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教学资源 >教育教学论文模板 >

教师素质的重构与提升

教师素质的重构与提升

在一次听讲座时,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名教师死后因善果有限,被黑白无常带往地狱,从第一层一直到18层都没有被投入。这名教师很疑惑,问黑白无常:“第18层地狱都住着谁?我将被投往何处?”黑白无常回答:“第18层地狱住着一些杀人性命的杀人犯,你将被投在第19地狱。”该教师气愤至极,说“我一没杀人二没放火,居然不如杀人犯?”黑白无常回答:“杀人犯只是杀人性命,而你作为教师,不能敬业爱生,却毁人慧命,使人行尸走肉,生不如死,所以罪孽深重!好好反省吧!”

教师素质的重构与提升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罢了,却让我有许多的思考、反省,反省的结果是,作为一名教师,不能碌碌无为,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敬业爱岗,这样才能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所以,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关于教师素质

随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特定身份,必须具备独特的素质。目前,在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素质”是一个重要而亟待澄清的概念。

教师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由于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产品是人、进行教育者也是人,所以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接触,这就决定了教师素质比其他行业的素质要求更高。

二、教师素质的重构

(一)历史昭示:中国古代教师素质解析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思想,仅一位孔子、一本《学记》就蕴藏着丰富的关于教师素质的论述。

中国古代教师素质的基本内容:

1.为师者须有高尚的德行

中国古代社会,非常强调德行对社会的教化作用,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师,都要有高尚的德行。《学记》有言:“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意思是教师有德,教育才能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受到重视,国民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治国安邦。孔子提出“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要能在教人以事理的同时,还要能喻以德行。

2.为师者要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必行,行必果”。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要当人师,就要为人师表,以身立教。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其教育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具备人格影响力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素质的全面优化,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

3.为师者爱生,方能忠于职守

对待学生的态度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学生观。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一个教师不爱学生,是不可能忠于教师职守的。孔子之所以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成为我国古代教师的楷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孔子非常爱护他的学生。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只有做到了爱学生,才能够忠于教师职守,才能够以生为友,平等相待,才能够。爱学生,才能做到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孔子正因如此而成就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的教育景观。

爱学生,教师就会平易近人,善于与学生思想交流、心理沟通;爱学生,学生就能敬师,就能亲师,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活力。

4.为师者要有广博的学识

广博的学识是为师者的基础。《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博喻”,就是要善于使用修辞的手法和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玄奥的教学内容,以开导、启发学生。要能“博喻”,必须要以广博的学识为基础。西汉教育家杨雄认为:“师之贵也,知大知也。”这一“大知”,既指“知”的广博,又指“知”的重要。

5.为师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记》指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意思是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而同地跟着他歌唱,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自觉地向着他指引的方向去学习努力。“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在于:好的教师应该是有明确教育理念的人,评价教育效果的最终尺度,乃是受教育者在获得科学知识和增进能力的同时,树立崇高的理想,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这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深远的影响。

6.为师者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

孔子是教师终身学习的榜样,因为人不可能“生而知之”,所以必须“学而不厌”;他经常“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却“不知老之将至”!裤子提倡教师应随时随处拜师求学:“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如此,还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启予者,商也!始可与信《诗》已矣。”商是孔子子夏的名字。“启发我的人是子夏啊,现在,我可以与他谈论《诗经》了。”这也是《学记》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最好例子。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向自己的同伴学习,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向书本学习,教师才能不断进步,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7.为师者要有高超的教学技巧

《学记》认为教师必须学会使用启发式教学:“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教育学生,他会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他会激励学生,而不强制学生服从;他会启发学生,而不是把结论和盘托出。引导学生学习,则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就会和谐融洽;激励而不强制,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自然和容易;启发而又有所含蓄,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要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性教育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不适当的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8.为师者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被认识到,并且作为教师的一条标准提出来。例如,我们很熟悉“举一反三”这个词,就出自孔子。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创新,教师优秀与否,就是看他教的是“一”还是“三”。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创新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即为师者不能满足于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是要善于“知新”,没有创新意识,不懂得发现新知、创造新知,则很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9.为师者要善于教育管理

唐代柳宗元和清代的龚自珍分别阐述了对学生既不能“爱之太殷”,又不能“忧之太勤”。“爱之太殷”则会包办太多,“忧之太勤”则会束缚过严。他们认为,教师对学生应该“顺天之木,以致其性”,应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管理,顺之,导之,顺应自然,展其个性,不求划一,更不能搞模式化。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通过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教师思想,为我们重构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二)他山之石:美国教师素质探微

美国提出的教师素质标准的五个核心理念是:

