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

作为一名水务党务工作者应当先解放思想再出发,不仅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更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集团党委的工作部署,以一名合格的党务工作者身份,当好表率。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心得如下:

一、思想要解放,认识要提高

当下如何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自身打破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传统观念、思维模式和路径依赖,真正做到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

推动高质量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就要求身为党务工作者的我必须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对照要求,弄明白什么是高质量、查明白与高质量的差距、想明白达到高质量的思路方法举措,立足新时代、胸怀大格局、树立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实现高水平。为此我必须要全面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思路举措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找准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才能实现思路眼界的与时俱进,招法举措的创新突破,工作成效才能不断提升。

二、自查自问,找差距

当前本人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依然表现为:一是对“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不到位、了解不深;其二是没有系统性思维,不能够把握规律性,在高质量发展和自身党务工作之间,找不到内在联系和切入点。不知道如何将本职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党务工作的职能优势还不明显。

存在问题原因剖析来看,由于自身学习不够、认识层面不高,不能以创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促进本职工作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作落实是重要切入点。在今后工作中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协同意识,着眼于“走之前、作表率”。要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发动,使自己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上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去,挑大梁当标杆,走前列当先锋。

思想认识上,要让本职的党务工作成为本单位政治核心,发挥政治引领作用,通过党务工作形式和载体,宣传贯彻好中央和省市以及水务集团关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部署,深入思考如何锻造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工作标准不高、开放意识不够、大局观不强、工作能力不足、担当意识缺乏、干事激情不足等突出问题,对“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要深入、透彻,积极配合领导号召并推动党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找准本职工作的正确方位,给本单位的党群工作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让党员们认识到凝聚争当先锋的思想共识。

认识上,党组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军。党务工作要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搞好本职工作谋划,抓实工作举措;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任务,使本单位党员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安排上来,在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投身到企业服务等工作中,在助力水务事业发展中献礼献策。

三是不断完善自身上,要让党成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训练营。除了政治过硬外,更加注重提高自身各项本领。尤以提高“八大本领”打造载体为主。自己要主动学习、敢于创新、不懂就问。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党课、调查研讨等活动使自身素质更加完善。接受来自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方批评和建议,毕竟从事党务工作时间尚短,需要磨练的地方还很多。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二

我们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绿色行动、绿色产业、绿色乡村“三支画笔”擦亮“三色”,绘就生态“新画卷”。

绿色行动为先,擦亮生态文明的“原色”。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行动,政府有职责、公众需参与,才能塑造“绿色”形象,让生态环境更美好。政府层面,要实施山林保护、护水、护土、草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推出草长制、湖长制、土长制、“树保姆”等制度,确保每片林地、每片草地、每片土地、每坐山脉都有制度管、有人管;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推行常态化执法,落实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保护制度,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公众层面,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和一群朋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

绿色产业为要,打造生态经济的“特色”。塞罕坝林场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安吉茶农因茶致富、义乌靠着小商品发家致富、亳州素有“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美誉等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绿色、向生态要红利,能够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发展绿色产业,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增收产业,提升产业的“含绿量”、扩大产业的范畴,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需要加大对绿色产业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力度,全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绿色乡村为靓,厚植生态家园的“底色”。打造美丽乡村,第一步要打造绿色乡村,因为“生态绿”是乡村振兴的“主打色”,只有做好“生态绿”,才能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要做好“生态绿”,需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抓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开展乡村“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不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另一方面重点治理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振乡村发展“景”气。需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中药、葡萄等绿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各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得更好。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三

顺德,一座美丽南方小城。改革开放初期,顺德既不沿海,也非特区,更非经济发达城市,党中央选择顺德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使得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跃成为全国文闻名的明星城市。专家曾说过,广东改革开放最精彩的两个城市,一个是深圳,一个是顺德。这些年顺德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成果显著。今年,区委书记郭文海同志更是指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出台系统的解决方案,从体制机制、资源投入、政策突破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要如何去实现顺德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呢?

