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实用文精选 >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通用多篇】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通用多篇】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通用多篇】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一

80后留学生回家创业 只为安全健康的鲜牛奶

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城万和城沿街,有一处“奶吧”十分显眼。奶吧老板是一位80后女性,叫薛静。她曾在日本留学,原本有更大的空间继续发展,但却毅然决然地返回家乡莒县,做起了牛奶事业。近日,来到奶吧,见到了这位80后创业者,倾听她与健康牛奶的故事。

她毅然决然回家创业 与牛奶结下不解之缘

走进汇和奶吧,就看到一位干练的女青年在大型玻璃窗隔断后擦拭着不锈钢的奶罐,她就是薛静。薛静出生于莒县夏庄镇,今年29岁,是一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80后。

据薛静介绍,2015年,还远在日本留学的她就听同学说国家正大力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就爱折腾的她,这次按耐不住了。同年四月,拿到大学毕业证后,她就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牛奶结缘,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引以为豪的“折腾”。

做牛奶事业,源于薛静从小对牛奶就产生的深厚情感。据薛静介绍,她小时生活在农村,最爱喝的就是牛奶。那时的奶制品,浓香、挂壁,不含防腐剂、添加剂,更别说添水、加糖这样的做法了。但现在,这种“原生态”的奶制品,在市场上十分罕见。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薛静开始频繁地接触牛奶相关的知识。

精益求精,只为做一杯健康、安全、营养的新鲜牛奶

创业自然是又欢喜又疲惫,好在付出总有回报。在经过一年的学习、考察、交流后,山东省奶业协会和莒县丰阳奶牛专业合作社递给了薛静迈上希望的橄榄枝,省奶业协会领导及专家多次亲临指导,在他们的精心策划和耐心帮扶下,成立了莒县第一家大型原生态规模化巴氏鲜奶吧,也是目前整个日照市环境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奶吧。

据了解,薛静经营的汇和奶吧坚持制作精益求精的高标准生态奶。奶吧每天从远离工业污染的果庄镇丰阳奶牛养殖合作社提取优质、新鲜奶源,经专业人员严格化验,各项指标达标后,再冷藏运送至奶吧,然后再经巴氏低温消毒杀菌灌装销售,每一道工序的严格要求真正保障了奶品从源头到成品的品质安全与质量安全。

采访中,记者忍不住品尝了一口鲜牛奶,确实奶香醇厚,与平时超市内购买的牛奶口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薛静自豪的说,不管是从挤奶、运输、透明且自动化的生产加工还是到储存,汇和奶吧都有严格的品管工艺流程。

奶吧严格采用巴氏低温灭菌方式,巴氏低温灭菌在杀灭牛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菌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牛奶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配合全程2-6度的冷藏保鲜,在保证牛奶品质的同时,更减少对奶品的外围污染,全方位、多角度给奶品五星级保护。

“赚钱只是一方面,年轻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精神追求。我只想用心做一杯让莒县市民喝的安心、喝的健康、喝的营养的鲜牛奶。”薛静告诉记者。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二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三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的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总统的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没有时间与其纠缠,便随口应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般地大肆宣传:“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于是,这些滞销的书不久就被一抢而空了。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了,他又送给总统一本。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一下,便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听后大喜,他打出广告:“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结果,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随之脱销。

出版商第三次将书送给总统的时候,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不置可否。出版商却大作广告:“现在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居然又一次大赚其利。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四

蒋建平曾被被提名为建国60年餐饮60大人物之一,是第二届常州市“感动常州”十大新闻人物。他从卖盒饭起家,到2007年,就拥有了10亿元资产。可是谁能想到,创业前的蒋建平,穷得连饭都吃不起,这不是开玩笑,现实里总有很多励志故事在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一起来看看蒋建平的励志创业故事。

小时候,蒋建平家境贫寒,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走出校门,蒋建平在粮管所当保管员。下岗后,接连两个月都没能找到工作,家里连买米的钱都是向父亲借来的。一天,饥肠辘辘的他,在一辆三轮车上花2毛钱买了盒米饭充饥。

1993年,当时还在粮管所当保管员的蒋建平,从摊主的口中得知:卖盒饭很赚钱。他决定卖盒饭。下海创业,办一个快餐公司。穷得连饭都吃不起,还想创业,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但人就是这样,越是贫穷,越能激发内心的正能量。一个贫穷的人,很容易在别人不屑一顾的地方发现机会,别无选择地干起别人眼中最卑微的工作,别人认为不值得一提的收入,让他感到无比兴奋;这种兴奋就是成就伟业的强大动力。