(1)教师的崇高责任

(2)教师对学科及其教学艺术的认识

(3)教师对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4)教师自身发展与反思学习的能力

(5)教师在学校及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NCATE提出的教师素质标准的五个核心理念的基本内容是:

1.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其学习尽职尽责。

2.教师必须系统理解他所教的学科知识,并知道如何将这些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

3.教师必须对管理、组织学生学习负有崇高的责任。

4.教师必须不断发展自身素质,不断思考其实践成效并从经验中总结学习。

5.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促进者和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

在了解了古代中国及美国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请大家思考一下,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建构一下,我们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三)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重构

中小学骨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灵魂:思想素质

(2)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基础:知识素养

(3)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核心:能力素质

(4)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保障:心理素质

(5)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外显:仪表素养

1. 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灵魂: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集中表现。思想素质作为教师的人格写照和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言行方式,影响着教师的其他素质,因此,思想素质是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前行不竭的动力。思想素质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了理性的光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慧要靠智慧来培养,良心要靠良心来熏陶,对祖国的忠诚要靠真正的为祖国服务来培养”。

思想素质的内容具体包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教育观念。

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教育对象的爱、对自己的严、对他人的和。

对学生的爱和对自己的严要辨证地理解。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即是严,严即是爱。对自己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讲道德,有风格、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坚持道德自律等等其实是更上位的关爱自己。

对他人的和强调的是与他人的和睦相处、团结协作,这是教师处理与他人关系的重要规范。心理学中有个行为对等原则,即你以怎样的态度行为对待别人,最终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这也就是现实中“想要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所以,想要他人与你和睦相处、团结协作,自己首先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教育观念        

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教育观念是中小学教师在对教育活动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对象、教育功能、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等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导向和调节作用。教育观念是教师教育思想素质的重要表现,是对教育所持有的理想、信念和情操的体现,也是教师做出自己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

2.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基础:知识素养

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是中小学教师所肩负的主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素质的基本内容。在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吸纳知识、更新知识,成为中小学骨干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

(1)知识及其分类

《教育大词典》中将“知识”定义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法则等心理形式。”同时,《教育大词典》中认为,“按反映的深度来说,有包括反映事物外部属性、外部联系的感性知识;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理性知识。按反映内容分,有自然的、社会的、思维的知识。按其来源分,有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前者是从人类社会实践中直接获得,后者通过书本或其他途径获得。”

这里强调一个新课程的实施策略: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华先生在《课程与教学论》一文中分析人的认知活动规律与认知活动特点时指出:人的认知遵循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辨证统一的规律。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知、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亲自获得的经验,是个人的经验;在教学中通俗地讲是学生已有的经历与体验。间接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文化成果也即书本知识。

例如张玉萍老师的课。

这样要比教师单纯教授效果好得多,而且做到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境界。

国外关于知识及其分类也有相当的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安德森和荣德等人的研究。

安德森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而后者是关于“怎么样”的知识。举例。

(2)教师知识结构及分类

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①通用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的广博知识,这是中小学骨干教师形成“博与专”相结合的复合知识结构的前提。②专业学科知识,这是指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所任学科内容的掌握,也即本体性知识。③教育科学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即条件性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如何教”、“为什么教”、“教什么”等核心问题,是本体性知识的理论支撑点。④教育实践知识,涉及到教师的班级管理、教育研究、学生学习及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面对各种教育教学情景、结合教学实践形成的知识。

总之,从知识能力来看,骨干教师应是一位“知识的智者”,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有可能将精神的食粮传授给学生。但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会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实,这也是新课程对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一种反思。咱们也来反思一下。400年来,培根爵士写下“知识就是力量”为我们普遍信奉。遗憾的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它也跟不上潮流了。当你知道如何运用掌握的知识时,知识才能成为力量。

“呆秀才下乡”。一条小水沟挡住了去路。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找不到过沟的答案。一位农夫告诉他,跳过去就行了。秀才一听,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到水中了。农夫说,不是那种跳法,说罢,单脚起跳,一跃而过。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该说跃,不该说跳。”

3.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核心:能力素质

(1)能力及其分类

所谓能力,是指“以人的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2]

教师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与技巧的总称。近年来,围绕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较多,已取得公认的是,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两大部分。

