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精选 >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品多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品多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精品多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一

一、更新教师观念,创新英语教学。

1、大胆学习。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全组英语教师的素质,我们组织了全组老师赴北京参加了北师大组织的全国中小学英语特色教学与技能提升培训,让每一位英语老师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2、大胆尝试。“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义乌所有教师的关注。我们学校也积极组织老师学习、实践。英语教研组依然走在了前列。“五月风”英语周活动中开展的“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得到了教研员谭老师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的肯定。五月底,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比武更是让组内每位老师都有了实践这种新模式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和实践,相信每位老师对“先学后教”都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必然能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地体现这种教学理念。

活动后全组老师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网上发贴讨论,让每一位老师对“先学后教”这一新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每周至少有一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教师轮流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习题,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电子教案和学案,并制作授课课件,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真正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效率。事实证明,在多次与兄弟学校联合作业检测当中,我校英语教学成绩占有一定的优势。

2、校本研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重要价值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每二周都会有一次校本研训。所有老师轮流作专题发言,针对前一阶段的教研情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建议,使广大英语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3、承担市、校际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本学期,英语组共有6位老师承担了市级教研活动。刘坚红、方德政承担了市“研究性学习探索与实践”公开课;诸葛胜花老师承担了市“九年级英语教学研讨暨学业考试复习”研讨公开课。陈玲俊、陈青燕、洪艳老师承担了义乌市英语“基于校园网的语言学习与评价研讨”公开课;方丽贞、任春玲老师承担了校际“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公开课。洪庆东老师作了“英语教学中的先学后教”主题讲座。得到了教研员和兄弟学校的老师们的高度评价,大大地提高我们学校和英语组的知名度。

不仅如此,英语组教师多次参加了由省、市级各类新课程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受益匪浅。3月份方丽贞、洪庆东老师参加了省“导师制班主任”研讨会。刘坚红、方丽贞老师参加义乌市第一届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方丽贞老师获市农村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比武三等奖。洪庆东老师被评为义乌市第八届教坛新秀。英语组全体英语老师参加了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及考试。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开发校本资源,有效地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为学生更好地搭建学习英语的平台。同时有效地落实“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兄弟学校老师探讨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突出英语教学特色:多维合作、资源共享、增进友谊、共同进步。英语组举行5月22--26日为期一周的第二届“五月风”英语周活动。

本次活动有三个板块组成:1、英语能力展示台,通过竞赛的形式,展现后中学生在编抄报、单词竞赛、综合知识竞赛等方面的英语能力,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2、英语电影欣赏屋,在阶梯教室,连续三晚播放深受学生喜爱的《鲨鱼故事》、《泰坦尼克号》、《恐龙》等英语大片,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3、“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课堂艺术探讨,并邀请全市各兄弟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及教研员来校指导,一起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为期一周的英语周活动,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学生积极参与。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英语的又一良好平台,同时也为五月美丽的后宅中学增添了光彩。

四、积极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

一学期来,英语组教师在努力工作的同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并多次获奖。4月份义乌市教学案例评比中英语组共有9人次获奖,占全市总获奖数的47.7%。其中陈旭英老师《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有效调控》、陈青燕老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合作学习》获一等奖;陈玲俊老师《 新型的新课导入语——心与心的交流 》、任春玲老师《从自主合作中走向成功》、刘坚红老师《换班上课中的思考和感悟》获二等奖;何春霞老师《如何在英语课中渗透德育》、洪庆东老师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刘文英老师《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德政老师《合作互动 别开生面》获三等奖。

诸葛胜花老师《用好“压岁钱” 》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方德政老师〈〈新课程实施后中考英语命题改革趋势〉〉在省级刊物《新

课程·综合刊(中考版)》上发表。

在5月份义乌市电子教案评比中,陈青燕 洪庆东的《i am watching tv》、刘坚红老师《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获二等奖;方丽贞老师的《lesson19》获三等奖

6月份的义乌市“课程开发与研究”教学论文评比中,刘坚红老师的论文 《浅谈博客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方德政老师《谈谈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获三等奖。

义乌市专题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中,朱群花老师《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弱点的帮导策略》获一等奖;何红心老师《浅谈教师职业和心理健康教育》获三等奖。