说干就干!蒋建平借了一辆三轮车开始卖盒饭。第一天,他和妻子忙碌了大半天,挣了110元。蒋建平看到了希望,整天骑着三轮车卖盒饭。由于他借来的三轮车没有执照,经常被城管没收,他只得既交罚款,又说好话。他承包了常州市一家老年公寓的食堂,借着这个只有20多平方米的场地,一边为老年供餐,一边试着做起了电话订餐的外卖业务。没人知道他的快餐店,他就散发小广告。就这样,他的盒饭事业开始快速发展。

1997年,蒋建平带着5万块钱和几个老部下,决定进军北京市场。这时,蒋建平在商业模式上做了一个创新:无店铺的商业模式。当时北京的快餐市场已近饱和,竞争激烈,而北京的门店租金很高、交通状况很复杂,根本不是丽华原来的发展模式可以承受的。假如依循常规,租门面,招员工,买送餐车,拉开架式从头做起,成本将非常高。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科院电子所食堂走入了蒋建平的视线。由于体制的原因,这个食堂一直经营不善,中科院的领导们能解决很高深的学术问题,却解决不好职工的吃饭问题。“能不能让我们来承包这个食堂?”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因为承包下来意味着他在北京的店可以开张了,他也不用为开店的资金发愁了。他主动找到中科院的领导,谈了很多次,终于把协议签了下来:丽华把电子所食堂承包下来,一方面解决电子所职工的吃饭问题,一方面作为丽华快餐的生产车间。

店开了,但北京这么大的城市怎么送餐又是一个大问题。买车还是一个资金的问题,只能绕着走。蒋建平发现北京有很多小面包车,干脆连人带车一起租过来吧。这一招和租食堂一样有效、实用、帮助蒋建平度过了刚来北京的难关。

第一家店在北京开业并获得成功之后,蒋建平信心大增,把这种低成本扩张模式迅速在北京复制。丽华在北京共开设了22家分店,这些分店有都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闲置下来的食堂改造而来,为丽华的发展找到了大量廉价资源。

到2004年丽华快餐在北京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市场都获得成功之后,把目光投向了珠三角地区。仅仅两年时间,丽华快餐在珠三角的日销售份数过万。2007年,蒋建平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0亿元。

对于80后一代的创业者,我们应该从这个经典的励志创业故事里得到一些启示。蒋建平为什么能开创事业?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他难道有什么成功创业的秘诀?其实秘诀就是:当你感到束手无策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尝试那些在别人看来不是办法的办法。

励志创业故事启示:也许我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真的就没有办法了?从这个励志创业故事里,我们看到了蒋建平所创造的10多亿资产的原始资本却是那辆借来的没有牌照的三轮车。所以,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创业资金,不要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富爸爸,扪心自问,我们现在的处境比当年的蒋建平还艰难吗?世上99%的人都不缺创业的资金,他们所缺的只是行动。世上有很多适合白手起家的生意,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你必能找到这样的生意。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五

今年26岁的杨丽,是个性格活泼的合肥女孩,从上海一家商学院毕业后,小杨顺利地在浦东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市场营销的工作。

5000多元的月薪,出人高档写字楼和酒店,女孩一开始觉得这种“白领生活”妙不可言。可一年之后杨丽渐渐发现白领并不是那么好当的:随着电子产品竞争不断加剧,小杨常常需要加班加点去完成超负荷的工作量。压力越来越大,整天忧心忡忡让她内分泌失调,痘痘和黑眼圈此起彼伏。因为长期熬夜再加上生活没规律,她还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唉,怎么舒缓来自工作的压力?一到周末,稍微得到喘息机会的杨丽常上街“放松”。她“放松”的方法不是上街购买名牌衣服,而是搜集各种新奇好玩、富有创意的生活小用品,比如长得像Kitty猫的电吹风,会“骂人”的智能水壶……生活中多了这些调味品,悄然间,原本压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

一次上网,杨丽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则新闻:目前,有41.1%的白领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随着英年早逝现象的增多,关注白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女性白领身心更易疲劳,面对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女性白领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身体上的疲劳反应。小杨心想,如果在白领的办公室和居室摆放一些智能型的生活小用品,就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从而舒缓千篇一律的工作节奏所造成的身心疲惫,真是一举两得啊。

有着切身体会的小杨眼前一亮:既然自己能靠这些创意小玩意舒缓压力,证明这“武器”对其他白领也有不可忽视的功劳,但在国内却没有一家专卖白领减压用品的店铺。那么,自己何不抓住这一市场空白,在白领多、压力大的上海开一家这样的白领减压用品店呢?

