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精品多篇

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精品多篇

校园贷如何套牢大学生精品多篇

大学生校园贷主题班会总结 篇一

第16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十大亮点:男童乘叶空中落、与水结缘贯始终、红棉花开岭南风、焰火绽放耀珠江、空中飞人做拼图、一分绿色倡环保、猎德鼓声震山响、海洋之船破浪摇、选手入场人气高、烟花巧把火炬着。

1990年9月22日至10月7日,第11届亚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也是自亚运会诞生以来第一次由中国承办。在这届亚运会上,中国不但收获了竞技体育的骄人成绩,国人更以对举办亚运会的热情支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

2010年11月12日在中国广州又迎来了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亚运会,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仿佛是一台气势恢弘的史诗般杰作,一开始的千人击缶气势磅薄;接着的飞天翱翔五环激荡。中国画写意淋漓尽致;传统武术博大精深。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通过艺术与科技的手法一一展示。时间不长的一个多小时文艺节目将晚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现场观众欢呼声如浪潮般此起彼伏,相机的闪光灯如同银河群星般闪耀。当各国运动员入场后通过独特的方式将亚运圣火点燃,开幕式更是到了一个仿佛疯狂的高潮,那一刻,体育馆沸腾了,广州沸腾了,全中国沸腾了。

说句实话,这次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是我见过有史以来亚运会最精彩的一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憾力。它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理念,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承诺“人文亚运,绿色亚运,科技亚运。”在10年这样一个国际国内形势如此困难的时刻,我们不仅如期举办了开幕式,而且还如此的成功。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强大的,我们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了。我深为自已是中华一分子而兴奋和自豪。中国加油!

校园贷 篇二

附件1:校园贷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一、校园贷可以分为五类:

(1)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 ——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如蚂蚁花呗借呗、京东校园白条等;

(2)消费金融公司 —— 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3)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

(4)线下私贷 —— 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5)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

二、校园贷极易引发的常见危害

(一)“高息贷”或“高利贷”

根据相关调查,超90%学生不懂高息贷或高利贷,最高法院规定:未超过年利率24%,应予支持;利率在24%-36%实为灰色地带,年利率超36%为非法高利贷,不予支持。

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平台容易造成“低息”的假象,并诱导学生贷款,实际上,加上平台服务费、滞纳金等,将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再缴纳违约金,将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一旦“染上”高息贷或高利贷后,将如同赌博一样容易引发各类危害。

(二)“不良校园贷”

不良校园贷主要是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不文明催收手段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学生一旦使用,将极易引发过度借贷和负债。

不良校园贷多以零首付、低门槛、放款快等特点进行虚假宣传,存在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恶意贷款行为,针对那些存在盲目攀比、虚荣心、贪小便宜心理的大学生,极易导致涉世未深、缺乏风险防范知识的他们过度消费或恶意借贷,最终演化成“拆东墙补西墙”等不择手段冒险做法,因此要对不良校园贷加以识别,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三)“传销式诈骗贷

传销式诈骗贷是校园贷诈骗的常见类型,主要是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而判断传销则有三个原则为: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存在诱导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应加以识别。

校园贷刷单兼职代理过程中,参与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者,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参与学生则利用校园贷平台进行刷单兼职并逐级发展下线,同时以代理名义骗取学生信息并进行贷款,每成功一笔贷款将获得佣金,这实为一种逐级敛财式传销诈骗行为!殊不知,刷单公司大都以无力支付后续款项为由跑路,进而导致大学生陷入还款陷阱。

(四)“多头借贷”

“多头借贷”主要指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借贷,由于目前借贷市场主体间信息共享不足,在还款压力的作用下,促使借款者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最终导致巨额借款。

目前校园贷大多属于民间借贷,由于借贷市场发展不充分并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借贷平台对于借贷个人是否存在多方借贷、是否具有还款能力等情况审核不严,可知否?当无还款能力的大学生陷入多头借贷后往往造成巨大还款压力,轻则造成极大心理压力,重则引发恶性或极端事件。在此尤其要注意的是:多头借贷既包括“正规校园贷”也包括“不良校园贷”!因此建议尽量不使用校园贷或避免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

(五)套路贷

套路贷主要是指不法贷款平台或个人采用设套方式诱导学生贷款,并迫使学生陷入还款泥潭,其中包括“培训贷”、“裸条贷”等常见类型,学生一旦陷入套路贷,将极易走上巨额还款不归路,致使借贷人不堪还款压力而采取极端做法,因此要高度重视!

