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多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多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多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1

一、工作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将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优化人格结构,促进其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多种途径扎实开展“阳光心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争创区级优秀“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和心理健康模范学校,完善学校心理访谈各项工作;加强科研建设,实施课题研究,更好地为师生提供心理指导。

二、具体工作

1、进行心理健康宣传,通过黑板报、专栏、宣传册、学校网站等进行宣传。主要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日,通过黑板报、宣传册、心语网等进行宣传。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师生的心理保健。各班班主任配合将特殊儿童的名单上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通过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开展个别咨询与和团体咨询。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

2、利用“阳光心语”心理访谈室,定时对学生家长开放,接受心理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老师和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定期进行讲座和团体辅导。(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

3、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

4、进行市级心理课题《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的专项研究。并将个案辅导团体辅导和有关研究论文心得整理成册。

5、筹办“阳光心理”现场会。以我校为试点学校,利用班队课时间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给予指导、帮助、训练,协助他们完善个性,增强适应,提高素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通过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方法来实施。包括增强自信心、激发潜能,耐挫力、注意力、意志力训练;人际交往能力指导、情绪调节、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感觉统合训练和青春期心理等。帮助学生更科学地了解自己,塑造健全人格。拟定于9月份在我校举办全区“阳光心理”现场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2

1、让学生乐观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积极的心理去面对身边的一切事情。积极乐观的心理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样会将各种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边,事情因此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现在学生中单亲家庭的比较多,有时候一个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来自单亲,极个别的学生对亲人有种排斥、抵触情绪,当让不会相信身边的任何人,给班级管理增加难度。20xx年我班转来个女生,进校的穿着很社会化,进入我班,不跟其他同学接触,经常犯一些很小的纪律问题,我观察,她的每次错误都做给我看,很想引起我的注意,我也把她父亲叫来交换意见,也许是碍于面子,还是不想给学生增加思想负担,家长根本没给我谈到他们家庭。在一次运动会上,我跟学生闲聊时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她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他认为父母不爱她。我就给她讲,父母肯定是爱你的,至于他们为什么离婚,那毕竟是上一辈的事,你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你要想想你今后的生活,要高高兴兴的、快快乐乐的生活学习。乐观的面对生活,换一种眼光看待这件事,也许对你及父母都会

有好处。并鼓励她多给同学接触,我并安排几个同学帮助她,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成绩有较大的改观,纪律观念也加强了。

其实,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事情也像这样,乐观的心理总会带来快乐明亮的结果,而悲观的心理则会使一切变得灰暗。不仅如此,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好的帮助是给学生信心

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肯定的力量,正如乐观的心理一样。它是早晨露珠中闪亮的光泽,它是雨后树叶上动人的绿色,它是生命中没有尘埃的宝石,是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源泉。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1)营造氛围,树立自信心

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学生往往由于自己表现的机会少,而产生胆小的心理,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缺少自信心,不敢展现自己,针对这种心理,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表现自我,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大胆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常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等。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2) 让学生学会善于竞争,增强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引进竞争机制,干部轮换,每个愿意为班集体服务的学生都可以上台发表自己的“执政纲领”,竞争上岗,最后“优者上岗”。通过这种形式上岗的学生有正确的竞争态度,充分相信自己,干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自信心很强。

(3)教会方法,培养自信心

学会正确评价自我,“我能行”与“我不行”,虽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生要支柱——自信。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的错误评价,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可以首先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我否定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自我否定;最后让学生采取积极行动,变自我否定为自我肯定,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任重道远,困难重重,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这项工作,倾注我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情,虽然我们不一定辉煌,但是我们一定会进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快乐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3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格教育,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谓人格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在需要、动机、态度、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所实施的指导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渗透健全人格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崇尚健全人格,注重健康心理的学生主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要渗透健全人格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是做人的教育。至于做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引导。人格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其次,健全人格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面向百百的学生,应该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既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正是教师的天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

心理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上的渗透。第一,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更不能体罚。一个孩子一旦失去自尊心,就会影响他一辈子。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进行创造学习和活动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二独立个体所具有的能够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的潜在能力。第二,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格分析。第三,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健全人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格教育并不是短期奏效的,不可能朝夕就获成功的。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我们教师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碰撞每个学生的心灵,直至生产出灿烂的火花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5

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和个性的关键时期。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变得非常迫切。而语文教学担负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为此,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后作业;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但是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也是小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种趋势。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但能够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进行,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通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研究明确提出,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当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具体来讲,教师对待学生应当和蔼可亲,进而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实时地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实现学生课业和学习的减负,肯定学生的长处,特别是学困生,应实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赞赏。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蓝树叶》这篇课文的时候,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相似现象进行回忆:当时的你或者是他人是如何做的呢?你或者是他人会是一种怎样的体会呢?将来碰到这样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处理呢?等等。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懂得宽容他人。最后应让学生明确只有跟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正常的交流和沟通,才会不断增强自信心、归属感以及安全感。

二、通过讲解课文的主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分为五大方面,即爱自己、爱人民、爱自然、爱祖国、爱科学,教师应当有效地挖掘这种爱的主题,通过教材当中关于爱的要素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与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教师在讲解《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的时候,应着重启发学生体会课文当中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执著、认真的良好品质,并且,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聋哑青年看鱼和画鱼的情景,让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作者观察能力的敏锐,而且还可以感受到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情感、做事的认真,及执著勤奋的良好品质。如此一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聋哑青年身残志坚的意志,从而实现学生心灵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情趣。

三、通过布置课后作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业不但是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情况进行验证的一种手段,而且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教师仅仅视作业为教学的一个补充,布置大量的作业,这不但使学生的大量课余时间被占据,而且难以提升作业的效率与质量,最终往往适得其反。近些年,尽管社会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改革也要求实现学生课业减负,可是实际上常常难以实现减负的效果。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但不利于对小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最终难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趣味性和体现自己的长处。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地安排课后作业,从而有利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应注重在减负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应当实施差异性的方式,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类型不同的作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所有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完成作业,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二是教师在安排作业的时候,应当实施精选精练的策略,针对一种类型的题目,选择有价值和代表意义的练习内容,以使学生在高效的练习过程中学会有关的内容,并且,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还应当增加实践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选用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以使学生写出自身的真实体会。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才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非常多的方式,语文教学课堂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教师能够开发和耕耘,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洗涤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等,最终让学生变成生活和学习中的强者。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6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上学后,家长、社会、学校都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很难接受和适应,于是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性格养成。与此同时,社会在进步,物质越来越丰富,对人们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培养学生不能只教书。而是要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接受和处理更多的信息。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保证

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根本。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者。作为教师,迎时时为学生减轻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用爱打动学生。

人们常说:爱之深才能情更诚。教育人也必须使之情动而“解惑”。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微笑着面对学生。学生会把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爱是启动教师自身力量和智慧的能源;爱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爱是创设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的瑰宝。对学生关爱、尊重、并关注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教师的爱通向学生的心灵。

二、用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过重的课业负担压在学生的身上,学生埋头于作业堆里,就难以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关心,难以有舒展的胸怀和创新的精神,就会变得越来越压抑,从而极易走向极端。作为教师,要在让学生学会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尽情地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放飞心情。

三、用心营造释放学生心怀的学习环境。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沃土。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创新意识。

自评:作为一名教育者,不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能雕刻的作品,让他们在你的刻刀下变成精美的摆设,而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7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每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十一、二岁的学生。他们已经进入“心理断乳期”,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成人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浅谈看法:

一、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二、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

在教育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发展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三、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1)建立适当的需要。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小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3)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4)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四、建立学校--家庭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和家长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而言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心得篇8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2vyv79.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