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经验交流材料 >

底层行政监管工作思索(精选多篇)

底层行政监管工作思索(精选多篇)

第一篇:底层行政监管工作思索

底层行政监管工作思索(精选多篇)

监察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监察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能,开展行政监察,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为促进廉政勤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就全区行政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进行专题调查,总的感到基层行政监察工作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发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对行政监察工作不够重视,行政监察职能弱化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监察的职能发挥,影响了廉政建设和行政效率,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行政监察工作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行政制度创新与完善,给基层行政监察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行政监察机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行政执法部门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三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接受监督和规范个人和行为。

(一)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实施行政法规的负责人,成为带头学习行政法规的典范,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确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行确定“土政策”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日趋规范

目前,基层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学习行政法规法律,推行民主评议行风,开展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制度建设,其执法行为日趋规范,乱处罚、乱收费、乱执法,执法不公、执法程序不到位,吃、拿、卡、要,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粗暴执法等腐败现象明显减少,文明执法、程序执法意识逐步增强。

(三)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绝大多数行政监察干部有如下特点:一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理论政策水平较高,胜任本职工作能力强;二是有高尚品格,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无私无畏,敢于碰硬,使人民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敬;三是乐于奉献、勇于实践、锐意创新。

(四)行政监察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行政监察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行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加强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减少了办事环节、避免了“暗箱操作”,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服务了老百姓,方便了纳税人,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有效遏制了“小金库”、“帐外帐”现象的发生,管好用好了财政资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二是开展执法监察、维护政令畅通。行政监察机关紧贴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建筑工程领域、社会保障、农、林、水、粮食“两补”、土地征用等专项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执法监察,纠正不良行政行为、促进和保证政令畅通。参与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严肃查处了因失职渎职、官僚主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员。三是加强行政作风建设,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作风,坚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查处“三乱”行为。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与有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重点查办三机关一部门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等案件。

二、行政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监察工作在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的结合点上,难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依法行政,民主进程和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对行政监察干部队伍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基层行政监察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知识面不宽;二是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精神不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三是爱岗敬业精神差,不敢动真碰硬,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少数领导干部“长官意识”太浓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公开和民主进程中,大多数领导干部从政观念得到改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是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当成“主宰者”,视“班长”为“家长”,把一家之言,当成一锤定音,把一票权当成拍板权,“长官意识”太浓。少数领导干部故意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公务活动“暗箱操作”,神秘化,不让群众知情,少数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导致越轨。

(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

行政执法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对政府形象和经济环境影响至关重要。目前,通过行政监察,行政执法中的问题有所解决,但执法违法、执法不公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行政执法部门随意行使权力,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想方设法对有关政策变通执法、变味执行。特别是基层少数执法人员,执法不公、乱收乱罚、索拿卡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也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四)行政监察队伍力量单薄

行政监察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监察机关对于规范行政行为,保证政令畅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行政监察职能的加强,涉及面宽,在履行职能时,感觉力量单薄,有点唱“独角戏”的味道,没有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五)监督与惩处难以执行到位

在推进反腐败斗争过程中,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钢要》,必须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职能。然而,在查处违法和违反行政纪律的案件中,干扰多、阻力大、调查难,在监督检查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缺乏力度、缺少手段、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及执法监察过程中处理难、执行难、整改措施落实难。

三、关于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建议

要使基层行政监察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着重解决和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行政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行政监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一是政府应把行政监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及时处理监察机关报告的重要事项和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行政监察机关的工作。政府的重要决策,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应听取监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吸收监察机关人员参与。二是要进一步组织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其它工作人员学习《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增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监督机关依法监督的意识。任何行政部门都必须接受行政监察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对监察建议、监察决定可以提请复议、复审或复核,但必须采纳和执行,并按规定将采纳和执行的情况报监察机关,以增强监督的严肃性。三是要坚持由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监察机关领导职务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并为他们参与领导和监察事务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切实解决监察机关在工作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对干预、阻挠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打击报复监察人员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切实保护监察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切实提高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和谐社会和反腐败工作中,基层行政监察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行政监察干部队伍势在必行。领导干部要克服“长官意识”,要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充分认识权力是委托、是责任、是服务,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所有行政监察干部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理论,学习经济、法律,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拓宽视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理论知识“不够用”的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行政监察干部的整体结构。凡新进入行政监察机关工作的人员坚持逢进必考制度,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对口,熟悉业务。另外要推行考核奖罚制度、末位待岗制度、轮岗交流制度,解决思想观念“跟不上”的问题。三是积极实践,提高行政监察干部工作本领。行政监察干部要自觉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实践,去锻炼,解决实际能力“不过硬”的问题。

(三)向行政执法部门灌输程序意识,严格依法行政

我国没有完整的行政程序法,但《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听证制度。并把它作为与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对应的重要行政程序之一,展示了新的行政程序观,以此为契机,行政监察机关无论在纠风治乱,执法监察,还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始终向行政执法部门灌输程序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一是执法证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的审办程序。二是建立健全文明执法制度,实现行政执法的公开化、人性化。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依据法定的方式、步骤和时限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应当回避,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组织听证、说明理由,都要做到不减少、不颠倒、不拖延。

(四)主动介入,事前防范

围绕政府重大决策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决策措施顺利实施。保证政令畅通是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监察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要主动介入,从监察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议,加强检查,促进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容易滋生腐败,容易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项目、部位要事前防范,避免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损失。

