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经验交流材料 >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请你支持)料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a县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树立a旅游大县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a城相对繁荣、农牧区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县城落差明显,与某省旅游大县的地

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a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a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要持续提升全县的整体实力,一、二、三次产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农村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a县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牧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淡化城乡界限,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从a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十一五”期间,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字要求,立足当前,从县情出发,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县农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全县==以上的农牧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从a县总体情况来看,要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首先,要加快现代畜牧业进程,突出发展养牛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以***、***乡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牛和某省*牛,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二是以城镇郊区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农牧区,以**牛为主要品种,建立优质奶牛基地;三是以旅游沿线乡村为重点,建设以农畜产品加工、家禽、冷水鱼养殖为主的旅游副食品供应基地。到====年,牛的饲养量占到全县牲畜总量的==,农区畜牧业在全县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大豆优势产业地位。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以大豆产业化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力争用=到==年时间,使全县大豆种植规模达到==万亩,建成全疆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依托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在旅游沿线乡村,扩大林果、甜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城镇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探索推广温室蔬菜大棚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多元增长。第四,要努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大豆加工厂等大豆加工、储运和流通企业,到====年,将其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成为b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依托***旅游业提供的强大客源市场基础,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和乳品厂建设,积极推进肉(乳)制品加工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发挥旅游富民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几年我县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牧业虽然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受旅游业的强势拉动,农牧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农牧民非农收入年均增加===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实现非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上,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一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和从事建筑、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十一五”期间,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对农牧民进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送”,每年要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万人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增收。尤其是要组织好旅游沿线的农牧民参与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旅游经营,通过马匹租赁、房屋出租、牛羊育肥等方式增加收入。

三是要围绕旅游副食品供应,强化农畜产品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最终形成“农牧民 经纪人(经合组织) 市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力争到====年,全县每个村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起行业协会,全面提升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

进”工作,加大各项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农牧民“造血”机能。今年,要着力解决===户、===名农村低收入贫因人口的脱贫问题。====年,使全县在册的==的低收入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倡导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把加强现代农牧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走出去的农民工都得到过一次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务工技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使==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加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强集中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典型示范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加强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和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工程,到====年争取实现每年为每个乡镇放映===场电影的目标。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到====年,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以上,“村村通”覆盖率达到==。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开展乡抓“十无”、村抓“十增”、户争“十重”的“三个十”文明之星创评活动,推动全县农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想要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下去。今后,凡被列为示范村和整治村的行政村,在治理村容村貌中,必须首先达到“街直、路平、树绿、院落整洁”==字标准。“街直”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各农牧户的院墙、大门进行修建和改造;“路平”就是要依托“通油通达”工程,对行政村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砂石路面改造,彻底改变春季化雪、秋季多雨造成农牧民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树绿”就是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组织动员村民在每个村的道路两旁、院落四周栽植林木,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院落整洁”就是要实现人、畜生活区相对隔离,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染。同时,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让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我们将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我县已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两委成员===人,平均年龄==.=岁,中专、大专以上文化占==,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要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富民强村的本领。严格执行《农村“两委”班子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年试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以上。力争到====年,全县“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以上。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赋予农牧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广泛吸取农牧民意见,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全面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要确保群众对“两公开、一监督”的满意率达到==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的调处机制、治安防范的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包村责任制,并抽调部分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长期驻扎在试点村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层层制定县、乡、村及各相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一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做到规划到乡、到村,点面结合、分步实施,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规划的制定,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落靠、落到位,为向上争取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会议、报刊、专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近期全县还要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定期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交流和学习,真正树立起乡镇的主导意识、农牧民的主体意识,各部门的帮扶意识、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农牧民真正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径问题,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抢抓各种机遇,加大对上联系密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的支持和扶持。二是加强与帮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筹措建立专项基金,对试点村实施以奖代投。今后,县财政每年都将拿出不少于当年财政增收的==的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镇建设。三是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四是做好“一事一议”工作,真正发挥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县情,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某农牧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a县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有利于改变农牧区落后面貌,树立a旅游大县新形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a城相对繁荣、农牧区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县城落差明显,与某省旅游大县的地位极不相称。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不断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有利于突破全面小康建设难点,确保实现历史发展新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难点都在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总量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要持续提升全县的整体实力,一、二、三次产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广阔地域、丰富资源,吸纳农村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a县经济跨越发展。第四,有利于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农牧民,实现城乡关系的新和谐。长期以来,农村居民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较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存在较大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淡化城乡界限,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从县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十一五”期间,要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某字要求,立足当前,从县情出发,着力解决好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县农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全县某以上的农牧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植农村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

