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精选 >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多篇】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多篇】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多篇】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 篇一

[关键词]信息检索;可视化;面临的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072-02

1 前 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信息检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的信息检索大多集中在关键字匹配方面,对其语义的处理涉及的不多。因此,虽然有较高查全率,但查准率却不高,同时无法实现人机交互。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分布的信息空间,采用人工智能方法是实现人机交互学习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它可以代替人来完成繁杂的信息收集、过滤、聚类等任务,实现信息检索系统的智能化。

2 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方向与状况

近几年,国内关注信息检索可视化的专家学者也逐渐增多。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面向网络及大规模信息资源的检索可视化技术、各个具体领域的可视化、各种算法的改进等具体问题。国内现今对于信息检索可视化的研究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2.1 理论探讨

理论探讨主要是对国外现有的信息检索可视化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的引入式学习。李春旺分析了国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可视化信息系统,FilmFinder、CoBrowse及WAV系统。最后阐述了当前信息检索可视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燕平在总结分析了已有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WWW信息检索可视化的一般原理,并指出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实现需要始终坚持以支持信息检索为目标的原则。张学福在文中论述了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基本问题,包括:信息检索模型、信息内容描述、可视化映射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全局映射与局部映射、实时可视化和人工参与的可视化等。

2.2 技术开发

曹锦丹等分析了传统信息检索系统的不足及可视化信息检索的优势,介绍了一种将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集成用于网络信息资源可视化检索的新工具――WIDAS,并与其他几个可视化检索系统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发展及前景作了讨论。张会平等将信息可视化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应用到跨语言信息检索领域当中,提出了跨语言信息检索可视化模型,并介绍了一个实例――澳门法律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曹艳讨论了信息检索可视化交互和视觉设计,结合Aqua browserLibrary阐述了信息检索可视化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的意义,讨论了书目信息检索与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融合需关注的一些问题。张学福借助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研究非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即以对象内能够描述对象内容的词为概念,通过词共现方式构建的概念空间,研究它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空间、效果如何等,为构建基于概念空间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打下基础。

2.3 实际应用

复旦大学图书馆采用VRML及JAVA提供逼真的图书馆场,实现了书库三维漫游和图书可视化。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合作研究的中文文本可视化表示机制,能以直观的方式组织和表示文本及文本集,都属于信息资源描述的可视化。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开发的“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原型系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的成果之一。

3 信息检索可视化面临的问题

3.1 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

国内对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尚属雏形阶段,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结构,目前主要偏重于对国外问题的跟踪研究,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商业软件方面,同国外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2 将现有可视化技术综合

信息检索可视化是一种信息的可视化,它没有内在的、固有的结构可以继承,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没有将用户的检索需求、检索兴趣等考虑进去,以及原型系统多而投入使用的产品较少。由于信息检索可视化没有一种内在的结构可以继承,造成了信息检索可视化方法的多样性。将现有可视化技术进行综合也是我们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3 全文可视化

随着可用全文数据库越来越多,为全文进行可视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全文可视化相关的问题有以下一些(当然不是全部):如何将为全文可视化和为数据集可视化综合到一个可视化环境中,并从数据收集可视化到全文可视化平稳转换;如何为全文可视化研发新的可视化模型;在全文中如何计算及计算对象间的相似度;如何构建有意义的语义框架。

3.4 评价

科学的可视化需要有一种结构来评价可视化,但信息可视化由于是抽象体的描述,在把它映射到二维空间后,对它的评价缺乏一种固有的准则。这是信息检索可视化的负面影响。有许多问题,如可视语义框架的效率评价,视觉空间和用户行为中隐喻的影响,模糊、导航中的方向障碍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信息检索可视化结果的评价。

4 信息检索可视化的未来展望

从发展上看,由于信息检索可视化具有以往检索系统不具备的许多优势,对于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实现与用户的直观交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网络信息检索的可视化将成为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从目前的情况看,信息检索可视化与智能化的研究与应用正趋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的发展方向。信息可视化作为智能化检索的一种重要工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在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企业资源计划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其研究成果的应用将有利于这些不同领域中信息生产与信息消费的形式从专家型向大众型转变,真正使信息和人类的知识成果得到充分的利用。随着可视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可以预料,未来的互联网将是可视互联网。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检索可视化及其应用的研究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发现和利用无疑会起到一个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旺。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6):4446

[2]文燕平。信息检索可视化实现原理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4):1013

信息检索论文 篇二

伴随着计算机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科技也步入了多媒体发展时期。手工检索靠手翻、眼看、大脑判断的检索方式已难以全面适应当今信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检索必然的提到了应用与发展阶段,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化、网络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发展,这既是对手工检索的扩展,也是时代的需要。在当今资本资源和数字资源并存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资源管理者,既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检索的方法,也需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检索,尤其是网络信息检索的理论和技术,这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者信息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信息检索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信息检索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已成为图书馆独立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个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利用。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情报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

(一)手工检索阶段(1876—1954)

信息检索源于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较正式的参考咨询工作是由美国公共图书馆和大专院校图书馆于19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40年代,咨询工作的内容又进一步,包括事实性咨询、编目书目、文摘、进行专题文献检索,提供文献代译。“检索”从此成为一项独立的用户服务工作,并逐渐从单纯的经验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脱机批量处理检索阶段

1954年,美国海军机械试验中心使用IBM701型机,初步建成了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这也预示着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检索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单纯的手工检索和机械检索都或多或少显露出各自的缺点,因此极有必要发展一种新型的信息检索方式。

(三)联机检索阶段(1965年—1991)

1965年美国系统发展公司研制成功ORBIT联机情报检索软件,开始了联机情报检索系统阶段。与此同时,美国洛克公司研制成功了著名的Dialog检索系统。20世纪7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微型计算机以及数据库产生的同步发展,使用户得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国际联机检索。计算机检索技术从脱机阶段进机信息检索时期。远程实时检索多种数据库是联机检索的主要优点。联机检索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

(四)网络化联机检索阶段(1991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是联机检索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超文本技术的出现,基于客户/服务器的检索软件的开发,实现了将原来的主机系统转移到服务器上,使客户/服务器联机检索模式开始取代以往的终端/主机结构,联机检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信息检索系统类型

(一)参考数据库检索系统

参考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二次文献数据库为主,提供文献的题录、文摘数据或事实数据

