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历史典故(精品多篇)

历史典故(精品多篇)

历史典故(精品多篇)

著名的历史典故 篇一

1.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宴会人员: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饭局的始末: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拨剑起保护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拨剑将玉斗撞碎。

2.最霸气的的饭局——煮酒论英雄

出席人物: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

饭局始末:

是日,刘备正在亲自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3.最坑人的饭局——群英会

出席饭局的主要人物:庞统、诸葛瑾、黄忠、周瑜、诸葛亮、蒋干、吕蒙、鲁肃

饭局始末: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4.最鼓舞人心的饭局——东晋新亭会

出席的主要人物:王导、周顗

饭局始末: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5.最没素质的饭局——杜康美酒醉刘伶

出席人物:杜康、刘伶

饭局始末:

传说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量极大举世无双。由于对政治不满,他经常出外游历喝酒。有次他来到洛阳,走到杜康酒坊门前。只见门上的对联写道:“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横批:“一醉三年”。

刘伶一见这副对子,心想:这酒坊的主人太孤陋寡闻,竟然不知我刘伶的大名,连这般海口也敢夸。既然你杜康口气这么大,我刘伶今日就让你见识一下啥叫海量,想着就进了酒坊。刘伶喝了一杯,口感甚好,叫杜康再上。杜康劝他不要再喝,刘玲哪里听得进去。第二杯下肚,不觉有点微醺,心想这酒真的不错,还要再上。杜康说,你再喝就要醉了。刘玲不依,酒过三巡,不觉有点把持不住,口中喃喃:“头杯酒甜如蜜,二杯酒比蜜还甜,三杯酒儿一下肚,但觉天旋地也转,头晕脑花眼发蓝。”刘伶一路喃喃吟唱,到家就烂醉如泥。他把妻子叫到床前:“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内,上边埋上酒糟,捌制壶给我放在我身边。”说完,他就死了。刘伶一生好酒,因此他的妻子也就照法将其安葬。

三年过后,杜康来访刘伶。刘伶的妻子问他有什么事,杜康说刘玲三年前喝了酒还没有给钱。刘妻一听,火不知打哪里来:“刘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谁家的酒,到家就死了。原来是喝了你家的酒呀!你要钱,我还找你要人呢!”杜康说:“那不是死了,是醉了。走走走,你快领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他们来到酒池,翻开酒糟,刘伶果然面色红润。杜康上前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刘伶醒来,醒来!”只见刘伶打了个哈欠,口中又喃喃有声:“好酒啊,好酒!”

从此,杜康美酒醉刘伶传为历史佳话。到了东汉之年,三国曹操在其不朽的《短歌行》,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开唱,其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亦成为中国文化的千古名句。

6.最有诗意的饭局——饮中八仙长安酒会

出席饭局的人物:一仙贺知章、二仙汝阳王李琎、三仙左相李适之、四仙美少年崔宗之、五仙苏晋、六仙李白、七仙书法家张旭、八仙辩论家焦遂

饭局始末:

虽说饮中八仙长安酒会没有详实的历史文献可准确求证,但有杜甫的诗《饮中八仙歌》佐证。说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7.最省心的饭局——杯酒释兵权

出席饭局主要人物: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等

饭局始末: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容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 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

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

8.最壮胆的饭局——醉打金枝

出席人物:郭暧、升平公主、郭子仪、李白、淑妃、八王爷

饭局始末: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9.最豪华的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饭局始末: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固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 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历史典故 篇二

汉阴丈人

典出《庄子·天地》: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

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汤,其名为槔。”

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子贡往南方的楚国去游历,回晋国途中,经过汉水南岸,遇见一位老人正要去务菜园子。只见他从挖开的一个隧道下到井里,双手抱一只大瓮汲水出来灌园,万分吃力而功效甚微。

子贡说:“我有一种机械,一天可灌一百亩地,用力少而见效很大,老人家您不用它吗?”务园子的老汉抬头望了望他说:“什么样的机械?”子贡说:“在木头中凿一个机关,后半重前半轻,用它提水就像抽引一样,接连不断,水流泛溢奔流,名叫桔槔。”

务园子的老汉勃然大怒,一下变了脸色,讥笑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说,有机械的人一定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机巧之事的,一定有机变巧诈之心。胸中存留着机心,人的纯粹洁白的天性就受到破坏;纯粹洁白的天性不完备,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是不可能得道的。我并非不知道桔槔这种机械,我是耻于做这种事情!”

