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 >

《梦想的价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梦想的价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价格理论》读书笔记

《梦想的价格》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价格理论》读书笔记

作者乔治·施蒂格勒因其““产业结构市场功能,以及公共领域管制的原因和效果”的创造性重大贡献于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信息研究方向的提倡者之一,自其论文于发表至今,该研究已经成为今日经济学科中的显学,近年来产生过很多位诺贝尔奖得主。

在《价格理论》一书中,作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根本不存在一条令人信服的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斯蒂格勒认为,需求定律是一个经验规律,无需证明也无法证明。如果需求定律是经验规律当然无需证明,但经验规律意味着需求定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变量“价格”和“需求量”都必须是事实才可以。更新了微观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中关于一种商品只存在一种价格的假定。在研究过程中,斯蒂格勒还把这种分析延伸到劳动市场。

读罢此书,最大感受在于:感慨经济学家之慎密思维、创新视角和研究能力。他们实在是擅于从日常的生活中抽象和提炼出经济学的精髓来。也正是有着像施蒂格勒这样一批富有学术精神和专研能力的精神强者,才使得我们透过日常琐碎的重重迷雾和覆盖看到其后浅装亦或深藏的经济理性。

关于序言

“经济理论的中心论题就是分析不同体制和不同的激励机制对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一句简单而又高度概括的话,揭示了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资源”、“效率”等最最平凡又频繁的词语再一次登场中心舞台。看似繁复的经济学理论就此有了核,外面再多的圈再多的线也觉得不再是混乱。

关于目录

《价格理论》共分了20个小节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在此有必要一一列举,因为这是这样的一些小节构筑了价格理论的全套体系。1、经济分析简论 2、价格和企业经济 3、消费者行为 4、效用理论 5、有效供给条件下的定价 6、生产性服务的供给 7、成本和生产 8、生产:收益递减 9、生产:规模收益 10、生产和成本:附加的论题 11、竞争价格的一般理论 12、垄断理论 13、买主寡头垄断、卡特尔和兼并 14、信息经济学 15、对生产服务的需求 16、租金和准租金 17、工资理论18、收入分配的规模 19、资本和利息 20、经济和政府。这样的罗列稍显累赘,但既然是读书报告,便是为了说明白个人看完书后最深的一些感触。这样的罗列既然能让个人记忆的更加深刻,倒不妨就这样写下去。

关于作者

乔治·施蒂格勒:1911年1月17日出生于美国化盛顿州西雅图市,1991年12月1日去世。乔治·施蒂格勒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艾奥瓦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布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58年起在芝加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8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如果只读其书,不读其人,这书我个人恐怕是难读好。关于作者,我个人佩服其钟情经济学理论研究并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坚持,也欣赏其平和开放的风范。 部分内容简析与个人见解

价格理论就是关于选择的理论。为何会有选择呢?因为稀缺具有普遍性,正是因为稀缺,所以才要做选择;有选择必然有放弃,放弃的即成本,当然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货币成本,还包括其他各种非货币成本,这些合一起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局限条件;这些局限条件也是我们广义上所说的价格。价的变动导致的行为变动要有理论的约束,这理论的重心就是需求定律。

一、价格与需求

作者认为,消费者在获得商品质量、价格和购买时机的信息成本过大,使得购买者既不能,也不想得到充分的信息,从而造成了同一种商品存在着不同价格。

价格不仅报告了供给和需求的现状,而且也预示了未来的供给和需求现状,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可以得以足够证实的,我们在买东西时,当市场货源短缺时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如果对未来的货物供给预期持悲观态度,那么很快会导致物价飞涨,这表明价格可以作为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指示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企业的价格决策。同时,价格又是一种激励机制,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工资也属于价格的范畴,当一个工人预期到相同的工作量下在甲地的工资水平会高于乙地时就会自动的转向乙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价格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东西方人才差异如此悬殊的一个重要原因。

价格总是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每个社会都必须提出将总产品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某种办法。价格作为路标,指示出哪里最需要资源,此外,价格还激励人们沿着这些路标前进。价格做三类事情:传递信息;给资源使用者提供激励使其接受信息的引导;给资源所有者提供激励使其遵循这些信息。

