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一年级简短数学小故事【通用多篇】

一年级简短数学小故事【通用多篇】

一年级简短数学小故事【通用多篇】

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一

一天,闲得无事,就在老家邻近的院子逛逛,恰好碰到一位老木匠(这位老木匠是本村的,我们都认识)在给一人家做木货。我们相互打了招呼。随后,老木匠用卷尺量一个木桶的底,量得周长为4尺。老木匠说:“吴老师,你是一位老师,我出个问题给你算算,刚才这只木桶的半径是多少寸?”我一时语塞,说:“老师傅,一时用口算算不出来。”

紧接着老木匠就一口报出底面半径约等于6寸4。我听到老木匠报出木桶的底面半径,一时很吃惊。

我在心里用公式C=2πr检验老木工的计算结果,感到很困难,就用纸笔检验: r=(C/2π)≈(40寸/2×3.14)≈6.37寸≈6.4寸。

结果与老木匠的结果只相差那么一点点,而老木匠的计算方法是多么的快,又是多么的准确。

这时,我兴趣更浓,请老木匠说说他的计算方法。老木匠说:“就六个字:尺变寸,加六成。”原来老木匠的计算方法是这样:四尺变四寸,四六得二寸四(即4寸×0.6=2.4寸),共4寸+2.4寸=6.4寸。

随后,我又举了一例:如果圆周长为3尺,用老木匠的算法是:三尺变三寸(尺变寸),三六一寸八,共得3+1.8=4.8(寸)。

用公式C=2πr检验:r=(C/2π)≈(30寸/2×3.14)≈4.78寸≈4.8寸。

结果相差无几。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家里,我对“尺变寸,加六成”的算法进行了一番研究:

设圆周长为C,半径为r,用代数式来表示这种算法是:

r=(C/10)+0.6×(C/10)=16C/100,π=C/2×(16C/100)=3.125。

原来,老木匠把圆周率π当作3.125,尽管有误差,但算法简便,在估计半径时很实用。

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二

在上小学的时候,俺的数学成绩总是很差,从3年级开始就没得过100分了,为此,俺妈咪没少为我苦恼过,又是请家教又是上兴趣班的,可是没效果,咋办?凉拌呗!谁叫俺没有数学天赋呗!说俺苯!可俺的语文年级第一,说俺不聪明,可俺绘画一学就会。.。.。.

可这也不能怪俺,因为俺爹俺妈都没数学细胞,所以一口也吃不出个胖子来,不急不急·······可俺妈不甘心,非要把俺培育成像华罗庚那样的大数学家,这不是逼俺吗?!俺妈发狠了,把俺的课外书全换成了数学书,逼俺“吃”下去,俺的同学感叹:”我们应当珍惜碇灰椎男腋I睢!卑痴媸歉隹嗝耐蓿

俺一见数学头就大,俺在做作业时,俺妈在看肥皂剧,可当俺拿起数学作业本时,俺妈不知从拿冒出来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俺的作业本!俺怕!因为俺不能用计算器了!

数学小故事 篇三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的时候,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出将要抛钱币的人手上的钱币在落地后哪面会朝上,你应该先看一看哪一面是朝上的,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数学小故事 篇四

如果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很多的水,有两个空的水壶,分别能够装5升和6升的水,那么,怎样样用这两个水壶来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呢?

答案是:先使用五升的水壶装满水,然后倒到六升的水壶里面,这个时候,再将五升的水倒一些在六升的水壶里面,六升的水壶就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还有四升的水。然后把六升的水壶的水倒掉,把五升的水倒在六升的水壶里,这个时候,六升的水壶就只有四升的水了,然后将五升的水壶装满,装到六升壶里去,然后六升的壶满了,这个时候,五升的水壶里就剩下我们要的三升水了。

一个农民带了三只小兔子去集市,每只小兔子大概有3~4千克,但是,农夫的秤只能够秤5千克,农民,如何进行称量呢?

答案是:先把三只放到一齐来称,然后拿出一只,称量之后算差即可。

数学小故事 篇五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光处理一些自我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我也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光,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 篇六

在文学语言中,说起千呀万呀这类大数,通常只是泛指很多很多。如果“千千万”和“万万千”连用,那么宜于把“万万千”说在后面,数目越说越大,越讲越激动,情绪容易上去。

有一个小问题:是“千千万”多呢,还是“万万千”多?

“千千万”是形容数量多,“万万千”也是形容数量多。

千千万=1000×1000×10000=1010,

万万千=10000×10000×1000=1011。

由此可见,从严格数量上说,“千千万”是100亿,“万万千”是1000亿,“万万千”是“千千万”的10倍。

六年级趣味数学小故事 篇七

有一天,阿凡提骑着自己的小毛驴来到田边。他四处欣赏着美丽的田园风光。突然,听到有人叫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两位给地主巴依老爷干活的佃农。阿凡提忙问:“两位朋友有什么事吗?”其中一位农民说:“阿凡提,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想来请教你。”然后这位农民就把这个难题的由来讲了一遍。原来,这两位农民被地主巴依老爷雇佣干活,眼看到发工钱的时候了,地主却打起了坏主意。他和账房先生一计算,要给这两位农民各20块银元。地主心里非常不乐意,仿佛拿走他的钱就像割他的肉一样。于是和老婆一起想出了个主意,

阿凡提听完,笑了笑说:“两位朋友不用担心,你们只要按我说的去办,保证能拿到工钱,而且还能赚取路费。”阿凡提讲完,把两位农民叫到眼前。悄悄地把解难题的办法告诉了两位农民。两位农民听了以后,非常高兴,对阿凡提千恩万谢。

第二天早晨,巴依老爷和老婆一起来到地里检查两位农民任务完成的情况。巴依老爷以为两位农民这次肯定一分钱都拿不到,所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可是走到地边却发现麦子正好割了1/7亩。两位农民说:“老爷,你的任务我们已经按时完成了,你也该给我们工钱了吧!”巴依老爷没办法,只得叫账房先生给了农民工钱。

答案解析:

我们可以看出1/6=1/2-1/3,1/12=1/3-1/4;1/20=1/4-1/5;1/30=1/5-1/6,1/42=1/6-1/7,所以原式=1/2-1/2+1/3-1/3+1/4-1/4+1/5-1/5+1/6-1/6+1/7=1/7。所以两位农民要割1/7亩地。解这类分数题目关键在于拆分,然后消元,实现简化的目的。21:30:31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5wwvl8.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