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读后感 >

网络空间中的民粹主义

网络空间中的民粹主义

网络空间中的民粹主义

网络空间中的民粹主义

一、民粹主义的涵义:

“民粹主义”也被称为平民主义,“意指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与经济信条,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政治哲学或是政治语言,包括争取耕地利益、主张自由使用银矿来铸造货币、以及提倡政府管制垄断现象”。民粹主义主张平民大众的利益和价值,依靠平民大众的力量,表达了对政府和精英权力阶层的不满,追求全民平等和统一公决。

“在制度层面上,民粹主义被认为是一种在复杂的历史、心理和社会经济根源的培植下孕育而成的政治心态,而非一种典型的哲学或意识形态;在思想层面上看,民粹主义在本质上是现代现象,它在适应经济现代化中产生了农业民粹主义,而作为一种对代议制的回应,则形成了基于大众政治动员的政治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一个整体,表达“一种对平民百姓、未受教育者、非智识分子之创造性和道德优越性的崇信”,始终宣称代表人民或平民大众的利益。“把人民看做真理的支柱,这种信念一直是民粹主义的基础”。“民粹”表达了人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但又不是简单的反对权威、反抗精英,“当特定阶级之间的对抗性以大众民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发生了民粹主义”。(引自《网络空间的民粹主义分析——网络民粹主义的机制研究》,沈丹丹)

民粹主义在本质上是一个现代现象。在经济现代化中产生了农业民粹主义形式,在大众的政治动员中形成了政治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观念和态度在学术界的地位有很大的变化。作为现代性的另一产物一大众文化,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技术理性的成果,大众文化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和与民粹主义自下而上的动员方式相契合,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大众会集聚为民粹力量,代表着一种平民主义的主张,具有实现政治潜能的功能,这个功能与民粹主义是有关联的,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强化民粹主义。同时大众文化的发展为民粹主义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新的空间效应会影响民粹主义新形式的形成。对抗性以大众民主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发生了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把主权在民的理想唯一地、直接地诉诸全体人民,它反对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执政者和非执政者两大阶层,反对把普通群众排除在政治决策过程之外。因此,民粹主义反对建立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民主,认为代议民主排斥直接民主,从而使自己堕落为“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对于民粹主义政治家来说,必须超越代议民主机构以便重新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联系。在他们看来,若全体普通群众不能直接参与政治过程,那么这种民主政治便是腐败、无效和无用的。所以有人把民粹主义的这种民主逻辑称之为“民主的极端主义”或“超民主主义”。民粹主义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

二、网络空间的民粹主义:

网络民粹主义由各式各样的脉络组成,可以说有三种主要的形式,第一种民粹是“民主式”的,第二种民粹是“爱国式”的,第三种民粹则是“狂欢式”的。

第一,民主式网络民粹主义。刚开始出现的形式就是舆论监督,不时地解构、分析社会中通过各种论坛、微博、博客透射出来的各种侵权现象、民主热点和腐败滋生问题,再然后就是进行疯狂人肉搜索去进行网络决策,当然其途径就是发动各种网络海量投票以进行名义上的监督。这就是所说的“民主式”民粹主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直接民主是它最好的招牌,普遍性参与则是广大网民的全体夙愿。

以表叔杨达才为例。在动车相撞事故一年后,另一场交通事故发生在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同志面带笑容,手戴名表神态轻松地出现在事故现场。一张照片引发的血案就这么开始了。网民们气愤不已,掀起了一轮检索热潮。从名表翻出了杨达才的贪污受贿,他为自己做了不太有说服力的辩白,反而激发更多人参加了检索与鉴定——“表叔”这个词便开始流行。通过网民们的反应,杨达才事件引起中纪委重视,最终杨达才因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5万元。在这里网民的行为可以说成是民粹主义行为的正面效应,因为网民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渠道,实行了有效的民主监督。

第二,爱国式的网络民粹行为。在基本价值导向指引下的前提下,那些着眼于祖国统一、寄希望于一切行动集体动员一致性的个体就自动组成了“爱国式”民粹主义,当这些个体的集合在遇到外侵或以为受到外侵威胁的时候,很快就转变成了民族民粹主义。它带着与身俱来的幼稚性和强烈的冲动性,散播着大量的伪民族主义言论并将其触角延伸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更自己的行动逻辑,比如从原先的“人民——反人民式”瞬间变身成为“国内——国外”两相抵触的逻辑论调。但结果就是,宣泄的情感只顾一味地宣泄,毕竟是不能让言论变得具备一定的理论体系。