(二)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

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系统能提供文献的全文数据,包括图表、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媒体。

(三)Internet网络检索工具

Internet搜索引擎主要提供网上资源的链接,某些搜索引擎也提供简单的网页介绍或检索词的上下文。

三、信息检索方式

(一)命令检索方式

命令检索方式指的是检索过程中,每一项检索提问,必须通过具体的命令来完成,这些检索命令通常需要用户熟记。这种方式虽然对于初级用户来说比较麻烦,需要记很多的命令,但是对熟悉系统的用户来说,命令方式有其步骤简单的优点,尤其是完成一些复杂的检索算法时,操作步骤简单。许多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在推出新的检索方法的同时,仍保留着原有的命令检索方式,为喜欢命令检索的用户提供服务,Dialog系统就提供了比较多的检索命令。

(二)单检索方式

这种检索方式实际上是将各种检索指令转化成菜单选项,系统的功能和检索指令通过菜单和子菜单的选项来实现,用户通过菜单一目了然,只需根据需要在菜单上选择某一项,或进行检索,或显示命令中的纪录等。菜单驱动的检索方式对初级用户是比较友好的,用户不需要培训就可以自行检索,很容易入门,但对于较复杂的检索算法,常常需要进入层层(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80页)菜单才能完成。

(三)命令与菜单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检索方式既保留了指令检索的方式,又提供了菜单的某些直观的功能。对于复杂的检索方法,主要以命令的方式来组织,而一些常用的命令或参数可以通过菜单选项来选择,这样,简化了完全依赖于指令方式的检索步骤,可以让用户减少指令和参数的记忆量。目前有些联机检索系统在WEB上推出了这样的检索方式。

四、信息检索技术

(一)布尔逻辑检索技术

布尔逻辑检索技术就是指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词语和代码之间的逻辑组配运算,从而获得检索结果的一种检索方法。这是计算机信息检索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技术。

1.逻辑“与”(AND)。逻辑“与”组配是具有概念交叉关系和限定关系的一种组配。通常用“AND”或“*”作为算符表示。

2.逻辑“或”(OR)。逻辑“或”是并列概念关系的一种组配,通常用运算符“OR”或“+”表示。

3.逻辑“非”(NOT)。逻辑“非”组配是指不包含某种概念关系的一种组配,它可以从原检索范围中排除一部分文献纪录,逻辑“非”的运算通常用“NOT”或“—”作为运算符。

(二)截词检索技术

截词检索(Truncation)是一种常用的检索技术,特别是在西文检索中,更是广泛使用。截词检索就是对词的片断进行比较,检索者将检索词在合适的地方截断,然后将截出的片断进行检索。

(三)字段限制检索

在检索系统中,为了提高检索的准确率,缩小检索的范围,通常用一些限制的手段和方法。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检索通常称为限制检索(LimitSearch)。常用的限制方法就是字段限定。

(四)全文本检索技术

全文本检索技术(FulltextSearching)是对数据库纪录的全文文本检索,即纪录中的每个词都可以作为检索入口,且可以限定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全文本检索也有人把它称为自由文本检索。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检索技术必将更加完善,它将在人类与信息之间建起一座方便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李满潮。VisualC#?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31–235).

信息检索论文 篇三

【关键词】可视化;本体;期刊论文检索

“一幅图胜过一千句话”,信息可视化以满足信息检索用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检索需求为目的,帮助用户揭示信息背后隐藏的信息关联及规律,提高检索效率。本文使用文献[1]构建的数字参考咨询领域的本体及数据关系进行可视化研究,将信息可视化应用到期刊论文语义检索中,一方面实现了基于领域本体图的可视化导航,方便用户了解领域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将检索结果转换成图形,将期刊元素如作者、引用与被引用等多维关系转换成二维关系,显示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帮助用户理解检索结果、把握检索方向,以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和性能。

1.信息可视化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1 信息可视化在国外的研究

信息可视化研究被国际上列为热点研究课题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两个系列的国际研讨会为重要标志。一个是从1995年开始,每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IEEE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除了定期召开会议外,还出版了一系列会议论文集,在业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从1997年开始,IEEE每年7月在英国伦敦召开信息可视化国际研讨会(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并同样出版了一系列会议论文集。欧美的这两个系列的国际学术研究会已形成了一种气候,它不断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推向新的高度。欧美国家的可视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领先地位的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注重可视化模型方法,在应用领域不仅出现了一批原型系统,而且部分系统早已投入使用。

笔者以主题为“论文信息可视化”进行了EBSCO数据库外文检索,在EBSCO中查找的的数据库有:Academic Source Premier、Bu-

siness Source Premier、ERIC、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Abstracts、Teacher Reference Center。检索范围为1985-2010,检索式为“Title=(visualization)AND Abstract=(literature research+papers research)”,检索结果为34篇,剔除重复的1篇,共33篇相关文献,检索结果统计分析如表1-1。

EBSCO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检索结果显示,最早的关于论文信息可视化的外文文献是1991年Cort,Louise Allison撰写的“Word in Flower:The Visualiz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Japan (Book)”此篇为一书评[2]。1992年后的5年中只有1篇相关文献。1997-2010年累计发表相关文献31篇,这表明新世纪以来国外对可视化在文献检索中的研究日益重视。笔者在研读以上文献时发现,国外在信息可视化的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可视化在医学中的应用、可视化工具在文献关系揭示中的研究、可视化检索模型研究、个人信息搜索并可视化显示等,说明可视化为文献检索提供可视的直观的效果,同时文献检索也促进了可视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1.2 信息可视化在国内的研究