(五)查处典型,防微杜渐

行政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案件查处,案件查处是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严肃查处典型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保护、教育和挽救干部;二是要根据群众举报、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发现案件线索,抓住典型,查办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特别是对少数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决不能心慈手软;三是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要注意理顺执法体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加大行政监察工作的力度,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法制化进程,实现和保障社会群体和谐,政治关系和睦,经济发展和顺,才能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人道政府。因此,广大基层行政监察干部要自觉置身于法律、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积极探索新时期行政监察工作的新特点,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稳定落实在基层,把和谐构建在基层。

新华区监察局

新华区监察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监察局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能,开展行政监察,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为促进廉政勤政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就全区行政监察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进行专题调查,总的感到基层行政监察工作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发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对行政监察工作不够重视,行政监察职能弱化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监察的职能发挥,影响了廉政建设和行政效率,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

一、行政监察工作现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行政制度创新与完善,给基层行政监察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是行政监察机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行政执法部门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三是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接受监督和规范个人和行为。

(一)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实施行政法规的负责人,成为带头学习行政法规的典范,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二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确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行确定“土政策”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日趋规范

目前,基层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学习行政法规法律,推行民主评议行风,开展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制度建设,其执法行为日趋规范,乱处罚、乱收费、乱执法,执法不公、执法程序不到位,吃、拿、卡、要,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粗暴执法等腐败现象明显减少,文明执法、程序执法意识逐步增强。

(三)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绝大多数行政监察干部有如下特点:一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理论政策水平较高,胜任本职工作能力强;二是有高尚品格,在廉洁与腐败,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无私无畏,敢于碰硬,使人民群众感到可亲可信可敬;三是乐于奉献、勇于实践、锐意创新。

(四)行政监察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行政监察工作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监督,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推行依法行政,改善行政管理。加强对政府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减少了办事环节、避免了“暗箱操作”,改善了行政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服务了老百姓,方便了纳税人,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有效遏制了“小金库”、“帐外帐”现象的发生,管好用好了财政资金。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二是开展执法监察、维护政令畅通。行政监察机关紧贴政府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建筑工程领域、社会保障、农、林、水、粮食“两补”、土地征用等专项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执法监察,纠正不良行政行为、促进和保证政令畅通。参与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严肃查处了因失职渎职、官僚主义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员。三是加强行政作风建设,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作风,坚持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查处“三乱”行为。四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与有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重点查办三机关一部门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贪污贿赂、挪用公款、失职渎职、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等案件。

二、行政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监察工作在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的结合点上,难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不高

随着依法行政,民主进程和反腐斗争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对行政监察干部队伍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基层行政监察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知识面不宽;二是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精神不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三是爱岗敬业精神差,不敢动真碰硬,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二)少数领导干部“长官意识”太浓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及公开和民主进程中,大多数领导干部从政观念得到改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是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当成“主宰者”,视“班长”为“家长”,把一家之言,当成一锤定音,把一票权当成拍板权,“长官意识”太浓。少数领导干部故意将一些本该公开的公务活动“暗箱操作”,神秘化,不让群众知情,少数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用法,导致越轨。

(三)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

行政执法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对政府形象和经济环境影响至关重要。目前,通过行政监察,行政执法中的问题有所解决,但执法违法、执法不公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行政执法部门随意行使权力,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想方设法对有关政策变通执法、变味执行。特别是基层少数执法人员,执法不公、乱收乱罚、索拿卡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形象,也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破坏经济发展环境,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四)行政监察队伍力量单薄

行政监察工作是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监察机关对于规范行政行为,保证政令畅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行政监察职能的加强,涉及面宽,在履行职能时,感觉力量单薄,有点唱“独角戏”的味道,没有上下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五)监督与惩处难以执行到位

在推进反腐败斗争过程中,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钢要》,必须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职能。然而,在查处违法和违反行政纪律的案件中,干扰多、阻力大、调查难,在监督检查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缺乏力度、缺少手段、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及执法监察过程中处理难、执行难、整改措施落实难。

三、关于加强行政监察工作的建议

要使基层行政监察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着重解决和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行政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行政监察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行政监察工作的领导。一是政府应把行政监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及时处理监察机关报告的重要事项和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行政监察机关的工作。政府的重要决策,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应听取监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吸收监察机关人员参与。二是要进一步组织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其它工作人员学习《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增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监督机关依法监督的意识。任何行政部门都必须接受行政监察机关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对监察建议、监察决定可以提请复议、复审或复核,但必须采纳和执行,并按规定将采纳和执行的情况报监察机关,以增强监督的严肃性。三是要坚持由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监察机关领导职务的制度,坚持和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并为他们参与领导和监察事务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切实解决监察机关在工作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对干预、阻挠监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打击报复监察人员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切实保护监察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切实提高行政监察干部队伍素质

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和谐社会和反腐败工作中,基层行政监察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行政监察干部队伍势在必行。领导干部要克服“长官意识”,要正确认识手中权力的性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充分认识权力是委托、是责任、是服务,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所有行政监察干部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理论,学习经济、法律,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拓宽视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理论知识“不够用”的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行政监察干部的整体结构。凡新进入行政监察机关工作的人员坚持逢进必考制度,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对口,熟悉业务。另外要推行考核奖罚制度、末位待岗制度、轮岗交流制度,解决思想观念“跟不上”的问题。三是积极实践,提高行政监察干部工作本领。行政监察干部要自觉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的地方去实践,去锻炼,解决实际能力“不过硬”的问题。