2012年中日钓鱼岛问题的争端引起国内数城市的反日游行的保钓行动。部分地方传出民众闯入、破坏日资商店并进行打砸抢烧,这些非理性的行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范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网络上群情激愤以致相互传染,扩大了事件的传染范围,此外,集群行为中的匿名性与感染性使非理智的爱国冲动进入高潮。这种爱国式的民粹主义由网络世界中的孕育期扩展到现实世界中的成熟期,是网络影响社会事件发展的重要形式。这种网络事件通常会推进或者阻碍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进程,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狂欢式的网络民粹主义。网上近年来兴起的恶搞和山寨文化,频频泛滥于各个角落,这就是理论上所谓的“狂化式”文化消费民粹主义。通过解构剖析某些社会权威式的经典舆论、社会热点和部分社会现象,在通用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网络平台上,以建构戏剧化或极具讽刺意味的具体活动态势为目的。那么,又何谓山寨文化,即主流文化的附着文化之流,在后现代的大背景下带着狂欢、反智的表征逆主流而上进行大肆地反权威、反对主流文化,之后又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恶意模仿等恶搞举措不断将其发扬光大。狂欢式”民粹是反叛而又颠覆的,它通过古怪的文化符号在形式上反复刺激人们的感官,又通过对已有作品的深层加工从而在内容上达成自己的情感或思想需求。

三、网络民粹主义的形成机制

民粹主义行为同群体性或者网络集群行为一样,两者的一般特征也差不多,

群体行为的一般特征有这几个方面:

◣ 独特个性的消失,智力下降

◣ 更多受无意识因素支配,易冲动

◣ 群体感染,随时准备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 冲动、易变、急躁、走极端

◣ 易受暗示、容易轻信

◣ 匿名性及破坏性。

网络民粹行为同集群行为一样,其形成社会心理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匿名性、借机泄愤心理。即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匿名的,没有人认识自己,所以个体毫无顾忌地违反社会规范与道德习俗、甚至法律,做出一些平时自己一个人决不会做出的行为。如网络上的许多“恶搞”、“暴民”现象。。网络民粹行为的发生,并不仅针对起因事件本身。该事件至多起了一种催化或引爆的工具性作用,深层原因在于人们对特定社会结构或状态不满,并且认为表达意见和寻求救济的合法途径被堵死,从而转向用行动发泄不满。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埃里克·霍里就认为,“困苦并不会自动产生不满,不满的程度也不必然与困苦的程度成正比。不满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很可能是困苦程度勉强可忍受的时候;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以致一种理想状态看似伸手可及的时候”。当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阶层的重新划分以及差距的加大,使得社会弥漫着一定程度的不满情绪。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受益不公,心理上产生了被剥夺感;某些地方政府长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社会秩序紊乱甚至失控,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司法不公平、不公正,信访长期无果,使人感到无处说理、心理压抑;道德体系崩溃,人心迷茫。这些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得不到有效排解与疏导,碰到合适的导火索,很多泄愤事件的发生也就绝非偶然了。

二是责任模糊性、法不责众心理。当一个人成为某个集体的成员时,他就会发现,对于集体行动的责任是模糊或分散的。参加者人人有份,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必为集体行为而承担罪责,由于感到压力减少,觉得没有受惩罚的可能,没有内疚感,从而使行为更粗野、放肆。

三是群体淹没性。在群体中,成员的自我、个性被融化在群体中,与群体同一起来。而且群体成员越是无个性特征,他们的情绪、思想和活动越一致,自我的感觉减少,从而行为也就越缺乏自我的控制。相反,如果个体单独行动,由于没有群体的融化,个性就明显地突出出来,并且很容易被他人知觉,于是个体就会非常注意个性的意识,保护自我,不倾向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来。

四、网络空间的精英主义趋势:

与民粹主义相对的,是精英主义,“精英”与“大众”相对,在网络空间亦是如此。从web1.0时代网络用户仅是获取信息到web2.0时代的网民交互联结,不仅民粹主义盛行,网络精英主义也与之相随。在大众竞相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向精英主义靠近。“大众”这一观念产生于工业时代之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新兴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等级秩序,社会成员成为孤立、分散和均质的原子式的存在”。“大众社会理论”产生时间正是工业革命之后“大众”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大众观是早期精英主义即贵族主义所主导的,他们对大众形成的社会力量感到恐惧,并对这种情况进行批判,他们认为大众只是一种缺乏历史感、自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的欲望和权利意识的平庸者的集合体,认为这是对有理性有创造力的少数社会精英的压迫。(引自《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由于网络本身存在虚拟性,网络信息也参差不齐、真假难辨,同时,网民群体也具有学历、年龄、职业的广泛性等群体特点,所以,普通网民对于包装花哨的网络信息的判断极可能存在偏差,缺乏客观性。鉴于时下很多人为了追求名利,在网络上蓄意炒作、散布虚假信息的情况,网络精英群体由于自身具备的较高的学术素养或专业水准,为分辨真假信息、净化网络环境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网络民粹主义盛行的今天,网络精英主义是信息海洋中不可缺少的一泓清泉。当民粹群体们不再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不再一味地排斥精英主义,当精英群体们不再利用自身所学蓄意炒作,那么我们的网络天空必定蔚蓝无比。

总结:

从中国的现实政治生态看,网络民粹主义的行为本质上与现实社会矛盾的累积、底层情绪的挤压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不足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挤压下的一种体制外参与,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集体求知、政治表达社会动员和社会抗议。对于网络民粹行为的极端化案例的治理,政府公信力的提高、社会矛盾的缓解、底层情绪的抚慰以及制度化参与渠道的完善才是治本之道。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duhougan/yxvl3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