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精选 >

计算机型论文精品多篇

计算机型论文精品多篇

计算机型论文精品多篇

计算机型论文 篇一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5874-02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CHE Kui1,2, LU Ling1, XUE Hai-yan1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2. College of Softwa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uninterrupte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infiltrating to other fields step by step, and the society requirement is extending uninterruptedly. How to train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personnel, this brings forward a new challenge to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layout. This paper researches mainly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includes the setup of specialty direction and courses system, the training pattern and training project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o adapt society requirement.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courses system;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专业,目前在国内高校本科教育中已形成了规模庞大、方向多样的教学体系,每年向社会输送大批的计算机人才。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向其它领域的逐步渗透,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充,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设置与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研究了计算机专业的设置规划与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包括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1 计算机专业设置规划

在制定计算机专业设置规划过程中,应考虑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从“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将计算机专业划分为多个培养方向,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方向、“软件工程”方向、“网络工程”方向、“信息技术”方向等。

1.1 “计算机科学”方向

“计算机科学”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和可计算系统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技术,涉及算法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开发与理论、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知识领域。该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算法的实现,强调学生应用计算机算法解决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并可构建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科学”方向的核心课程为: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1.2 “软件工程”方向

“软件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技术,涉及算法与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需求开发、软件管理等知识领域。该专业方向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学生具备扎实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深厚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和市场与国际意识,能够对软件产品的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和测试执行规范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以及进行可靠的方案实施。

“软件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为:高级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UML软件建模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配置管理、Web开发技术、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与重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

1.3 “网络工程”方向

“网络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技术,涉及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网络设计与理论、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网络协议等知识领域。该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知识,能够在IT领域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的开发、设计与管理,具有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与开拓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工程型与开发型人才。

“网络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为: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网络操作系统、TCP/IP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管理技术、密码学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性能分析、网络软件设计、多媒体应用技术、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

1.4 “信息技术”方向

“信息技术”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设计、开发和应用技术,涉及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管理与维护、电子商务、ERP原理、信息管理、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等领域。该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理论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能,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知识,具有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信息技术”方向的核心课程为: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信息管理导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Web系统与技术、电子商务、ERP原理及应用、软件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2 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

在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应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使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经济、社会需求相一致。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尤其对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2.1 结合社会需求,制定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创新意识教育,增强创新思维训练,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创新人格塑造。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问题,其决定了专业能力结构和知识体系,而社会需求是一个客观标准。专业能力结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贯穿于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中。在构建专业能力结构时,需考虑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问题。社会本位注重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个人本位注重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培养具有创新型计算机人才,需将专业能力与基本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科学架构。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强化相应的专业知识,按照“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研究型人才”注重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关注计算机前沿的发展趋势,培养方向为计算机科学。“工程型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可分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两个培养方向。“应用型人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培养方向。

2.2 紧跟计算机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课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需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实践课的重要性。

按照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应不断更新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增加相应的特色专业课程,并对主干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广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一个既定的学习任务,学习相关的知识,当完成了一个学习任务时,再定下一个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知识单元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开拓思维获取新知识。

教师应把教学作为发展认知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独立学习及创新思维的自信心。

2.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设计软件/硬件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习基地,有效地开展专业实习。鼓励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实习工程,并结合实习成果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作与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可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

2.5 完善教学设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设备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专业设置的调整而不断更新,在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要,教学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教学设备,建立实验室、机房等。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师资,由于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需不断改革与完善,制定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系与有效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师资队伍考核评价体系,营造学科创新氛围,创造良性竞争环境,积极探索师资队伍的优化与整合,创造多学科汇聚与多方向交叉融合的创新团队群,努力打造一流的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

3 结束语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不断改革教育理念和专业设置,积极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设备,构建和谐教学环境,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和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韦丽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26(10):111-113.

[2] 景海峰。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建议[J].黑龙江教育,2008(7):84-85.

[3] 周兴社,樊晓垭。创新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3):10-11.

[4] 夏晓玲。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就业实战技巧[J].计算机教育,2006,(3):66-68.

