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方案 >

教案教学反思(多篇)

教案教学反思(多篇)

教案教学反思(多篇)

教学反思 篇一

对于我来说,虽然从教已经18年,但如果不是来到二小,不是因为“教有特色,悟有所获”这次教研活动,都很少想过自己有什么教学特色。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学方式,从整体上看,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凝结和独特的创造。”要按这个标准,我自己应该没有什么特色。如果有,也只能是特色的一点“萌芽”。现在,我只能将这些萌芽展现给大家,望各位不吝指正。

一、等一等,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教学中,我深信一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拉近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我是一个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师,能和他们融洽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友好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那么,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往往更偏爱那些聪明伶俐,回答问题流畅,善于表达的学生,会自然流露出对他们的赞赏。而那些反应缓慢,暂时思考不全面、容易出问题的的学生,则“怠慢”处置。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热情。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或偏爱或怠慢的行为,就会导致教育的失误。教学中,我能非常耐心,对暂时回答不上问题的同学,让大家稍稍“等一等”,给他们思考、迟疑、犹豫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得到大家的掌声。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露微笑,培养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有一次,一位女生去我们班让我们班报送2名楼梯执勤学生,我在班里问了一下,谁愿意去,唰,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说老师我去我去我,这位外班女生微笑着惊讶地说,老师,您们班学生好热情啊,我听到下面有学生小声说:“咱们数学老师人好,所以大家才争着去。”我听了心里挺舒服的。

能落得学生“人好”的评价,这是我的荣幸。我想,这与我在课堂上敢于露出笑容有关。教师在课堂上的笑有很多,赞许的笑让孩子们更加认真专心;神秘的笑激起探索求知的欲望;无奈的苦笑让他们知道自己错了,帮助他们辨明

思考的方向。更重要的,笑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敢想敢说,课堂活而不乱,我想,这是最重要的。

三、定目标,铸造人生理想的灯塔

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相信“心想事成”这个成语,所谓“想”,其实就是人内心的目标,一个人没有目标,就不可能有达成目标。教学中,我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让每个学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在班级里公开展示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追求目标的动力,而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人生的态度,神奇教练“米卢”先生帽子上有一行字,“态度决定一切”。教学中,我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为学习成绩提高供应源源不断的动力,为孩子一生点亮自己的导航灯塔。

四、用激情,感染和调动每一位学生

我很尊崇的一位长者,曾对我说过,课堂上,教师有十分劲,学生只能有八分劲,教师有八分劲,学生只能有六分劲,教师有

六分劲,学生只能有四分劲了。我在课堂上始终是充满激情,信心十足的,我用我的激情调动学生的情绪,我相信情绪是会传染的,现代心理学表明,情绪是会传染的,我的自信、我的激情如能深深印到学生心中,让每一个学生面对学习工作充满乐观、自信、激情。那将是我作为教师最感到开心的收获。

我在课堂中的体会:教师的激情,从外在来说,就是要声音洪亮,目光有神,姿态坚定有力。从内在来说,就是对教材钻研透彻,知道每节课重点、难点所在,时刻把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处于学会知识的临界点的那一刻高度兴奋,用自己的兴奋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达到高度的紧张和兴奋,然后在“恍然大悟”的喜悦中,顺利越过知识的门槛。我最喜欢看孩子们紧张思考的专注和学会知识后的喜悦,觉得这是自己激情的回报,是数学课堂上最大的乐趣。

我的特色“萌芽”大致就是以上四点。进入二小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有这么多优秀的同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听你们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学习,自觉地不断壮大、彰显自己的特色,让这些“萌芽”长成大树,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有特色的优秀教师。

关于教学反思 篇二

1、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集体备课显得特别重要。集体备课重在集体的交流和研讨,这是提高备课质量、节省时间的最好的方法。我们要确实做到个人自备——集体交流——个人整理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次备课都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同时强调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制作课件,让师生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2、新课程提倡开发课程资源和活用教材,但是开发课程资源不能冷落教材。四个省份的课改实验区唯一政治教材统一采用人教版,所以在重视教材的前提下用好教材,学会拓展教材,但是不能过早、过多和无限地补充教学内容。

3、活动设计中,要从新的教材观、学生观出发,并且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遵循相应的科学性、操作性、开放性等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使活动课更具有实效性。

4、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不确定因素将大大增加,这对我们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形成严峻挑战。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教书匠”,更要做新课程的“研究员”。我们要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地更新观念,主动、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之中,与时俱进,才能走在课程改革的前例。

教学反思 篇三

《找规律》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物体周期排列中的规律,并进行应用。周期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生活现象中隐含的规律。学生对实际生活里的原型比较熟悉,容易发现相应的规律,因而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有利于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找规律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找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形成对规律的自主认识和体验。新课标指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依据这一思想,在新授中,我首先设计的是让学生解决第十五盆花的颜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在处理“试一试”,解决灯笼问题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通过组织看书比较,逐步优化方法,最终得到结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问题,比较实用、简便。到解决彩旗问题,让学生都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明确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余数的对应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己获得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习不是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

反思今天这节课,除了尽量体现学生为主的情况下,在导入的设计上,有层次,有对比(有规律与无规律的对比)。先让学生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的图片,感知生活中蕴含数学规律,有规律才彰显美。然后学生对比两种元旦节日会场设计方案,一种有规律,一种没有规律,通过对比,学生初步感知周期排列的规律。这样做既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也使教学难点得以淡化,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规律。