我国最初几年关于信息可视化的研究中大量的文献主要是对信息检索可视化概念的介绍,以及地理、空间、数据库、文献和多媒体等方面的可视化技术的介绍。现在己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面向网络及大规模信息资源的检索可视化技术、各个具体领域的可视化、各种算法的改进等具体问题。针对可视化技术在文献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胡志刚、侯海燕撰文对科学技术期刊群中的17种期刊进行了聚类和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地显示了各个期刊之间的亲疏关系和关联特点,其可视化对象是期刊及其期刊之间的关系,其研究对象是期刊论文[3]。鲍杨、朱庆华在论文中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全部情报学领域的论文(1998—2007年)为数据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情报学研究领域引文网络、共引网络及作者合著网络。同时他们还选取其中的重要节点,用Pajek进行了可视化,体现了近1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和论文[4]。张学福教授在信息检索可视化领域的研究成果颇多,他不仅介绍了信息检索可视化的基本问题,即信息检索模型、信息内容描述、可视化映射技术、可视化显示技术、全局映射与局部映射、实时可视化和人工参与的可视化等。而且从功能特点等角度介绍了几种代表性的可视化开发工具:OpenGL、Open Inventor、IDL和VTK等,以便用户根据其特点选择相应的开发工具来开发可视化信息检索的应用软件[5][6]。张学福教授带领的研究生有三篇相关的硕士论文:《基于引文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研究》一文基于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及引文理论,研究并构建了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集检索、可视化及统计分析功能于一体的基于引文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7];《基于摘要信息的中文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分析比较国内外典型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并将基于词共现的概念空间方法与信息检索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实时生成概念空间图,实现了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的可视化,设计并实现了集成信息检索、情报分析和服务功能的基于摘要信息的中文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与评估[8]。

可视化的检索平台在国内的研究有人立方[9],谷歌挑歌[10]等。人立方关系搜索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式的一款新型社会化搜索引擎,它能够从中文网页中自动的抽取出人名、机构名、地名以及中文短语等,根据搜索的关键词和与其相关的人名之间的关联度强弱自动的计算每一个人名与关键词直接的距离、数据大小以及具体的摆放位置等等,并通过一条有标明人际关系的细线连接他们。谷歌挑歌相比其他音乐搜索引擎来说,谷歌挑歌采用的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搜索模式。该系统不是根据歌名或歌手名来搜索,而是调节节奏从舒缓到强烈、声调从低沉到高亢、音色从丰富到单纯这三个滚轮,依次在音乐库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歌曲。虽说是相对模糊的搜索模式,但对寻找某一类型的歌曲还是很有帮助的。

从整体上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有较大差距,研究呈现出零星、分散的特征,没有形成规模。主要研究单位有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科院软件所及部分大学的图书情报院系和计算机学院等。

2.基于领域本体的可视化导航检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领域本体的可视化导航检索首先确定可视化对象,这里的对象包括基于领域本体的领域概念集合和文献及其属性两类。其次,构建可视化空间。即降低高维向量空间的维数,构建低维可视化空间,这是可视检索的关键,不同的可视化检索工具构建可视化空间的方法不同,一般来说,构建可视化空间应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以其信息可视化的方法为基础,二是以其自身文献信息系统的结构为基础。本文基于领域本体概念的可视化导航按照双曲树[12]的表现方式,将层次关系显示在一个双曲平面上,然后将双曲平面映射到显示区域。而期刊论文语义检索结果由于受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感知到一维、二维和三维的物理对象,所以我们的可视化空间只能是二维或三维,显示维数不同,接口的空间表达能力也就不同。本系统为了能清晰地表现节点文献的属性,将四维关系降为二维显示,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2.1 基于领域本体概念的可视化导航

目前出现很多检索系统采用了无定型关键词的询问系统,只要输入检索词,平台就会询问希望用到的代名词、相似词及下位词等,以便用户拓展查询。而基于本体的可视化检索系统用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检索词的语义关系,一方面体现可视化的优点,以直观的可视的形式为初入本检索领域的用户介绍该领域的具体内容及研究热点等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用户筛选词的过程,本系统根据领域本体库中概念间的语义关系,直接检索,将最全、最准确的结果反馈给用户。基于本体的导航机制通过揭示信息对象间的语义关联,能够准确、深入地表征信息的内容,是一种高层次的内容导航方法。本系统采用Flash工具,以本体概念为节点,实现了可视化的导航。执行代码如下:

2.2 基于本体的期刊论文检索结果可视化

期刊论文的检索结果可视化是基于用户需求的智能导航,其目的是通过期刊论文间的关系指导用户检索所需文献,即随着用户浏览意图的不同,提供不同的信息,实现动态导航。因此,用户使用过程中,用户点击不同的属性按钮实体,将根据实体类别生成不同的检索结果。这种导航是根据不同的中心节点内容动态生成。例如点击甲文献,则以甲文献为中心节点,以同著者文献、相关文献、参考文献、被引文献为四个属性按钮实体,点击任何相关文献按钮实体,则生成相关的文献,如果选择相关文献中的文献乙,则以乙文献为中心节点,并动态生成乙的属性按钮实体和相关文献。可视化的显示通过Flash调用JS方法,对数据库元数据进行检索,录入XML中,然后调用显示。具体代码如下:

期刊论文检索结果可视化导航,将中心节点文献的四维属性降为二维关系显示在页面。如果属性有值则显示节点球体,同时显示节点文献题名;如果属性值为零则不显示。随着鼠标在属性节点的点击转换中心节点。其实现代码如下:

3.基于本体的期刊论文可视化检索系统介绍

3.1 领域本体的可视化

基于本体的期刊论文可视化检索系统以数字参考咨询领域的期刊论文为例,在用户只知道数字参考咨询这个大类,而对下位类领域知识不了解,却需要认识该领域知识的用户提供帮助,即给初入数字参考咨询领域的用户指引方向;同时也为身在参考咨询领域的人员理顺知识结构,指导期刊论文的语义检索。用户只要点击导航列表中的数字参考咨询,主页面中将显示本文中构建的本体图,此图实现双曲几何的可视化,将层次关系显示在一个双曲平面上,然后将双曲平面映射到显示区域。点击图中的概念节点,系统将以该节点为检索词列出相关的文献。可视化导航图如图3-1。

3.2 可视化导航列表

点击本体概念的可视化导航中任意节点,系统就会以该节点为输入词将语义检索结果以列表图的形式返回到用户桌面。以下以点击参考咨询2.0为例,其实现效果如图3-2。

3.3 检索结果的可视化导航

以可视化导航列表为基础,点击任意一篇文献题名,系统将以该篇文献为中心节点,以参考文献、同著者文献、被引文献和相关文献四个属性值为四个检索方向,实现文献在可视化状态下的连续导航。将中心节点的四维关系将为二维关系显示。图3-3为点击期刊论文《虚拟参考咨询2.0全景扫描》,可视化导航以该文献题名为中心节点,以参考文献、同著者文献、被引文献和相关文献四个属性关系展开显示。