(三)向行政执法部门灌输程序意识,严格依法行政

我国没有完整的行政程序法,但《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听证制度。并把它作为与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对应的重要行政程序之一,展示了新的行政程序观,以此为契机,行政监察机关无论在纠风治乱,执法监察,还是在案件查处过程中,要始终向行政执法部门灌输程序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一是执法证件管理,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的审办程序。二是建立健全文明执法制度,实现行政执法的公开化、人性化。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依据法定的方式、步骤和时限开展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应当回避,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组织听证、说明理由,都要做到不减少、不颠倒、不拖延。

(四)主动介入,事前防范

围绕政府重大决策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各项决策措施顺利实施。保证政令畅通是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监察机关对政府及其部门出台的重大改革措施,要主动介入,从监察工作的角度提出建议,加强检查,促进决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对容易滋生腐败,容易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项目、部位要事前防范,避免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损失。

(五)查处典型,防微杜渐

行政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案件查处,案件查处是推进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严肃查处典型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保护、教育和挽救干部;二是要根据群众举报、执法监察和纠风治乱发现案件线索,抓住典型,查办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特别是对少数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决不能心慈手软;三是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要注意理顺执法体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多年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加大行政监察工作的力度,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法制化进程,实现和保障社会群体和谐,政治关系和睦,经济发展和顺,才能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人道政府。因此,广大基层行政监察干部要自觉置身于法律、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积极探索新时期行政监察工作的新特点,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稳定落实在基层,把和谐构建在基层。

第二篇:浅议加强基层工商所在底层流通领域的监管

浅议加强基层工商所在底层流通领域的监管

武兴华

流通领域监督管理是我局一项重要职能。如何立足工商职能,建立适应当地目前流通领域特点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对流 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是我们 系统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基层工商所作为我局实施行政监督最为基层的部门,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的前沿阵地和窗口。

因此,加强基层工商所在流通领域的监管就成为 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的根本。

一、当前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监管的形势

在当今的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流通领域,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追求和获取更为高额的经营利润,不惜丧失诚信,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生产销售劣质商品 ,坑害消费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各级媒体的报道、曝光和深入跟踪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广大消费者的恐慌心理。

作为肩负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工作重任的工商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全面整顿商品流通领域,强化流通领域监管,尤其是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也提上了刻不 容缓的工作日程。

2014年,国务院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臵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14]57号)中,规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承担的流通领域商 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归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确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流通领域监管的行政执法主体地位。

2014年8月,国家总局在?兴起学习贯彻‘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新高潮,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信用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以实现商品准入制度为重点,推进商品关口前移,加大从源头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 力度?的讲话精神,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掀起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制度的改革高潮。

但流通领域监管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情况也各不相同,尤 其是在农村,在基层工商所全面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基层工商所担负着繁重的、与日俱增的综合监管任务,是工商机关与经营者、消费者的直接对话者,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体制改革的真正实践者,其监管成效如何,直接关系人民大 众,是工商部门努力实践?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真正体现。强化和完善基层工商所在流通领域的监管,是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的保障,是完全发挥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中的监管职 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流通领域监督?关口前移?改革的基础。

二、基层工商所在流通领域监管的难点及原因

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是我局一项重要工作,与其他传统工作的管理观念、习惯、方法等有很大的不同,对基层工商所来说,更是一门全新的课题。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问 题较为突出,要防范和杜绝这些现象的产生,就需要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1、法律规范不到位,缺乏可操作性。

基层工商所是工商部门日常巡查监管的执行单位,是工作的重要的真正实施者之一,其面临的工作也是十分具体的,但我国现行法律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规 定大多分散于各法律、法规等之中,而且也只是对产品质量及经营行为作笼统的原则性规范,实践中很难操作使用。

虽然2014年7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修 正案,增加了对产品质量的执法手段,及质量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等可操作性法律规范,成为当前工商部门搞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最主要的法律依据和最有力的法律武器。但由于 基层工作中通常是以个体工商户等小商贩为主,大多是很具体的、又较轻微的违法行为,其可操作性明显不够。

2、经营者、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政策落实难度大。

基层工商所在流通领域的监管对象,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其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和乡镇待业人员,文化水平基本上不高,经营的规模不大,且经营极不稳定,经营者对工商部 门在流通领域推行的如商品准入制度,销售台帐制度等政策认识不够,嫌繁琐不愿执行。而且在农村,一般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也很淡薄,购买商品时贪图方便,通常都不仔细查看经 营者提供的商品,也没有索要相应的购买凭证,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只能是吃个哑巴亏,还助长非法经营者的气焰。

3、市场商品面广,监管手段单一,监管不到位。

对流通领域的监督,基层工商所主要靠的是工商巡查、商品抽查和检测。但一个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一般不到十人,却大多要管辖一个以上的乡镇,还要担当商标、广告、 ?12315投诉?、经济检查等监管任务,工商巡查工作往往因此无法深入到位,更多的只是表面上的威慑力。商品抽查和检测是一项新的执法手段,但其手续繁琐,历时较长,费 用也比较大。在基层工作中,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个体零售,其经营的商品种类多、数量少,对有嫌疑的商品进行抽查或检测明显不可能,因此也只是理论上的监督而已。

