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农村银行分析报告多篇

农村银行分析报告多篇

农村银行分析报告多篇

【第1篇】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的工作报告

2022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强化科技兴农,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富民升位”农村小康工程,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市农村经济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全市上半年现价农业总产值(预计)5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7%。其中:种植业17.7亿元,增长4.2%;林业1.9亿元,增长2.7 %;畜牧业26.9亿元,减少4.5 %;渔业8.6亿元,增8.6 %;服务业2.2 亿元,增长7.7 %。

由于去年遭受多年不遇的严重旱灾,给我市今年的备耕春耕生产造成了一定困难,为做好今年全市备耕春耕生产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在“早”字上下工夫,做到早发动、早准备、早动手、早落实、早到位,早播种。年初就成立多个调研组深入金融机构、农户和涉农企业,了解春耕备耕准备情况和今年资金需求状况,并在第一时间召开涉农金融机构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优先保证春耕备耕资金需求,增加信贷额度和资金投放,今年金融机构投入春耕备耕资金7.7亿元,比去年增17.0%。全市安排农业综合直补1.4亿,良种补贴2000多万,省下达14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提前一个月下摆。

建昌县地区特殊地理位置,个别地区依据气候条件3月末就进行了干埋播种,部分地区清明前后也都进行了播种,4月11-12日全市普降透雨,透雨后的4—5天全市进入了春播高潮,由于今春备耕春耕措施得利,全市春耕生产进展顺利,4月底全市大田作物已基本播种完毕,由于雨水调和,温度适宜全市庄稼普遍长势良好。

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7万公顷,比去年减少0.9%。其中谷物16.9万公顷,比去年减少0.4%、稻谷0.4万公顷,比去年减少39.7%、玉米16.1万公顷,比去年减少增长1.2%、豆类0.7万公顷,比去年减少1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7万公顷,比去年增长4.3%、其中油料2.8万公顷,比去年增长10.9%、花生2.7万公顷,比去年增长11.1%、蔬菜及食用菌2.7万公顷,比去年减少0.6%。今年夏粮获得好收成,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0万公顷,产量0.7万吨。

年初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城市森林、森林村庄、绿色廊道、青山工程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等“五大绿化工程”建设,目前建设绿化示范村53个,完成荒山造林绿化22.8万亩。绿色廊道工程建设方面,在巩固保护现有道路和水系绿化成果的同时,积极挖掘绿化潜力,通过新植、补植、改造等措施,打造一路一景、一岸一景的绿化模式,并加快对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的绿化美化,取得较好绿化效果,新增道路绿化里程123.4公里。

生态旅游项目发展步伐加快,__山、__山、__山、__山等森林氧吧游、__山周边生态游已启动,__龙兴国家湿地公园、__岛菩提园等生态旅游工程建设已开工建设。

搞好生态林业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民生林业发展,积极发展经济林,今春共完成经济林建设面积26.7万亩,建成高标准重点示范基地64个,面积3.5万亩,栽植总量比去年增加11万亩。

年初至四月份生猪生产一直低迷,养殖户一直处于亏损及微利状态,进入四月中下旬生猪价格逐步回升,特别进入7月中旬价格快速走高,目前生猪平均价格达16.0-18.0元/公斤,比一季度增长增长30.0%,生猪价格快速走高的根本原因是前期市场的持续低迷,前期持续低迷,导致存出栏大幅减少,二季度末全市生猪存出栏,分别是__.2和135.1万头,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8%和12.0%,环比下降2.2%和31.0%。预测受猪生长周期影响,一段时间内生猪价格仍将缓慢攀升,存栏将逐步增加。

年初以来肉禽生产较为正常,存出栏较为平稳。蛋禽生产呈下降趋势,目前市场鸡蛋价格下滑到7.0-7.6元/公斤,比一季度下降10.0%左右,蛋禽生产进入亏损或微利状态,二季度末全市家禽存栏1938.6万只,比去年同期下降2.4%,环比增长6.7%、出栏2512.9万只,比去年同期增长2.7%,环比下降13.0%。预测一段时间内肉禽生产平稳运行,蛋禽生产呈平稳缓慢攀升。

全市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 20.3万 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海洋捕捞4.3万吨,增长2.3%;海水养殖15.3万吨,增长3.4%:淡水0.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春投一袋苗,秋收万斤鱼”多年的实践证明,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目前恢复水生生物资源量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近些年来,市海洋与渔业局在省海洋与渔业厅和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连续实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月23日,我市一年一度的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正式拉开帷幕,截止6月6日,我市圆满完成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工作,共计投放中国对虾2.1亿尾。

201x年我市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投资700万元,增殖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褐牙鲆、梭鱼、沙蚕、大竹蛏等7个品种,预计于7月底完成所有品种的增殖放流。

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进入7月份以来,我市没有较大降雨,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部山区旱情已经显现,现在正是大田作物授粉抽穗关键时期,现在虽然是局部的旱情,但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抗灾防灾一刻也不能放松。生猪及禽蛋生产的大幅波动,再一次提醒各级政府部门,一定要不断加快和拓宽农产品供求信息渠道建设,加强信息对农户生产的引导能力,最大限度预防谷贱伤农的发生。

