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论文模板 >论文模板精选 >

硕士研究生小论文(精品多篇)

硕士研究生小论文(精品多篇)

硕士研究生小论文(精品多篇)

硕士论文 篇一

摘 要: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问题更是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会计目标、确认与计量上具有一些差异,而这些差异又具体的体现在会计的要素上,比如资产、收入、负债、成本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上。本文拟通过以点带面的研究,来探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差异,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差异 资产类

一、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差异的理论根源

(一)会计目标不同

1、财务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对财务会计系统整体的构建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财务目标一直有两个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2006年2月15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提出财务会计目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可见我国目前的财务会计目标是,强调决策有用性,兼顾受托责任。

2、税务会计目标

税务会计从财务会计中分离不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管理体制、征纳双方的经济利益和法律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税务会计的目标,盖地教授认为,为实现企业的最终财务利益,税务会计目标应该具体划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遵守或不违反税法,即达到税收遵从,从而降低遵从成本;具体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进行税务决策、实现最大涉税利益的会计信息。概括来讲税务会计有两个目的:遵守税法和尽量合理避税。”

3、两者比较

克拉尼斯基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目标的差异。该定律是美国税制中一条著名的定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立即得到确认,而费用永远得不到确认,税务部门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如果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方法致使收益永远得不到确认,而费用立即得到确认,纳税部门可能会因所得税目的不允许采用这种会计方法 。克拉尼斯基定律只所以用来解释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目标的差异,是因为财务会计制度为之服务的对象(投资者、债权人)和税法的服务对象(政府税收征管部门)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由此导致的行为差异。

(二)确认、计量原则不同

1、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确认、计量原则,但是关于确认、计量原则却处处散见于准则中。比如第一章总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把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了一项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计量”一章中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明确指出了历史成本的基本计量属性地位。此外,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模式。

2、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调整计算和缴纳,即企业涉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门专业会计。税务会计确认、计量以税法为准绳,因此,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都隐含在税法中。结合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并通过对税法的抽象概括可以归纳出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

3、两者比较

结合企业新会计准则和税务会计相关规定我们制作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计量原则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以下两点:第一,有些原则名称相同,如“相关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虽然两者名称相同,但是由于目标的差异,导致其内涵亦存在差异;第二,有些原则是特有的,如“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特有的,“法定性原则”是税务会计特有的。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表现-以资产交易事项为例

(一)计税基础差异比较

税务会计中涉及到的税种比较多,为了方便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进行比较,本文以所得税相关规定来展开本文的研究。原因是所得税是税务会计中比较复杂而且非常重要的税种,采用新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的相关规定进行与税务会计所得税相关规定进行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并对什么是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给予明确:“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也在税务处理中也提到了计税基础的概念:“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与负债的计税基础给予了明确的定义,但是税法却没有明确给出,只提到了资产以历史成本作为计税基础,对负债计税基础没有涉及。在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计税基础是指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因此在资产存续期间,资产取得成本如果扣除按照税法规定的金额的余额会随着资产的折旧不断的增加而有所减少,显然这里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会计上的概念,是由于计算性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结果。

(二)资产减值差异比较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主要特征,如果带不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确认为资产了。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即税法不允许税前扣除资产减值准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资产的后续计量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三)折旧摊销差异比较

第一关于折旧范围差异的比较: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企业所得税法详细列举了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第二关于摊销范围差异的比较: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情况,将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对于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持有期间每年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税法中并不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性质加以区分,统一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列支。

(四)公允价值差异比较

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的计量除了强调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外,还引入了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但是税法基本上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对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损益变动也不认可。比如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可出售的金融资产,在会计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应计入资产成本,对于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会计上要求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其账面价值,而税法规定不确认持有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是如此。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的协调

(一)完善会税制度

首先要完善会计制度体系,主要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加快完善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保证会计准则体系的完整性和缜密性;能减少准则制定过程中由于个人偏好或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从而保证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其次,加快构建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加快促进税务会计在我国的实施步伐。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会计制度的基础之上,而所得税会计是建立在所得税法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上。第三完善税制:目前我国的所得税法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所得税法没有建立起一套独立的税前扣除标准和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基本上还是以会计制度为依据确认;对税前扣除项目列支标准规定过严,如企业广告性支出的限额,对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的严格规定等,使得为取得应税收入而发生的许多费用不能在税前足额列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主观性、随意性大,缺乏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二)设立协调机构

