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精选 >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第一篇: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全厅干部职工一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扎实苦干,依靠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和本厅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坚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显进步,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共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14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明白

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研究推广了“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实现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标;针对冬季苗情普遍较差的实际,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后移”的管理措施,及时提出“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指导各地及早加强管理,实现了春季苗情尽快转化升级的目标。去年我省小麦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2.94亿亩次,较常年同期增加3000万亩次。由于我们及早发布了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制定了防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农民普遍开展统防统治,全省共防治2.7亿多亩次,实现了主要病虫害不爆发、不流行、不成灾的目标。尤其在小麦条锈病防控上,在全国首创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态势的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我省乃至黄淮麦区的生产安全。针对秋季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及时组织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救灾种子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重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2014年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年-2014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解决了部分地方土地延包遗留问题;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工作,直接查处了3起由xx领导同志批示的土地撂荒和“压粮扩经”案件。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公开,全省90%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组织,财务公开比较规范的村占总村数的76.5%;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全年共审计金额76.3亿元,其中违纪金额0.8亿元。会同省政府纠风办等部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元旦、春节和“夏征”期间,对减负工作进行全面明察暗访,对发现的涉及17个省辖市、33个县的127件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分别向有关省辖市政府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和纠正,并对新野县、息县、濮阳县等11个农民负担问题多发、屡发的县实施了重点监控,并对筛选出的30个信访典型案件线索进行了重点督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夏征”期间发生在信阳、南阳、驻马店、许昌4市的十多起违反国家粮食直补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政策、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进行了突击查办。通过查办案件,直接减轻农民负担4869万元。全面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入户率达到96.6%,建立起了畅通的农民负担信息反馈渠道。积极开展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8.2亿元,向农民退还各种乱收费金额4788万元。组织开展农民负担资金专项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7.3亿元,纠正违纪资金8921万元,其中退还农民2272万元。加大督查力度,指导各地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欠、兑付工作。全年新兑付农户个人存款本金0.97亿元,新清收欠款4648万元。开展农资打假扶优护农活动,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案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积极配合参与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清理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6.62亿元。

第八,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增加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各类资金总量突破4亿元。我省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比较多的,增加幅度也是历史上没有的。靠这些项目资金,加快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增强了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以及为广大农民办实事的能力。

三、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我作为农业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讲话,提高对反腐倡廉重要意义的认识。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新研究了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分工,制订分解了~年责任目标,明确了各项反~工作牵头部门、分管领导的责任。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逐级落实“一把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处室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支持纪检组、监察室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到半年小结、年终全面总结。注重把廉政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查摆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大家的反映,研究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在抓好全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经常提醒自己,要时时处处慎微、慎初、慎独,防微杜渐。在年初召开的全厅干部会议和学习宣传“两个条例”动员会上,我曾代表厅党组及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全厅干部职工郑重作出廉政承诺: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模范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自觉接受来自党内党外各方面的监督,同时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真诚希望全厅党员干部,包括不是党员的同志对我个人及全体班子成员进行监督。一年来,我认真执行了廉政报告制度,我自己没有收受过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没有参与赌博;没有借用公款不还;没有在企业兼职或领取报酬;没有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没有婚庆等事宜;公务用车没有超标准;也不存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就业等情况。去年曾随某某省长出访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国,出访期间能够严格执行外事纪律,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不足之处:学习理论不够系统,中心组学习有时抓得不紧;深入到农村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上有时显得忙乱。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

第二篇: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全厅干部职工一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扎实苦干,依靠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和本厅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坚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显进步,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2014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14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201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 明白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

麦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研究推广了“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实现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标;针对冬季苗情普遍较差的实际,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后移”的管理措施,及时提出“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指导各地及早加强管理,实现了春季苗情尽快转化升级的目标。去年我省小麦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2.94亿亩次,较常年同期增加3000万亩次。由于我们及早发布了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制定了防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农民普遍开展统防统治,全省共防治2.7亿多亩次,实现了主要病虫害不爆发、不流行、不成灾的目标。尤其在小麦条锈病防控上,在全国首创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态势的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我省乃至黄淮麦区的生产安全。针对秋季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及时组织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救灾种子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重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2014—2014年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2014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2014年-2014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

第三篇: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述职报告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团结带领厅党组和厅领导班子成员,与全厅干部职工一道,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兢兢业业,扎实苦干,依靠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和本厅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述职报告。坚持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显进步,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一、重视学习,改进作风,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和培养学习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时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学习,要随着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根据《中共河南省农业厅党组中心组2014年理论学习安排意见》,我结合单位工作情况和个人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计划,自费订阅了多种报刊杂志。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务必”的理论、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注重学习有关“三农”工作业务知识,广泛涉猎了经济、政治、社会、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组织班子成员坚持中心组学习,指定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使党组和班子成员在学习中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团结协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我省实际出发,认真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计,确定发展的总体思路,制定发展的具体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严格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把决策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加强综合协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合力。

(三)切实改进作风。要求自己自觉做到依法行政,科学执政,廉洁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机关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为市场主体服务的意识;注重抓效能型机关建设,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上级决策与本部门实际相结合,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求真务实,重实际、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一年来,我严格遵守和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坚持做到了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权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注意选拔任用素质好、群众公认的同志到领导岗位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改善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了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去年,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势: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35亿亩,比上年增加70万亩,增长0.5%;总产量4266万吨,同比增长19.3%。其中,夏粮总产量2521万吨,同比增加184.58万吨,增长7.9%;秋粮总产量1739万吨,同比增加505.95万吨,增长41%。我省粮食增产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17.8%,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全省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到7500万亩,同比增加500万亩,增长7.1%,粮经比例由上年的65.2∶34.8发展到64.3∶35.7。其中,棉花总产量66.1万吨,同比增长75.5%,居全国第三位;油料总产量420万吨,同比增长35%,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量5400万吨,同比增长19%,居全国第三位。水果、瓜类、茶叶、花卉、食用菌、蚕茧等特色农产品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省优质专用粮食收获面积近6000万亩,占到粮食总面积的一半多。秋播小麦面积7300多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面积316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43%。优质小麦70%以上实现了集中连片种植,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40多个。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左右,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3%,其中小麦加工能力2014万吨。全省优势经济作物生产区发展到16个,总面积5200多万亩,占总面积的70%左右。全省绿色食品新增11个企业、55个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7.5%和2.2倍,总数达到99个。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类畜禽养殖小区发展到2700多个,初步形成了黄河滩奶牛、豫东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为代表的区域化新格局,优势区域畜产品产量占全省畜产品总量的5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到29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130万吨,畜牧业年转化粮食近1500万吨。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00多万亩,其中名特优品种面积占1/3;水产品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全省141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农村二三产业,同比增加100多万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超过639万人。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692.48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963.42亿元,同比增长12.9%。