4、社会监督体系建设不够,监管滞后。

要全面推进流通领域的监管,就应在各执法部门之间,与广大群众之间,产生联动,形成全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这就必然要求各部门将监管信息进行全面共享并及时的公 布公开,但基层工商所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建立完善的的社会监督体系,如由于计算机普及情况的限制,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各执法部门协调不够,无法产生互动;消费者也只是有了 纠纷投诉,才引起监督等,工商部门总是做处理的?事后诸葛亮?和调解的?和事佬?,行政监管滞后。

三、强化流通领域监管的几点建议

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主要是指工商部门对商品从?入市?直至?出市?的全程监管。这就要求工商部门制定一系列规范商品质量的制度和强化商品质量监督的制度,加强商 品质量抽查和工商巡查,以?防为主,打为辅?的原则,全方位、高效率地实现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由于基层工商所面对的管理对象基本上是社会的最底层单元的经营者,其法律意识大都比较淡薄,尤其在农村基层工商所更为明显。工商部门应当加大普法宣传,为工商工 作开辟良好的监管环境。

通过普法宣传,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第一、使消费者人人知道依法护权,提高广大消费者打假意识,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第二、引导广大经营者不断提高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货,做到在生产经营中?不造假、不售假?,自觉抵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经营行为,自觉守法经营。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

流通领域相对于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是个中间环节。商品只是在该领域完成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商品质量问题大多产生于生产领域,且这些问题又大多在消费领域才被 发现或暴露出来,要全面监督规范流通领域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严格把好市场生产经营者的主体关。对那些不具备合法生产经营的市场 主体,尤其是无照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以保证商品质量的源头。

(2)实施商品准入制度。这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第一关,要大力推行并做好该项制度,就要求基层工 商所开展细致全面的工作,对辖区内的经营户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如对超市、大商场等规模较大,经营较稳定的经营者要求其建立?索证索票?、 ?建档备查?等制度。?索证索票?、?建档备查?等制度就是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向供货单位索要营业执照、票据、卫生许可证以及与商品相关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件等相关证 、照复印件,并要一一建立档案备查。

对那些规模较小,经营条件较差的经营者,可以对其实行登记台帐备查制度。就是要求经营者对其进货的商品时间、数量、供货单位、 商品来源及销售时间、客户等信息做好登记,以备检查。同时要把进货清单作为附件予以归档保存,使商品来源和去向可以追溯。

(3)不合格商品退出制度。在巡查和抽检 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商品应当予以责令下柜、下架,并责令其退出流通领域。我们一线执法人员在检查到不合格食品后,不能简单地要求下架退市,还要积极地进行后续监管。比如检 查当场做好记录,建立详细的备案登记,后续检查中要求经营者出具退货发票等书证材料等等 ,督促其严格执行。毕竟食品是要入口的阿,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啊 ,既然作了这份工作,担当了这份责任,就要对得起这个岗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即使面对千难万苦,我们也 要千方百计也要把这份工作做好!

(4)劣质商品销毁制度。对劣质不能使用的,特别是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群众心身安全的劣质商品一经发现,应该不管数量多少,坚 决依法予以查处销毁。

(5)建立商品质量信息公开制度等。

3、加强工商巡查、注重抽检重点商品,打防相结合,强化监督管理。

工商巡查是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辖区经营行为开展检查、处理等动态监管活动的总称。这是一种主动的,动态的,事前事中的管理 。

基层工商所强化属地管理,在自己的辖区内应全面实行经济户口网络化管理,避免只是形式上的巡查,把工商巡查落到实处,促使在流通领域的经营者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 经营行为。

商品抽检、送检是一个相当繁琐的工作,有着较为复杂的程序,而且在基层地区通常也没有相应的检测机关与检测能力,但基层工商所在日常工商巡查面对的是不 计其数的商品,故不可能一一予以检测。

基层工商所应对辖区内的商品情况密切关注,尤其对食品、药品以及区域性商品等,一旦发现商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反馈给上级工商 行政机关,提请统一组织抽查、抽检,以确保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安全。

4、充分发挥12315的作用,提高公众消费防范意识和能力。

在流通领域的监管,舆论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若不合格商品,不法经营者一经曝光,往往就被消费者所抛弃,其没有了市场就会自然消亡。

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 制度,也是强化流通领域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工商所应在辖区内及时公开工商巡查情况、商品抽检情况以及经营者的违法经营情况等,让公众消费者明确了解,设立?12 315?维权电话警示牌,维权投诉点等,使消费者的权益及时得以保障,激发公众维权的积极性与信心,斩断非法经营者不被查处的侥幸心理。

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基层工商所在底层流通领域的监管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天津市工商局北辰分局武兴华

指导人:冯文革

2014年 4月23 日

第三篇:对党管安全工作的思索

如何开展党管安全工作

公司党组织把安全生产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头等大事,真正摆到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公司党委虽然对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制度,但对党管安全该从何处入手、怎样管、管什么存有疑问,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落实党管安全责任,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建议公司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多种形式,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宣传到每位职工群众。要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在公司内部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让安全深入人心,使安全生产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让职工自觉做到遵章守规、安全生产。

