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灵感范文网 >

心得体会 >专题心得体会 >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精品多篇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1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随着我园党史学习的深入开展,我认认真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自己也深有感悟。

从1840年到1949年,在109年的时间里,历史的车辙碾压过华夏大地,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每一刻都危机四伏。有人说,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因为每一个决策都关系着四万万人民的生死存亡;有人说,这是一个紧张的时代,因为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前夕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不断的列强侵略,不断强化的民族危机,每一步都可能使华夏民族从历史的舞台上被迫退出;还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崛起的时代李鸿章、毛泽东、周恩来,正是他们在乱世之中引领中国人,中国人民才从被剥削、压迫的苦难中解脱、崛起,才从列强的脚底下站了起来,并最终屹立东方……

中国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帝国主义越是封锁,国民经济越是困难,人民却越是团结在党的周围。这是因为,人民群众坚信,党所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发展工农业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一个乐于奉献的年代,一个理想闪光的年代和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这种时代性的社会风尚和思想氛围,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无人能抵挡,永不言败,生来倔强。它带给我的是一种希望,是那种绝境也不放弃的希望,或者说这是一种坚持,就算是到了最后八国侵华了,资产阶级的路走不下去了,也还在努力的坚持。或许会有人问路在何方,也或许会有人说放弃吧,没有希望了。但是,总还是有人把这路坚持了下来。有句话这样说过,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它还带给我的是一种力量,这是一种莘莘学子的力量,五四运动也好,新文化运动也罢,这都展现的是读书人的力量。这是华夏儿女的铮铮铁骨,国难当头,奋勇向前。所谓,文者,贯道之器也,不外如是。

中国共产党历史,它还带给我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国难当道,不能退,不能怯,我们要面色从容,迎难而上。这是一种文化血脉,这是从古至今就遗留下来的血脉文化。看这中国近代史呀,我是思绪万千呐。这就像是在品一壶老酒,初尝呀,他是苦的,不好下咽,有时候呀甚至还会辣的你涕泗横流,但是,这再一品呀,它又会让你回味无穷。这近代史,就是这样,表面上一直充满了屈辱,充满了不甘。可是再深入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国度是在发着光的,思想的光芒照耀着大地,照耀在人们的脸上,再深入人民的内心。她使得民主自由进入人们视野,她使得德先生赛先生开始发光发热,她又使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让中国共产党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这段历史呀,屈辱又让人热血,迷茫又让人坚定,痛苦却又让人不能割舍。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近代史,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与挫折,痛苦与考验后,不仅没能让这个国度衰亡,反而让她走进了一段新的时期,一直到现在,欣欣向荣。试问,还有什么能打到这个国度?中国呀,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读史学史中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要努力的方向:要始终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要勤学业务知识,要以身作则、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学以致用,笃实前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掩卷而思,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要传承共产党人不畏艰苦的韧劲,回望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立足本职,通过学习党史以守初心。我们更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形成干成事的先锋力量,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2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让我触动最大的莫过于学校组织参加九一八纪念馆的活动。从那次参观活动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国有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多么的不易,甚至可以说是在血泪斑驳的历史中艰难的挺过来的。如今的中国向世界昭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坚挺魂魄。“九一八”的耻辱历史绝不应当因时间的辗转而淡然退去,反而应在时代的长河中得以彰显让人永远铭记。

众所周知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端。早在1930年的冬季,日本的关东军为策划其阴谋,选定了柳湖村作为实施武装侵略事件的起点。并于1931年7月,日本炮制出所谓的《解放满洲问题政策大纲》,在此秘密性的文件中也明确的规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步骤和措施。柳条湖位于沈阳城北郊的南满铁路附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也与其临近。在9月18日夜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就在此实施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后,为了掩人耳目在长春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将已经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扶持为皇帝。从此,日本帝国主义便将东北变成了其独占的殖民地,全面的进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以致使东北三千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当中。