——农民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50元,同比增长14%,不仅扭转了多年以来的缓慢增长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党重视、政策促动、改革推动、市场拉动、干群努力、老天帮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作为作为厅党组书记、厅长,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协调、促落实的工作。

第一,始终狠抓支农强农的政策措施宣传贯彻工作。为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精神,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发放《2014年国家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明白纸5.8万份,编发《中央一号和省委四号文件宣传手册》7万册;全省农业部门的大批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对两个文件进行宣讲,并对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进行了持续督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农强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第二,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与指导工作。针对前年秋播时过多降雨导致大面积小麦不能适时播种的情况,研究推广了“四补一促”技术措施,实现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标;针对冬季苗情普遍较差的实际,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后移”的管理措施,及时提出“以促为主,措施前移”,指导各地及早加强管理,实现了春季苗情尽快转化升级的目标。去年我省小麦各种病虫草害发生面积达2.94亿亩次,较常年同期增加3000万亩次。由于我们及早发布了发生趋势预报,及时制定了防治工作预案,积极组织农民普遍开展统防统治,全省共防治2.7亿多亩次,实现了主要病虫害不爆发、不流行、不成灾的目标。尤其在小麦条锈病防控上,在全国首创了“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态势的条锈病被控制在点片发生、局部危害阶段,有效保护了我省乃至黄淮麦区的生产安全。针对秋季部分地方洪涝灾害严重,及时组织专家座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并向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争取了1000万元救灾种子专项补助资金,帮助重灾农户进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推进“四大基地”建设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述职报告《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述职报告》。 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良性持续发展,带动了优质粮食生产的整体发展;支持发展粮食加工转化和精深加工业,拉长了粮食产业链条,形成了河南粮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了经济作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全省畜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6.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7%。为促进高素质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我们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会同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制定了《2014—2014年河南省农民工培训规划》,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筹集专项培训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培训基地。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90万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510万人,其中“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结业20万人,实现转移就业19万人。政府主导、岗前培训、定向输出、创造品牌,农村劳务输出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坚持对重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发展到1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3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和经营规模日益扩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最新统计调查显示,我省现有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5618家,其中龙头企业2284家,有131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11家,5亿元以上的3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平均资产3.7亿元,年销售收入4.9亿元,分别增长164%、146%。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立有相对稳定购销关系的种植基地3701万亩,养殖基地养畜量4957万头、养禽量达3.34亿只。838万农户通过龙头带动进入市场,占农村总户数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473家,加入农户达183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735家,拥有会员13万个。

第五,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实施国家农业科技项目,加快了现有农业高新技术的熟化和转化。种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审定推广了71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实施小麦、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9个县(市)共增产小麦、玉米总值2.66亿元。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通过科学指导品种布局和技术服务,使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机耕、深耕、机播、统一供种、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农家肥、药剂拌种、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各地通过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提高了实用增产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绿色证书”培训10万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万人、科技提升行动技术培训9万余人。组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培训农民达1128余万人。为建立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在50个行政村启动了农民科技书屋建设,在7个县(市)开展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试点工作。全省农业中专完成招生近9000名,创历史最高纪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7519.6万千瓦,亩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两个关键季节,通过科学安排和合理调度,全省小麦播种日最高进度达600多万亩,小麦收获日进度最高达700多万亩,小麦机收面积占总收获面积的86%。全省新推广农村户用沼气30万户,累计达到73万户,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

第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组织编制并由省政府转发了《2014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创汇农业发展规划》和《2014年-2014年河南省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积极争劝河南省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利用世行(亚行)贷款项目计划,“河南省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项目”和“河南省大别山区利用国际农发基金组织贷款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完成了中荷河南奶业培训示范中心项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项目赴尼人员总数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累计成交小麦27.3万吨,签订合同金额3.77亿元。组织5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12大类千余种农产品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交易合同金额达40.7亿元,居全国第二位。据海关统计,去年全省实现农产品出口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84%;农产品出口超过2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额达2.89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额的79.8%。

第七,坚定不移地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解决了部分地方土地延包遗留问题;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处工作,直接查处了3起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土地撂荒和“压粮扩经”案件。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公开,全省90%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组织,财务公开比较规范的村占总村数的76.5%;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得到加强,全年共审计金额76.3亿元,其中违纪金额0.8亿元。会同省政府纠风办等部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元旦、春节和“夏征”期间,对减负工作进行全面明察暗访,对发现的涉及17个省辖市、33个县的127件加重农民负担案件分别向有关省辖市政府下发了《整改通知书》,督促整改和纠正,并对新野县、息县、濮阳县等11个农民负担问题多发、屡发的县实施了重点监控,并对筛选出的30个信访典型案件线索进行了重点督办。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夏征”期间发生在信阳、南阳、驻马店、许昌4市的十多起违反国家粮食直补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政策、加重农民负担的案件进行了突击查办。通过查办案件,直接减轻农民负担4869万元。全面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入户率达到96.6%,建立起了畅通的农民负担信息反馈渠道。积极开展涉农收费的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8.2亿元,向农民退还各种乱收费金额4788万元。组织开展农民负担资金专项审计,审计资金总额17.3亿元,纠正违纪资金8921万元,其中退还农民2272万元。加大督查力度,指导各地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欠、兑付工作。全年新兑付农户个人存款本金0.97亿元,新清收欠款4648万元。开展农资打假扶优护农活动,查处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案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积极配合参与农村各项改革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清理拖欠农民土地补偿费6.62亿元。