20xx年3月,小杨辞职后筹措10万元在淮海路上开起一家这样的实体店,也许是缺少知名度的原因,生意竟出乎意料地十分冷清,这让杨丽颇感意外又大伤脑筋。一天,小杨偶然路过一家彩票站时,店老板的一句话点醒了她。那是一种即开型的彩票,老板说:“正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刮开之后的图形是什么,所以这种诱惑是最能吸引人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杨丽突然间灵机一动,自己的小店能不能也引进这个创意呢?回来后,她在网上搜资料,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其实早年间就在美国流行过,纽约商人将过季库存商品或少量高档滞销货装入垃圾袋里,交易时不透露商品内容,将其冠名“垃圾”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而众多买家,因为不知道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便觉得很神秘,打开包装时往往会马上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刺激感。好玩的是很多专门经营“垃圾”的老板还发了财呢,杨丽觉得这种销售方式挺有趣!

虽然理念正确,但卖商品和卖彩票是两码事,如果顾客花上几十甚至几百元,买的东西不值那么多钱,那么自己的店很快就会关张。想来想去,杨丽想了一个主意。她开始跑一些厂商、一些专做销售的公司,以很低的价格淘到了一些尾单和外贸货品,这些东西质量很好不说,进价还不到市场价格的一半,无疑买家能得到很大实惠。她决定先分三步走,打开店的局面,淘出店的格局,然后发展壮大店的规模。

东西淘来之后,杨丽在淘宝店铺里打出了一个很特别的广告:有这样一件神秘礼物,你既不知道它是什么商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但是你知道,可能会有50%的惊喜,如此有趣的“极品垃圾”你敢买吗?像是对所有淘宝客发出了挑战一样,很快,就有青春“冒险者”迎战了。

那是一位很时尚的济南女孩,在一家合资公司任职。苏小姐首先向杨丽问了一个问题:你凭什么知道一定能给别人惊喜?杨丽说:“人生本来就充满着未知数,等待着只属于你的‘垃圾’上门的日子里,心情会充满美丽的期待,也许在拆开包裹的一瞬间,你还会兴奋得发出尖叫呢!”女孩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杨丽是时尚类杂志的忠实信徒,深谙穿衣扮靓之道,尤其是一些饰品和包袋,她总能与当季最流行的时装进行巧妙搭配,弄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在网上热火朝天地聊起这些闺蜜话题,苏小姐马上对这位美女老板有相见恨晚之感。

自己到底会收到一件什么样的礼物呢?那几天,苏小姐脑子里一直在美滋滋地幻想。你别说,因为像买了彩票心里充满希望期待开奖那样,女孩的心情还真的十分轻松、美妙。

几天后她终于收到了梦想中的包裹,里面的东西用黑色垃圾袋扎起。快递员大摇大摆地提到办公室来:“苏雪琼,签字,来收你的垃圾!”一时雷翻众人。在姐妹们惊奇的目光中,女孩有点紧张地慢慢拆开了快递包裹……

“哇!”一件酷酷的野外登山包,限量版的个性T恤,漂亮无比的瘦脸夹,一个手机座还是她最喜欢的图案。“真是太棒了!”身边几位时尚美眉在惊羡之余不由兴奋得尖叫。那一刻,苏小姐觉得自己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一种令人极度兴奋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她准备在愚人节的时候,也送朋友一袋这样的“垃圾”。

收到物品之后,苏小姐马上给美女店主发了一个“特别惊喜”的表情。这个表情,让杨丽悬着的心一下放了下来,这毕竟是自己做成的第一单“垃圾”生意,对她来说意义非同小可。果然,苏小姐的许多同事和闺蜜听说此事并观看实物后,觉得这种包裹很有趣,于是便叽叽喳喳地纷纷下单订购。