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发展。解决农村所有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发展。从a县总体情况来看,要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首先,要加快现代畜牧业进程,突出发展养牛业。“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三大基地”建设:一是以某、某乡家庭牧场和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某牛和某省某牛,建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二是以城镇郊区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农牧区,以某牛为主要品种,建立优质奶牛基地;三是以旅游沿线乡村为重点,建设以农畜产品加工、家禽、冷水鱼养殖为主的旅游副食品供应基地。到某年,牛的饲养量占到全县牲畜总量的某,农区畜牧业在全县畜牧业中的比重达到某。其次,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巩固大豆优势产业地位。大力发展优质大豆生产,以大豆产业化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坚持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路子,力争用到某年时间,使全县大豆种植规模达到某万亩,建成全疆的优质大豆生产基地。第三,要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业。围绕旅游市场需求,依托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在旅游沿线乡村,扩大林果、甜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规模和比重,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城镇郊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积极探索推广温室蔬菜大棚技术,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快发展农家乐、牧家乐和渔家乐项目,努力实现农牧民收入的多元增长。第四,要努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扶持某大豆加工厂等大豆加工、储运和流通企业,到某年,将其建成年生产能力达到万吨,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成为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企业。依托某旅游业提供的强大客源市场基础,重点抓好奶源基地和乳品厂建设,积极推进肉(乳)制品加工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精加工项目,形成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发挥旅游富民优势,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这几年我县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农牧业虽然是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受旅游业的强势拉动,农牧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全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农牧民非农收入年均增加某元以上,农牧民人均实现非农收入占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某以上,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导性因素。一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引导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参与当地水利建设、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和从事建筑、建材、运输、餐饮等行业。“十一五”期间,要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有计划地对农牧民进行“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输送”,每年要完成农牧民科技培训万人次,劳动力技能培训.万人次。二是要组织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开发增收。尤其是要组织好旅游沿线的农牧民参与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旅游经营,通过马匹租赁、房屋出租、牛羊育肥等方式增加收入。三是要围绕旅游副食品供应,强化农畜产品销售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进一步畅通农畜产品流通渠道,最终形成“农牧民 经纪人(经合组织) 市场(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力争到某年,全县每个村都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建立起行业协会,全面提升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加大各项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农牧民“造血”机能。今年,要着力解决某户、某名农村低收入贫因人口的脱贫问题。某年,使全县在册的某的低收入农牧民脱贫致富。