第八,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增加农业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年各类资金总量突破4亿元。我省争取国家的项目资金在全国各省市中是比较多的,增加幅度也是历史上没有的。靠这些项目资金,加快了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增强了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以及为广大农民办实事的能力。

三、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我作为农业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中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学习胡锦涛、李克强等领导同志的讲话,提高对反腐倡廉重要意义的认识。坚持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重新研究了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分工,制订分解了2014年责任目标,明确了各项反腐败工作牵头部门、分管领导的责任。要求各部门、各单位逐级落实“一把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责任落实到处室领导及具体工作人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支持纪检组、监察室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做到半年小结、年终全面总结。注重把廉政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同时,认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查摆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大家的反映,研究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在抓好全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同时,我十分注重自己的廉洁自律。经常提醒自己,要时时处处慎微、慎初、慎独,防微杜渐。在年初召开的全厅干部会议和学习宣传“两个条例”动员会上,我曾代表厅党组及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向全厅干部职工郑重作出廉政承诺:在今后的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模范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要求,自觉接受来自党内党外各方面的监督,同时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真诚希望全厅党员干部,包括不是党员的同志对我个人及全体班子成员进行监督。一年来,我认真执行了廉政报告制度,我自己没有收受过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没有参与赌博;没有借用公款不还;没有在企业兼职或领取报酬;没有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没有婚庆等事宜;公务用车没有超标准;也不存在配偶子女违反规定就业等情况。去年曾随某某省长出访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等国,出访期间能够严格执行外事纪律,没有发生违规违纪现象。

不足之处:学习理论不够系统,中心组学习有时抓得不紧;深入到农村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上有时显得忙乱。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并加以改进。

第四篇: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1997年7月11日,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到省人事厅任厅长、党组书记,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全厅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在人事人才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下面,我将履职以来的工作情况作书面汇报,不当之处,恳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我到人事厅工作这五年,正处于世纪之交和跨入新世纪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我省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宽裕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各级人事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按照人事工作“两个调整”的改革思路和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开展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人才规模有长足的发展,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截止2001年底,我省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各类人才41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达到152万人。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都居全国前列,人才的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五年来,我和全厅同志一道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施人才战略,初步构筑我省跨世纪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框架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才争夺大战的冲击,全省上下,从各级党委、政府到各有关方面,越来越重视人才工作。全社会对人才是第一资源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为了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创建我省整体性人才开发机制,1998年我们把制定跨世纪人才工程的总体框架和相关政策作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调查研究,在充分吸纳,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形成了报送省委、省政府的送审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主持修改讨论,并作为“三讲”的一项重要成果,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1999]19号。这是指导我省构筑跨世纪人才工程的一个综合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19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我们又抓紧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省政府先后下发《江苏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若干规定》,《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江苏省人事代理暂行办法》。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我厅还与省教委、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江苏省引进优秀人才工作实施办法》。近三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由我厅代拟以省委、省政府或两办名义印发的文件共9件,以厅名义下发的文件182件。各地、各部门也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下大力气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对江苏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全部放开;引进人才来我省创业享有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工资待遇可与用人单位协商从优确定;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入学等从优解决。许多突破性政策的出台,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与时俱进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工程,带动全省人才高地建设。

为了增强我省高层次人才竞争能力,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我们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工程来抓。一是会同省委组织部组织实施“333人才工程”。按照《江苏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的要求,1997年初,我们配合省委组织部,共评选出“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116人,其中第一层次的33人,第二层次的305人,第三层次的2778人。其中,有2名培养对象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3名培养对象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5名培养对象被评为部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苏发[2001]4号,在原有的“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的任务目标。通过“333人才工程”的实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高层次骨干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是组织实施“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工程”。2000年根据季允石省长对构筑人才高地提出的“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几个领域,有所突破,形成若干高峰”的要求,我们通过缜密思考,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按照优先产业优先发展、优势领域和产业重点发展、传统和基础产业兼顾发展的原则,选择教育、医药卫生、电子信息、机械汽车、建筑、农业六大领域作为重点,构建六大人才高峰。我们主动会同六大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集中150多人,分成7个调研组,经过3个月的努力,形成了20多万字的调研报告及相应的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高峰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教育行业的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计划,医药行业的“528工程”,卫生行业的“135工程”,电子信息行业的“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汽车行业的“313工程”,建筑行业的“当代鲁班人才工程”,农业行业的“226兴农工程”。对这六个领域的人才资源开发,实施重点规划、重点发展、重点投入,逐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势地带和强磁场,使人才资源开发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与此相匹配,还制定了10项政策,具体包括“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渠道,积极引进国内外智力,实施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工程,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建设,率先在六大行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分配特区,加快职称改革步伐,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等。到2005年我省六大行业人才资源将达到233万人,年均增长为7%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157万人,年均增长为10%以上。实施“江苏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是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继“333人才工程”之后将人才开发进一步由行业推进的重要步骤。三是组织实施“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应对入世,增强我省国际竞争力,要把基点放在我省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上。去年,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我厅代拟的《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了实施“百万科技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基本目标和任务要求,即在“十五”期间,全省县区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率达到100%

,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覆盖率超过80%,全省继续教育对象按照年度规定学时学习或获得学分的达标率达到60%以上,全省将有118万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培训任务。

二以载体建设为重点,为高层次人才实现创业抱负和发挥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环境。载体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载体的建设是再造江苏21世纪人才新优势的重要依托。一是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制度。我省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1家,设站数占全国流动站总数的96%,涵盖53个一级学科,占已设站一级学科的67%;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2家,设站数占全国的10%;2000年,我们会同省经贸委在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批准34家。在企业设立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为全国首创,得到国家人事部的充分肯定。自1986年以来,我省累计培养博士后人员1300多名。目前,我省博士后年招收规模超过250人,全省现有在站博士后600多人,成为活跃在我省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二是发展壮大留学人员创业园。我省已建立了江苏、金陵海外学子、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昆山和常熟等9个国家级、省级、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数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总数的1/6。正在筹建的有泰州、张家港、省农科院农业专业等3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我省的9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共有400多家留学人员企业入驻,涉及软件开发、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药、环保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三是以政府奖励为纽带,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家队伍。目前,我省拥有各类专家7933人。其中,省属各类专家4390人省级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分别有1234人和99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3057人,另有驻苏部属单位各类专家3543人。四是以项目、课题等为载体,积极引进国外智力。近几年来,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和技术难题,我省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批符合我省经济发展要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重点项目。仅去年我省就组织引进国外智力项目423项,在it、生物、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引进69名外国专家;并有120位外国专家以各种形式帮助我省解决73项技术难题;实施苏北五市引智项目51项,引进外国农业专家102人,完成12项农业引智成果推广工作。

