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多篇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多篇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多篇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篇1

20xx年5月28日下午,我校教师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组织下,认真学习了《临沭县教体局关于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专向治理活动的通知》。在认真学习了通知后我深有体会:

我认为教师有偿家教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想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真正想提高学生的成绩,顺便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二是:以家教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赚取外快。但不论是出去怎样的动机,我认为,长此以往教师有偿家教对学生,甚至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下面我将就以上两种情况谈谈教师有偿家教的不良影响: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开展,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除基础知识外素质的培养,也相应的推出了各种特长加分政策。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泛滥成灾,不论有用没用,也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是否承担这笔不小的培训费用,盲目的为学孩子报了各种特长班。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有偿家教更是呈现风声水起的势头。其中,也不乏鱼龙混杂的情况,更有甚者,也不管自己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举起一块招生大旗就能开班赚钱。难以想象,长此以往有偿家教会给学生,给家庭,给社会造成怎样的恶性循环后果。

禁止在职教师进行有偿补习,我举双手赞成。不仅是对学生,就是对自己来说,也意义非凡。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前形势下,作为在职教师更要从自身做起,做到“廉洁从教”,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都应始终坚持一面廉洁的大旗,遵守职业道德,坚守高尚情操。相信,随着我们不懈的努力会换来教育之路的一片晴空万里。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篇2

热爱学生,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

教师的工作不可能在八小时之内完成,或多或少地都要占用八小时以外时间。如果允许教师给自己的学生做有偿家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精力,教师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每一个教师而言,辅导学生,包括在课余时间为后进生补课,这是教师职业范围内的事情,有偿家教使一些师德低下的教师在正常教学时间内不太关注后进生,然后在课后通过有偿家教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有些学生也可能会依赖家教,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课前不做预习,不去主动发现问题,课后也懒得钻研。利用职务之便开设有偿家教,完全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严重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们还应看到,补课不过是应试教育的衍生产品。只有教育摆脱应试的怪圈,真正步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违规补课才会失去需求。“有偿家教”是老师将授课内容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出售的商业化模式,在这个“卖方”占主导地位的市场中,极容易造成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然而,严令禁止教师从事课堂之外的授课活动,又是对教育公共资源的浪费。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持续发展,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必须得到极大关注和极大投入。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必须从教育投资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设施管理三个方面同时着力。素质教育、公平教育才会为政府所重视,并被纳入了法律视野。

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有偿家教的负面影响,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我们应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依法执教,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篇3

“任何教师不得从事、参与任何有偿家教,一经发现,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解除聘约。”红头文件中这样明明白白地写着,而每个学年初,校长与教师之间也都签订相关的责任状。严格的规定、严厉的惩处,效果却几乎为零,目前小学少部分学生,中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接受着有偿家教。

原因何在呢?其一,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今中考、高考竞争激烈,各班班容量不断增大,上课的时候老师根本辅导不过来。而分数差之毫厘,升学就会失之千里,家长们只有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家教吃点小灶,基础牢固再牢固、成绩提高再提高了。那么,老师又为什么如此热衷搞家教呢?一个字,老师们“穷”啊。哪个老师不愿意在工作之余和爱人散散步、和孩子聊聊天共叙天伦,和朋友逛逛街、爬爬山享受生活。可教师是低收入群体,辛辛苦苦一个月拿到手里不过3000元左右的工资,维持平时生活尚可,供孩子上学、买房等大宗花费根本承受不起。马无夜草不肥,不做家教不富,做家教一个月的收入是工资的好几倍,这样大的诱惑,老师能不去干吗?强大的需求市场、热切的供应团队,家教不火才怪呢!

其二,民不举官不究,法不责众。对于有偿家教,因为太普遍,有关部门也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除非有人穷追不舍或过于猖獗才会抓个典型,大多数时候有人告发,花点钱、找找人也就过去了。我们这里近几年处理了两起:去年,一所名校的名师进行有偿家教,被举报查证,结果取消了名师资格;今年,一位中学教师因为从事有偿家教,被调离重点中学遣送到农村中学。但是,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从事家教的老师也只有这两个倒霉蛋,老师们心里明白,只要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就可以万事大吉了。

由此可见,一张考卷定终身的评价制度不改,家教一日不休;老师的待遇不切实提高,家教之风也只会越刮越盛。那么,目前是不是我们就毫无办法了呢?也不是。对于有偿家教,一刀切、三令五申禁止,根本无济于事,倒不如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把它纳入正常的良性轨道:既然都这样补了,允许学校在双休日开办一些提高班和辅导班,适当收取一些费用,这样名正言顺,教师有了一定的收入,面对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情况,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将来成绩提高了还是自己的成绩,何乐而不为。家长们则免去了四处奔波接送孩子的劳苦,又节省了大部分的花费;学校更可以对本校的提高班、辅导班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因为是收费办班,机制完全可以灵活一些,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班级、选择老师,这样岂不几全其美?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逐渐加快评价改革进程、减小班容量,提高教师待遇,使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轻松愉快地生活,让教育健康地发展。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篇4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教师的工作不仅历尽艰辛,而且默默无闻,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为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过得却是清苦的生活。甘于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教师精神的核心,是为人师表的体现。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孺子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奉献者之歌。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为人的根本,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规范。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就高尚师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道德情操不只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更是人们学习敬仰的典范。因此,社会期望教师具有比其它行业更高的道德情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等方面,都要求教师能做出表率。不廉洁,贪欲多,就很难为人师表。教师清正廉明是从教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秉持一种神圣的感情和执著的献身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在面临社会各种诱惑时,严格约束自己,在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教,抵制不良风气。

