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农村小学社会报告多篇

农村小学社会报告多篇

农村小学社会报告多篇

【第1篇】大学生农村小学社会教育情况社会实践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2篇】农村小学社会教育情况大学生实践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在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3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农村小学)

实践者:

学号:

院别: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XX级临床心理学

活动地点:xxxx县xx乡xx小学

活动天数:14天

活动目的: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报告日期:XX年7月27日

目录

实践报告题目

调查背景

实践目的

实践内容

一.教学总结

二.数学总结

三.素质总结

四.心智发展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艰难求学路.教育体制

调查背景:

根据XX年暑期社会农村调查我们得知:尽管国家已经免除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但是仍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拿不起食宿费而辍学在家务农,每个月仅仅40元钱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完成上学梦。

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这个团队进行为期14的支教和助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家庭情况。

实践目的:

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对大学里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以充实暑期生活。

实践内容:

暑假里,在xxxx县xx乡xx小学支教,在其周边贫困的乡村展开助学活动。在那里我度过了忙碌又充实、辛苦而愉快的暑假。之所以辛苦是因为我不断地从内心去学习、理解、完善工作中的新事物;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战胜困难是我不变的目标,成功的喜悦是我永恒的追求。

通过总结,我将自己从暑期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收获分为以下四项:

一.教学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心灵很纯净——就像一块碧玉,就像一潭清泉,就像一片绿荫。

考虑到他们心智发展程度,我采取了“玩与教相结合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我将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学时:利用多个游戏让孩子了解心理学,毕竟心理学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第二学时:讲述若个故事让孩子从中总结道理,并让孩子们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第三、四学时:教授歌曲《感恩的心》,引领孩子感恩社会、集体、父母、朋友、兄弟姐妹。

第五、六学时:教授歌曲《少年强》,激励孩子寻求梦想,做一个有关理想的游戏“美丽岛”,帮助孩子确定梦想,给他们鼓励。

第七、八学时:讲述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怎样高效率的学习。

因为有孩子们很配合,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孩子们渴望学习、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聪明活泼可爱用来形容他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优势,把我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了实践里,巩固了我的所学,也让我体会到我储备知识的不足,回校后要加强学习。

二.助学总结

xx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它所下属的乡自然很贫困。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直到现在还有人家在窑洞里度日,家里的平地很少,一般情况下,户主出去打工,女人留在家里种地、养孩子。

我走访的一家情况是这样的:家里现有3口人,有父亲、姐姐和妹妹,母亲因病早逝,家里背了几万元的外债,大姐已婚,二姐外出打工自己还顾不住自己,父亲先天右手有残疾,现又患有肾结石,妹妹上高二,学习成绩很棒。

在调查的过程中父亲强调说无力供养小女儿上学,想让她辍学,她死活不答应,还好孩子争气,成绩总是排名前三。

这样的家庭在那很常见,尽管家庭贫困,可孩子们学习非常认真。

本着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理念,我们会将调查结果反映给我们的学校,以便学校给予相应补助。

三.素质总结

1.扎实的专业知识。

2.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即俗话说:“大家的心要齐”。切不可各怀心思,南辕北辙。因为思想指导行动,只有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了,才会真正把支教和助学落实到行动中去。

3.团队作战的精神,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

4.强烈的责任感。个人要在团队中找好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能。一旦发生问题,千万不可相互推委,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如果缺乏这点,那团队将无法凝聚,也就更加谈不上发挥超强战斗力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协调能力,使自己不断进步。

四.心智发展

两周的实习中,我同样在心智方面有了很大的收获:

1.正确对待挫折

实习中遇到很多不顺利的事情,何去何从?古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经过实习进一步明白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自己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了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2.更加重视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很多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做事情也变得简单、轻松和高效。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1)注意领导的指示,认真领悟其中的意思.要认真仔细的领会判断,学会察言观色.同时面对多个领导时更要注意保持平衡,要不偏不倚.对领导要热情,要多关心领导。