基础能力。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

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力对教师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能使教师“慧眼识俊杰”,透过智慧的双眼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亮点,因材施教,培育出各有所长的学生。另一方面,它能使教师随时随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案例:要对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进行分析、琢磨,看反映的是什么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适合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故意向老师皱眉头,或无故向你笑。这可能是淘气的学生故意要引起你的注意。你若真注意他,说他,那就被动了,他下面的动作接着就会出现,你这堂课可能被搅乱。早操时走着走着,一个学生忽然看了你一眼,你就要善于捕捉这一瞬间的目光,了解他要干什么,原来他推了前面学生一下,看你看见没有,你的眼神若表示:“我看见了,这不好。”他便会抬头挺胸大步走,显得及其守规矩。幼儿园里,吃饭时有个孩子在偷偷看你,这又是为什么?原来拿筷子的手在下边,想把筷子上夹着的菠菜梗扔掉,怕你发现,就偷偷看你,这时,不要看他的眼睛,而要看他的手,他就不扔了,反而把菜夹进嘴里,还咂吧着嘴表示吃得很香。你若没有反映,他就会把菜扔掉,甚至扔到别人的脚下。有个小女孩进屋就皱着眉,说身上冷。室内温度并不比平时低,她穿的衣服也不比平时少,体温也不高,为什么?原来,她穿了一件漂亮的新大衣,舍不得脱下来。

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实践能力等。

①教育能力包括的内容有:

★了解、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表现在:一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闪耀者自己的光辉。教师作为“园丁”,对教育花圃中的花要做到心中有数,他是温室的花,还是不怕严寒的花;是报春的花还是晚开的花;是艳丽多姿的花还是平淡无奇的花……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细心观察学生的品性特点,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接受方式,在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开展批评或进行鼓励时更有针对性。二是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学生不同的上课态度、学习习惯、课下行为和成绩是学生状态好坏的表现。教师要通过观察、家访、谈话、书面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三是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教师不仅要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还要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要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表现、班集体活动等途径,学会发挥、利用学生身上闪现的才智之光,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优势兴趣和动力,走上成材之路。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个体有细致的分析,对学生整体也应有深刻的把握。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个体性强、知识面广、过早成人化、社会化、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感淡漠等等。这些共性是整个社会变革及其带来家庭环境的变化下产生的。对此,教师要站得高,看得远,对整体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对教育个体有更深的了解。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表现做出判断和结论,这就是评价。评价虽然是教师主观意识的行为结果,但在学生的眼里却是“客观、公正的“事实”再现,对学生的成长有极大的导向作用。教师的积极评价能激发学生进步的意识,增强其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教育的能力,进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正确的负面评价能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自查,在羞愧和自责中痛改前非;而错误有失公允的负面评价则使学生产生委屈、抱怨甚至逆反、自暴自弃的心理,将对学生的心灵甚至一生造成极大的伤害。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指: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都可以视之为发展性课程评价。

谈到发展性评价,我想提示大家的是,在日常教学评价中,既要拿起激励的灵剑,也要抓住批评的利刃。就是既要表扬又要批评。

教育中激励的力量人所共知。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著名的罗森塔尔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有一次他到一所小学去考察,老师请他帮助挑出班上的超长儿童,罗森塔尔一听就说行,于是在孩子中间用手指点:“你、你、你、还有你……”一年之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学校,问那位老师,去年的几个孩子怎样了。那位老师兴奋地说:“太好了,您挑的非常准确。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始终不明白,在您来之前,这些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为什么经您这么一指点,个个都像变了似的。请问先生,您到底有什么诀窍判断的如此准确?”罗森塔尔笑了:“我没有什么诀窍,我只是随便指点而已”。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价值观里,没有一件东西比一张好的成绩单更珍贵,也没有任何事物比一个不好的分数更能摧毁他们的信心。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学校进行奖励的前提都是学生的分数,所有的家长对分数的关注程度都是不容置疑的。即使一个人所得的分数与他事实上是否可爱、善良、勇敢毫不相关。比如说学者胡适吧,胡适是上世纪“五四”前后的风云人物,他当年在社会公众中,是敢于破除旧传统、旧意识,倡扬新思维、新风气的“思想楷模”、“青年导师”,可是,作为父亲,他在对儿子说教、训责中所表露出来的功利取向和偏激情绪,无疑是带着传统世俗的烙印。胡适曾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等教职。这位大名鼎鼎的胡博士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功建树,而他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的教育,却未必成功。胡适对自己并不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没有反思以至悔悟。他同妻子江冬秀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鱼雁之诉:“你对儿子总是责怪,这是错的,我现在老了,稍稍明白了,所以劝你以后不要总是骂他们。你想想看,谁爱读这种责怪的信……你和我两个人都对不住两个儿子。现在回想起来真想补报,只怕来不及了。以后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都应该把儿子看作朋友,他们都大了,不是骂得好的了。你想想看,我这话对不对……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胡适的这番检讨,字里行间透着愧疚和追悔,不失为一面值得世人观照的镜子。在座的老师们,在当年的胡适身上,有没有你的影子?返过来,我们还有老师做的更好:例借分、举左右手。

