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新版多篇)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新版多篇)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新版多篇)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篇一

2研究概念与文献综述

2.1相关研究概念

2.1.1 生态设计

2.1.2 滨水景观

2.1.3 河涌整治

2.1.4 东濠涌

2.2文献研究综述

2.2.1 国内相关研究

2.2.2 国外相关研究

3相关案例研究

2.3.1 广州荔枝湾涌

2.3.2 广州猎德涌

2.3.3 广州花地河

2.3.4 广州大沙河

2.3.5 广州亚运城水系

4东濠涌景观整治工程

4.1 资源调查及场地分析

4.2 项目建设主要影响因素

1) 社会需求

2) 环境条件

3) 文化背景

4) 经济利益

5) 用地资源

4.3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4.4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

总体规划

景观设计

设施布局

4.5生态设计与工程措施

植物

水景

小品

4.5新技术与新材料运用

5、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问题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 篇二

文献研究法的概念

基本概念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研究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现状的研究,不可能全部通过观察与调查,它还需要对与现状有关的种种文献做出分析。

文献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没有继承和借鉴,科学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在研究先前的历史事实时需要借助于文献的记载,在发展科学领域时需要继承文献中的优秀成果。现代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以人之间协作为条件,同样需要以利用前人的研究劳动成果为条件。利用科学文献是实现利用“前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促进和实现“今人的协作”的条件和基础。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占有资料,进行文献调研,以便掌握有关的科研动态、前沿进展,了解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现状等。这是科学、有效、少走弯路地进行任何科学工作的必经阶段。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来看,文献研究法在科学研究的准备阶段和进行过程中,经常要被使用。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是不需要查阅文献的。

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篇三

文献研究法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同抽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以及实验法的直接面对研究对象相比,文献研究不’j研究对 象直接接触,它通过非直接的途径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具有间接性特 征。这是文献研究同其他研究方法最大的区别。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和缺点都源于文献自身的特点。其优点主要有:

i.可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文献研究法的基本优点是,可以超越时空 的限制,使研究者对不能亲自接近、从而不能以其他方法进行研究的对象做 研究。比如。要了解早就不在人世的人群的一些悄况。通过除文献研究法之 外的任何其他一种研究方法都是无法实现的。例如,在。%g年,关国社会 学家兰兹等人打算研究工业革命前美国的娇姻和家庭。可是,生活在那个时 期(1700年前后)的人们没有一个是活着的,他们无法采用调在或访问的 方法去收集资料。于是他们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美国独立前的[K.州

当时的杂志进行了分析。尽管他们所用的资料存在某些问题,但这却是要达 到其研究日的的惟一可行的途径。

2、无反应性。在直接接触性的研究方法中,因为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接触以及调查情境的不同,研究对象的反应常常是这些因隶交互作用的结果。从而使收集到的资料不够客观。文献研究法由于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

它接触的仅仅是有关研究对象的文献,因此不会产生研究的这种。于扰效 应”。即在研究过程中不会使研究对象有意识或无愈识地改变原有的状态、导致收集到的资料失真的悄况的出现。当然,这种方法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有可能受到研究者主观偏见的彭响,但收集资料的方法本身却不会使正在收 T的资料性质发生变化。

3、研究费用低。文献研究所需要的费用因研究文献的类熨、文献分散 的程度以及获得文献距离的远近而有很大不同。但是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如进行一项大规模调六、一项严格的实脸或一项深人的实地研究。所需要的 费用要少得多。文献往往集中在图书馆或报社资料室等中心地点。而且资料 档案馆也越来越多,其中不少是可以极易获得的计算机化的信息,只要得到 相关负责人的允许,一般只要支付车费和资料使用费就可以了。因此这种方 法可能是最经济的研究方法。

4、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假如研究者进行一项调查。或进行一项实验时。 由于设计不周密或准备不充分。导致结果不理想。那么。如果他重做一遏。 则要花双倍的时间和经费。而如果一项实地研究没成功。要重做一泊也许根 本就不可能,因为你所研究的事件和环境己经改变或不存在了。但在文献研 究中,弥补过失就相对容易一些。你只需要对你所用的资料电新进行编码或 统汁处理,而不用一切从头开始。

文献研究法不可避免地也具有一些缺点,主要表现为:

