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小学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小学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小学数学课件(精品多篇)

小学数学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课件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小学数学课件 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

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3、先约分再计算的教学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计算的。与这里的第二种算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为什么?

小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使参与计算的数字比原来小,便于计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约得的数与原数上下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明确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对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什么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这是教学的难点,通过多次追问,适度引导转化,促进学生的理解。对于“先约分再计算”这种方法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题

师: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2、例1“做一做”第2题

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强化算法,突出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24vm6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