三、防范措施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钱观;

2、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攀比、不盲目; 3.三思而后行,不要轻易相信借贷广告; 4.看管好自己的学生证件和身份证件,不能给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

校园贷的几个案例 篇三

校园贷案例

案例一:学生:非常后悔,再不入“坑”

随着“白条”、“花呗”以及P2P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快速兴起,相关市场也日趋细化,其中,校园贷款、校园分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香饽饽”。与此同时,个别大学生因此背上高额负债,甚至自杀的案例被媒体报道。那么,平台力推校园贷的现状如何?大学生借来的钱去哪儿了?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平台又将如何催收?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您带来深度调查,剖析校园借贷生态链。

“现在非常后悔。以后一定合理消费,再也不想和这类网络分期贷款平台产生交集。”武汉某高校大三学生李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15年,由于提前用完了三个月的生活费,李好在朋友的推荐下通过趣分期平台贷款3千元。“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但毕竟是因为不合理消费产生了财务紧张,不好意思跟父母再要,于是打算先贷款,之后再分月还清。”李好表示。

据李好介绍,趣分期办理贷款的速度很快,基本上一天之后即可通过认证。就李同学当时提供给趣分期的个人信息,该平台给出了7000元的额度,其中,可提现额度为3000元。这3000元可以直接转入用户绑定的支付宝账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趣分期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发现,趣分期的贷款额度分V1、V2、V3三个等级,额度分别为3000元、7000元、9000元。其中,申请V1等级只需要线上认证,包括填写支付宝芝麻信用授权、学籍认证、父母等信息;V2等级则需上门审核,即学生在网上申请后填写学校及宿舍信息,趣分期的校园代理会上门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核;V3等级也是由校园代理上门审核,不过所需资料则更多,包括成绩单,最近3~6个月支付宝流水情况等。

“就我所代理的学校而言,同学们贷款还是相对谨慎的。虽然通过趣分期贷款比银行容易,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主动借款都持谨慎态度,会在签约前对利息及还款流程认真核实。”趣分期武汉某高校校园代理林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虽然最后顺利还上了趣分期的贷款,但李同学仍觉后悔。他告诉记者,由于受家庭教育影响,向“别人”借钱一直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想与朋友倾诉却又说不出口。而经过这件事后,他决定好好反思自己生活方式上的问题,以后再不入“坑”。

实际上,在提供父母信息(主要是姓名和联系方式)给趣分期平台以获取贷款额度的过程中,李好非常犹豫。“我并不想让父母知道我用了这种(分期贷款)APP。最后校园代理给我的承诺是,不会打骚扰电话,只要按期还款就不会让父母知晓。”李同学说。

贷款学生并非都能掌握好“尺度”

武汉某高校大四学生马彦(化名)是同学眼中的“购物达人”。他从高中起就在淘宝等购物网站购买物品,是支付宝的深度用户。在分期付款流行的当下,他也不甘落后,很早就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工具。

马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使用分期付款功能很大程度上是把它当做信用卡,如今使用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付款还能在京东、淘宝上享受一定的购物优惠,且京东白条30日之内还款或蚂蚁花呗在下月10号之前还款都是不需要利息的。