I.倾向性。许多文献。其撰写的目的同研究人员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因此从某种怠义上讲,研究人员利用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是一种二次研 究活动,他们是报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再次分析,得出自

己的结论。但是最初撰写文献者的兴趣、立场、目的和意图会使文献带有各 种各样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常常会使文献部分偏离其描述和反映的事实, 从而严重形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考察。

选择性。从前面所讲的文献的分类中,可以知道文献的保存需要一 定的条件、方法和技术。因此井不是所有的文献都能保存下来。通常来讲, 只有那些有关爪要人物和事件的文献能够得以很好地保存。而普通人所写的 文献通常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祝坏。就是已经不知放在何处。难以找到。 这种文献保存的有选择性常常使得研究对象的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3、信息的有限性。这是指由于研究者缺乏相关体验、知识。使得许多 文献反映出来的信息对研究者来讲是有限的和不充分的。比如私人文献—

日记和信件就是如此。日记常常是个人心灵和生活历程的自我担露。其读者就是写日记的人白己,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对他是充分的,但对研究者而言, 如果对写日记的人的情况不能了如指掌(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那么 日记所包含的信息就很有限了。信件相对来说反映的信息要多一些,但由于 通信双方的信件内容通常以大量的共识为革础,因此其反映的信息也是不完 整的。如:

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游玩的那个地方么?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于这样的一句话,通信双方都知道其要表达的意思,但对于研究者来 讲,其传达的信息却是非常有限的。对于现在广泛使用的沟通媒介—网络 来说也是如此。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些网络沟通特有的语 言,比如86或者88代表再见,如果对这些语言的含义不T解。那么就根 本无法利用这些网络信息进行研究。

4、有些资料难以获得。由于许多文献不是公开的或不可以随意取得, 因此对于某些特定的社会研究来说。往往很难得到足够的文献资料。比如 说,个人的日记、私人的信件往往属于个人的隐秘。一般不会公布于众。此 外,某些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内部的保密性文件、决议、记录、统计数字等 文献资料,研究人员通常也很难得到。在中国目前的现实生活中,许多社会 科学研究者和社会调查机构产生的大量原始调查数据被长期闲置,不仅其他 研究者得不到。就连初始研究者自己也很少再去理会它们,造成极大的资源 浪费。

研究方式是与一定的资料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相联系的,但由于不同的 资料搜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互有利弊,因此一项研究中常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 式和方法。同样,文献研究法同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也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 是相互割裂、互相排斥的。社会现象非常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 单一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无法对其做出准确的描述、解释和预侧的。虽然文献 研究法可以单独使用,但是在一项研究中,文献研究法常常和其他方法结合 在一起使用。通过研究方式的整合达到更好地进行研究的目的。

四、文献研究的适用范围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它既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 方法来使用,同时也是任何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或必要阶段, 尽管它这时可能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研究方法来使用。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 个方面的研究:

I.纵贯分析。这是指作为一种完全独立的、完整的、非辅助性的研究

方法。文献研究可以应用在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其他调查方法。如调查、实验、观察等方法所研究的都是现时的悄况,因而往往难于用

来进行纵贯分析或趋势研究。文献研究法尤其适于做长时段的研究,研究的 对象往往是一种趋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和社 会生活。或多或少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文献形式记录和描述下来。因此,如果 我们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比如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人婚姻观 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这50年来的各种有关婚姻观念 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常用于理论研究和社会变迁研 究。

2、探索性研究。我们知道,在正式对调查对象进行研究之前,一般都 要进行探索性调查研究。在进行这种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到现场去观察、访 问,走访专家之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可以 有效地帮助了解有关问题和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形成有关问题和研究对 象的某种一般的整体印象;帮助确定研究课题,提出研究假设,避免重复性 的无效劳动;帮助了解研究对象的来龙去脉,获得现实研究的比较资料。在 这种研究中。文献研究是保证研究具有创新性的有效方法。

出自 禁止转载

历史概念教学文献综述 篇四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早己有之。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许多学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对概念教学的定义、概念形成过程和概念获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这对于概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借鉴意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概念形成模式即被塔巴作为归纳思维教学模式三大教学策略之一,她认为这一模式通过让学生参与或观看一些实验、现象来获得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而形成概念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并不是教师将理论和概念悉数传授给学生。这就启示我们,对于思维积极、活跃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老师要注重学生思维和智能的全面培养并不是给他们“倾倒”概念和理论。

