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精选 >

内科护理论文新版多篇

内科护理论文新版多篇

内科护理论文新版多篇

内科护理论文 篇一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老年失眠患者4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5.3±2.6)岁;病程4-36个月,平均病程(15.8±2.3)个月。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4.8±2.7)岁;病程5-34个月,平均病程(15.5±2.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有可比性。

1.2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疗法,护士系统向患者宣讲睡眠卫生的基本常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形下,让患者做一些睡前运动,例如,太极、散步等,帮助改善睡眠质量,鼓励患者有规律的作息,科学制定作息时间表,逐步形成按时休息的良好生活习惯。观察组患者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法,具体如下:

1.2.1针灸护理针灸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失眠患者大脑皮质平衡的恢复进度,实施针灸的具体穴位包含:内关穴、三阴交穴及神门穴等。耳穴贴压能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产生调节或抑制的作用;采用朱砂外敷涌泉穴的方法,促使心肾相交,达到水火相济,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1.2.2按摩护理临床研究证明,过度疲劳无助于睡眠,老年人由于体能下降,新陈代谢相对迟缓,通过实施按摩护理干预,可加快血液循环速度,维持阴阳平衡,防范失眠。针对肝郁化火的老年患者而言,护士每日要对患者的天庭、印堂、耳廓背沟及太阳穴进行按摩,30-50次/d,运用自己的手心对患者足心的涌泉穴进行按摩,100次/d。针对痰热内扰的失眠患者,护士要对其中脘、足三里及合谷展开按摩,80-100次/d。

1.2.3饮食干预著名中医论著《素问》中曾报道患者如若肠胃不适,则会无法安寝。因此,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的饮食状况,特别是睡前忌咖啡、浓茶与烈酒,远离香烟,可用热牛奶代替。患者平素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切不可选用油腻、辛辣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平日少吃多餐,晚餐摄入量不能过多,多吃玉米、水果及海带等食物,也可把10-24粒酸枣仁炒熟,研成粉末在睡前冲服。

1.2.4心理干预观察组20例患者中,平均病程为(15.5±2.7)个月,治疗时间较为长久,因身体及病症的关系,患者亟需医护人员的关怀与照料。老年失眠病人,其心理相对脆弱敏感,当家属出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无法在旁陪伴时,会加剧患者焦虑、抑郁及烦闷的心理症状,对今后的生活及病症治疗产生不良心理影响。为此,护士要对患者开展一对一的沟通与交流,仔细倾听患者对疾病的诉说,密切关注日常患者情绪的变化,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重塑自信乐观的心态,对于患者在护理中遇到的难题及时给予细致的解答,使其以开朗的心态面对生活,减少患者的寂寞感,最终使老年失眠患者消除各种心理症状。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实施护理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运用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其中,<4分为失眠消退;4-6分为疑似失眠;>6分为失眠;患者失眠程度与评分高低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失眠出现率=(≥4分的例数)/本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经t经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中,<4分者8例(40.0%),4-6分者3例(15.0%),>6分者9例(45.0%),失眠出现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中,<4分者14例(70.0%),4-6分者4例(20.0%),>6分者2例(10.0%),失眠出现率为30.0%。观察组的失眠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著作《内经》中记载了阴阳的消长与出入是造成失眠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机体阳盛阴衰,阴阳无法交合,或阳气过盛、阴气衰弱,均能造成失眠。老年人肾阴相对虚弱,睡眠程度较轻,易醒,表明老年失眠患者于肾阴的虚弱有密切关系。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长期失眠会使精神不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损害自身健康。为此,要对失眠原因进行系统干预。本研究显示,对观察组患者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失眠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老年失眠患者行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内科护理论文 篇二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护理本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其一,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教学内容繁多、学时紧、教学进度快,整堂课呈现“满堂灌”的特点,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时间少,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意识。其二,由于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少,缺乏大量生动、易于理解的动态音像资料、直观性差,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呆板,影响学习效果。其三,因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经费不足等,教学活动多在教室内完成,没有条件让学生时时到医院见习进行实景教学,学生没有临床护理经验,又要接受本门课程要求的临床实践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3],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心理。如此种种,均有碍于学生临床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其进入临床后动手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不足,不善与人沟通,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紧张,“高分低能”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探索一套科学、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来改善本科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势在必行。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内科护理学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包含“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基于此,笔者所在教研室尝试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见图1)于内科疾病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力图还原临床真实场景,以培养和提高护生的创新思维和协作学习能力。本文将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设计教学内容。