三、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倡导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村文明水平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提高农牧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大力实施农牧民教育培训工程。把加强现代农牧民教育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使每个走出去的农民工都得到过一次政府组织的培训,掌握一门以上的务工技能。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新技术培训,使某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致富本领。加大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为乡土人才施展能力创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加强集中培训,提高乡土人才综合素质,增强典型示范能力和带头致富能力。二是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研究、制定和落实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满足农牧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阵地。加强乡村图书馆、文化站和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某年完成全县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使某以上的行政村建有标准文化活动室。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某”工程,到某年争取实现每年为每个乡镇放映某场电影的目标。加快农村通讯设施建设,到某年,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某以上,“村村通”覆盖率达到某。三是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全面开展乡抓“十无”、村抓“十增”、户争“十重”的“三个十”文明之星创评活动,推动全县农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牧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农村新风貌。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抓好重点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新农村建设想要迅速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热情,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让群众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既解决了群众的盼点,又找到了干部的干点,同时还抓住了问题的焦点。因此,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通过环境整治,先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一环扣一环,把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开展下去。今后,凡被列为示范村和整治村的行政村,在治理村容村貌中,必须首先达到“街直、路平、树绿、院落整洁”某字标准。“街直”就是要按照各自的规划,对各农牧户的院墙、大门进行修建和改造;“路平”就是要依托“通油通达”工程,对行政村主要道路进行改造,或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进行砂石路面改造,彻底改变春季化雪、秋季多雨造成农牧民无法正常通行的问题;“树绿”就是要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组织动员村民在每个村的道路两旁、院落四周栽植林木,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院落整洁”就是要实现人、畜生活区相对隔离,进一步提高卫生水平,杜绝各类疾病的传染。同时,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农村环境和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五、以健全机制为抓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本质是让广大农牧民当家作主。我们将坚持制度、阵地和组织建设相结合,党的领导与民主法治相结合,依法管理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建立农村管理新架构,健全农村管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某年,我县已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产生了新一届两委成员某人,平均年龄某.岁,中专、大专以上文化占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我们要以“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富民强村的本领。严格执行《农村“两委”班子规范化管理办法》,加强村级班子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切实发挥农

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某年试点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要达到某以上。力争到某年,全县“五个好”乡镇党委达到某,“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某以上。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赋予农牧民在决定农村重大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广泛吸取农牧民意见,使重大决策都建立在民主化、科学化的基础上。完善和加强农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加强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全面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群众监督)制度,落实好“村财乡管村用”、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保障群众的监督权,要确保群众对“两公开、一监督”的满意率达到某以上。三是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矛盾纠纷排查的调处机制、治安防范的应对机制,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社会新秩序。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广大农牧民的主力军作用,同时还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行动。

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决策新农村建设行动的重大事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具体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制定阶段性目标,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分解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同时,实行县领导包乡包村责任制,并抽调部分年富力强的副科级后备干部,长期驻扎在试点村镇,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形成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创建局面。

二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层层制定县、乡、村及各相关部门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一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做到规划到乡、到村,点面结合、分步实施,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与“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规划的制定,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落靠、落到位,为向上争取和项目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全面展开的原则,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三是宣传发动,营造氛围。通过会议、报刊、专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形式,全面动员,广泛发动。近期全县还要召开新农村建设推进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定期进行新农村建设工作交流和学习,真正树立起乡镇的主导意识、农牧民的主体意识,各部门的帮扶意识、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通过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农牧民真正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使农牧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为开展新农村建设营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资金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径问题,我们将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原创网站的问题。一是加强有关政策的学习,抢抓各种机遇,加大对上联系密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自治区、地区的支持和扶持。二是加强与帮建单位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发动全县各方面力量,筹措建立专项基金,对试点村实施以奖代投。今后,县财政每年都将拿出不少于当年财政增收的某的资金,集中用于试点村镇建设。三是抓住我县被列入国家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机遇,统筹涉农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四是做好“一事一议”工作,真正发挥农牧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切实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质问题。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县情,扎实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并提出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5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对恩施市来说,就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从推进产业化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行依法行政五个方面入手,建设高效、文明、现代的新农村。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依据恩施市农业的特点,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重抓特色产品加工。就现实而言,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狠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牢固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每一个产业要重点扶持1—2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要在技改贴息、财政支农、项目安排、信贷投向、人才流动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财政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扶持壮大华龙茶叶、九洲牧业等现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支持新企业的发展,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联合与协作,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标。通过办会、办节、“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和农业产业化效益。二是狠抓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两叶一芋两草”为重点,建设好茶叶、烟叶、魔芋、中药材、反季节蔬菜、草食畜牧业、特色干鲜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将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力争2—5个农产品板块基地挤进全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范围,并加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公司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联结模式。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营销大户,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利益表达能力,提高农业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为目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向,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现金收入。