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制订分别属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由于两个政府部门的具体目标不同,各自制订的政策法规难免出现冲突,但两个部门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之间的一些暂时性差异可以通过两者的沟通来协调。在制度层面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可以设立由两个机构代表组成的机构,不论在法规出台前还是执行过程中都加强联系,有助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协调,同时也是加强反避税立法建设,完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重要途径。

(三)增加涉税信息披露

目前,从财务报表而言,会计信息对税收的支持仅体现在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税务人员对纳税申报表中涉及纳税调整事项的核查需要从大量会计资料中找出该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既费时又费力。

税法严格地限制成本费用的可扣除性和扣除额度,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税基保全差异。税基保全差异不可以简单地消除,对于税基保全差异,应该对不合理的加以改善,对于应该承认其存在的可以通过建立税务会计进行协调。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的所得税差异是税基保全差异,这一部分差异形成的主要是时间性差异,由于这种差异一方面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税法还能对企业折旧及摊销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所以这一差异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可以作适应的调整,其差异造成的纳税调整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税务会计进行协调。

参考文献:

[1]王倩。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9:25-29.

[2林枫。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研究。厦门:厦门大学。2009:14-18.

[3]黄国成,王志成。新企业所得税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差异协调纳税筹划。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201-208.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篇二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一、论文的结构顺序

1、封面

2、目录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5、正文

6、全文脚注

7、参考文献

8、附件

9、封底

二、论文各部分具体要求

1、封面:应包括论文题目、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本人姓名及学号、论文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及职称等内容,统一用打印方式。

2、目录:包括摘要、引言、各章节标题、文献附录(包括图目、表目、谱例等)及其所在页码,依次编列。

3、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硕士论文的中文摘要1000-1500字左右。摘要应说明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力求语言精炼,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为便于文献检索,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关键词须符合《汉语主题词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北京图书馆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规范。

4、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内容须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以便于国际交流。摘要下方另起一行注明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3-5个)。

5、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正文篇幅一般为15000-30000字左右,其中,理论专业字数不少于三万字,正文部分一般包括:

(1)绪论:或称序言、引言,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指明论文的研究范围,要求对该论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文献综述。

(2)本论: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应包括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论点要求有新见解或新发现,提出新观点;论据要求充分翔实、准确可靠;论证过程要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能体现出研究者本人自觉而训练有素的方法论意识。文字表达力求规范、准确和流畅。

(3)结论:论文应有结论,结论应该明确、精炼、完整,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研究领域中的意义和作用。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6、全文脚注:凡引用或转引他人观点或文献资料,均应如实说明、详加注释,力求准确、客观。文章所有注释及引文出处一律采用脚注。要求注明作者、文献名、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页码,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页码,网上资料需注明网址和时间)。

7、参考文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要求只列出自己阅读过、文中引用过、正式出版和发表的文献资料。要求注明作者、题目、来源(期刊名称、年份、期数,书籍需注明出版单位、年份)。外文文章应列出原名。中外文献分开,中文文献按著者姓氏笔划排列,英文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8、附件:第一手资料或新发现材料要求以附件形式提供。

10、封底

三、论文的书写与排版要求

1、本规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为基准制定。

2、提交纸质文本和与之一致的电子文本。电子文本用WORD软件编辑保存为“。doc”格式文件。纸张与版芯均采用WORD软件的默认值,即:A4纸张(210mm×297mm),上下边距为250mm,左右边距为260mm.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统一格式,用A4标准大小的白纸,双面打印。正文中的附图和谱例必须为插入的电子文本。

3、字体要求:中文字体统一使用宋体,英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

4、字号要求:

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小三号字

二级标题:四号字

三级标题:小四号字

四级标题:五号字

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标题体系须一致

正文一律用五号(10.5号)字,1.5倍行距

引文一律用五号(10.5号)楷体字,1.5倍行距

脚注一律用小五号楷体字

5、每段开头缩进两个汉字(或四个英文字符)的位置,段与段之间不空行。

6、页脚:页脚中下插入页码(小五号字体)。

硕士论文 篇三

一、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最好的老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生本身对美术没有什么兴趣,即使幸运地考取了美术院校,将来的发展也会比较困难。所以在学生的选择上,一定要着重鼓励真正爱好美术学习的同学进入美术特长班。而做为一名美术教师而言,我们常常都要面对的是出于各种学习目的的美术高考特长生,特别是对于直奔高考而来的学生,想办法提高其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并长久地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这是我们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繁重而艰巨。