(一)分析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明确学习主题及要求。“消化系统疾病”教学目标的确定分两步完成。1.分析整章课程的教学目标。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护理学的重点章节,其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体系。学习该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实践操作,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准确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意识。2.确定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以上述目标为基础,我们对整章课程进行归纳、分类、整理,将其分为两大不同的教学单元,即消化系统概述和消化系统各论。在教学中进一步梳理出各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和具体目标。消化系统概述是整章的总述,介绍了本系统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消化系统各论是整章的主体,主要阐述临床消化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的护理。根据护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通过分析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恶心与呕吐、吞咽困难、腹痛、腹泻与便秘、呕血与黑便、黄疸等的定义、病因、临床特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掌握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的病因及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及抢救配合原则、常用药物及疗效观察、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2)技能目标———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制订一套完整的护理计划及保健方案

(二)创设临床情境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环境的设定,而情境创设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其身临其境。在实际教学中,紧扣教学目的,或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与疾病相关的案例,或以角色扮演,或应用现代技术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直观、形象的声音、图片及动画,或组织学生亲临病床等方式,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真实的临床护理情境,激发有效联想,提高学习兴趣,使其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发现和同化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时,教师采编医院临床资料进行一定修饰后作为授课案例,应用多媒体形式导入课堂,为教学的深入进行做铺垫。针对所创情境,教师提出与本节课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患者是肝硬化,依据是什么”、“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该患者应如何护理”等作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主题,以达到学习任务的呈现。

(三)自主学习与协作会话自主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学生协作会话的基础。在面对学习主题时,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信息资料,甄别当前拟解决的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初步形成假设制定解决方案。教师在自主学习设计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其自主分析探索,同时给予适时的提炼和概括,以帮助学生依据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如在“肝硬化病人的护理”一节,教师以案例为模板提出问题,呈现出学习任务,启发学生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如书籍、文字资料、音像资料、CAI及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自主阅读、思考、调查访问,收集与本学习主题有关的信息,进而对肝硬化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若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资料的获取、问题的分析确有困难,教师应予以适当帮助。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重心,可以是师生间的合作,也可是学生间的合作。在教师的组织下,围绕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群体进行探索协商,彼此交流,相互沟通。我们将学生分成5-8人一组,组内成员就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护理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反馈信息、评价,小组内部意见一致后,委派代表演示,进行组间比较、提问、讨论,教师认真倾听每组同学的发言,根据他们的展示及时提出问题并给予引导总结,以进一步完善和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准确判断疾病的能力。

(四)评价学习效果,实现意义建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须兼顾全面、主观与客观的原则,且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故该模式可采取个人自我评价、小组对组内成员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可在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些测试题,测试学习效果。相关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小组评价为佳,如评判“对肝硬化腹水病人行腹腔穿刺术的护理配合”效果,在模拟病房,由一位小组成员对模拟病人进行操作,结束后由组内集体讨论评价,教师全程参与纠正总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形式的赞同情况,由教师设计问卷于课后发放学生调查评判。根据评价结果,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深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结语

