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

学习庄子的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学习庄子的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学习庄子的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最新庄子阅读心得 篇一

读他,如涓涓春水融化万丈玄冰;望他,似凌霄仙翁误入人世歧途;念他,像萍水相逢却似曾相识;品他,却是独倚高楼道不尽万古的悲凉。

《庄子》——千百年来落寞文人的心灵港湾。他用他的逍遥拂去尘世的伤痛,用他的达观换来心灵的皈依。他用他的乌托邦俘获了我的灵魂,而踏入他的世界,我却读出了那潇洒的外表下一颗饱含无尽痛楚的心灵。

世人说他逍遥,我却说那是一种无奈。

楚人请他为相治国,它却持杆不顾,以乌龟之典故婉言相拒。人都赞他淡泊名利,参透凡尘,我却看到他的矛盾。为何为相就定会如庙堂龟壳?他所向往的是既能保得一方百姓平安,又能像泥塘中的乌龟一样逍遥。难道出世就非要等同于受难吗?他所希望的是没有冰冷的杀戮,没有生灵的涂炭,没有道德的悲哀。世界再无出入之分,处处逍遥才是真正的逍遥。如果这样,纵使居于庙堂之高也享得一世逍遥。可是,世界却被巨大的利益所划分,出世与逍遥成为了永不相容的对立面。这恰恰是他所不愿看到的,但他无法改变,他剩下的只有抉择和抉择后深深地无奈。面对曾经的逍遥世界,他只能无奈地说声抱歉,转身离去,留下悲凉。

世人说他达观,我却说那是一种逼迫。

庄周妻死,他却鼓盆而歌。世人问他为何不哭,他却笑道妻子已经超脱尘世,回到快乐的故乡。人都说他对情达观,我却看到这是人世的逼迫。人活着的时候是痛苦,只有死后才能回到快乐的世界,这是多么的悲凉!为什么活着就注定是痛苦?他所希望的是:生也是快乐,任何生命快乐的生,快乐的死。这样的生死无差别,这才能真正的超脱生死。可是,当世界充满无尽的杀戮,人们用自己的脚碾死同等的生命,在一个漠视生命价值的时代,他只有向往死后的快乐,因为,生就意味着无望。与其说他是达观,倒不如说是他被逼的不得不达观,这是一种无情的逼迫。

世人说他浪漫,我却说那是一种反抗。

他用神奇的笔勾勒出天地万物各色的生命。但在这一个个浪漫的故事背后,庄子说了什么呢?

列子御风而行,而凡人为何不能御风而行呢?是因为列子能够与天地融为一体。而是什么让我等凡人和天地分开呢?是一种对尘世的欲望。而正是这种欲望的累加,才有了杀人盈野,尸骨遍城的惨象。

庄生梦蝶,却不知孰是庄生孰是蝶。为何蝶是那么的惬意快乐?因为庄周不快乐,他向往快乐,所以向往化蝶。

凤凰只居于梧桐,这是多么唯美的意像。但试问,假若天下具是梧桐的洁净,没有腐鼠的臭味。那么凤凰何故百里不落枝,千里不食粟?

每一笔浪漫的色彩下,总会有悲凉的阴影。而这阴影便是他无声的反抗。

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当这个世界荒唐到灭绝人伦时,庄子则要写出更荒唐的故事。因为他要反抗,看看他与世界究竟谁荒唐。当这个世界的生命已经没有价值可言,他便要超脱生死。他要告诉你:面对生命,我早已经超脱,我比你更看轻生命。当这个世界已然到处充斥着腐臭,他也会抬起高贵的下巴,告诉他们,宁肯饿死也不践踏生命。

他用他的秃笔与诸侯的剑比试,他想用热心去感化世界。而世界所给他的,却是执迷不悟与无尽的冷眼。他只有借逍遥的躯壳,写下自己的无限悲凉。

读庄子心得体会 篇二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渲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通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尽管花费了好长时间才读清楚这篇古代的精华之作,但最后有这样大的收获,实在是不亦乐乎。

202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三

抽空阅读了《庄子》,很享受这种边阅读边思考人生的过程,同时收获颇丰。于丹的庄子心得,说的通俗些,其实也可以算作是《庄子》的读后感。我是读读后感而感。而于丹这篇读后感,与寻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庄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来将《庄子》现代化。就像是一条再肥美的鲈鱼,如果就这么活生生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会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经过厨师一道道工序细心烹饪之后,展现在你面前,它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从某种程度上说,于丹就是那个出色的厨师。