二、积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上不去,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大难点。就现在而言,主要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农村支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党中央及时提出对农业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政策、“三补贴一减免”政策、对农业的投入政策、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等,对于这些政策我们要有效落实,确保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要坚持把发展二、三产业作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精心培育农村各类市场,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要进一步健全劳务输出网络,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择业的准确率,充分发挥驻外机构、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市、乡(镇)劳务信息网,定期发布、交流、预报劳务信息。要继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优化整合“阳光工程”等各种劳动力培训基地,进一步扩大提高培训质量,积极推行“培训—推荐—就业”一体化运作模式,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业务技能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三是要认真做好农村通水、通路、通讯等工作。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通村通组公路建设,加强通村油路和村级公路建设,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投劳新机制。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体系及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好农民“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看电视难、农业科学技术滞后”等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好范文出品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乡风文明

一是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阵地建设,注重针对性、实效性、经常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加大对广大农民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向上的精神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二是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上的投入。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文化模式,解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水平低下、格调不高等问题。三是加强民风建设。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

第四篇:x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真抓实干 科学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x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一年来,xxx镇党委政府在黑山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五新”为目标,以“十项”工程为重点,以“四清”“四改”为突破口,统筹规划,真抓实干,在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开门红。

一、强化领导,分兵把口,实现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干

党政领导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和书籍,充分认识到了这一历史任务的重大意义,将其纳入四家子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2014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党委会、镇村干部会议,开展动员和调查研究,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xxx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xxx镇2014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并且按照规划和方案有条不紊的逐步落实。在“三秋”生产阶段,按照xxx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提出“大干60天”的口号,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取消节假日,放弃休息,包片包村,把中心工作分成招商引资、棚室建设、植树造林、“四清”“四改”四条线,分兵把口,落实责任。形成专人专抓,上下联动,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干的良好态势。疑难问题由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坐阵指导,当日事当日毕,当机立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强化宣传,广泛动员,实现户户都知晓,人人皆参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民的事业,所以一定要做到舆论先行,从年初开始,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除召开党员、镇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还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广播、标语、广告牌匾等各类宣传工具,镇村共召开动员会50多次,播出电视讲座20次,开广播会130次,张贴标语50条,制作广告牌匾15个,全方位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让老百姓了解这一重大任务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年规划和当年的实施方案,在认识上达到实现知晓,进而在行动上实现人人参与,全镇上下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全力支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全镇形成“户户谋求致富路,人人建设农村”的氛围,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特别是“四清”工作由于宣传到位,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全镇共清理柴堆6347处,粪堆5200处,垃圾堆5500处,清理各种违章建筑2800处,清理路边沟2万延长米,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了村屯环境整治任务。

三、强化实效,真抓实干,实现环环扣得紧,处处落得实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实效,不走过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结合本镇实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主要做了十件大事: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棚室建设掀起新高潮。采取镇村引导协调,群众自愿串地的原则,全年新发展棚室815座,占地面积达到3100亩,建成6个高标准高效日光温室小区,全镇有棚菜面积22300亩,实现人均1亩棚,全年新发展水浇地7000亩。二养殖业发展又上新台阶。稳定猪禽,发展牛羊,以小区牵动,整体推动,建设畜牧养殖小区。按照科学、卫生、生态的标准,对原有的11个小区进行改造,新建3个占地超过100亩的养殖小区。三是大力发展绿色银行,植树造林又有新突破。以两河流域绿化,林网、迹地造林为重点,统一规划,承包到人,全年完成造林1万亩,全镇累计造林面积突破4万亩,受到市县领导的好评。建设了四家子、六间、赵家3个万树村庄,四家子村通过了辽宁省绿化委员会和辽宁省林业厅关于省级绿化模范村的坚持验收。五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年引入资金1370万元,新上项目6个。其中投入520万元建立的蔬菜批发市场已经在6月份投入运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入385万元建立的东风食品加工厂也将对全镇的养殖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六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新增强。全年投入大型施工机械800个台班,投入人工15万个,完成农建土方120万立方米,大大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七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新提高。全镇机翻、机旋、机播面积达到100%,为了弥补机收程度低的缺陷,秋季投入46万元,购进2台“久保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使全镇水稻机收面积达到60%。八是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今年新成立了蔬菜、水稻、农机、养殖四个协会,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生产致富过程的难题。九是示范村建设上了新档次。县级示范村四家子村今年总投资40余万元,维修了村部,新建了占地26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齐了“四厅”,修建了700平方米的花坛,栽了500棵风景树,维修了5000米的村路,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十是社会事业有新发展。完成大许线6公里油路工程河座桥涵配套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开展,参合率达到77%;完成3个村1000户防氟改水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视今年新发展700户,入户率达到40%。