我们运用新教法在3个本科护理班的“内科护理”教学中实践,并对护生就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进行了调查。护生普遍认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有效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临床思维,培养协作互助精神,表示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不少护理专业知识,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常在课后与老师探讨学习临床课的心得与方法。一方面,笔者也在探索新教法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宗旨,为引导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素质型转型[5]及毕业后自学能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国内高校多实行大班制教学,学生人数众多,加之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限制等因素,使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推行困难重重。鉴于此,笔者建议:教育管理层可考虑出台相应政策来控制本、专科招生人数以实施精品教学;增加经费投入充实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教学资源;改革学科课程设置,精简学时、适当合并课程,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开设重要选修课以开拓学生视野;鼓励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学历提升等方式丰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而一线教育工作者则应根据学科特点,在日常教学中选择合适章节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完成教学,逐步积累经验,进而促进新教法的全面实施。

内科护理学论文 篇三

1我国护理学学位授予情况

1.1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同学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学位分学上、硕上、博士_一级。围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规定,授丁学位的学科门类为12类,医学为其中之一。医学门类一级学科有8个,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巾医学、中药学。护理学同内、外、妇JL等临床学科一样,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1.2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8年下达“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嚣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研究生培养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科研型)和“医学专业学位”(临床)两种。医学科学学位主要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沦和应用基础理论的人员;而学专业学位主要侧重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的实际丁作能力,目标是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牛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人才。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方法

2.1培养目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能力,在护理专业领域学有专长的高级专业人才。该目标与护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别。相对言,本科牛毕业后是面向大临床的专业人才,而硕士生更强调专业特长,博1:生更侧晕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学制脱产学习和在职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前者为3~4年,研究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基础课(内外科护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专业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在职学者入学考试科目为英语、护理综合(内外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成绩合格者6年内可申请在职硕士学位。

2,3培养流程脱产学习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养时间内,须按期完成下列任务:第一、二学期制定培养计划,参加学位课程学习;第三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继续专业课学,完成预实验和开题;第四学期参加教学(临床)实践,开始课题研究,发表文章,进行中期考核,符合条件者可申请提前攻博;第五学期继续课题研究;第六学期撰写论文,完成毕业答辩。

2.4获得学位条件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授予医学硕士学位,获得学位的条件包括:(1)学分积满:科研型学位、专业型学位的学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类课程学分均不能低于规定标准;(2)答辩合格;(3)通过国家大学生英语6级考试;(4)。

3提高培养质量的主要环节

3.1建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整个专业教学汁划的核心,因而构建科学的、富有护理特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提高护理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2004年,我们调整课程设置,力争逐步建没和形成体现护理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护理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必修课4门、专业必修课、专业课、选修课9门。鉴于部分专业必修课教材存在知识老化、内容简单、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问题,我们编写专业教材3本,其中《危重症护理学》获2004年国家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3.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要培养出高层次的跨世纪护理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选好导师,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关键。

3.2.1严格导师遴选和资格审杏,确保导师质量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必须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和资格审查。首先,导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献身护理事业的高尚情操和优良品德,有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其次,导师要求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最后,实行导师资格的滚动管理,改革导师终身制,以保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2.2加强导师培养,提高导师质量教育乃终身之事,并}一劳永逸。导师也要不断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指导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导师纠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和学习,以加强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我们提供的培训途径包括:(1)面上培训:1—2次/年;(2)学历教育;(3)出国进修:3—5人次/年,时间3个月至两年。这些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导师的视野,丰富完善了导师的知识结构,提高r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

3.3规范课程学存研究生课程学习当中,选 课是关键,突出一个“用”字;学习是重点,突出一个“思”字;教学是保障,突出一个“精”字;考试是检验,突出一个“活”字。

3.3.1选课开学一周内,导师根据研究生所学具体专业要求,以加深基础、拓宽知识面、构建研究生最佳知识结构为准则指导研究生选课。选课在网上进行,不得随意变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研究生需在开学1个月内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部(院、系)批准后方可到研究生院办理。

3.3.2教与学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员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以提高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课、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3.3.3考试考试实行教考分离,形式灵活多样,一门课程综合运用几种考试方式。常用的考试方式有:(开)卷、撰写论文、口头答辩、小组竞赛等。学员即使免修某些课程但仍须参加该门考试;无故缺课时间超过规定学时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点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试资格。