差不多任何商品和劳务都存在着大量的价格。资料通常有两类:时间序列资料,即在不同时点上的价格和商品数量;跨部门资料,即在同一时点上不同单位或不同种类的价格和商品数量。

当然,需求表概念的有用性并不取决于能否成功估算数量性需求曲线。其主要价值在于,用作组织知识和思考问题的工具,以及用作对各种影响的方向从性质上给予回答的向导。同时,通过将需求曲线的数量估算值用于各种变动的效应的数量估算,可以扩大需求曲线概念的应用范围。

如果一个个人的需求曲线极端地依赖于他的邻人的行为,那么,我们从对一个孤立个人的行为的分析中就不能得知多少东西。这一现象的本质恰恰是群体反应问题,而我们最好还是集中研究市场需求曲线问题。

一个人的需求曲线依赖于他自己的相对固定的偏好和他的客观环境,而不立即或直接依赖于他的邻人正在干什么。“东施效颦”作为影响个人偏好的因素并未被消除,但作为影响个人消费行为的近似决定因素是被消除了。

作者在这本书中指出了很多影响价格的因素,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等等,但是有一点我觉得还是很有探讨意义的,那就是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化的反应时间,这一点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研究中常常被忽略,或者被默认为消费者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会立刻做出反应,实际上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常理的,比如说,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基本上会每隔一定的时间就会到市场上进行购买,但价格突然发生涨高时我们虽然会有所顾忌,但是考虑到未来还会继续上涨或者每次购买的数量都是维持生活的基本量,这时,消费者就会选择至少购买与上次相同的数量,也就是说在短期内消费者不会改变对一定商品的购买量。这种情况下,就长期供求关系来说也不会是按一定的规律下降的,因此,我觉得在平时经济学课本中出现的供求关系图形与时候是严重偏离实际的,按照其做出的价格决策也许会出现极大的失误。

? 不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通过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都被联系在一起了,并通过消费者的需

求和表明企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以及不同市场之间的联系发挥作用。 ? 接近的技术替代品将有正的交叉弹性,而接近的技术互补品则有负的交叉弹性;前者是

指两种产品用于满足同样的目的而言,后者则指两种产品以一种过得去的固定比例一起使用。

二、效用和消费者剩余

? 理性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三个特征:1、他的趣味偏好是始终如一的。2、他的成本计算是

正确的 3、他做出的决策都试图使效用最大化。效用理论的应用:1、作为一种假设2、福利分析。消费者剩余则是指对于质量确定的某种商品,一个人愿意支付的数额大于和超过实际支付额的数量。

三、成本和生产

? 完全竞争的4个条件:1、完备的(完全的和准确的)信息2、人数众多3、产品的

同质性4、产品的可分性

? 成本:任何生产服务在生产a时的成本就是它在其他地方能生产出的最大价值量(即

“机会成本”)

? 边际产出就是每单位的任何一种投入物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总贡献则是投入物的

数量乘以它的边际产出。

? 可选择的替代产值:当一个单位的某种资源从任何一种用途上抽回来时所放弃的产出量

的价值

这一问题主要讨论替代成本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边际成本的问题,在进行生产投资时,投资者一般会在不同的投资对象之间进行衡量,一方面是衡量项目所面临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衡量进行投资的价格,即我们所说的成本,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主要站在边际成本的角度来考察,这里有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即价格均衡,在生活中,比如说一个木工假如通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可以调至其他的行业,那么他在经过训练后就会寻找使其工资水平最高的行业,直至在一些工资水平相当的工作范围内进行选择,从而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当在资金来源这一方面进行选择的时候,往往就会考虑不同筹资渠道成本即价格的高低,一般来说,来自国家的债券风险会比较低,也是良好的选择。

非货币性替代选择:选择一种资源的特定用处常常包含着非货币的因素。在劳动力的就业中,它包括风险、工作条件、社会声望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但不包括收入随着工作时间而增加的预期前景,他是一种货币因素。在资本的使用中,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尽管在某些领域,迅速的抽回资金也是很重要的。当分析资源在不同用处之间的配置状况时,这些非货币因素显然必须和货币收益一同考虑。

