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我国宪法的故事多篇600字

我国宪法的故事多篇600字

我国宪法的故事多篇600字

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部署在全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举国上下,旋即掀起了一场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热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希望你喜欢。

我国宪法的故事1

2014年12月4日,必将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国将迎来首个国家宪法日。

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现行宪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修改宪法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说宪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通过几位亲历者、专家学者的忆述和思考,一起来了解宪法、学习宪法、信仰宪法。

五四宪法到八二宪法

十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干了大半辈子的立法工作,参与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数以百计,然而,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1982年宪法的制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4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4部宪法,见证了新中国的历史变迁,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形式上看,这部宪法是对1978年宪法的修改,实则不然,它并不是以1978年宪法为基础的,而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全民讨论,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统一起来,重新制定的新宪法。”杨景宇回忆说。

我国宪法的故事2

对宪法重要性的认2113识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正如526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4102决定》所指1653出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1、新宪法既是高度民主基础上高度集中的产物,又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有机统一的体现,”杨景宇说,这样制定出来的新宪法,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全国人民普遍反映,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合乎国情,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长期稳定的宪法。

2、“对宪法所作的这些重要修改,都是关系国家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又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深化,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并没有因此而影响宪法的稳定,也没有因此而损害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廉希圣指出。

我国宪法的故事3

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部署在全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举国上下,旋即掀起了一场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热潮。

良法是善治之基。今年宪法宣传周正是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将良法与善治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良法求善治、以良法促善治,折射出着深刻的道理和辩证的思维。毋庸赘言,全面实施宪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必须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而每一项法律离不开宪法确立的法律准则。正如列宁所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的1982年宪法,再到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的五次修订,我国宪法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学习宪法知识,将宪法精神印刻在心底。

与此同时,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才能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地,从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有着无数厚重、深刻、生动的中国宪法故事。将这些故事讲述好,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民对于宪法宣传教育的殷切期盼,推动宪法精神入脑入心。在今年宪法宣传周中,不同的中央国家机关牵头负责,分别安排了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七个主题日。丰富的内容,突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各项重点活动,有利于宪法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近年来,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再到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中国始终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今日,我们站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第二个宪法宣传周的起点上,更要自觉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起良好氛围。

我国宪法的故事4

“1982年现行宪法通过之时,我正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念本科二年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韩大元回忆说。32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学校宣传栏几乎贴满了宣传宪法的文本和图片。课堂上,老师一条一条地给我们讲解宪法文本,点燃了我们学习的激情。”

韩大元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应当充分发挥宪法作用,让宪法走进公民的日常生活。2009年,他主持的课题组曾经对1300多名领导干部宪法意识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宪法的主要作用就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而认为宪法的核心是限制国家权力、保障人权的,加在一起才三分之一。

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缺乏宪法意识,导致了种种乱象:有的拆迁案件中,公权力与私权利发生冲突;还有一些地方,用土政策对抗国家法律。

“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的价值共识。宪法来源于人民,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韩大元说。他认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这本身就是提高公民宪法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宪法意识的一个具体举措。应当在全社会进一步开展宪法宣传和教育,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切实保障宪法的全面实施。

27年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生涯中,韩大元经常有机会去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每当看到一些国家的宪法纪念馆,整理留存宪法发展过程中的文献和资料,他都心生羡慕,因而在各种场合呼吁建立我国的宪法纪念馆。他还倡议在公共场所放置宪法文本,免费发放给公民,公民特别是公务员要携带宪法文本,培育宪法文化,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韩大元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展望未来,应通过宪法的实施,落实“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

他认为:“宪法的实施不只是一套技术,更是一种价值和理念。通过宪法的实施,要构建一种公共生活,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宪法的实际意义,能够在宪法的阳光下获得尊严的、体面的生活。”

我国宪法的故事5

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部署在全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举国上下,旋即掀起了一场学习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的热潮。

良法是善治之基。今年宪法宣传周正是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将良法与善治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良法求善治、以良法促善治,折射出着深刻的道理和辩证的思维。毋庸赘言,全面实施宪法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必须坚持和落实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而每一项法律离不开宪法确立的法律准则。正如列宁所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到现行的1982年宪法,再到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的五次修订,我国宪法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正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学习宪法知识,将宪法精神印刻在心底。

与此同时,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才能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地,从而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有着无数厚重、深刻、生动的中国宪法故事。将这些故事讲述好,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民对于宪法宣传教育的殷切期盼,推动宪法精神入脑入心。在今年宪法宣传周中,不同的中央国家机关牵头负责,分别安排了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七个主题日。丰富的内容,突出了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各项重点活动,有利于宪法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标签: 多篇 宪法 我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54z3g6.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