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工作心得体会 >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多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多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多篇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1:

3月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这对全国人民来讲,是一件喜事,更是一件盛事。人们期盼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会出现哪些好事大事。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期盼,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感受。愚人就个人学习完今年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后的几点感受与大家交换一下,仅以浅薄见识,以表关注。

第一个感受是,整体而言,在文章篇幅上,较往年而言,大有缩减,实的多,真的多。在语言上,充分体现了平民化、大众化、朴实化的特点,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说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讲对人民群众有用、能解决题目、造福子孙后代的话。在会议时间安排上,有了很大的缩短,真正体现了开短会、开精品会、开务实会的会风新面貌。

第二个感受是,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中心政府今年的力度很大,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看,有了盼头。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坚定了决心,更加建立了信心,始终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船共济,攻坚克难,实现小康。比如报告中,在讲到扶贫开发的题目上,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当愚人看到这句话时,很受鼓舞,振奋人心,更是震动了我辈的灵魂。由于贫困致使的落后,再由落后致使思想上的闭塞、经济上的滞后,以致于造成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巨大差异,终究致使对下一代成长的影响愈来愈大、愈来愈深,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我们必须要克服它,获得终究的成功,实现全面小康。

第三个感受是,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政府决然是果断有力的。报告中讲到:“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兼顾,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果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表明政府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上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经查看一些资料获知,比如:我国海域总面积达350多万平方千米,总生物生产量为1200多万吨,可供捕捞生产的渔场面积约280多万平方千米,海洋生物质源高达20000多种,还有大量石油、自然气等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谁会不垂涎欲滴呢?只有加强我们的海洋气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一起共建海洋强国,

第四个感受是,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报告中充分体现了中心政府的决心:我们要果断打击一切亵渎国家法律尊严,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法,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共同建设平安中国。这也是对云南昆明发生的3.01暴力恐怖事件严重谴责,进一步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要永久站在一起,要切实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名,和人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第五个感受是,在对待周边外交题目上,中心政府的态度是强硬的,声音是洪亮的。“全面推动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二克服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答应开历史倒车。”在历史眼前,我们必须要端正态度,坚持自己的态度和原则,决不答应任何人往颠到黑白,扰乱视听,玷污历史的清白。特别是80后的我们,更应当时刻铭记历史,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肩负起应有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奉献出自己的聪明。

总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多个“第一”,说实话干实事,不空洞不用套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打折扣。真正体现了新一届政府是为民服务的政府,是为民务实的政府,是为民清廉的政府,是为民高效的政府,更是把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政府。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2: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映入眼帘。你的期待,我的关切,“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由是成为本次两会的关键看点。

逾百万名网友参与的人民网“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成为目前排名前三的热点话题。网络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关切:如何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应当充分体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体现在会场内外互动、讨论的细节中。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各项改革都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期,谋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予以整体考虑、综合推进。尤其要看到,今年我们既有“四个没有变”的整体经济良好形势,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和挑战,会给造福于民带来一定压力。“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过两会这个“中国式民主”制度平台,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精气神,从而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落实有力,发展才有含金量。回望党的以来民生建设的巨大进步,或许不难理解,为何有外国民众会发出“学中国把钱花在民生上”的感慨:2011年到2014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截至去年末,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然而,正如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只会垂青永不停步、勇于进取的探路者。让幸福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尤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在怎样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多做谋划,多下苦功。

系统改革,发展才有持续性。以农村精准扶贫为例,无论是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还是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要害都在于通过协调谋划,让贫困人口连上生产、消费网络,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工系统,从而共享改革红利。从消除信息联通障碍,到协调解决改革推进难、落实难,补齐管理短板、提高部门运行效率,着眼于完善整个社会治理系统工作的转型升级,改革举措才能早落地,见实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群众视角来看,判断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诺兑现了没有,生活改善了没有。正因如此,那些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干部,总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那些遇到“复杂问题”先算百姓利益大账的改革,也总是能收获群众的点赞和口碑。同样的道理,当今年两会这个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与时代风云际会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员们更需要展现自己“为民代言”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汇集众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百姓之心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声音”“好声音”,方不负代表、委员身份背后的万千期待。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3: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过往一年的总结,又是对新的一年的目标展望,而连接这一年又一年的是政府作为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责任。宪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是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而不是像往年一样代表国务院“向大会做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转变是对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执政的响应,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的明确信号。