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可以估算出这些非货币因素的货币价格,一种职业的比较长的假期可以根据基本工资与工作时间的比率进行估算。但是在诸如威望、死亡的风险之类的因素,这种方法则是无法利用的,这里,我们可以比较在自由的条件下达到均衡时的这些因素的报酬,从而推断出货币等值。非货币因素有些时候是不能用货币因素进行衡量的,比如,如果一个大学的农业专家到农村种田他的年收益比其在大学任教的年收益高出几倍,那么他一定还是会选择在大学人任教,因为大学校园里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这些非货币因素极大的影响着其对工作的选择,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实例。

四、竞争价格的一般理论

一个市场要想达到均衡他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1、每个企业必须在确实最适应于成本和需求条件的产出量水平上运行。2、所有的企业希望在市场上出售的总量必须等于全部购买量者希望购买的总量。当这些条件满足时价格将是一个均衡价格,就是说,将不存在变化的倾向,直到供给和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如果任何一个条件未能满足,事情必须有所改变;企业的产出量将发生变化和改变市场价格。

五、垄断需求理论

在这本书中,斯蒂格勒对垄断企业的经营作出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但是,其分子与我们现在所接触的经济学教材中的垄断理论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我们一般会将垄断情况下的供需曲线化作一种直线,但是,斯蒂格特将其作为一种比较平缓的曲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

我也是比较认同的。因为在垄断市场中实际上是一种卖方市场,即生产商控制着市场的主动权,因为产品的垄断特征,消费者只能屈从于有限生产商提供的产品,从而使得需求和供给曲线变得比较平滑,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度比较低,从而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双边垄断:当一名垄断销售者面对着一个垄断购买者时就产生了双边垄断,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在这个概念模型中,双方的力量具有均衡性,因为丧失了任何一方,都将对双方的利益造成比较大损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求的价格他醒是比较大的,体现在需求曲线之中,曲线的斜率较大。

六、信息经济学

在信息经济学中,作者提出了最优信息搜寻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并奠定了不完全信息经济分析的基础。作者研究的是搜寻最低价格。它涉及价格分布和搜寻成本这样两个问题。由于消费者所获得的价格分布的信息通常是不完全的,因而人们往往面临两种选择:搜寻最低价格和随机购买。搜寻必然存在成本。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收益递减,而追加搜寻的成本则会递增。在消费者了解各种可能的卖方价格的情况下,最好的搜寻策略是继续搜寻直到从另一次搜寻中获得的收益小于它所导致的费用。

结合现实的经济生活,如今信息对于经济决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不同的生产厂商、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之间都会形成一些障碍,我们可以将之称之为信息壁垒,为什么相同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之中时最终的定价会趋向一致,这与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生产者a会极力寻找其产品的其他生产厂家并在其中寻找最低的价格,将其作为自己的定价参考,这也导致了市场上相同产品的最终价格,即均衡定价。信息对于生产厂商的作用犹如专利对于企业的作用,生产者往往将其作为企业的机密而加以保护,防止其外漏,信息的不对称也就导致了竞争的不均衡,信息充分的企业往往会获得更大的优势。

简而言之,如果消费者在获得商品质量、价格和购买时机的信息成本过大,那么,使得购买者将既不能,也不想得到充分的信息,从而造成了同一种商品存在着不同价格。在不完全信息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价格受到价格分布和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的影响,在不完全信息下,同样的商品的实际售价可能不同,而在完全信息下,同样的商品之间的价格偏差将接近于0。

七、经济和政府

? 政府的三大作用:1、提供立法和法律制度的体系,在这个体系范围内,各种经济行为

者有效地从事经营活动。2、处理不同个人之间的关系,私人的协议不能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一类被称为外差因素和毗邻效应的影响。3、在社会内部实现收入再分配。 ? 作者在此部分回答了一个难题:为什么现代政府(也有许多古代政府)企图管理如此之