二、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其次要管好人。(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只有管住了干部,让干部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干部身体力行的表率领导,安全生产才有保障,才能真正管住安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人,是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责任人,所以要管好干部,让干部真正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才能真正执行。(二)是要管好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通过设置党员岗、争创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真正实现党员带头反“三违”、党员身边无事故的目标。(三)是要管好班组长。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带头人,对整个班组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班组长的安全工作做好了,整个班

组的安全文明生产工作才能搞好。(四)是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群监组织的作用。公司党组织要指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性安全监督网(岗)开展各种安全活动,督导青安岗、群监员履行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与党员干部考核、提升、聘任结合起来,对于做得好的要奖励,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给予处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罚分明。

三、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抓好安全教育与培训。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方案,严格管理,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和现场指挥的能力,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

(一)是抓好特殊工种的培训,确保特殊工种100%持证上岗。(二)是抓好安全专管人员、群监员、青安岗员的培训。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安全工作。

(三)是对新上岗、转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岗位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自我防范能力。(四)是抓好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自保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和无证上岗现象,确保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高。

四、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抓好安全活动载体。当组织要通过各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活动,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职工群众,营造遵章守规氛围。公司可以开展一些的争创“安全明星班组”活动,就是很好载体。通过开展争创“安全明星班组”活动,(一)是

让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活动,学习安全生产技能,挺高安全意识。(二)是让班组彼此之间存在安全竞争,才能更好的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

五、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还要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党群部门、落实到基层党支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委考核部门要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坚持以安全理念为先导、以加强管理为基础、以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以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企业内部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做好我市物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索

做好我市物业管理工作的几点思索

物业办:鲍刚

今年是物业管理进入内地三十周年,回顾物业行业的发展历程:从全国看最初的物业管理仅仅是针对住宅物业的“四保”(保洁、保安、保修、保绿)服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如今,物业管理已经涉及住宅、办公、商业、工厂、医院、学校、机关、军队、机场、车站、剧院、场馆、公共设施、甚至寺庙等各类物业。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包括男女老幼、社会各阶层人士。物业管理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物业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效能,关系到业主和使用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质量,因此,物业管理越来越被整个社会所关注和重视。从我市物业管理看:作为一个新兴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经过十五年多年,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较快发展,在改善人居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扩大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今天,随着房地产开发建设水平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享受高水准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同时履行业主和使用者应尽的义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和普遍观念。

一、当前我市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1996年3月,我市第一家国有物业管理企业正式注册成立,开创了我市物业管理的先河。1999年9月,我市第一家民营物业管理企业的成立,丰富了我市物业管理企业的产权形式,形成了我市物业管理多种产权性质并存的局面,促进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十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物业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坚持改革,锐意创新,通过以行政手段启动市场,以政策措施引导市场,以市场手段发展市场,以地方法规规范市场,试行招投标制度,促进了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经过努力,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规范有序的物业管理市场框架。截止目前,我市具有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共有107家,其中,一级资质一家,二级资质七家。管理服务的类型有多层住宅区、高层住宅、办公大厦、厂区、医院、学生公寓、商贸广场等,管理面积近2014万平方米,物业管理覆盖率达60%,从业人员20140余人。另外,有五家外地企业进驻淮南,我市也有两家企业把业务拓展到了合肥、淮北。 通过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使社会、个人最大的房屋资产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管理,实现了保值增值,使广大业主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物业管理已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概括起来,我市的物业管理至今经历了15年左右的发展时间,我们初步将其定义为三个发展阶段:

1996-2014年的五年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也就是以前常有“物业管理是个筐,什么事情都往里面装”的说法的年代,虽然这种现象不合法、不合理,但它确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的工作界面和工作量。在那个年代,物业服务企业是无可奈何、莫名其妙地在糊里糊涂的状态下作出了许多自我利益的牺牲,从而为他人、为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4-2014年的十年时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相继出台后,虽然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理性、规范的时代,但由于行业发展尚不成熟,物业服务企业在理性、明白、明智的状况下,仍然在为社会稳定与和谐默默无闻地作出自我利益的牺牲。

2014-2014年这未来的五年将是物业规范化和品牌化的阶段。

二、当前我市物业管理工作的问题和差距

应该看到,与各地市相比,我市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差距,有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物业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级物业管理工作职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据国务院及省物业条例和市政府 1

“三定”方案已明确规定:将物业日常管理权下放到各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要负责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的各住宅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工作。但由于受经费、人员配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区均未设置物业的专职部门,街道未能真正履行职责。

(二)物业管理与收费质价不相符,人才流失严重,行业地位低。现在的物业管理可以说是综合性、整体性、个案性很强的服务,再加上建筑的规划、设施、设备、材料、环境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也是高技能、高智能、高效能的服务。与此相适应,物业服务企业的人才和管理也必须是高知型的物业。目前,我市的物业管理成本连年提升,然而,物业服务费却多年不调,或略有上调却远不及成本的提升,物业服务企业亏本了,也只能很不情愿的坚守着,企业大多是亏本经营,也一定程度造成服务水平较低,没有发展后劲。物业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弱,难以留住专业人才,并造成人才流失大,人员流动频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影响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导致恶性循环,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发现行业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物业公司在住宅区管理上还在依赖开发企业,内部管理欠缺,管理力量薄弱,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高,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服务态度不好,在工作中不注重细节,甚至有一些不负责任的现象存在。这样既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损害了物业行业的声誉,最终也损害了物业企业自身的利益。因此,如何加强对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实施动态管理是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