【第2篇】优秀范文:党支部党性分析报告(农村信用联社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联社党支部在党委的领导下和联社'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自己深入查摆剖析相结合,找出了我们单位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班子团结、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汲取了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好业务经营,一手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党组织整体素质高,发展意识强,宗旨观念坚定,党纪党规纪律严明,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能够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成绩比较突出。班子成员之间团结一致,作风正派,工作扎实,自觉用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带动了联社党员队伍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和干部职工立足农村,本站范文网服务于'三农',加大'三农'资金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联社党支部按照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对党员数量、分布、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清了离退休、流动党员和各层面的党员情况,找出各层面党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思想症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议、党小组会议,全体党员动员会,成立了教育活动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活动安排组织工作。为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开辟了教育活动专栏,制定了宣传标语,制度、办法、小组等上墙。采取多种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入脑、入心。为了使广大党员能深刻领会'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我们紧密结合党员的实际,把读书学习与党员易于接受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范文top100进行启发教育。深入社会体察、换位思考,进行对比教育。运用正反两个方面典型,进行反差教育。每个党员同志都写了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开展了重温入党誓活动,让每个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荷共产党人的先本色。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热线电话,发放了征求意见书,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座谈会。通过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每个党员同志都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写出了党性分析报告。同时做好结合文章,结合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工作实际,根据查找了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立足在支持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上再立新高。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两手抓,两手强'意识还不够强,执行不够坚决。我们班子对抓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有时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分管业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政治工作是软任务,抓业务工作比抓政治工作容易出成绩,因此缺乏抓队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分管政工的领导由于对一些政工业务还不完全熟悉,对工作钻研得不够,工作中没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工作不够深入细致,范文写作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政治工作开展起来一般化,效果不理想。

【第3篇】农村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调研报告

一、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矛盾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汇总、梳理,结合走访座谈县乡村干部和群众的情况,我们认为随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两大战略的实施,当前影响农村干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有以下五个:

一是农村干部文化素质、工作作风、领导方式与群众对农村干部的职能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是基本矛盾。税改后,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发现,目前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致富能力偏低、带富水平偏低、年龄较高的“三低一高”问题,全县有近半数的农村干部只有初中学历,62%的农村党员仅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头致富的农村党员干部为数不多,对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许多农村党员干部表现出了很不适应。如有50%的干部在带领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缺路子,少法子,感到无处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有37%的干部不善于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有41%的人对农村政策不熟悉,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严格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导致群众不满。如:王同庄乡东西韩、西西韩村,每村5个村干部,文化最高的是初中,一个村的村长是文盲,仅有一人能写简单汇报,有的

连口头汇报都说不了。

二是农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能力低与农民要求发家致富愿望高之间的矛盾,这是主要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致富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作为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如何与农村市场经济相衔接,如何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等个体工商业,如何发展高效农业,靠一家一户是不能实现的。这就迫切需要广大乡村干部做农民进入市场的“领路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服务。然而,一些乡村干部对市场经济并不熟悉,对高效农业不了解,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不理解,自己不能致富,更谈不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如大营乡的东大营、中大营村,中韩乡的小河村、徐家庄村等农民主要以简单的种植业、养殖业来生活。同时,农业税免征仅是“少取”,农民还盼望政府在“增收”和“多予”上对农民给予更多关注,创办产业协会,增强农民抵抗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提供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让农民更有信心发展农村经济。在收回的529份调查问卷中,“愿意让中央在种植、养殖业与合作医疗、教育上给予更多补助”的占68.90%,列第一位;“希望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增加农民收入”的占60.25%,列第二位;“希望加大农畜产品保险力度”的占50%,列第三位。

三是农村干部依法履行管理职责与农民不服管理的矛盾,这是经常性矛盾。主要有: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乡规民约的执行、农村治安联防、村容村貌治理、街道硬化整修、水电系统管理运行等公益事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如万城乡小石家庄村、武城村由于村集体无经费,原先供群众吃水的自来水系统已坏的无法维修,现在只有家家打旱井、户户购水吃。王同庄乡的东南岩、西南岩等村由于没有经费,村里的垃圾得不到及时清扫等;法律法规与农村农民约定俗成、封建陋习等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精神文明建设、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村民自治、人地矛盾、宅基地发放等。例如:在农村责任田和机动地的承包过程中,有的已出嫁未迁户口的女儿在娘家婆家都分不到耕地,造成生活困难,乡镇政府的指导性意见村里难以执行;机动地管理不规范、增人减人后机动地调整不完善等;五是村干部

二、解决农村干群矛盾的途径

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之后,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按照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思路在实践中认真研究和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

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1、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级领导班子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本领。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通过民主推荐和竞争的方式,从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落后村挂职或任职。今年以来,我县开展了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县直部门抽调了1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有效的增强了村级组织战斗力、优化了班子结构。同时要利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推行村委会主任、委员由村民直选和村党支部委员“两推一选”的制度。要大力推行村干部交叉任职,积极鼓励支部书记、委员竞选村委会负责人,提高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在“两委”换届工作中,我县有80个村实现了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占农村总数的75%;交叉任职人数为347人,占农村干部总数的66.6%。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村干部要带头示范,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和集体土地,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创办“科技示范园”,如西富村镇的西富村、南焦、古城等村,在河北农大的扶持下,创建了“梨枣生产示范基地”;要带头闯市场,积极争当农民经纪人,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如王同庄乡东良庄村党支部书记冯俊杰,积极与高邑县富林园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专家进行联系,兴建了200余亩的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吸收村内剩余劳动力50余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三是加大对后进村的扶持力度。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帮扶工作规划,继续加强对后进村的帮扶工作。抓好后进村,形成工作合力是关键,为此县委在县直推行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县直

部门“三包三抓”责任制:即县主要领导包乡镇、县级副职包片、县直部门包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党委部门包弱村),重点帮助指导后进村党支部抓班子、抓发展、抓为民办实事。并建立了“三抓三包”专项述职制度作为干部实绩的主要内容进行考核。

3、认真执行“一制三化”农村运行新机制,不断完善农村干部的职责定位和考核,切实加大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农村“一制三化”运行机制是河北省自以来在全省推行的农村规范化管理办法。我县按上级要求,用三年时间到已在全县推广,并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谓“一制”:就是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即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部书记是村“一把手”,党支部要加强对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联会、民兵连等村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所谓“三化”就是“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即党支部要建立支委会工作、党员大会、两委联席会、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支部请示报告等项制度,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在村民自治中,要建立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工作和村民管理等项制度,推进村民自治规范化;民主监督中,建立村务公开、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村干部和“三审”财务等项制度,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化。