计算机系论文 篇二

身世界观的改造,遵纪守法,牢固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信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汕头海关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他七次年度考核优秀,三次被评为汕头海关先进工作者,二次被汕头海关嘉奖,参与完成的“汕头海关保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汕头海关edt/h883报关自动化推广应用”等二个项目获海关总署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汕头海关计算机网络建设及应用”、“计算机资源调整及网络改造”、“汕头海关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汕头海关综合机房系统建设”、“汕头海关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综合管理”等五个项目获海关总署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vax/vms进程通讯及控制调度技术在海关“一个窗口”申报征税作业的应用》、《谈谈用人原则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分获汕头海关“海星奖”一、三等奖,论文《汕头海关办公大楼防雷分析及对策》入选98年海关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优秀论文集》,入选全国海关100名科技评估专家,被评为汕头海关“九五”其间“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获汕头市第二届“十佳青年科技带头人”称号,被评为汕头海关、海关总署2001年度“优秀党员”,被评为汕头市2003年度先进工作者,近三年来,他领导的科分别被汕头海关和海关广东分署评为“电子口岸”系统推广应用先进集体和加工贸易联网监控系统推广应用先进集体,两次获汕头海关嘉奖,被评为汕头海关2003-2004年度先进集体。

一、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同志调入汕头海关技术处后,科领导安排他从事计算机前台设备的维护工作,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工作安排,从此以后,在人们认为脏累活多、工作琐碎麻烦、短期不易出成绩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朋友们对他这么多年“沉得住气”感到奇怪,劝他“活动活动”,换个轻松又实惠点的岗位,他却想:海关事业既需要监管、征税、查私、统计战线的“排头兵”,也同样离不开默默无闻、提供技术保障的“幕后英雄”,个人的需要固然重要,但既然选择了干技术,就要做好了“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甘做铺路石”的心理准备,只要组织需要都应该坚决服从。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十几年来,他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参与关区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参与各项重大科技应用项目的推广,经手处理计算机应用故障、检修故障设备、安装调试设备不计其数,足迹遍布粤东五市的17个基层单位。成为一名办事让领导放心、共事让同事信任的技术专家。

计算机前台设备维护工作量非常大,它不仅包括各现场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检修,而且还包括业务现场使用故障的抢修,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地跨粤东五市、基层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通关监管业务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关区,任务更加繁重,没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是无法忍受的。有一次,有一个隶属关打电话告急,网络故障,业务工作无法开展,准备进货场的货柜车在马路上排了好几公里。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天下着大雨,忙碌了一天后正准备静下来休息的他,立刻联系有关同志,赶回单位准备设备,为了争取时间,他来不及让单位派车,叫了部出租车直奔40多公里外的现场,及时排除了故障,确保了业务现场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几年来,类似的情况也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但他却毫无怨言,总是不管白天黑夜、不顾天气恶劣和路途不便,奔走在各个业务现场,像来去匆匆的“消防员”,为关区各个业务现场的技术基础建设和计算机应用的推广工作默默地奉献着。

96年后,*同志被组织提为副科长、科长,负责科的工作,职务变了,可他的工作精神没有变,他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他自己的话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带病坚持工作是“小事一桩”,那里有困难那里最繁忙“我不上谁上!”。前几年,为了解决科人手不足、24小时轮值班与业务量剧增的问题,他以身作则,自觉放弃值班补休、节假日和公休假,三年累积约200天;有一段时间,为了尽快完成关综合防雷工程方案,他不顾胃病复发,加班加点,每天工作近十四个小时,带领全组同志,连续奋战半个月,及时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2003年4月到10月,为了完成汕头海关新办公大楼计算机、通讯机房的建设和大楼的技术搬迁工作,他不顾“非典”肆虐的危险、夏日酷暑和密闭机房达摄氏40多度的高温、高分贝噪声、有害烟气,坚持亲临工地,了解工程进度,检查施工质量,解决出现问题,确保了工程按期保质的竣工,两次机房搬迁过程中,他自始至终都坚持在现场指挥,从系统设备的拆卸、安装和调试到系统设备的保护、装卸、搬运的指挥以及大楼搬迁过程的相关技术支持保障工作,均做了周密的安排并落实专人负责,每次都是连续工作近二十个小时;2002年7月,长期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因病住院,病发至今已两年多了。面对着已经成为植物人的母亲,他常常感到内疚、自责和悲伤,但他知道,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因为亲情忘了责任,不能因为家事而耽误了工作。三年多来,他没有因为母亲的病请过一天假,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夜里他常常守在母亲的病榻,照料生病的母亲;白天他依然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组织全科做好电子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确保了汕头海关各项业务和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刻苦钻研业绩显著