2015年,马彦在京东打了24次“白条”,共4180元,在支付宝使用蚂蚁花呗共消费约2000元。“贷款消费很容易让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可以随时购买我想要的东西,但还款时仍会吃惊自己欠款这么多。”马彦说。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尺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某个大学生贷款QQ群里发现,大部分同学并不打算还款,不少同学都有因逾期而被各贷款平台通知父母或学校的经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该QQ群内很多同学都是因为经不住诱惑步入分期贷款的死循环,“拆东墙补西墙”的这种方式很常见,而一旦踏入逾期,贷款平台各种催款方式不断,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很大影响。

多数同学分期付款都是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有同学表示,自己在某平台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台iPhone 6,目前已经还款16期,已还近7000元,但是还差3000多未还。而令他愤怒的原因是,贷款时并没有仔细计算过最终还款利息,如今还款额已经远超当时的购买价格,心理上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

实际上,对于逾期情况,贷款平台除通过父母及学校解决外,情况严重的还会诉诸法律。2015年,趣分期平台就将一名欠款、违约金、滞纳金合计逾3万元的大学生告上法庭。

“提前透支购买一些东西无可厚非,但如果这超出了自己的还款能力,甚至以牺牲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马彦称。

案例二:借款800元,一周利息就要10%

大三学生小杨曾有过一次“难忘”的借贷经历。去年12月,他迷上了一款手机游戏,为了购买装备、充游戏币,三天内他不知不觉就消费了近800元。当他取钱充饭卡时才发现银行卡里只剩100元了,此时,距父母汇生活费还有两周时间。一向“好面子”的小杨便想起了校门口的借贷“小广告”。

小杨说,对方要求他提供学信网登录截图及辅导员和家长的手机号码,签了一份类似借款的协议后,就借到了800元。一周后,小杨便开始接到借贷平台的催款电话。

“借钱时没搞明白‘一周10个点’是什么意思,他们还骗说还不上可分期还,我当时快崩溃了,哪有钱还。”小杨说,此时他才弄明白,“10个点”即一周利息10%,更可恶的是,第二周再不还,就会利滚利。

“那时每天都会接到催债电话,对方还威胁,一周内再不还就打电话给辅导员和家长,找他们要钱。”小杨说,受不了这种惊吓,他只好向父母老实交代,立即把钱还了。 案例三:手拿苹果 吃不起饭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的河南大学生欠债自杀的新闻让大二学生林霖“心有戚戚焉”。这几日,除了上课,林霖几乎天天都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一大盒麦片,已经被她吃得见底。这样的生活都是拜她手里那部iPhone6s所赐。每个月只有1200元生活费的她,吃饭成了问题。

网贷消费模式在95后大学生中普及,但非理性消费、以贷还贷等现象时有发生„„正如林霖所说:“硬生生让自己欠了一屁股债,以前是月光族,现在变成吃土一族。”“因为每个月都在还钱借钱,一来二去到了月底吃不起饭只能吃土啦。”另一位大二女生深有同感。

案例四:务农父母 卖猪还债

类似的故事发生在西南某高校读大三的秦歌身上,他每月生活费只有800元,去年却在网购上花了近1.23万元。当他在朋友圈里晒出支付宝账单时,下面的评论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土豪哥”“土豪哥”“土豪哥”。

“我哪里是土豪,每月10日还得往蚂蚁的窟窿里填土呢。”秦歌回复。秦歌口中“蚂蚁的窟窿”,指的是由蚂蚁微贷依托支付宝平台提供给消费者的一项网购服务。

今年1月底,在乡下务农的父母卖猪卖粮帮秦歌还了在借贷平台欠下的债。秦歌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捅出来的篓子,只能我们来补啊。”

记者调查:校园网贷,挖的“坑”不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喜欢向网贷平台借钱。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校园网贷产品大致分为三类: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优分期等,部分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投投贷、名校贷等;阿里、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记者留意了几个专门针对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借贷平台,发现这些平台的借贷门槛都很低,对借款人资质审核很宽松。在某平台上借1000元,只要注册,然后在网上填写自己的身份证、校名、银行卡号、同学以及辅导员的姓名、电话即可;借款5000元以上则要求录一段视频,发一段念自己身份证号、家庭地址的语音,签一份电子版合同,即可轻松搞定。