(三)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开发建设遗留问题难以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在业主的投诉中,因工程质量、小区配套设施不到位的投诉仍占主导,开发商和水、电、气、通讯、环卫、邮政等企业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完善的许多工作,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不去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而且还没有单位出来为此“埋单”,这些是开发建设阶段遗留的问题影响到后期的物业管理。这些问题在开发建设阶段一直存在没有解决,影响到后期的物业管理;有一些业主多数以不交物业费的方式表达对物业管理企业的不满。

(四)业主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未完全建立,物业管理收费难,对欠费业主缺乏强有力地手段。目前我市仍有许多业主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欠缺物业管理消费意识,以种种理由拒交物业服务费,甚至恶意拖欠物业费用,或者是认为交费后,物业公司什么都要管,从而导致物业企业难以为继和服务质量下降,最终也损害了业户自身的利益。全市物业服务项目中约有不低于20%-30%的业主、使用人长期不交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却束手无策,依然忍辱负重的长期为这部分人提供与其他业主、使用人同样的服务。

(五)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成立和活动“五难”,即:启动难、筹备难、备案难、决策难、换届难;同时对业委会在法律法规来层面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手段。

(六)物业行业的负担过重,扶持政策少。1.税收政策。一是税率偏高,二是税基不合理。目前,对物业管理适用5%的营业税税率,相对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等行业3%的税率明显偏高。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收取的属于代业主支付清洁、秩序维护、绿化养护、设备设施维修保养等开支,与居民水电费、取暖费和燃气费一样具有代收代付的性质,不应作为税基。2.价格政策。价格主管部门对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小区内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用水用电没有按照居民生活用水用电价格标准执行。

三、认清物业行业本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作为已经或将要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同仁们,都应该透过纷繁复杂的物业管理活动的表象,了解和掌握物业管理的八大基本特征,来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行业本质是行业本身所固有的,决定行业状态、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认清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是研究物业管理行业所有现实问题的逻辑起点。

(一)现代物业(不动产)不仅是生活资料,同时也是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

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是以作为生活资料的住宅为主要对象的,无论是物业管理发源地的英国,还是源自计划体制下房屋管理模式变革的中国式物业管理,都发轫于居住物业的管理服务,乃至于西方许多国家至今仍以《住宅法》作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的基本法律,而中国的《物权法》和《物业管理条例》在偏重于住宅物业管理服务的制度设计方面,同样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这种现象仅仅意味着过去,自上世纪后半期以来,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业(或称不动产)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遮风避雨的生活资料功能,更多地以生产资料和投资产品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从生活资料到生产资料进而到投资产品,物业功能的多元化和物业价值的高端化,为物业管理的多层次、全方位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同样也为我们重构物业管理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深远的想象空间。在传统居住物业管理的基础上,物业管理行业向工业物业、商业物业、公用物业等不动产管理的所有领域的纵深发展,正是顺应物业功能和物业价值变化的大势所趋。

(二)业主(客户)是物业管理的权利人和责任人,决定了物业管理的价值需求 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的独特道路,决定了“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的物业管理模式在初期阶段的必然性,但是随着业主权利意识的增强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物业管理行业已逐步实现“企业时代”向“业主时代”的转换和变迁。物业管理行业的客户群体是物业的主人——业主,业主在物业管理中的地位不仅仅体现在《物权法》中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的法律定位,作为物业管理的权利人和责任人,在物业管理商业活动中,业主更是物业管理服务的原始需求者和最终评价者。

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讲,在服务质量趋同化和资质品牌膨胀化的背景下,面对不同的业主群体,如何针对他们不同的价值需求,把握自身的素质和特点,在客户细分的前提下选择最适合的客户,做自己最擅长的业务,提供最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面对同类的业主群体,如何识别他们的共性需求和个别需求,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基本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满足客户的共性、基本和有效需求的同时,如何引导客户的合理需求,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兼顾客户的个性需求,最大限度为客户创造价值?都考验着企业的内在功力,决定着企业的品牌效益。

三、物业管理产品是一种综合性、持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服务

物业管理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无形的服务,这是其区别于有形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有形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逐一递进且相互独立,而无形服务一般没有流通环节,生产和消费处于同一过程,具有同步性。

有形产品一般都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在其合理寿命周期内可以被反复消费使用,而无形服务属一次性消费品,服务一经生产即被消费,具有不可储存性;有形产品在工业化时代背景下大多按严格流程和工艺生产出品,品质、型号、外型、性能等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而无形服务主要通过人的行为来完成,不同的服务者即使经过最严格的挑选和培训,按照最严密的流程提供服务,也难免有不同的风格和效果,即所谓服务的差异性。

如何克服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同步性、不可储存性和差异性,以保证服务品质的稳定、可感知和高评价,始终是服务行业面临的永恒难题。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作为一种无形服务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综合性,物业管理服务不仅包括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而且包括对物业管理区域内绿化、清洁、交通和公共秩序维护等内容;2、持续性,与一次性服务不同,物业管理服务的提供是一个持续的不间断的过程,物业服务企业必须保证物业共同部位的长时间完好和共用设施设备的全天候运行。