这样,我们就要尽量改变长久以来强迫、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纯粹适应高考的教学内容,这样一味地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有兴趣。所以,老师可以尽量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用趣味性引导学生去接受知识。如在教学中,一幅作品如果单从其比例、结构、明暗、虚实、色彩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失去兴趣。这样就需要老师多动脑筋,用创新性思维来处理好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讲达芬奇的作品时加入达芬奇画蛋、蒙娜丽莎的迷人神秘微笑等生动精彩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也可以在讲解语言上下功夫,设计精彩的导入言语,幽默风趣、妙语如珠的讲解评论,始终贯穿着鼓励学生的话语,给学生“我也行”的信心,不断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与乐于参与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幻灯等多种媒体进行更加形象化的演示说明讲解,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带学生去听听讲座,到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外出写生甚至就去室外的操场去让学生边观察边讲解。此外,美术专业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老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意思维训练。

仔细分析与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揣摩学生的个性心理来安排一些教学模块,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去感受美,去鉴赏美,并勇于表达出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自己愿意去动手并敢于动手。总之,不断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完善自身的整体艺术素质,这才是美术专业教学的核心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

二、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美术学习中打好基础是关键。学习从无捷径,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道理不仅教师自己要明白,也要对学生讲深讲透。大多数美术教师都懂得美术专业各门课的高考要求,也知道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但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急于在学生身上出成果,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过早的把过高的要求强加于学生的身上,造成学生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反而不知道美术专业各门课如何协调应对学习,作品中的问题也无法全面顾及,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的弱点,学生往往到高考前没有信心,战战兢兢地去应对高考。这其实违背了美术教师的教学初衷。

其实高考招生“厚基础,宽口径”的考核目标,更强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制定阶段性教学目标,充分夯实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专业课程的学习顺序是素描、色彩、速写、设计,尤其素描和速写是一切选型艺术的基础,首先就必须学好素描、速写两门,然后是色彩,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方法,边示范边讲解,特别是要注意关键点的讲解,如抓形方面要抓结构,先方后圆,先整体后局部,最后再整体的科学作画。在讲解的基础上就要强化学生作画训练,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与恒心,每天要坚持作完一幅画,才能画出整体效果,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在作画的方法方面,可以从临摹开始,临摹名家优秀美术作品,观看老师的示范画,学习与借鉴其较成熟的表现技法与处理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训练。

三、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金无足赤,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美术特长生尤其如此,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来根据美术高考教学大纲及学生报考专业来制定教学计划,应要照顾好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与不同兴趣爱好,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高中美术特色教育生源比较广泛,有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好,但专业技能上有欠缺,初中基础就没打牢。而有些学生不但文化成绩好,而且专业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有一定的艺术气质。有些学生学习兴趣很高,而有些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都需要教师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这样教师可以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根据学生成绩以及相应的测试摸底,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既要面向美术特长生中专业较差的这个“面”,同时也照顾到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这个“点”, 采取集中授课,统一讲解与示范,然后逐一辅导,最后集中评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尽量可能“吃饱,吃好”。 如在透视学与素描课程的教学上,从基础入手,稳中求进,允许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又鼓励冒尖的学习,这才是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掌握全盘的基础上,要个别加强辅导,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突出的画作,多表扬,可在班级与全年级将其优秀画作展览,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参观、评论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先进典型的榜样带动作用,而高中学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不甘落后甚至不服气的心理定会鼓励不少学生加班加点去作画,并注意反复改进自己作品中的缺点,又可以激发尖子学生更加努力向前,这样整个班级学生出现你追我赶现象,可以使学习氛围更活跃更浓厚。

当然,特别要注意在专业课练习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的环节,这很重要,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人而异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尤其对于专业水平不太高的学生,教师更要耐心指导,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少指责,少批评学生,教学实行同时也要坚定“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信念。因而可以这样说,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哪怕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学生身上作个别指导,修改一幅画要化去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值得的,要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老师在关注重视他们,这样才能帮助其重树信心,努力向上。