首先,我们应该坚定发展信心。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教育高质量发展力度,今年出台的《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教育作为区镇书记“一把手”工程,更是采取3年100亿,6大行动力助推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还是3所区属幼儿园回归公办都让我们幼教工作者明显感觉到改革力度。11月,我园进行的保教质量评估工作,区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多次来园进行视察和指导。期间,区领导更是指出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是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要肯定成绩,坚定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信心;要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紧迫感;要聚焦内涵,着力提高学前教育优质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打造优质均衡、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管理精致的学前教育。

其次,作为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应该结合目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下定决心进行管理、课程的改革。通过学习,我认为要树立几种意识:一是要学习深圳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机关二幼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固有的教育模式,但是不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认为没必要去改革,长此以往,危机意识日衰,竞争意识日弱,认真态度日差,进取精神日减,大局观念日淡,自我意识日浓,太平思想日重,凡此种种,尾大不掉。二是要学习深圳强烈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接下来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个“体检”,寻找自身管理、教育措施、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找到痛点,定位难点,发现优点、凝聚燃点,以解决实际问题出而发制定方案,整合现有资源,从幼儿发展需要为着力点进行园本课程的改革与构建,根据幼儿园的特色,结合教师能力水平进行科研立项,从而推动教育发展,提升幼儿的保教水平质量。三是要树立强烈的以人为本意识。对照《指南》、《指引》和《方案》,加强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出发点,认识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完善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指导,注重幼儿个性化的自主发展。

最后,高质量发展要的就是用真心将学习的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具体措施,转化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案,转化为幼儿园发展的具体内容,转化为发展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具体决策。真心舍得放弃自我,真心舍得吃苦,真心舍得吃亏,真心舍得丢面子,真心舍得放弃自以为是的观点。通过不断的实践去营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得了事,干得好事的人文环境,运用集体智慧,沿着既定方向探索新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总之,不改革、不开放就是没世界眼光,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走进真理,只有实践才能开辟发展的新境界,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实施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 篇四

34、强化国土空间管控。

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完成耕地保护空间划定工作,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强化“两线三区”规划管控,实施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全域管控,规划引导生态控制区,加强生态资源要素的保护和监管,开展生态保育和修复。

35、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建立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城市副中心市政设施、生态环保建设标准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设计引导,坚持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加强新建高层建筑管控,强化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地标建筑、重点地段建筑管理,塑造城市时代特色风貌。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分类开展腾退空间再利用,高标准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围绕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滚动更新整治清单,全面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36、深入开展通州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完善提升老城区功能体系,实施南大街片区十八个半截胡同城市综合更新,建成若干家园中心,打造若干精品街区示范点。提升老城区宜居品质,完成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增补公共服务和民生设施,完善照明、绿化、停车、电梯等设施配套,提高社区绿地服务覆盖面积。推动城市更新项目,丰富铁路沿线、硬质堤岸、高架桥下等存量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3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道路,推动城镇周边有条件的村庄供水管网接入市政供水,建设一批绿化示范村。统筹功能性新型城镇建设,构筑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功能节点,带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五

近年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用“党建笔”把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行动优势,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三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描绘出一幅熠熠生辉的“乡村振兴图”,助力全县乡村振兴。

用“党建笔”,绘就稻梁丰硕的产业振兴富足图。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八江镇始终以“产业兴旺”带动“村民致富”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 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广西油茶“双千计划”,积极打造“广西侗茶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深度推进产业融合,积极探索“资源入股”,创新“政企联营”建立股份制运营模式,实现资源一体化管理,盘活用好农村土地,促进油茶增量提质扩面,形成新品油茶种植“一河两岸”示范带;突出党支部“纽带”作用,依托“仙人山千亩茶园”,推动“茶旅融合”,实施“品牌共建”策略,探索推进“党支部+产业+企业+农户”“党支部+互联网+合作社+农业”等发展模式,促进“茶”元素与“侗”元素相融合,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讲好茶故事,成功打造了“仙人山”千亩茶园观光游、云雾山上“观日出”、“千人采茶廊”、农家乐等旅游品牌,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富民”的产业升级。

