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品多篇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品多篇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精品多篇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要么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反馈中发现:低年级学生生字的书写顺序是错的,间架结构不对;有的仍存在字词不会写,词语查了工具书,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其实,在小学阶段,有的小学生入学时就已认识了一些字,特别是一年级上学期学过拼音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拼音去拼读课文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仔细指导,才能有效,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读文,进行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发现课前预习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但是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得不少孩子在课堂上,尤其是中下等的学生,只有听的份,学习起来也非常吃力。我校的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中青年教师。爱学习,善于钻研。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教学教研之风逐渐浓厚起来。我们乐于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我们也乐意总结,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课前预习有效指导是指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就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运用教育调查,行动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方法及培养策略。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就成了由教师指导预习方法、提示预习项目、订正或补充学生的预习成绩,学生们报告各自的预习成绩、讨论彼此的预习成绩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次序、有组织地进行的过程,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里面,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主持者;学生是预习的实行者,又是讨论预习报告的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叶氏认为,“惟有如此,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他们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才会渐渐养成”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4、心理学观点。

“皮亚杰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他曾指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会促使教师深入学习理论,以研促教、以研助学,教、学、研相互融合,在实践中成长,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5、力求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二)研究任务: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的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效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4、不断完善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与并付诸实践。

5、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6、提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4、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不同的预习作业设计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预习作业设计与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七、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

我校不同学段实验班的学生。

(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xx、12――20xx、2)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计划。

2)实验教师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3)确定实验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的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xx、3――2012、12)

1)预习方法研究:实验教师对教材进行梳理归类,研究不同课文的预习方法,如精读课文应该怎样预习,语文园地应该怎样预习等。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具体的学习资料、研究案例、研究总结及过程性资料。

内容:

1、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按学段承担一节有关“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课。

2、每个课题组成员所作的课都经过下面的程序:

先说课――进行集体备课――做课—集体反思、总结

3、每个课题组成员按要求上交研究材料。如: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撰写课题研究案例和阶段总结。

本阶段的研究成果为:语文课前预习的指导方法、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指导课的案例、录像、图片等。

3、总结验收阶段。(20xx、1――20xx、6)

1)整理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课题研究教学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汇编。

3)申报课题结题,并在教学中进行推广应用。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为:

1、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教学案例集、研究成果汇编或教育论文集、预习指导课的录像、图片等。

3、本课题研究中,学生的预习作业文集。

4、构建不同学段、不同课型课前预习的可行性强的操作样式。

5、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6、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优化了学生的预习过程,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长期实践中得到自求得知的锻炼。

7、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课题指导组:王声明、徐燕。

主要任务:文献资料收集、录像、图片等资料的采集和汇总。

2、课题负责人:龚小琳。

主要任务: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3、课题实施教师:彭志刚、徐鸿丽、龚小琳、王渊荣、马斌、王鑫、张欣茹、高学霞、武颖、崔淑琴。

主要任务:

1)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顺利进行课题研究打基础。

2)就课前预习情况在老师、学生、家长中开展调查(龚小琳、高学霞完成调查报告);收集、整理各种研究资料;教师开展讨论与交流,商定课前预习指导内容。

3)在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班级中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收集资料,总结反思,写出案例。

4)开展课题探索与实践。王渊荣、马斌老师分别承担一节研讨课,要体现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内容。

5)实施者撰写研究论文和个案。

十、主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刘良华《自学成材还是听讲成材》

3、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4、刘春生《作业的革命》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吉林大学出版社欧阳芬、彭隆总主编

6、《魏书生谈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魏书生著7、《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著

备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分享:

课题实施方案 篇二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逆向思维则更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在新课改中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甚至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此时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向,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探求解决问题。

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探索,当某一思路出现阻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当学生经过努力从正向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较快地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去获得知识。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在发现的试探中,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策略,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5、加强学生用分析法和倒推法解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逆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把教学中的相关逆向思维训练的问题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数学的概念教学,计算过程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都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明确训练内容。

3、备课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逆向思维策略。

4、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注意逆向思维训练策略的落实。

5、做好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践研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实际调查,发现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足。

2、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

2、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篇三

英语字母教学作为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字母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由于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十分有限,字母教学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如何使字母教学省时高效又充满趣味呢?