进入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Bruner)提出概念学习理论,他认为概念学习是思维的核心,并把概念学习分为概念形成和概念获得两部分,特别强调了概念获得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体验”,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历史概念进行高水平的思维,这样在学生的大脑里形成的历史概念才会更牢固、更深刻,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他们的史思维能力。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bel)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是其学习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他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类型有三种: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他将概念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形成概念和同化概念。这两个阶段也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阶段。同时,他将概念学习之间的属性关系分为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提出的概念学习的目标和过程比布鲁纳的概念学习更加明确和具有操作性。这对我们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思路和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Gagne)在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提出的概念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概念分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加涅在其名著《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中认为:具体概念是通过直接感觉而获得的,例如对某个人物的认识;定义概念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而获得的。概念形成和概念强化这两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就是他在阐明这两种概念的内涵后他提出的。这一分类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概念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约瑟夫·D·诺瓦克( Joseph k在前人概念教学研究基础上提出“概念图”模式。“概念图”模式是促进对历史概念的同化的形式之一。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图示化概念教学,通过对概念的表征学习来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目前在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得到极为广泛的运用。对“概念图”的研究在国内并不多见,从相关的研究资料来看,港澳台地区的发展较快。在大陆,对“概念图”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依然处于介绍和引进阶段。历史概念教学中,图示教学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是一种直观有效的历史概念教学方法。而概念图又是图示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来源,因此,对概念图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约瑟夫·D·诺瓦克(Joseph k)提出的“概念图”之后,20世纪80年代,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为核心的一套新的教学法。“‘纲要信号’图表就是用文字和各种符号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简明扼要地、比较直观地用图示表达出来,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重点知识并得以运用。”这对于文字繁多、知识点零碎的历史教材而言,有利于教师提纲挚领地教学和学生轻松掌握重要的知识点。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著名教育家埃里克森(H.娜nnErickson)《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这将概念教学的研究推进了一个新台阶。在本书中,埃里克森从她丰富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即老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对其进行整合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她认为历史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历史基础知识的堆积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被一些细枝末节所缠绕,那无异于抹杀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和飞速发展的世界中生存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进行超越事实的教学”,用“概念聚合器”(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运用高水平综合的抽象思维对概念进行准确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史思维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概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国外有关历史概念教学和概念教学的研究多是从广泛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是适用于各科的概念教学的广泛研究,对于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则极为少见;同时,从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和相应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而言,对其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所以,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切实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大量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课堂实践进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极有必要的。

2、国内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中还没有专门探讨概念教学理论与实例分析的成果,在历史教学论或历史教学法的一些著作中零星地提到历史概念这一知识点,但对其代表的真实意义和现实意义则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因此,研究规模和影响都还十分有限。于友西在其主编的《中学历史教学法(1988年版)》第四章“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及其本质”一节中,阐述了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仅对历史概念做了理论方面的简明扼要的阐述,并没有给出一节完整的概念教学的实例。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仍值得重视。与此同时,我国教育学者和一线老师通过对国外有关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借鉴,历史以外的学科领域中关于概念教学的学术论文还是比较多的。相对于数学、物理以及其他理科科目而言,探究符合高中历史学科概念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总结或是心得体会

韩国珍在《浅析历史概念教学》中指出“历史概念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完成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分析综合法、比较对比法、谈话法等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历史概念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黄海英在其硕士论文《中学历史课堂运用概念教学法的全新探究》中运用概念转变的教学原理,重点分析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进行全面分析。历史概念教学从了解概念到形成认知概念冲突最终在科学的概念教学引导下形成科学历史概念,这三个阶段在历史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引导,才能促成学生科学历史概念体系的形成和建构。但是,依旧是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没有在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历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教学中的借鉴性不够。