点击被引文献,《虚拟参考咨询2.0全景扫描》这篇期刊论文的被引文献将以被引文献按钮为中心散发开来。其效果如图3-4。

点击参考文献则以参考文献按钮为中心展开该篇文献的参考文献题名,其效果如图3-5。

点击同著者按钮则以同著者文献按钮为中心展开该篇文献的同著者文献。如图3-6所示。

由于本系统数据量只有1362条,所以检索结果有可能是1条记录或没有相关记录,这种情况可以随着数据量录入的加大逐渐得到改善。

点击相关文献则以相关文献按钮为中心展开《虚拟参考咨询2.0全景扫描》的相关文献题名,其效果如图3-7所示。

以上都是针对《虚拟参考咨询2.0全景扫描》的相关可视化导航,而相关属性按钮展开的文献节点同样在鼠标的点击下变为中心节点。如图3-8,点击相关文献《基于知识管理框架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则中心节点就会变为《基于知识管理框架的合作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文献题名,同时显示与之对应的该篇文献的相关文献。点击其他文献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要系统中存有相关数据,则就有记录显示,如果没有相关数据,则不显示。同时,为了用户返回方便,系统提供了后退按钮,使用户操作起来来回自由且方便。

4.总结与展望

信息语义检索及可视化导航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随着信息检索技术及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同时随着网络信息资源激增,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进一步提高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将日益显示其优势。而在实际检索环境中,信息语义检索及可视化显示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传统期刊论文检索系统可视化效果差的不足,实现了对数字参考咨询领域期刊论文基于本体语义图的可视化导航检索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基于本体的可视化导航,方便用户对领域知识一目了然,同时能指导用户检索,让检索变得轻松自如。

然而,目前系统的可视化不能以线条的长短或球体的大小来指导记录的权重或重要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在动态效果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学梅。基于本体的期刊论文检索系统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2011(12):66-71.

[2]Cort,Louise in Flower:The Visualization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Japan[J]nal of Asian Studies,1991(2):171-173.

[3]胡志刚,侯海燕。科学技术学期刊群的可视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9-123.

[4]鲍杨,朱庆华。近10年我国情报学研究领域主要作者和论文的可视化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4):9-13.

[5]张学福。信息检索可视化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37-40

[6]张学福。信息检索可视化开发工具[J].现代情报,2005 (11):38-41.

[7]孙巍。基于引文的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研究[D].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7:1-73.

[8]陈颖。基于摘要信息的中文信息检索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7(2):1-56.

信息检索论文 篇四

关键词: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信息提炼 立体印刷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00-02

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罂蒲А⑷斯ぶ悄堋⒆匀挥镅源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在新的生活环境下,每个人都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收集、提炼有用信息,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方便、自由、快捷的、查询信息;但另一个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快速性,使得信息资源出现分散、异构、无序的特性,极不利于人们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面对信息急剧增长、技术不断更新的新局面,需要我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必须增强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1 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提交的查询条件检索出相关文档的过程和技术。信息检索涉及数据库技术、图书和情报科学、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众多知识和学科领域[1]。信息检索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表示、存储、组织和访问。

1.1 信息检索的意义

信息检索是对信息进行集中表示、存储、组织加工、统一管理,使用户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根据分析得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信息激活和增值。有效的信息检索可以节省科技人员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进行知识更新;继承和借鉴前人劳动成果,促进科技的快速发展;协助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2 信息检索的四要素

信息检索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源、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利用[2]。信息意识是信息检索的前提,指人们借助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所做出的能动反映,使人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选择和运用信息能力;信息源是信息检索的基础,如专著、期刊、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记录、专利、标准、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文献信息等;信息获取能力是信息检索的核心,是指人们对信息的了解、查找、整理加工;信息利用是信息检索的关键,即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利用。

1.3 检索语言及方法

检索语言是为沟通文献标引与文献检索而编制的人工语言,是连接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中标引人员与检索人员双方思路的渠道。检索语言主要包含分类、主题、代码和自然四类语言[3]。分类语言是指用各种分类号来进行检索的标识,按学科性质进行系统排列,包括主题、科学、图书和专利分类语言;主题语言是直接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语作为检索标识,包括关键词、标题词、单元次和叙词语言等;代码语言是指将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代码系统来标引和排列的检索语言,例如,分子式索引系统;自然语言是指未经规范化处理的检索语言。

信息检索包括手工和计算机检索,常用的检索方法有拉网法、引文法、顺查、逆差和抽查法、排除、限定和合取法。检索途径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信息的外部特征,如责任者、题名、某种序号、机构名等作为检索标识;另一类是用描述信息内容的分类号、关键词、主题词等作为检索标识。通常直接输入检索字段直接点击搜索,但需要精确查找目标文献时,要利用高级检索方式设置一些查询条件,如查询范围、时间、方式(模糊和精确)、字段逻辑关系的编辑等。

2 信息检索流程

信息检索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课题的确定――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初步拟定检索式检索――调整检索策略(考虑准确性)――命中结果分析――批量下载――信息分析。下面以立体印刷技术的相关资料的搜集为例介绍信息检索过程。

2.1 检索工具选择

对于日常信息的搜索,通常采用百度、谷歌等网站,但对于专业文献的检索则需要专门的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特点。

(1)馆藏书目查询:书目是将图书、期刊按一定规则收录,并有序编排的检索工具。通常包含题名、责任者、主题词、分类号、索取号、ISBN/ISSN号、出版社等字段,输入检索词即可检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书目数据库,检索、下载。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世界上最大且连续动态更新的数据库,内容覆盖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可进行高级、专业、跨库检索以及期刊Ш健

(3)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连续动态更新的高质量学位论文数据库,包含理工、农业、医药、文史哲、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与信息科学、经济以及专题文献等。

(4)外文文摘数据库:既包含单学科数据库,如CA(化学)、PA(石油)、Georef、Medline等,又包含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如Dialog、EI、CSA、SCI、IEEE/IET、Spinger等。对于国际化的今天,外文检索已成为每个考研人员必备的技能。

(5)其他数据库:Google学术中文和外文搜索、万方、维普、知网、专利检索系统以及标准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数据库文件普遍采用CAJ和PDF格式,须下载专门的浏览器来阅读。

2.2 检索词确定

确定中文检索词:设置与论文名字相关的检索词进行检索,如,立体印刷、3D印刷、立体图像、立体印刷品;确定英文检索词:stereoscopic printing、3D printing、stereoscopic image printing、auto-stereoscopic image