五、注重对学校和教研组的宣传

一直以来,英语组十分注重对学校和教研组的宣传工作,多次在义乌英语教学网、义乌教育网、义乌小商品世界报、义乌教育、义乌电视台对学校和教研组进行了宣传,极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研组特别是我校的知名度,在兄弟学校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

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检查和督促。

2、教师、学生的口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一学期以来,英语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再接再厉,努力工作,为把学校英语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而奋斗。

英语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学 实践 开发

一、对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认识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是活动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其中,教师决定了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

由于不同的教育情境,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分布,特别是在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条件性资源方面有着地区的差异而不平衡。我国的一般情况是中西部地区资源状况比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地区落后,农村比城市落后。造成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识别、开发和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资源的的意识与能力,从而造成了许多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

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资源,语文教师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地开发。

(一)自然性资源开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宇宙万象是语文实践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性资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态,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态,如农田水利,园林花卉,城市景观,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观多种多样,适合开发的自然资源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开发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自然性资源。例如笔者的家乡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园、文峰塔、莲花山、苏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园、陈赞贤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观。

(二)社会性资源开发。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性资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如果学生仅仅被关在家里校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什么“荣辱兴亡、科技兴国、国际风云”等等一概与他无关,那么他们又从何而来“爱憎观”、“是非观”、“荣辱观”,又从何而来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实践活动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去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人文性资源开发。所谓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资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人文性资源。

三、初中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资源的利用

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好胜心强等特点,遵循学生亲历亲为、自主发展、探索发现、交流合作等原则,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的、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学校资源的利用。学校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师、课代表、文学社、图书馆(藏书、画册、音像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校园文化环境,等等。

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多种形式,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只要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就行――动口、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讲故事、演讲,辩证、答辩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生动性、鼓动性和敏捷性;口头评讲作文、课文试讲等,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能力;写字比赛,可以在书写与比较中得到写字的秘诀,了解写错别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种检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编排的规律;词语接力赛,可以训练学生的联想力;警句收集、报刊剪摘注评等,可以训练学生概括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手抄报、演课本剧,可以发挥学生个人专长,发展个性……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网络空间等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

(二)自然、社会资源的利用。自然、社会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语文教育人才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社会文化等等。其中社会文化可以有文化艺术场馆(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艺术设施(如布告栏、黑板报、读报窗、宣传廊等),文化艺术环境(如建筑雕塑、园林花卉、标牌广告、书画走廊等)。

1.联系生活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自然、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领域都是他们兴趣的触觉所在,他们渴望自己独立,渴望体会预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有他们无限的遐想。这时不妨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这样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中他们还学会团结合作、勇于挑战,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用语文。学的目的是为了用,学而不用等于没学,教师要帮助学生运用语文为社会服务。比如“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纠正错别字”的单调、沉寂,把学生整个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去翻阅书报杂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区分正误,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交有关部门。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家庭资源的利用。家庭语文实践活动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报刊杂志、音像资料、电脑材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三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四

关键词 我与化学 课外活动 家庭小实验

广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以下简称“活动”)已十多年了,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在广州市中学化学中有着深刻的影响。笔者也一直坚持组织学生参与这项活动,把活动看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性实践。实践表明,这项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我与化学”的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论文、图表、课件,也可以是小制作、小发明等等,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笔者结合个人开展活动的经验谈开展“我与化学”活动的策略。

1 选题的策略

要开展好“活动”,选择适合的课题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笔者认为课题即问题,是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与学的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也可能是学生或教师在生活中发现或遇到的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因此,选题要考虑以下2点:一是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声音代表着他们自己的学习实际,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学生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依据这一原则所确定的课题才会吸引学生,才有研究的价值。二是选择课题,还必须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否则,课题将难以开展下去。

1.1 钻研教材。挖掘研究课题

1.1.1 挖掘“调查与研究”栏目资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立足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教材中栏目编排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活泼新颖。其中“调查与研究”栏目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若能重视该栏目的特点和作用,积极发现和挖掘该栏目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则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以下是笔者认为可以挖掘的课题。