在529份问卷调查中,有30.50%的党员认为“一制三化”需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认为“村务公开、财务监督有待加强”的占25.95%,认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占35.66%,认为“民主评议村干部不到位的”占42.35%。对“参政议政不积极不支持”的占43.40%,认为“党员、村民代表的素质不高、私心重”的占28.5%。在座谈中普遍认为当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力度需要加强,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党员、村民代表的素质,提高广大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应充分发挥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的决策作用。在调动村民代表和党员、村干部三方面积极性上做文章,在加强农村不同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建设上下功夫,使“一制三化”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落到实处。县农工委副书记高平安、农业局纪检组长贾增军、组织部组织科长王运岐等同志认为,县乡党委政府在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能力、学历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见效慢,成效不显着的原因,主要是村干部直接对乡负责,不对县负责、不对村民负责。县、乡

对农村干部的考核方法需要改进,措施需要到位。王良庄村支部书记马增平、大营镇人大主席焦成芳、王同庄乡副乡长李仲庆等同志认为“民主决策”落实不力的原因主要是县对乡考核、乡镇对农村的考核,看重成绩多、看重财税指标完成、稳定办实事多。对各项制度落实、对村民代表、党员的评价、对村干部个人考核抓得少,不到位。自以来,我县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选举、民主议政日、支部工作规范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逐步认可,但从座谈和问卷看,在村民代表会、村民管理和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干部考核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大力度,进一步取得实施“一制三化”制度的更大成效,这是解决干群矛盾、增加干群感情的重要方法。

4、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农民致富发家的本领。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的新形势,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县委出台了《关于在全县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工作的

【第4篇】对我区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和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寒假,我对我的家乡甘肃省平凉市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产生了兴趣,经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档案资料,对我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现论述

一,

平凉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我区的农村产业结构经历了计划指导到市场选择的多次调整,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由总量不足到丰产自给有余的转变,但把平凉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比较,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是局部的,低层次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农业的持续发展遇到了困难。平凉的农村产业结构虽然有一定的变化,但仍不适宜农业持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基本平衡,部分产品的降价幅度还比较大,比如近几年的烤烟,苹果,猪肉降价幅度比较大。出现卖难的情况。这一方面与产品的质量有关,另一方面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卖难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的投入,农业的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2》农村三次产业间的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层次偏低。据《平凉》的数据,从整体上看,截止1999年底,全区一,二,三产业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从1978年的64:36:0调整到1999年的36:30:34。由此可见,平凉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为:第一产业仍占重要地位,二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直接影响我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从农业结构内部看,种植业比重占80%以上,养殖业基础差,林业经济产出低,农业经济整体尚呈跛足运行;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结构单一。粮食,畜牧,蔬菜等产业名,优产品少,基本不适宜市场多元化的需要,又出现部分产品结构性,区域性的暂时过剩,从而造成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产品中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极低,没有明显的规模效益。

3》农村工业有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重复率非常高,二是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关联非常的低,三是农村工业存在着许多十分严重的自我制约因素,比如粗放经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等,四是技术装备落后,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及各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决定我区农业产业结构容易形成不合理状况。其次,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不均衡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经济原因。再次,政府行为中的不合理因素是造成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

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构想 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和提高的过程。面对目前买方市场出现的新形式,必须以市场为向导,按照新的思路,真正从质的层面上对农村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的调整。这既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方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科技为突破口;要继续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比例,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例;同时要发展农业产后领域,增加商品批量;还要注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一些规则,一是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各产业的生产和生产规模。二是协调发展原则,即各行业间要互相支持,共同发展。三是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原则。四是因地制宜原则,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五是量的扩展与质的提高统一的原则。再次,农村产业调整的重点内容是四个,一是按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二是要因地制宜,优化调整区域结构。三是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增加农村二,三产业的比重。四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三,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我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而开始的,必将随着整个市场的完善而不断推进。我认为,加快调整的步伐,应实施以下的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加大农村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工作的力度。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力度。

2》建立健全我区的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的收入增加。我们的农业至今没有摆脱单一的生产环节的束缚,在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所以推进调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联成一体,协调运行的产业体系。一是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二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多层次提高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三是要创造能够充分体现农民利益的分配关系,建立确保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经济收益增加的利益机制。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规律。政府部门要自觉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势,运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指导生产,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自主权。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做好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工作,当好产业结构调整的领路人。

4》以科技为先导,坚持在品种,质量上下工夫。为此,一要积极推进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加速更新品种,提高优质品率;二要大力的推广模式化栽培,节水农业,高效饲料和无公害农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要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和分级处理技术,实现加工增值;四要加快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五要大力发展农民的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5》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创造比较优势,形成特色产业。农业区域性结构雷同,比较优势下降是农产品卖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发展我区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营造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

【第5篇】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调研分析调研报告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村人才。加强农村人才开发,不断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__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突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发、使用三个环节,积极推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现状与问题

经过认真调研与分析,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启动后,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市有农村乡镇领导干部66名,村干部229名,组干部265名,农村中小学教师974人,卫生技术人员106人,农业科技服务人员156人,文化专干26人,农村政法工作人员46人。从整体上看,全市农村人才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短缺,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不合理,存在农村人才“三多三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无职称人才多,中级以上职称人才少;文教卫生人才多,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少。同时,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乡镇单位和教育卫生部门,企业和农村一线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人员还十分缺乏。

二是急需人才、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目前,__市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678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2%。其中,种植业2386人,畜牧养殖业946人,农机经营115人,农产品加工与经营214人,农产品营销156人,建筑行业68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6人。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农村种植、养殖专业的人才比较多,但农产品加工营销、建筑、企业经营等专业的人才比较少,人才队伍专业分布不够合理,出现了传统人才过多急需人才缺乏的失衡局面。

三是人才激励政策还不健全。缺少对重点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各级虽已出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办法、文化专干配备管理办法,但职称评定中以学历和工作年限等为硬化条件,工作业绩方面缺乏优先选拔评定的优惠配套政策。目前,全市农业科技服务人才评定高级职称的仅4人,评定高级民间美术师职称的人员仅2人,文化专干评定职称工作才刚刚启动。同时,受人事编制、职称限额等因素的限制,在人才开发、引进、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农村各类人才的开发、管理力度还不够。

