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现代诗歌的赏析(精品多篇)

现代诗歌的赏析(精品多篇)

现代诗歌的赏析(精品多篇)

《雨巷》 篇一

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赏析:

(1)诗中运用象征进行抒情。《雨巷》中的许多意象诸如“雨巷”“姑娘”“颓墙”等都被赋予象征意味。就是其中的情节——在雨天里遇到一个姑娘,并和她失之交臂的过程,也都具有象征意蕴。诗的意象既具有古典情调又具有现代性。

(2)这首诗具有音乐美。作品音节优美,韵脚铿锵,每节压韵两到三次,运用复沓和重复的手法来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这首诗是戴望舒早期代表作,体现了戴望舒早期的艺术追求和所受到的新月派诗歌理论的影响。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3)诗作意象具有中国古典的美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情韵。诗作中姑娘的形象和“哀而不伤”的诗风是纯粹中国传统美学具有神韵上的血缘关系;而其中的情感和意象的颓废,又具有西方现代派的特性。在这首诗中,戴望舒受法国象征派和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很深,从而刻意追求诗歌意象的朦胧。

赏析 篇二

人生的旅程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该留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回忆。青春岁月匆促短暂得很;“我”还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整篇诗行中,都弥漫着悠悠的遗憾。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现代诗歌鉴赏《七月不远》海子 篇三

七月不远

性别的诞生不远

爱情不远--马鼻子下

湖泊含盐

因此表海不远

湖畔一捆捆蜂箱

使我显得凄凄迷人:

青草开满鲜花

青海湖上

我的狐独如天堂的马匹

(因此,天堂的马匹不远)

我就是那个情种:诗中吟唱的野花

天堂的马肚子里唯一含毒的野花

(青海湖,请熄灭我的爱情!)

野花青梗不远,医箱内古老姓氏不远

(其他的浪子,治好了疾病

已回原籍,我这就想去见你们)

因此跋水涉水死亡不远

骨骼挂遍我身体

如同蓝色水上的树枝

啊,青海湖,暮色苍茫的水面

一切如在眼前!

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只有饮我宝石的头一只鸟早已飞去

只剩下青海湖,这宝石的尸体

暮色苍茫的水面

青春 篇四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现代诗歌鉴赏《四姐妹》 海子 篇五

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

空气中的一棵麦子

高举到我的头顶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

怀念我空空的房间, 落满灰尘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光芒四射的四姐妹

夜里我头枕卷册和神州

想起蓝色远方的四姐妹

我爱过的这糊涂的四姐妹啊

像爱着我亲手写下的四首诗

我的美丽的结伴而行的四姐妹

比命运女神还要多出一个

赶着美丽苍白的奶牛 走向月亮形的山峰

到了二月, 你是从哪里来的

天上滚过春天的雷, 你是从哪里来的

不和陌生人一起来

不和运货马车一起来

不和鸟群一起来

四姐妹抱着这一棵

一棵空气中的麦子

抱着昨天的大雪, 今天的雨水

明天的粮食与灰烬

这是绝望的麦子

请告诉四姐妹: 这是绝望的麦子

永远是这样

风后面是风

天空上面是天空

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赏析 篇六

读波兰诗人齐别根纽·赫伯特的诗歌《卵石》,可以明白自我的完整意义。

诗歌一开始以冷静的语调作出判断:“卵石∕是一种完美的造物”。“完美”是极致意义的词语,似乎不应该用来修饰卵石,卵石太普通了,这一词语的陌生组合,引人对卵石产生非分的想象。但诗人马上制止这种猜想,以四个诗节阐释“完美”的含义。卵石的完美在于它与自己相等,打破了人们对完美的期待,完美在世人心目中的各种各样附加的含义,被诗人删除了,并且诗人强调地指出卵石的完美就是它是卵石,而非他物。诗人用“留神于它的限制”赋予卵石以理性的人格,卵石懂得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的边界,它用理性控制自己,确保自己的完整,“确切地充满了”表达了卵石既不想越出自我,以扩大疆界来增加自我,也不想因为任何因素减少自我,总之,必须是准确地等于自己,以保证自己的圆满自足。接下来诗人从卵石与他者的关系中,进一步说明卵石的自我意义。卵石不是孤立于世界,它的存在必然和他者发生联系,但是卵石在这种联系之中,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它保证自己在与他者的联系中的零影响。它的气味(译者翻译为“香气”似不妥,香气浓烈了些,应该是下文的“气味”)“不会令人想起任何事物”,他者看到的是它自己。它也不会戴着冠冕吓跑任何事物,它不具备威胁,没有威权形象。它甚至不会激起他者的欲望,不让占有,也不让玷污。这三个否定句,让人联想到米沃什的《礼物》中几个否定句,(米沃什也许受了这三个否定句的影响)但是,赫伯特的否定非常自然,他是以他者的眼光来表述的,而米沃什是自己在表述。至此,诗歌的铺垫非常坚实,到了揭示卵石另一种意义的时候,它从卵石的“气味和寒冷”的存在状态中,剥离出“公正”和“充满尊严”的人格意义。不过,卵石的“寒冷”会让人产生误解,诗人以悔恨惭愧的语气表达自己的肤浅。诗人看到卵石的“寒冷”的存在,竟产生了同情,他想用自己的手去温暖卵石,结果破坏了卵石的寒冷,使卵石的身体“被一种虚假的温度渗透”,他看到了卵石“平静、清澈的眼睛”正看着他。诗人从这种眼睛里,明白了从外部输送温暖也是驯服的一种形式,从而真正懂得了卵石的意义。

