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多篇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多篇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多篇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收到指示后,倍受鼓舞,将以更加热情饱满的工作态度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所在乡镇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确定八个工作组,建立有效对接沟通协调调度的工作机制,部署返乡人员一人一建档,一人一专班等工作,相继召开工作会议,从源头上进行稳控,地企联合,持续开展疫情排查工作。

乡镇高度重视疫情宣传工作,坚持线上、线下宣传相结合。在主要电子屏全天循环播放防疫宣传标语;社区、村干部深入到辖区张贴发放倡议书、宣传单;出动宣传车,运用大喇叭沿街循环广播宣传防疫口号,传播防疫知识。线上通过公众平台、微博等方式开展宣传。

在我们如火如荼的开展工作同时,身边的党员先锋模范更是给了我不少鼓舞,在防疫消毒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一位党支部书记发扬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做好日常入户宣传、排查工作的同时,把自家药店仅有的550片抗菌湿巾全部捐赠给防疫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正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同时机关党员、社区党员均奔赴在阻击疫情的一线,带头冲锋陷阵。

这场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我们做为普通民众尽量宅在家里别给国家添乱。疫情并不可怕,我们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更有奔赴在一线的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战“疫”必胜,因为相信。回溯历史,面对一次次艰难困苦,面对一个个激流险滩,中国前进的脚步没有退却,中国奋进的信心没有减少。因为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里,对祖国的相信矢志不渝。任凭风雨狂虐,不管艰险弯多,伟大的中华民族都将坚定屹立,伟大的中国人民都将砥砺奋进,用劳动和奋斗取得胜利。

作为此次疫情最重的区域,湖北武汉等地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天,在相关消息的留言区、评论区,全国各地的网友们说得最多的是团结,因为这是中华民族战胜挑战的坚强力量,这是中国人民由来已久的传统基因。防护物资、医疗团队、部队官兵……不远千里万里,从全国各地火速集结,目标只有一个,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让武汉重获健康。种.种感人举措,传递着铿锵的声音:武汉,有全国的支援,挺直身板,咬紧牙关,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篇2

因为疫情原因,孩子现在是停课不停学,休班时在家陪孩子上课,学的是杨振宁先生写的一篇课文《邓稼先》。虽然是我们也学过的,但是再一次跟着学习还是很感动的,让人泛起无限崇敬之情精神倍受洗礼,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偶像的力量。

邓稼先,我们最熟悉他的,可能就是那个闪耀的称号“两弹一星元勋”了,可是在民族英雄光环的背后,又有多少我们常人不可承受之重呢?二十六岁,他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拒绝了导师高薪的挽留,回到了刚刚起步的1950年的中国;三十四岁,他告别妻儿又一次消失,去哪里?要多久?统统都不能说;消失了二十八年后,再次回来他是一个癌症晚期患者。在病重时他依然告诉同事,快去工作,我们不能被别的国家落得太远。看到这里,我们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精神信仰,不是为名不是为利,是为国是为民!

就像我们这次疫情的医务工作者、就像平日那些默默无闻搞科研的科学家、那些醉心学问的教育者,是他们在我们大灾大难面前不畏困难奉献自己,在我看来,他们才应该是我们崇拜这样的偶像。在这次疫情过后,也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从事哪种行业都要爱上自己的职业,为了社会这个大家就算牺牲小我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有那些前辈偶像的力量,告诉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从来不考虑自己,而把一腔热血给我们大众的人,是那些与你非亲非故,却改变了你命运和际遇的人。

所以为这些人,我们应该去鼓掌,而我也将会沿着偶像的路,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去奉献社会。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____要做到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接受教育,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和精神追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树立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要保证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党的事业血脉永续,必须传承红色基因,使之融入党员干部的血脉之中、内心世界、灵魂深处,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要保持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缺吃少衣少药,武器落后,物质条件极为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和旺盛的革命斗志,克服各种困难艰险,赢得胜利。在新的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神____我们事业的原动力,更要传承和发扬,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去坚守奉行。