四是农村人才经费投入不足。目前,__市教育、卫生人员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全市有16229名中小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20__年温室建设、河水滴灌,农机局购置等支农资金达到了800多万元,但用于人才培训、开发的专项资金还严重不足。尽管__市在人才招聘、专家培训中投入了一些资金,但与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各类农村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不能规模性、系统性地开展,导致知识老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思路与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__市今后将紧紧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创业能力,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完善机制抓培养。进一步分类充实全市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建立专门人才档案;加大对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以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选拔青年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到省内外高等院校、院所进行专业培训;全面落实《__市20__-20__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办好各种形式的乡村干部培训班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各种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

二是统筹协调抓开发。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对党政人才的开发使用,围绕文化旅游大市建设,抓好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的开发,围绕农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抓好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的开发,围绕社会和谐发展,抓好教育卫生人才队伍的开发,围绕民生改善和平安建设,抓好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__市人才引进目录》,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开发政策,从省内外高校、机关、企业引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开发一批“技术型”、“技能型”、“企管型”、“乡土型”人才,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担任协会负责人或村组干部,努力提高农村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

三是落实政策抓服务。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技术人员在职称限额、职称晋升上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联系乡土专家人才制度,设立市乡级农业专家顾问团,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服务。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并在__电视台、广播电台、《__文化旅游报》及省、市级新闻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激励他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是健全机制抓投入。按照“政府搭台、基层唱戏、农民受益”的原则,拓宽渠道,创新思路,采取“财政拨一点、部门出一点、乡镇挤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资金,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工作动力。

【第6篇】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问卷调查报告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主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个人必备的能力,而小学生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合适年龄,为了扎实做好“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小课题研究,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做好小课题,我们将调查的对象确定在三、四年级,三、四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刚刚增多,他们对文字充满了兴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自主阅读的能力又几乎为零,因此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最佳年龄,为此,我们设计了详细具体的问卷表,从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时间、阅读对象、阅读方法等多方面进行问卷了解,专门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表,又将100份问卷表进行了详细的汇总,现将调查分析呈现如下:

一、阅读兴趣与习惯

阅读的兴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终生受益!

从数据汇总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看书,对书感兴趣,这一数据的出现给我们的课题研究增加了很多的信心!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学生对动漫类和绘本类的书籍更感兴趣,因为这两类书籍图画丰富,色彩鲜明,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文字较少,阅读障碍少,读起来更轻松。

从数据汇总图表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每天的读书时间较少,而还有11%的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是0,这需要我们深思!

以上数据图表显示,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读书方式,基本上都是随便翻翻看,随意性更强一些,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侧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自主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的方法,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决定阅读的效率!

从问卷数据汇总显示:

1、56%的人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是随便翻翻

2、97%的人没有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3、17%的人读到精彩的地方会多读几遍,细细品味

4、12%的人会摘抄积累书中的语句

5、90%的人遇到不懂的问题跳过,忽略不计

6、98%的人不会主动的写读书笔记

7、85%的人读完书后不会和他人交流

8、84%的人读完书后不会清晰的表述大概内容

通过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我们惊奇的发现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读书时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读不懂的地方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习惯,而是忽略不计,对于读过的书籍没有太多的回忆和交流,而是抛于九霄云外,更谈不上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由此可见,学生没有正确的自主阅读的方法,于是也就没有了阅读效率!

三、策略和方法

此次问卷调查的数据给了我们做课题的方向,通过调查分析,小课题的研究要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上做大量的功课,让学生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启他们自主阅读的大门!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阅读活动来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有利途径,因此,此时,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者。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样,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阅读习惯的引导者。

4、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应以《小学生心理学》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主动阅读的愿望,通过自主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

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第7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充分了解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同时为了自己毕业以后的从政道路锻炼自己的安排统筹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和我的同学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走访,也在县级有关部门同志的帮助下,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据了解,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一千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主要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①。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指导模式,以小河道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惠济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XX-XX年间将有2座小型水库和5条河道主干渠获得每座80万元、每条河6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460万元。②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XX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③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睢县客运总站、河南睢县长途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xxx”期间,睢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5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④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旅游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并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XX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的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其中,也不乏某些落后分子投机取巧,中饱私囊!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经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3、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4、加强工程建成后管护。把对基础设施的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充分发挥使用效益。首先,规划阶段必须考虑运营管护经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管护经费来源,建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其次,对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引进市场方式,推行公私合作合营模式。如有条件的行政村,应制定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机制,做到制度、人员、经费“三落实”。第三,对纯公益性项目由财政安排一定的管护经费,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真正走上平常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5、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新农村,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投入是关键。新农村建设,政府决不能包办代替,只有建立农民直接参与的激励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一是广泛宣传,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动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没有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民,就永远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发挥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引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责,抓好宣传引导、规划指导、组织协调、资金整合、政策激励等工作,抓好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四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工投劳,并投入必要的物力,搞好基础设施建。

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光辉前景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国家专拨专款建设新农村。村村合并、小区建设已开始动工实施建设。县政府决定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整个任务的70%,在五年内全面完成任务。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在规划区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各家各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我们大家还期待什么呢?