用“党建笔”,绘就绿水青山的文化振兴祥和图。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作为中国茗茶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江县提出“打造粤桂湘黔四省区民族风情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游的美丽后花园”两大发展目标,以镇内“两茶一山”、4个国家传统村落、6个区级传统村落为纽带,大力发展“茶旅”融合文化产业,积极打造“千年侗寨·梦萦三江”和“中国侗族在三江”旅游新形象。近年来,八江镇党委联合各村党支部将党旗插在特色旅游上,利用自身侗族特色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培养了一批多耶、芦笙踩堂、坪王相将款等民俗表演队伍,打造了“党建+传统村落+民俗表演”的侗族文化产业链,实现百姓增收、人民富足、生态宜居,走出一条极具侗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用“党建笔”,绘就群贤毕至的人才振兴凝魂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务必做好“人”的文章。八江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凝魂聚力作用,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用人理念,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了吸引更多的乡贤返乡创业,让懂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破图而出。八江镇党委牵头制定出台《“乡贤回归,共谋振兴”行动计划》,通过“支部推荐+群众推优+个人自荐”等方式,挖掘优秀企业家、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电商人才等方面优秀人才,建立乡贤人才库,大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用心服务大学生返乡创业,创建柳州市首家青年大学生创业园,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创业园+公司+致富带头人+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以土地流转、入股、提供就业岗位、收购农产品等方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六

农场为进一步引导全场党员干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重构现代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我部门组织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通过此次座谈会的讨论和学习,我的思想和认识得到一次全面升华。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农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我有了很多的感想,结合此次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情况,谈谈以下心得体会:

一、激活固有思维,在更高的层次看待此次活动

此次讨论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农场第十八届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具体探讨内容: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展招商工作;二是省内为主的内部创业孵化;三是外出招商考察等内容。

二、联系农场发展,更深入的剖析座谈学习内容

自1955年到2019年,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为共青农场的发展奉献着青春,为农场的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开拓进取,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国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农业生产科研、开发和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已经建设黑龙江一流的高标准农业科技园、水田科技示范园、水稻育秧示范基地、农机园区等四大农业科技。

五十多万亩的耕地潜能已经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破解耕地资源瓶颈,冲破耕地资源的束缚,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场持续增效、职工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

从《共青农场开展解放思想构建产业与经营体系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场领导已经探索到前进的方向。农场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倾斜,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下发展商业,为职工增效益,为农产品找市场,为农场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合工作实际,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

当今,“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已成为农场发展的主题,我们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用战略眼光审视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求得大突破、实现新飞跃,切实增强做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促进产业发展,结合此次学习内容,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工作。加大农场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加农场项目种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为农场“绿展会”提供各项服务工作。做好“绿展会”管理区产品展销工作,统筹农场十个管理区产品,对各管理区进行实地调研,增加展会产品的‘种类及类别。三是做好各种展会产品展出工作。利用各类展会展示农场绿色产品,加大对外宣传“北共青”品牌绿色产品力度,增强农场产品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北共青。四是深入管理区挖掘产业项目。走访各管理区、作业站,从管理区主任、作业站站长、农场职工等渠道,挖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丰富农场产品种类和规模。五是发掘有意愿创业的职工群众。为创业职工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意愿创新、创业的人员通过产业致富。六是鼓励职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精深加工,让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引导管理区种植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为推动农场产业事业更进一步,产业办将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务求实干不遗余力抓改革、促发展,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七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要始终围绕营造“三个环境”来推动组织工作,切实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凝聚党执政的政治力量、群众力量、物质力量、精神力量。

一是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提升抓经济抓发展的能力,聚焦落实“三新一高”,增强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加强对认识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产业链、低碳经济与现代能源、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向北开放与对内开放、开放型经济与内生动力及实现路径和工作要求的学习培训,加强对发展现代农牧业、优化和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培训;着重把抓发展成效显著的干部放到综合经济部门负责人岗位,进一步改进高质量发展考核,坚持在发展主战场看干部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是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升处理急难险重问题能力,深入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斗争精神教育,推行“领导干部带头领办难题、揭榜领题”机制,将干部在推动“双碳”工作、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信访维稳、征拆一线等方面的实际成效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不断推动领导干部掌控局势、化解危机、精准“拆弹”的能力。开展换届后班子运行情况调研评估,把干得好的干部适时放到重要岗位进一步磨炼,对不胜任不适宜的干部及时调整,使干部队伍结构更优、领导班子功能更强。