依法治国首在维护秩序,包括治民和治官两个方面,都以责任为基础来确定行为边界,治民是政府作为规则提供者对平等主体的个人和组织行为边界予以确认,治官则是为权力行使者划定行为边界,两者不可偏废。传统王朝统治是人与人不平等基础上的“以法治国”,其重点在于官治民,治官与治民并不统一,甚至激发出民间以“官不聊生”来克服“民不聊生”的怨愤。当代中国,官和民皆为平等的公民,其差别不在身份而在职业分工,治民与治官要靠“依法治国”来平衡,重点则在民督官,以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抗衡权力腐败的可能,维护权力的正当边界。正因为如此,警示权力不可任性,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

依法治国次在政府承担有限责任、依法用权。权力基于责任而生,法治政府首先在于明确政府责任。无限责任政府不是法治政府,公共权力不在于管得面面俱到,而在于管得准、管得住。面面俱到看似全能,实则无能,权力瘦身不是政府权力的削弱,而是政府权力的归位和在重点领域监管和服务责任到位的第一步。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都传达出有限责任政府动真格的强烈信号,权力瘦身,政府权力依法做“减法”,减出的将是一片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创新创业的新天地!对于有限责任,各级政府就要切实履行,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不作为,实则是对无限权力的眷恋和对有限责任的回避,依法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恰是治庸治懒的利器。

依法治国终在增进民生福祉、使人民受益。法是行为之度,其影响深远者在于因尊法而守法的价值内涵。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各项民生是公民的社会权利所系,也是政府责任所在,民之疾苦与民之权益都是政府全面履职的关节点,政府全面履行责任是对全社会法治精神的最好引导,大道至简,责任优先,政府履职、公民履责,民族富强、国家复兴,尽在其中矣!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4:

两会年年开,时势各不同。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映入眼帘。你的期待,我的关切,“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由是成为本次两会的关键看点。

逾百万名网友参与的人民网“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居民收入”“医疗改革”,成为目前排名前三的热点话题。网络民意的集中流向,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关切:如何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含金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呼应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应当充分体现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里,体现在会场内外互动、讨论的细节中。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各项改革都进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攻坚期,谋民利、惠民生需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予以整体考虑、综合推进。尤其要看到,今年我们既有“四个没有变”的整体经济良好形势,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和挑战,会给造福于民带来一定压力。“合军聚众,务在激气”,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通过两会这个“中国式民主”制度平台,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提振发展精气神,从而为奔向全面小康提供重要的牵引力和推动力。

落实有力,发展才有含金量。回望党的以来民生建设的巨大进步,或许不难理解,为何有外国民众会发出“学中国把钱花在民生上”的感慨:2011年到2014年,累计减贫5221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人均预期寿命预计比2010年提高1岁;截至去年末,全国96%的县城实现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然而,正如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只会垂青永不停步、勇于进取的探路者。让幸福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尤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忧患意识与紧迫感,在怎样打通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多做谋划,多下苦功。

系统改革,发展才有持续性。以农村精准扶贫为例,无论是实现贫困地区70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还是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要害都在于通过协调谋划,让贫困人口连上生产、消费网络,进入整个社会的分工系统,从而共享改革红利。从消除信息联通障碍,到协调解决改革推进难、落实难,补齐管理短板、提高部门运行效率,着眼于完善整个社会治理系统工作的转型升级,改革举措才能早落地,见实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群众视角来看,判断政府工作好不好,服务到不到位,最主要的就是看承诺兑现了没有,生活改善了没有。正因如此,那些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干部,总是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那些遇到“复杂问题”先算百姓利益大账的改革,也总是能收获群众的点赞和口碑。同样的道理,当今年两会这个政治生活的窗口,再次与时代风云际会的大窗口重合,代表委员们更需要展现自己“为民代言”的智慧、决心和勇气,汇集众智,凝心聚力,奔向“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以百姓之心为心,唱出民情民意“真声音”“好声音”,方不负代表、委员身份背后的万千期待。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5:

细读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出现最多的是两个词,一是发展,二是改革。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改革,这依然是“硬道理”“硬任务”。