其实于丹讲的这些道理,有一定阅读经历的我们是极易理解的。而她举的一些例子,我们也未必没有听说过。应该说她是根据《庄子》一书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将其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循序渐进,不失归整。她给予了我一种立体的思维空间,从庄子到人生,从人生到我的现实生活。我现取书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观点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了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想把天下让位给许由,许由却拒绝了: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这么好了,那么,我还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难道就图个名吗?然后又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他说,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广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饮水,即使有一条泱泱大河让它畅饮,它顶多喝满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即使是比尔盖茨,睡觉也只需要一张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实就这么些。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够将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几个呢?反观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急功近利冲得支离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过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许最终得到的结果早已偏离你的初衷,你却毫无察觉。在工作、生活中,与周遭的人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个人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于是不再执着于此,释然。

其二,于丹在书中讲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我们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这在静态中做不到。

其实动态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从理论上来说,即使没有支架,自行车也是能够达到静平衡的。但现实生活中,这种可能却几乎不存在,而动态平衡却极易达到。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应对挑战的时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为世界在动,而你不动。

与时俱进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无论你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或是从事何种职业,你都应该不断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你可以去读一本书或者看一份报;也可以去听一次课或者上一次网;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习得一种新的模式。

感谢这本《庄子》,让我静静品味人生哲理。悠然自得,妙处难与君说。

读庄子心得体会 篇四

渐渐开始不再喜欢那些所谓出名的大家的总结,他们先入为主说了一些想法,看似无懈可击中堵塞了我们的思路,让他们去喧嚣吧,我自己去看了《庄子》,何为平淡?。庄子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按照唯物主义观点,相对主义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间,最后堕入唯心主义,庄子貌似正好验证了这个理论。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认了瞬间,用必定失去否认了现在,用最终的虚无否认了当时的拥有。道家的养生可能不太适合我这种稍微还是有点争强好胜的人?庄子的观点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执着,不必痴狂;2.一个人的核心部分不应该依赖外部评价;3.凡事都有个自己的解释安排最后达到平和。3.强调了顺应,无为和生死相望,这是一种更大的作为和纪念。 我最喜欢庄子的《天道》 《天运》 和《说剑》在《天道》中,庄子说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宁静,并非宁静十分好,所以才宁静,万物不能扰乱它他的内心,所以才宁静。他的主张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温和的,告诉人们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办到的。一个能够愿意分享自己孤独的人,一个内心已经如此淡薄却仍旧分享了他的学说和孤独的人,是值得崇敬的。并不是美好就可以达到,需要顺应规律才能达到,就和没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们都能找到理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幸福。

《天运》中,他明确了道不是通过言语和辩论就可以推行,而个人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和感觉,这个已经十分透彻了,他知道了运行的规律,并没有强求每个人都会有他一样的价值观和感觉。最难得是《说剑》,这个文章说明庄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别人的,但是他几乎没有用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过《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险恶、社会混乱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别人周旋的方法是坚强的。而庄子,一个有能力坚强选择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别人能做的,他不是没有才华,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达了他这种想法,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着的人,是高尚、幸福、宁静的。喜欢庄子,喜欢他的善良、平静、不傲慢。庄子的静是真的静,虽然他有一个我不喜欢的缺点,就是他太相对论了,忘记了享受此时此刻的快乐。一切都会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拥有快乐。

《庄子》读书心得 篇五

真正对此生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真正对命运有通达之心的人,不追求那些生命中永远达不到的目的。

在艾尔基尔这个地区,经常发生猴子偷庄稼的事情,人们防不胜防。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装米容器,有细细的瓶颈,使猴子能够伸进去,拿着米却出不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放下手中的米,使自己逃生。

人们都会对猴子的故事,哑然失笑。而,生活中的人们,会有多少为了“手中的那把米”,而耗尽自己的一生,难以放手呢?

人们往往都会关注生命中不是太重要的东西,往往都会追逐生命中有些永远达不到或者不需要达到的东西,而错过了生命和生活的真正意义。为生活所累,为虚名所累,为旁人的目光所累,为名利所累,这一切看似重于一切,却其实远比生活的真正意义渺小的多。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这么一把看似最重要的“手中的那把米”,而忘记了生命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精彩的风景。

印度的土著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忙碌三天,就要休息一天。他们说,他们走的太快了,就会丢掉自己的灵魂,他们停下来,就是要等等自己的灵魂,让灵魂能够追得上忙碌了三天的疲惫的身躯。

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印度的土著人,享受一下生活,不是懒惰,也不是拖延,而是寻找生活中的平衡,只有习惯这种态度,才能够准确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不至于为了其他东西迷失了自己。

所谓达生之道,即为对生命的一种通达之心。用感恩的心态来善待生命,用满足的心态来善待生活,生命,也许就会更加珍贵,生活,也许就会更加美好。

《庄子》读书心得 篇六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2月19日:境界有大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无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2月20日:感悟与超越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薄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2月21日:认识你自己