[案例1]在学完“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从图书、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搜集有关水污染的知识和情况报道,并按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作分类整理,与同学进行交流。笔者号召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通过报纸、网络收集关于水资源保护的一些知识,并把活动过程及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写成小论文,然后与同学交流。另外组织部分学生开展社会小实验和社会调查。如“自来水的硬度检测”,“空气污染”与“酸雨”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同学们自主探究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2]在学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后,教材“调查与研究”栏目给出的内容为:调查汽车、工厂和家庭等使用的不同燃料的性能、价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等,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案例3]在学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课本给出的“调查与研究”内容为:调查你家及你生活的社区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对今后如何回收费弃物提出自己的建议。为此,笔者把学生随机按每组8人分成6个小组,先让他们围绕此栏目内容每组确定一个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并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每组成员就此课题内容明确分工,通过教师指导、实地调查、参观访问、查阅书刊、上网搜查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与研究。一个月后,“生活中常见金属废弃物的分类调查”、“金属废弃物回收的价值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腐的常见方法”、“常见大气污染气体对金属铜、铁的腐蚀”、“金属腐蚀对工业的危害”、“金属文物的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等凝聚学生汗水和心血的调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呈现在教师的面前。

[案例4]“有机合成材料”后的“调查与研究”栏目的内容为:调查你周围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照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笔者让学生组成课题组,课题组的同学在校内每班放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回收箱”,课题组的同学每周收集一次进行统计,课题组的同学统计每周学校起码回收1000个塑料瓶,也就是说有1000个塑料瓶被废弃,课题组同学再到垃圾回收站作调查,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整个广州市一年要丢弃30多亿个塑料瓶,已产生了“白色污染”问题。于是课题组的同学倡议“减少使用塑料瓶饮料,提倡使用玻璃瓶饮料”。

1.1.2 挖掘“家庭小实验”资源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就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家庭小实验”资源。

[案例1]在学完“水的净化”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笔者每年都会叫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悟每一层的作用以及各层的净化程度。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制作,并在单元复习时进行净水器净化程度的比赛,比比看谁的净水器净水效果好,谁的有创意。

[案例2]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题后,教材中“家庭小实验”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试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什么物质。这个小实验其实很容易做也蛮有趣,笔者把它放到学习碳酸根的检验时让学生回家做,考虑到学生家里没有石灰水,就叫学生自找容器,教师发石灰水让他们回家做。

[案例3]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案例4]教材中的一些“活动与探究”也可以变成“家庭小实验”,如“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就可以在学习金属之前先布置学生在家完成。

挖掘教材中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利用“活动”掌握和巩固课内知识,一举多得。学生完成“调查与研究”和“家庭小实验”后必有所得,学生将自己的活动过程以及所获得的收获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很好的“我与化学”作品。

1.2 激励学生发现并敢于提出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不能限于由教师给学生提出,教师还要善于将提出问题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大胆地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其实,学生有好多有价值的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做有心人,不仅要善于积累学生的问题,而且要善于激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说出来。例如: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有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水滴到炽热的炭块上会冒烟和发出“哧哧”声的现象感兴趣和不解。于是笔者便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将学生分为2组进行实验设计。

1.3 学习交流,搜集课题

通过学习和交流,可以借鉴他人的教学成果,搜集整理成研究课题,再结合自己、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笔者从一些化学网站上搜集了大量的研究素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充实到“活动”中,扩大了选题的范围,开阔了思路。另外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也是很好的课题参考资料。

1.4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研究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活问题或社会问题与化学学习相关,可以把这些问题积累起来,然后设计成一个研究课题。例如:利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在学习了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之后,激励学生用生活中易得的塑料制品或其他器具,来制作简易启普发生器等等。从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开始便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留意身边的化学现象,做个有心人去思考有关的一些现象。如切开的苹果为什么变黄,对豆浆“假沸”现象的探究等。

2 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法

课题选好后,第二个重要环节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活动”的完成,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样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不仅能够教给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少走弯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指导要富有启发性。另外,教师要研究学生在哪些方面需要指导;指导些什么。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2.1 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

当师生共同确定好课题以后,就要和学生商讨、设计研究方案,此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题研究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即:

(1)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2)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

(3)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践;

(4)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2.2 注意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

有些课题,不可能由某一个学生完成,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的。而要想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必须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真正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课题完成的参与者,要有主人翁的意识。实践过程中有的学生不太会合作,或者说合作意识比较淡漠,究其原因,就是不会参与。因此,要在这方面加以指导。

2.2.1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应当说,无论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的教学活动,学生都应参与其中,问题并不在于学生是否参与,而在于学生如何参与。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主动参与研究目标的确定,共同查找资料提出问题,分析思考问题,与老师、同学热情交流、沟通,共同探讨问题,那么他对问题的理解就会和小组的其他人员一样,是深刻的、全面的,他就对问题抱有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多鼓励少指责。给每个成员都要分配具体的任务,使其明确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2.2 让全体学生参与

