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日常饮食安全小知识【精品多篇】

日常饮食安全小知识【精品多篇】

日常饮食安全小知识【精品多篇】

饮食安全的作文 篇一

食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故人说“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和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无法离开食品。如果没有了食品,人类将会无法生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食品越来越丰富,各式各样的食品应有尽有,不管什么样貌的,什么味道的都有,而且美观又好吃。可就是有些商家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不择手段,用一些劣质原材料,制造出许多不合格的产品,放了许多添加剂、合成色素,有的甚至有致癌物质,如:苏丹红、掉白块等等,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在一些路边的'小摊上,有许多的食品很不卫生。虽然,老远就能够闻到食品的香味,让人觉得很想吃,但是,在这些食品里,有许多“垃圾”配料。爸爸以前告诉我,这些小摊里的食品,有的用的油是地沟油,有的用的是变质食物,有的是“三无产品”,还有的细菌超标,甚至带有传染病菌,危害人体健康。

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国家相应提高了食品标准,并实行市场准入制,要求在食品包装上证明产地、日期、执行标准、成分等等。所以,食品好与坏,有国家标准,完全能够鉴别。

因此说,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在正规的商场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注意看保质期、成分、QS标志等,不要在学校门口、路边小摊里随意购买,更不能吃变质食品。只要我们时刻注意食品安全,就能保证身心健康,人人把好食品安全关,世界将会变得更完美。

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篇二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因素有: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发生食物中毒时怎样进行急救? 篇三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最好马上到医院就诊,不要自行服药,若无法尽快就医,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催吐:如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几次,以促呕吐。

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进呕吐。也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喉咙,引发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吃下食物的时间超过两小时,且精神尚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老年体质较好者,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亦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合格食品的辩别方法 篇四

1、食品选购外观查验。

凭借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即眼、耳、鼻、口(包括舌头)及手,对食品的外观质量进行查验。也就用通过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用口品尝和用手触摸等方式,对食品的色、香、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看食品的包装是否完整,厂名、厂址和商标等标识是否齐全,是否清楚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还要特别认清食品安全认证标志,即QS标志。

任何食品需特别关注五个要件: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QS标志。

2、几种常用食品的识别方法:

(1)方便面的识别方法

色泽:呈该品种特有的颜色,无焦、生现象,正反两面可略有深浅差别。

气味:气味正常,无霉味、哈味及其他异味;

形状:外形整齐,花纹均匀,不得有异物、焦渣;

烹调性:面条复水后,应无明显断条,并条,口感不生、不粘牙。

(2)火腿肠(高温蒸煮肠)

外观:肠体均匀饱满,无损伤,表面干净,密封良好,结扎牢固,肠衣的结扎部位无内容物。

色泽:具有产品固有的色泽。

质地:组织紧密,有弹性、切片良好,无软骨及其他杂物、无气孔。

风味:咸淡适中,鲜香可口,具固有风味,无异味。

(3)熟肉制品

主要包括:肉干,肉松,肉灌肠,烧烤肉等。

感官要求:无异味,无酸败味,无异物;熟肉干制品无焦斑和霉斑。

(4)乳制品

乳制品感官鉴别要点:感官鉴别乳制品应当观察其色泽是否正常,质地是否均匀细腻,滋味是否纯正,同时有针对性地观察诸如酸乳有无清分离,奶粉有无结块,奶酪切面有无水珠和霉斑等情况。

(5)酸牛乳

感官要求:酸牛乳的感官特性:纯酸牛乳色泽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微黄色,滋味的气味具有酸牛乳固有的滋味和气味,组织细腻、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调味酸牛乳、果料酸牛乳:色泽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调味乳、果料应有的色泽,滋味和气味具有调味酸牛乳或果料酸牛乳应有的滋味和气味,组织细腻、均匀、允许有少量乳清析出,果料酸牛乳有果块或果粒。