一、字母读音教学。

1、简化字母读音教学。

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现在学生接触英语字母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大多数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大部分字母的读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按照教材中的安排,每节课教

二、三个字母,学生就会因为觉得简单而慢慢失去学的兴趣,甚至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将会使我们的英语教学陷入困境。所以我在教学字母时,先花一二节课的时间教学所有的字母。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量,教师就能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练活动中得到提高。

2、强化个别字母教学。

尽管许多学生对字母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字母学习,中间难免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现象。例如学生对“Gg、Jj、Hh、Ll、Qq、Rr、Uu、Ii”这几个字母存在着一定的错误发音,我就在教学中加强这几个字母的训练。“Gg”和“Jj”强调[dэ]的发音。“Hh”注意[ei]的发音。“Ll”要讲清结尾两种发音的不同用法。“Qq”和“Rr”要让学生能辨清与语文课中音序表发音的区别。“Uu”和“Ii”要让学生把音发到位。

3、注重读音归类教学。

把字母按读音进行分类是字母读音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觉得有一定难度的一项内容。如何使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得到较好的掌握?通过比较实践,我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掌握。可以采用“摘苹果”、“找朋友”、“钓鱼”等各种形式各异的游戏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动手、动脑、动脚。也可以同时进行小组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4、丰富字母读音操练。

简化字母读音教学并不是缩短字母教学的时间,而是把时间更多地放到字母读音的整体操练上了。字母的其中一个作用是根据字母表的顺序在英语字典中直接快速地查找单词,这就要求学生对字母表的顺序了如指掌。对此我采用了一个较简单但十分有用的游戏:“接龙”。学生逐个说出字母,并要求学生碰到元音字母拍手表示。还可以采用“Findyourneighbour”的游戏。把字母卡片发给学生,然后教师说一个字母,持有该字母卡片的同学马上起立,而持有该字母前后字母卡片的同学也马上起立,三人一起大声朗读手中的字母。

二、字母书写教学。

1、字母形的教学。

字母的书写首先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一些形近的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通过猜谜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它们的形状特点。例如:弯弯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盘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只葫芦(B)、一座宝塔(A)、胜利的象征(V)、大号鱼钩(J)、一张弓(D)、一扇小门(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什么字母是个昆虫?(Bb)、什么字母是我自己?(I)、什么字母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你?(Uu)、盲人最喜欢什么字母?(Ii)。这些谜语既能让学生记住字母的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谜语,充发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字母的形状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字母的一小部分来猜字母,这种方式比直接叫学生认读字母要好得多。在猜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对字母的形状观察得十分仔细,这比单纯由教师强调字母的形效果和效率都要高得多。

2、字母写的教学。

字母的书写是小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但小学阶段的书写对学生以后的书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认为无论什么书写教学一定要从规范抓起。小学的英语书写一定要求学生做到严格遵照书写规范,教师绝对不能马虎。我发现教师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是学生书写是否漂亮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漂亮的书写呢?首先在刚开始学习书写的时候我就十分严格地要求学生的书写,一有不合格的笔划就要求学生重写,尽管对教师来说,批改作业十分累,但其实也是一劳永逸的事,只要一开始严格地要求,学生自然就养成很好的书写习惯和态度。其次,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我在教学中发现,英语字母的书写不同于汉字的书写,它没有间架结构的要求,学生只要慢慢地书写,每一笔划都写到位,没有写不好字母的学生。当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认真时,我先让他们在我的监督下一笔一划地完成书写任务,然后及时地表扬他们,并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展示他们的书写。这样,他们肯定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进行书写。最后还应该采取一些适当的活动,让学生觉得书写是一件愉快的事。比如,可进行定期的书写竞赛等。3、字母笔顺教学。

由于有许多字母形与语文教学中的拼音字母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而且英语字母还有印刷体和书写体之分,容易使学生在书写时发生混淆,教师在教学时应多在这方面进行强调。特别是字母的笔顺很难在作业中体现出来。我在读字母以及拼读单词的时候,都要求学生用手指在空中比划,以便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书写笔顺的错误。我们还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上多进行字母的书写练习。如可以让学生用头写字母,用脚走字母,或几个人一起造字母,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更好地掌握字母的书写。4、字母格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字母在四线格里所占位置的归类,让学生掌握字母格式。这里要注意的是,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能在没有四线格的一条线上,甚至是没有任何线的白纸上也能正确地表示出字母的书写格式。三、字母应用教学。“学以致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字母的重要性,即搞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字母,有什么用等。