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指导活动中,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落后的学生要一视同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实,应该特别注意鼓励那些成绩和能力落后的学生,激励他们进步。

3 对“我与化学”活动开展的一些想法

“我与化学”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在广州市鲜有学科能开展参与面如此广的“活动”,“活动”给师生很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笔者曾2次获得“优秀园丁”的称号。“活动”日渐成熟和完善,近年还开设“答辩”环节,让更多的师生得到交流和学习,笔者是和“活动”一起成长的教师,因为开展第一届恰好就是本人成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年,故而对“活动”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1)开设网站让更多学生、教师甚至家长对“活动”有所认识。并且可以让师生在网站上得到交流。

(2)在每校聘用专门的“辅导员”保证“活动”有专人负责,免得一些学校的教师青黄不接或者是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专门的“辅导员”也利于教师对“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和开展专门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五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十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作为每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希望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在活动中让学生提升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生活真谛,在活动中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如何实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新突破,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那么,如何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开花结果,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解析

1.活动主题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第一至第四册各单元主题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归纳如下:

(1)关注单元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单元主题,是单元主题的巩固、延伸或拓展。例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诗会”与单元主题“飞扬的青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与单元主题“千古流芳――诗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与单元主题“文化的思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上舞台”与单元主题“舞台大社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企业文化”与单元主题“企业的灵魂”等等,这些主题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作为单元有机组成部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单元主题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致性,理解单元主题是理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基础。

(2)关注社会热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责任意识。例如,“获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 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低碳生活’社区宣传活动筹备工作”、“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等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关注学生生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学会感动,学会感恩。例如,“走进家乡”、“我们将来的事业”、“我的亲人们”、“难忘的人物形象”、“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生活、身边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事业观、亲情观,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4)关注学生素养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关注学生素养,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意义重大。例如,“青春诗会”、“古诗重读”、“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 走进‘红楼’――《红楼梦》探究阅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用很大;“我们将来的事业”、“职场人物访谈”、“走进企业文化”、“产品推介”、“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2.活动形式

(1)突出参与性

例如:第一册教材中五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诗会”,强调以集会的形式展示同学们的诗歌才情;“走进家乡”,强调走进家乡,了解家乡,介绍家乡;“获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强调“获取”和“探究”,活动性明显;“古诗重读”,强调“读”,在“读”的过程中再体验,再感受;“我们将来的事业”,强调在活动中憧憬未来的职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实现教学目标。

(2)体现延展性

例如第三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的活动过程包括:搜集信息、交流讨论、撰写文书、情景设置、模拟应聘和成果展示等环节。其中“搜集信息”在课前完成,“成果展示”在课后完成,体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延展性。

(3)呈现丰富性

以上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例,“搜集信息”,要求学生课前去收集,培养学生主动接触社会,能够根据相关要求,搜集信息的能力;“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围绕相关要求沟通交流的能力;“撰写文书”,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要求,撰写应用文的能力;“情景设置”,培养学生根据相关要求的动手能力等等,活动呈现丰富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4)评价多样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现多样性。从评价主体看,以个人活动为主的,包括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和教师总评;以小组活动为主的,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和教师总评;从评价内容看,有等级评价、打分评价和评语评价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资源开放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不在局限于教材、教室和学生本身,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近处,学生可以去学校的图书馆或阅览室查找资料;远处,学生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寻找活动的材料。可以在书本上寻找静态的有限的资源,也可以进入网站寻找动态的无限的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学情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201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在全省职业学校使用。目前第一至第四册在2011级学生中已经全部使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上级教研部门还是学校教学主管部门都要求语文教师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考纲也明确规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列为单招《语文》必考内容,因此,教师要重视相关内容的教学。那么,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看法如何,笔者选择了本校五个专业的100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五个专业分别为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酒店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每个专业2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0名。调查的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兴趣浓,喜欢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存在意见,语文实践活动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体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性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思考、探索。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走访了本校的语文教师。他们认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确实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教学难度比较大,实现教学目标也不容易。首先是中职生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不强,其次是学生知识水平的欠缺,第三是课堂教学资源整合存在难度,第四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客观条件的不足,教师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上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外在条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才能开花结果。