当我们驻足于“九一八”纪念馆前,巨大雄浑的石碑宛如摊开的书卷,铭刻着这耻辱性历史的一天。仿佛是等待我们细细聆听那历史的教训,又仿佛是在激励人们要为国家的存亡做出贡献。在“残历碑”下,醒目的写着关于二战法西斯的暴行。在前言中有这样的寥寥数字:从这一天起,炎黄华胄经受了5000多个只有仇恨没有眼泪的日日夜夜,从这一天起整个中华大地卷起了5000多年文明史上史无前例的怒涛。诵读这些文字让我心怀感慨和愤恨。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倡导和平友谊的邦国却会遭受如此之大的灭顶之灾。

在迈进“九一八”纪念馆的那一刹,仿佛整个人穿梭了时空来到了那阴暗恐怖,布满血腥的年代。各种鲜活的蜡人形象如实还原给了我们历史上最为逼真的景象。日军逼迫中国人的各种残忍手段令我感到异常的愤慨和痛惜。当看着陈列着的烈士尸首,当看见手术台上日本军官们丧心病狂的挥刀剥开先烈的皮肤挖开战士们的心肝内脏,当看见无数无辜的百姓被囚禁,仍旧用双手紧抓栏杆,渴望胜利曙光的一幕幕......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这时我的脑际也浮现出在战场上、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无数奋勇向前毫不畏惧的战士们,那些在中国存亡的危及时刻觉醒的民族英雄们,那些愤慨捍卫自己领土的无数黎民百姓们,正踏着鲜血染红的道路与敌人进行一场又一场的拼杀。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置身于尸体遍野流离失所的境遇,没有饱尝奸淫掠夺的苦难。但通过那些真实详尽的图画文字、那些铁证如山的历史资料和描述、那些残破不堪的遗址、那些真实的记录镜头、和那些逼真的场景再现,使我们能够了解这段历史,感受到关系于民族存亡的生死浩劫。我们年轻的一代应当受到这样的革命熏陶,我们的国家也应当多多给予广大民众以这样的机会去了解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有时习惯了牢记那些辉煌胜利的时刻,习惯去接受冠冕堂皇的赞词。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民族不敢正视其挫败沦陷、不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那它就永远不可能富强起来。

从一个展馆到另一个展馆,“九一八”纪念馆中的一幕幕同时给我们勾勒了全国人名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声嘶力竭的呼喊纷纷要求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做法;中国共产党领导无数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武装战争。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伟大精神,和团结广大群众的力量。要走出展厅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标语牌这样写道:当我们即将走出展厅,大概每个人的心中都在滴血,而且每一滴血都足以凝固成一串问号。日本帝国主义何以敢对我泱泱大国举起屠刀?这里的每一副画面都是一串串铁打的实事。但为什么有的人仍不能够去正视它?甚至去歪曲它?篡改它?仿佛这里的每一尊仪容都在呐喊,这呐喊声又究竟在向我们传达什么?是否告诉我们“时刻不要忘记苦难的岁月,不要再让苦难重扣国门?”是告诉我们“要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我们的力量?”是啊,这呐喊声就像是穿梭进了头颅的警钟,长久的回荡在我的思绪中。

走出纪念馆时,看见好多人在留言薄上发表的留言,其中很多都是慷慨激昂励志报效祖国的有志青年,但其中也有不少人言辞过于偏激倡导什么拒绝日货、断绝与日来往走出纪念馆的时候我看到了有等的话语。我想说有爱国情操固然是好的,但我们应当用理性的思想爱国,坚持我们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让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是盲目的思潮去感化驱逐一切邪恶力量,让我们每个人都昂首挺胸为我们祖国献出我们的应有贡献。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3

76年前的9月3日,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铭记。中国人民用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和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战胜利。抗日战争已成历史,但抗战精神从未远去,这种精神穿越岁月和时代,辉映当下、激励未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不如暂且把微博、朋友圈、娱乐新闻、综艺节目放一边,静下心来刷一刷抗战精神,在传承和弘扬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祖国永远在心中”的爱国情怀。“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发出中华民族的怒吼——“这里是中国”。爱国情怀始于心,在这个和平年代,祖国不需要我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何诠释这种爱国情怀?那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坚持恪尽职守,不负组织培养,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让“爱国”成为心中信念、变为生命常态。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肩头扛起中国梦”的担当气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抗战时期,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一批抗日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如今,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是千千万万个无名英雄在负重前行,我们青年干部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每一个人都要继承和发扬担当精神,攻坚克难、发奋图强,学好本领、练好真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肩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

