老学习锐角和钝角。(板书课题)

师:角家族我们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

师:那么给这3个兄弟排排队吧,谁是老大,谁是老二,谁是老三?(板书:钝角>直角>锐角)

现在老师提两个问题,我敢谁第一问题,提出后,所有人的小手都能举起来,而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后,举起小手的就会寥寥无几了。信不信?

第1个问题:什么样的角水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第2个问题:用什么办法开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或钝角?

师:(得出结论)和直角比,开口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来,但开口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我们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来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找到好办法了,我们在来用一用,看看我们的高招灵不灵。(课件出示几个不用的角,请同学来判断)

教师出示两张实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较接近直角的。请同学们到前面来验证。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难不倒大家,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这倒题。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藏在游乐园里,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哪里见到了角,是什么角?

很好,其实数学知识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等待大家去发现。

4画“角”。

师:既然我们认识了锐角和钝角,想不想画一画,那谁来说一说,你想怎么画一个锐角或钝角呢?(先画`````后画`````)(课件出示画法,请学生来画)

师:你能试着画一个尽可能小的锐角和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吗?

三、教画人物简笔画

师:角在美术中也有妙处!在美术中有一种画叫人物简笔画,它是非常简单的图形拼摆起来表示人物的一些简单动作,像这样用圆表示头部,用线段表示身体,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师:请同学试着创造,用我们学会的角来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创造出那些姿势。(学生作品展示)

四、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四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兴趣。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精选数学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

(学生数,并回答:“30个”)

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

(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

生:“想。”

三、新授

1、初次接触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

(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

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

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29人”)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

(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

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

(学生展示)

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说:“我是将衣服分成了羽绒服、裤子、裙子三类,其中裤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绒服三件。合计十一件。”)

教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学生回答,即使发星)

教师:“我替小丽谢谢大家了,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看看我们的得分情况,我们也进行一个统计。(师生合作完成战绩统计表)

教师:“现在本节课小擂主已经产生,他们是几组?”

(学生回答,奖发金星)

教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书橱、书包。做一个会做事的好学生,好不好?”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例文 篇六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标记把吃的和玩的分类。会说“--是吃的,--是玩的。”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玩具:玩具车、娃娃等

2、吃的:苹果、香蕉、橘子、果冻、酸奶、饼干

活动过程:

一、吃吃玩玩

宝宝们,你们看,妈妈在我们的旁边给宝宝们准备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问:你刚才赶什么了?(学说--是吃的,--是玩的)

二、学习分类

现在妈妈想请宝宝们帮我一个忙,好吗?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东西。你们看妈妈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东西,请宝宝把这些吃的和玩的东西分开来。把吃的给嘴巴吃,把玩的给小手玩。(幼儿分类)

宝宝门很快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让妈妈来检查一下,看宝宝们分的饿好不好。(如果有错,就请大家一起纠正)

三、活动结束

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把吃的和玩的东西都分开来了。做饭的阿姨今天也给宝宝们准备了好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文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

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精选数学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三)

58-(14+6)

=58-20

=38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学生已经学会直接比较长短与高矮,对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用(文具盒、铅笔等)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经验。而数学中的标准长度单位,是学生最早接触的计量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因此,本课作为计量单位的起始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发现学生在尺子上或测量物体时,都有接触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也知道用尺可以测量物体,但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不清晰。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有长度单位,不知道怎么用长度单位,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来测量……那么本课怎样让学生对以上这些理解清晰,体现其“起始课”的特质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一方面,我们该如何让学生体会“厘米”这个单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怎样认识厘米,又怎样将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米、分米、毫米、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学习中去。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对以上的理解与思考,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明白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厘米”的重要性,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进行测量,会画规定长度的线段,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落实课程标准: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采取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活动探究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本节起始课的作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第一环节:课前敏悟,引入新知(敏悟单见附件2)

比较一:

小红

小丽 小红比小丽多2个

引出“单位”,

小强 体会单位的重

小明 小强比小明少3颗要性。

比较二:

小朋友的身高差,该用什么单位表示?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并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课中敏学,掌握新知

这个环节我分四个层次进行展开。

1、认识尺子

尺子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重要工具。首先我出示一把特殊的尺子(尺子上什么都没有),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看老师出示的尺子缺了什么,通过复原尺子,使学生更好的找出尺子的组成部分:刻度线,数和单位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认识1厘米是本节课最为核心的内容,教学时首先明确告诉学生,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这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每相邻两个数(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长1厘米,这样学生对1厘米的长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然后通过①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在刻度尺上(直尺、三角尺等)比划1厘米,有一个形象的直观感受,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②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棱长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慢慢抽出;③直接比划1厘米的长;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厘米的物体。四个环节的操作,让学生的体验活动走向深刻,积累1厘米长度的量感经验,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学到这儿,我让学生回顾认识1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并尝试小结。这个环节层层递进,既突出了重点,又逐步分散了难点,为其过程与方法迁移、渗透到后续学习中做好铺垫。

3、认识几厘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1厘米。那么刻度0~刻度2是几厘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2个“1厘米”就是2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2厘米吗?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找一找4厘米、5厘米。并反问刻度6到刻度10是几厘米?为什么?在层层追问中明白“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变迁,渗透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测量实物

(1)量一量

首先学生自主观察书本小刀图,判断其长度,并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归纳总结出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即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或线段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主要是想抓住课堂的生成,及时发现一些错误的量法,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比老师的直接讲授要更有价值。

接着,让学生应用探索出的测量方法,独立测量书本中出示的线段,和身边的任一物体,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2)画一画

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第51页画一画内容,明确画特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即一般从0画起,画到几就是几厘米(和刚才测量的方法基本一致)。并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进行巩固。教师要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三环节:课后应用,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础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2、3两题。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初步渗透估测意识。

第二层次:提高练习。

1、估测:

(1)开展“火眼金睛”活动,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食指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子。

(2)利用身上的尺先估计自己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文具盒的长,再用尺子量一量,进一步巩固验证估测的能力。

这个环节,学生在反复的估测、实测中,逐步修正他们的估测策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长度观念。

2、回顾学生比高矮的情形,用厘米表示他们相差的高度。前后呼应,体现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断尺量小刀

结合书本内容,我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像这样一把断尺能测量小刀的长度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其实是测量方法的一个升华,虽然没有了0刻度,但我们通过“认几厘米的方法”也可以判断出小刀的长度。设计本题旨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三层次:拓展练习。

厘米可以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线段长度,如果测量学校操场的长,你觉得用厘米做单位合适吗?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评价学生

在这节课结束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厘米的认识过程,并告诉学生,以后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继续认识其他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凸显了起始课的内在意义。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及时回忆、总结本课知识,并进行自我评价。

认识厘米

单位

长度单位 1厘米

整节课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加强直观操作,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让认识厘米的过程与方法在后续学习中得到迁移生长,使数学学习变得更简约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fangan/vmj85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