朱煌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一文中,通过对赵恒烈先生指出的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误区,提出在历史概念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意义学习。加强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运用变式组织感性材料;重视历史概念之间的比较;建构系统化的历史概念体系这些具体的措施为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了系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己经深刻意识到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历史概念的学习是他们历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老师适当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概念的学习,同时自身也要不断钻研,为更好地教学做准备。近几年来,一部分历史学科教学和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硕士对历史概念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都扎堆进行研究,没有完整的研究体系,同时对课本里所涉及的重要历史概念也没有梳理,没有使它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重要的历史概念体系,只是将个别历史核心概念零星地在举例时拿来使用,这类成果主要有马宁的《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02008年)、朱丽云的《历史概念教学初探》02014年)、李鸽的《论高中历史概念教学及其策略》02013年)等。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作为一种新事物和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总是要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由浅入深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才会真正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一些身在一线的历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相关的理论进行的研究。历史概念教学涉及的内容大多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而进行研究的,这方面的文章有马宁的《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02008年6月第116期),作者对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历史概念教学提供了参考;陈龙的《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概念的有效教学》02010年4月),高晓霞的《谈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02015年),主要分析了历史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及注意事项;在老师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历史概念学习的实际情况方面,有姜常虹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历史概念教学》02012年25期),分析了学生历史概念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应对对策;在概念教学中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是历史概念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杨舒媛的《概念教学要注重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以“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课为例》02016年),作者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对外开放”这一历史核心概念在本课所起的统摄知识和迁移的作用。近年来,高考改革在考察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上有了新的要求,考试的难度也很大地提高了,有谭攀的《高考历史概念类试题探究》02015年36期),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概念试题的试题类型和应对策略,杜兰平的《高三历史复习中开展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02015年8月第238期),作者主要从史观、感知抽象概念、史料和精编试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历史概念学习的有效方法等文章探究和分析了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对历史概念考察的深度和广度都在逐渐增强,同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意见和建议,这对我们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朱煌的《历史概念教学中的有意义学习》中对影响历史概念学习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制约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概念的因素,譬如有学生的年龄、教科书的结构、概念的繁简、教师讲述特点,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认知结构。

彭吉芳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之漫谈》中认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除了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思维训练之外,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以及对历史概念的认识和掌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掌握教材知识,建构历史框架,也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高考中可以脱颖而出,并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马宁的《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分析》,从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和历史概念的分类策略和历史概念教学过程策略三个方面对历史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和体会。在《“登山型”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概念教学反思》中,由于历史概念的特征,所以十分注重历史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知识与经验的一个积累,并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促进自己的成长。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陈连蜀的《高考历史选择题对历史概念结构关系考查的规律》、邹黎明的《历史概念在高考历史复习中的作用浅探》、陈维强的《谈历史概念在提高高三历史复习有效性中的作用》王剑的《新课程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及其对策》凌征伟的《运用历史概念巧解历史高考题》等文章从高考题对历史概念的考查这一角度对历史概念的重要性和历史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经验之谈。

总体看来,国内在历史概念教学方面的研究仍存在着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 首先,就有关历史概念教学的文献比较少,主要是历史学科教学硕士毕业论文,这对我们的研究和实践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是一些历史学科教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内容和观点比较相似,没有新颖的观点和独到的创新;第三就是一线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的心得体会,用教学实践丰富了历史概念教学的理论知识,但是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他们提出的可操作性的方法重复、单一而不成系统,没有充分结合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规律,进而从理论层面研究高中学生的基本认知特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此外,检验、评价历史概念教学的成果或效果缺乏一种可以供学习这进行操作性的范式。

鉴于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将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和年龄特征与概念教学的理论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具有普遍操作性而又持之以恒的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使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中有操作的依据,使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和内化关键的历史知识和比较难懂的历史概念,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高中历史学科真正成为一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研究上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江鸣。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学周刊。2018(03) [2] 孙奉毅。高中历史互动教学探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2) [3] 宫少华。培育学科素养,提升教师质量——评《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1)

[4] 苗碧,高志超。高中历史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2)

[5] 李少玉。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7(13) [6] 王建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浅析[J]。学周刊。2017(25)

[7] 于洋。高中历史有效思维课堂的构建——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课为例[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8] 李卫静。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08) [9] 张智。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11) [10] 孙诗涵,刘芳。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03)

[11] 黄凯洲。中学历史概念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J]。学园。2015(18) [12] 周烨峰。例说强化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4(11) [13] 徐赐成。论历史学科的概念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4(05)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wnwng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