四、物业管理产品是基于物业共有部分而提供的准公共性服务

人类拥有建筑物的历史长达几千年,物业管理之所以在一百多年前才得以诞生,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化背景下多业主区分所有建筑物的产生。当不同的业主共同拥有一个建筑物时,物业产权的多元化要求每一个业主分散自行管理其专有部分,共用设施的社会化却要求集中统一管理共有部分,近代物业管理正是为了解决物业产权多元化和共用设施社会化的矛盾应运而生的。因此,尽管我们认为广义的物业管理应当充分包容单一业主的管理服务活动,尽管我们鼓励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业主的个性需求进行服务的延展和创新,但是我们始终不能忘

记物业管理的存在本源和核心价值——基于物业共有部分的准公共性服务。

提供物业共有部分的准公共性服务,是物业管理的难点之所在,也是物业管理的专业价值之所在。认识物业管理的准公共性,我们就可以运用公共产品和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当前物业管理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我们就不难理解物业管理收费问题的特殊性和产生根据,我们就不难理解目前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机制的缺陷和症结。认识物业管理的准公共性,我们就可以领悟物业管理的外部性与城市管理的密不可分。

五、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必须辅助以管理的手段

服务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或实现他人的利益而开展的工作,具有顺从性;管理则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约束或限制他人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两种彼此矛盾和对立的行为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得到了统一。与其他服务行业相比,物业管理行业的准公共性,决定了不同的业主(客户)对物业服务具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偏好,个别要求和偏好可能影响多数业主的利益实现,为了满足多数业主的共性需求,就必须约束和限制少数(或个别)业主的个性需求和偏好,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就成为物业服务的一个特殊而必备的手段。

同样,从物业管理的权利本源看,物业管理权来源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并不具备传统所有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单个业主所有权的行使是受到有条件限制的,业主对专有部分行使所有权,不得妨碍建筑物的安全,不得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得破坏建筑物的外观;业主对共有部分仅具有按约定使用的权利,而不得以共有为名擅自占有、收益和处分;业主不得从事任意弃置垃圾、侵占通道,排放大气污染物,施放噪声和违章搭建等行为,限制业主滥用物权,约束少数业主的不当行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为,是物业服务之中的“管理”内涵。

六、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建设单位和业主的素质

首先,物业管理是在物业硬件设施基础上的软性服务,物业硬件设施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物业服务的顺利开展,而开发企业的素质决定物业设施设备的品质,很难想象在低水平的开发建设基础之上实现管理服务高水平的可能性;

其次,物业管理环境与业主(客户)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高度重叠,业主(客户)使用物业的文明程度和对公共管理规则的遵守程度直接影响物业服务的效果,很难想象在缺乏高素质的业主配合之下实现管理服务高水平的可能性。高水平的物业服务是由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任的开发建设单位和遵守公共道德的业主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可以称之为“物业管理服务的互动性”,也可以称之为“物业管理三方决定论”。既然物业服务目标的实现受制于开发建设单位的素质,行业主管部门就要从源头上规范开发建设单位的行为,这是《物业管理条例》对“前期物业管理”作出专章规定的主要理由,而承接查验制度的全面落实,则是明确开发建设单位责任和减少开发遗留问题的基本手段;既然物业服务目标受制于业主的素质,物业服务企业在承诺服务指标时就应当更多考虑业主的配合程度,更多地从过程标准和客观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在结果标准和心理标准的约定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同时对个别业主的败德行为进行及时充分的披露,以规避不应承担的管理责任并争取多数业主的理解。

七、物业服务企业是人合公司,而非资合公司,其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

物业管理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业服务企业主要是通过投入提供服务的劳动力来生产产品(服务)和创造产值(服务费);二是劳动力成本在物业服务总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一般达到50%-70%)。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表明资金这一生产要素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并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分析大多数赢利的物业服务企业的财务数据,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净资产收益率都在40%-50%以上,而且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与企业的资金投入并无直接相关,多数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并无更多的增量资金投入,注册资本的投入也大多数为了满足资质评审和证明风险承担能力的需要,这同样表明了物业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资金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从本质上看,从事常规业务的物业服务企业是人合公司,而非资合公司。

物业服务企业的人合特征,决定了物业服务行业对劳动力成本的涨落极为敏感,因此,

树立人力资本在物业(本文 来自本站:)管理行业中核心竞争力的地位,不仅有利于认识物业管理师制度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明晰以高层管理人员持股为特色的现代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

八、物业管理活动是建立在等价有偿基础上的市场交易行为

物业管理是建筑物管理市场化的产物,物业管理活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等价有偿的基础上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公平交易,物业服务企业的商业性和物业服务行业的市场化是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重视物业管理活动的商业性,就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应以获取商业利润为基本价值追求,利润是维持企业生存的食粮,是促进企业发展的营养,是证明企业实力的标志,是回报企业客户的基础。一些依靠开发建设单位的补贴支撑的物业服务企业,不仅存在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市场的嫌疑,其从属性的企业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矮化了行业地位,而且其自身最终也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一些不顾成本地提供所谓超值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其做法不仅扭曲了物业管理价格机制,违反了等价有偿的市场化本质属性,而且其误导市场的恶果也将最终殃及自身。综合上述物业管理行业的八大特征,我们可以概括出构成物业管理行业根本属性的六大基本要素:一、主体:物业服务企业二、客体:业主(客户)三、对象:物业(不动产)四、方法:管理手段五、性质:准公共性服务六、目标:商业利益。由此,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物业管理的行业本质,是一种物业服务企业从事的以物业(不动产)为基础,以业主(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管理为手段,以准公共性服务为核心产品的商业活动。