四、开放土壤,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高考的重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过独木桥,高中美术特长生教学不避直接染上功利色彩,一切以美术院校高考评分标准为标准统一的评分依据。学生学习的目标就是如何去研究并适应不同院校的“画风”,模仿其绘画“路子”,以便获得这些高等院校的认可,教师在判断作品好坏时也就以考试要求作为惟一评价标准,简单地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良或差),长此以往对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一种严重的限制,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艺术的生命是讲究“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与“求同存异”的,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明确指明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实就是鼓励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施展平台。所以做为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我们应该明白高考固然重要,但仅仅为适应考试而学习,不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

因而,美术作品要讲求“求同存异”的评价思维,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与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基础教学的相对规范性与完整性,在夯实基础,掌握一定层次的绘画基础、设计基础和表现技巧的前提下,着重培养美术特长生应具备的对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充分彰显学生的灵性,允许学生个性纷呈的艺术作品产生,并努力达到高校入学和适应于可待续发展的要求,这才是我们美术专业教师教学的职责。总之,立足于高考但不仅仅附属于高考,关注基础教学,并注重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发展,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文档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小编推荐 篇四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表 研究生姓名 王鹏 性别男导师姓名 吴辉琴 系(院) 土木建筑工程系 专业 结构工程 论文开题时间 2011 年5月研究方向 基础承载与数值分析 论文课题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项目 预计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2012 年4月论文题目 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承载机理研究 论文课题进度是否能够按计划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结果: 本人论文课题进度能够按计划进行。 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结果如下: 1)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完成文献综 述一篇; 2)收集调研的相关资料、数据,并仔细考虑它的可行性,进入研究阶段,利用所得到的数据 进行理论的分析提出研究的结论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已完成岩溶地区冲孔桩承载机理理论分析、力��分析工作,并已完成论文前三章的撰写。 后续需完成的研究工作、预计获得的成果及后期工作计划: 1)2012 年1 月:完成影响岩溶地区冲孔桩承载力因数的数据整理工作,总结试验数据并提出 较为完整的结论; 2)2012 年2 至3 月:撰写论文第四章及第五章内容,完成岩溶地区承载机理力学分析及数值 模拟分析及总结与展望; 3)2012 年3 月中旬:基本完成学位论文的初稿,在等待送审的期间经导师指导,并修改、完 善论文; 4)2012 年4 月:论文进一步完善,准备论文答辩。 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拟解决办法,如期完成论文的可能性: 由于论文内容涉及的是岩溶地区冲孔灌注桩的承载机理研究,并用 FLAC 数值软件进行模拟分 析对比,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较少,所以资料相对较少,对论文撰写带来一定的难度。 拟采取以下途经来解决: 1)进行校外调研同时查阅大量国外文献,了解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并借鉴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 方法; 2)对采集的试验数据进行多次数值分析和研究,找出一定规律性,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理论。 由于论文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并在导师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帮助下,解决了很多难题,完 全能够如期完成论文。 2 论文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署名,论文名称、发表刊物、时间): (1)吴辉琴,王鹏,王家全等。岩溶地区桩基检测方法对比分析和综合应用。混凝土。2012 年7月(2)王鹏,彭杰等。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冲孔桩设计与施工工艺。四川建材。2011 年8月导师对研究生前期论文工作的总体评价以及后期的指导计划(导师本人手写填入): 导师签字____________年月日所在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论文进展情况意见(手写填入): 检查小组成员签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系(院)分管领导签字____________年月日注: 1.各系(院)组织不少于3 人的检查小组,对研究生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按要求填写意见; 2.研究生主管部门将根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表》随机抽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3.本表一式2 份,研究生处、系部各存一份,检查情况记入学籍档案; 4.本表A4 纸双面打印,不另外加页。