五、后评

短短的暑假过去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整天在县里的部门来回穿梭,在各个乡镇的村落收集数据,虽然很辛苦,但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即使辛苦也是值得的。很感谢那些支持我们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们,不仅给我们提供有关资料,在后期也帮助我们整理调研报告……

这个暑假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逐步加强,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我相信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① 《XX年关于我县“334示范工程”年终总结报告》

② 《XX年睢县水利局规划实施纲要》

③ 《河南睢县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的工作总结

④ 《睢县人民政府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第8篇】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分析考察报告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第9篇】新农村分析报告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重点阐述,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十几年中国农村市场将迎来全新的变革。

为了准确把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相关的主题投资机会,我们从不同角度对可能受益的板块进行了挖掘和探讨。总体来看,将有三类板块受益于新农村建设,而且其中许多行业在资本市场已经获得了良好的表现,如家电、汽车等等,这表明新农村建设受益板块并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股。

首先,农业及配套产业将直接从国家支农政策中受益,主要包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国家重点扶持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林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尤其是被国家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配套企业。农业增长方式转换将使得农业对低毒高效农药、农膜、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增加,相关补贴也使得农民对农资的购买力增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将从中明显受益。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得相关行业受益,主要包括:一、水泥、钢铁等建材行业。农村公路建设、村庄治理、新建住宅等将增加水泥、钢材等建材相关的需求,这些行业将从中明显受益。二、能源设备行业。农村电网改造、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范围的扩大、加大沼气、太阳能、风能利用的投资,将增加对相关设备的需求。三、医疗器械。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大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将从中受益。

【第10篇】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近年来,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问题正逐渐凸显并日益得到重视。家庭暴力已演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妇女身心健康、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农村妇女受家庭暴力案例数据呈上升趋势,体现出复杂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就__县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策。

“你有没有被丈夫打过?”有一些妇女隐瞒了自己被殴打的事实。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妇女顾及脸面,怕旁边人笑话。当问及“有没有被打过”的这个问题时,她们显得犹豫,最后才说“没有”。二是农村妇女对丈夫的暴力有很大的容忍度,只要打得不是太厉害,丈夫打老婆的事不值一说,尤其是年纪大些的妇女,她们很爽快地回答:“都过去了,不算啥。”甚至于还有的妇女觉得丈夫打自己,是因为自己确实做得不够好。第三,对家庭暴力有一个识别的敏感度和认定的标准问题,农村妇女把丈夫的小打轻骂称之为“扯皮”、“脾气急”、“不是真的往死里打”,可以不列入“打”的范围。调查中,询问被打的理由时,回答千差万别,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家务琐事或观点不一致。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妇女在遭受家暴后认为,“肉体的伤是轻,精神的伤害最重”。

1、封建思想残余是产生家庭暴力的主要根源。中国封建社会有几千年的历史,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尤其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更为突出,做丈夫的将打老婆视为天经地义的事。而有些妇女在封建思想影响下,也认为只要不过分,丈夫打妻子很自然,一旦被丈夫殴打,只好自认倒霉。这样,就为丈夫的施暴行为创造了条件。

2、立法不足和现行的司法举证制度是家庭暴力存在的主要原因。目前为止,我国在反家庭暴力方面,法律法规还没有做具体规定,大部分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后不注意及时取证,导致在诉讼中难以举证。妇联作为维护妇女权益的主要组织,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多数情况只能接待和倾听受害妇女倾诉,指引其依法解决;司法机关受“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影响,一般不愿介入家务纠纷,致使反家暴联合机制难以有效落实。

3、农村基层干部重视程度不够,助长了家庭暴力的升级和蔓延。农村传统观念中有这样一种认识,即“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许多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家事,别人管不了,也没有必要管。由于基于这些模糊认识,直接影响了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积极性和公正性,对家庭暴力案件调处中存在“劝和不劝离”倾向。

4、受害妇女的软弱和一味忍让也是造成家庭暴力的成因。一些受妇女往往因为考虑到子女和社会舆论压力而一忍再忍,导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95%的女性是多次遭受暴力侵害后,才要求调解,她们中的多数人认为,男人脾气上来了打一下是正常的,她们一般都不会想到要用法律来解决,其结果是一而再,再而三,从而导致家庭暴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无法忍受,直到男方要以暴力赶自己出门或者危及到生命安全时,才会想到寻求法律保护。试想,如果在第一次遭受暴力侵害后,就能冷静地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那么相当一部分家庭暴力案件是可以得到有效遏制的。

5、喜新厌旧和婚外两性关系的发生是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性解放”、“性自由”等思想影响的人,尤其是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腰缠万贯后,就滋生了“饱暖思淫欲”的思想,为了踢掉原配偶,人为地制造矛盾,采用殴打、折磨、等手段逼使原配偶同意离婚或原配偶无法忍受时主动提出离异。当然,也有因妻子有了外遇后,致使丈夫采用武力解决的。总之,哪里有喜新厌旧或第三者,哪里就很有可能出现暴力,这是当前家庭暴力中出现的一个新情况。此外,一些家庭中,由于女性经济不独立或经济收入偏低,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夫妻间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不一致,夫妻之间的性格及关系不和谐、爱好不同等等也是引发家庭暴力的原因。

1、严重地损害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相当多的农村家庭中丈夫处于主导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个别男性倚仗自己是体力上的强者,对妻子破口就骂,动手即打。妻子在暴力侵害中失去了人格尊严,失去了健康,甚至危及到生命。

2、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由于家庭暴力影响了夫妻感情,很容易导致家庭破裂。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和厌世心理,他们感到自卑、孤寂,变得情绪低落,不相信任何人,会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孩子因忍受不了父母整天的吵闹、打架而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巷尾,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导致妻子伤残甚至死亡,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个别的还会引起家庭之间的暴力冲突,酿成血案,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1、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国策的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是反家庭暴力的关键。要广泛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纠正“打老婆不犯法”、“清官难断家务事”等错误观点,使大家都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清楚家暴也是违法的这一浅显道理。要大力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在家庭内发扬民主,男女平等观念,应通过开展“平安文明家庭”、“模范夫妻”等评选活动,促使婚姻美满、家庭和睦。

2、加强立法,从源头抓起。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歧视、、残害妇女。新修改的《婚姻法》也增加了禁止家庭暴力的内容,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为此,执法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对家庭暴力案件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进行严肃处理。二是建立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应建立公、检、法、司、妇联参加的维权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妇女维权的政府行为,做到维权工作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各级妇联组织要定期向有关党政部门汇报和通报家庭暴力的具体情况,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的支持配合,使严重侵害妇女权益