就这样,时间不长,一包包“内容不详”的“垃圾”开始飞向青岛、大连、南京、广州和哈尔滨等城市,成为白领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一大“笑资”。杨丽在网上销售的垃圾有大包小包之分,有88元的迷你垃圾包、288元的极品垃圾、488元的大包垃圾等,最大的还有988.8元的巨无霸超级垃圾。除主打的外贸尾货外,还有一些样品、换季产品、滞销高档货甚至一些从未上架过的产品。

垃圾种类按生活方式分有:乐活、各种宅、文艺范、工作狂、背包客、动漫迷、美剧控、原生态等等。每包“垃圾”里装的东西各不相同。不仅物超所值,最好玩的是,这些MADE IN CHINA的“洋玩意”都是个性十足的创意产品,有的一玩就能把人逗得哈哈大笑。白领们虽然不知道自己能买到什么,但正是这种充满挑战味的购物方式让他们充满了好奇,从而引爆了强烈的购买欲。到20xx年底,短短7个月,杨丽就赚了20多万元。女孩说既能赚钱又能给人带来快乐,她常常做梦都在笑。

让杨丽印象最深的,是在北京一家电视台工作的孙小姐。20xx年愚人节这天,小孙收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包“垃圾”,感到非常好奇。心想哪个坏蛋胆子这么大,竟敢如此捉弄人。

不料打开“垃圾袋”一看,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一个满身通红的塑料螃蟹,她还以为这是个可以放在办公室里把玩的漂亮装饰品,没想到它最主要的身份却是电话。读了说明书,女孩才知道红螃蟹的肚子下面就是一排隐秘数字,并且它的每一只脚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你将最前面这对脚轻轻一碰,电话就为你播放艾薇儿等中外明星的流行歌曲,而触动它的第二只脚,它会把你大骂一顿……想不到这么一个小玩意儿竟有这么多“机关”,简直太逗了!后来她才知道,这礼物是一位大学同学送给自己的“极品垃圾”。

孙小姐根据包裹上的地址,很快就联系上了网店的美女老板杨丽,并最终成了她的客户和好友。她订购了一个988.8元的巨无霸超级垃圾包,里面竞有一大堆新鲜时尚、独具创意的小玩意。最重要的是,这些古灵精怪的东西都有减压的功效——让人开心。这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兴奋地对杨丽说,她的“极品垃圾”是缓解工作压力最好的“治愈系”礼物。而它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经过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这种快乐就变大了,幸福感也更加强烈。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白领都成了杨丽的“铁杆”客户。

最有趣的是一位在沪工作的西班牙籍外教杨女士,买了一个迷你垃圾包,不料因运气太差里面竟是真正的生活垃圾——一堆碎纸!那位金发碧眼的杨女士顿时被搞得哭笑不得,正当她颇感失望又有些生气时,忽然发现这堆垃圾下面还隐藏着一个红色的小绸缎袋子,打开一看她顿时目瞪口呆。原来里面装着一枚非常精致、漂亮的戒指,仔细观察,款式竟和英国平民王妃凯特·米德尔顿的一模一样,她在网络和电视中多次见过这枚戒指,它是威廉王子向女友求婚的订婚信物——从母亲戴安娜王妃那里继承下来的蓝宝石铂金戒指!而这一枚虽然是产自中国的纪念性纯手工艺品,但仍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啊!上帝,真是太棒了!”从惊讶、愤怒再到满脸惊喜,这位优雅女士的情绪在几分钟内仿佛“坐了趟过山车”,真是大起大落刺激又过瘾!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六

今天,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陈山枝,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晓丹来到中青在线演播室,做客第九期“劳动·创造·奋斗——我的青春故事”励志教育在线访谈。作为通讯和软件行业领军人物,两位嘉宾与网友分享了他们工作和创业中的青春故事。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家里人希望陈山枝选医学,但听说学医要背很多东西,不喜欢背东西的他选择了通讯技术,并一直读到博士。

我国的第一代移动通讯设备都是进口的,第二代的,我国还只能做部分系统设备。到第三代移动通信时候,大唐电信集团抓住了机会,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标准——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接纳为三个国际主流标准值之一,“大唐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是依靠一个团队,不是技术总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依靠团队企业化运作,也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从2006开始,陈山枝带领科研团队开展TD-SCDMA4G业务,今年1月正式被国际电联接纳为4G的国际标准,“后面的‘拉犁’更多是我们团队一块‘拉犁’的过程”,陈山枝说。