硕士研究生小论文 篇五

复合肥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

摘要:本课题是国家科技部第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的子课题,也是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子课题。文章中介绍了复合肥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重点介绍智能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和实施。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采用智能流量比值系数控制技术,智能多模态控制技术,智能PID控制技术,综合滞后补偿控制等技术,提高了控制精度及配料的准确性,在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生产的安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使复合肥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无“三废”排放,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硫基复合肥;智能流量比值系数控制;智能PID控制 中图分类号:TM921.5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n produc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GAO Jie-fei SHI Wu-xi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Abstract:A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process is described in the text, mainly focusing on progra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flow-ratio control system.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roject is to use intelligent flow ratio coefficient control techniques, intelligent multi-mode control technology, intelligent PID control, integrated control and lag compens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recision and accuracy of ingredients, reducing th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while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security, to extend the life of the equipment, the fertilizer production process to achieve a no “three wastes” emissions, and create a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ompound fertilizer;intelligent flow-ratio coefficient control;intelligent PID control 绪论

复合肥生产过程属于连续型流程工业,该过程涉及到粉体流量检测与控制、气体质量流量检测与控制、液体浓度检测、液体流量检测与控制、液位检测与控制、物位检测与控制、温度检测与控制、压力检测与控制以及余热回收等等,复合肥生产系统是多变量、多回路系统,系统中耦合参数多、纯滞后参数多,因此,该课题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应用推广价值[1]。

本课题是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的子课题,项目编号是09ZCKFSH02000。本课题应用于河北冀衡集团蓝天化工有限公司的复合肥项目,属于复合肥二期工程。

考虑到企业一期工程为硫基复合肥,而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的扩建工程,同时又考虑到当地农民的需求,因此仍采用料浆法,该工艺实现了无“三废”排放。另外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制计算机智能分布控制系统。 2 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与设备

复合肥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图1包括转化工段工艺流程和复合工段工艺流程。

液位检测液位检测洗液循环槽磷酸流量控制混酸储槽液位检测蒸汽洗液储槽文丘里器蒸汽流量控制氯化钾反应槽混酸槽自来水蒸汽热风 热风炉温度控制 硫酸流量控制混酸储槽温度检测混酸槽液位检测管式中反和应槽混器酸流量控氨气制流量控制料浆槽喷浆流量压控力制温度检测造粒机斗提机滚筒筛冷却滚筒包裹机成品包装细粒破碎机粗粒

图1复合肥生产过程工艺流程框图

转化工段工艺流程为,根据工艺要求,粉状的氯化钾经给料斗、给料螺旋和斗提机送往计量螺旋,计量螺旋及控制器根据称重检测装置和螺旋编码器的信号计算出氯化钾粉体瞬时流量和累积量,控制系统根据氯化钾流量来控制硫酸的流量,即硫酸与氯化钾成比值关系,在一定的温度下,硫酸与氯化钾在反应槽中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生产物再与磷酸构成混酸,磷酸亦与氯化钾成比值关系,从而构成了氯化钾、硫酸、磷酸三流量比值控制系统[2]。

复合工段工艺流程为,混酸和氨气按照一定的比值关系进入管式反应器,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物与定量的自来水中和后成为料浆,料浆进入料浆槽。

喷浆造粒干燥机是一种以对流传热为主的回转干燥机,它是将料浆喷入干燥机内,干燥机内原辅的基料在抄板的作用下,扬起料幕,在热风的对流加热下,物料形成颗粒被干燥。干燥机出口端设有分级锥体和圆筒筛板,可以将干燥过程中产生的大小颗粒和粉末分筛开来,大块未干燥的物料被破碎后作为返料返回干燥机,成品颗粒筛出,细粉末由干燥机自身返料装置返回干燥机的前部作为料幕,产生的湿气体由风机引出后排空。符合规格要求的复合肥颗粒进入冷却滚筒,成品进行包装后存放于仓库[3]。 3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硫基复合肥生产过程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如图2所示。

IPC-1IPC-2PWS6A00触摸屏ControllerLink板卡交换机0#1#2#3#4#5#6#7#8#9#CJ1W-PA205RCJ1M-CPU23CJ1W-CLK21CJ1W-DA08VCJ1W-DA08VCJ1W-AD081-V1CJ1W-AD081-V1CJ1W-AD081-V1CJ1W-PTS52CJ1W-OC211CJ1W-ID211CJ1W-ID211氯化钾变频器硫酸变频器磷酸变频器混酸变频器喷浆变频器伺服放大器1伺服放大器2伺服放大器3智能调节器1智能调节器2氯化钾流量计硫酸流量计磷酸流量计混酸流量计喷浆流量计混酸流量计氨气流量计硫酸储槽液位混酸储槽液位洗液循环槽液位洗液储槽液位氯化钾给料螺旋硫酸泵磷酸泵混酸泵喷浆泵氨气调节阀蒸汽调节阀自来水调节阀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2水压力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氨站温度传感器造粒温度传感器热风炉出口温度热风炉炉膛温度反应槽一区温度反应槽二区温度进口水温尾气温度接PTS52