三、不断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完善公务员制度,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按照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确立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公务员过渡工作,全省各级机关工作人员除不符合规定条件外,都已过渡为国家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制度入轨运行后,我们又进一步着力于健全法制、建立机制、改进管理、加强监督。健全法制,就是建立比较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法规体系。建立机制,就是通过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实施,促进法制化管理机制、竞争监督机制的建立。我们在全面完善的基础上,突出地把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作为工作重点,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1、凡进必考。全省各级国家机关必须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补充工作人员,今年我们成功地组织了4900个岗位的招录工作。2、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比较好地体现了用人上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扩大了识人视野,拓宽了选人渠道,广开进贤之路,2001年省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的人员有2374人。3、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与职务升降、工资增减挂起钩来。为了建立健全考核体系,去年我们在“优秀”、“称职”、“不称职”的等次基础上增设了“基本称职”等次,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着力提高考核的质量和效果。4、岗位轮换。对于在管理人、财、物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对于从事某一项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同志,进行岗位轮换,有利于调整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素质,有利于锻炼培养干部,发挥个人的才干,增强单位的活力。改进管理,就是研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定周密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公务员管理的不同要求进行了探索,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分类管理的具体办法。

二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我省有事业单位5万多个,有150多万人,类型较多,情况复杂。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的要求,根据“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思路,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人事管理、工资分配、职称制度、社会保险等项改革,统筹兼顾,综合配套。一是改革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南京、无锡、南通、盐城、镇江等市事业单位用人普遍实行了聘用制,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事业单位职工中形

成了“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的竞争意识,逐步形成了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开。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和专业技术结构比例的指导或规定,自主设岗,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有的高职低聘,有的试聘、缓聘,并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逐步用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决定续聘、解聘、增资、晋级或奖惩。三是实行多元化分配制度。去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关于事业单位实行多元化分配制度的意见》苏政办发[2001]107号,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提出了9种分配形式,即工资总额与单位效益挂钩;工资总额与单位贡献挂钩;以岗定薪;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兼职兼薪;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入股;职务技术成果按收益比例奖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个人收入与工作目标和业绩挂钩;补充购买商业保险。目前,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在19家省直单位和5个市、县区先行试点。通过这些年来的工作,我省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01年底,已有25018个单位的70多万人签订了聘用合同,占人员总数的473%;有18830个单位推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占单位总数的36%;有12566个单位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占单位总数的24%。

三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我们积极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研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同时积极参与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工作,建立选拔、任用、测评、考核、储备、流动等管理制度,1999年2月,省政府和国家人事部共同组建了“中国江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潮,在培训、市场配置等方面提供方便,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条件。同时帮助和指导企业加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工作。发挥人事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各类企业重点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引进急需人才,调剂积压人才,促进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四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992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人才市场,全省各地人才市场也相继成立。今年4月,我厅和省信息产业厅、江苏软件园管委会依托江苏软件园共同组建了全国第一家省级it人才市唱—江苏省信息技术人才市常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人才市场121家,初步形成以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市场为主渠道,以“江苏省苏北农村人才市潮及行业人才市场为补充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述职报告《省人事厅厅长述职报告》。 人才市场立法、市场管理、市场服务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一是举办了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截止2001年底,全省各级人才交流机构共举办各类人才交流大会9500场次,约184万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人才,884万人才参加交流,157万人通过人才市场实现了就业。大中专毕业生除少数特殊专业外,全部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要人才找市场,要求职进市常南京、苏州等人才市场发育较好的市,80%左右的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实现的,人才市场发挥了人才流动的主渠道作用。二是人事代理逐步成为人才市场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为流动人才保管人事档案、办理聘用合同鉴证、代办社会保险、职称评审、户粮关系等。截止2001年底,全省有58万家企事业单位实行了人事代理,代理人数超过51万人。三是开展人才培训。2001年全省各级人才市场共举办岗前、转岗和专业知识培训班666期,有10多万人参加培训。四是加强人才流动信息建设。2001年我省建成人才市场局域网7个,因特网人才信息站点32个,入站信息592万多条,访问人数114万多人次。省人才市场还多次举办了网上人才招聘活动,实现了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的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五是开展人才测评服务。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为近3000名人才提供了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工作业绩、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测评服务,为人才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统筹兼顾、保持人事工作协调发展

一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我省1998年有普通高校、中专校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143万,1999年15万,2000年167万。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职能没有划入省教育厅前,我们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全局出发,采取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具体工作环节上,尽量简化手续,改进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二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从1998年至2000年,是实施党中央关于三年军队裁减员额50万战略决策的实施之年。我省每年安置军转干部数量在全国都居于前列。我们始终坚持把军转安置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保持安置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采取指令性计划分配,把师团职干部作为重

点,加强条块协作,拓宽安置渠道,把军转安置和开发人才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制定了军转干部自主择业的实施办法。从1997年到2001年我省共接收安置转业干部21970名,其中,师职干部110名,团职干部4595名。我们还妥善处理了八十年代安排进企业工作的转业干部上访问题。