计算机前台设备维护工作看起来似乎没有特别高深的技术,但怎样做到准确、及时、快捷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却是大有学问的,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计算机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业务部门的工作。正是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同志十分注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勤奋钻研和知识更新,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

总结经验,多年的摸索,使他对这些设备的性能了如指掌,处理问题得心应手。有一次,关区一个网络节点在搭建后连续正常运行近两个月时出现不稳定情况,现场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恰好他出差在外,科里派了几拨人员,带了全新的设备,先后赶赴现场处理,均无法解决问题,他出差回来得知消息后,立刻赶赴现场,运用所学知识,仅用半天工夫,就找到节点故障是由设备老化、稳压电源失效引起网络设备工作异常所致。这些年来,他为业务现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为关区各用户心目中技术故障处理专家,受到各基层单位的好评。

*同志主持全科工作的前后,正是我关h883/edi等计算机应用工作的不断普及和深化的时候,原有关区网络的结构和性能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应用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影响了我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为此,在关、处领导的支持下,他积极组织全科同志,认真分析了我关计算机应用需求,针对关区网络存在的问题,组织拟定了汕头海关计算机网络改造方案,在网络改造所需设备未到位的情况下,他带领全科同志,利用现有设备,实施计算机网络改造过渡方案,在短短半年里,先后完成办公大楼楼层及侦查分局、调查局及分关、办事处等10个点的网络改造,满足了关工作的需要。随后,他又组织完成汕头关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改造工作,包括核心局域网的改造、关区广域线路的提速和关区22个局、分关、办事处、业务现场计算机局域网升级换代,大大地提高我关计算机网络性能,为汕头海关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确保各业务应用项目、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及通关作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2年下半年,随着以建立“耳聪目明”的智能型海关为目标的现代海关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实施,业务改革以及伴随而来的通关业务系统的转型换代、风险管理平台的建立等等,对海关信息系统建设及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同志根据海关总署和我关的部署,先后组织完成了汕头海关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组织完成了《汕头海关网络安全扩容改造方案》的撰写、关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扩容改造和三网分离工作,组织完成了《汕头海关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的撰写、技术演练工作;组织完成新办公大楼机房建设、电子信息系统无故障迁移和大楼搬迁期间技术支持保障工作;组织完成h2000工程平台搭建、大量设备安装和切换技术保障工作,确保了我关h2000工程的顺利上马等。此外,还组织全科做好关区电子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长时间无故障运行,为汕头海关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安全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不畏艰难勇挑重担

断进行工作总结,独立撰写了《汕头海关办公大楼防雷分析及对策》论文一篇,受到总署有关专家的好评并入选海关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优秀论文集》。

原运行及网络科是我关职能部门中员工最多的科室,全科共有干部17人,承担我关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及机房设备、计算机系统设备、覆盖粤东五市的关区网络和计算机前台设备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2003年,该科还负责网络安全扩容工程、新大楼机房建设和搬迁、h2000工程平台的搭建、大量设备的安装和切换技术保障、风险管理平台的搭建、阳光海关工程技术支持等多项重要工作。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同志毫无惧色、镇定自若、迎难而上,他一方面紧紧依靠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团结党员干部和业务骨干,以整顿教育活动、实行关衔制度为契机,加强科的队伍建设,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开展谈心活动,及时化解矛盾,关心员工疾苦,努力搞好科班子团结,不断增强科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针对任务多、工作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特殊情况,*同志认真做好组织和落实工作,他多次召集科领导和业务骨干开会讨论,明确科班子的分工,对各项任务按轻重缓急进行合理安排,并组织科的业务骨干分别负责,在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同志特别注重督促检查、落实和请示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本科人员调配和协调工作。由于方法科学、安排得当,该科在人员多、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出色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计算机型论文 篇三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未来的社会,不会使用计算机将被称为“文盲”。对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调查统计显示,他们期望毕业生掌握的主要技能是:文字编辑软件,数据管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网络应用,安全防范,利用网络搜索和处理信息,利用网络通迅与其他人员协调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对普通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跟上时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