图2 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

1)操作站与监控系统

复合肥生产过程分为两个工段,即转化工段和复合工段,因此控制系统需要两个操作站,两操作站之间的距离约30m。操作人员能够通过人机界面(即上位工业控制机IPC1、IPC2)来完成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两个操作站运行情况及数据需要进行相互观测。本系统上位机采用北京亚控公司开发的组态王工程软件[4]。

IPC1与IPC2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通信。将两个操作站分为主站和从站,主站IPC1用于转化工段:IPC1通过Controller Link与PLC进行数据通信。IPC2为从站,通过以太网与主站连接,监控系统人机界面运行于两台IPC上。

为了加强系统的可靠性,设置PWS6A00型触摸屏,当IPC出现故障时,使用触摸屏进行操作。下位机是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智能调节仪表(IR)。

2) 智能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与实施

在生产过程中,凡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量自动地保持一定比例关系的控制系统,就称为比值控制系统。在本系统中,工艺上要求粉状的氯化钾分别与硫酸和磷酸自动地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分别构成氯化钾-硫酸比值控制系统和氯化钾-磷酸比值控制系统[5]。在本系统中,氯化钾处于主导地位,称此物料为主物料或主动量。硫酸与主物料进行配比,在控制过程中跟随主物料而变化,故称为从物料1(或称从动量1),两者进行反应,磷酸与反应物进行配比,在控制过程中跟随主物料而变化,称为从物料2(或称从动量2)。由于生产中对反应物未进行流量检测,因此磷酸与氯化钾成另一比值关系,三者的关系如图3所示。 第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是主流量氯化钾本身构成的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当设置确定后,通过闭环调节作用,消除扰动的影响,使氯化钾的流量稳定在设定值上,主流量闭环控制系统属于恒值控制系统。氯化钾流量Qz乘以比值器1的比值系数K1作为副流量硫酸闭环控制系统的设定值。氯化钾流量Qz乘以比值器2的比值系数K2作为副流量磷酸闭环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当主流量设定值变化时,副流量自动地跟随变化并保持两者的比值不变。

参数在线智能调节设定值 主检测/变送器参数在线智能调节硫酸流量Q副控制器1 副检测1/变送器1参数在线智能调节比值器2 副控制器2 副检测2/变送器2参数在线智能调节副变频器2磷酸泵磷酸流量Q3副变频器1硫酸泵2主控制器主变频器螺旋输送机氯化钾流量Qz比值器1 参数在线智能调节

图3 氯化钾-硫酸-磷酸智能流量比值控制系统框图

(1)控制器及附属模块

氯化钾与硫酸流量比值控制、氯化钾与磷酸流量比值控制由欧姆龙公司的CJ1系列PLC来实现。PLC控制系统由CJ1W-PA205R型电源单元、CJ1W-CPU23型CPU单元、CJ1W-CLK21型Controller Link单元、CJ1W-DA08V型模拟量输出单元、CJ1W-AD081-V1型模拟量输入单元、CJ1W-PTS52型过程I/O单元等组成。

CJ1W-AD081-V1是8路模拟量输入单元,输入信号是来自检测装置变送器的输出。该单元的分辨率为1/8000,转换时间为250s/点。

CJ1W-DA08V是8路模拟量输出单元,该模块分别为硫酸泵、磷酸泵和混酸泵等装置的变频器提供4-20mA的控制信号。 (2)检测单元

氯化钾是粉粒状物料(简称粉体)。计量螺旋是对粉体进行输送、动态计量和流量控制的设备。硫酸、混酸、磷酸和料浆均为液体,本系统采用电磁流量计检测它们的顺时流量和累计流量。

本系统选用TF系列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检测氨气流量。另外在本系统中,混酸槽、混酸储槽、洗液循环槽和洗液储槽的液位均采用雷达液位计来检测。 (3)现场电气驱动系统

