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实用文 >先进事迹材料 >

海斌事迹材料多篇

海斌事迹材料多篇

海斌事迹材料多篇

海斌事迹材料篇1

芹秀的家里有80多岁的奶奶和50多岁的爸爸,因为爸爸患病不能劳作,芹秀从懂事起就帮助奶奶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

王芹秀刚出生不久便被遗弃在镇里的中学门口,是养父把她抱了回来。现在家里只有61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一个86岁高龄且体弱多病的奶奶,一家人靠每月180元的低保金过活。她虽然知道自己的身世,但从不怨天尤人,非常坚强、勤快、乐观。

王芹秀自家的房子几年前倒塌了,现在住的是别人给的,是一座只有15平方米的破旧土木结构房子,三面是泥墙,一面木墙。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家电。屋子很小,只有养父王炳乾住在里面,而王芹秀和奶奶则借宿在邻居家。

小芹秀从小很懂事,很有孝心。她平时每天要早早起来,煮好饭,然后跟着村里的妇女上山拾柴火卖,以贴补家用。家里有几分地,她还要跟着大人下田打理,种些农产品以增加收入。上小学后虽然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但王芹秀一回到家,就放下书包忙家务。她一直把养父当作亲生父亲看待,她常常对父亲说:“您养我长大,我给您送终。”父亲很心疼她,常劝她不要干重活。村民见他们家这般困难,也常救济他们。小芹秀很感恩,每到农忙时节,她都会去帮邻居拔秧、插秧,以此来换工。她做事很麻利,村里人很喜欢她。

住校期间,王芹秀从来舍不得花钱坐车,舍不得买菜,每星期会从家里带足腌菜。有时候买一瓶2块钱的豆腐乳或者辣酱,就当做一个星期的菜。后来,学校帮她申请了每周四天的伙食补贴。王芹秀学习很努力,上个学期,语文和数学都得了优秀。

王芹秀因尊老爱亲入选了“中国好人榜”。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栏目播出后,感动了许多人。今年3月份,武平县某公司决定每学期资助她600元生活费。面对各方面的关爱,小芹秀感动得哭了。有人问她最想做什么时,她回答得很简单:“我最想多一点时间做作业!”

海斌事迹材料篇2

何昌淑,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田坝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昌淑,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华蓥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昌淑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昌淑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

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海斌事迹材料篇3

燃运公司'工人先锋号'创建以来,认真组织开展活动,活动效果突出。员工队伍主人翁责任意识增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做到文明生产,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无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财产损失责任事故,为电厂的正常发电做出了突出贡献。

燃运公司'工人先锋号'的创建都远离电厂厂区,无论是三公里还是杏花,基本上属于常年野外作业。炎炎夏季,30多度的高温作业使人汗流浃背,眩晕和恶心;数九寒冬,零下近30度的低温,即使采取再厚、再严密的保暖措施,举手投足间也会令人感到寒冷刺骨。多年来,燃运公司创建'工人先锋号'的员工们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为了保证电厂正常的发电供煤,顶烈日,战酷暑,风雨无阻;迎寒风,冒冰雪,奋战严冬,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艰难困苦,为保质保量的供应好发电用煤顽强地拼搏着、奋斗着。

为了确保发电供煤任务,三公里、杏花的全体员工常年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时常因为燃料的紧张而需要连续奋战。尤其是在每年开展冬季储煤会战的五月至十月期间,天天披着月儿走,戴着星而归,为电厂稳定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燃运公司的员工们就这样一直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没有人能说得清他们究竟奉献了多少自己的休息时间。他们为电厂的发电供煤事业,甘愿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在'工人先锋号'的创建过程中,燃运公司一线员工一直表现着良好的集体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勉励,互帮互助、积极进步,明确工作目标,各负其责,扎实的开展创建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发电用煤的正常供应工作和发电用煤储备工作。

海斌事迹材料篇4

周艳:舍小家顾大家坚守一线

周艳,41岁,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属大队汉警快骑女子队队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周艳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

1月23日,周艳在接到全警返岗的战时命令后,迅速返回岗位,投身一线工作。1月24日起,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直属大队奉命守控府河收费站出城卡口。周艳主动请缨,带领汉警快骑全体女队员坚守岗位36天,排查车辆2470辆次。2月29日,周艳又带领女队员转战江岸区沿江大道黄浦路防疫卡点,逐车查验通行证件,在岗日均检查车辆100余辆。截至目前,周艳已带领10名汉警快骑队员连续奋战,完成勤务30余场。

每次出发上岗前,周艳都会反复检查队员装备,平日里她时常关心记录每位队员的身体状况,对因故隔离的队员,每日电话询问。轮班备勤时,周艳还带领队员们主动走进社区,为群众办实事,送温暖,照顾父母被隔离的小孩,给困难户送日常用品,陪伴孤寡老人。

周艳在执勤工作中的勇毅担当值得礼赞,她舍小家、顾大家,热心为民服务的事迹更让人动容。疫情发生后,周艳的公公婆婆先后确诊,老公也被隔离,十岁的儿子在家无人照顾,家里需要她。但她毅然选择坚守一线。2月15日,正在岗上的她得知爷爷去世的噩耗,3月1日凌晨,她的公公又因感染肺炎去世。周艳强忍悲痛,用努力工作去寄托哀思。疫情在前,警察不退,周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诺言。

海斌事迹材料篇5

史雪荣:真心换真情 “疫”线显担当

史雪荣,51岁,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花山派出所橘园社区民警,一级警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史雪荣以岗为家,在战“疫”路上彰显巾帼担当。

花城家园橘园社区是史雪荣的责任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史雪荣整整51天没回家,一直坚守岗位,每日穿梭在社区的楼栋里开展抗疫宣传、排查“四类人员”、帮助困难群众。为提高工作效率,她发动社区群众,组成一支16人的志愿者队伍,这支小分队成了疫情期间调解矛盾、帮扶济困的生力军。橘园社区分发社会捐赠的爱心菜,史雪荣带着志愿者将菜送到社区150余户老年人家门口;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史雪荣带领志愿者将出入凭证发到社区3000户居民家门口。如今这支队伍已扩展至60人,社区居民都说“有事找小史”。

花山地区的隔离观察区设在史雪荣的另一责任区联投青年城。成立之初,由于群众对隔离观察不是很了解,感到害怕,都不愿意去。史雪荣主动站出来,积极想办法改善隔离点的生活条件,解决留观者困难,让他们安心去接受隔离。社区居民何某感染新冠肺炎后,由于床位紧张,不能及时安排住院。史雪荣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与何某夫妻沟通交流,平复夫妻俩情绪,并积极协调解决何某母亲和小孩的生活问题,主动为何某联系住院事项。截至目前,史雪荣主动协助社区、隔离点转运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患67名,说服12名密切接触人员,让他们安心接受隔离安排。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syw/xianjincailiao/021r7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