三做好工资福利工作。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调整我省地方性津贴、补贴标准和完成增资项目,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待遇。1997年调整综合补贴人均月增资63元,省直单位参照南京市执行“同城待遇”人均月增资200元左右;1998年和2000年两次调整职务岗位津贴,人均月增资均超过80元;1997年以来我省自行出台的增资项目,累计增资人均每月240元左右,其中省直单位人均每月增资450元左右。加上国家统一部署的增资项目及时落实到位,我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一努力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的增强,对国家公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认真学法、大力普法,提高我省国家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在“三五”普法期间,全省公务员以及参照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230494人参加了法制宣传教育学习考试,参考率92%。其中市厅级领导干部1007人,占市厅级领导干部总数的90%;县处级干部11500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70%。为了加强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培训工作,去年我们按照省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全省公务员“四五”普法工作又进行了部署。同时,我们还与省委组织部联合部署“省级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世贸知识”培训工作,把培训与公务员考核有效结合起来,共有12万人通过了培训考核。对各市wto知识培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有238万名公务员、参照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培训。

三加强制度建设。随着《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各单项法规以及实施办法的出台,我们在制定公务员录用、录用监督、录用考核、录用体检、特殊职位录用、考核、辞职辞退、回避、轮岗、退休、奖励、职务任免等办法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制定了培训、出国培训、申诉控告、职位分类等实施细则。在《江苏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出台后,我们代拟了《江苏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997年10月,省政府第96号令颁布该条例的实施细则。我们还制定了人才引进、专家选拔和博士后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对人事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今年,我们根据入世的要求,全面清理人事人才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文件,现已废止187项,修改5项,保留153项,按立法程序上报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有3项。

三加强执法检查。我们多次组织对已出台的公务员管理法规、规章和省里的实施办法的执行情况和我省人才流动、人才市场管理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各项法规落到实处,同时在全系统推行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我们将行政执法的权利、目标、要求和责任明确落实到具体执行岗位、执法人员,以保证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对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布办事结果,使人事工作的管理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保证人事管理活动依法进行;我们还聘请了三批78位人事工作监察员,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对人事部门依法行政和政风建设评议考核。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受理有关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调解矛盾,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

通过五年的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是:

理论武装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灵魂。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灵魂。在工作安排上,把学习作为头等大事,特别是重点学习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专题论述。平时抓好党组中心组学习,做到学习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落实。同时举办全省人事局长轮训班,把县以上人事局长普遍轮训一遍,机关处级干部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学习研讨会。年终总结和考虑来年工作,也是先学习,然后组织交流和讨论,使大家能够从更新的高度、更开阔的视野,在更深的层面上,来重新审视和谋划人事人才工作,从而促进了各项人事工作的开展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服务大局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主题。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地将人事人才工作融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循环之中。去年我们根据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制定了《江苏省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到“十五”期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554万人左右,比“九五”期末增加159万人左右,平均每年递增7%左右。同时,我们还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战

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积极主动地找抓手、想办法、求落实。2000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大清华百名博士江苏行”活动,北大清华百名博士与我省500多家企业进行项目洽谈和科研成果转化交流,达成了300多项协议;2001年我们组织了“赴京招聘千名博士后”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省委书记回良玉特别批示:“人事厅此举影响和效果很好。”我们还承办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推出我省引智项目368项,国外专家组织接受我省专家需求项目180项,12个外国猎头公司愿意为我省聘请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我们还采取了10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推进苏北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截止2001年底,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拥有人才1126万,占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的27%,较1999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2002年我们又组织了“百名海外留学博士江苏行暨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海外留学人员携带120多个项目,有近500家企业参加洽谈,达成意向性协议108项。另外,我们在出台重大人事人才政策方案时,十分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坚持了加大改革力度,又考虑到了社会和人们的承受程度,从而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维护稳定。

解放思想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关键。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人事人才工作大发展,我们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大胆创新。1998年,我们提出了要在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突破传统人事管理方式的束缚。以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大胆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现代人事管理方式,使人事部门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部门转变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构,使人事管理方式由简单的办理事务为主转变为人才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并举,形成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新格局。二是突破旧有人事工作范畴的束缚。把人事工作的服务领域由国有经济进一步向整个国民经济拓展,积极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提供人才服务;把人事工作的服务内容由传统的对国家干部实施管理,向重点为各级各类人才创造良好成长环境的方面拓展;把人事工作的服务手段由传统的管理进一步向发展人事代理、人事咨询、人才评价、执业资格管理等社会服务方面拓展,以不断扩大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三是突破人才资源条块分割体制的束缚。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加大市场对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力度,努力疏通不同行政隶属单位间,不同行业、区域单位间和不同所有制单位间人才交流、配置的通道,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国有资产和资本的重组,进行人才资源和人才资本的优化组合,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形成人才资源良性的集聚与扩散机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由于思想解放、思路拓宽,使得人事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显著增强,人事工作的影响也因此不断扩展。

调查研究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前提。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途径。每年年底年初,我们都要开展一次全面性的调研,目的是为了总结上一年的工作、形成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对于重点调研项目,我们强调要有准备、有组织、沉下去、出成果。五年来这样的调研共进行四次:第一次是1997年底,主要是围绕解决上下左右协同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阶的问题;第二次是1998年底到1999年上半年,主要解决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政策问题;第三次是2000年3月,主要是围绕留住高层次人才这个课题,重点对10所高校、10个科研院所、10家企业进行调研;第四次是2001年,围绕如何构建江苏“六大人才高峰”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拿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方案,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并形成文件或规章,有一些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则将情况、问题和建议向省政府作专题汇报,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的开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自身建设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矗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事干部队伍,是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绩和实现新突破的基矗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了加强厅机关公文、财务和物资的统一管理,1997年我们出台了《江苏省人事厅公文处理办法》、《江苏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物资管理工作的意见》、《江苏省人事厅汽车使用管理办法》,通过集中管理,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了办公条件,也进一步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搞活机关的内部用人机制,我们逐步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制度,为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000年底我厅机构改革时,通过竞争上岗,有7名年轻同志走上正处岗位,正处长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78岁下降到41岁,全厅处级干部本科学历层次由竞争上岗前的5876%提高到现