回首自己的成长,陈山枝认为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很重要,“交给你的项目你能认真做好就会有新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给你更大项目时候,只要你认真做,一定还会有新机会。”陈山枝说。

姜晓丹研究生阶段和几个同学共同做一些IT方面的研究,“到快毕业的时候,大家觉得把这事就扔了,有点可惜”,当时清华信息学院院长也有一个观点,IT行业是年轻人的行业,必须紧密地和市场结合。

凭着年轻人的拼劲,几个人成立了北京慧点科技公司。“当时也是一种感召,那会儿谈的比较多的是微软、比尔·盖茨,看到软件产业快速的发展趋势,觉得中国总应该在这个产业上做点事”。

姜晓丹雄心勃勃,但是刚刚创业的他还很快就遇到了企业的困难,“我们是一帮学计算机、自动化、电子类专业的人凑在一块,但是做综合管理的没有,懂技术的没有,懂销售的人没有,我们从只会做技术。”好在这个团队“一直在学习中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成长过程当中,,肯定有失败,慧点的成长也是在教训中成长的过程”,面对未来的发展道路,姜晓丹和他的团队已经将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定位于要做中国最好的软件企业。

同样作为电子技术领域的领跑者,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企业取名叫“华旗”,就是希望能成为中华企业的一面旗帜。当他还是学生时就有这么一个愿望。后来成立华旗,决定公司的品牌就叫“爱国者”。这个名字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才进来。

在企业与日本品牌、韩国品牌激烈竞争的时候,他和自己的团队努力坚持。“确实压力很大、很辛苦。但是大家志同道合,我们都有决心做出一番事业,还是坚守下来了”。

“华旗”在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冯军坦言,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学到了很多,包括怎样帮助别人,怎样与其他企业合作,以及如何走向世界。

对于年轻创业者,冯军建议别把创业局限在办企业、做老板上。创业就是创造新的价值,要把创业当作事业。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七

五次创业失败之后……

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埋下了想要创业的种子。大学期间,我在湖南省化学工程研究所做兼职实验员,接触了一些和产品研发相关的东西,觉得挺好玩的。当时就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做一个自己的企业,把这些好玩的东西变成产品,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们学工科的人一条好的出路。一毕业,我一腔热血带着技术跑到了江苏泰兴,帮一个企业做地板胶,还真做成了。他们给了我20xx块钱的服务费,虽然钱比较少,但特别开心,毕竟是我挖到的第一桶金。

沿着这条路,我又找到宁波一家工厂,帮他们做砂管胶,用技术改良了产品的性能。他们除了给我工资,还付了一些技术费用。钱也不多,但也算一次“微创业”。

20xx年,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跑到舟山,正式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我当时才27岁,担任总经理,心里特别没底,没什么规划,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希望挣一些钱,改善改善生活。这个项目对物流的依赖度特别高,那时候舟山还没有大桥,货物和原料进进出出都需要坐船,一有大风,货都发不出去。现在回想,这个项目从选址、资金到人才储备全都不成熟,和投资人的沟通也不够,倒掉是必然的。不过失败了反而是好事,这个行业门槛比较低,也没有太大爆发性增长的可能,如果没出岔子,我现在可能还困在里面。

离开舟山的时候,我没攒下什么钱,但是经验和能力长进了不少。可能是天生爱管闲事,性格就适合创业,我没闲着,又带着之前的技术去了宁波,和一家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做压敏胶。从20xx年一直做到了20xx年,除了工资,我还能拿到25%的利润分成,分了可能有二三十万。后来工业城规划变了,这个化工项目就被停掉了。

我看到广东有很大的压敏胶市场,宁波的项目停掉后就马上去了广州,和别人合伙建化工厂。我把前面赚的钱都投进去了,还借了一些,我们大概筹集了20xx万资金。在广州建一个化工厂其实很难的,中间经历了无数的沟沟坎坎,不过都迈过去了。工厂投产之后,我负责采购、生产和市场,和另外一个大股东共同经营。结果,经营过程中两个人理念冲突非常严重,后来我选择退出。20xx年到20xx年期间所有赚的钱都赔掉了,我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回顾这次创业,我发觉当时的合作有先天的缺陷:一是合作伙伴彼此并不十分了解;二是经营理念的冲突,而理念冲突带来的问题是致命性的。