2.3 检索过程及结果分析

利用以上介绍的检索方式以及各个数据库的特点,选用中国知网、Google学术、硕博士论文数据库、EI和专利网,结合设定的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该文例子主要围绕图书、期刊、硕博士论文和专利来搜索。为了便于对文献的管理、引文编排,论文写作采用EndNote插件建立分类文献库。在搜索文献时注意尽可能将时间设定在近5年内,学位论文搜索优先,这样对研究对象的背景、现状首先有大概的了解;其次进行大量其它文献的检索,可以参考论文后的参考文献、某个领域的专家或数据库连接到的相似文献等来扩展检索。无论对于中文还是外文的搜索,不能盲目下载,必须注意文章摘要与目标对象是否有关,否则会加大有用文章筛选的工作量。

检索到的文章由于存在相似性,一定要做好分类,方便快速查找。总的来看立体印刷技术相关文献主要涉及人眼视觉理论、光栅成像、立体图像制作、光栅材料及使用、立体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市场分析、立体印刷工艺研究以及相关设备制造等。通过以上文章的搜索我们可以对立体印刷有大致的了解,对于写综述性的论文可以按照以上点来设置章节标题,如果要进行某一点的深入研究,需要认真研读,将文章的各个点吃透,或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总之,文献检索不能盲目,初步检索分析后,再次具有针对性性的进行检索。

3 结语

该文围绕信息检索技术展开讨论,首先,简单的介绍了信息检索的含义、目的、意义、检索要素和方法等,让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其次,结合立体印刷技术综述报告的例子,详细的阐述了文献的查找渠道、提炼、分析和总结过程,对以后工作和学习中有效的进行信息检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双魁。信息检索与利用[M].上海: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8.

[2] 祁延莉。信息检索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7.

信息检索相关论文 篇五

关键词:关联理论;信息检索 ;明示推理交际

一、引言

从本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同时关联理论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对自然话语理解中的诸多语用现象进行解释。从实用的角度看,关联理论的思想也可以对许多实践工作产生指导性的影响,如果应用得当,还能孕育出新型的应用理论和交际策略,其影响范围涉及语言教学、语言测试、企业传讯公关、广告宣传、论辩实践策划、实用说服性话语设计,如竞选宣传、商品促销、买卖等方面。

用关联理论去解释我们每天的交际活动,如信息检索,亲自去了解和体会它的价值,这是我们每一个理论学习者和研究者应该做的事情。

二、关联理论适用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 从学科性质视角分析

从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对象以及任务等视角可以得出结论,语言学的理论可以适用于涉及到语言的地方。对于信息检索而言,除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之外,信息检索语言是信息检索的核心与基础,因此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具有专用特征的信息检索语言,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关联理论可用于解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现象。信息行为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信息检索语言又源于自然语言,因此,检索语言的设计也应遵循关联原则。

(二)从交流形式视角分析

Sperber和Wilson指出关联理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形式的交流问题,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仅适用于明示交流,而不是简单的编码交流。比如两个电报公司雇员之间只需要保证电报内容的编码解码正确即可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方式因无需更多地推理从而不属于关联理论的适用领域。Sperber和Wilson认为关联理论适用于特定的信源与信宿(通信科技用语,指在通信中,从信源接收信息的部件。)之间的交流,比如两个个体之间的交流,也适用于无明确信宿的情况,比如信息生产者与信息用户之间以及广播通信中的信宿等。信息检索可以被抽象为信息生产者借助于信息检索系统的中介与潜在信息用户之间的交流活动,因此从Sperber和Wilson的观点可以得出基本的结论:关联理论适用于信息检索,属于无明确信宿的信息交流情形。

三、关联理论在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中应用

(一) 关联理论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信息检索是明示—推理交际的一种具体形式。在信息检索中,交际者就是信息生产者,信息生产者生产信息的过程就是明示的过程, 信息生产的成果——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就是信息生产者明示的形式。信息生产者明示的目的是向潜在信息用户传递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在实现该交际意图的过程中, 必然离不开潜移默化地遵从关联理论的明示交际观、认知原则、交际原则。

1、认知原则—提供足够的相关性刺激

信息生产的过程是通过信息生产者编码将信息输入到论文、著作以及报告等文档中的过程。为了使信息检索获得成功, 信息生产者往往使用各种明示手段, 力求向信息用户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 以求得信息用户对论著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推理。根据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相关性相吻合,据此,信息生产者在著述过程中依据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认知, 以其认为最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认为能够与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最大相关性的文档。

2、交际原则—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刺激

根据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 都应该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相关性, 信息用户将注意力和需要加工处理的信息都放在那些看上去有相关性的信息上面,信息用户期待文档/文档替代物具备最佳的相关性。当文献/替代物具备足够的相关性而值得信息用户进行加工处理,特别是当文献/替代物具有最大相关性时, 该文档/文档替代物就是最佳相关性文档。

下面借助于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交际原则分析以下两个文档替代物(来源于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

例1:于杰。关联理论发展与不足的研究。 华章,2010, (18)

【关键词】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应用;关联理论的不足;

【摘要】本文针对关联理论的创立背景,前人研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性的研究综述;集中讨论了关联理论的认知与交际、定义与测量;介绍了它在语言因素制约以及二语研究领域如翻译,英语教学等的应用;进而反思指出关联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性的改进方法。

例2:何自然。 关联理论是一种"因错而'对'"的理论吗?——关联理论是非谈。 现代外语,2004,(01)

信息检索论文 篇六

1.1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存储手段数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加工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逐步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磁性载体、电子载体等多种载体形式发展。信息的存储手段也相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以数字化的全文、文摘等方式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服务范围。

1.2信息检索工具逐步由印刷型向数字化、电子化的数据库转变传统检索工具多为印刷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索工具逐步转为数字型。国际上大型检索数据库的建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如Dialog系统和Medline系统已具有很大的规模,用户遍及全世界。

1.3信息检索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操作平台Windows化,数据链接超文本化,通信手段网络化,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检索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图书馆不仅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中心,而且正逐步成为数字化信息中心。目前大部分高校开通了远程网络数据库,或建起了网络数据库的镜像站点。信息检索方式由手工转为计算机检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献检索课实习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2.文献检索课实习内容改革

