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的典故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的典故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的典故

康熙帝八岁即位,按照顺治帝遗诏当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帮助玄烨处理政务。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以鳌拜最为飞扬跋扈,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朝廷里的重要位置上,刚开始由于玄烨年少,根本没有能力与鳌拜争斗,于是在孝庄的安排下整天以学习读书为主。

康熙十四岁时,按照顺治帝十四岁亲政的先例,他正式开始亲政,但是鳌拜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还给康熙。不仅如此,康熙亲政时,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只能听鳌拜的指挥,其他二人则被鳌拜诬陷而死。亲政后的康熙帝自然不愿意处处受到鳌拜的干预和指挥,于是想到了除掉鳌拜。康熙找了一批年仅十几岁的贵族男子担任护卫,鳌拜每次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在御花园里摔跤,以为只是孩子们闹着玩。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奉召进宫,即被康熙卫队擒拿,其主要党羽也先后被逮捕归案。

延伸阅读

孟津一渡出自什么典故

孟津之誓是指武王九年,大会诸侯于孟津,(今河南孟津,为古代重要渡口)。前来参加大会的诸侯和部落首领,据说有八百之多。在大会上,周武王举行了誓师仪式。孟津之誓是一次重要会盟,从此,众多的诸侯都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所以孟津一渡出自孟津之誓的历史典故。

大清朝的送礼可是有规矩的,光外地官员进京仅常规项目就有冰敬、炭敬、别敬、团拜等。更别提分等级进贡了,京官收这么多礼,外官这如流水一般进贡的银子又是怎么来的呢?…超过三百两的,就属于非常之赠了,据说如果座师是军机而学生已位至督抚的,炭敬要送“孟津一渡”,含义:八百诸侯渡孟津伐纣……

大清的官场是极富“人情味”的,身处其中的每位大人,都有多得应酬不过来的“师长”、朋友。对平头百姓而言,他乡逢故知,乃人生一大快事,然而,对清代的官大人们来说,每遇逢年过节或是“跑部进京”,走访一番师长朋友,恐怕倒是一件苦不堪言,郁闷不已的差使,虽然脸上一定要强颜欢笑,肚里却没法儿不满腹苦水又无处倾泻。

期期艾艾的典故

“期期艾艾”成语来自两个典故:

1、“期期”:沛县人周昌,秦末时,他在农民战争中归顺刘邦,并在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但他口吃,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宠妃名叫戚姬,戚姬的儿子名如意,刘邦原本想废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为太子,在早朝期间,刘邦欲重立太子,但周昌明确表示反对无故废太子,并直言“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期期”典故由此而来;

2、“艾艾”:邓艾于公元263年,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率军偷渡阴平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邓艾遭到政敌钟会陷害 ,被司马昭所杀,生前司马昭曾问于他“卿称艾艾有几艾?”但邓艾曾言“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艾艾”典故来自于此。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典故:

唐代李百药《北齐书之元景安传》:“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天保时诸元帝室近者多被诛戮。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后被毒死。高洋同时还杀害他的儿子及所有亲属以斩草除根。后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被杀头也不愿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杀害。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d51lmw.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