3.4严格培养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点的管理。从第二学年开始,管理主抓3个环节:开题、中期考核、答辩。

3.4.1注莺选题,使研究生迈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把握本研究领域内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和导师商定具体研究课题。开题在护理学科内集中组织,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委员会成员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为外校专家。委员会成员根据开题报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报告从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可行性4个方面对课题进行评价,判断研究生是否能够研究该课题。

3.4.2按期进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过程质量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政治思想品德、理论知识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情况。考核的方法是由护理学科成立中期考评组,然后集中进行考核。考核程序为,首先导师介绍研究生简历、培养情况,并对研究生进行评价;其次研究生汇报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情况;冉次考评组在广泛听取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生进行评议。综合评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评小组的意见进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评,若仍不合格,则终止培养或延期毕业。

3.4.3认真把好答辩关,保证研究生终末质量学位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最后和最莺要的一个环节,把好答辩关对保证研究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答辩关时我们主要守住两个关口:申请答辩条件审查和答辩。

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条件(1)修满规定学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开题通过,资料齐全;(3)中期考核合格;(4)专业课考试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论文;(6)论文盲审通过。论文评阅对论文答辩能否通过起重要的作用。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论义,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质量,我们聘请校内外在护理学上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并实行匿名评审机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请答辩的论文中随机抽取并送外单位匿名评审。经评阅专家认真评阅审核后,未达到答辩基本要求的论文,要认真修改,经修改仍达不到要求则不予答辩。

答辩的组织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预答辩的基础上,护理学科集中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导师在答辩委员会成员中指定2名书面评审员,以进一步详细审阅论文。答辩时采取导师回避制度。委员会成员提出各种问题必须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答辩结束后,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获半数以上通过时,才能通过答辩。

4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需解决的问题

4.1护理学科定位问题世界许多国家护理学与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学一样为一级学科。而在我国,护理学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这样的定位不合理,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应重视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工作范畴的变化和发展,护理将成为我国卫生保健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护理均为一级学科,护理学已发展为独立的专业;三是护理研究生授予医学学位存在不合理性,决定护理的方向、学位课程没脱离生物医学领域。护理同仁应申请成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学组,努力争取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并确定护理学二级学科的专业设置。

内科护理论文 篇四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来表示,应用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投诉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诉,投诉率是8.33%;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投诉,投诉率是0.0%;乙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投诉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

2.2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6.67%;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是0.00%;乙组患者在该次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36,P=0.0064<0.05)。

2.3比较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

该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资源参与了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其中,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6±1.0)分;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8.8±1.0)分,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766,P=0.001<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地表达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6]。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的乙组患者,在护理投诉率、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够提高责任组组长的责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对自己、对其他责任组员的护理效果、质量进行纠查,并且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开了护士会议,通过各责任组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时得到预防,达到安全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长将科室的各护理人员通过资历、职称、年龄等进行细化分组,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加强对病情严重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这个护理管理效率[7]。

综上所述,将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方式学科、合理地运用到医院消化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该科室的整体护理管理效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英栋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明晓丽,鲁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2,22(1):69-71.

[2]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6(9):270-271.

[4]孙梅花,陈华,彭华娜,等。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1(14):66-69.

[5]朱玉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8):119-120.

内科护理论文 篇五

1.1护理方法

(1)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患者各项体征变化;

(2)使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病情危重的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下床适量运动;

(3)给予合理的饮食营养搭配,严重发热或病情非常危重的患者可以食用半流质食物;

(4)保持病房环境良好,每天要进行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15~30min,病房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定期进行消毒;

(5)呼吸困难患者给予辅助呼吸,护士在辅助呼吸操作时操作一定要规范;

(6)呼吸衰竭患者如出现谵妄、烦躁或兴奋等情绪时应谨慎使用镇静剂类药物;

(7)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详细讲解预防呼吸内科疾病的各种手段,适时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心理护理,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主观诉求并尽量去解决,随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及时进行排忧解难。