三、结合淮南特色,创新思路开展工作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到了“而立之年”,物业服务已经成长为社会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物业服务前所未有地和整个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社会生活的点滴变化都对物业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积极推动全行业人员做引导型的物业行业管理者

物业管理是服务性的行业,但它与商业、旅游业、餐饮业、运输业等服务性行业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其受众群比较固定,其服务内容,涵盖了与客户息息相关的种种生活内容。物业管理首先必须是一种公众服务,当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与公众的意志相违背的时候,物业管理人则必须予以制止。因为一旦允许,那么个别业主的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大部分业主的权益或是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违背。甚至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出现大部分业主都有某种需求但是我们依然无法满足的现象。例如在管理费的问题上,只要有人提出降价,我相信大部分业主都会主动予以附和,可是一旦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让业主满意是物业管理人追求的目标,但是满意的前提并不是让业主完全满足。

一个优秀的物业经理人,首先就应该善于运用引导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的业主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行为,从而实现业主高满意度的目标。在一些大社区内(包括别墅、公寓、普通住宅等多种物业类型)更显得尤其明显。业主群体中既有大款也有工薪阶层,既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既有高学历者也有没文化者,既有美满家庭也有单身贵族等等,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需求,物业管理人就像走钢丝一样需要高超的平衡技巧。要妥善地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除了敢于向业主说“no”之外,物业管理人更应该善于应用:引导的力量 。海尔有一句名言: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我们可以将这句话延伸为:没有落后的业主,只有落后的管理。 在物业管理引导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呼吁企业领导者不要忽视引导的力量。其次引导从业人员从自身做起,做一名合格的业主。物业行业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管理者的身份是有双重性的,在工作时是管理人员,在生活中都是业主。一天内有两个角色要扮演和转变,我们行业管理者应该做小区业主的榜样和表率,这样通过行业从业人员的带动效应,才能构建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

2、扶持骨干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提高品质,树立品牌来做大企业的外部边界,做小企业的内部成本,扩大企业利润来源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3、呼吁协调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减少对物业服务价格的过度干预,赋予物业服务企业足够的自主定价的权利;放弃以往强加和转嫁物业服务企业各种不合理负担和责任;减轻

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压力和风险;

4、强力推动我市物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目前市物业管理协会从全行业的角度,通过与中国移动公司联手,依靠其丰富的信息化资源和资金优势,由市移动公司出资进行信息化软、硬件的开发投入,物业主管部门和物业企业按实际用量付使用费用的方式,为全面从根本上解决物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减轻物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负担,正在做有益的尝试。

5、进一步规范前期物业招标工作。目前山南的楼盘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物业管理行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物业管理行业作为朝阳产业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去开创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

谢 谢 大 家 !

第五篇:对党管安全工作的思索

对党管安全工作的思索

自公司党委把安全工作作为党的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以来,公司各级党组织把安全生产作为压倒一切工作的头等大事,真正摆到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

公司党委虽然对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与制度,但也有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管安全该从何处入手、怎样管、管什么存有疑问,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首先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公司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利用多种形式,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宣传到每位职工群众。要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使安全生产入耳、入脑、入心,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让职工自觉做到遵章守规、安全生产。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其次要管好人。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只有管住了干部,安全生产才有保障,才能真正管住安全。公司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人,是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的责任人,所以要把那些既懂生产经营,又会抓安全生产的同志,放到领导岗位上来,管好人、用能人。二是要管好党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带头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通过设置党员岗、争创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真正实现党员带头反“三违”、党员身边无事故的目标。三是要管好班组长。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带头人,对整个班组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只有班组长的安全工作做好了,整个班组的安全文明生产工作才能搞好。四是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群监组织的作用。公司各级党组织要指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性安全监督网(岗)开展各种安全活动,督导安全经理、安全特派员、安全网员、青安岗员履行职责,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与党员干部考核、提升、聘任结合起来,对于做得好的要奖励,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给予处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罚分明。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抓好安全教育与培训。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制定方案,严格管理,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和现场指挥的能力,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一是抓好特殊工种的培训,确保特殊工种100%持证上岗。二是抓好安全专管人员、安全网员、安全卫士、青安岗员的培训。只有抓好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做好安全工作。三是对新上岗、转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岗位安全知识,提高安全自我防范能力。四是抓好全员安全教育与培训。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自保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坚决制止“三违”行为和无证上岗现象,确保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高。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要抓好安全活动载体。各级党委工作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活动,宣传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教育职工群众,营造遵章守规氛围。现在开展的争创“安全明星班组”活动,就是很好载体。我厂自开展争创“安全明星班组”活动以来,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把这一活动开展好,党管安全的责任就落到了实处。

落实党管安全责任,还要建立安全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党群部门、落实到基层党支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委考核部门要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坚持以安全理念为先导、以加强管理为基础、以完善技术措施为手段、以有效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保障,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实现企业内部的长治久安。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jiaoliu/2zw7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