(6)冷冻饮品

感官要求:冷冻饮品应具有与品名相符的色泽和香味,无任何不良气味,滋味及肉眼可见杂质。

(7)茶饮料

感官要求:茶饮料应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香味和气味,无异味、异臭及肉眼可见的杂质。无浑浊、无沉淀(不包括添加果汁、乳的乳制品的茶饮料)。

(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瓶(桶)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

感官要求:除色度、浑浊度有不同要求外,不得有异臭异味,不得检出肉眼可见物。天然矿泉水:具有本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不得有异臭、异味;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但不得含其他异物。

(9)果、蔬汁饮料

感官要求:果、蔬汁饮料应具所含原料水果、蔬菜应具有的色泽、香气的滋味,无异味,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

(10)糕点、面包

感官要求:应具有糕点、面包各自的正常色泽、气味、滋味及组织状态,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外来污染物。

(11)饼干

感官要求:饼干应具有该品种特有的正常色泽、气味、滋味及组织状态,不得有酸败、发霉等异味,食品内外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他肉眼可见杂质。

(12)果冻

感官要求:色泽应具有该产品原料相应的纯净色泽;滋味气味应具有该产品种应有滋味气味,无异味;性状应呈胶冻状,质软,无杂质。

(13)油炸小食品

感官要求:油炸小食品应当具有本产品的正常色泽,无焦、生现象;气味正常,无霉味、哈喇及其他异味。

(14)散装食品

散装食品,一般于当地小作坊生产,工艺简单,生产程序及配方、配料都不规范,生产成本低。有的散装食品既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更无QS标志,但十个便宜九个爱,它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散装食品虽然是工商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管的重点,但屡堵不绝,希望同学们大家不要买、不要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广大消费者提高认识,共同配合。

日常饮食安全小知识 篇五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要狼吞虎咽;吃东西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

2,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3,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食、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健康饮食的有十个原则 篇六

1 保持热量平衡 健康饮食首先要保持热量平衡。大量已发表的报告支持限制热量对心脏有益,特别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血糖和炎症。

2 水果和蔬菜有益 水果和蔬菜中的各种植物化学物质和微量营养素如叶酸、钾、纤维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对身体有益。

3 炸薯条不易多吃 由于淀粉含量高,土豆受到质疑,油炸薯条与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风险的风险增加有关。

4 提倡吃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病风险明显降低有关,而精制碳水化合物有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趋势。

5 富含长链ω-3脂肪酸的海鱼 海鱼富含长链ω-3脂肪酸,可以减少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炎症、血压、并有利于改变脂质谱。一项meta分析表明,每天多吃鱼15克,可降低4%的冠心病死亡风险。

6 坚果和豆类 坚果和豆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纤维、微量营养素和植物化学成分,对身体有益。

7 加工肉和红肉不宜多吃 已经证明,摄入加工肉(即汉堡、热狗和熟食肉)与心血管病的风险呈强相关。未加工的红肉增加也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8 适量饮酒 酒精与心血管风险呈U型相关。戒酒者和重度饮酒者与适量度饮酒者相比风险增加。适量饮酒已被证明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脂联素,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9 含糖饮料要少喝 含糖饮料与心血管病呈剂量依赖相关,与体重增加有关,这是因为喝甜饮料的人不会减少饭量。

10 喝咖啡和茶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喜欢喝咖啡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每天喝3~5杯者风险降低最多,风险可降低11%。 茶与心血管病风险发病率负相关。茶类黄酮,特别是黄酮醇,与心血管病风险降低相关。

当前的预防工作应侧重于推广更好的整体饮食习惯,同时针对不同个体制定相应的策略。 导致一个人不健康饮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认知度不足,缺乏可用性,高成本,时间稀缺、社会和文化因素,市场上的劣质食品以及口味需求。 针对这些因素的干预可以改善人群长期饮食习惯。

近年来,美国的饮食质量有很大改善,逐步摆脱了反式脂肪酸,实践证明基于证据的公共政策有助于减少CVD风险。

因此,应从政策的多个层面着手来改善饮食质量,包括税收、加大健康食品生产、制定食品营销法规,营造健康的校园和职场环境以及举办健康教育活动。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wn8q8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