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多篇】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多篇】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多篇】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 篇一

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是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们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的心理,在课堂上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我认为最为成功的一堂课!身为生物教师,多年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两点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兴趣是学生“动”起来的根本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学生兴趣和实际生活,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力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让学生大胆说、议,教师加于层层诱导,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把同学采来的花的。标本,集中放在讲台上,让每小组选一名同学:讲述花的结构。各小组踊跃参与,大议一番,我再小评,效果很好,学生的收获很大。我再进一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请大家大胆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推测,花的哪些结构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最为重要?看哪个小组说得最有道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各小组“动”了起来,大胆、开放的各抒己见,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而得出结论。因此,只有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这样的一“动”,学生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竞争和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在自信、平等的教学中“动”起来。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快乐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方面得到主动地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有效参与的“动”起来的重要保证。然而我们的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了语言结构的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总是老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坐到那里只用耳朵机械地听,造成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学生一动便招来惩罚。我身心经历这样的一则故事:“哼!猪!”一声闷哼,带有极为生气的语气!从一侧传来,声音虽小,却很让人回味无穷。我转头一瞧,孩子低着头,口中含笔,满眶泪溢,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的心一抖。直身一问,原来是妈妈在教孩子算数1+3=?,孩子的兴趣不在里头,当然不知所云。我探身一拉,把孩子抱在怀里,诚恳的的看着孩子,大拇子一竖“相信你是最棒的!”,孩子低声的咕噜“1+3不就是等于4吗?老是骂我猪!”,孩子委屈无助的眼神,深深的扎在我的心坎上,这不正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种现状吗?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的批评,生硬的训斥,诱发不出孩子们真正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尊重和宽容,平等的对待,才能赢取学生的信任和接受,展现我们浓酽的人情和深厚的人格魅力,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这让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深有体会,我们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热爱、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当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一次次待以真情实意,学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就会逐渐缩小,学生对教师就会自然产生亲近、感激与仰慕心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内在发展潜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亦将被诱导出来。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动”起来。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 篇二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生物课的心得体会 篇三

学讲计划已经进行了一年半了,这学期我在高一年级担任教学工作,对学讲的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高一年级作为高中的起始年级,学讲方式的应用对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知识领域和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增加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就生物学科而言,如何在课堂上展开有效地学讲?采用什么方式实施学讲?如何让学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这些问题都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的。

从开学伊始学案的设计和编制,到经过几节课的磨合和反思,我渐渐感觉到学讲方式对这届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掌握的事情,但是单纯的“学”和生硬的“讲”,对于生物学科来说不利于巩固和记忆,因为高中生物很多知识点是非常微观和抽象的,学生当时记住了、说了出来,但并不表示他能真正掌握,也不意味着过了几天还能记住。所以能不能用一些方法来辅助学讲,让学生正真学进去、讲出来,而且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进去的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让我费了很多心思。

经过一些尝试后,我发现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是最能有效落实学讲方式的,在活动中不仅要动手动脑、边学边讲、互学互讲,而且活动中的一些教具、图像能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生物的结构、理解与结构相关的功能。例如,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画出一个细胞核的平面示意图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功能的活动。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规的活动也会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或视频之后讲出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但是毕竟细胞核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图片和视频也只是带给学生短暂的印象。我设计的画图环节不是每个人都画,而是每个小组在自己的黑板上画出一个细胞核并标出各部分名称,然后说出各结构的功能。这样的设计需要学生先看透课本、要注意到各部分结构的细节特点,比如细胞核的膜是双层的,上面有核孔。怎样的画法才能把双层膜和核孔表示出来呢?我看到各小组都在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和尝试,几乎每个人都参与到了活动中,课堂气氛非常得活跃。这样就实现了在活动中学和讲、在讨论中边学边讲。除此以外,学生甚至注意到了书上说核仁是无膜结构,在画图中不知道应该怎样把它画出来。这时我就给他们补充了一些生物学画图的方法和要求,可以用密集的点表示结构的存在等等。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很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而且因为有了学生的亲手画图和纠错,在以后的课上,一提到细胞核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画图中遇到的问题,回忆出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实现了学讲在课后的巩固和延续。

所以,对于生物学科而言,我感觉画图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落实学讲方式的一种有效和有趣手段,还能锻炼学生的生物学绘图能力。

再如,在《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中,我还设计了另外一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制作道具、合理利用道具,借助道具进行学和讲。这一课中的重点是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既然是扩膜运输,就需要有膜有物质。膜从哪里来?学生自己做。在细胞膜的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过画图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现在又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做出一个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利用卡纸、画笔和胶棒,学生做出了很漂亮的细胞膜模型,连膜外侧的糖蛋白都表示了出来,这样的教具制作活动,无疑对学生知识应用起到很大的作用。跨膜的'物质怎么表示?小磁石。我买了很多用在白板上的各色磁石,每组提供同种颜色十个磁石,学生制作的细胞膜模型先黏上磁片贴在各组黑板上,然后小组讨论磁石该怎么放才能表示出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怎样表示出顺浓度梯度还是逆浓度梯度?还要用粉笔利用箭头标出运输方向、需不需要载体和能量等。用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学讲,学生的热情也是得到了极大提高,知识得到了温故和知新。

综合以上两个例子,我认为结合着学生动脑动手的学讲方式在生物学的学习中是很有效的,“学讲”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能力的应用和体现,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讲”。“学”不仅是学知识,还要学方法、学能力、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讲”不仅是讲考点,还要讲原理、讲思路、讲出为什么、讲出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学讲课堂才能调动学生、吸引学生,发挥出“学讲计划”真正的意义和潜能。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r557l1.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