2)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重要,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管闲事。

3)对工作认真负责,对领导热情外,对来访人员也要好,要一视同仁.对领导热情是为了自己,对其他人好是为了良心和生命的意义。

4)不要贪小便宜.尽量不要让单位的公共设备私人化。

5)要热情大方,要处理好和同事关系,那对于自己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甚至比和领导的关系更加重要。

4.自学能力很重要

【第4篇】大学生农村小学社会教育情况实践报告

大学生农村小学社会教育情况实践报告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5篇】农村小学支教的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实践地点: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纯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标真的有很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支教前,我们一起搜集各种资料,一起准备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点后安静的一教楼里试讲,一起采购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尝了支教地点前后换了5次的心酸无奈,一起谈论着为什么支教该怎么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经历了40个小时痛苦但却有趣的车程,辗转了上海六盘水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支教过程

1、镇雄云岭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镇雄县属于国家及贫困县,我们想象了很多次那边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进当地,踩着脚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贫穷,特别是教育的落后。支教的学校只是平房,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水也没有电,几条比较高的长凳便成了孩子们的课桌,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品德三门课,这些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最初我们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这件事,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们还是相信越是艰苦的坏境就越是一种挑战。

云岭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雾气时浓时浅的群山之巅。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视的角度看到被开垦了一大半的青山。这样的风景,可能这辈子能这样真切的感受的,没有几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烟,还有那数不尽的群山。

2、带着责任去上课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里,一切安顿下来着手开始教学。由于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们开始分成几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村民们的热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我们的课程有趣味数学、英语、绘本、寓言、手工、美术、音乐、梦想、体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类的课程,我们想带给他们的是一些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而不想给他们带去压力。7月15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学生挤满了教室,一些家长也来旁听,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课在16号拉开了帷幕。由于条件有限,所以只有两个班级,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虽然我们之前准备了很多课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连夜一群人备课便成了长有的事。我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趣味数学和梦想课,我忘不了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师好”,忘不了趣味数学课上他们争先恐后玩“巧算24”的活跃和积极,忘不了他们在彩色的卡纸上写下的他们那些彩色的梦想和制作的特色个性名片,忘不了他们在美术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刮画时那种惊喜和开心的表情,忘不了他们音乐课上毫不拘束的大声歌唱,忘不了他们在课上的偶尔调皮捣蛋……第一次当一名小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但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受到他们的喜欢欢迎,那种疲惫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很美好。

可是问题开始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仅启蒙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带给他们欢乐,设计课程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开了主课。上了几天课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会主动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上数学课,什么时候上语文课、英语课。他们习惯用方言交谈,很多小孩子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学过的用得也很生涩,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他们急切地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提高成绩,六年级的学生会找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习初一的内容,一个孩子在上刮画的时候,在画上写着“求进步”。其实他们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却又早早地种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早熟,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他们眼中的“知识”,只是应试的,他们只能够知道,有了好成绩就可以继续读下去,才有可能最后走出大山。然而学与用的关系,他们还不那么明白。语文能考高分,不会说话,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么用?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生活教予了他们这些。面对那样的眼睛,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慢慢地调整我们的课程,多补基础,但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陪伴的初衷?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3、学生篇

山里的孩子很辛苦,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他们却早早地干起了各种农活。早上很早起来去挖土豆,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装满了背回家,我们的队员也去体验过,只背一点点就站不稳特别是还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们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学后,他们会去割猪草,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里装的草远远地高过了他们的头顶,看了很让人心疼。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辛苦,但其实他们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们多是留守儿童,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独立性很强。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你开心吗”,他们几乎都是笑的很灿烂的回答“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呢?有人是因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给自己打电话了,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有人是因为今天去赶集买东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为今天天气好太阳大所以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快乐,也很容易知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很幸福很叫我们羡慕。他们总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玩,总爱问我们大学怎么样。他们很喜欢给我们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我们的感谢。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很神圣的老师,来自很远的地方,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但与其说我们是老师,还不如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们。学习,是互相的,他们教给我们的,在我看来,反而比我们教会他们的更多。