在的712%。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制度,定期听取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汇报,加强对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凡全省人事人才中长期规划、年度工作安排以及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全局性人事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出台,人事任免和调整,都必须经过厅党组会或办公会集体讨论,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对各项工作部署、决定决议贯彻情况的督促检查制度。对于厅里确定的年度、季度、月度工作目标,对落实情况逐月进行检查;对“江苏人事网站厅长信箱”和“人事信访信箱”收到的信函,基本做到件件有答复;对于“两会”建议提案,我们在认真办理的基础上着重抓好落实,去年针对关于“对回国满30年的归侨回原居国探亲报销一次路费”的建议案,我厅多次和有关部门磋商,并积极向省政府反映,使这一久悬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全省人事系统“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教育实践活动,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对全省人事系统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进一步树立了人事部门和人事干部的良好形象。

这几年人事人才工作所取得的进展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发表了“七一”、“八七”等重要讲话,对做好新时期人事人才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进一步审视和谋划人事人才工作;我国加入wto,人事人才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严竣挑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应对;江苏经济进入大转折、大提升、大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加倍努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这些都为我省人事人才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新世纪之初,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把人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写进“十五”规划,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比以往都更加重视人才、关注和支持人事人才工作,这就为人事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同志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再就是党组一班人同心协力,全厅同志团结奋斗。我是人事厅一把手,又兼任省编办主任,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水平有限,从严格意义上讲,前面提到的各项工作都不是我个人亲自操作的,我的作用主要是三条:一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定思路、出题目;二是组织大家一齐干,充分发挥分管厅长和处长的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抓督促检查。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各位副厅长和处长尽职尽力,任劳任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是我十分感谢并感到幸运的。

在充分肯定所做工作的同时,我深知这些工作也只是阶段性的,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同时代发展的要求比,同先进地区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丝毫未敢懈怠,始终抱着“忧患大于乐观”的态度,以“临深履北的精神对待工作。我个人认为差距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具体讲有三点,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才开发理念尚没有真正形成;二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人才工作的传统思维定势仍然相当程度存在着,想问题做事情,特别是遇到难题时,仍会自主不自主地回到老路上去。三是求稳怕乱,框子多,顾虑多,缺乏一往无前的精神。

第二,人事制度改革上的差距。目前在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改革,亟需继续深入下去。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报酬能高能低的充满活力的用人和分配机制尚没有真正形成。特别是部分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机制不活,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制约了专门人才积极性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稳定。

第三,人才资源组织程度上的差距。随着生产力向大企业集团集聚,人力资本的集聚和群体效应的发挥是现代人力资本运作的必然趋势。我省人才资源开发的方式尚未完全脱离传统模式,缺乏在全社会乃至国际上整合人才资源的魄力和办法。我省人才总量虽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比例、高层次人才所占比重以及综合竞争力还有很大差距。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人才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第四,环境营造上的差距。一个有利于吸引、集聚和用好、用活人才的大环境尚需大力营造,我们虽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广为宣传不够,督促检查不够,狠抓落实不够,用人主体的小环境建设也亟待加强。

问题的存在同我个人的素养、水平、能力和工作作风都是有关系的。检讨我个人履职上的差距,主要表现有:

工作作风不够细致扎实,许多问题想到了,也说了,但具体指导不够,抓落实不够。

个人性格比较偏急,有时要求过高,有时节奏太快,影响工作效果。

疏于交往,倦于应酬,对上汇报不够主动,左右沟通不够及时。

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将高度重视,并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虚心听取意见,激励自己,自强不息,以求不断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第五篇:省民政厅厅长述职报告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于****年5月就任省民政厅厅长、党组书记,省民政厅厅长述职报告。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省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下,我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述职如下,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帮助。

一、履行职责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尽心尽职做好各项民政工作

1、自加压力,奋发有为,通过实干求得民政工作创一流业绩

江苏是经济大盛文化大省,江苏的民政工作也应该在全国争创一流,这样才能与江苏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称,才能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几年来,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势,强化敢做第一、敢于领跑的“率先”意识,力争实现民政工作上一流水平。同时,始终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大处着眼、实处着手”,正确处理务实与争先的关系,从不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以为争位。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我们围绕两个方面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一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和历史上形成的市县同城问题而进行的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二是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以及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乡镇、村合并调整。这两项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操作程序十分复杂,我们和市县民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调研论证,周密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市区区划调整方面,经国务院批准,去年对6个省辖市、今年对3个省辖市的市区行政区划作了调整。通过调整,初步解决了部分市的市县同城问题,扩大了城市规模,优化了城市布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在乡镇、村合并调整工作方面,截止目前,全省乡镇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1974个,减少至1338个,减幅322%;村总数已由1998年底的35258个,减少至20219个,减幅427%。通过调整,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而且精简了机构人员、降低了管理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从目前的情况看,调整的地方基本做到了“人心不散、社会不乱、工作不断、发展不慢”,总体上运转有序,社会稳定。我省的这一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民政部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我省是率先全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任民政厅副厅长之时,厅党组把实施城市低保的任务交给我,我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当年在全省全面推开。1998年我任民政厅厅长后,继续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省政府从1997年起连续五年将此列为着重抓好的实事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到2001年底我省基本实现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的工作目标,比国家提出的至2002年底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要求提前了一年,是全国率先实现“应保尽保”目标的7个省份之一。到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城市低保对象2222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37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我省社区建设起步较早,发展较快。近几年,针对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后“单位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趋势,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在继续遵循“苏南抓提高,苏中抓普及,苏北抓发展”的工作方针的同时,以创建示范城(区)活动为抓手,加速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先进典型,今年共有15个市、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区”,位居全国第二位;社区服务的龙头作用不断凸现,到目前为止,全省已建有区、街、居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站)5500多个,便民利民设施13万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其中安排下岗职工75万多人,待业人员6万多人,初步形成了市、区、街、居四级社区服务网络。增强了社区功能,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扩大了江苏的影响。

我省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爱心献功臣行动”,基本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难和住房难问题,医疗难问题通过多方努力已初步得到解决,近几年,全省共建立优抚门诊1500多个,设立优抚病床4700多张,建立优抚医疗基金8000多个,筹集优抚医疗资金3000多万元;五年来全省共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3万人,安置率每年都达98%以上,切实维护了广大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双拥工作为龙头的有江苏特点的拥军优抚安置体系已初步形成,拥军优抚安置各项成绩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年共有11个市、县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位居全国第二。