多的活动和收入。

? 公共消费品:具有“我的消费并不妨碍你的消费”的这种特性的产品。而同时,它又被

证明部分的是私人消费品。

:纵观全书,作者分别从生产和收入的角度对价格进行了相应了阐述,生产资料的投入应该追求企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投入的每一种资本就需要就其价格进行合理的选择,实现投入资本的最优组合,而本书的一大亮点则是侧重于对人力资本的影响。而此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价格理论》开始引导我逐步甚至是初步的走进经济学的殿堂。

第二篇:读书笔记(我有一个梦想)

读书笔记

书名: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martin luther king

文段摘抄:

1. 然而,整整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得面对这个悲惨的现实:黑人依然得不到自由;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依然被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锁链羁绊着,举步维艰;整整一百年过去了,在物质繁荣的汪洋大海之中,黑人却依然独自生存于贫穷的孤岛之上;整整一百年过去了,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向隅而泣,在自己的土地上却感到流离失所。因此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2. 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然而起,实现其信条的真谛:“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土山坡上,昔日奴隶的儿子与昔日主人的儿子能够如兄弟手足般同榻而坐。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就算是密西西比这样一个被不公正和种族压迫的热潮所统治着的荒漠之州也能转变成一方自由和正义的绿土。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内在品质来评价他们的国度。

3. 当美国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这一切必将成真。

4. 因此,让自由之声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高峰回响!让自由之声在纽约州的雄伟山脉中

回响!让自由之声在宾夕法尼亚州高耸的阿勒尼格山峰回响!

5. 让自由之声在科罗拉多州白雪皑皑的落基山回响!

6. 让自由之声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柔美群峰回响!

7. 不,不仅如此还要让自由之声在佐治亚州的石山回响!

8. 让自由之声在田纳西州的远眺山峰回响!

9. 让自由之声在密西西比州的每一座山岗,每一处丘陵回响!

10. 到那时,上帝所有的孩子——白人与黑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基督教徒与天主教徒—

—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圣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读后感:

这是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华盛顿的黑人集会上发表的演讲,那正是美国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最为严重的时期,正如他所说,黑人仍然被枷锁无情的束缚,在学校,旅馆,银行甚至公共厕所都能看见那刺痛那有色公民尊严的,污蔑黑人人格的“for white only”,所以,他们从密西西比而来,从佐治亚而来,从纽约州而来,从宾夕法尼亚而来,共同见证着伟大的时刻,这共和国的孩子们在林肯脚下诉说伤痛的时刻,这有色公民们向华盛顿纪念碑讨还“天赋人权”权力的时刻,这举国黑人以为共同的梦想而聚集在一起,要求白宫实现二百年来的神圣承诺,争取各色人种平等站立在带有母亲体温的寒冷大陆上的时刻。现在,没有人能阻挡黑人为争取人格自由和权力平等而斗争的脚步,没有人能动摇他们捍卫追求幸福权利的决心,没有人能干涉他们去追寻那明明白白写在《独立宣言》上的语句。我仿佛看见,那飘扬的旗帜和那血红色的标语,看见,在那盛夏的阳光中,黑人同胞手挽手哼唱的庄严的赞歌,我看见他们坚实的脚印踏进美利坚的记忆,看见他们笃定的眼神刻在了自由之书的扉页,我仿佛听见白人与黑人,犹太人与非犹太人,基督教徒与天主教徒——携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圣歌:“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感谢全能的上帝,我们终于自由了!”

第三篇:光荣与梦想读书笔记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73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78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72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32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41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1、罗斯福

罗斯福本人正是集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卓绝人物。

在大萧条力挽狂澜之后,罗斯福深谙全面的,全球的战略,这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战时总统之一。”从外表看,他确不像一个军事天才。他每次访问军队,老是穿着他的绒布衬衫,戴着旧帽子,还有那漫不经心地打起来的蝴蝶领结。看上去,他倒更像一个衣着随便、精神饱满的老爷爷,要去度周末钓鳟鱼的样子。但话得说回来,他所率领的军队,本来也是很随便的。美国不是欧洲国家,它和欧洲国家不同,而这个国家最好的代表,就是这个住在白宫的美国人了。戴维?利连撒尔律师可以这么写罗斯福的“脸孔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战斗的脸孔”,艾森豪威尔将军可能对总统熟知地形、掌握和记得一个乡野的所有特点的天赋感到五体投地;然而,对于美国士兵和水兵来说,他的最大的天赋还是他对人热情关怀,以一个卷起袖子实干的美国的卷起袖子实干的总统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乔纳森?丹尼尔斯写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最能说明罗斯福的风格,说明他体贴