的重大案件、疑难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三是建立妇联干部特邀陪审员制度。应当在各级人民法院成立妇女维权法庭。审理维权案件时,妇联干部以特邀陪审员的身份参加审理。四是对受害妇女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帮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往往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经济条件差,用法律手段解决时,受到很大局限,各级妇联和司法部门要及时掌握情况,尽量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如:法律咨询、代写诉状、代为辩护等等,使受害者能够通过合法途径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设立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在家庭暴力造成的离婚案中,受害者往往因为证据不足而难以索赔。而家庭暴力因其发生场合的隐蔽性和私人化,难以寻找证人,而受害人的伤情鉴定是最好的证据。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的建立应选择在司法机关设立,伤情鉴定应做到及时、快速、准确、科学可信,同时还应做到保密和对受害人应有的关心和尊重。

5、全面提高妇女素质,是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提高女性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偏低,不仅限制了妇女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能力和担任社会公职的广泛性,也使许多女性对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持冷淡和消极的态度。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坚决杜绝新文盲的产生。鼓励女性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文化素质,掌握生产技能;其次,要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由于文化素质低,妇女缺乏享有和行使权利的能力,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淡薄,以致有的妇女在家庭中遭到歧视、或残害时,不懂得也不敢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还认为是“命中注定”。应当有针对性地向妇女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使广大妇女都能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培养女性的“四自”精神。使她们充分认识到女性的优势,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轻易为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所摆布,敢于在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总之,随着家庭暴力的日趋增多和手段的逐步升级,要从根本上肃清夫权主义、大男子主义的毒瘤,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有关社会组织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相互配合,综合治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第11篇】党支部党性分析报告(农村信用联社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联社党支部在党委的领导下和联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自己深入查摆剖析相结合,找出了我们单位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班子团结、工作作风、开拓创新、服务经济建设、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汲取了教训,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好业务经营,一手抓好机关党建工作。党组织整体素质高,发展意识强,宗旨观念坚定,党纪党规纪律严明,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能够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成绩比较突出。班子成员之间团结一致,作风正派,工作扎实,自觉用党员先进性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带动了联社党员队伍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带领全体党员同志和干部职工立足农村,服务于'三农',加大'三农'资金的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联社党支部按照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在调查摸底,制定方案阶段,对党员数量、分布、思想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摸清了离退休、流动党员和各层面的党员情况,找出各层面党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存在的思想症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思想发动,学习培训阶段,及时召开了党组会议、党小组会议,全体党员动员会,成立了教育活动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活动安排组织工作。为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开辟了教育活动专栏,制定了宣传标语,制度、办法、小组等上墙。采取多种学习形式,确保学习入脑、入心。为了使广大党员能深刻领会'教育活动'的精神实质,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学习中,我们紧密结合党员的实际,把读书学习与党员易于接受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在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坚持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进行启发教育。深入社会体察、换位思考,进行对比教育。运用正反两个方面典型,进行反差教育。每个党员同志都写了笔记和心得体会。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开展了重温入党誓活动,让每个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荷共产党人的先本色。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设立了意见箱、开通了热线电话,发放了征求意见书,召开了民主生活会和座谈会。通过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每个党员同志都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写出了党性分析报告。同时做好结合文章,结合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工作实际,根据查找了的问题和不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立足在支持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上再立新高。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两手抓,两手强'意识还不够强,执行不够坚决。我们班子对抓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有时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现象。分管业务的领导在思想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政治工作是软任务,抓业务工作比抓政治工作容易出成绩,因此缺乏抓队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分管政工的领导由于对一些政工业务还不完全熟悉,对工作钻研得不够,工作中没能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职工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工作不够深入细致,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政治工作开展起来一般化,效果不理想。

【第12篇】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支农对策分析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政支农“总量小、结构偏、体制僵”等主要特征,提出了强化支持重点,加大支出力度;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资金管理体制;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等财政支农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财政支农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政府财力已经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认识并加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采取有利于“新农村”发展的财税政策及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经济学界和各级财政部门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财政支农的特征分析

总量小

我国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比较利益低,“三农”各个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虽然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从总量上看,财政农业投入仍然偏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在不断增长。从“一五”的99.58亿元增加到“九五”的4938.88亿元,增长了48.6倍,总体上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却大大慢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另外,按照wto《农业协议》,我国农业综合支持量可以达到农业生产总值的8.5,而目前仅有3.3。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结构偏

流通环节多于生产环节。与wto规则和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相比较,我国政府支持农业的特点是流通环节多于生产环节,实践证明这种支持方式的效率是比较低的,中间环节流失较多,农民应该得到的利益没有完全得到。

间接投入多于直接投入。例如,政府通过拨款支持农口事业单位(所谓七站八所)为农业提供科技示范、病虫害防治来为农民服务,通过修路引水、培训指导等方式来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而不像发达国家直接对农民或农场主收入进行补贴。

财政支农资金在使用对象上范围狭窄。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农业资金的使用,一是政府的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人员供养及行政开支部分大体维持在70左右,而用于农业建设和科技投入的支出比重低;主要用于非营利性的事业,一般不用于营利性的企业单位;只能用于农业本系统的单位,而不用于其他部门或系统的农业项目;在财政农业建设性资金中,用于大中型带有社会性的水利建设比重较大,而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

体制僵

主要表现为支农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财政支农投入高度依赖上级政府,地方财政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很难再向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业追加投入;支农支出实行分块管理,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不协调、重复投入,力量分散,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预算管理弱化,法定预算常常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比较大,预算不稳定,一年预算、预算一年的现象经常出现,同时,预算项目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大,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弱化了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资金的监督管理反馈差,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一拔、二转、三不管”的现象十分突出,导致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分资金、下指标,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浪费了财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支持的对策

强化支持重点、加大支出力度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财政除了重点支持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水库加固除险,还要继续围绕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等。要进一步改革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于一般性技术推广工作和经营性服务项目,要通过兴办科技示范场、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等方式,逐步走向市场。

