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共2篇)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共2篇)

第1篇:护理学基础说课稿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共2篇)

护理学基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学基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课程概况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奠基课程,是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本课程在护理专业的第三、第四学期授课。周学时4学时。每期18周。共144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验66学时。学分3分。

《护理学基础》教材使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护理学导论和基本护理技术。

第1~6章,是护理学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22章,是基本护理技术部分。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全课程教学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

《护理学基础》学习的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二、教学指导思想: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引导学生认识护理学、认识护理专业,满足护理服务对象身、心、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展示护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基本技能操作与原理,并通过对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学习与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重点培养学生关爱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在帮助学生认识护理学科专业价值、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使其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临床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建立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日后的护理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具体目标是: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知识目标:

具有“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健康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主动求知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

3、能力目标:

掌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在内的护理操作方法;

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能力;

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职业本领。

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护士的基本素质、道德、伦理要求

2、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3、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护士的专业角色和功能

5、护理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6、为病人创造促进康复和休息的环境

7、为服务对象进行生活护理的技巧

8、为服务对象进行护理服务时应体现的护理理念

9、在为服务对象进行技能操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树立学生正确的专业思想,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热爱护理专业,愿意为护理事业奉献一生。

难点:各种基础操作技能及技巧的掌握。

解决办法:

本课程难点在于操作技能的掌握。解决技能学习难点,需抓住几个环节。

第一,授课环节:采用精讲示范—录像辅助—讲完即练—重点抽查的模式教学。

第二,开放实验室,校内模拟病房练习:增加学生动手练习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进行校外课间见习:使学生了解临床,巩固课堂知识,使护理操作能够在真实的护理情境中及时得到应用,增加了真实感。

第三,评价考核环节:采用单项抽查和全面考核相结合方法,促使进一步掌握操作技能,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条件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资源、条件

1、教材使用:

(1)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专用教材,《护理学基础》李如竹主编,人民卫生社出版。

(2)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护理学基础练习册》、《护理学基础实习手册》,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2、《护理学基础》教学录像,自制多媒体课件

3、实践性教学环境

护理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房屋20多间,仪器300多件,总价值400多万元。按照现代化医院的规格、布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营造了仿真病房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现有2个配备实践技能操作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示教室、7个演练室(模拟病房)、1个模拟CCU病房、以及各种标准的实验室等,共有80多张床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环境,可同时安排200名学生进行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演练。

第2篇: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和地位

我们通过社会调研,对护理岗位需求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岗位工作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护理学基础》涵盖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贯穿于病人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的“桥梁课”,是学习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系统的学习,学生具备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方法及对行业的情感体验,且为获得执业证书打下基础,又能更好的服务于岗位工作,所以,这门课程也是为了满足各领域护理岗位的工作而开设的,来源于岗位也服务于岗位。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确立以人的健康为目标的现代护理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工作方法;熟悉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治疗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和基本技能。(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体验情境,发展学习的能力,表现出自觉学习

进取创新的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思想理念;形成对护理对象同情、关怀、理解、宽容、仁爱的情感,表现出认真踏实、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

二、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

(1)结合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结合护理岗位对护理人员知识结构

专业技能的要求,选择符合护理人员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

(2)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需紧贴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3)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以必需、够用、适用为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

根据护士素质形成的规律和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将传统的课程分解为三个侧重点各不相同的三级平台,即“护理学入门”-护理学导论,一般生活护理知识和技能,临床病情观察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课时安排分别为:学时学时学时,实践达学时。三级平台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得《护理学基础》的学习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能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职业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3.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课程内容的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由浅渐深的学习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内容精选典型案例,穿插知识链接,辅以联系监测,并保证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术中所涉及的护理操作按照护理程序的要求进行编排,体现了“以护理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起到了支撑作用。

3.课程实施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对护理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学生对护理专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本校学生的特点还表现为兴趣广,模仿及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以积极的教学方法发挥出课堂

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实用型专业人才。

(2)教学模式

(1)探索以临床护理工作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护理教学模式。

(2)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开放实训室,定期到医院见习、实习,极大的增加学生练习技能的时间和机会,强化技能培训,毕业前到医院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护理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就业做好准备。

3.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达到教、学、做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及各项技能。如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示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例进行示范,课堂前,教师为同学下达任务,以任务引导出课堂知识点,让同学以各种形式组织讨论,完成任务,课堂中教师检验任务或指导技能,课堂结束时总结点评,促进同学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同学在接受任务后,对任务进行分析或分解,通过分组,进行讨论、资料查阅,制定出合理计划,根据计划,同学们有效的进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最终完成任务并在课堂展示,在老师的点评指导下,优化任务,最终将课堂知识、技能掌握通过过程体验学会学习,培养自己终身发展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起主体作用,动用眼、耳、手、脑等,体现教、学、做一体。所有任务的安排围绕本课堂的三维目标,并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4.学习方法

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知道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如下:PBL式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以角色扮演法为例。本课程教学中,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能感知病人的痛苦和需求,从而能深刻理解护士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且通过角色扮演,护士能有效的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提高了学生的沟通技巧。

5.教学资源整合

校内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及教材相配套的资料、题库、录像等的使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校内的临床护理实训中心,设有模拟病房,配备先进的模型及实训教具;校外我们有几十所实习医院为我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先进,并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提供校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课堂教学与实习工作融为一体、工学交替,充分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6.理论依据

本课程的教学中(1)遵循了新课改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起主体作用。

(2)遵循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体差异,达到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其认知与情感作用。

(3)遵循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理念:表现为做中学、学中做。

(4)遵循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有知识的主动建构。

(5)遵循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但在潜能的发挥下仍可完成的任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潜能。

四、课程评价

1.课程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常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终结性评价常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目前我校采用的评价方式与临床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符合临床需要的人才。

2.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即结局性评价。我校培养出的学生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技能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我校护士执业考试通过率也是逐年攀升;我校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岗位工作后,一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得到社会的认可,真正实现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课程特色

特色一:“三阶梯“多层次实训模式。护理实训室护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结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制定了”三阶梯“的实习模式:第一阶梯(第

一、二学期),认知见习;第二阶梯(第

二、三学期),课程见习;第三阶梯(第

五、六学期),毕业实习。做到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特色二:任务驱动式的见习反思。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临床,如: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见到了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你与病人沟通了吗?带教老师示范了什么操作?等等。在问题引导下,学生能认真观察,细心思索,在见习结束后及时将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并进行汇总。通过收集,制定成反思见习案例集,作为校本教材。

特色三:护理专业课程项目化多元整合。从情景、内容、资源方面进行整合,表现为营造职业氛围,建立校本教材,建立共享资源库。通过整合,将文化、基础、专业融合,将专业和技能知识交叉渗透在各个课程内容中,真正实现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

标签: 护理学 说课稿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7d59p.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