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坚持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委(党组)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九个坚持”工作要求,主动落实管党治党的领导主体、落实主体、工作主体和推进主体,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增强管党治党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建设、管理、监督中,体现在对干部的健康成长负责,尽心竭力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争做廉洁从政的表率。

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篇八

23、加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制定实施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提升规划,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等一批线路加快实现通车运行。加快打通交通堵点,重点推进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进武兴路拓宽升级。优化进出北三县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24、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

着力扩大区域生态容量,加快落实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实现开工建设,形成可进入、可体验的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完善跨区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界地区联合执法,加大沿河截污力度,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逐步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绿色环保施工标准,按照“以点带面、区域协同、量化管理、严格标准”原则,合力实施控车节油、散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化调整区域能源结构,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碳捕集等领域科技合作,开展林业碳汇体制机制研究,增强区域碳汇能力。

25、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推动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在更大范围延伸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重点围绕前沿技术研发环节、科技创新服务环节进行布局,与北三县地区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强协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北三县承接都市制造服务产业,深化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鼓励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

26、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统一养老标准,落实跨区域养老机构补贴等鼓励支持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推进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对口支持三河市相关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与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技术支持机制。逐步实现跨区域双向转诊、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提升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度。加强教育合作,采取合作办学、远程教育、建立分校等形式深化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大厂回族自治县承接中国人民大学的研发孵化和融合创新功能,鼓励北京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承办和推进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地区间文化活动交流。与北三县探索住房合作机制,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增量土地,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区域职住平衡问题。

27、支撑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

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分工方案,深化通武廊产业合作,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圈,协同联动,示范引领“通勤圈”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交通规划对接机制,完善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持续推进一批跨市域道路建设。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以旅游市场一体化为方向,推进通武廊三地旅游资源整合,鼓励旅游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的特色旅游名片。加快通武廊三地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异地合作,建成一批服务三地群众的高水平教育、医疗机构。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篇九

为提升边境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黑龙江省抚远市以提升党组织基础、加强教育学习、规范制度标准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推动边境地区“两新”党组织提质增效。

打牢“底板”,提升党组织向心力。建立健全“两新”党工委统一领导,乡镇和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对全市“两新”组织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两新”组织“两个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六有”标准,统筹整合资源,建设规范性活动阵地6个,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1个,使党组织活动有阵地、工作有规范。以“筑边关堡垒,争做‘东极之星’”党建载体为牵动,扎实开展“三亮三创”活动,即亮明党员身份、亮明党员职责、亮明党员承诺,创党员先锋、创党员示范岗、创党员责任区。通过布局选点、重点培育、规范建设、创新提高四个程序,党工委“点对点”指导非公企业打造党建示范点2个,以示范促全面、带整体,全面提升边境“两新”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补足“短板”,增强党组织凝聚力。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两优一先”示范引领作用,组织优秀党员代表到各“两新”组织送学送教20余次,解决边境地区“两新”组织较为分散问题。一年来,举办“两新”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培训班2期,参训120余人次。选派4名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到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深入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等党建业务指导工作20余次,有效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积极开展“奉献服务月”主题活动,“两新”组织党员主动参与,全年围绕环境卫生、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

箍紧“桶箍”,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研究制定“两新”党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党组织作用发挥深度融入企业治理架构,62家非公企业均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党组织班子成员与公司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比例达70%以上。发挥“两新”组织党建联盟优势,逐步健全“五共(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人才共育、文化共兴)”工作机制,解决边境地区“人稀”难开展活动问题。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星级评定机制,从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履职、党建活动开展等5个方面赋值打分,评定相应星级,作为推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gn0gv7.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