【第6篇】最新农村小学支教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时间: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1日

实践地点:

“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就是这句感动了无数颗心的话也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一行16人踏上了云南支教的道路,为了那最纯粹的想法--陪伴。

共同的目标真的有很强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原本互不相识的十几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支教前,我们一起搜集各种资料,一起准备教案修改教案,一起在九点后安静的一教楼里试讲,一起采购支教所需的物品,一起品尝了支教地点前后换了5次的心酸无奈,一起谈论着为什么支教该怎么支教以及大家的理想,一起经历了40个小时痛苦但却有趣的车程,辗转了上海六盘水之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支教过程

1、镇雄云岭初印象

支教的地方是镇雄县属于国家及贫困县,我们想象了很多次那边的情景,但真的只有走进当地,踩着脚下的土地,才能感受到那种真正的贫穷,特别是教育的落后。支教的学校只是平房,两间破旧的教室,没有水也没有电,几条比较高的长凳便成了孩子们的课桌,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只有两个年级,也只有语文数学品德三门课,这些的确带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以及和想象中的落差感。但是,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最初我们都想要好好地一起做好这件事,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很多。我们还是相信越是艰苦的坏境就越是一种挑战。

云岭乡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每一天清晨推开房门就能看到雾气时浓时浅的群山之巅。每一天,都可以以俯视的角度看到被开垦了一大半的青山。这样的风景,可能这辈子能这样真切的感受的,没有几次。一眼望去,都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和烤烟,还有那数不尽的群山。

2、带着责任去上课

7月12日,住在村民家里,一切安顿下来着手开始教学。由于都放了暑假,所以招生工作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我们开始分成几组挨家挨户的上门宣传,村民们的热情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招生工作十分顺利。我们的课程有趣味数学、英语、绘本、寓言、手工、美术、音乐、梦想、体育、舞蹈等,基本都是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类的课程,我们想带给他们的是一些能让他们快乐的东西,希望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而不想给他们带去压力。7月15日举行了开营仪式,学生挤满了教室,一些家长也来旁听,这是我们来到这的第一次成功,很是欣慰。正式上课在16号拉开了帷幕。由于条件有限,所以只有两个班级,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六年级一个班。虽然我们之前准备了很多课程,但是有好多是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或者是用不上的,所以连夜一群人备课便成了长有的事。我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趣味数学和梦想课,我忘不了第一节课时学生们嘹亮清脆的那句“老师好”,忘不了趣味数学课上他们争先恐后玩“巧算24”的活跃和积极,忘不了他们在彩色的卡纸上写下的他们那些彩色的梦想和制作的特色个性名片,忘不了他们在美术课上第一次接触到刮画时那种惊喜和开心的表情,忘不了他们音乐课上毫不拘束的大声歌唱,忘不了他们在课上的偶尔调皮捣蛋……第一次当一名小老师,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但是得到他们的认可受到他们的喜欢欢迎,那种疲惫感真的可以一下子消失,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很美好。

可是问题开始出现,我们最初的想法只是给他们带去更多的陪伴和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仅启蒙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带给他们欢乐,设计课程的时候,尽可能地避开了主课。上了几天课以后,才发现,这里的小孩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个样子。他们会主动地问我们什么时候才上数学课,什么时候上语文课、英语课。他们习惯用方言交谈,很多小孩子都没有学过普通话,学过的用得也很生涩,也不好意思开口说。他们急切地希望我们能帮他们提高成绩,六年级的学生会找我们希望我们可以给他们补习初一的内容,一个孩子在上刮画的时候,在画上写着“求进步”。其实他们也只是孩子,有着孩子调皮捣蛋的天性,却又早早地种下了关于未来的梦想。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早熟,他们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然而他们眼中的“知识”,只是应试的,他们只能够知道,有了好成绩就可以继续读下去,才有可能最后走出大山。然而学与用的关系,他们还不那么明白。语文能考高分,不会说话,不能和山外的人交流,又有什么用?可是,这不是他们的错,生活教予了他们这些。面对那样的眼睛,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只能慢慢地调整我们的课程,多补基础,但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陪伴的初衷?时间会告诉我们一切。