1.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安全文化护理方法,将安全文化融合到呼吸内科病房的日常护理工作中。

(1)明确服务标准,感悟工作责任。加强护理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意识,新护士在入院工作前要先进行培训,在培训中了解护理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思想,提高积极护理的意识形态,护理部管理人员应签署相关的护理责任书,合理组织,公平评判,持续改进,实现所制定的护理目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如《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应急预案》等,使护士的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同时针对科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定期组织学习,并进行情景模拟,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及沟通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护理人员要以医学理论为指导,逐渐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在护理工作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应变能力,同时拥有高度的护理责任感,只有这样在面对护理问题时才能沉着、有效的进行处理。组织新护士分批的进行规范培训,定期进行素质考核,可以指定奖罚制度,考核的结果可以作为护士的个人绩效,大大增强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营造一种强烈的职业安全氛围。

(2)洞察一切护理风险,倡导预防为主,风险最小的理念。护理风险就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意外情况。老年患者的反应较迟钝,因此有时无法通过患者自身的叙述来了解的患者的病症状况,这就要求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应参与危重患者、老年患者、新患者的查房,识别每位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并进行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见能力,熟悉每一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疾病的发作规律,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情况,并根据异常及时的进行判断及给予相应的处理。主要安全文化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登记每一位患者家属的联系方式,对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夜间一定要有家属进行陪护,使用护栏;患者在外出活动或其他需求需要下床一定要专人进行陪护和搀扶,有防滑措施及警示标识;长期卧床的患者及处于强迫体位的患者应该使用气垫床并建立翻身卡,可以协助翻身并进行定时翻身;对于压疮高危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出现皮肤破损情况要先进行评估再进行处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用药宣传,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对咳痰、乏力及咯血的患者及时准备吸痰用物: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严格遵守交接班原则,仔细进行病房巡视,全面观察病情,并将安全防范体现在护理文书上。

(3)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科内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随机对病房进行护理检查,了解病房的护理工作进展,发现护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和纠正。每周对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检查整改效果。每月开展讨论会,对于护理工作中所凸显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解决,提高护理质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方式,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8.33%,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9.05%,患者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7.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通过营造安全文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护理安全有了明显的加强,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时能够更加主动,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意识的管理培训使得医护人员在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均大大提高,能够很好防范于未然,病房内出现跌倒、压疮等情况明显减少。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压疮患者1例,经早期发现及时分析评定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得到控制。安全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得护理质量大大提高,随着对患者相关预防知识的灌输,以及护士法律意识的增强,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制度做到了切实的落实,更好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投诉、纠纷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内科护理论文 篇六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8份,回收16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168例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满意137例(81.5%),不满意31例(18.5%)。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患者的原因展开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缺少有效沟通技巧10例(犯。3%),护理技术不足5例(16.1%),服务态度不良5例(16.1%),偶有护理差错4例(1.29%),医疗费用高4例(12.9%)及患者与家属自身因素3例(9.7%)。

2讨论

2.1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社区内科护理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护理技能不足、服务态度不良等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因此,应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予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护理人员基本的业务能力与理论知识加强培训,大力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定时开展沟通技能培训,促使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护理人员应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与自我剖析,做到换位思考,充分为患者考虑。

2.2加强护患沟通

现阶段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在治疗过程遇到不理解的问题时常有强烈的求真欲望。因其缺少医疗护理相关知识,若治疗结果未达到患者的预期效果,患者及家属易怀疑护理人员或对其进行指责,因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治疗目的、可取得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使患者及其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33公开收费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医疗费用问题是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其入院时首先说明大概费用,使患者及家属对收费标准有明确的概念,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时为其提供详细的治疗费用明细表。新仪器、新药品与新技术的使用可发挥更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易导致其心态失衡,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详细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若治疗中需要使用贵重药物,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有疑问时给予明确、耐心的解释。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区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护理理念,重视护理沟通工作,充分掌握沟通技巧,促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升,从而提高患者对社区内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ngxuan/0xmny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