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读后感 >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你想象过自己会如何死去吗?你计划过生命的最后阶段会如何度过吗?你是否对死亡心生恐惧?我那时的答案是我从未想过“死亡”这件事。在我读了《相约星期二》后,对死亡有了许多和以往认知不同的感悟,也从面对死亡这件事学到一些生活的道理。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关于人伤感悟的书,也是一位临终的老教授向他亲爱的学生讲授的最后一堂课。我想一个临终的老人,一个乐观幽默又博学的教授,他的感悟向很多“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的读者展示了一个看待人生的态度典范。

我不多的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告诉我,轻易说出“死”是不详的。记得高中时我拒绝坐晚上的大巴回家,并告诉妈妈夜路不安全,我怕死在路上回不了家,我妈妈生气地打断我的话,不再理我。其实每个人都会死去的,可没人愿意相信,相较“怕死”这个词,我更愿意把它称之为不舍,是对深爱的人和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留恋,还有未完成心愿的遗憾但莫里说: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加珍惜生活。”

“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我读到此,设想了一下,感叹这是怎样一种富有仪式感的生活,像是基督教徒每日虔诚地祈祷。当每天都准备好面对死亡,就会争分夺秒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当然这样做需要一份坦然和豁达,而非日日深陷于死亡的恐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我自己认为这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有些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对自我的反思甚至是自我拷问,你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了吗?你的今天是有意义的吗?你勇敢地去做了每一件想做的事了吗?这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当我们学会正视“死亡”,也许死去、离开人世的那一瞬是短暂而无畏的,但我想身体的衰老和病痛才真正让我们哭诉命运的不公。所以想象自己死去的方式时,我说,自然死亡,安详地宁静地离开,我想要那样死去。“做最隐私、最基本的事情的权力也被剥夺——上厕所,擦鼻涕,擦洗自己的身体,除了呼吸和咽食,几乎一切都得依赖于别人”,这对一个独立的人是很难堪的,仿佛失去了最后的尊严。我深刻意识到是在看到我的奶奶,中年守寡,独自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可想她是个多要强的女人,她说话声音很大,做事雷厉风行,即使已经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失去许多,老去后命运也没有宽待她,因为患癌症做手术而出现并发症半身瘫痪,我们小辈去看她,她总是无声地扭过头去掉眼泪,谁劝也没用;帮她擦洗,总是不吭一声地转移视线;也会因为肌肉萎宿,姑姑爸爸偶尔的弄疼她而发脾气,指责他们欺负她。失去了身体的支配权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无力和软弱尽显人前,毫无隐私。因为目睹奶奶的痛苦,我为身受病痛、无法自理以及挣扎与死生之间的人们深切地难过着。

而关于这一点也是书中最能打动我的,莫里也说出他不一样的感悟“我感受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他在享受被爱与被呵护,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们总能听到一些励志故事:同时患绝症的病人,享受自己余生的人比那个每天抱怨命运而等待死亡的人多活了很久。当然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且不论会在人世停留更久,一天就摆在那里,开心地过和伤心地过都只是一天啊。

毋庸置疑,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且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但是有一个词,“生不如死”,对一些人来说生活有时候更加让人绝望,活下去本就是很难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些人分为两类:住在天桥底的流浪汉,每天捡拾垃圾为生,挨饿受冻;患上重病,家人苦苦筹钱,压垮整个家庭……这些艰难维生的人,为了活下去而拼命挣扎,这何尝不是别样的艰辛。这是一类人。而另一类人是情感上缺失,觉得世界毫无让人留恋之处,甚至有一部分人选择放弃生命。

如果我们关注,其实选择放弃生命的人群中,后者的人数是大于前者的。我想,心中的爱与信念才是生活的支柱。书中讲到莫里的一些话:“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这是莫里在患病以后最大的体会。我们爱谁?谁爱我们呢?父母和兄弟姐妹,血浓于水,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与他们分享;知心朋友,与他们朝夕相伴,一起哭一起笑,度过最难忘的时光;校园里每天都可以看到的那棵可爱小树、暖洋洋的阳光洒在手心……其实爱很简单,只要用心去感受,肯付出心中的小欢喜给身边小小的事物。莫里可以为半个地球以外遭受苦难的人而流泪,为何我们不去为身边美好的事物而感动呢?

我要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高二时候的国庆假期,我在沙发上开心地讲着学校的趣事,老朋友打电话和我说“小A跳楼自杀了,你知道吗?”“怎么可能,别开玩笑了,今天又不是愚人节!”这是我下意识的反应。后来我夸张的笑脸一下子僵在那里。我初中时代最最好的闺蜜,曾一起在大街上疯疯癫癫地奔跑大笑。她有抑郁症,她会抱怨亲生母亲对她的严厉、对她心理的忽视和继父的漠不关心,她说没有人爱她,她说她很绝望,我也曾安慰她严厉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她还有朋友,有我。以上我们的交流只是在QQ的聊天软件上。我很多次后悔,为什么没有专门去找她,也不必笨拙地安慰,只需给她一个紧紧的拥抱,也许就不会有这样伤心的永别了。后来很多我们的同学询问我她这样做的原因,我沉默不语,可我想是因为活着对她太难了吧,就算说出口也无人可懂的孤独与悲伤。

当无法感受到爱,生活充满绝望,也许死亡是一个好的归处。但是死亡不等于消失,因为那个人永远都活在爱他的人心里,哪怕只是偶尔想念或在某一时刻骤然忆起,但这些都是存在过的痕迹,时光也无法磨灭。在北美的北极地带有个部落,他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生灵都存在着灵魂。它是一种缩小了的依附在躯体内的原我。当大的躯体死去时,小的原我依然活着,它会投胎到诞生在附近的某某生物里,或者去天空的暂憩处——伟大女神的肚子里,等待月亮把它送回地球。有时候,他们说,月亮因忙于新的灵魂的降世,于是便从天空中消失了,所以有的夜晚没有月光,但最终月亮是要回来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这是他们的信仰。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我也愿意去相信着,愿每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都有美好的灵魂载着月亮去向他们的归处。

“学会了怎样去死,就学会了怎样去生”,这是书中我印象深刻、又觉得自己无法理解透彻的一句话,似乎不能勘破其背后的深奥。以上就是我一些浅见:当你考虑死亡这件事,就会珍惜每一个今天,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感受爱、接受爱和给予爱,“相爱,或者死亡”。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duhougan/z98p3n.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