我们可以通过字典让学生了解到:“字典是根据字母表的顺序来排列单词的,学好字母你就能在英语字典中查单词了。”“能根据字母表的顺序直接快速地在字典里查找单词和编写人名、地名、国家名称等的顺序”这是《新标准英语》对字母表运用的要求。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到字母的作用。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缩略语。如:CCTV、USA、PRC、UK、KFC、W.C.、AM、PM等。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字母的用法。如:衣服上的“S、L、M”的标记。数学课中的“m、cm、mm”等常用标记。这些内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字母教学不再成为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课题实施方案范例 篇四

构建“以生为本高效整合”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实验研究课题提出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研究和实践,坚持以单元为整体单位,进行省时高效的全方位的整合。已经初见成效,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

1、师生不重视阅读。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比较恰当的体现。部分教师,对阅读并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家长反对学生读课外书;阅读能力培养意识较为淡薄;

2、缺乏阅读兴趣。农村学生,回家只想看电视者居多,上街疯狂奔跑玩耍的居多,对阅读课外书籍兴趣就不浓。原因:一是教师对阅读的要求偏移、对学生的能力拔高、忽视学生的体验。二是现在教学质量抓得很紧,各科老师占用严重,学生阅读时间所剩无几了。

3、阅读的课内外有机结合少。教师没有注意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加之教师的阅读教学策略与阅读能力培养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是造成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基于阅读现状,要想改变阅读的这种现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达成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要从施教者的教学策略改变入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主体阅读学习模式,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变机械的吸收为理性的和感情式阅读,强化个体在阅读中对内容的重新构建,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基于此,我校决定从今年开始,着力探究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整合的方法与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研究内容

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整合,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掌握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打造高效的阅读课。

2、探讨课内外整合在拓宽教学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学困生”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能和实际效益。

3、探索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辐射的策略与路径,训练基本能力、训练能力品质、培养健康情趣;探寻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如读物推荐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后叙述课、交流评论课、读书笔记辅导课等等。

4、重视积累与运用,在阅读中强化技能和应用,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写作技能的同步提高。

二、研究目标

1、鼓励语文教师及学生全员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人人受益;

2、初步形成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

3.探索小学语文整合阅读学习模式实践性的认知特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5、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各学科学习能力;

6、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

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总计课外阅读145万字。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变得富有和强大;在阅读中创造生命的质量;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姿态优雅。为学生现在和将来幸福地阅读做有益的探索。

三、方法策略

(一)带头示范,注重指导。

教师每天和学生一起读20分钟书的读书活动。教师要成为课内外阅读持久的示范者,积极的倡导者,组织者,合格的指导者,并要成为学生忠实的读者和听众。

引导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变革繁琐的分析课文的教法,让学生会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力求简简单单教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二)让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

(1)以课内带课外。有意识地把课内阅读教学带动课外阅读,拓展阅读面,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达到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的目的。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就让学生再去阅读《张家界》等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文章。再如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后,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一书。学习了《詹天佑》等这组“祖国在我心中”专题的课文后,推荐学生去阅读“爱国题材”的课外书籍或文章。

(2)以课外促课内。

补充课外信息,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不同的材料中适当地引入背景知识或相关知识,看似离逸了课文的主线,实际上更好的突出了课文的主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补充课外信息,积蓄情感,深刻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自己去感悟。但对小学生而言,感悟毕竟不是易事,教师可以适当的补充课外信息,将会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补充课外信息,降低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费时最多、收效最微的是课文难点的教学。在理解课文难点时,适当地补充课外信息,可以让难点迎刃而解。

(三)让“图书超市”中的图书大放光彩

1、发挥学校的图书的作用

有效地使用好学校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热爱读书、自觉读书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提高图书的使用效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指导好学生读书

开展早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五次,早读时间20分钟。放学回家闲暇时间为同学们的读书时间,可以是下午也可以是晚上。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和好书推荐。

(四)积极开展读书讲坛活动

在学生广读书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个层面的读书讲坛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所得和收获,当众讲出来,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快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gndv1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