②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由多方面内容构成的统一体,具体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施能力、教学测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前几天,市教育局组织召开全市教育系统领导培训暨论坛。平罗姚伏中学的童海军校长谈一一个案例。一个从银川某中学转到周城中学的学生对他说:“你们这的老师教的确实不咋的,但我又不好意思不学”。言外之意是,教师的爱、责任感使学生具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

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不是带好班级、搞好教学的唯一能力,教师的情商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的智商更重要。整体而言,各方面优秀、自身素质高的教师毕竟有限,按统计学上的正态分布来看,大多数教师都属于中间派,所以,教学能力稍弱的老师也无需灰心,只要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注意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把爱献给教育、献给学生,以仁慈和善意支配你的行动,你的回报是不可估量的。

③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随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对每一位社会成员的要求。骨干教师不断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既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

4.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保障:心理素质

①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标准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在教师的素质内容中,心理素质是隐性、深层的因素,而且已经引起各方重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自身灵魂的塑造、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升华,无不隐性和指引教师外在行为方式的呈现。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道德思想素质形成的基础,是教师全面发展的保障。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表征状态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包括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10条被认为是经典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人必须客观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要有一定的认识。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没多久就调上了很多的鱼。老人见小孩可爱,就想把鱼送给他,可是小孩摇了摇头,说,“我想要你手中的鱼竿。”老人问:“你呀鱼竿做什么?”小孩说:“这鱼很快就吃完了,要是有鱼竿,我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不脱离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个行为对等原则,即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和行为回报你。

首要原则是学会宽容。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情况不同,感受就可能不同。如: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蓄栏里。有一次,主人捉住了小猪,小猪大声呼叫,猛烈第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这样的声音,便说:“他也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8)能适当地宣泄和控制情绪

(9)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做适当的满足。

5.中小学骨干教师素质的外显:仪表素养

(1)仪表素养的涵义       

仪表是指人的精神状态的感性表现,它包括人的容貌、穿戴、姿态、举止、风度等。仪表有很强的吸引力、表现力、感染力。

教师的仪表素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仪表素养体现了教师的自爱精神和思想情操。运动家风度。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完善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仪表素养。

(2)中小学骨干教师仪表素养的内容

★生理方面的仪表素养

包括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容貌、得体的服饰。

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注意8—1》8

从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中挤出一个小时用于锻炼身体,虽然只剩了7个小时工作,但其效率会大于不锻炼身体,只顾埋头工作的8个小时的效率。

良好教师形象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体,良好容貌的形成,离不开人的自身条件,同时更需要人的心灵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尚的仪表素养,否则,就会被冠以绣花枕头的称谓。身体的健康和思绪的平静是最宝贵的财富,要享受生命的快乐。

得体的服饰。郭沫若说:“衣裳是文化的标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教师的服饰应该反映出一种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整洁高雅、大方得体、有个性的教师服饰,只有同其崇高的思想感情、优雅的气质品味、丰蕴的文化素养、较高层次的审美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具有征服学生的独特的仪表素养。

★行为方面的仪表素养

①优雅的姿态。姿态作为人的一种行为状态,可以表现出一种行为美,反映着人的外在气质、修养和道德情操。“温文而雅”的绅士风度就是一种良好姿态的外显。

②生动的语言。语言是人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情绪状态、心理需要的表露,是人们交往、交流的工具。教师的魅力在于语言。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

③端庄的举止。举止反映人的内在气质和素养。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就是教师端庄举止的外显。培根说:“相貌高于色泽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中的精华。”可见,端庄的举止,能够体现人的品行修炼程度。教师要以端庄、稳重、大方的举止给学生以严肃、信赖、亲切的精神威慑力,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④清晰的目光。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总是期盼着教师用一种富有热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来拉进与教师的距离。一个仪表素养过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微笑的目光、镇定的目光、警示的目光、激励的目光、理解的目光去组织教学。那种目光游离无神、缺乏清晰力的教师,最致命的损失就是失去了与学生的交流,无形中隔绝了与学生的交往。

★精神方面的仪表素养

①教师应有“内在美”。“内在美”即美好的心灵。教师的内在美来源于善良的天性、来源于永远进取的执着精神。具有内在美的教师,无论学生发生什么问题,他都会注意不羞辱学生、力求不使学生受到讥笑。他会认识到,犯错误、有过失是每个成长中孩子固有的,作为教师就是姚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②教师要有良好的审美感受。审美感受也叫美感。教师良好的美感,对体现高水平的仪表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中陶冶情操,养成现代人应有的涵养和气度。

标签: 重构 素质 教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jxzy/jiaoyujiaoxue/w4y9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