2、与时俱进,努力创新,通过改革促进民政工作创造新特色

我时常想,民政人要“甘当孺子牛”,更要“争当拓荒牛”,积极拓展民政事业,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为此,我注重以改革统揽全局,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与发展中,始终牢牢把握新时期民政工作在社会发展总体框架中的定位,增强为大局服务的意识,主动寻找与大局的结合点,自觉地将民政工作融入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使民政工作的改革发展方向与国家各项改革相衔接、相适应。

这些年,我们积极进行了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在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社会福利事业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揽已经不能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福利事业必须要走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共办、社会共享,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福利服务需求激增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此,一方面,我们从1999年开始,着手进行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试点。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今年我们又多方努力,积极协调并会同16个厅局制定了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另一方面,我们着手对现有的福利企业进行了改组、改制和改造,逐步将它们推向市场,使它们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发挥龙头和样板示范作用。到2001年,全省福利企业销售总收入从1997年的471亿元,增加到578亿元,增幅227%,提供社会福利基金和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由1997年的26亿元,增加到31亿元,增幅192%。通过双管齐下,达到了盘活存量、加大增量,提高社会福利事业整体水平的目的。

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一直是民政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指令性安置的模式受到强烈冲击,安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安置难的问题,我们在加大行政调控力度的同时,对传统的安置体制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创新,试行了各种所有制单位按比例接收安置的办法,制定了鼓励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或到非国有经济单位就业的经济补偿、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到2001年这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当年全省自谋职业人数3027人,占应安置数的155%,共安排自谋职业补助金6731万元,闯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路子。

2000年,我们改革了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方法,成功发行了“江苏风采”电脑彩票和“中华风采”电视彩票,打破了多年来即开型福利彩票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种彩票共生共存、互促互进的新格局。五年来,我们累计发行福利彩票3634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116亿元,用于资助社会福利项目2666个,改建、扩建、新建了一大批社会福利服务设施,改善了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条件,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享受福利服务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场所。从去年开始,我们将福利金的80%用于资助“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拟用3年时间,在社区兴建一大批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去年和今年两批505个项目共投入福利金6226万元。可以说,福利彩票的发行销售,为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民政工作健康高效运行

在依法行政方面,我的总体考虑是,民政工作,要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的规范、指引作用,依靠法律手段来推进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1、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这几年,我和全厅同志认真学习了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尤其是与依法行政密切相关的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规范,以使我们的具体行政行为,依照法律的规定规范进行,奠定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基矗

2、完善民政法规体系,推进民政法制化进程

为完善民政法规体系,这几年,我们积极争取省人大和省政府颁布出台了《江苏省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江苏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江苏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等多项地方性民政法规和政府规章,使我省的民政法制化进程有了较大发展。

3、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民政工作在法制轨道上高效运行

这几年,我们一贯坚持加强民政执法和监督工作,着重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开展了重点执法监督检查。去年全省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和识实施办法》、《选举办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次换届选举,又是在全省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村合并调整后进行的一次换届选举,难度大、要求高。为此,我们把组织指导这次换届选举作为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重点,先后两次配合省人大进行了执法检查,对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立即予以查处和纠正。截止今年9月底,我们共接待受理群众关于选举的来信来访113起,均作了认真调查处理,切实维护了广大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美国前总统卡特实地观摩了我省昆山市周庄镇全旺村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对选举的民主程度和规范程度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评价。

4、管理与服务并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把握“规范管理”和“文明服务”这两个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我们实行了救灾经费、低保资金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严把社团登记关、婚姻登记关,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要牢固树立为民政对象服务、为基层民政部门服务的思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述职报告《省民政厅厅长述职报告》。 通过几年来“两手抓”的实践,使我们更加坚信,只有规范管理,严格按照政策和法律的规定办事,才能确保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只有文明服务,进一步树立为民解愁的意识和窗口意识,才能正确、高效地履行民政工作职能,提高民政部门执法的质量和效果。

去年,我们认真进行了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根据省政府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下放和取消审批事项36条,整体减幅达61%。部分较为规范的办事程序已在网上公布。同时,定期在有关新闻媒体上公布审批的社团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新办福利企业等项目。为进一步搞好“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创造了条件。

5、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我们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改进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手段,放在重要位置,认真抓好。建立了分管厅长、办公室主任、业务处室负责人和直接承办人四级责任制,做到任务到人,分工办理。对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建议,我都亲自过问、亲自办理。在办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步走”的开门办案工作方法和“现场办公”的方法,面对面地与建议人沟通交流,研究解决方案,直至他们满意为止。五年来,我们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6件,满意率达到99%以上。对重点建议和个别不满意的建议,我们还采取了“跟踪办理”的方法,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加强内部建设,增强民政事业发展后劲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在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规范管理、有利于监督检查的原则,经厅党组会和厅长办公会研究,结合我厅实际,制定下发了60多项规章制度,涉及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公文处理、档案保密、人事教育、财务管理、廉政建设等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与原有制度一起汇编成册,发到每一个干部职工手中。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规范了工作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机关内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的决定性因素”作用。一是着重在引进人才和优化干部结构两个环节上下功夫。通过机构改革和机关用人制度改革,使一批“智力型”和“能力型”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机关中层领导岗位;引进了多名学有所长的大学毕业生,使民政厅多年来干部结构老化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二是注重干部培训。这几年,特别是市县机构改革以后,我们加大了对县级民政局长和乡镇民政助理的培训力度,建立了新上任民政局长培训制度,举办了多期综合业务知识培训班,不断提高民政系统干部的整体素质,为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储足后劲。

3、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维护民政部门形象。我一直十分注重自身和全厅的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一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由每一位厅领导与分管处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厅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廉政责任。每年结合传达贯彻中纪委、省纪委有关文件、会议