另外,“零首付、零利息”也是这些平台的噱头。然而,这些吹嘘的“低息”却经不起推敲,且审核程序、条款明细等方面存在不少漏洞。一业内人士透露,这里面猫腻很多,这些平台都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逾期滞纳金、违约金等,等真正签约借钱或产生了逾期后,借款人才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记者了解到,一旦发生逾期,这类网贷平台的违约金都不低,比如“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

记者还发现,不少网贷平台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实际上,部分平台的分期费率比银行分期高许多。以趣分期平台的“趣白条”为例,借款3000元,借款期限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应的年利率分别为24.0%、17.5%、15.4%、13.5%;“e时贷”发布的许多贷款期限均为1月,贷款金额从百元至千元不等,最高利率达24%。而目前,银行信用卡分期的月利率普遍在0.6%至0.72%之间,实际年化利率为13%至15.6%之间。

案例:某高校学生校园贷无力尝还,最终在青岛跳楼自杀

“爸,妈,儿子对不起你们,我真的撑不下去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在发完这段短信后,21岁的郑兴强(化名)从青岛的一家宾馆楼上跳了下去,陪伴他最后时光的只有那部白色的手机,里面存留着两天前的电话录音,对方是一名陌生的女人,一名催债者,来自于一家网络借贷平台。其实,在郑兴强人生的最后一年里,迷上赌球的他始终活在借贷公司的“魔咒”里:轻松地借钱去赌球,无力偿还以致被威逼。最终,他化身一抔骨灰,留下了数十万元人民币的债务。

“这钱都能赢回来,贷款也无可厚非”

郑兴强出生在河南南阳邓州裴营乡,自杀前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14级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大二学生。郑兴强曾以“慕尼黑之手”这个昵称在网上发布迷上赌球的过程。他称自己在2015年1月份在网上接触足彩,刚开始自己能够小赢一些,“觉得赚钱太容易了,慢慢就加大投注„„”最多一次,郑兴强曾经赢了7000元,但并没有罢手,反而越陷越深,最后他在“代理”的“引导”下迷上了境外赌球。

他写道:“我把赢的钱拿去消费、购物、大吃大喝,什么都用好的。然而不会让我一直赢,有一天我特别黑,输光了之前赢的钱,我慌了,没钱就没法玩了„„”“„„这时候我想到了贷款,心想这钱都能赢回来的,贷款也无可厚非。套现花呗,然后在网贷平台贷了一万多,说实话,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搞这么多钱,虽然是贷款,心里居然一点恐慌都没有,钱那时候看来就是数字,一个越来越大的数字。”

“窟窿越来越大„„家里空了”

如果仔细阅读郑兴强死前发布的手机短信截图,就会了解他内心的恐惧。其中一条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咻咻贷这钱你是不打算还了是吧。花着别人的钱就这么心安理得?诚信不要了是吧?你的通讯录我已经拿到了。明天上午就开始联系你周边人,如有打扰请谅解。”

同学说,曾经有催款人闯进了学生宿舍,把郑兴强带走后,暴打了一顿。“20岁的放纵毁了前20年的一切,已经退学,无家可归,我妈再也不想看见我,我舅对我说愿滚哪儿就滚哪儿去吧,我爸说自生自灭吧。”郑兴强在1月24日的网帖中这样写道。

对于儿子的话,郑怀凯说没有真的不管他。郑怀凯并不知道各种名目繁多的P2P网贷,这个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直到现在都似懂非懂。老郑第一次帮着儿子还了7万多,这是他一辈子的积蓄;第二次还了3万多,是从亲戚朋友那借的。在多番劝阻无果后,郑怀凯带儿子去了舅舅家,然而,舅舅也没能阻止郑兴强疯狂赌球。“窟窿越来越大,从20万,到30万,到最后的60万,实在没办法承担了,家里空了。”老郑沮丧地说。 他的20多个同学背着莫名的债务