创立碳元科技的时候,我真的是想得很明白了。后面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以前的这些失败,每一次创业遇到的问题都在碳元这里得到了印证和规避。

从谷底到山巅

今天看碳元,如果不是我,换了别人做不见得能成功,因为它走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很多技术问题好解决,但是从技术到应用其实很不容易。我付出了很多超出常人的努力。当时白头发一下子多了很多,一度高血压都犯了。

这个项目起源于20xx年年初的一次聚会。一个为苹果手机做配套的工程师在吃饭的时候提到苹果打算用石墨做手机的散热产品。当时在座的有一二十人,大家听听就过去了,但我对这个信息很敏感,觉得未来手机散热会是一个大市场,所以就带着好奇心尝试去做。

最初尝试用天然石墨,发现易碎易断,导热能力也不够,后来才转向用石墨烯。我和一位博士就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干,大冬天的打地铺睡觉,这种“疯狂”的状态持续了将近两个月,用石墨烯把东西做出来了。但性能还是不行!后来又尝试了很久,能想到的方法我们都试过了,和我一起干的两个同学都很灰心,不干了。

但我就是不死心,自己查阅了很多文献,发现有论文提出可以用聚酰亚胺进行碳化、石墨化做出人工合成的石墨膜。希望一下又被点燃了!我几乎找遍了国内外生产聚酰亚胺的企业,快要绝望的时候,碰巧找到了杜邦公司,结果还真让我在实验室里搞出来了。尽管产品还不成熟,但在太阳下面,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阳光照射传递的热量,那一刻我感觉我要成功了。

折腾了差不多一年,实验室里的产品算真正做出来了,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路还长着呢。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钱快花完的紧要关头,我们解决了实验室产品工业化的问题。

欣喜若狂的劲儿还没过,开拓市场的难题又摆在面前。一开始你想把产品给苹果用,人家也不会要。当时看到雷军在微博上面讲要做手机,我就跟团队讲看看能不能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这种信息大多数人听了就听了,但我们这一个叫黄佳的小姑娘,回去以后真的在微博上面找到了当时小米的副总裁、设计师周光平,通过私信告诉他,我们有一款石墨产品用来散热非常好。没想到当天晚上周光平就回复了,我跟黄佳第二天一早坐高铁去了北京。他们对我们产品的效果很满意,很快就签了协议。

小米的成功给我们做了一个免费宣传,市场一下子就打开了。很多手机厂家主动找上门来,我们第一阶段的产能也随之扩大起来。

“吃着碗里的,做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

我从20xx年开始就想着怎么放手碳元具体业务做创新的事情。我觉得创新是创业者要注意追求的一件事。很多事往往CEO越忙,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越不利。我最清醒的地方就是没有沉浸于今天的事,一直在为未来做布局。

20xx年,君联资本投资了我们,除了钱之外,还在建团队、管理企业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当时,他们推荐我上联想之星的CEO特训班,学习中有一句话“吃着碗里的,做着锅里的,种着田里的”对我的影响很大。在联想的同学也给我提醒,“你不要光看着今天的利润,制造业总归会有利润回归的那一天,那个时候你们怎么办”。

回来以后,我身体力行地贯彻了这个理念。如果碳元只搞石墨膜,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公司,但是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就要不断地前进。

当时我们定出来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沿着碳材料进行新的探索,第二个方向是在3C行业寻找新的产量。一个叫为材料找应用,一个是为已有的市场找材料,“双十字”往前发展。20xx年,我创立了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虽然和碳材料没有直接的关系,但都是在手机这个市场应用。

其实谁不想干自己做得顺手的事情,谁想去面对未知呢?忙忙碌碌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种很享受的状态,如果突然从那种状态里面退出来是蛮痛苦的,我跟自己做过交战。但是我不退的话,那创新这件事就没有人去做。因为创新绝大多数是归于失败的,而一个企业里面最可能承担失败后果的就是CEO。

除了业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长远来看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依靠挖人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对人才的需求。站在行业的制高点上的碳元要持续发展必须储备大量的优质人才。我们要建设自己的“黄埔军校”。

我们的培训学院现在已经开了两期班,第一期人员已经开始发挥作用。我相信他们很快会成为碳元基层的管理干部,再做几届我们就不会缺人了,这为碳元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人才基础。