精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廉政工作,做到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坚持以管理权、钱、人为重点,围绕审批、管钱、用人三个方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力图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上有所成效。建立了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和审批检查制度,加强了对审批全过程的监控。严格财经纪律,2000年和2001年我厅连续两年被省财政厅评为“预算外资金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被省财政厅评为“部门预算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始终把廉政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始终做到预防为主,防范在先,关口前移,警示在先。凡重大节日前,我都召开会议反复强调要防止“节日脖;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大会教育、个别谈话等形式,尽早提醒。出于好心直言直说,虽然可能得罪人,但我觉得,本着对事业、对同志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教育和挽救工作,还是应该的、值得的。四是高度重视信访和案件查处工作,不断加强腐败惩治力度。1998年以来,厅纪检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70余件(次),对每一件(次)都认真进行了调查处理。确系违法乱纪的,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近年来,我们还积极配合纪检、检察部门严肃查处了1名副厅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对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2名副处级干部给予了开除党籍和降职的处分,起到了惩治腐败、教育干部、纯洁队伍的作用。

4、加强直属事业单位建设,着力打造民政事业品牌。民政事业单位,是民政接触市场的最前沿,而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则是前沿中的前沿。搞好民政厅直属事业单位建设,对于展示民政事业的市场形象,增强民政事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1998年开始,把厅直属事业单位建设作为全厅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以直属事业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总抓手,从领导班子建设、业务建设、内部管理、安全生产、经济指标、服务质量等诸方面对直属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量化指标,年初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及奖惩兑现。经过5年的努力,7个厅直属事业单位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基本达到了“出品牌、出特色、出水平”的要求。

(四)倡导好风气,当好“带头人”,在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上下功夫

1、倡导“学习”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过硬的素质能力不仅仅是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能力素质滞后于时代发展,那么就会缺乏观全局、谋大势的战略思维,缺乏站在时代潮头分析问题的前瞻意识,缺乏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的本钱。为此,我和领导班子其他同志,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方面,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担

这些年,我和全厅同志结合“双思”、“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几年来,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及时掌握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会议精神。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向实践学习。厅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供依据。针对民政工作涉及面广的特点,我倡导全厅同志要努力学习经济、法律等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千方百计增长自己的才干,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带头人。通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班子和全厅的战斗力,奠定了干好各项工作的坚实基矗

2、倡导“求实”精神,做到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

坚持实事求是,是对各级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对于直接面向群众的民政工作者尤为重要。形式主义、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群众最反感,对工作的危害也最大。因此,我和班子其他同志在工作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率先奉行“说真话、办实事”,出台任何一项政策,布置任何一项任务,都努力做到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符合基层的愿望和要求;坚决摒弃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不搞不切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提超越客观条件的高指标,不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力争做到每一项工作都能让“领导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

3、倡导“服务”精神,做到知民情、解民难、暖民心

作为民政厅厅长,有效地实践“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千家万户,做到无愧于党和人民,应该是我的工作座右铭。为此,我和班子其它同志一道作出了积极努力,如在省内开会或出差时,只要时间允许,我们都尽可能去基层了解情况,到民政对象家中走一走、看一看,真诚了解他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努力强化“服务”意识,真心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竭尽全力把困难群众的切身利

益实现好、维护好。

我和其他厅领导一贯奉行“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把为本部门职工和基层民政部门提供良好的服务,视为份内之事,经常听取基层民政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希望我们上级民政部门做什么,怎么做,不断端正服务思想,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尽最大所能为基层提供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去年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后,我们又加大了对苏北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在政策优惠、资金投入等方面均给予了扶持和倾斜。在厅机关内部,我们想方设法为职工办实事、解困难,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通过搞好服务,赢得了基层和群众的支持,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冷静思考,这几年,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了最大的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努力带好队伍。班子其他同志和全厅党员干部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可以说,这几年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省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导;归功于前任领导打下的基础;归功于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个人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对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同志们的要求,深感自己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学习缺乏系统性、计划性。民政工作十分繁杂,时常因工作使学习受到影响,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静下心来钻研理论的时间不是太集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二是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不强。平时虽然做了不少调查研究,但“被动适应”的情况居多,“超前思维”偏少,主动性不强;对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居多,对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总体思路的研究及理论提炼偏少、偏浅,前瞻性不强。这虽然囿于民政工作多元性、分散性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缺乏有机内在联系的特点,但多少反映了我们在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是对议定工作的落实抓得不够有力。我们十分重视决策,力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对决策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执行结果的督查做得还不够,导致有些工作虽然花了大力气,但实际效果却不太明显。

四是工作上缺乏经验,需要更进一步磨炼和提高。我上任以来,一段时间内总是唯恐事情做不好,任务完不成,会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期望。因此,在有的事情上管得太严,要求过高,有的管得太细,事必躬亲,不够放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同志的积极性的发挥。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思维方式还不够辩证,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这次述职以后,我将进一步对照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冷静思考自己的工作和思想,虚心接受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评议和批评帮助,注意克服缺点和不足,更好地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把统揽全局和重点突破有机统一起来;把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把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和讲究方式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并以这次述职为新的起点,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继续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下,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在做好“三个服务”上下功夫。江总书记在接见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代表时指出,“民政工作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此,我将按照江总书记“三个服务”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全厅同志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使基层政权建设、区划调整、救灾救济、城市低保、优抚安置、老龄工作、民间组织管理、社会福利等各项民政工作都能体现“三个服务”的思想,努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和民主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推进“三个转变”上做文章。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民政工作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实现民政工作指导思想由“立足民政,面向民政”向“立足民政,面向社会”转变;工作重心由“以农村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工作方式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制化、社会化方向”转变,努力实现有效的社会救助、优质的福利服务、广泛的基层民主、牢固的军民团结、规范的社会管理。

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实施“三大战略”上见成效。一要实施“改革带动战略”。重点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民政工作新领域;深化救灾体制改革,推动救灾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积极探索优抚安置工作的新路子,创造新的江苏特色。通过改革,促使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履行得更好,社会稳定机制发挥得更充

分。二要实施“法规强化战略”。一方面要结合我省实际,积极争取省人大和省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使民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另一方面要加大民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民政法规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提高民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要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在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方面大胆实践,加强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廉洁、务实、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为我省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述职至此,不当之处,请批评帮助。

谢谢。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huzhibaogao/shuzhijingxuan/v89wym.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