3、学生篇

山里的孩子很辛苦,当城市里的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他们却早早地干起了各种农活。早上很早起来去挖土豆,背着一个很大的竹筐,把竹筐装满了背回家,我们的队员也去体验过,只背一点点就站不稳特别是还要走陡峭的山路,然而他们连很小的孩子都可以背很多。放学后,他们会去割猪草,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孩竹筐里装的草远远地高过了他们的头顶,看了很让人心疼。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辛苦,但其实他们已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件辛苦的事了。他们多是留守儿童,只和爷爷奶奶生活,家里一般都有很多兄弟姐妹,他们独立性很强。一次上课,我问了一个问题“今天你开心吗”,他们几乎都是笑的很灿烂的回答“很开心”,为什么开心呢?有人是因为今天外出打工的爸爸给自己打电话了,有人是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夸奖,有人是因为今天去赶集买东西吃了,甚至有人是因为今天天气好太阳大所以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很简单快乐,也很容易知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很幸福很叫我们羡慕。他们总爱拉着我们去他们家玩,总爱问我们大学怎么样。他们很喜欢给我们折一些桃心百合花等,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传达着他们的情感和对我们的感谢。在他们眼中我们是很神圣的老师,来自很远的地方,知道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但与其说我们是老师,还不如说我们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着他们。学习,是互相的,他们教给我们的,在我看来,反而比我们教会他们的更多。

有一句话叫人穷命贱,难道真的是这样?有一个学生的右眼坏死了,是因为好几年前不小心弄伤了眼睛没有及时医治等到去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很帅气的一个小男孩,我们很为他可惜,也感到很心酸,要是在城市他这只眼睛绝对不会废。有一个小女孩的膝盖被割草的镰刀划开了,划得很深很深,可是却没有去医院,家里给他用点草药随便包扎包扎。他们好像都没有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当回事,可能是生存环境的影响,这让我们很担心,愿他们以后一切安好。

4、调研的日子

我们这次活动的内容,除了支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调研和家访。我们的目的是收集云岭村五所社小的资料以及了解学校的需求,收集家庭贫困孩子的信息,把资料反馈给灵山基金会以便他们日后开展各种捐助。于是每天没课的人,开始往外跑。山区不同于平原,学校很分散,而且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调研很累,最多的一次我们的队员一天走了七个小时山路才能收集到一所学校的资料。调研路上,我们体验到过摩的飞奔在山间小路的惊悚,我们饱尝饿肚子的感受,也感受到了面包车开在山路上震的胃都快翻过来的颠簸,但是我们都觉得着特别有意义,对于自己,对于云岭村而言,都是。相比调研,家访就显得轻松了很多,村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我们会和他们聊生活,聊打工,聊学生,聊当地的教育,我们学会了很好地和村民打交道,也从村民口中得到了好多我们看不到的信息。家访,走入村民家中也让我们有种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