“他终于离开这个世界了。”这是几名同学在听到郑兴强死亡的消息以后,发出来的感慨,“其实,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我们现在的感受,惋惜、悲伤、感慨„„最后只能说是‘复杂’,因为他已经自杀过好几次了。”

同班同学张军说,郑兴强是班长,每年开学,都要登记同学父母的身份证、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在获得张军许可后,郑兴强曾用张军的名义,在诺诺镑客、名校贷、优分期、分期乐、雏鹰、趣分期等平台,贷款了近6万元。初步统计,郑兴强留下的近60万欠款,是他用28个同学的名义借的。

在郑兴强自杀身亡后,一家网贷平台对郑兴强所欠的债务进行了免除。但还有很多同学没有解脱,“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同学说他们现在不仅为那些莫名的债务所痛苦,同时他们更会担心在别人眼里,郑兴强是他们逼死的。

校园贷 篇四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亦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 2018年2月28日,广东金融办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自2018年3月26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案例一

小张曾是西安一所科技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在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从事销售业务。步入社会就业,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都应该有一种新的感受,但小张却没有心情感受这些新鲜的东西,因为他的身上背着上学期间欠下的一些债务,每天产生大量利息,就连挣下的工资都难以支付这笔利息,小张被这些债务深深困扰,压迫的难以抬头。

“两年多以前,我被人骗了,迷上了网络赌博。”小张介绍,大二期间,有朋友诓骗他说网络上有一种投资,回报相当丰厚,禁不住诱惑的他开始在网上玩网络重庆时时彩,最初的时候有输有赢,到后来深深的陷进去了,先后输掉了十来万。在无奈之下,小张将自己的学费以及亲朋好友处借来的几万元凑在一块也不够还输掉的钱。“也就是在这时候,一个社会上的人向我推荐了的校园贷。”小张说,对方知道自己急需要钱解决问题,就向他宣称通过一些网络平台贷款,手续简单,利息不高,很快能解决问题。

“我当时一看利息似乎真的不是很高,很着急,就接受了那人的建议贷了款,把网上赌博所欠的钱还了。”小张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利息不高,但加上一些手续费、管理费,亏空越来越大。他不断地通过一个平台借款弥补之前的欠款,产生手续费、管理费,加上利息,欠债的窟窿不断增大。小张说,他先后在十几个平台上借过钱,如今已经滚成十多万的巨额债务。 “现在每天产生的利息总额就是100多,一个月下来就得三四千元,我上班的工资才两千多元,连利息都不够支付。”小张称,他无奈之下曾向家人求助,但家里也拿不出那么多,只给了三万元,显然是杯水车薪。而在单位,自己的遭遇又不敢向同事领导诉说,害怕影响工作。

案例二 小王是青岛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2016年,当时在室友的介绍下,小王认识了同校师哥小郑,并得知一种名叫“做单”的赚钱方式,“就是说从APP平台上借款,借出来之后直接转给他,都是由他来还,一千块钱的报酬。” 一听不用自己还贷,还有报酬可以拿。小王没考虑多久,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2016年5月,小王以自己的身份信息在一个名叫“名校贷”的借款平台上,借款2万2千元。随后,她便把钱打给了小郑,自己也拿到了相应的报酬。在之后时间里,贷款也确实都是由小郑偿还的,直到2017年7月份,事情发生了变化。 “他说名校贷出现了一些问题,要还全款,所以让我们再注册别的平台。”小王告诉记者,当时小郑的意思是“名校贷”平台剩余款项必须一下还清,但自己手里并没有现钱,所以需要她从别的平台借款,补上这个窟窿。

