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新版多篇】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一

卢梭详细记录了自己自学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学习基本上是和一些贵族知识分子偶尔的交谈,加上如饥似渴、不加选择的阅读,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体系的知识和蹩脚的学习方法。但是通过在乡间居住的几个月,他用理智的自学完成了对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并锻炼了独特而强大的思辨能力。

这一段非常有用处,要是对整本书没兴趣,也应该把着两页抽出来反复看看,确实很有帮助。卢梭本人从对音乐、植物学、物理、文学等各种杂七杂八的爱好转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二

第一次读卢梭的《忏悔录》,当时对许多人和事的看法非常幼稚,觉得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骗人、调戏妇女、偷东西……伟人应该是“完人”,没有一点暇癖。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二次重读《忏悔录》时,才感到敢于赤裸裸地公开披露自己的隐私、揭示自己伤疤的卢梭,才是人格意义上的人,值得让人尊重和佩服。而中国当代的传记文学创作,是否应该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呢!

现在,不管是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还是大街小巷的书摊上到处是各种名人的传记。然而,翻开一本本书,从头到尾,通篇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而看不到他(她)走麦城,更有甚者,把自己说成一朵花,把别人说成豆腐渣,借机抬高自己,为自己树碑立传。总之,不是他(她)实际的那样,而是他(她)希望的那样。其实写自传的不管是自己写还是请别人写,真正写出自己的成长变化,犯过什么过失,倒是对世人有益。

其实学一点卢梭的精神,并不是象某些明星那样拿自己那点隐私来吸引读者。更多的应该是对读者、为后人有教益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一个人在几十年的经历中,他所走的路程,很难说是笔直的,一点弯度也没有。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看你有没有卢梭的那种自我剖析的觉悟。周总理生前曾说过: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要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翻译者刘思慕在《歌德自传》译者新序中说:“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坦率的自我披沥,是《歌德自传》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些伟大的、著名的人物,敢于披露和承认自己的缺点,并没有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威望,后人不是同样敬重他们吗?

我和许多的普通人似乎没有写自传出一本书的资格或兴趣。不过活着的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写自己的历史。因而,在这个文化浮躁的时代,我不合时宜地重读了《忏悔录》,发一点愚不可及的感受。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三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

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四

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情妇,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卢梭对父亲,对一般人来说,如果对自己不理了,可能更多的是憎恶吧,但卢梭对自己的父亲多得是崇敬,“他还是以为好父亲”,这一点是很令人赞赏的,孝,最基本的道德只要没沦陷,就会还有做人的底线,就是个好人。

在读这篇著作时,自己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就是对教会,天主教和新教不了解,读起来有点吃力,自己以后会了解一下西方的宗教。而且说实在的,我搞不懂卢梭到底在忏悔什么,他像是在写自传,人生中谁不犯一些错误呢,有的错误也是外在的条件造成的,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可以不必那样地自我忏悔,甚至可以把名字改成卢梭反省录,甚至回忆录。不管怎样说,这种自我反省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需要不断反省自身,完善自身。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五

从寒假到上个月中旬,差不多历时三个月,终于看完了卢梭的自传《忏悔录》以及《忏悔录》续篇《漫步遐想录》,前者是卢梭在面对污蔑诽谤时极度渴望的自我辩护,而后者则是这料,人生总会有林林总总痛苦和烦恼,在这个路途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活、为什么活。幸福的、痛苦的、愧疚的、愤怒的;自我、友谊,这些都关乎生活、关乎人性、甚至,关乎灵魂。位伟大思想者在生命的最后路途的浅浅悲鸣。看完两本书的总体印象是:人生的事谁也无法预料。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卢梭开始写这部自传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他对童年生活的记忆仍然非清晰。童年,不但是卢梭的精神源头,而且更重要地,已成为他的生涯中的伊甸园,在坠落之后剩下的就是怅然回望,以及不自觉的对童年感情的模仿。

追求纯粹的情感上的满足近乎拙稚,以致其理性终其一生也未能成熟。

卢梭的情感如此细腻,性格如此敏感,休谟形容他“好象这样一个人,这人不仅被剥掉了衣服,而且被剥掉了皮肤”,而他清楚的自我意识使他把“多愁善感”看成了一种天赋,为了肯定自己所特有的道路,他必须把情感作为最高的价值。

卢梭写的是“忏悔录”,却把一根绳索吊在了听他忏悔的人的脖子上,就像现在也有人拿一根绳子去要求别人忏悔一样。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六

近日,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忏悔录》,我感触颇深。每一个案例,每一段忏悔,都引发我深深的思索:那么多曾经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作出贡献的领导干部,最终却身陷囹圄,他们在升迁与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和诱惑?他们的幡然醒悟带给我们多少启迪和警示?这些鲜活的事例和发自内心的忏悔,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党纪党规的监督者、执行者,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省、自律、自警,又要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监督执纪的职责和使命。下面,我谈几点感受。

坚持理论学习。要积极参加委局组织开展的“三强两提升”、“追赶超越”等主题活动,把集体学习、自学与工作有机结合,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改善工作作风,提升业务能力,塑造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利用支部小组讨论和组织生活会,经常性、有针对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人物事迹,通过与“追赶超越”活动中的标杆人物对比,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正视差距,深刻剖析原因,给自己设立标准和方向,明确今后工作中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与努力。

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时刻以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要以《忏悔录》中的案例为镜鉴,以反面典型警醒自己,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服务创新意识,永远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服从领导安排,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不越权、不失位,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务实清廉的纪检监察干部。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七