四、强化措施,设计载体,实现招招见真功,项项有奖惩

干成事业,必须措施得力。一是设计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教育活动。全镇开展送文化、科技、法律知识“三上门”活动,妇联牵头开展了增收致富项目进家庭、科技知识进家庭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家庭创建和评选活动,以家庭建设为切入点,引导家庭成员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提高了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实现网络化管理,领导包片,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形成网络,不留死角。三是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明确目标任务职责的基础上,实行工作绩效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对态度积极,工作认真,效果显著的人给予奖励,否则给予一定惩罚。四是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村村都有《村规民约》。

五、强化共建,主动出击,实现人人都支持,家家都资助

县里包片领导对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予了的大力支持,经常到实地调研,亲临现场,指导部署工作任务,帮助出好点子,研究好方法,讨论并解决实际难题,在工作策略上指点迷津,宏观掌控,使我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走弯路,顺畅发展。在文化广场建设资金方面,一是主动出击,争取到包扶单位的支持,粮食局、烟草局伸出援助之手,分别出资4万元和3万元;二是村企共建,驻镇企业筹措资金2万元,支持文化广场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今后,xx党委政府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继续沿着增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奋勇前进!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市大力推进工作思路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应时代特点、符合**实际的“三农”工作新路,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2005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超过*000亿元,经济总量中“四分天下有其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000元,位居**省前列。

一、推进“三个集中”:探索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布局合理化、要素配置最佳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规划区集中,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开发,促进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我们以农业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为主线,凸显外向、高效、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的特色,规划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园区达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2%。全市已形成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景观型农业片区、高科技设施型农业片区等“一个体系、八大片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8%。在推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三个突出”,着力提升农业效益。一是突出科技兴农,按照生态、高效、集约、精确的要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份额已提高到58.5%,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8.5%。二是突出多元投入,积极吸引各类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今年推出的30个农业园区项目吸引投资21亿元,其中外资13亿元。三是培植龙头企业,重点在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高收益领域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了朝阳集团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全市农业集中效果明显,2004年江阴华西、宜兴西太湖、阳山万亩水蜜桃、唯琼生态农庄等17个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园区新增农业收益5077万元,园区内农民人均增收650元。

推进乡镇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集聚,促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在推进工业集中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着力提升发展水平。一是与培植特色产业集群相结合,全市已形成江阴新材料、宜兴环保、新区电子信息、惠山汽车零部件、锡山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二是与转变增长方式相结合,引导农村企业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对进入集中区的企业设置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等“门槛”,低于规定标准的项目不直接供地,一律进标准厂房。三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防止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进入园区。全市乡镇工业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村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50万元,集中区的工业产出已占全市乡镇工业的67%。

引领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集中,促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整合小城镇和自然村,重点抓好户数较少特别是20户以下的自然村落、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自然村落等五类村落的撤并。全市乡镇总数已从83个减少到59个,撤并自然村196个。在村镇撤并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让利于农民,先安置后拆迁;科学规划建设,集中成片开发了公共设施齐全、社会事业配套、环境绿化美化的农民新社区,入住农民普遍比较满意,每个农民占用的宅基地也从100平方米降为30平方米,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江阴新桥镇已有50%的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2925亩。在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教育培训,引导他们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文明乡风。江阴华西村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带领其合并的13个村组建精神文明建设开发公司,共同建设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推进“三大组织”建设:拓展农村生产关系的新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迫切需要发展与经济市场化、利益多元化相适应的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在实践中,我们推进“三大组织”建设,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村委会和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为两翼的组织体系,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关系。