由于小郑态度很诚恳,而且小王也担心自己的信誉受到影响,无奈便答应了小郑的请求,又从“快贷”借贷平台上借款3000元。与此同时,小郑向小王提出了正式的工作邀请。

小王:“他说去他们公司做兼职,把他的营业执照、身份信息什么的都发给我了。” 有实体公司,还有营业执照,并且从事的工作也和之前的一模一样,每借成一笔,自己便能够得到五六百元的报酬。这对于还是大学生的小王来说诱惑很大,她便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从2017年7月底至今,小王共在40多个借款平台上借款,总额高达17多万元,加上利息共44万元。而问题就在今年9月份,由于所借款项过多,小郑方面无法及时偿还,便让小王去济南清帐。

小王说:“清帐的意思就是把我现在所有的债务,让那家清帐公司出钱还了,只欠清帐公司的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清帐公司告诉我,这是操纵学生挣钱,告诉我被骗了。” 清帐公司的一番话,让小王彻底起了疑心,立马打电话给小郑,然而对方的答复,却让她大吃一惊。“他承认这个事情,但是他只承认是我借给他钱,并不承认是他操作我从这些平台上借钱,并不承认利息这些问题。”小王说。

面对对方的翻脸不认人,小王彻底慌了神。这个时候的她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当,而之后想要再联系对方,手机却始终无法打通。

2017年11月12日,高利贷的人已经找到她家门上,找她爸妈要钱,然后就一直逼她 负面事件

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8] [9]

2016年4月7日,又曝出福建大四学生余某飞,自创青鸟创联的金融服务公司,骗取同学身份信息,在8家网贷平台上贷款。涉及19名学生,总金额70余万元。[10]

2016年6月12日,“裸条”借贷现大学生群体:不还钱被威胁公布裸照。裸条即女大学生用裸照获得贷款,当发生违约不还款时,放贷人以公开裸体照片和与借款人父母联系的手段作为要挟逼迫借款人还款。[11]

2016年8月10日,校园贷再爆乱象:学生刷单负债百万。吉林一高校校学生梁某联合校园贷客户经理及线下代理商找学生“刷单”,导致学生巨额钱财被骗。[12]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13]

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

2017年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

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因欠下“校园贷”4000元,一年时间滚到50余万元。[14]

2017年9月7日,华商报报道,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毓迪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15]

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大全 篇五

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

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

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所高校的近5万大学生,并撰写了《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占一半。经北青报记者梳理,花样繁多的学生网贷途径大致有三类:一是单纯的P2P贷款平台,比如名校贷、我来贷等;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

调查

对于愈发失控的校园贷款平台是如何运作并一步步套牢大学生的,北青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第一步:金融平台招聘学生干部地推,拉同学装机月入5000元

这些遍地开花的校园贷款又是如何推广的呢? “我的同学就是我的客户。”北京某大学就读的学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学院学生会干部,去年他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借贷宝的校园代理,加入“二维码”推销大军,“大致在去年下学期,公司为提升APP‘装机量’举行校园地推,那段也是搞这种兼职最挣钱的时候。”

王安说,该公司要求用户下载APP后,还需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去宿舍‘刷楼’,拉同学和朋友绑定,鼓动大家贷款,做成一笔借贷单子的提成,是装机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不用视频网签,部分网贷只需学生证即可办理

据媒体此前报道,河南大学生曾编造借口获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学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并顺利从多个平台上获得贷款。其中被负债最多的,达到了11万元。死者室友表示,网络上和他有关的不少借款,其签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后都被成功受理。时至今日,校园网络平台上“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学生证即可办理”等博人眼球的广告仍是铺天盖地。

某校园贷款平台的技术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过,这平台审核风控不严。据我了解,有些技术不过关、实力不强的公司,不需要视频网签,也没有人脸识别技术,这很容易导致审核问题,客户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报记者尝试用另一款校园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贷款资质填写时,除了线上填写包括个人学籍、家庭、朋友联系电话、上传身份证和学生证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无需线下跟本人面对面或视频审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为了拉客户,也会主动放水。”该技术人员补充道,“去年市场急剧扩张的时候,有公司一个月的放贷量就破了二三十亿。”鱼龙混杂的同业竞争加剧,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降低申请门槛要求,存在审核不严的情况,以至于学生个人信息被冒用。