2.1手工检索实习仍要保留,但要降低比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文献检索课实习的两大组成部分的手工检索实习和计算机检索实习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的快捷、灵活、方便等优点,正逐步占领信息检索的统治地位。但计算机检索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收录年限较短,文献覆盖面较小,仍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检索,因此,还需保留手工检索教学与实习。手工检索实习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检索工具书的具体使用方法。一般的检索工具书是按分类法检索语言和主题词检索语言来组织其文献信息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法和主题词这两种组织文献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实习,把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分类,这是一种对信息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对信息的评价过程,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对信息包含的概念,信息增量、信息特性,就会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同时,从分类途径检索信息也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对于主题词,一方面,可以对收集、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资料用主题词的方法进行组织、概括、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检索工具书的主题索引来检索信息,使学生具备从收集、摘录的信息中概括出主要的观点,能综合主要的观点来重建新的概念的能力。可以设计作业来训练学生运用这两种科学方法检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2侧重计算机检索实习

2.2.1增加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与实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检索手段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文献检索实习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文献检索实习中首先应增加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练习,为掌握中外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打下结实基础。

2.2.2增加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实习。增加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实习,特别是网络信息的传输、交流与利用,如FTP、E-mail、BBS等。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与特点,网络数据库和Internet信息利用方面的知识,对著名的网络数据库、虚拟图书馆、专业检索网站、网上电子期刊检索、网络信息作重点介绍。尤其是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目前,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重点介绍一些专门的信息检索系统。比如一些著名的检索工具的网络版:Dialog联机检索系统,STN联机检索系统;CNKI工程的系列产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等;spring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

2.2.3网络资源查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予以介绍与实习。计算机检索实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些重要的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如:Google、Excite、Infos-eek、Yahoo!、网易(NetEase)、搜狐(Sohu)、新浪(Sina)等进行关键词、网页、分类目录和网站搜索的能力,使学生能快速地查找所需信息。要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社会科学及农业数据库的使用,学会正确选择数据库,运用机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构造检索表达式,比较不同检索表达式的不同检索结果,积累检索经验,掌握机检的一般规则和技巧。对网络信息可以自如地检索、阅读、下载、保存。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阅读、鉴别和科技论文的写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3.实习方法改革

除手工检索仍按传统方法实习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实习应以网络为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实习演示。手工检索实习与计算机检索实习比重为3比7或4比6较好。对不同专业重点讲解不同数据库,如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中文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之外,要重点介绍《中国经济信息网》的使用方法、技巧。以课件形式详细演示各数据库打开方式、检索策略、检索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每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几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某课题,可作示范性打印,并要求写出检索报告。在教学讲授之后,要紧接着安排实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印象。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课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主要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会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的各类信息,会利用E-mail,BBS、Netmeeting提问、答疑、交流,进行交互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要求学生把毕业选题作为实习课题,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同时使用,写出实习报告,阐述毕业选题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毕业课题立足点和研究方向,并附检索到的文献。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展,把学生真正带到快、精、广地获取文献信息的前沿。

4.文献检索课实习改革支撑条件

4.1要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

文献检索课实习中的手工实习部分,应配备好足够的文献检索工具书,建立传统文献检索实习室;计算机检索部分要求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先进的机检教学设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单独建立计算机检索实习室或利用电子阅览室作为实习基地,开展光盘检索、网络教学,增加计算机检索实习学时。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室至少要有50台计算机,建立小光盘局域网,同时联接校园网及INTERNET才能满足机检教学实习顺利进行的要求。

信息检索论文范文 篇七

循证医学与以往的传统医学临床经验和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也就是根据个人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或以往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依据现有的临床资料和对疾病的了解来主观的去为病人诊治。而循证医学的诊治原则是必须以真实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对病患安全的、正确的进行治疗。

网络信息检索,顾名思义,也就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信息检索,也就是将网络上的真实的、有用的信息资源按照特定的方式存储起来,再用科学的方法,利用不同检索工具,为我们用户查找、解释、传递信息和知识的整个业务过程。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概念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检索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查找两个过程,而狭义的概念是广义概念的后半部分,也就是仅指信息查找这一过程。狭义的概念是被广泛应用的,也就是在各种专业数据库中查找搜索所需知识信息的过程。网络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在高校已经开展了30多年,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而言都不陌生,无论是综合性的高校还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科、艺术、医学等专科性的高校,都是非常重视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开展。本研究就2016年以来近期调查河北省69所高校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的开展情况来看,已全部实现所有本科类院校全部开展了信息检索课程,专科类院校也有95%已经开展这门课程;在所有调查高校中把信息检索课作为必修课的高校占所有高校的比例不足10%,把信息检索课作为选修课学分占比重较高的高校占所有高校比例为35%,作为选修课学分比重较低的高校占所有高校的百分之45%,而将这门课程作为公选课的高校占所有高校比重的10%左右。而对于医学高等院校甚至包括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的医生都是很重视着网络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学习。网络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偏重于与医学信息知识相联系的方向,把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放入到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当中来,对于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现今的互联网环境下,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席卷全球,优略混杂,信息泛滥,网络信息检索可以教会老师和学生怎样从海量信息中查找到有用信息,进而转变成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循证医学研究的原则就是必须以科学研究证据为前提而进行研究;网络信息检索相当于一个查找工具,而循证医学相当于是被证明了正确的科学知识库,通过查找工具去查找获取科学知识,对于一个科研工作人员而言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此,对于医学科研工作人员而言,在网络信息检索这门课中加入循证医学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

一、网络信息检索课国内开展现状与不足之处

(一)网络信息检索课国内开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与飞速发展,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与网络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网络信息有用知识的检索与利用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当前信息检索课在大多数高校中使用的教材还都是纸版教材,电子版教材使用率还是比较低,从1984年国家教育部文书要求在各大高校开设文检课以来已经经历了32年的历程,各个高校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使用的信息文献检索课的教材也都趋于稳定,直至今日我国国内出版信息检索的教材约900余种,本研究从不同的题名、主题、内容及载体等方面进行著作检索,总结出现今信息检索课的教材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通用型教材,也就是大部分高校都是使用的一种教材,不限学科类别,都可以通用;一类是针对专业性比较强的专科性学校的教材,分别是医学、军事、农业、经济等专业的教材;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科学类的教材。现今使用通用教材的高校是最多的,占到大约70%。现今出版的专门针对医学的信息检索教材比较少,且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约束,大部分医学类高等院校也是使用通用型教材。