民情的是,有一次他视察夏威夷陆军医院。他到夏威夷本来是要跟海陆空高级将领谈话,制定计划,发动巨大攻势,迫使日本屈膝投降。但在他离开夏威夷之前,他要人用轮车推着他穿过病房,去看看那些被截除上肢或下肢的伤员。他向他们微笑,挥手致意。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他的出现就代替了他要说的一切的话。坐在这轮车上的是一个两腿早已完全瘫痪的人。他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也有过这种心情。然而他克服了过来,当上了总统,他们没有理由感到灰心丧气,以为不再能实现战前所抱的理想。

2、美国人的形象

前线的小伙子们以美国的民主军队自豪,正如他们以美国的工程兵和海军工程队自豪一样,前者能够在一夜之间搭成活动便桥,后者曾在英国工程兵声称无法办到之后,将阿森松岛的群山推平,建了一英里长的长型机场。尽管这样,他们很少吹嘘本国,甚至在自己人中间也没有这样。他们采取了一种坚强的、满不在乎的姿态,把该熬的都熬过去了。

想家的、厌倦的、滑稽可笑的、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在钢盔里洗袜子,抱怨吃得不好,向阿拉伯女郎吹口哨,或者说,见到什么女郎都吹口哨。他们硬着头皮把世界上这件最讨厌的勾当勉强熬过去,不失幽默、尊严和勇气。

美国能派出一支一千二百万人的军队,同时和两个可怕的帝国作战,又能建立一支比敌人和盟国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大的海军,与此同时,民用开支又比1939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这次战争开始以来,生活水平还能提高的,只有我们这个国家。整个欧洲都已弄得精疲力竭,而我们却没有。”这样一个国家确实是使人感到有些不解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伤亡,相对来说,比之其他任何国家要轻,但是总统在1944年海军节却可以这样说,1943年美国武装部队曾经在敌人的滩头阵地前参加过二十七次登陆战,而且“这二十七次登陆战每次都取得巨大胜利。”

3、观复

第一二部描写的正是美国逐步展现出盛事荣光并汇集全世界梦想的上升时期。

全书结尾处,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盛事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彷徨,这里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几个:

1)对此,在国内初版时,商务印书馆的评论是:“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美苏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果然,13年后苏联解体,美国却迎来了新经济的澎湃浪潮,重新主导世界。

2)作者最后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三分之一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危,在孤立中寻求复兴。”那么,从91年苏联解体,到二十一世纪多极兴起,美国人民又从干预冲突“再次转而内向”的日子是不是也会如期到来?持续扩散的贫穷,似乎终于要浮到无法再掩饰的明面处来了。与之一起来的黑暗与压力有着浓厚的山穷水尽的意味。

自5月份以来,有大约2.5万名世界大战退伍军人,携家带口,身无分文。来到华盛顿请求政府救济。面对这些“补偿金远征军”,政府慌了手脚、如临大敌,于是血型镇压。这一段历史简直是美国史上一段滑稽至极的历史,曾经拿起武器为国家某利益的人,国家回报给他们的却是枪子!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后,等来的不是和平安定的生活,而是贫困后的舞王以及粗暴的对待!

面临贫困,胡佛政府似乎完全慌了手脚,且毫无应对之法。于是将“大萧条”笼统归罪于“时势”,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里,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可以做。

1932年,大萧条时期最惨的一年,胡佛政府的长期不作为是的国家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不降物价致使销售两下降,然后厂家为了减少成本而解雇工人,导致美国人民购买里萎缩,然后恶性循环??农场品价格惨跌,饥荒近在眼前了??

