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教学论文模板 >

论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论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论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遂昌育才小学**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它要求所有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以适应这个社会。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天地。本文着重以如何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出发点,通过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几个方面,多方位,创造性地进行阐述,力求让学校体育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关键词】终生体育意识,健康第一

所谓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体育意识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体育知识可以引导、控制体育情感。体育情感影响体育意志,体育意志左右体育情感,三者是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体育意识。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且变成一种伴随一生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

然而,在目前的大多数学校体育中,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总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既不想碰篮球,更不愿踢足球,连作游戏、玩平梯打乒乓的兴趣也没有,在放学路上,你也可以听到有些同学谈论着:“最讨厌就是上体育课!这不,今天老师又叫我们掷实心球,真没意思,下节体育课一定要跑800米了!”当这些同学进入社会后,你说他们能不对体育运动说再见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强调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起对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呢?我想,作为体育教师应从“健康第一”为出发点,着眼于普遍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水平,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发展,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课上,强调动则有“理”,有“方”,有“趣”,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运动能力的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进步的愉悦,成功的快乐,体现体育科学所特有的价值和不可替代性。本人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力求创新,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一、体育能力的培养

体育能力是从事身体活动的指示,身体素质、技能和方法,它应包括体育的认识能力、体育的审美能力、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锻炼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1、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应在课堂转变老师“传授”为“点拨”,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目的。

为此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那么,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意识到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r的自我锻炼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运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如:我在上低年级的“巧过拦截区”这一课时,场地中间画两条长约10米,间隔1米左右的平行线为拦截区,两侧距离拦截区5-8米处各画平行线和终点线,选二人站在拦截区为狙击手,其余学生分成人数大致相等的四队,成四列横队一队一队冲过拦截区,狙击手追拍通过拦截区的人,被拍中者失1分,没拍中跑过去终点线后仍按原顺序站在终点线后,下一轮游戏时,终点线为起跑线,每轮冲过后以失分少的队为胜.游戏的始终,一直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展学生的奔跑,跳跃,躲闪和灵敏,快速移动等能力.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变化游戏方式方法,提高难度层次,使学生随着游戏的更新在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发展.如:1.变化奔跑的距离;2.变化拦截区的形状;3.变化阻击的人数;4.变化阻击方式······通过游戏,鼓励勇敢,机智,有应变能力的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看,要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方法的传授,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如:我在低年级“小沙包掷远”这一课中,我让每一位学生自己折一架纸飞机,然后比一比谁掷的远。这一内容其实是为后面“掷小沙包”做准备的,因为纸飞机是学生自己亲手折的,学生对飞机具有一定的情感,因此,大家都想使自己的飞机飞得最远,每个学生自然地就会积极模仿教师的动作,主动观察掷得远的同学的方法。通过这堂课的铺垫,当学习“掷轻物”这一内容时,学生手上拿的小沙包自然的想到了纸飞机,学生的动作自然就学得轻松,正确了。教师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教会学生掌握这一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对别的技术进行模仿自学。

教师还应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讨论,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成了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能力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体育习惯的培养

体育习惯一般是指通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能促进身体发展并达到愉悦情感的行动方式。

1、小学生喜欢模仿,年级越底,模仿性越强,我在上低年级的一堂课的准备部分时,通常我们在准备部分中是要做枯燥乏味的徒手操.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把徒手操改成了“超级模仿秀”,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我把腹背运动改成“大象喝水”,两手叠掌伸直当大象的鼻子,模仿“大风车”,“蛇”,“大雁”,“马”等促使学生把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几个回合下来,学生还兴趣盎然

2、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主要影响着,也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广博的知识,标准的示范和良好的行为,来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等,启发学生,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我要求学生注意观看电视新闻节目,看报纸,收听广播,搜集我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的成绩,国际国内体育动态,每节课前将由准备的学生叫到队伍前面进行2分钟报道。从中既增长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又大大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3、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多给学生的进步做出肯定的评价,要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学上增加学生锻炼的选择性,提供师生互动的空间。如降低练习难度等方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这样,学生从成功中体会到乐趣,从乐趣中逐渐形成了习惯。

事实上,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养成自我锻炼习惯的种种要求,容易接受,也容易忘掉,不易坚持。要培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教师就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晓之以理,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意志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当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形成后,要根据他们的实际,不断的提出新要求,使之逐步得到巩固。

三、体育兴趣的培养

首先,利用表扬性,鼓励性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不错”“好的”“很好”“加把劲”等,这些简短、鼓励性的语言,既肯定了好同学,也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在练习“前滚翻”时,个别学生不敢翻,我就对学生说:不用怕,有老师在旁边保护你呢,只要低头,做到“三靠一抱”(即下颌靠胸部,胸部靠大腿前侧,小腿靠大腿后侧)胆子大一些,保证能完成.学生听了不但没了心理负担,能够更好地完成动作外,还对以后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在课后自发练习。

其次,利用新型的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设计新颖的组织形式;3.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式教学模式,用故事的形式通过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使体育教学的进行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应.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培养体育兴趣.从而,每堂课下来,学生的表现为两个字,一是“笑”,二是“汗”,而“笑”和“汗”正是一堂课最好的体现.

另外,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滋味,以强化和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2]毛振明. <<体育教学科学文化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

[3]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平德. <<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5]于长镇. <<体育教学论>>. 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aoxue/x8rwr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