随着村委改居委、农民变市民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资产如何做到产权明晰、有效运行、监管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创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履行生产服务、资产积累、资源开发等职能,通过建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落实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明晰了农村集体资产,有效维护了村民的权益,调动了村民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全国较早组建的黄巷镇陈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004年可支配收入达到650万元,每个股民平均分红2001元。目前,全市已组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74个,净资产26亿元,持股人数24.8万人。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载体,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三个集中”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收益稳定增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织。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建浮动分配型、固定分配型、混合分配型三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使土地既成为农民生存的“护身符”、致富的“摇钱树”,又成为构建和谐农村的牢固纽带。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土地股份合作社92家,参与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的农民达78.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36.5%。

随着农村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正确处理低效益与高风险的矛盾,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我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按照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利润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工业化的方法、市场化的机制,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建立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他们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在组建标准上,坚持“四有”,即有健全的合作制度,规范化运作;有合作的手段,具备资金、技术等经营要素;有较大的合作规模,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有明显的合作效益,能促进农民增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既有松散型的,也有紧密型的;既有生产服务型的,也有产、加、销一体型的。目前,全市已建成112个“四有”示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推进“三大保障”建设:形成富民安民的新支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先进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富民安民。为此,我们着力完善富民安民的支撑体系,努力构建和谐宜人的新农村。

大力完善创业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税收制度,落实了自主创业奖励、异地务农补贴、公益岗位补贴、小额创业贷款、职业介绍补贴、搬迁企业补贴等政策。二是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重点抓好“六个一批”:新老企业吸纳一批、发展三产容纳一批、自主创业鼓励一批、异地务工转移一批、搬迁企业带走一批、购买岗位安置一批。三是提高农民创业就业的技能,建设培训基地,完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4万人,青壮年农民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65%。

积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推行“五保一奖”制度。积极推进“社保”,加快扩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新办企业一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全市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33.2万人。全面实施“地保”,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保障体系的农民已达36万人。加快建立“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的办法,解决单纯务农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老年农民参保后个人不再缴费,直接按月领取养老金,全市已有40万老年农民享受这一福祉。继续完善“医保”,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两级财政资助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标准已达到每人每年30元以上。不断提高“低保”,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已提高到每月150元,覆盖率达到100%。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只生育一个孩子、年满50周岁的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奖励50元。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建立农村救助基金,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帮助因病因灾致贫农户脱贫致富。

着力加强农村生态体系建设。实施“绿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绿化造林力度,突出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建设,农村森林覆盖率提高为21%。实施村镇净化工程,突出农村水、大气环境整治,建设“地绿、天蓝、水清、居佳”的新江南人家。滨湖区将生态环境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太湖生态防护林、都市特色林、休闲观光林等六个农村造林绿化建设重点,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2%。

回顾近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首先,要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建设新农村问题。在**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目前农业仅占全市三次产业比例的2.2%,但“小比例却是大问题”。从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看,难点在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从“三农”的地位作用看,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地域,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从现实条件看,**人均gdp达到6400美元,完全有可能做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此,我们把推进农村建设作为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同时配套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村调整优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关于对万户农民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的若干意见》、《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加快实施农村“三个集中”的意见》、《加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的意见》五个文件,全面加强“三农”工作。

第二,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解决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的问题。我们着眼于农村生产力的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风尚、生态环境友好的新面貌、依法民主管理的新体系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园区化、居民社区化、生产规模化、组织合作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思路,制定了2005年、2007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的阶段目标,形成了城乡统筹、相互衔接、覆盖全市的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包括九个分区规划和农村城镇空间结构体系、现代产业布局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人居生态环境体系等专项规划,勾画了**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第三,要坚持用统筹办法,系统解决怎样建设新农村的问题。“兴农之路不在农”,必须“跳出三农解决三农”,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用城乡统筹的办法建设新农村。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政策体系、富民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在城乡同步推进了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村镇公路建设实现所有乡镇的车辆30分钟驶上高速公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95.2%。在工农统筹方面,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篇文章一起做,一方面,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优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推动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jiaoliu/yy7lx.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