1.学生的层次存在差异。

在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拥有电脑的人大多集中在城市,广大农村群众对电脑的接触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应用能力差异较大,学习的起点不一致,这给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基础差异明显的学生。

2.新生理论与实践脱离。

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但由于没有明确的理论引导,只能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有的新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感觉很茫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导致一味学习理论,实践能力缺失。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理论与实践脱离。

3.硬件条件不足给教学带来困难。

高职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计算机操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能力之一,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全院各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课。但由于办学影响,上课时,学生不能保证每节课都人手一台计算机,老师授课时会把理论与实践环节分开,理论课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这样,在理论课中老师就只能一味讲。对起点低的同学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理论课老师讲的内容到上机实践时用不出来,日积月累,遗留问题越来越多,导致这些学生对此学科失去兴趣。

4.毕业时不能学以致用。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课,用进废退,因此在一年级时所学的内容,不少学生到毕业时已经几乎忘记了,到找工作时不能学以致用,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这也是计算机基础单纯地作为一门课学习必然产生的结果。

二、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类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学习中都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当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在授课时,应将原来的教室授课变为机房授课,这样可以讲解1―2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动手练一练,做到边学边练,使学生把每个知识点都学会、学扎实。

2.减小学生的层次差异。

教师可以在最初的几堂课采用分层次组织教学,对基础差、起点低的同学多教、多练,有针对性地辅导;而对以前接触过计算机的同学,以预留作业和指导的方式,使其把计算机基础打牢,最终缩短学生差异。

3.利用网络课后答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计算机网络资源丰富、功能强大,成为人们使用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网”也是提高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与同学们在线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温故知新,毕业前增加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

在做毕业论文之前,大部分毕业班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对论文格式排版、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又能使学生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虽为公共基础课,但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其已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

参考文献:

[1]杨海英。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控索与研究。计算机教学。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68.

计算机系论文 篇四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增量开发模型;过程管理

1提出问题

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目标中,除了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作为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校内教师或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围绕特定选题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开发过程,是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前期的综合课程设计巩固已修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协作能力。与课程设计不同,毕业设计更强调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自主获取新知识、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③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④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⑤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论文写作能力[1]。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大学生所学课程质量的综合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过渡阶段。作为本科生毕业前的关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周期长、任务重,如果不采用有效的开发方法和管理措施,极易出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等问题,影响学生的毕业。实际上,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可以视为一个小型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目前,在毕业设计实践中也出现了应用软件工程思想的相关探索,包括分析毕业设计和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映射关系[2]、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毕业设计[3-5]等。

2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系1985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目前共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3个计算机类专业。这3个专业均在大四上学期第10周为学生分配指导教师,开始毕业设计工作,大四下学期第16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要求每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近年来,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未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的预定目标,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较低,体现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

2.1选题不当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参加过实际的软件项目,一般会选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等常见题目,或者自己设想一些题目,并出现多个学生选择同一题目、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的现象。也有部分选题脱离实际,学生对要完成的系统内容不清楚,影响了软件开发及毕业论文撰写。此外,有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导致选题过大或过小,有些内容实现有困难或者来不及实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得不多次换题。

2.2未采用有效的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是计算类专业本科生工程基础类课程,但部分学生未能将软件工程思想应用到毕业设计中,没有采用有效的开发方法。通常出现的问题包括:需求分析不充分,忽视了软件需求的不稳定性,甚至有学生忽略需求分析直接进入软件设计,导致后期反复对修改系统;没有对软件进行总体设计,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随意进行软件开发,整个开发过程随意无序,导致软件结构混乱、代码质量低下、可用性差,发现问题通常为时已晚,稍作改动系统就不能运行;未进行软件测试,只使用少量数据检查了系统的运行情况,没有发现系统存在的其他问题或错误;开发中未编写软件文档,部分学生到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才撰写毕业论文,出现论文内容与系统不一致、论文质量低下等情况。