针对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研究,本文以中国知网数字检索平台对1984年以来近30度年对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统计,进入 cnki网络检索平台的高级检索中的专业检索界面,以“信息检索课”或“文献检索课”为一类主题检索词,以“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为另一类主题检索词进行二主题并列文献检索,共检索出838条结果,以2000年为分界线,2000年以前的研究性文献共75篇,2000年以后共763篇,可见自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应用,信息检索这门课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其进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更换主题检索词,还是以“信息检索课”或“文献检索课”为一类主题检索词,而另一类主题词替换为“医学”、“医院”或“医疗”进行二主题检索,共检索出563条结果,再增加并列主题词‘教学改革’或‘课程改革’进行三主题并列检索,共检索出111条检索结果。从以上三种主题检索结果分析,其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仅有两篇关于信息检索课程教学改革的,关于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所做的研究性论文非常少。

(二)网络信息检索课存在的不足

1)信息检索教材内容陈旧,更新较慢,且应用混论。信息检索的教材一般经历编纂、修改、出版这三个过程,这种周期一般都比较长,本身经历了一到三年的时间才能出版[ 2 ],出版后的教材在应用到高校的教学中去后又会经历更长时间的的应用,一般都是五年到十年的时间,而恰恰是在这么长的周期中,网络信息检索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进步,从信息资源的管理不断完善到检索工具功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譬如:各种专业数据库从最开始的简单基础检索到高级专业检索,还有他们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有些数据库增添了在线咨询、名师讲堂的新内容以及博客搜索的新应用等等。这些新的理论和技术不会在旧的教材教学中体现,导致了教学内容的落后。近20来年,国家并没有下发过新的有关信息检索这门课程教学的文件或通知,截止到2016年3月,国内共出版了约70多种关于医学类的信息检索教材,各大医学类院校由于国家教育部并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因此,各个高校都是文检教研室自行决定运用哪一种教材进行教学,随意性非常大。教材不统一,导致教学内容也比较混论。

2)信息检索课形式单一,电子化程度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现今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一手书、一手粉笔、一面黑板的教学模式已改为现今的多媒体ppt教学模式。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单一性的纸板书为主,应用电子教材的学校微乎其微,甚至对电子版的教材比较陌生。电子版教材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它除了包含有纸质版的教材内容外,还包括配有导学光盘,电子课件以及课余的习题集等,是纸质版教材、指导性学习光盘和网络直播课程三位一体的新形教材。有些学校可能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教材上已经应用到了电子媒体课件,但是在网络信息检索这门课程上的应用发展速度还是非常慢的,由于大部分高校是将信息检索这门课作为选修课来上的,并没有引起对这门课的足够重视,且教师的电子ppt教材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课程形式的发展比较单一落后。

3)信息检索课缺乏与实践内容的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现今的医学类院校信息检索课程仍然是以教材理论为基础义务性的将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检索以及检索工具使用理论机械性的介绍给学生,依然停留在课本内容章节介绍的层面行,学生即使理解了理论性的概念知识,如果长时间不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中,很快就会把这些知识遗忘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普遍缺乏案例实际讲解与分析,亦或是案例太过陈旧,缺乏吸引性。信息检索课的实践教学时间要占用到总课时的一半,这样的教课效果可能最好[ 3 ]。因此,实践教学必须要提上日程,依据面对的授课学生专业的不同,教师也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果要求以医学生本专业内容按其本人兴趣写一个综述性小论文,教师应以现场提问的方式教会学生选用什么样的检索词才能更好的检索出与自己兴趣相关的文献综述,进行现场检索演示,这样与学生互动,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检索与提问,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这门柘城的积极性。当学生发现信息检索课有利于自己专业学习能力提高时,会促进其更自觉的好好学习信息检索这门课[ 4 ]。因此,怎样更好的将医学的专业学习和信息检索课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呢?下面就将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信息检索的教学中,以期对信息检索教学现状出现的问题实现改革。

二、基于循证医学的信息检索教学改革

(一)循证医学对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的丰富

现今医学高等院校讲解的医学信息检索课主要是讲解一些检索的基础性概念以及针对学校拥有的各种专业数据库教授一些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而枯燥乏味的概念又难以消化理解,即使课堂上学生掌握了所讲解的内容,但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完全忘记,导致学无所用。因此,一定要将信息检索课的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联系起来。循证医学遵循的原则是医学临床实际遇到的问题,必须经考究分析找出科学证据,再结合临床经验,做出的正确处理;将循证医学的思维引入到信息检索课中来,信息检索的知识可以帮助循证医学更快更准的找到文献证据,而循证医学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笑话理解信息检索的知识[ 5 ],二者相辅相成,达到共同的目的: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所学知识。譬如解决一个医学问题:要求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做一个小儿脓毒症调查。首先计划好做这项调查分为哪几个环节,具体的实施步骤等。在做实际调查前教会学生首要做的就是检索文献,查找科学依据,这就是信息检索课所需要掌握的技巧;第二,运用循证医学思维筛选文献并依据地域和环境实际因素等,得出最佳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信息检索课的教学中来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以及作出更好的科研。

(二)循证医学对信息检索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线教学和自助教学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逐步完善,现今大学生都会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因此,采用现有网络技术对学生实施在线和自助教学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使得网络信息检索课不仅提供给学生内容丰富的ppt知识,还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能动性的机会,实施自助网络教学,检索课教师加以辅助性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网络数据库中自主学习,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题,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提供医学经典案例,锻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搜集文献[ 5 ]。后期通过查看学生搜集文献,以相关文献全面性和准确性作为评价标准,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再一对一的进行讲解。这样的互动式的实践学习方法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又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掌握信息检索课的检索技能。

(三)循证医学对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

大部分医学类院校对网络信息检索课的考核方式并没有统一,而是根据教师自行决定,有的采用网络提交作业的方式,有的采用现场笔试,但是无论何种考核方式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常常把循证医学的内容忽略掉,试卷内容往往只包含一些检索概念及技能,并没有很好的将循证医学思维融合进来,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其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谈[6]。因此,必须将循证医学思维设计进入信息检索的考题中,这样学生才更有兴趣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譬如: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写一份医学检索报告。根据个人所选内容写出检索文献的思路和检索式。依据循证医学注重实践的思路,施行网络上机随机抽取试题的考试方式,每个学生抽取的试题都不一样,考试内容随机,比较灵活。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检索思路,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循证医学思维的运用能力。循证医学思维运用到网络信息检索课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实操和信息素养能力。