美国人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失业是可耻的,贫困多少咎由自取”。于是生活在底层又失业了的人不仅面临这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还有心理上的??更糟糕的是一些人无以为生、活活饿死,千百人只因像出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1932年开始的故事,由荒诞、贫困、饥荒、黑暗、无望揭开了序幕,但总有一些光亮让未来看上去没那么无望。1932年4月7日,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说,“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

尽管这位现身并不被看好,尽管有许多人觉得他可笑、说大话,“并未让人觉得有如何的雄才大略”,但是美国民众需要新政(new deal),需要一个肯为了他们带来变革的总统。似乎顺理成章的又带着一些传奇色彩的,这位热情并充满信心的富兰克林先生当选总统并将于继年上任。

每当国家出现危难时,似乎总有一个英雄出现,且看罗斯福的新政如何改变美国。

每当美国处于危难之时,人们就会渴望有个“救世主”出现,带领美国人民渡过危机。这种英雄情结,使得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名字足浴成为一章(一段历史)的题目。尽管在罗斯福真正担任总统之前人们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尤指理论家们)。

哈罗得*拉斯基嘲笑他说,罗斯福“想用一颗药丸解救一场地震”。李普曼说他太软弱,面面俱到,太闲讨好,看不出与胡佛“有什么根本原则上的分歧”。欧内斯特*林德利报道说,美国渴望有个救世主,不过罗斯福先生“无论看起来听起来都不像救世主”。

但人民显然是更愿意相信这位言语中透出真诚、热情的罗斯福先生的,况且那是境况已经不能再糟糕了!罗斯福真实闪人时,面临的就是这种糟到不能再糟的境况,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各州银行业务有的完全停顿有的部分停顿,而证券交易所也正式关闭了。

罗斯福上任表至此时说:“首先让我明确的说,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能把我们搞瘫痪,什么事也办不成,是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取。”他想过会申请授权广泛行政权并得到通过。银行休假,罗斯福援用《对敌通商法》拟送新法案去过会特别召开的紧急会议讨论。与此同时,美国人民也在行动,他们用各种办法来应对难关:以货易货,使用代币,用加拿大、墨西哥货币代替美国货币等等。新法案也要实施起来了,通过法案的当天晚上国家印制局添雇了375名新职工,美国政府的印钞机器全部开动了。而真正经常的一幕是对囤积金户施加压力,使他们吧紧紧攥在手心里的黄金和货币放出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在2月1日后提取过黄金而又在下星期一之前未退回存储的银行便公布他们的姓名。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长龙来了,人们争先把黄金存入银行就如同当初争先提款一般。各州联邦储备银行回收了共计3亿元的黄金,以此为储备,又能发行7.5亿元新钞了。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幸福的日子虽然还没有回来,但是金融恐慌算是过去了。

《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废止金本位等一系列举措都不过是临时招架的办法,罗斯福对身边的新政派说:“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换另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召开记者会,发表“炉边谈话”,用人人都懂的词句和比喻把工业经济的复杂结构讲的一清二楚,谁都感受到了美国的经济正在往好的方向扭转,而罗斯福亲切、热情的形象也使得他获得了空前的威望。不过真正使美国经济危机结束的并不是new deal,而是一场战争,我们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光荣与梦想的历史,畅快而生动的阅读

――《光荣与梦想》读后感

在我几年前读西方人的新闻时,哪怕经历了翻译可能带来的失真,仍觉得它与国内的新闻有很大不同。国内的新闻总是平铺直叙的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而西方新闻往往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表现手法使得新闻有趣,充满了可读性,其中如经常的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表达的内容。近几年,国内的新闻也变的有趣起来,比如当时我读到《经济观察报》的主笔许知远的文章,特别长篇专题文章时就明显感觉了一种西方新闻的味道。后来,我知道了,中国新一代新闻人很多都受到了一位美国记者、作家的影响,他叫威廉.曼彻斯特,而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那本横跨1932年到1972年四十年美国历史的名作《光荣与梦想》。