5、我们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次支教很大的一部分是让我们学会了生活。一群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听着听不懂的方言,生活了二十几天,有时想想,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我们分成了四个值日组,轮流做饭打扫卫生。好多从未做过菜的队员最后也能面对一大堆土豆烧出一个很可口的菜了,虽然几乎每餐都只有土豆,可是我们却都吃的特别满足和开心。山上经常停水停电,停水的时候水只够用来做饭,队员们都开始特别节约水,到最后都是好多人共用一盆水洗衣服,甚至连刷牙的水都舍不得用。我们会在晚上看特别美的星星,会因为赶集吃到了一个炸鸡腿欣喜若狂,会和孩子们一起去山上采摘各种野果,会因为走又陡又窄的山路而摔跤,会坐在木头墩子上相互调侃有多少天没洗澡了,会因为收到了学生的小礼物而激动不已,会在一起掼蛋到疯狂,会听着鸡叫声醒来闻着鸡屎味睡去,会抱怨我们把多少第一次奉献给了这里,我们一起做的事太多了,除了白天上课调研,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开会,大家讨论一天的收获,反映出现的问题。单纯的目标,一群单纯的人聚在一起,干净的生活,这其实是一种享受。傍晚吃过晚饭,我们会陪着孩子到学校门前的平地上玩各种游戏,丢手绢,老鹰捉小鸡,好像回归到了童年,那一刻,才感觉真正忘记了自己是谁,就像一个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很难用言语形容,那些纯粹的笑脸我将永远铭记。这里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渐渐变得比以前更知足,更快乐。

我们身上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学生总惯于用游戏、电视剧和纸牌游戏来填补,即使是在这里,我们也没有逃掉那些恶习。有些东西,并非有意,但城市的劣性却总是比文明更容易进军山村。在我们意识到之前,房主人家的小孩子已经迷上了电脑里的游戏。往后的日子,我们的守则里又多了许多关于娱乐方面的条规。有小孩子在场的时候,不可以玩游戏、看电影之类;有空的时候多出去走走,认识脚下的土地等等。 我们一直在反思。

6、离别

时间总是短暂的,二十几天很快,8月1号闭营,举办了一个闭营仪式,也是孩子们的汇报表演,有诗朗诵《我相信》,有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有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有合唱《种下爱》,有老师的寄语,即使再多的不舍我们也只能离开。看到孩子们由原来的害羞到现在的胆子大表演出色的节目我们很欣慰。离别总是伤感的,“老师,再见!”“老师,我会想你们的!”“老师,一路顺风!”“我会去找你们的!”“你们一定要来看我们”二十几天的陪伴,和他们的感情早已很深,可是对于孩子们的“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不敢回答也不敢承诺,看着他们湿润的眼眶我们也特别难受,我相信,我们还会再相见。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祝愿。

后记

我们当初是抱着去收获的心态走上这个未知的旅途,最后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支教是怎么样的了,知道暑期短期支教大概是怎么样的。每个队伍,都会有不一样也会有一样的地方。每一份不一样的经历都是一笔不一样的财富。这一次,我们选择了在七月对人生做一个小小的偏折,离开自己原本运行的轨道去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看看。或许,未来会因为这小小的偏折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又或许,命运又将它改回原轨。事实上,世上太多事,本就无可预知,此时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所经历的每一个故事,都不知道会在未来会有怎样的影响意义。或许冥冥之中,你会感觉到什么,或许,最平凡的事给了你最不一样的意义。这就是生活。

所谓支教的意义、支教的影响、支教的收获,在开始之前、过程之中、结束以后,我们都从未停止过追寻的脚步,正如千千万万前前后后如我们一样鼓起勇气偏移自己人生的人们一样。事实上,有很多前人很早就灌输过支教的意义,或许我们之前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这样的理解,或许我们也会对后来的人做出这样肯定的回答:“对,这便是支教,足以让你一生铭记,影响深远的支教。”我想,这前后的答案即使相似甚至相同,在回答者那里早就不同。有时候一份经历带给人们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言语便可以描述,好比自然带给人们的震撼。它所改变的是一种心态,一种眼神。在那里我们收获了一份对彼此来说都不同寻常的友谊,在那里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在那里我们遇见过曾经没有见过的不一般的风景,在那里,还有一群孩子曾陪伴我们走过这一段不一样的时光,但在未来里生命轨迹里,会因为这样一份经历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我们并不能够回答。

我不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在孩子眼里会是怎样的解读,只是希望,对于那群孩子,那块土地,我们并没有带去太多不好的影响。希望我们所做的真的是对他们来说的一种“陪伴”。

感谢这场旅途,感谢在美好的7月遇到的最美丽的你们。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39ddz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