本系统中共有10面电气驱动柜,主要完成控制对象的信号采集和转换工作。包括开关量的检测和控制,电气控制和电机驱动,为了实现控制和节省能源,主要泵、电机采用了变频调速,并通过闭环控制结构,保证参数调节的实时与稳定。

该系统中共有5台西门子公司MM440型矢量控制变频器,变频器通过网络通信接口及网络总线与PLC和上位机联网,进行变频器信号和控制信息交换[6]。 4 控制策略研究 1)智能流量比值控制

智能流量比值控制和智能PID控制是本系统最主要的控制策略。对于计量特性本身的非线性以及两个计量特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必须采用非线性控制。当氯化钾设定流量从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时,专家式控制器根据相关信息和知识库的数据,经过推理确定一系列的比值系数,分别保证氯化钾与硫酸、氯化钾与磷酸的流量比值关系的恒定。

智能的含义就是通过多次实际测试,归纳出一组比值系数k11、k12、k13、„„、k1n ,构成知识库,对应于主流量在全量程范围内,为保证实际的比例效果,所需要的相应比值系数。

2)智能多模态控制

多模态是指在不同的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控制器结构和算法。例如,在动态过程的起始段,为防止积分饱和,应切除积分作用。当误差小到一定值再投入积分控制。

3)智能PID控制

由于使用集中参数模型代替分布参数模型的近似性及各种非线性特性,常规PID控制算法的效果较差,智能PID控制能够根据环境和工况的变化自动地改变采样周期(Ts)、比例带()、积分时间常数(Ti)和微分时间常数(Td),从而实现既响应快又无超调、无振荡的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系统对原CJ1系列的PID控制指令进行了智能化改进,设计了根据误差数据自动改变PID参数的程序梯形图。

4)协调控制

复合肥生产过程属于连续化流程工业范畴,必须考虑整个系统的协调控制。 5)分程控制

由于流量和液位控制存在滞后和多个环节的耦合现象,常规的线性系统设计和方法无法满足实时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即响应快震荡小)。因此,应用智能控制建立采样周期、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等相关参数的专家知识库和推理机构,在流量和液位达到设定值的动态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根据误差符号、大小自动寻找出最优参数值,然后参与PID调节。从而满足实时性和动态特性的要求[7]。

6)综合滞后补偿控制技术

在复合肥生产过程中,氯化钾、硫酸和磷酸等物料的传输都存在纯滞后现象,纯滞后影响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采用包括史密斯补偿在内的综合纯滞后补偿控制策略,以增大系统的稳定裕量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5 结论

采用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后,不仅使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系统的监控之下,而且还能实现对生产辅助设备的监控及联锁,使生产处于安全、经济的运行状态。本系统已投入生产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已运行了13个月,由于利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操作的自动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改善了劳动环境,实现了安全文明生产,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亢红波,马渊伯。污水处理控制系统开发及冗余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2] 西门子公司。ET200M的有源总线底板配置与说明手册[M]。北京: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2002. [3] 李翠芳,马渊伯。软冗余技术在天然气输配工程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8):16-17. [4] 黄俊涛。基于WINCC污水处理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12(6):30-36. [5] ENS PLC系统软件冗余的说明与实现手册[M]。北京: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

[6] 陈子平。浅谈控制系统冗余控制的实现[J]。自动化仪表,2005,26(9):4-6. [7] 张红军, 韦晓明, 苏锐生。基于VB通信控件MSComm实现计算机与欧姆龙PLC串行通信编程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0(4):74-77.。

“全过程”德育渗透及其重要节点 篇六

对研究生个体来说,自进入学校之后,到毕业之时,即其接受培养的全过程。在整个培养过程之中,研究生个体之间的身心状态、思想状况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在一些节点也存在着共性的需求,这些节点就是渗透式德育教育开展的最好时机。