这些年轻人自己也感受到碳元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在碳元,他们可以接触所有的岗位,也可以和我面对面交流。但在别的地方,两三年或许才能换岗,甚至连总经理都不认识。我们就想做一家真正不一样的公司,不因循守旧,鼓励新人,因为就是这帮年轻人创造着碳元的未来。

敢于和昨天决裂

往往CEO的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如果CEO个人能力不行,很难让那些高人心甘情愿为你所用,这也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受限的原因。

我原来还想着,等到上市的时候给朋友们发个信息炫耀一下,现在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了。今天的我和五年前的我相比是有很多改变的,CEO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心态。我参加联想之星CEO特训班时,有三个目的:第一,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听课的;第二,我要和同学们交流;第三,我是来否定别人的观点的。我认为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现在,我又经君联资本推荐上了湖畔大学,为什么?企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后,我希望能有一个新的团队去碰撞想法,接触更新的东西。

但学习往往并不愉快,在这个过程中要和自己的昨天决裂,不断否定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却坚持为错误的观点去辩护和买单。

如果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很难真正地吸取教训。放下面子去正视错误其实蛮有挑战的,但是我愿意这么做,去接受一个新的观点,认识一个新的自我。要承认CEO偶尔也会犯错,也会没那么英明。

碳元科技能够不断进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正视危机和错误,把它们转化到好的方向,从而不断完善公司制度,完善自我。

保持初心:带着饱满的激情面对世界

回顾这六次创业的历程,其实一点都不华丽,道路都是创伤,到最后是跟自己的人性做碰撞。无论受了多少磨难,遭遇了多少考验,我的初心没有变,我仍然带着饱满的激情面对这个世界,我还是愿意做付出努力,带领大家一起往前走。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八

1、两个人相识三个月因一盘咸鸭蛋决定结婚。

2、两人把当当网做到中国电商第一股,如今当当退市说三年内要开1000家书店。

3、重庆妹子俞渝,毕业于北外英语专业,为去美国学MBA她边工作边学微积分。

4.27岁时,她从纽约大学毕业找不到心仪工作,干脆自己成立金融咨询公司。

5、北京人李国庆毕业于北大二十九岁创办图书公司,32岁去美国,认识了俞渝。

6、俞渝去西单图书大厦找书找晕了,想到美国的亚马逊,和李商量创办当当。

7、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两个人开始运营,创业维艰。

8、两人把当当发展为上第一大书店。亚马逊相识亿美元收购被拒。

9.20xx年当当网市场份额高达40%赴美上市。两人身价高达9亿美元。

10、两人曾转型做百货和京东,淘宝PK,20xx年当当退市市值不到当初的1/4。

11、两人热爱家庭李国庆经常带孩子滑雪。俞渝想把五月二十一日定为亲子节。

名人创新创业故事二:她2次创业外卖只送面,如今馋师兄估值达20xx万 篇九

他有“全球华人第一狂人”、“财富黑马”、“中国厚待员工第一人”之称。在国内他首创了BT模式,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从他3000万创建太平洋公司,到他如今身家高达910亿,在这财富爆炸式裂变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80年代,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1986年,26岁的严介和离开中学教师的岗位,去当地国有企业当临时工。第二年,严通过公开竞争承包了一家当地的乡镇企业,开始创业。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因为这个项目,他挖掘到他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800万元,由此开启了他的太平洋时代。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20xx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

直到20xx年,太平洋集团的年产值也不过20亿元,真正令严介和的身家急剧膨胀的是20xx年初开始的一系列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严介和已成功收购了31家国有企业,涉及资产总额达60亿元。仅一年内以年产值不过20亿元的身家去收购高达60亿元的国有资产这一项,其财技就非常人能及。20xx年,白手起家的注册成立太平洋。虽然前面已有一定的原始积累,当时的个人财富不会超过3000万元。个人财富以几何级数裂变般暴增的起点,源自大规模复制自己垫资为地方政府兴建暂时无力兴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即“BT”模式。

第一次采用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始于1996年。当时,位于经济欠发达苏北地区的宿迁市政府希望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但市财政又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就由太平洋垫资上马。从宿迁一役以后,太平洋就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其它经济欠发达地区,至今共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按照设想,太平洋基础设施的单子要在20xx年前突破5000亿元。有人说,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虽然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20xx年,胡润百富榜,严介和与他的儿子严昊,家族资产高达910亿。

名人创业励志故事 篇十

联想CEO柳传志的故事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shiyongjingxuan/wqwrz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