教学建议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提升水平和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因此实践性或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特点。对于职高生来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更要看重的是过程,而不要过分追求结果,应尽可能突出过程的完整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真正由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学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的过程。

要进一步改变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班级活动氛围,从而为综合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堂教学以活动贯穿全程,以活动承载目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各个环节开展相关的活动,并在活动的主题、形式、内容等方面给予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每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进行分解,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得以体现。

活动的内容要开放:一要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二要保证活动内容的可供选择性。因为只有具备这两点的活动内容才能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

活动的过程要开放:活动的过程应是动态的、变化的。学生的活动表现、活动需求应是调整活动进程的基本依据。

活动的空间要开放: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间(教室)变为弹性的空间(如图书馆、实训场所、实习工厂、社区等等)。活动的场所要根据活动内容的需要确定。即便确定在室内,也可以根据活动的特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进行多种形式的座位组合。

3.要创新活动形式,激活课堂,实现目标

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不一样的,某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的活动的形式也不一样。学生个人的活动,小组的活动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创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让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不同样的形式,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实现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六

“美润教育”是指具有“闳约深美、润泽东风”文化内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养、文化特质”。“核心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社会参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文化特质”是指东风人具有的特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心胸视野,坚定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学的审慎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于文化愿景的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布局概括为一个理念、两项特色、八大主题。一个理念就是“闳约深美、润泽东风”;两项特色就是“快乐英语、科幻空间”;八大主题就是校园“三大宝”主题系列、新课程理念主题系列、学校管理文化主题系列、虚拟博物馆文化主题系列、全员班主任管理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系列、班级文化主题系列、文化长廊主题系列。让校园的时空充盈着文化,让每个角落都是一首“无声的歌”,让每个文化符号润泽师生的心灵。

二、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润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润教育”特色课程是实施“美润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校本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班会认知活动,二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团队体验活动,三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美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美润教育”系列活动:美润德育主题活动、美润阅读主题活动、美润社团主题活动、美润综合实践主题 活动。

1.“美润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以美润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淳美学生。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东风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重视仪式教育,重点打造初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初二年级学生的入团仪式、初三年级学生的中考誓师仪式,规范学生的行为,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在欣赏美、学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养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通过开设社团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岭南文化传承艺术讲座暨学生现场书画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暨迎中考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诗情文韵、墨香书韵、琴音画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

三是“以美健体”,培养健康阳光的健美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舞蹈等社团活动,加强体艺结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润物无声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过程中颐养心灵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健美学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养和谐尚美的美润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如小广场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动静结合,寓意东风学子畅漾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东风展翅翱翔;挂于教学楼走廊及楼梯壁上的学生书画错落有致,课室内的图书角充满书香气色,让每一位师生美润心田。学校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美育培训,家长的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始终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和美的环境里,逐渐成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润学生。

2. “美润阅读”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阅读”启慧怡情。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读书活动当做常规工作抓好抓牢。近年来,语文科组也致力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顺利完成了区级课题《初中课外阅读课程化案例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论文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二是“美润阅读”傅采长才。年级班级围绕“阅读・悦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并围绕“聆听智者的教诲”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语文科组还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常规化,将名著导读纳入课堂教学,如《名著导读》《察言观行识好汉・名著导读》《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美文名篇阅读为辅的美润阅读为学生生活增添诗意,为学生生命增添钙质,使之灵魂更丰盈,精神更强健。

3. “美润社团”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引领”,社团活动课程丰富。学校教导处设计异彩纷呈社团活动招募海报,初一初二级全体老师参与社团活动课程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需要在微信选课平台上报名。

二是“美润主导”,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场上跑跳投拦,音乐室里吹弹唱舞,学科培养讲练研讨,综合实践亲力亲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学生灵性在活动中迸发。

三是“美润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艺术节上体艺类社团精彩呈现,学校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区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市比赛中均夺桂冠。综合实践类社团在省市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获佳绩。

四是“美润延伸”,社团活动拓展生活。学校鼓励社团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社团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如风之声小记者社团对番禺好人进行走访调查;创造机会请专家入场,如专家讲座粤曲文化、摄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 “美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一是课程开发规范性、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2003年新课程实施伊始,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挂帅的课程领导机构和综合实践科组,科组拥有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思想品德、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艺术等学科的全体教师。根据番禺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领域主题课题问题”,结合学校现实基础和发展,围绕“四大领域”(学生与自然、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学生与社会)开发了系列活动主题,如“南国红豆”“陶艺社会实践”“了解自己、增进健康”“走进生活”等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七