赫伯特生活在极权时代,他在思考个体人格时,想到的是如何坚守自我,他从卵石这种平凡的物象中,从小而硬的特性里,找到了不被驯服的理由,诗歌反省的一节是有真实意义的。生活在非极权时代的人们,虽然从卵石的形象中不一定得出“不被驯服”的意义,但是《卵石》关于什么是完整的自我的表述,却有永恒的意义。

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 篇七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现代诗歌及赏析 篇八

【诗歌原文】

小小的岛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

那儿属於热带,属於青青的国度

浅沙上,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如琴键的起落

那儿的山崖都爱凝望,披垂著长藤如发

那儿的草地都善等待,铺缀著野花如果盘

那儿浴你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

则你的健康是郁郁的,爱情是徐徐的

云的幽默与隐隐的雷笑

林丛的舞乐与冷冷的流歌

你住的那小小的岛我难描绘

难绘那儿的午寐有轻轻的地震

如果,我去了,将带著我的笛杖

那时我是牧童而你是小羊

要不,我去了,我便化做萤火虫

以我的一生为你点盏灯

1953年

(选自《台湾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1983年版)

【诗歌赏析】

《小小的岛》从“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一句含蓄的告白开始,經過抽丝剥茧的描绘,慢慢地酝酿,最後坦荡荡地說出“以我的一生為你點盞燈”,首尾呼应,表現出誠摯的深情。文字平易,意象凝练,工力不著痕跡,令人感叹至深。

“你住的小小的岛我正思念”。我思念住在小岛上的你。这里用了一个小倒装句,造成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耐人寻味的光彩。

如果说第一段是客观的外在描写,那么,第二段就有了主观的移情,詩人急切地要把一种情感洩露出來。那儿的山崖喜欢凝望,那儿的草地都善于等待,静态的事物立刻生动起來,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美丽色彩。让读者在剎那間觉得“你住的小小的島我正思念”這句话是多么真实可信。“披垂著长藤如发”一个丽人披发等待的镜像跃然而出,天衣无缝地对应前面的“凝望”。

那里的草地“铺缀著野花如果盘”等待着垂顾。這樣的節奏和意象,生動地刻畫出人的形狀來,鮮明地塑造出翹首盼望的形象;深刻地衬托出“凝望”与“等待”的意义。

那里的阳光是蓝的,海风是绿的,如此美景,谁不心往神驰?更何况,有一个让我一往情深的“你”就居住在那里,郁郁葱葱阳光般灿烂。第二节使用的臂喻和转化,产生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观感,让人情不自禁地随着作者的指引,进入一个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情感世界。

“如果,我去了,将带著我的笛杖”,那么,我将是牧童,而你,是我乖乖的小羊,我们俩相依为伴,我吹响悠扬的牧笛,带着你徜徉在鸟语花香的草地上。或者,我化做萤火虫,用我微弱而固执的光芒照你前面的路,以我的一生为期限。这是一种允诺,一种并不夸张但难能可贵的情感态度。真正的爱是需要一生去呵护的!

全诗在形式上,结构分明,层次清晰、整齐;其次,对偶迭出,郑愁予善于把古典的精华巧妙地融入現代诗中。台湾作家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一个优点。

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注重词语和意象的纯净利落,清新轻灵,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这个线索,我洞见了一个被人忽略的事实,那就是,在诗歌世界里,某种价值认领不一定非得在形而上的哲学层次上进行所谓的灵魂拷问。对心灵的洗练和情感的提升,采取的触及和潜移默化,或许比时下的价值教化和价值消解两种对立的诗歌写作意图更有力度。

在一个小小的岛上,有着美丽的风光,有着让我魂牵梦绕的人儿,有着我青春的梦幻和我甘愿倾注一生的理想……

【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

他的《错误》、《水手刀》、《残堡》、《小小的岛》、《情妇》、《如雾起时》等诗,不仅令人着迷,而且使人陶醉。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8lvwy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