终于,每天下班回去,翻看一个小时,慢慢的看完了这本大部头,领略了四十年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虽然这部作品很厚实,但是阅读的体验并不艰深或是沉闷,如果真是这样,想必本书的写作方式也不会被这么多记者模仿了。尽管这部书从多角度表现了整个美国社会那段时期的社会生活,但是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美国总统,从胡佛直到尼克松,中间有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这几位美国总统也经历着美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巨变的时代。尽管美国政治相对更加大众化一些,但是毕竟站在舞台前端的总是那些风雨人物,所以以美国总统的更迭阐述美国政策的更迭,进而表现社会风气的变化,无疑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成功的写作策略。本书还有一大特点,便是把美国社会放在当时整个世界的背景下看待,所以,每一章的最后总会有一段同时期世界的局势阐述,与美国历史对比,制造一种“风起云涌”的效果,很有感染力。而本书最具煽情色彩,也是被中国记者们吸收的手法便是,在一个时间段上,说说后来的风云人物当时的情况,如还只有n岁,如还在某某学校念书,如还在干着某某显得不那么“风云”的小事。如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就是本曼彻斯特痕迹浓重的作品,当然,这里不是想抹杀《激荡三十年》的出色之处,毕竟,写这种时代大背景下的作品,《光荣与梦想》确实是很好的参考和框架。

在曼彻斯特笔下的四十年美国史确实可以称得上波澜壮阔,以大萧条时期的惨境和“补偿金大军”事件开始,在那个“山穷水尽”的夏天,胡佛成了美国历史上一个不(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太光彩的总统,而充满传奇色彩的罗斯福着开始了他的时代。接下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似乎只有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有着刻骨铭心的伤痛,而接下来尽管有大量美国青年战死沙场,但是美国却着实获得了现实的战争红利,而杜鲁门正是幸运的接过了这份红利,但是也“不幸”的接过了罗斯福光辉的时期给他留下的阴影。在书中描述着杜鲁门刚上台时,人们对他的猜疑和他对人们常常拿他与罗斯福比较的恼火,不过他坚持了下来,还开启了冷战时代,而国内,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也开始了美国内政的黑暗年代,另一名“反共斗士”尼克松似乎是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却显得没麦卡锡那么强硬。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民主党对白宫的长期“占领”,同时带领美国进入一个“全速而稳健地进行”的时期,那段时期,美苏两国在太空的竞争开始,书中对当苏联在初期处于领先地位时,国内各式各样的反应有着生动的描绘。接下来,美国历史另一位传奇总统,肯尼迪上台,在我看来他的传奇并不在于他后来的被暗杀,而在于他在任的时期确实是段动荡而洋溢激情的时期。“猪湾事件”,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给我更深印象的是肯尼迪对黑人运动的坚定支持,那场出动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的场景足以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个梦想》的演讲场景相媲美。约

翰逊在肯尼迪上台后的处境和杜鲁门颇为相象,在这段历史中,约翰逊似乎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总统,似乎也只有在如“肯尼迪遇刺,约翰逊接任总统”这样的叙述中出现他的名字。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对约翰逊有更多的了解。终于,尼克松登场,据说很多人都想不到中美建交会在这个昔日的“反共斗士”任上实现,而这也正反映了政治的多变性和现实性。本书以水门事件及其余波结束,也让我结束了一段畅快的阅读体验。

尽管本书以美国总统的更迭牵起了主线,但是本书最吸引我的还是对各个时期美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侧面的细致和生动的表现。而经常引用当时媒体的很有个性的表达,也让今天再看别有一番趣味。而比照中国的当下现实,竟也发现中国现在的很多现象与当时的美国颇有些“形似”,至于是否“神似”,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了。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中文版难得的翻译的很不错,至少读着感觉很流畅,我已经不知多少次目睹一本好书被糟糕的翻译糟蹋了,所以,对国外优秀作品来说,好原著还得配好翻译。对于想了解那段美国历史,也不愿了解的那么“本质”,那么“学术”的人来说,我强烈推荐本书,每天翻翻,在愉快的阅读中畅游一段异国光荣与梦想交织的年代,比照现实,或许会给我们些力量。

第四篇:“起航梦想”读书笔记比赛评分规则及标准

“红色经典,领航梦想”读书笔记比赛评分规则及标准

(一)读书笔记大赛:

1、复赛(40分):成绩计入决赛,复赛中参赛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40%;

2、决赛(40分):个人读书风采秀

(1)“微”再现(20分):以微电影、微视频、ppt、flash、情景剧等方式对在读书过

程中的先进事迹或者读书过程、书中情节等方面进行记录展示,限时5分钟;

