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如何快速阅读并记忆(精品多篇)

如何快速阅读并记忆(精品多篇)

如何快速阅读并记忆(精品多篇)

用焦点移动接受舒尔特表的“检阅“ 篇一

一直以来不是很明白精英特速读训练中焦点移动的意义,直到最近做舒尔特表时发现,对目标内容的感知速度与视线焦点的移动很有关系。

焦点移动训练共有6个项目:圆形移动、波形横向移动、波形纵向移动、交叉移动、文字横向移动和文字纵向移动。其中,前4项是理论意义上的移动训练,后两项是实战意义上的训练。

坦白说,以前,我总觉得前4项训练中,除了圆形移动和波形纵向移动外,其他几项都有些多余:圆形移动可以理解成是为了扩大视幅,拓展视线的边界;波形纵向移动符合人的正常阅读习惯:从左到右。但是波形横向移动和交叉移动并不符合人的正确阅读方向。

那么其余两项训练的意义在哪里呢?最近又练习舒尔特表时,我突然想到,焦点移动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阅读的视线移动方式,也是在训练搜寻信息的视线移动方式。

如上图这张7-7的文字舒尔特表,我目前的最好成绩也只在49秒39个汉字。

下面我介绍我练习舒尔特表的一般有三种方式:

1、扩展式:即按照视幅扩展的要求,从中心向四周发散。

2、Z字形移动式:即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搜寻特定的文字。

3、组合式:扩展式与四点搜索结合。

之所以是4个点,是因为人眼的视幅是圆形的,所以,方形舒尔特表的四个角对于人眼的视幅来说,便是“死角”。所以,需要在看完圆形视幅之后再看四个角——查漏。

而我以为,对信息的全方位搜寻便是除上文我提到的扩展视幅、速读文字之外,焦点移动训练的另一个训练目的。

焦点移动的前四个训练项目里,圆形移动是按照人眼的圆形视幅,扩展人的视线范围;换句话说,圆形视幅的范围也就是人在看到文字第一眼时,进入视线的文字范围,这是人眼已经习惯了的视线范围;

波形纵向则符合人的正常阅读方向,所以,人眼也是很习惯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但是,因为舒尔特是打乱了顺序的,无论是数字还是文字,所以,我们根据人眼的圆形视幅来识别舒尔特表的数字或文字,便会遗漏方形舒尔特表四个角上的字符,然后,还要专门花出时间速读四个角的字符信息;而根据正常的文字阅读方式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速读舒尔特表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舒尔特表不是一篇有逻辑意义的文章,它的乱序决定了使用波形纵向显然也是不明智的。

如若视幅不够大,连红线内部靠边的部分文字也是看不清楚的,更不要提4个角;而诗句中相邻两个字的距离也很远:如“园”与“中”,“朝”与“露”则是右-左分布,最后一行的“晞”字后面应该接续的“阳”字却在第一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按照正常的文本阅读方式显然是不能满足做舒尔特表的需要的 。只有将圆形移动、波形横向、波形纵向、交叉移动全部综合,才可以运用多种速读方式,尽快搜寻到所需要的字符。

我想焦点移动训练应是视幅扩展与速读实战之间的过渡训练,其中圆形移动是上接视幅扩展,在扩展视幅的前提下移动和搜寻视觉焦点;波形横纵向移动及交叉移动是为速读和搜寻视觉焦点而存在,其中,纵向移动更加倾向于正常语境下的文字阅读;最后的文字横纵向阅读则是下接速读实战。而舒尔特表训练则可以看做是焦点移动训练前四项的组合实战。

速读名著 耐心锻造一目十行的“金刚钻“ 篇二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训练速读的一目十行功底时,我对这话颇有认同感。在我看来,一目十行就是速读的”瓷器活儿“,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就别尝试这种速读方式。怎样能在最短时间锻造出通关的”金刚钻“,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在这段短时间难以突破的瓶颈期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速读名著就是我想到的训练方法。

一目十行训练

速读的中高阶是一目十行的阅读。不是说要一眼看十行,而是看多行(从一到两行,再不断增加行数)。这样的速读方式,从我个人的训练经验来说,在一开始时并不合适速读说明文和专业级别的材料。

首先,说明文和专业级别的材料原本就要花费众多理解的时间(甚至很多时候,理解的花费时长超过“阅”的时长),用一目十行法阅读不合适;

其次,一目十行训练初期,视幅有限,为了训练速读的节奏,我觉得,选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材料会较为合适;

最后,一目十行的速读目标该是眼脑直映的境界,以小说形式呈现的名著,比较合适训练眼脑直映;同时,名著比起一般的通俗小说,思想教育性较强,可以寓教于“阅”。

名著的速读

在名著的选取上,我觉得,还是量力而行。从对名著的兴趣、名著的理解难度和名著的整体篇幅上综合考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没必要为了速读拿个不喜欢的名著来膈应自己,最好是自己需要读,或者是有兴趣的名著。但是,不建议拿通俗网络小说来读,万一上了瘾,会打乱学习和生活节奏,偏离训练的正题。