要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对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以及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应选择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支持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包括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财政贴息、对农户的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处理给予财政补助等。

要加大粮食生产的支持要把促进粮食生产作为财政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目前,财政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主要有,取消和降低农业税税率,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实行良种补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对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土地出让金集中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与财政有关的粮食生产政策还有优质粮产业振兴工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要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将有限的政府财力运用到农村急需所用之处。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必须分阶段、分区域地排出优先顺序,应该先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基本生活需要,后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先保证纯公共产品,后提供准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

整合财政支农投入、完善资金管理体制

对现有农业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文秘站:]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项目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能够归并的支出事项建议由一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同时要对各分管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加以明确,以确保农业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事权。

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体系在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上,应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注重资金的绩效评价,建立资金使用的反馈制度,同时不断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使各项资金分配方式纳入规范化管理制度之中;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上,首先要认真执行农业财政资金的预算,不能留有预算缺口或虚列支出。其次要积极推动部门预算,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各项财政改革,对于农业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应当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明确管理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在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上,财政部门应当利用本系统内监督机构和审计部门的力量,对于农业财政资金运行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必要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逐步形成有效的农业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机制;在投资责任上,总的原则是按照项目规模和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凡属地方项目或中央补助投资的地方性项目,其投资、建设、管理和职责完全下放给地方。属于中央项目的,均由中央政府或有关部门负责,也可通过某种方式委托地方建设或管理。

调整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

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少交叉和中间环节,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逐步将主要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如粮食风险基金)转为对农民的收入的直接补贴;是在主产区建立对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直接补贴制度。这种补贴方式,一方面可以形成对农民收入的直接补贴,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农民、农业生产者使用优良品种。随财力的增强逐步扩大,可以在重点产区建立良种推广补贴制度;是逐步将一部分农产品出口补贴转为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要抓住粮食仍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增加对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对渔民和牧民生态移民和转产转业等,也应给予直接补贴;是继续加大对受灾地区农民的收入补贴。

采取区别对待的政府投入政策,加大不发达地区的农村财政投入政策。我国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低,而西部和老少边陲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政府财力及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水平相对低,因此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不发达地区农村的农村财政投入比重,包括加大直接财政投入、财政补贴、国债资金支持的力度等等。

【第13篇】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分析调研报告

近年来,湘乡市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土地流转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流转形式多样、多种组织参与的特点。为了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情况,加速推进湘乡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湘乡市统计局组织课题组深入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湘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成效

湘乡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总面积20xx平方公里,人口91.5万,下辖3乡15镇4个街道办事处。共有708个行政村,8040个村民小组,农村土地承包户223547户,农村承包人口767865人,承包耕地面积为678652亩。近年来,湘乡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18.2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6473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4%,涉及农户5.2万户,占总农户的23.3%。承包方式以转包、租赁、转让为主。

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在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新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星的土地从农民手中集中连片,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规模特色产业,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2、推动了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主要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基地”的模式,与农民签订流转合同,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3、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率。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4、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一家一户封闭式的经营格局,使土地逐步转向种田大户,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又解放了大批农业劳动力,使许多农民可以离开土地安心外出务工经商,转向二、三产业,从而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5、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既可以获得流转收入,还可以腾出手来从事其他工作,有的通过土地入股还能获得一定的分红收入,或通过就近在流转的生产基地务工赚取工资收入。

二、当前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的行为不规范。一是土地流转存在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许多流转特别是农户之间的流转都没有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短。除林地流转期限较长以外,以转包为主的农户间的耕地流转,期限一般1—3年,有的更短。二是流转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地方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特别是水田流转通常用口头协议的方式进行私下流转,即使有合同,也存在权利义务表述不清、利益分配不规范等不完善之处,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土地承包关系混乱,形成土地流转纠纷隐患。

2、乡村两级中介组织和管理服务机构功能不健全。对于农村土地流转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引导管理上,缺乏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农户自发土地流转占相当比重。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多数农户土地流转发生在父子、叔侄、亲戚及邻居之间,有些是被动流转,因无力耕种,谈不上精耕细作,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3、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宣传教育没有跟上来,农民思想认识不足,心存疑虑。部分农民怕土地流转会失去承包权,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宁可粗放经营,甚至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另外,由于湘乡市就土地流转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因此,乡村基层干部没有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去正确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流转。

三、当前制约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1、土地分散经营制约着土地流转。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以及后来的几次小调整留下的种种弊端,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湘乡市人均耕地仅0.85亩,而且每户的承包土地相对分散。这种土地的分散经营,要转为集中规模经营,由于涉及的农户多,农户之间的思想认识不一致,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序流转,影响了土地规模效益的发挥。

2、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普遍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两大功能。这就决定了农民把土地作为命根子来看待,不愿轻易离开土地。他们认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赚不到钱还可以返乡种田,心里踏实。同时,由于目前城镇化水平较低,吸纳农民就业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空间有限,以及农民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不足,进城就业门路窄,无法在城市获得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因此,农民始终把土地作为自己的最后保障。 有钱的不在乎土地流转所得的收益,没有钱的更惦恋土地。有的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另外,近年来国家将各种惠农补贴直接发放给承包农户的发放方式,也挫伤了部分种粮户的积极性。

3、效益价格低廉制约着土地流转。虽然政策倡导土地要有偿流转,但是土地流转的价格极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低。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的亩平均成本481.1元,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有的甚至成倍增长,亩均成本再次增加60—80元,亩利润仅为185.2元,按照复种指数2计算,平均亩利润仅为370.4元。受此影响土地流转的价格难以提高,流转农户难以获得较高的土地收益,因此选择粗放经营而不流转。二是土地流转渠道不畅。由于缺乏信息渠道,缺乏规范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急于流转土地的农民只能低价或无偿把土地转让给别人耕种。三是农民土地经营流转价格意识淡薄。土地流转价格不像普通商品价格那样容易确定,且目前又没有完整的价格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农民价格意识淡薄。四是农业特色产业少,带动力不强,使得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而评价土地流转的成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农民流转土地后,通过经营主体的集约化经营,土地的产出效益比流转前是不是提高了。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对形成适度规模经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地方由于缺乏效益明显、可持续性强的特色农业产业的有力支撑,农用地需求相对较少,许多农户面临着土地向何处流转的困惑。