互联网地位的日益凸显,使得各高校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检索这门课程,医学院校中在循证医学的辅助下,信息检索课变得更加的多元化、立体化,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好好学习这门课,网络信息检索课有着更光明的未来。

作者简介:

信息检索论文 篇八

【关键词】信息环境;文献检索课;改革

0 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高校实施信息素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能力。传统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按信息检索概述、图书馆服务与馆藏书刊的利用、事实与参考资源的检索与利用、文献型数据库检索与利用、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专业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特种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综合分析与利用等大章进行教学,每一大章又细分为若干小节;教学方法上一般先讲概念,再讲检索原理与方法,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但是目前《信息检索》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是缺乏信息管理背景、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势必影响到课堂效果、课程实践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调整文检课授课内容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只有将该课程的教学重点由“如何用”向“如何存”转移是数字化环境下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是顺应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过渡的必然。

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上《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发现有些文检课教材滞后,内容未能紧跟时代需求,与专业课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已不适用泛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文检课目前普遍存在地位不高,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层面重视不足;学生信息检索能力差,授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等问题,直接导致文检课已跟不上信息时代,迫切需要改革。只有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合理的提出解决的策略与建议。

1.1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育存在的误区

教育理念更新慢,教学模式简单化。在课程建设上,教育理念出现重功利轻素质,重专业轻基础,重实用轻人文的现象;理论教学“填鸭式”;有些信息检索课是流于形式,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信息检索重信息知识、检索方法的传授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轻信息素养的教育。个别高校信息检索实验课时少,甚至没有,多媒体课件、网络检索教学更是无从谈起。

1.2 学校与图书馆领导对《信息检索与利用》课重视程度不够

毫无疑问,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与否对文检课教改能否顺利进行必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领导的支持与肯定能为文检课教改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我们都知道,文检课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它是一门方法技能培养课。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课程偏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校(图书馆)必须致力于文检课教学条件的改善。其次,领导的重视必将极大地调动文检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投身教学与改革的实践。再者,受到学校与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并在文检课的改革过程中经常得到领导的建设性意见与指导,对于文检课教改沿着健康、积极的轨道顺利地向前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3 学生对《信息与文献检索》课态度冷淡

笔者通过讲授文检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查找文献很陌生,检索信息很少有人使用图书馆数据库,至于科技期刊论文他们从没有看过,检索信息只会求助百度等搜索引擎,对文检课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对信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完全无视,更谈不上重视,这也必定会导致学生信息意识淡薄,自主提出问题特别是专业问题的能力较差;信息道德缺失,无视前人的学术成果,论文抄袭严重;信息检索能力较差,分析课题的能力亟待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较差,在筛选、评价和利用信息能力很弱。

1.4 文检课授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

高校里,文献检索课程教学都是由图书馆负责,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信息服务部的学科馆员完成。目前国内的图书馆员没有严格的从业标准和准入制度,具有学科背景和文献检索能力的比较少。同高校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相比,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教学教师存在学历层次不高、学科专业水平有限、科研研究经验不足等缺陷。

2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设计与改革的标向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必须改革《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大胆革新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提升。

2.1 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过程; 倡导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的实验教学手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发散式”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为辅的教学定位。改变过去重实验操作培训轻实践能力培养、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做法,激发学生信息需求的热情,积极鼓励学生投稿,发表学术论文。

2.2 革新《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内容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建设情况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既注重教学实践又注重系统的科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培养途径:

2.2.1 开展专题讲座、开设独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新生入馆教育等

就课程名称和内容来看,针对不同学科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针对提高数据库信息检索技巧的“数据库与信息检索”,针对毕业生的“信息利用与论文写作”,针对提高低年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图书馆概论、服务及利用”等课程名称。

2.2.2 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存取原理与技术”等课程

对于高级者(大学四年级、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敏感度、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并能更好的把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难点和趋势,缩短科研进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设计可根据学生需求制定“图书馆前沿科技信息分析与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写作”、“求职书设计”等系列课程以前潜入式的专题讲座;对于专业型学习者(研究生),文献检索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更好的判断信息、挖掘信息、整合信息、评价信息,使信息增值并创造新的知识,期间的课程内容应该围绕“如何写好开题报告”、“如何写好课题立项申请书”、“国内外核心期刊的投稿技巧”等应对专业学习研究制定课程。

2.3 做好《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宣传工作高校图书馆必须做好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专场讲座、在线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等服务宣传工作。“一小时讲座”、“信息素养”、“专题讲座”等讲座信息通过图书馆主页较醒目的位置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公告信息。

2.4 充分发挥学科馆员与专业教师合作的作用

在学科馆员不足的情况下,将专业教师加盟于“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来。从专业的角度,让专业教师(或学科馆员)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论文的写作。在电子阅览室,专业教师与信息检索课教师(或馆员)一道参与指导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过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因此,在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信息创新、深层次学科专业内容、课题申请等教学环节讲座还需和高校学科专业院系的教师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而当前高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与院系教师或聘请图情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比较少,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大图书馆与学院教师的合作,共同开设文检课的教学。

2.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智慧

让学生自主设计论文课题,馆员参与课题分析、帮助查找信息,形成教学互动。从教师(或馆员)的“演示”中,学生学到信息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从模仿、思考分析、亲身体验中得到信息能力提升的满足。教师以身示教,激发学生激情。同时,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治学严谨的作风。

2.6 加强交流、展开讨论、提倡争鸣

在基于网络的研讨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课堂、课间、实验课,课余时间则可通过电话、短信、E-mail、QQ、博客等,开展相互讨论和争鸣问难,培植自由争辩的学习氛围。研讨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增强了师生的联系,激励了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考验和促进,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此这种双赢的教学效果是融洽、亲密的。

3 结语

紧跟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是《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在现今海量信息的年代,大学生具备良好信息素养是今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信息检索与利用课》在高等教育中显得日益重要,其实施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周毅华。新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相关问题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3(5).

[2]李明明。文献检索课教材更新探索[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2):108-110.

[3]徐庆宁。关于完善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的思考及建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6(11):110-112.

[4]刘彩娥。文献检索课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24(1):32-33.

[5]杨晓兵。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情报,2008(11).

[6]孙会清。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8,28(4):205-207.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ngxuan/gyrww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