另外,速读的方法必须是以眼脑直映为终极目标的形象阅读,即把文字在脑海中以动态影像的方式依次呈现。我觉得,这是向一目十行和眼脑直映迈进的唯一训练方法。

再次,对于速读训练实践的节奏,要适度掌控。这一点,与上面的形象阅读关系密切,也是我以为关系到速读名著训练能否奏效的核心。

1、速读节奏要根据实际速读情况不断调节,而非固定如一

我觉得,软件中的速读实战训练把速读节奏整齐划一,忽视了极其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直接一扫而过、速读时间减少和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需要增加额外时间而使速读时间延长的情况(见《我对速读训练中标蓝字的思考》);而名著速读,是我以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极佳方案:按照自己的知识背景和速读状况具体个性化安排时间。

合理安排节奏对名著速读的核心意义是,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速读,且速读能收到满意的训练结果,而不会因为一目十行地阅读却不能理解,最终训练受挫而放弃训练。

2、速读的时间要有安排

对于总训练时间,每天掌握在1小时左右即可,过长会缺乏耐性,产生厌倦心理;另外,训练初期,视线的快速移动会让眼睛产生拉锯感,所以,每隔几分钟也要让眼睛歇一歇。

建议为了让眼睛和大脑能对一目十行速读名著保持新奇感和实践动力,在名著符合自己的兴趣的前提下,尽量按照自己的速读综合状况选择理解度和篇幅适中的名著,既能够以合适的节奏按照眼脑直映的要求速读,又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让内心充满成就感,从而把名著速读一直持续下去。

最后,从速读进无止境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名著速读最好能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为了速读而阅读名著。越是刻意,便越会有潜在的压力和厌烦感,只有成为一种惯性的自然,才能让速读名著真正成为全真实情境下的阅读,最终让形成的阅读节奏能够运用于日常阅读的方方面面。

总之,速读名著,以我的经验来看是帮助自己在速读进阶的瓶颈期里,锻造好一目十行的“金刚钻”的有效方法。当然,也仅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速读训练实践斟酌选用为好。

浅谈视幅扩大的四大表现 篇三

一直以来都想写一篇关于视幅扩展的文章,但是总不知道该谈些什么。前段时间,视幅又有了质的进步,终于想清楚了一些门道,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视幅扩大的一些表现吧。

没有比较,就无所谓进步,先说说我视幅扩大前的训练状况:

记得当时的舒尔特表成绩是数字8-8,文字6-6到7-7。那时,我便一直在尝试用视幅扩展和一目多行的方式速读文字,但是,因为视幅不够大,总会遇到几个问题:

1、看不到整块文字区域的边缘文字

2、看到文字却不能很清晰地辨识文字,理解度不高(就像整体感知)

3、因为视幅不够大,视线的快速转换间,眼睛频繁干涩发疼(训练不到两分钟),还有明显的拉锯感

之后,便没有再敢强制扩展视幅了,只是温和地每天只训练几分钟,眼睛不舒服就停止。

后来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习惯性地用一目多行的方式进行Z字形阅读,却发现,不知不觉地已经把整篇文章看完了,只用了几秒钟,虽然也并不是每一句话都看了,但是大体的意思还是理解了的。全部看完之后,眼睛只是轻微的不舒服,并没有明显的痛感。我又尝试了几篇文章,发现也是一样只用几秒钟就看完了(仅限通俗材料阅读),眼睛也没有强烈的拉锯感;然后,我便几乎确定,我的视幅该是扩大了。

再来说说视幅扩大后的表现:

1、眼睛可以看到的文字区域扩大了。横向、纵向都向外延伸了,行数越来越多,长度也在逐渐以1—3个文字字符上增加。

2、大脑对视幅内文字的感知和识别速度加快了。我一直觉得,对文字的识别就是对文字轮廓的从感知到识别。而视幅扩大后,视幅内文字的轮廓也在变得越来越清晰,文字识别速度在不断加快。

3、视线转换速度加快,且眼睛不会有拉锯感。视幅扩大前,用一目多行方式阅读时,因对视幅内文字的识别和理解速度慢,该转换视线时,思维的中心却仍在当前的视幅内,视线的移动和思维的停留发生矛盾,眼睛便会在这种矛盾中产生拉锯的痛感。

但当视幅扩大后,因为对视幅内文字的识别速度加快,在该转换视线时就可以干干脆脆地转换视线,眼睛便不会再有拉锯感。

4、一目十行状态下的理解率提高。一目十行的阅读不是逐字逐句的阅读,而是重点的keyword词和句子的阅读。这个过程不可避免要牺牲很多不重要的词句。在视幅小的情况下,因为视幅内的文字区域小,对文字的识别速度也慢,所以整体的阅读速度可能会比较高,但是对文章的理解率却会很低。

而视幅扩大后,视幅内的可视文字增加、理解度也较高,整篇文章按照keyword跳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整篇文章串联成线。

这4点是目前我对自己在日常速读训练情境中视幅扩大表现的总结。当然,视幅的扩展是没有止境的,相较于一目十行的最高境界来说,况且我目前的状况也不过是一目3行左右,且长度上也有限。但是,有进步,对我个人而言,还是一种莫大的肯定,按照现在的做法,有耐心地一步步不断扩展视幅。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24mgng.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