采访过程中也有贷款平台主要依靠线上途径完成授信,在填写多项个人信息资料后,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途径确认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现过平台审核人员与借款人勾结,冒用他人信息骗取贷款。“纯线上的业务不是特别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会强调严格审核,劝大家量力而行,少贷些。这既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负责。”一位不具姓名的从业人士坦承。

第三步:鼓励大学生借款超前消费,甚至推大学生分期购物节

那么,大学生从这些平台借来的钱都会干什么?北青报记者下载了某校园网贷平台的APP,在申请贷款时,系统自动显示借款用途选项:消费购物、应急周转、培训助学、旅行、微创业,就业准备等。在其电脑端的官网上,公开了部分最新申请贷款成功的学生贷款金额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给女朋友买iphone6”、“30000元,36期,毕业自主创业”。

因欠网贷而自杀的河南大学生后经媒体证实,之所以其欠下60多万巨款,是该学生网贷去赌球。公开资料显示,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借贷需求平台都满足,那么,平台会不会追踪借款之后的资金流向?北青报记者带着疑问拨通了该平台客服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究竟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们没有办法监控和核查,系统选项你填了什么,我们就默认是这个。”

随访的数位大学生表示,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就在大学生们常用的分期付款网站“分期乐”,这家网站除了列出琳琅满目的商品外,还打出了“全场免息、直降5亿”的诱人字眼。网站介绍显示,2015年9月1日上线活动营销栏目,推出了“全国首届大学生分期购物节”,21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外,该网站专门开辟了热门端游的游戏点券的分期付款,页面显示,限时抢购的满减电子券当日被抢空。

内存:曾经火爆一时的大学生信用卡被“叫停”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形容校园的信贷市场再合适不过。2004年9月,金诚信和广东发展银行联名发行了首张“大学生信用卡”。此后,工行、建行、招行、中信实业银行陆续跟进,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一时间火爆起来。其间,不少同学刷卡“冲动”消费,一不小心就沦为“卡奴”,有同学甚至依靠申请助学贷款来还卡。正因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成为了校园信用卡业务的“高危人群”。

2009年,银监会发文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信用卡,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此后,包括招行、兴业等多家银行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其他银行则也纷纷抬高了大学生信用卡办理门槛。

核心:月息0.99%存猫腻 实际年利率超过20%

据媒体报道,“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但实际上网贷并非如广告宣称的“低息”。采访中,大学生方明自称曾细致对比了多款网贷产品,最后选择了“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平台来贷款,“通过该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还款,因为平台扣除了2000元的咨询费,最终拿到手的8000元,当时客服说,如果不逾期,这2000元最后是能够返回我的账户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觉这很不划算!”

照方明的说法,北青报记者通过该平台的还款计算器进行核算,计算结果显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期限为12期,月利息为0.99%,该计算器同时显示出每月的还款计划表。随后,北青报记者将结算结果截图向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请教,多位财务人员表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再对照还款表,看似这是通常的等额本息还款方法,但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的本金是逐渐减少的,但这个表里竟是相等的。平台算法,其实并不是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来算的。按照正确的公式,从每月的本息为932.33元反推,这贷款的实际年息是超过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远远超过这宣称的0.99%啊。” 这0.99%月息是怎么得来的,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财务人员进一步解释:“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这个数据,但这0.99%跟实际还款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关系,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说白了,这也是骗局外人的营销把戏,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规则了。” 针对这贷款的2000元咨询费,多位财务人员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咨询费拿不回来。一年下来,你贷8000元,最后还款达到11187元。这实际年化更超出30%。“这2000元,对贷款的年利率特别大,相当于是你没有花这2000元,却一直在承担着2000元的利息。” 而在知乎网站上,多名财经类大学生网友也匿名爆料了该贷款平台的利率猫腻,其通过Excel里用IRR函数都能算出来年利率超过20%,“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咨询费里暗藏猫腻。”