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2月22日:本性与物性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2月23日:总有路可走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身体的残缺和心理的创伤?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2月24日:坚持与顺应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2月25日:谈笑论生死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那么庄子是如何看待生死的?他面对生死为什么会鼓盆而歌呢?只有真正解读了生命,才可能正确地对待死亡。2月26日:心态与状态

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如何判断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呢?庄子用他的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时,如果患得患失,如果心有所虑,那他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2月27日:大道与自然

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

《庄子》读书心得 篇七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天地精神沟通,再没有什么能够束缚思想,所谓随心所欲了。

在于丹的《<庄子>心得》中,感触较深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内方外圆,一是“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

庄子托孔子说,“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外化而内不化,要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而自己的内心却要一直坚持原则。这解决了一个问题,坚持原则和随外部变化是相辅相成的融合关系,而不是相对关系。只有能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才能适应环境,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会与环境冲突,而在无力瞬间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只能被环境慢慢侵蚀,被环境同化或者抛弃。而随外界变化并不是无原则的变化,而是在坚持内心原则的变化,适应环境才能更好的生活,即使要改变环境,也是体会到环境的基础上再做出的改变,而不是盲目的改变。对内坚持原则是不变的原则,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在坚持自我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环境。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的思想是有限的,而世界/宇宙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思想去思考无限的世界,本身就是有局限的。有了广阔的境界,才能有更广阔的思想,才能用更广阔的思想去思考这个世界。庄子中举的例子就是以常人的思想无法去想象一个巨大的葫芦会有什么作用,因为他的思想局限在小葫芦的作用,去套用思考大葫芦的作用,当然无法找到合适的作用,而认为它是无用的。而我们不也是在用自己有限的思想去武断这个无限的世界,以为自己见识广阔,其实不过是井底之蛙。不断扩大自己的境界,才能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例如人生、宇宙……

于丹更多的心得讲到的是做人,没有扩及到世界观,也许不能在公众面前唯心吧,不过唯心和唯物可能都不全面,或者殊途同归,以我们的认知还没有办法理解

2021《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八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最新庄子阅读心得 篇九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史上,有一类书可以称之为“奇书”。这类书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书,有闪耀着文采精华;既充满诗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超凡脱俗。在这类“奇书”中,最有趣,最有灵性的作品莫过于讲《庄子》了。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贤士,可谓是百花尽放,各有千秋。但在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庄子,庄子是继老子道家学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个让人猜解不透、与众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却没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类有着无穷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却没有隐居山林,过孤独而清净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着歌悠游于人间。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逍遥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没有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而且团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那样的年代里,只是何等的心胸与气魄,这是怎样的宏大的想象力,能穿越眼前的狭小的空间,把思想插上翅膀飞上九天翱翔,距今两千年了,我们才得以真正的飞上蓝天。如果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心中能藏有这种乾坤,哪还有什么人生的苦恼不能随运气而飞至九天之外呢!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看看这句话,现在中国人中许多人都被平均化、标准化、中庸化了,鲜少有像庄子这样特立独行的人。我们自己生活在标准里面,为了这个,为了那个,为了面子而生存,为了别人的眼光而生活,却从来很少想到过自己,所以大家都是一个面孔,一个模式的标准化,世界因为多彩而精彩。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到全世界的人赞誉我我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劝勉呢,这且不论,因为更加努力总归是好事!但是一旦遭到不同意见,不要说是举世,即便是一部分人就足以让我们痛苦不堪了,不知道下一步是做下去还是不做了呢。因为心中无境界,所以终其一生也只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哪有什么自己。庄子的一个一般境界就已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在生活中实践了。

庄子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予无所用天下为,这亦是我崇拜庄子的一个方面,红尘滚滚,物欲横流,我们当世难得发现人不去为了名利而奋斗的认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都是为食而死的人,是否有人为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去做点事情,那样的人生才有意思。即便是一个普通人,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云淡风轻,过的诗情画意一点儿!不应该在物欲中用尽心机,心情负重,了无生趣!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抛弃了个体的思想,身心的束缚,而获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与万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标准,远离那些不值一顾的烦恼,一切自然就好。

对于庄子,最让我赞叹的是他的一些议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为友。我对庄子,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一语惊醒梦中人。“凡人之心险于山川。”一句道破,怪不的在中国人都没兴趣去探索自然山川,原来都去探索人心了。“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随遇而安,知天乐命,逍遥自在,多好。太追求功名利禄,反而一事无成。倒不如早些收手,也落个知足常乐,自然一切都好。古人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与取象也。”这对与庄子来说,尤其恰当。

《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更是因为如此,才构造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境界。我读庄子,读他:“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我读庄子,读他:“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我读庄子,读他:“谨守而无失,是谓反其真。”

读庄子,亦如流水行云,细看来,是楼外青山,山外白云,斜水绕孤村。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的境界我一生的梦!一声的追求!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xuexipeixun/dmgn5j.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