>>试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探索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网络利用 乡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地方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深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多元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集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开发 长沙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特色化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利用教育大发现wiki开发校本课程[DB/OL]:///wiki/

[3]吴有,李明山。利用好看簿平台开发乡土小游戏课程――以沙包的乐趣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 (6).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篇八

坐落于巍巍宝盖山下的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是一所颇具现代化的“花园式”学校。学校面积虽然不大,却拥有200米塑胶跑道、人造草田径场、塑胶篮球场;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舞蹈厅20余间专用教室,并建成了校园有线广播网、电视网、监控网、计算机网……此时此刻,呈现在眼前的是齐全完善的配套设施、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优越的办学条件。来到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正值暑期放假,美丽的校园显得宁静而通透,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庄鹏锟主任告诉我,今年是建校10周年,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10年庆典。

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

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学校精神的内涵与传播,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多样发展、凸显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举措。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从“物质环境文化”、“校园节日文化”、“学校德育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四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围绕本校的办学和发展目标来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办学资源的效能,从而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营造物质环境文化氛围中,首先着眼于绿化校园空间。为了让绿色点缀或镶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师生在一个回归自然的教育空间里享受绿色,享受自然。学校从创办伊始,就有目的地精心规划、局部优化、突出个性,进行高品位绿化。来到学校,校园的修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我还是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教学楼后面的挡土墙种有爬藤与丁香球,使架空层后面呈现一片翠绿,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而在运动场与教学楼的西面夹角地块,学校因地制宜地建造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花园,那是孩子们课间休憩和怡情的乐园。同时,学校还全面规划了校园绿化带,逐渐增加绿化面积和景点,努力提高植物品种档次,使校园绿化空间永远是那么的恬静和雅致。其次,侧重于美化人文景观。学校有意识地在校园一些醒目的位置和重要场所,竖立起富于象征意义的雕塑,悬挂着古今中外的名人肖像和名言警句,就连散落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标志牌、警示语,也很有人性化,让人过目不忘。而让我颇感兴趣的还是每一道楼梯的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幅幅宣传画,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百科知识,令人目不暇接、驻足流连。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浸染校园节日文化气氛中,着重构建学生的“四种校园生活”:“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健身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让艺术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情趣”、“让实践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特质”。并以四个校园节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活动的载体,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每年的重大活动之中,使“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有了更加稳固的根基,从而有条不紊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并逐步演化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元素。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和编印的宣传刊物上,“四节”的活动现场活跃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也荡漾着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对此,董永贵校长无不感慨道:“校园节日”,是学校独有的教育财富,它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这些节日活动不断丰富学校的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彩纷呈的校园节日犹如一道道精神盛宴,彰显着学校独特的文化气质,在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功能和特有的文化功能。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探索“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中,主要从开展班队“十个一”文化建设作为抓手。学校领导班子深刻地意识到:“校园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出发点和支撑点,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辐射点和延伸点。只有校园文化而没有班级文化,它会丢失教育的主体性,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因此,学校结合班队“十个一”活动,着力抓班级特色文化的建设。所谓“十个一”,即:“确定一个切合本班实际的奋斗目标”;“制订一个全班共同遵守的班级公约”;“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队干部队伍”;“树立一个全班同学学习的楷模”;“帮助一个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帮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一个日常行为表现落后的学生”;“创建一个班级特色”;“保证一片洁净的卫生区”;“培养一批又特长的学生”。为了扎实有效地抓好这项工作,使之落到实处,学校经常开展“班队文明建设评比”活动,实行“日查”、“周比”、“月评”、“学期表彰”的办法。也就是每天进行“卫生、集会与两操、文明礼貌、遵守纪律”四项检查;每周评比四项流动红旗,评出“先进班队”;每学期末总评出“文明班队”,并通过学校的红领巾有线电视台、广播站、“红旗归谁”宣传栏、集会等多种途径及时进行宣传和反馈。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完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方面,开辟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首先,是发挥校园广播网、电视网的教育功能。校园广播、电视以其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传播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育环境,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学校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是发挥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教育功能。学校充分利用办学优势,积极创建“绿色网络”平台,让学生在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尽情驰骋、施展才能。显而易见,网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已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