常“刷”抗战精神,“刷”的是“万众一心向前行”的大局意识。“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同国民党竭诚合作,并在“全国抗战”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团结全国各阶层的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需要我们心中有大局、前进有方向。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大局、服务大局、维护大局,不断提升看问题的高度、拓宽想问题的广度、强化解决问题的力度,合力推动中华民族这艘巨大航船,穿越历史的波澜、驶向复兴的彼岸。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奋勇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用“青春之力”托起“中国梦”。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4

在暑假期间农垦总局组织我们历史教师在农垦教育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我有幸参加,感觉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当我们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学生作出表率时,也同时给学生指明了行动的方向。如果教师说得天花乱坠,而成为行动的矮子,那所说的也无异于对牛弹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榜样”意识,榜样的行动,会让我们坦然面对每一个学生,更会提升教师的自我形象。

二、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因为终身学习已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才会使自己重视终身受益。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5

今天是集中培训的第二天,一场夜雨带来的清爽很快就被白天的闷热所取代,就在这份浮躁中我们聆听了几个学校的工作展示,每个学校都是尽量把自己的精彩呈献给大家,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但有两位老师的发言却让我体会到了成功之道,浮躁的心也日渐沉静,又充满了继续前行、追求成功的勇气。

一位是来自庞家中学的老师,他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开头的故事却引人深思,这个故事出自于俞敏洪在北大的演讲,故事告诉我们: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的顶端,那就是蜗牛、蜗牛只能是爬上去,从低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作为我们来说,雄鹰式的人物毕竟是少数,我们在羡慕他们的同时,所做的就要像蜗牛一样,从点点滴滴开始,失败了、跌倒了、爬起来、站起来、重新再来,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训这样来教育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件小事,用心工作,这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一位是我身边的同事张齐庆老师,他的语言充满着睿智,他以渊博的知识赢得了满场的喝彩、教研室魏老师在总结时提到:张老师的深厚功底来源于平时的积累,而积累就在于不间断的读书学习、可以说张老师的表现是成功的、过去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学生会的老师必须会,学生不知道的,老师也应该知道,只有这样才会走向成功。

有人说成功的道路不尽相同,但成功的人永远行进在路上!

历史体会心得体会篇6

现代金融经济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涵,又要不容与它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显而易见的财产权之被尊重和分工合作的交换率所根据之客观价值,不能在某些方面有效而在其他方面无效。如果这当中产生两种条例和不同的习惯,则必生出罅隙,不仅引起争辩,而且将鼓励经济因素逃脱管制。大凡金融经济生效,有关货币与信用的食物必须取得随时随地都可以公平而自由交换的法定地位......要将这帝国之财政商业化,金融之管制方式必须到位。有关汇票、提货单、保险单、共同海损、以船作抵押之借款、股份、打捞权利等都要经过立法才能执行无碍。更重要的是法律上有关遗产继承、破产、丧失赎取权、假冒、欺骗、监守自盗等之规定也要与商业社会里的流动状态相符,且一切都用金钱统治,这一点才做的通。(《中国大历史》第十一章:北宋:大胆的实验——改革的盲点和障碍)

大凡专制政体总离不开道德作护符......(《中国大历史》第十四章:明朝:一个内向而非竞争性的国家——高度中央集权)

传统官僚主义的作风,真理总是由上至下,统计数字反映着上级的要求与愿望.......(《中国大历史》第十七章: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社会经济方面的限制)

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廓清私人财产权仍无从避免,虽说这行动已算是姗姗来迟而且在解释其立场时中共已大为感到逻辑上之困难......说国家经济计划都能将各节筹办得完满,不免是欺人之谈。19世纪中国的自强运动之所以失败,即是缺乏以上有纵深的准备。(《中国大历史》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成长与法制)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lgfww.com/xdth/zhuanti/wwy1mq.html
专题