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打造党风廉政建设良好形象,东盛公司党委组织学习《忏悔录》,对全体党员开展党风廉政教育。

会上,党委副书记刘斌就《忏悔录》中的真实案例,要求大家以史为镜,深刻反思自己,从内心深处得到警示,时刻以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廉洁自律规定,防微杜渐,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特别是身处重要岗位的干部,更应居安思危,对贪腐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学习中我们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要自觉按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以及反对“四风”等相关规定,严格约束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行为;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从小事抓起,坚决不触碰党员干部的底线,同时对下属可能存在的苗头问题早提醒、早处理,营造良好的风气。党员干部要带头思考、带头谋划工作,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出新、出彩、出成效。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八

1月11日全体党员和处级以上干部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忏悔录》。该教育片由天津市纪委组织录制,介绍了刘文杰、孙玉麟、宗静、揭示了在市场经济中,有些党员干部淡漠了法制观念,个人私欲膨胀,在权力、金钱面前丧失原则,走上了犯罪道路,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给党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案件中,有的利用职权收贿受贿;有的因抹不开的人情犯罪;有的被灯红酒绿所诱惑,沉迷于觥筹交错中,进行权色和权钱的交易;有的因个人私欲而侵占国家的财产,不同岗位的典型案例,个个发人深省,使所有观者受到了深刻教育。看着他们一个个痛哭流涕,一个个追悔莫及,感觉就像是给我们每一个人做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敲响了长鸣的警钟。

当初他们也曾经是手握重权,一呼百应,身价百倍的成功人士,也曾经是受人羡慕、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天之骄子,也曾经人生的道路上洒满了阳光和鲜花,却因为个人私欲的膨胀和放松自身的党性修养触犯国法,导致陷身牢狱,失去了自由和光明的前途。他们不仅毁掉了自已的形象、人生和尊严,其害更伤及国家伤及社会伤及人民以及伤及自己的亲人,即使他们把泪哭干,把血呕尽来忏悔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也换不回来他们对国家、社会、人民及亲人造成的损失,也挽救不了他们将要受到国法严惩的结果。

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智者,以别人惨痛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用自己沉重的代价换醒别人。一身囚服将他们与以往充满阳光的生活彻底分开,在冰冷的牢狱中他们无时无刻忍受着心灵的煎熬,为自己的失足而悔恨不已,这真是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做为一名党员,如何提高自己拒腐防变能力呢?现结合平时的工作学习,浅谈几点体会:

第一,自觉改造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观方面,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人生观方面,要有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正确处理好工作内8小时与工作外 uaw 8小时的关系,不要自毁人生;在价值观方面,要正确体现人的社会价值,牢记“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的道理。从这些党的干部犯罪轨迹来看,他们受党教育多年,在做平民和一般干部时,应该说是有理想的、有信念的,但是随着位高权重,他们就懒惰了、不思进取了,淡化了、忘记了当初的宣誓和信念,忘记了党的宗旨,把人民给的权利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背叛了对党的忠诚,走上可耻的犯罪道路。

第二,自觉警醒自己。在权、钱、色方面不伸手,不纵欲,不侥幸,时时把自己置身于监督之中,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和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第三,自觉充实自己。有正确的追求,健康的心态和实在的寄托。时时保持平衡的心态,在名誉、职位、报酬、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乐。

第四,自觉加强学习。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靠两条,第一靠学习,第二靠实践。学习非常重要,学习搞好了,知识丰富了,境界高了,眼界开阔了,看问题也看得透了,能够正确判断政治是非、理论是非,假丑恶、真善美,也能搞清楚一个人怎么活着才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正处在一个多维、多元的社会与时代。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归根结底,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在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党员干部的历史使命,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因此,我们要永远做到:讲奉献,不谈索取;永远记住: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高墙内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忏悔者,他们感亦真挚,恨亦浓烈,悔亦深刻。那么在高墙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执掌权力的高官们,在观看了墙内的人声泪俱下的忏悔时,内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不应该只是对他们咬牙切齿的痛恨吧?不应该只是为他们唉声叹气的惋惜吧?应不应该对照自已的思想,对自己的行为做一次深刻的检查呢?会不会将自己的错误做一次彻底的检讨得改正呢?会不会将自己已经弄成的错误绳之以法呢?会不会真正醒悟自己错误的行为终是害人害已的呢?

我虽身不为官,但通过这次的学习教育,也懂得了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自律思想,坚决不做违法的事,本本份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也真心希望那些为官者能够十分珍惜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将这个权力真正掌握好,运用好,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擅用私权为已谋利,最后落得个作茧自缚,咎由自取。如果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一个无腐败、具有高尚思想情操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国家的前途才会有希望,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习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九

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不是伪善者。这一章的景色描写很动人,发生的事情也十分有趣,看过之后,心中有浓浓的满足感。这便是名著的魅力吧。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

从气质上讲,罗素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上帝造人的时候,给我们一双眼睛看外部的世界,审视内心的智慧之眼则是这颗忏悔的心。如果说读蒙田让我心灵安详闲适,读卢梭则使我悲天悯人。卢梭觉得前辈作家蒙田还坦白得不够,他说蒙田虽然也讲了自己的缺点,却把它们写得相当可爱。看起来像是自责,但是却是自赞。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警句:“没有可憎的缺点的人是没有的。” 在忏悔录里,他写了他的吝啬,他的偷盗习惯,他对朋友的背叛,他说的谎行的骗。

观看忏悔录心得体会 篇十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 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39m6g3.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