应该说,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它对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啊!“校园文化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影响力的教科书,它引领学校各项建设,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形成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过程,并且有着形成、发展、修正和完善的不同时期,而这一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恰恰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有力保证。只有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物质文化,学校的办学品位才能够提升,其彰显的校园精神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董永贵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适合校情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管理如何,关系到她的生存与发展、生机与活力。采用怎么样的管理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地收获成效,这是每一个校长所面对的困惑与难题。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高品位的学校管理,才有高质量的办学成果。他们不仅向管理要质量,而且把学校管理当作一种文化,使学校管理更趋于规范化、人性化。所以,创办10年来,学校领导始终锐意进取、大胆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符合民意的管理之路。

首先,以创新和变革管理方式入手,充分激活人力资源。健全、完善学校管理机构,实行校长负责制。实施教育教学流程管理,根据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各科室各部门工作职责,编制了《职责与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学校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校级领导——处室中层领导——总辅导员、年段长、教研组长——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备课组长”四级管理体制已初步建立,各司其职、运作有序,呈现出学校工作“环环有人抓,事事有人干,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局面。构建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力求做到管理制度化和全时空制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处处有章可循,时时有据可依。此外,还通过评价激励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能动性和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也使得学校管理制度更深入人心,运转顺利。

其次,注重校园管理细节,创建平安优美的育人环境。多年来,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安全管理非常务实、到位,始终把“安全第一”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使该校长期来一直成为一所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平安校园”。值得幸庆的是学校创建至今从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刑事案件和伤亡事故。卫生管理也抓得十分细致,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很重视校园卫生常规管理,坚持日查、周比、月总结评比制度,每周三晨会还要对上周卫生检查中特别优秀的班级进行表扬,颁发流动红旗,并与文明班队的评比挂钩,常抓不懈,使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不断增强,也使美丽的校园更加整洁和明澈。地上无痰迹、校园无纸屑、桌椅无刻画、墙壁无脚印,成了孩子们自律、自觉的标杆与准则。

第三,学校的制度管理不但体现在德育方面,还致力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立足自身,立足校本,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精英团队,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办学理念的重要保证。”这是学校努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方向和目标,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延伸。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提高师资素质的层面上主要从两个方面作为突破口,一是多方引领(班子引领、师德引领、制度引领),促进教师素质日益提高;二是多管齐下,着力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具体是开展校本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请进名师,专家引领;构建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引导教师自主探究;实施“名师兴校”工程和“同伴互助”策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几年来,经过学校的着力打造,“名师兴校”工程卓有成效,一批省级骨干教师、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在石狮市、泉州市级、福建省乃至国家组织的赛课活动中,有38位教师荣获一、二等奖。有近百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为市级以上教学研讨会提供观摩课、教研课共计26节次,均获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起到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专业知识、教研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精英团队已逐步形成。像庄鹏锟、林振德、蔡淑丽这样出类拔萃的骨干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为数不少,他们就是学校科学管理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位普通而又卓越的教师,她就是省学科带头人蔡淑丽老师。早在十年前,蔡老师就开始摸索快乐作文的秘诀,并把研究课题定位在快乐作文上。从最初实施的“心灵对话”,到后来提出的“打开心窗,用笔说话”作文教学研究,再到今天的“对话作文的成功探索”,她摸索了整整4年时间,终于取得了令人刮目的成绩。2007年12月,她在西安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新世纪(版)小学语文课改成果交流研讨暨教材培训会”上的现场上了一堂习作教学展示课,赢得与会专家和老师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著名专家武凤霞由衷赞叹:“蔡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她是孩子们眼中的风景。她在课堂上对孩子的尊重、关爱、喜欢,在她举手投足之间就不经意流露出来。因为孩子们喜欢她,所以才有课堂上那样精彩的生成……”是啊!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蔡淑丽老师的执著与心血,换来的是孩子们的快乐和对作文的兴趣。蔡老师的“全国课改实验优秀教师”的称号当之无愧。面对如此殊荣,蔡淑丽老师显得特别平静和坦然:“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一个天地,一个博大而神秘的天地。怎样翻阅这一本本书,怎样进入这一个个天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探测他们的内心活动,从而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得到较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呢?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摸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那就是坚持天天与学生心灵对话,我用涓涓的细流去浇灌他们的心田。”我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因为有这样可圈可点的老师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学校领导,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的课改实验成就才会如此骄人,才会硕果累累。

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课程改革、课题申报、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斐然成绩,而这一切,也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之使然。“校长必须出思想、出制度、出策略,用现代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工作,用制度来管理学校,用策略来谋划学校的发展,把学校办出特色。”这是董永贵校长曾经引用《中国教育报》上的一段话作为自己学校管理的理念,“用制度来管理学校,用策略来谋划学校的发展”或许能够成为董校长一生受用的座右铭吧!