在学生找规律回答问题时,我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的表述。当第一个学生说出〈WWW.〉盆花的摆放规律后,我相机板书出来,并要求下面再说的同学要像第一位同学一样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学生组织语言上,板书也起到一个规范、引导的作用。在提问时,我也很注重自身语言的规范、严谨。在让学生探索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时,我在提问时,我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更加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一个思考的过程,我改进了以往所用的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并在学生独立思考时,留给足够的时间。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宝贵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的宝贵而剥夺学生该有的时间,

一定要让学生都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分析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计算策略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这样做虽然使学生明确了计算策略的使用方法,但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尽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有效”。

在做练一练第1、2题时,因为是图文应用题,所以在学生读题时,应是既读文又读图,不应只关注文字叙述。

在优化策略时,处理的有些太快了,应将节奏放缓些,让学生来争议哪种方法最好,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学生对问题探讨的更深入,记忆更深刻。

总之,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展示的舞台。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反思总结 篇四

这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学期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化生活,所以我希望在这节课里让高2的同学体会到文化其实无处不在,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内容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案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个观点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去,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身边校园的文化现象引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导入精彩与否,将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采用学生身边的事例——缤纷多彩的校园文化现象导入新课,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的欲望。课中我利用软件编辑了一段带有背景音乐的“校园文化面面观”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总结出原来我们自己熟悉的校园内就存在着诸多的文化现象。在播放过程中,学生细数校园内举行过的各种文化活动,分辨出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引发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次导入新课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很好的铺垫。

二、充分运用学生亲手收集的材料资源,精心编辑教学课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讲到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且各个区域的文化各具体色时,通过练习的幻灯片展示学生利用放假期间自己亲手拍摄拍录的文化现象:过去、在现在,在学校、在小区、在大街、在小巷、在山上、在水边等等,说明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通过中山市各镇区呈现出的不同文化景观、文化活动,如中山市各镇各具特色的文化,去让学生思考总结出不同的区域呈现出的文化现象各具特色。

在讲到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之为文化时,我再次运用了部分同学拍摄的自认是“文化现象”的照片,收集起来编辑成相册,让学生去分辨哪些属于文化现象、哪些不属于文化现象,因为是学生自己拍的,所以学生学起来掌握的很快,对于这个难点就这样的轻易的攻破了,从后面所编排的巩固练习的做题情况来看,应该说掌握的情况还是蛮好的。

三,有效利用学案,有机结合教材、课件进行教学。

学案不能让学生在课前做过便算了,应该在课堂中充分的运用起来,毕竟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做的,所以在正式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利用学案进行教学,在学生的熟悉知识范围里再进行深入的探讨应该会更好些。学案、教材、课件以及课后练习应该成为一个有机、完整的学习系统。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周期才算了初步完成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共我也发现一些不足,在以下方面需要反思改进。

一、教师自己准备的不太充分,对于某些知识讲解略显生硬。比如说意识形态和非意思形态,应该结合政治生活的某些相关知识进行讲述会使得学生更好的里理解这个知识点。

二、课件可以更为精炼,也就是在编辑课件时应该对学生所上交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精挑细选,进行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编辑。可以在精简课件的同时节省教学时间,因为这个问题导致40分钟的教学过程显得不太从容,略显紧凑。

三、也是由于教学课件编写过于累赘,导致教学过程的后半部分,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用时不多,过于仓促。没有很好的进行展开,也没有结合后面第二课的“文化对人的影响”进行深化。过分突出第一课的“启发兴趣”的功能,但忽略了“继承”、“启后”的功能。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比较流畅的,对于课件编辑,利用学生亲自收集的素材进行编辑并且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活动当中去应该是本次授课的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可以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但毕竟是一种新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些过于热闹,也就是一时间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做法上都存在着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有些喧宾夺主的味道在里面,当然,应该说这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毕竟锻炼了学生一定的资料收集能力、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能力,因为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具备合作探究的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进来,同 时也要老师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随时做出必要的指导,这对于老师的个人能力与素质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

教学反思 篇五

理解了“驰名中外”这个词的意思(名气很大,国内外有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家乡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激起了学生阅读下文的兴趣。

于是,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细细地品读了课文,逐步了解了那里石榴树枝、叶、花、果的特点,感受到了这里的石榴园驰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郁郁葱葱”“火红”“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叶子的葱翠、茂盛,花儿开得特别多,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感受石榴树的形态美、色彩美。同时通过描写花朵的形状“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既形象又生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上讲台排列的方法,加深了解这种变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观察的仔细。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

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 篇六

我教初中数学二十多年,初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以致于许多学生厌学。我认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线教师,有些问题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是能够改变的。下面我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二、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五、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

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采取紧逼顶人的方法,通过与家长联系配合一定要让他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以便使他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总之,要达到有效数学教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但自己要深入钻研,而且要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学反思 篇七

《动物的脸》是一节集欣赏、创作于一体的五年级美术课,属于中国画教学。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学生通过欣赏中国画画家的绘画作品,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理解画家是怎样用概括的笔墨表现各种动物的脸的,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初步感受和体会中国画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进行表现创作的能力,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能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表现动物的脸。

一般的。国画教学都以讲解技法,临摹写生为主,程式化的教学再加上技法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兴趣渐失,创作的作品也很少有有创意和韵味。为了能将这节课上成学生喜欢,让他们感到快乐的课,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强调突出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物世界》的片头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学生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经过讨论和观察,学生对一般动物的脸部特征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并总结出了用笔、用色的规律。考虑到学生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学生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学生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学生们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中国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学生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学生对中国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学生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教学反思 篇八

这篇科学童话借小青蛙的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回声。

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教学中应从文章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于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课前教师就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丰富学生的感知。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揭开回声的奥秘。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fangan/w6r6m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