后果:还款难的学生冒险“拆东墙补西墙” 不仅如此,北青报记者还发现,还款时一旦发生逾期,随之而来的“利滚利”更是十分惊人。“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不仅违约金吓人,有的平台还收取一定的押金和服务费,比如,明面上是每个月5%的利率,可还设置了5%的服务费,而这些还款细节,在学生前期咨询时,很多公司客服的态度模棱两可,北青报记者致电某平台咨询业务时,得到的回答是“具体的还款逾期办法,要看合同细则,你还没贷款,我也解释不清楚”。 在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旦资金紧张,很容易还不上贷款。 一位曾贷款逾期的同学告诉北青报记者,“我当时某个月实在没钱,逾期的第二天,催款的短信和电话就来了。对方是一个陌生催款声音,劈头盖脸地来一句,我先联系你学校老师,一想到这事儿马上众人皆知,吓得冷汗都出来了,编了理由找家里要钱还债。”

“还款困难户”的学生,除了找家里的“坚强后盾”外,受访者中有的通过兼职打工, 有的则选择冒险“拆东墙补西墙”——再借一家平台补上家的亏空。一位在京高校的女性家长就对“透支”网贷投了反对票:“孩子打工还钱,但是万一打工的收入不够还贷,还得‘子债母偿’,还会耽误学习。”还有家长对在网络信贷平台上的不良记录是否影响今后的个人信用,也表达了疑虑。

对话:P2P借贷目前监管主体缺失

对话人: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针对目前校园网络贷款,尤其是P2P领域存在的行业乱象,北青报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民间融资法治中心副主任孟祥轶博士。

北青报:此前河南发生大学生因不堪网贷巨额债务跳楼自杀的极端事件。对大学生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借贷,您是怎么看的? 孟祥轶:从消费信贷的角度来讲,这种金融产品的初衷是没有错误的,它是一种金融创新,也是服务有需要的人。但问题在于,这种普惠金融的基石是责任金融,就是说借贷,你得负责任地借贷。什么叫负责任?你所借贷的对象是有偿还能力的,你不能让他陷入过度借贷。像这种小额的普惠金融,之前孟加拉国等地,也曾出现了过度借贷发生跳楼的极端情况,尤其是个人征信平台尚未建立的时候,某个人找多家平台借款。 北青报:有人质疑这种过度借贷或导致或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孟祥轶: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太快,而我们对大学生的相关金融教育相对欠缺,学生不知道过度借贷的后果是什么,特别是借钱消费,有可能是冲动消费,尤其是当下借钱的方式如此便捷和迅速。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了你提到的那位同学的悲剧。

北青报:调查中,我们发现“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宣传,经财经专业人士计算,其年利率实际超过20%,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

孟祥轶:你提到的这种资本利息在整个行业还算比较低的。这类网贷产品加上它的费用什么的,这种短期小额贷款实际年化是很高的。 国外对类似产品的监管措施中,明确要求必须把整个借贷的综合总成本告知消费者,而不仅仅说是告诉你“月息多少”。这一块,我们国家的监管是比较欠缺的。 北青报:对此的监管,目前是由哪个部门来负责?

孟祥轶: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像你提到的P2P,目前是由银监会来监管,但此前下发了《指导意见》,尚未正式监管,出来的仅是意见稿,还没正式实施,目前的监管主体是缺失的。但借贷上,《合同法》等法律上有一些条文的规定。 北青报:大学生使用P2P借贷,是否纳入到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孟祥轶:目前还暂时没有。正规的P2P公司,其实也是不欢迎重复借贷和逾期客户的,尤其是借新债还旧债的行为,对公司而言也是极大的金融风险。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wn7l3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