2.3过程参与不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参加就业考试,或到某单位实习3-5个月,无法每周接受教师的指导或检查,部分学生有问题也不和教师交流,过程参与不足导致后期手忙脚乱,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3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应用增量开发模型

为了达到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自2015年起,学院通过强调软件工程思想、应用增量开发模型、加强过程管理等措施,有针对性地控制毕业设计的过程和进度,进一步改进毕业设计的质量。

3.1强调软件工程思想1968年的NATO会议上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概念,使软件开发开始了从“艺术”、“技巧”和“个体行为”向“工程”和“群体协同工作”转化的历程[6]。为了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产品质量,必须改变手工作坊式的开发方法,采取工程化的开发方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技术[7]。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有序地开展毕业设计,在与学生见面的第一次毕业设计指导例会上,向学生再次系统地介绍了软件工程思想,着重从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及测试等各阶段如何开展,各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及提交的文档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3.2应用增量开发模型增量模型也称为渐增模型,由Mills等人于1980年提出,使用增量模型开发软件时,将软件产品作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8],如图1所示:采用增量开发模型,可以将毕业设计要完成的软件系统分解为一系列的增量构件,通过迭代开发逐步实现系统目标。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应用了增量开发模型,相关步骤如图2所示:3.2.1选题为了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学院要求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要选虚拟题目。对于学生不了解但又想做的题目,指导教师给学生讲解,指导学生查询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多次交互,让每个学生的选题都符合其实际能力,难易适度、大小适中。3.2.2系统分解确定选题后,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软件需求的演化性,学会区分需求的优先级。通过认真分析软件系统的需求,指导学生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定义每个子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并给出各子系统的接口定义。分解时可依据学生的开发能力将子系统定义为不同的增量构件。通常建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可将第一个增量构件定义得简单一些,这样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看到一个可运行的软件子系统,增强其完成软件系统的信心。后期在逐步增加软件功能的同时,学生也有时间学习和适应下一个增量构件的开发,从而降低毕业设计失败的风险。3.2.3增量构件开发基于系统分解方案,根据图1的增量开发模型进行各增量构件的开发,并在开发过程中完成所需的软件文档。由于各增量构件交付前都需经过测试,最终完成的系统质量是能够得到保证的。3.2.4撰写毕业论文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规范的体现和指南,按照开发规范完成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将产生一系列的软件文档。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开发过程中完成的相关软件文档是毕业论文的主要素材。

3.3加强过程管理为了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除每周定时的指导例会外,还在各增量构件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结束时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检查和汇报。此外,针对阶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增加了开发过程中的问题跟踪及解决环节,以此训练学生解决问题及协作交流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汇报和教师讲解,总结、交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收获,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对于长期在外实习的学生,要求其每周提交工作进展报告和阶段文档,并与该生实习单位主管进行定期交互,或委托实习单位进行阶段检查后将结果反馈给指导教师,以便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增量开发模型在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实践

2015年11月-2016年5月,学院在5名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中实践了增量开发模型。5名学生编程能力各有不同,其中有2人于2016年2-4月外出实习,其余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均有请假参加招聘考试等现象。通过应用增量开发模型,所有学生均顺利完成毕业设计,1人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3人成绩为良,1人成绩为及格。经过分析后发现,学生可以应用已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开展毕业设计工作,部分学生在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动手方面表现出色。

5结语

实践表明,增量开发模型可以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此外,增量开发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问题,而不是仅关注代码编写,为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奠定了基础。学院将鼓励更多的学生尽早参与到实际的软件项目中,进一步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学辉.新就业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5):127-128.

[2]张文静,卢海霞,杨捧,等.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69-71.

[3]王光琼.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9(9):98-100.

[4]冶红,蒋波.软件工程思想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9):76-79.

[5]郭海凤.软件工程思想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4(8):87-90.

[6]杨芙清,梅宏,吕建,等.浅论软件技术发展[J].电子学报,2002(12A):1901-1906.

[7]杨芙清.软件工程技术发展思索[J].软件学报,2005(1):1-7.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ngxuan/8vjglq.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