要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步步走向胜利,所依赖的____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建立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倾其所有的支持。直到今天,我们在新形势下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目标,制胜的法宝仍旧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只有各项工作符合基层实际和党员群众意愿,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大的支持,各项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篇4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时强调,各级党委 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既有 责任担当之勇 又有 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 又有 组织实施之能,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总体战 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集中力量抓好疫情防控,还要找准与其他工作的结合点平衡处,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以实干实绩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前正值春耕备耕要害时节,各行各业惟独让“春耕备耕”与疫情防控同频共振,才干打好工作开局第一仗,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要“解剖麻雀”,精研“春耕”计划。农村的春耕备耕,必须定好耕种计划,要分析市场行情,把握生产经营的信息与技术,确定耕种品种与规模,避开盲目草率,毁了一年收成。古语云,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对于各部门各单位乃至各个岗位而言,必须经住大疫考验,因地制宜研制好“春耕”计划。要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抓住工作重点,咬住工作难点,深入分析疫情防控形势下各项工作的优势劣势 风险 契机,统筹规划 科学施策,措施到位 责任到人,绘出各项工作战疫情 谋发展的作战图。让“春耕”任务了 然于胸,深入人心,就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重大历史时刻,绘就出色的奋进之笔赢得了 先机。

要“厉兵秣马”,备足“春耕”利器。农村备耕,需根据春耕计划,选购优质的种子 化肥 农药,及时检修 更换设备,把春耕前的工作做细做足,才干不误农时。决胜全面小康,在疫情防控的战场,在脱贫攻坚的战场,在基层管理的战场,在执纪反腐的战场……还存在难啃的“硬骨头”。备好“春耕”,要坚持疫情防控与实现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提出及时有 力的政策举措,科学制定实施进度;要钻研具体战法,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把科学防护 复工复产 提质增效社会稳定统筹起来;要加强协同作战,强化部门沟通合作,积蓄攻坚合力;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预判因疫情因工作可能带来的艰难,提早拿出应急预案。这样,才干备足“春耕”大干的利器,确保打必赢 战必胜。

要“擂响战鼓”,激发“春耕”干劲。古人有 抬纸扎的春牛游街,提示人们去懒气鼓干劲,迎接大闹春耕开头日的习俗。如今,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应破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鼓足干事创业精气神,带领人民群众打好“春耕”第一仗。要做好战前动员,对工作精心部署,对员工提振士气;要敢定“军令状”,针对重点工作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带头签订责任书,勇敢地把千钧重担挑起来;要完善激励机制,弘扬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消除停步歇脚的惰气,驱散畏难不前的暮气,上下同欲 坚韧不 拔,稳扎稳打 全力冲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红色微党课心得体会篇5

你明白吗这是我二十年来最难忘的一个冬天。

这是一个暖冬,也是一个寒冬。从旧年年末到新年年初,从北京到武汉,从频繁的伤医事件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疫情爆发,高速发展的中国迎来了礼貌与科学的漩涡。

我们看到盲目的患者刀下流血的你;我们看到华南海鲜市场里阴暗的你;我们看到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悲哀的你;我们看到因防疫物资滞留绝望无助的你;我们看到物价哄抬被金钱蒙蔽的你。你伤痕累累,像是丧失了温度,在寒风中踽踽独行。

可你,从不会倒下。因为期望和春天从来都不是被讴歌出来的,你是人们自身的合影,是社会曲折但必会前进的脚步。总有人为你不断地注入光明和温暖,让你逾越冬天与我们会面。

透过黑暗,我们看到立法掷地有声一言九鼎的你;我们看到前仆后继为民请命奔赴疫情前线的你;我们看到医学院里仍埋头苦读的你;我们看到奔走呼号倾己所能捐赠物资的你;我们看到国家管控下平稳物价的你;我们看到此时此刻潜心科研战胜病毒的你。你是我,是他,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我们客观地看你,因为人性复杂病毒肆虐,可我们又从没有一个时刻像此刻这样期待你相信你,期待你的成长,相信你的到来。没有一个春天是跳过了寒冬,但也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我们扎根于这个伟大的国度,无畏一切考验的淬炼,因为这是我们的梦想之地,哪怕荆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顶,值得我们不停脚步,值得我们咬牙坚持。

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5l2wy8.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