日益凸显的办学特色

特色发展与品牌立校,在当今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沈曙虹如此坦言:“如今学校‘用升学率说话’的时代,必然会升华为‘用品牌说话’的时代,品牌终将代替‘数字’,成为学校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和最重要的识别符号。”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历来是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办学的一个特色,或者说是一个品牌。早在2004年春季,学校就开始启动综合实践活动。启动前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计划,从当时的6个实验班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专家的引领下,致力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5年5月,学校承办石狮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开设两节公开课,并在会上作经验介绍,深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2005年10月,学校承办福建省首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选活动,王逢玲老师参加此次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被推荐参加在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选,荣获一等奖,为我省综合实践活动课例的展示和研究做出贡献。许多教师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分别在全国、省举行的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

而科技教育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孵化衍生出来的又一办学特色。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获得累累硕果的基础上,竭力打造科技教育这个教育品牌。学校在设施建设上,力求做到科普教育“环境化”,不遗余力地优化科技教育环境。建有石狮市中小学首间机器人工作室,建有涵盖“课余观鱼、课余赏花、观鸟园、标本区”四个区域的开放式生态区;建有科技馆,馆内除了设有“创建航模区、木工拼装区”外,还充分利用窗帘向学生呈现宇宙星系,利用周边空间做了30个包括“声、光、电、磁、力学、数学”在内的科技实物展品,让学生时刻浸润在浓厚的校园科普文化之中,感受到科普世界的奇妙与奥秘。在课程设置上,则为学生拓展多元发展的空间,建立活动化科普校本课程体系。以兴趣班作为科普校本开发之一,如今,已组建了“机器人兴趣小组”、“手工兴趣小组”、“木工拼装兴趣小组”、“电子百拼兴趣小组”、“电子小拼兴趣小组”、“寻轨兴趣小组”、“航模兴趣小组”等,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而且年年有创新。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系统。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聘请科技教育校外辅导员;组建一支关注学生动手实践、热爱科普教育又有较高科普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优越的软硬件平台赢来了上级的认可,学校连续两年承担石狮市科技文体旅游局立项课题“小学生科技创新系列活动的研究”;2011年12月9日还承办“泉州市中小学幼儿园电子制作锦标赛”。优越的软硬件平台更换来了一连串的收获:每年的校园科技节都涌现出众多学有所长的科技之星和精彩纷呈的科技作品;近年来,该校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类竞赛获奖人数不计其数;2009年12月派出两队参加全国第七届NOC智能机器人环保主题竞赛均获得一等奖的佳绩;2011年暑假选派两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第九届NOC竞赛包揽冠亚军,获得“智能机器人(环保主题)”赛项的最高奖。《石狮日报》、《石狮侨报》等媒体均作了相关的报道。学校也因此于2008年被评为泉州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科技辅导员林振德老师赢得了“福建省优秀科技辅导员”的殊荣。省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多次走访、调研石狮市第三实验小学,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之多、品位之高、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众多感到非常欣慰,并给予极高的褒奖:一所普通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十分难得,值得推广。如果有更多的学校能像该校那样,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给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

在庄鹏锟主任的陪同下,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的科技馆。还未走进馆内,馆前门口两排的动物标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似乎在迎接前来参观的每一个客人。步入科技馆,里面除了陈列着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外,还设有机器人制作场所。尽管此时适逢暑假,看不到学生活动的身影。但从橱窗上一个个精致而新颖的科技作品和书桌上有些零乱的机器人制作模型材料,我们可以想象平时课余时间,这里有一番怎样的景象。一项项科技小发明、一件件科技小制作、一尊尊科技小奖杯、一篇篇科技小论文,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横空出世。是啊!这里是孩子们施展才华和成就梦想的舞台,这里,也是未来科学家、科技专家成长的摇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ngxuan/46djm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