(2)“梦翔书海”演说(20分):结合参加此次比赛的感受,将自己的读书梦与成才梦

相结合,抒发爱国情操,激发广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限时3分钟。

3、网络影响力(20分)

(1)书香微博(10分):微博连续,与读书笔记同步,转发量、评论量、阅读量与称

赞量综合考评;

(2)人人网投票(5分):将读书笔记作品简介、参赛作品照片发布于人人网,以投票

结果计数为准;

(3)博文展示(5分):运用中国大学生在线博客,畅谈参赛感受,发表博文。

(二)书香微博大赛:

1、转发量(35分):以网络计数为准,结合实际情况,分段酌情评分;

2、评论量(35分):要求评论与原作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产生思想共鸣,结合网络

计数评分;

3、阅读量(20分):以网络计数为准,结合实际情况,分段酌情评分;

4、称赞量(10分):以网络计数为准,结合实际情况,分段酌情评分。

党委学生工作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4年4月7日

第五篇:我读书,我梦想

我读书,我梦想

晚饭过后,我又捧起了心爱的奇幻冒险小说——《怪物大师》,与布布路一起踏上了奇妙的冒险旅途。不知不觉中,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夏虫的鸣叫在这静夜里显得特别清晰。我合上书,伸了个懒腰,准备上楼休息了。忽然,我的眼前闪过一个黑点,速度极快,那“怪物”比蟑螂大。等我揉揉眼,定睛细看时,哪里还有它的影子。

我大吃一惊,忙向老爸汇报:“爸爸,我们家楼下有怪物,黑影一闪就没了!”爸爸不慌不忙地说:“那是老鼠。”

“什么?我们家里竟然有老鼠!”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呼出声,要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我可不想与这“人人喊打”的老鼠做邻居。

“爸爸,您还是赶快想个办法灭鼠吧。”我央求着爸爸。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爸爸从街上带回来一个捕鼠笼。这是个黑色的用细铁丝做成的简易的长方体笼子。爸爸打开捕鼠笼的门,把一块香喷喷的饼干挂在钩子上,然后把笼子放在储物间的墙根处。

第三天早上,我被妈妈的“大喇叭”给吹醒了:“快!快起来,捕到一只小老鼠了!”

我一下子就清醒过来,呼地就下床了。我冲到楼下,看到捕鼠笼里的小老鼠正上蹿下跳呢!我不禁对这捕鼠笼刮目相看了。

在这个星期里,这只捕鼠笼立了不小的功——共捕到四只小老鼠。可让我不解的是:怎么只捕到小老鼠,却捕不到大老鼠呢?家里总不

会只有小老鼠吧?看样子这捕鼠笼也有缺陷呀。

怎样才能把家里的老鼠“一网打尽”呢?一天夜里,我捧着《怪物大师》进入了神奇的梦乡:

我和布布路一起来到了一座大城市,这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这座城市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处都能见到老鼠,街上跑的,墙上爬的,树上蹲的,地里钻的,这里简直是鼠的天下。人们因为鼠患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用尽了各种捕鼠法:灭鼠药、老鼠夹、捕鼠笼,甚至用火烧,用水攻,用电击,可老鼠仍猖獗。

我和布布路一起念起了咒语,顿时,各种长相奇特的怪物从天而降,它们发出了超声波,老鼠一接收到就毙命,鼠体化成空气,消失得无影无踪。“啊!太好了!”兴奋的人群把我和布布路抛上了天。我一惊,醒了!

这是个多么奇妙的梦,若是现代有“怪物”本领的灭鼠仪器该有多好,发出超声波,灭鼠于无形中。

是书给了我梦想!超声波灭鼠器,我期待着......

(指导老师点评:本文的小作者是个小书痴,爱看书,爱幻想。家里有了老鼠,而捕鼠笼灭鼠有缺陷,她就幻想与《怪物大师》里的布布路一起,召唤怪物灭鼠。小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怪物能发出超声波,灭鼠于无形中。当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一切都变得十分有趣。希望小作者能一直与书相伴。)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dushu/l9rpl.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