1。结合入学环节,开展融入教育

站在新的学习生涯的入口处,研究生相较本科生来说一般具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但对于实现目标的途径却没有相关经验,另外,工科生培养时间短、培养内容多的特点也需要研究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个过程节点,需要德育教育从精神传承、学业导航、身心健康、沟通融合四个方面加强对研究生德育渗透,实现其完美“融入”。做好融入教育的基础是要营造温馨盛大的迎新氛围,通过校园布置、生活服务、助贫助困等拉近与研究生的心理距离,让其在充满归属感的前提下更好接受教育信息。在精神传承层面,可以通过组织开学典礼、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实现学校传统和校园文化的渗透;在学业导航层面,可以通过院士、专家见面会等形式为新生答疑解惑;在身心健康层面,可以通过团队训练等素质拓展培训做好保障;在沟通融合层面,可以通过专题书刊赠阅、媒体平台相关信息推送达到效果。

2。结合毕业环节,开展爱校荣校教育

在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节点,研究生对母校的留恋之情最容易升华为爱校荣校的深厚情怀,激发这种情怀最有效的渗透式教育方式就是通过仪式感极强的毕业典礼或学位授予仪式,由学校知名导师为毕业生援正流苏,由校长、导师、校友向毕业生深情寄语,爱校教育内容会渗透和沉淀在毕业生的记忆中。同时,作为学位文化符号的相关设计作品也会给研究生留下深刻记忆,比如象征学校学术文化神圣性的学术权杖,可派发给每个毕业生的毕业徽章,可作为获得学位象征的学位凭证,可自行设计带有浓厚学校文化积淀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等,这些设计作品可以通过纪念品、照片、影像资料等形式融入爱校教育的内容并长久保存下来,不断激励毕业研究生以母校为荣和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

3。结合第一课堂,激发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

研究生通过第一课堂获取学科知识,而在第一课堂之外通过组织多种层次的学术活动,可以渗透学术交流和创新意识激发的教育内容。对研究生个体来说,参加国际、国内、校内等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所提升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国际学术交流因经费和资源限制,目前难以覆盖大多数研究生,因此应侧重于少数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提升,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这部分学生的返校交流来扩大影响面;国内学术交流多通过竞赛、暑期学校、博士生论坛等形式,更多的是对第一课堂知识和技能的再次提升,研究生通过竞技、交流可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推动第一课堂的学习;校内学术交流更多应该以沙龙、座谈的形式常态化开展,侧重于研究生的思维启迪。在国家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理应为国家输送大批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质的毕业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研究生价值观相对成熟,科研课题创业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更大,因而更需要为之提供完善的创业教育平台和丰富的创业资源。创业教育的体系化是其完善与否的重要量度,通过选修课、沙龙、咨询等提升研究生创业素质,通博士学位授予仪式过创业大赛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通过基地建设为研究生提供试验平台,通过对接投资基金组织为学生企业孵化提供通道,并广泛挖掘和形成创业校友的互助网络,就可以为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培养搭建一个庞大的渗透式创业教育体系。

4。结合就业需求,推进研究生助管育人工作

对于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就业代表了其学业生涯的终点和事业生涯的开端,就业成为其最关注的热点,同时职业能力也成为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最想获得的能力之一。研究生“三助”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其中的助管工作与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有极大的相关性,可以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实现职业能力提升统一起来。为了实现助管岗位对研究生提升责任意识、积累职业经验、增长知识才干的隐性教育作用,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助管工作体系:第一是建立完善的助管培训体系,包括全覆盖的基础培训、模块化培训和日常培训,通过满足学生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实现教育目的;第二是要设置合理的资助金额,按劳取酬是职业素质的基本内容,同时助管津贴也可以提升研究生生活水平,增强岗位对研究生的吸引力,资助金额可以参照高校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三是要强化岗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定期召开政策交流会等形式强调助管岗位的首要作用是研究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上述三个方面提供研究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保证,并在研究生就业之前开展工作,以实现教育目的。

5。结合毕业论文撰写,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

学术道德是研究生的道德底线之一,应成为研究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但教育施加的过程如果和论文撰写的过程脱节,容易削弱教育效果。各高校可以按照研究生论文开题、中期、论文撰写等环节,寻找恰当时机开展学风学术道德的规范化教育。同时,教育不应该只通过讲座的单一形式开展,应通过宣传册、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研究生传递正反两方面的内容,并把相关内容渗透在导师讲述、同学沟通之中,以案例教育替代政策教育,以事实教育优化理论教育,逐步实现学生由心态上“不敢不遵守”、制度上“不能不遵守”向道德上“不想不遵守”的逐步过渡,并形成隐性的道德约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lwmb/jingxuan/yqgqv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