4、农业规模经营风险大制约着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一般前期投入资金大,回笼周期长。加之缺乏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作保障,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经营不善等不确定因素均可导致产业效益降低甚至血本无归,一旦发生这类情况就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收益,将造成新的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另外,水田流转对于种粮大户也有些现实问题难以解决。如粮食收割后怎么晒干处理等。因此大多数流转经营主体对土地流转表现得很谨慎,不敢轻易接手。

四、推进湘乡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1、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宣传和典型引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农民对土地流转有新的认识,改变一些农户宁可抛荒、不可失地的想法,解决农户土地流转中的思想顾虑。帮农民算好账,进行流转疏导。通过算账,使一部分农民将承包土地通过流转实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加强典型引导。积极引导农民进行探索性示范试点,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好处后,因势利导促进土地正常流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城郊地区、交通干线沿线和边远地区不同的情况,在每个乡镇办事处重点抓好1—2个村的土地流转工作,特别是在完善土地承包机制、推进土地流转上要有所突破,为逐步在面上推开探索和积累经验。

2、健全乡村两级管理服务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以乡镇办事处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为依托,全面建立乡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各行政村都明确村主任为土地流转信息员,有条件的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积极培育规范的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为农村土地流转搭建服务平台,承担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指导、业务咨询,以及土地供求登记、信息发布、项目推介、中介协调、合同鉴证、跟踪服务和纠纷调处仲裁等服务工作。同时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必要的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或信息员,随时收集并向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报送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参与流转收益评估,协助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通过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有效结合,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建立扶持奖励的优惠政策,推进土地流转进程。湘乡是农业大市,如何推进土地流转,做好“三农”文章,政策导向是关键。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政策,加大财政奖扶力度。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各地产业布局规划,每年安排一定的奖励资金给予扶持和奖励。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同时还要采取多渠道扶持、多部门发力的方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项目建设扶持方面,要把现化农业建设、移民建设、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优先安排,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在金融支持方面,要由农发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研究制订关于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施细则,开展承包经营权抵押试点和流转收入质押贷款业务,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资金投入这一瓶颈问题。

4、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优化土地流转环境。一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制订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突出发展本地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企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此推动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土地集约流转将产生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势必会影响土地流转和农村稳定。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外地或本地务工经商。三是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保险,完善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质和社会保障功能,突出其生产发展和增收致富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决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农业规模经营的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以防范产业发展不利因素,减少农业受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为经营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14篇】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三季度基层信息服务站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在总结二季度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二季度区(县)农委信息中心主任会议精神开展工作。本季度服务档案数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在本区(县)内逐步成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信息员队伍,从而强化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人网”功能。

一、工作与成效

综合今年三季度工作,各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信息服务内容更丰富。三季度,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展了形式更加多样、数量更多的为农服务。本季度共记录服务档案1737条,比上季度增长50%。其中简报类882条、科技下乡112条、黑板报26条、上门服务219条、电话咨询49条、培训120条、其它类329条。大多数基层信息服务站在三季度表现出更大的为农服务的热情。

2、信息采集功能逐步增强。三季度,各基层信息服务站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信息提供的质量上也有长足进步。目前各基层信息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已成为**农业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仅第三季度就有30篇来自于基层信息服务站的信息被**农业网的新闻栏目采用,是一、二季度的总和。**农业网专门为基层信息服务站开辟的子栏目“**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成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精品展示的一个小舞台。

3、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三季度,各区(县)的基层信息服务站在信息员队伍建设上结合**郊区的实际情况,把注意力从单纯人数增加逐步转移到和提高素质上来,通过各类培训帮助信息员不断更新农业信息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固定时间的信息员例会制度不断增加信息员队伍的凝聚力,使之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信息员队伍。

4、区(县)之间的交流学习增多。通过上季度的评比,如何改进自身工作,向兄弟区(县)取经成为各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本季度工作的又一亮点。三季度,嘉定、浦东、南汇、崇明、闵行等区县农委信息中心均组织信息员互访,通过现场学习、面对面的交流,得到共同提高。

二、问题与不足

**市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

1、区(县)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较大。从三季度统计评比的结果看,各区县农业信息服务发展不平衡,例如在服务档案记录上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近30%,而且目前区(县)之间的学习交流局限于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良好的区(县)。要避免出现“短板效应”,信息服务发展慢的区(县)要主动与工作好的区(县)交流,加快发展步伐。为此,建议基层信息服务站利用工作视窗的公共信息栏,多发一些工作交流的文章。

2、服务档案质量的记录仍需提高。三季度的服务档案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在质量上仍有不少的问题。信息员首先应该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其次在开展服务时做一个有心人,使记录的服务档案言之有物。另外,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对本区县的发展较慢的基层信息服务站要多予以帮助,使基层信息服务及让服务档案

【第15篇】台州农村医疗保险调查报告分析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浙江台州地区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医保

近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立足于台州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险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问调查为辅,以随机选取得椒江的上京村、路桥的士岙村、三门的长浦庄村以及温岭的陈家宅村四个村为样本展开调查,按不同年龄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年龄太小和太大的村民对农村医疗保险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因此更加侧重于20~60岁之间的村民的看法和反映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2 调研分析

2.1 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都选择了选项中的不宣传,有力地说明了相关部门如乡镇政府或村委在保障医疗保险得到落实方面做得不够好,因为宣传不到位,农民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

2.3 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2.4 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如图4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3 措施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平,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4)医卫管理部门及保险机构应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加强对医卫机构的监督,反对一切不正当行为。保证医保费用正常使用。

(5)加强立法,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下保证医保政策落实。

相信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革,我国的医保制度会得到全面落实,并真正做到卫人民群众服务,实现其价值。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dq6myq.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