进入新常态,关于要不要发展、该如何发展,有些人是存在误区的:一种是“GDP虚无论”,认为生产总值不再重要了,甚至不要GDP了;一种是“换挡焦虑症”,原来的增长方式不灵了,又要治污治霾,又要保持增长,忧心忡忡不会发展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根本要靠发展,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论英雄,不等于不要生产总值;不再追求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不是不要增长。换言之,不唯GDP,绝不等于“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从现实需求来看,实现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增速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基本要求。就拿今年来看,GDP目标从去年的7.5%调整至7%左右,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没变,7%左右的GDP增速也是完成就业目标的保障。因此,在经济换挡过程中,增速不再是惟一绩效指标,并不是单纯地降低速度,而是要通过降速来实现“优质增长”,也就是“经济换挡不失速”。

当然,正如有学者说,“基数越大增长越难,现在跟15年前不一样,那时候增长10%也没多少钱,现在增加7%也是不容易的。”对于新常态,“认识”不易,“适应”艰难,“引领”更难。在产能过剩、高能耗约束的背景下,如何从粗放发展到精细发展,如何通过转型切换增长动力,如何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考验着我们的能力和担当。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出路在改革。以榆林为例,作为能源型城市,资源价格下跌带来了很大挑战,也促使我们加快改革步伐,着力构建新常态下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实现了煤炭产业产销两旺;实施了一批大型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实现了转型升级逆势而上。2015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榆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5.74亿元,在全国能源城市中名列前茅。

把握新常态下的新机遇,根本保障在作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批评的“为官不为”现象,在基层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是造成经济政策难落地、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治理“为官不为”,既需要思想觉悟,更需要制度跟进。除了简政放权,更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导干部“为官不为”的责任。

2015年春节前夕,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强调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们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不惧任何风险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努力在推进“四个全面”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干部有更多“存在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1500字范文6:

2016年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并将2016年定位为“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一词在报告中出现80余次。

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

报告看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今年面临的困难可能比去年还要大;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

解读:“紧要之年”的说法首次出现,表明稳增长是要务,实现稳增长来自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调整结构要空间,推进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调速度但不减发展势头,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与以往不同的增长结构和动力机制,改革需要花更大气力、有更大作为。

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

报告看点: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解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说,7%左右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相衔接,如期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要从现在开始仍需保持6.7%以上的年均增速。7%左右的速度也将更多地由服务业比重提升、小微企业活力来实现,保证更加充分的就业。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说,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将优化经济发展质量,让经济增长更为持续、健康。

双中高

报告看点: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进入经济新常态首先是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就是要速度趋稳,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其次是结构调整优化,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升级。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中高等收入水平,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简政放权重头戏

报告看点:继续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改革的重头戏;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解读:在过去一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简政放权成为高频词,全年40次会议中22次提及简政放权。几年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9批共798项行政审批事项。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说,今年简政放权作为政府自我革命的“先手棋”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未来要继续提高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减少政府对权力的“依恋”。同时要放管结合、探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新途径新办法。简政放权最终是为了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建立服务型政府。

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报告看点: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深化国企国资改革。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改革进入深水区,价格、国企、财税等是最难啃的几块“硬骨头”,必须将改革推向纵深。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的系统重构,必须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让改革释放更多红利。

区域发展新空间

报告看点: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解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表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新亮点和经济增长新抓手,各地之间通过公路网、铁路网连接而派生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互联网、信息消费、创意文化产业等,都派生出新的投资机会。既要给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也要留下蓝天绿水和“乡愁”。

农业现代化

报告看点: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解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当前,“三农”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核心在于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水和劳动力,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农业更强”关键靠科技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改善,靠培育更高素质的“新农民”。“农民更富”的突破口是创造条件,转移农村人口,同时让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村更美”则在于既建设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同时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

持续改善民生

报告看点: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解读:民生保障关乎百姓利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医疗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养老“并轨”改革落地、招考体制改革迅速出台、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等成就有目共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说,尽管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但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这让更多百姓有更强的改革收获感。民生保障落实到位,要通过政府简政放权和构建完善的民生保障网来实现。

铁腕治污

报告看点: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环保局原总工程师包景岭说,铁腕治理,一是环保法制建设,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发动群众,四是深入改革。新环保法实施,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改,这都是加强环保法制建设的具体体现。但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还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动员广大群众监督各种违法排污行为,打一场针对污染的“人民战争”。

亰高压反腐

报告看点: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蔡宁说,这两年掀起的反腐风暴,充分体现了中央坚决反腐的决心。目前反腐的难点一是腐败具有隐蔽性;二是在一些地方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查处腐败任务艰巨;三是要如何通过制度建设让干部“不想腐”。下一步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依法反腐。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gongzuoxinde/j5mjvd.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