后人用“汉阴丈人”比喻顽固分子反对新事物,往往会拿出一套歪道理为自己的守旧行为辩护。

历史典故 篇三

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音gǔn)。

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了,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他吸取了父亲的经验教训,采取了疏导的办法,带领百姓开渠排水,疏通江河,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传说禹在治水的十三年当中,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没进去探望。他一直想着老百姓仍在遭受洪水的祸害,庄稼被淹,房子被毁,于是,三次经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探望家人。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治好了水患,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舜年老以后,也像尧一样,物色部落联盟首领。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就被舜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舜死后,大禹继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

悔读《南华》 篇四

唐宣宗时宰相令狐綯曾以一典故询问温庭筠,温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令狐綯遭到轻薄,怀恨在心,上书朝廷,言温庭筠有才无行。于是温终身不得登第。后温庭筠作诗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南华》,《南华经》,即《庄子》。后人因以“悔读《南华》”为学问高深、直言忤人而遭嫉忌的典故。如宋陆游《怀镜中故庐》:“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典见《唐诗纪事》、《北梦琐言》)

春月胜秋月 篇五

宋哲宗元佑七年(1093)正月,苏轼知颖州(今安徽阜阳)时,堂前梅花盛开,月光皎洁。夫人王氏因谓:“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王氏平日未尝作诗亦不言诗,苏轼却以此语实诗家语。欣然相邀欧阳叔弼、欧阳季默兄弟饮酒赏月,又作《减字木兰花》词一首云:“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专咏春月胜于秋月,一时传为佳话。元梁寅散曲《人月圆?春夜》“三春月胜三秋月,花下展清阴”句,即用此典。(典见《侯鲭录》、《艺文类聚》、《后山诗话》等)

历史典故 篇六

乞浆见女

唐代诗人崔护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结果没有考中。于是,他在城中借了间房子,刻苦攻读,准备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时分,人们纷纷去郊外踏青。崔护也暂时忘了考试落榜的不快,兴致勃勃地往城南游览。

崔护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他游玩了大半天,觉得口干舌燥,看到附近花木丛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门,想讨杯水喝。可是等了很久,却没有人开门。崔护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离开,只见一个年轻的姑娘打开了门,瞧了崔护一眼,问:“你是谁呀!干吗敲我家的门?”

崔护拱手说:“我是来长安应试的举子,名叫崔护。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讨杯水喝。”

姑娘见崔护长得一表人材,举止彬彬有礼,便利索地搬了张椅子,请崔护坐下休息,然后端来一杯清茶递给崔护。

这户人家的庭院中种着不少桃树,桃花盛开,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树下,羞怯地注视着崔护。在桃花的映衬下,姑娘美丽的俏脸更显得抚媚动人。崔护见了,顿生爱慕之心,与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姑娘没正面回答他,但从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中,崔护知道姑娘也很喜欢自己。

不知不觉,太阳快下山了,崔护见时光不早,便告别姑娘,动身回城。

这以后,崔护忙于读书应考,没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节,他又去寻访自己心爱的姑娘。他来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铁锁把门,不见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在最后署上崔护之名,恋恋不舍地离去。

那么,这一天姑娘哪儿去了呢?原来,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亲到亲戚家去了。几天后,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护的题诗,才知道崔护来访不遇。她感到再也见不到崔护了,不由失声痛哭。一连几天,她卧床不起,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最后竟昏死过去。

过了几天,崔护又到南郊寻访。他刚来到姑娘家的门外,就听到门内有老人的哭声,不由非常惊异,忙上前敲门。一个老翁出来开门,问清他就是崔护,便把自己女儿因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说了。

崔护悲恸欲绝,请求再见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护便来到姑娘房中,哭着说:“姑娘,崔护来迟了!来迟了!”

他抱起姑娘的头,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泪落到姑娘的脸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过来。原来,她只是暂时昏迷,并未真正死去。崔护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崔护。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后来,“乞浆见女”这一典故,用来指艳遇或遇艳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怅和感叹;而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

鸡肋糜人 篇七

三国魏杨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曹操主簿。建安二十四年三月,曹操引兵攻汉中,刘备据平阳坚守,因久攻不下,操乃意欲还军。适逢军将问军中口令,遂随口云:“鸡肋”。众官属莫知所谓,独杨修已解其意,整装待发。问之,则曰:“夫鸡肋,弃之为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返也。”后因以“鸡肋糜人”喻虽嫌乏味却又不忍舍弃之物。唐罗隐诗:“鸡肋曹公怒,猪肝仲叔惭”,即直咏其事;宋苏辙诗:“官如鸡肋浪奔驰,政似羊毛尚黾勉”,乃取其意用典。(典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一》注引《九州春秋》、《后汉书?杨震传》)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5z91mv.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