一、廉洁从教要自尊自爱

廉洁从教是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在新的形势下,把廉洁从教作为教师道德规范,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近几年来,有些人把教育活动作为营利性活动,把赚钱当作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对教育事业和教师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①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

②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

二、廉洁从教是为师之本

廉洁是师道之前提,师道是立教之根本。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相反,如果教师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检点,做事粗糙,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没有爱心,为人不廉不洁,则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使学生产生对人、对事、对社会的不信任感,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

为师不廉,师道必坏,师道坏则必误学子。因此,为人师必须要加强自身修养。“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这是为师立教之根本。

三、公正执教,关爱孩子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执教,这是廉洁从教的基础。教师决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尤其体现在对待后进生转化问题,我们一要有爱心,二要有信心,三要有耐心。只要我们用爱心、宽容、理解、人文关怀去善待孩子的每一点错误,适时表扬、鼓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会取得成功的。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工作的“园丁”,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

有偿家教心得体会篇5

“有偿家教,究竟教出了什么?”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首先,“有偿家教”,让部分老师丧失了“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敬业意识。如果,默许老师在“非工作日期间从事有偿家教”,那么很可能导致一些老师工作日“磨洋工”,非工作日则对“有偿教学”进行“急冲锋”。这种做法可以让一些老师快速致富,但在孩子们眼里,老师的高尚形象陡然坍塌,长大后也形成金钱致上、惟利是图的思想意识,这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试着想一想,如果不是占有公共教育资源。一旦离开教师这一工作岗位,几多老师能够凭自己的“家教”挣到比上班工资更多的收入?尽管每年教育局信誓旦旦地对当地的百姓承诺:在职教师不能搞家教。由于“雷声大,雨点小”,所以,胆大的老师总敢违反教育法规,偷偷地从事进入地下状态的家教。更有胆大者,贴出广告,招收学生。这与教育部制订的教师职业道德“六不准”严重抵触,如果当年的教师职业道德“六不准”是不能算数的,不过过时的一纸空文,应该及时废除。

再者,…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育法规的“疲软无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直接导致当前教育管理的权大于法、我行我素,不被社会公众指责、唾骂才怪。

客观来看,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还是很高的,而且家教确实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学习跟不上或是偏科孩子的成绩,这种合理的有偿家教是对教师人才优势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师作为劳动者的兼职权利是需要保证的。

对于有偿家‘一刀切’地不允许教师从事任何有偿家教,学生只能到社会力量的办学机构补课,而目前这些机构的水平当然不如在职教师,学生补课效果事倍功半,对一些教师而言也是资源浪费。

教绝不应一刀切地“一禁了之”,应该严令禁止“有损师德的有偿家教”,但在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应尽职责义务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限定时间和范围等方式对教师的有偿家教行为予以认可。

对有偿家教应区别对待,不宜一味封堵。“教师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适当的补课,应该是可以理解并得到接受的。

有偿家教立法不能一刀切,老师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双休、寒暑假补课并没有占用工作时间,用自己的时间与劳动换取报酬是合理的。

教师并非什么需要全天候工作的特殊工种,既然有法律明确保障的休息时间,那么教师显然有权利自由支配,无论他是用来休闲娱乐还是挣钱养家。我认为,评价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的标准应该在课堂教学,而不是业余时间他都做了什么。那种认为有偿家教必然影响正常教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为什么业余有偿家教影响教学,业余打牌看电影就不影响呢?

很多老师会有这样的遭遇:假期里,亲戚、朋友主动找来,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补补课,这种情况很难拒绝,也难免会收些礼品或费用。这种情况怎么是教师的错?

教师也是人,在当前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教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知识合理获得一定报酬,无可厚非。

有偿家教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的观点,同样似是而非。有偿家教的存在,是需求决定供给。即使把教师有偿家教给禁了,该请家教的还得请,而收费没准还要更贵,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根本不存在什么减轻或增加的问题。有偿家教是没有“原罪”的,教师更是有权自由支配业余时间,不要像老师管学生那样来管有偿家教。我总觉得,教育部门在规范教师教学活动时,有一种明显的高度威严的居高临下的“严师风范”。如果说孩子们是这些老师的学生,那么这些老师就是教育部门领导的“学生”。只不过,前者是现代的师生关系,而后者还是古代的那种师生关系,是绝对不可以下犯上的。“严师”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事无巨细实施监管,动不动还要打手板,这无益于让学生在心底对教师建立起真正的尊重。

长久以来,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教师也是人,也有权谋求福利的提升,其职业道德应当有具体的可操作范围,不能被无限夸大。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之外,教师当然有权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有偿家教,于个人于学生都有利,这并不违法。

课余时间完全属于个人,以法律法规形式禁止他人正常的劳动,有干涉公民权之嫌。教育主管部门能做的是,对那些因有偿家教影响工作,甚至败坏师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教育资源不均衡之下的升学率竞争,是有偿家教产生的根源,如果没有“中考”、“高考”这样的指挥棒在,没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刚性需求,有偿家教也不会如此火热。而且,有偿家教还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打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局面。有偿家教的根本不在学校、教师、家长,其根源在制度、在社会。毕竟,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需要反省的决不是教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vqd18z.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